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的净化》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水的净化》教案
水的净化
学习
目标
1、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
2、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3、初步学会过滤的原理及操作,指导过滤时的注意事项(学习重点)
导
学
评
练一、课题导入:(1分钟)
二、展示目标:(3分钟)教师解读
三、自学过程:(17分钟)
阅读课本74页及75页第1自然段,独立思考下列问题:
1、水净化的方法有哪些?在化学实验中常用这些方法干什么?
2、完成实验4-1,在课本上找到每种净化方法的原理。
阅读课本74页4-14,思考下列问题:
1、写出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我们喝的自来水是纯水吗?为什么?
完成75页实验4-2的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过滤的目的是什么?用到哪些仪器?
2、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是指什么?
3、过滤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四、交流评价:指导学生完成上述两个实验,教师提出问题,各组同学交流并展示成果(11分钟)
五、达标检测:(10分钟)
六、课堂小结:(2分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1分钟)
预
见
问
题智能
分析本节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常用的实验基本操作有更生动的认识和理解。
导学设计
布
置
任
务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总结归纳: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预习:课题2第二课时的内容
总
结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时间:年月日
九年级化学学科课时计划
主备人执教授课班级授课时间2012.11.8
课题课题2水的净化(2)课型预习+展示课时
(分/总)2/2
学
习
目
标1、知道软水和硬水的区别,学会简单、常用的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学习重点)
2、了解硬水对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危害,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
3、知道蒸馏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习难点)
导
学
评
练一、课题导入:(1分钟)
二、展示目标:(4分钟)教师解读
三、自学过程:(15分钟)
阅读课本76页第2-4自然段,观察实验4-3,独立思考下列问题:
1、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2、通过课本实验4-3,归纳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
3、硬水有哪些危害?软化的方法有几种?
阅读课本76页最后一个自然段,观察实验4-4,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用到哪些仪器?
2、蒸馏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四、交流评价: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各组同学交流并展示成果(12分钟)
五、达标检测:(10分钟)
六、课堂小结:(2分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1分钟)
预
见
问
题智能
分析本节课硬水和软水的知识是学习重点,课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软硬水的区别和转化的认识。
导学设计
布
置
任
务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总结归纳: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预习:课题2第二课时的内容
总
结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时间:年月日
水的净化教案1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水的净化教案1”,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名称:3~3水的净化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能力目标: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法
导课:自然界的水并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使用,这就需要净化水。
新授:一、天然水的初步净化:
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2、主要净化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
活动与探究:书P53过滤法净化水
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二、净化水并不是纯净水
1、硬水和软水:
硬水的特点:含可溶解的钙镁混合物
区分方法:用肥皂水
软化方法:煮沸法、蒸馏法。
2、蒸馏法:
对蒸馏装置和简易装置在温度控制、能量控制、操作等方面进行比较。
课堂练习:略
作业:1、课本P56习题
2、目标P33达标训练
课后记净化过程中各步的作用应明确。如: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卵石的作用是过滤等。
水的组成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的组成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知识技能: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科学品质: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
课本第48页[实验3-1][实验3-2]
教学用品
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小黑板出示)
(提问)1、下列符号的意义:(追问2的意义)
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氢、氧无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二、引入新课
(引言)我们已学了水的化学式H2O,通过第2题的练习,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也会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是1:8,但事实是否如此?
三、新课讲授
1.水的物质性质
(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47页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2)凝固点:0℃,沸点:100℃;
(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
(实验)课本[实验3-1]
(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
(实验)课本[实验3-2]
(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提问)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什么?
(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然后互相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讲解,分析过程可用投影。
(小结)
(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了氢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和氧气两种单质,证明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水氢氧氧气。
(3)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可进一步扒导水的化学式是H2O。
根据实验事实。
生成气体的体积比VH2:VO2=2:1
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所以,气体的质量比:H2:O2=(2×0.0899):(1×1.429)=1:8
所以,水中H元素:O元素=H:O=1:8
氢的原子量为1,氧的原子量为16,
所以,H2O中原子个数比为H:O=
根据实验测得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结论)(1)一个水分子只能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水的化学式为H2O
四、巩固练习
1.巩固练习(小黑板展示)
(1)通电分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证明()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水是由氢无素和氧无素组成的
C.通电时,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通电可使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
E.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2)计算水中H、O元素的质量分数。
(提示:①B、C②H%=11.1%O%=88.9%)
五、典例分析
例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所得氢所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又知在标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8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及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通电计算确定水的化学式。
(分析)这是一道根据实验数据扒断物质组成的计算方题,一般情况下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步骤是:
(1)确定该物质组成的无种类,例如该题中根据实验事实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
(2)根据各种无素的质量分数及该物质的相对分发子质量确定它的各无素的碑子个数比;
(3)根据各种无素的原子个数比,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详细解题步骤见新课讲授中的最后小结中第(3)点。)
例2下图是简易的电解水的装置:
(1)在图括号内标出电的正、负极;
(2)与正极相练的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__气,与负极相练的试管内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气,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分子个数比_______。
(分析)由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得知:
(1)负极产生的气体为H2,正极产生的气体为O2
(2)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2:1.所以分子个数比也是2:1,因此根据氧气、氢气的密度计算出它们的质量比为:mH2:mO2=2×0.0899g/L:1×1.429g/L=1:8
六、归纳小结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水的组成,水分子的构成。会用符号表达式表示电解的水的反应。
3.通过电解水生成了氢气的和氧气的事实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理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七、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1、2。
2.课时作业设计:第一大题。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见课文第47页
二、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1.有气体生成;
2.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H2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O2
3.氢气与氧气的全积比为2:1
4.结论:(根据实验事实)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水氢气氧气;
(3)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了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是H2O;
(4)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H2OH2↑O2 文章来源://m.jab88.com/j/5771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