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山中杂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研读重点语段,提高分析能力
2、深入领会作者的博爱思想
3、学习冰心的博爱精神,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重点:
对语段的赏析
难点
作者博爱思想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山中杂记》一文中,作者以清晰的语言风格为我们娓娓道来,共写了五种小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温驯驯良活泼快乐可爱)
作者重点叙述描写的又是哪种动物呢?(鸟)好这节课我们就从此入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
二、阅读感知
1
指名读写鸟的语段,其他同学思考
1)这几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这几段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2
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矫正进而明确。
1)这五段文字分别写了周围的鸟是快乐的象征;写小蜂雀可爱的外形,写鸟的清脆声,写小鸟温馨的家庭,写大鸟哺育幼鸟的情景。
2)生畅所预言如:
A
我喜欢第一段因此这段运用对此的写法突出山中鸟的美丽和种类繁多(让我理解了作者的用意)
B
我喜欢第一段,因为这段文字写出了鸟的玲珑娇小,同时渗透了自己的情感,对小蜂雀的喜爱,柃惜与友好。
C
我喜欢第三段,因此这段文字写了鸟清脆的叫声及鸟与春的关系。
D
我喜欢第四段,因此这段文字写了鸟温馨的家庭并由此连想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
F
我喜欢第五段,因此这段文字让我知道了小鸟的成长过程,更突出了它们和人一样有情有爱,母子相爱。
3
师小结
同学们理解得这样好:原因在于作者对小鸟写得栩栩如生有情有趣,那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作者为什么能写得栩栩如生呢?
评论明确
1)作者善于观察
2)作者拥有一颗丰富的爱心。
4
师述:
作者丰富的爱心,博爱的思想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呢?找一找。
具体语句(略)
5
下面结合全文内容找一找能表现作者博爱思想的语句。
具体语句(略)
6
那么结合这些语句你能感觉到作者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动物的呢?
生讨论做答,进而明确:
尊重关心欣赏动物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动物的。
三、拓展延伸
1
你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动物的?
生谈
2
你学习本文后感到应怎样对待动物?
生说自己的收获
四、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
山中杂记
冰心
尊重
关心
博爱
欣赏
平等
一、学习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
驯xn(驯服、顺从)瞥piē(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
蹒跚pn
shān
槭q(落叶小乔木)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
触ch,不读chǔ
瑰guī,不读gu
词语: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本文是形容小鸟。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玲珑娇小:细致,娇嫩小巧。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热身赛:正式比赛前进行的训练、比赛。
作家:
冰心:除了《小资料》介绍的外,需要补充的是:冰心女士早年的小说多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代表作有《斯人独憔悴》等。《寄小读者》是她散文最高水平的体现。诗集有《春水》和《繁星》。
班马: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2.
能力目标
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
3.
思想情感目标
对我(冰心)从各种动物身上获得乐趣的原因的理解。
对爸爸带我爬树的目的理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文章的语言特色。
难点:对博爱思想的理解。理解父亲带我去爬树的深层用意。
三、课文分析
《山中杂记》
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
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次之是小猫,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例如:
写马:温驯地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侧转那狭长而又善良的脸来看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
它虽然不说话,它必每日地怀念我。
写狗:它看我吓怔了,才住了吠,得了胜利似的,垂尾下山而去。
它竟摇尾走了过来。
它总算助了我不少的胆子。
写猫:它并不抓人,仰卧在草地上,用前面两只小爪,拨弄着玫瑰花叶,自惊自跳,充满了活泼的欢悦。
从上述所举的例子中能看出,冰心笔下的各种动物有情有意,充满人性和灵性,个个都可爱极了。
这些动物为什么这么可爱,作者为什么能从它们身上获得无限的乐趣?是因为冰心始终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它们,与它们深交,而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让动物给自己服务,逗自己开心。这样平等、关爱、尊重、欣赏的情感就是一种博爱思想。
冰心这种博爱思想是因为接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和印度的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个人教养的必然结果,也是她早期作品中所表现的最高理想和一贯的主题。
本文重点写的是小鸟,共用五段文字。作者先写各种鸟,如青鸟、知更雀,说它们是快乐的象征,然后写鸟的形态,鸟鸣,最后进一步详写了鸟的家庭,小鸟破壳,大鸟哺育它们的情景。这部分文字写得亲切、生动、感人,是文字的精华,同学们应该反复品味,从中获取养料。
爱对动物的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本文详写了小鸟,略写了小虫,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文章开头选写了大马、小狗、小猫三种动物,从描写对象的数量看,已经从面上铺开了,然后收笔,集中一点,详写小鸟的各个方面,把文章内容、抒发的情感推向高潮,推向顶峰,最后收笔写小虫们,点到为止。如果再详写小虫,显得拖踏、臃肿、做作,读起来会索然无味。
这篇小文的语言细腻、柔和、含蓄而又清丽,通篇满蕴着温柔,充分显示了女性作家的特点,这也是冰心作品的语言特点。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山中访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2 展开想像。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正音。
2.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明白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访问的是什么?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
悬崖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什么启示?
2.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研读与赏析
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三、体验与反思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
树林知己 热爱大自然
山泉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一唱和小诗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抓住景物特征,体会运用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发挥想象,感受文章蕴含的美。
过程与方法阅读作品,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涵;
研读讨论,把握写作技巧及作者情感表达方式并加以实践。
情感态度融入作品情境中,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关爱大自然。重点品读优美语言,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预习1、反复朗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2、思考:作者欣赏山中美景为什么说成是访友?
教学过程:
1、当你久居城市,远离大自然,你是否有一种被困笼中的感觉呢?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作者一起走进山中,进行一次美的巡礼。
2、检查预习:
⑴字词。
⑵解题:访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和洗涤,友把自然人格化,文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皆缘于此。
3、文章赏析:
就文章中的一位朋友或一幅画面谈谈你喜欢它的理由,或就某一句话谈谈它给你带来的启示。
4、技能延伸:
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界中的朋友,结合其特点,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5、思维拓展:
文中我与山中朋友的关系是和谐的,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不和谐的。你想对这些漠视自然或破坏自然的人说些什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山中访友》教学案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背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的文章,文中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读之令人心驰神往、不忍释手。面对如此美文,怎样才能让学生与文本、教师愉悦地对话,读出自己的感受与韵味,并在精神世界的崇高境地里,潜移默化地充盈自己呢?为此,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用了品悟式对话教学模式,组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了积极主动的感知、思考、感受、体验、发掘、探究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过程】
上课之前,先播放一段《鸟》的音乐。(一些学生开始被吸引,渐渐地,喧闹的教室变得静寂了。)
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作者拜访的其实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等自然界的朋友,真切体会到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之后,师接着抛出了一个问题:
有人说:本文是一首清新的诗,一支悠扬的歌,一幅生动而美丽的画,让人不忍释手、回味无穷。的确,散文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下面,就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品味那份美吧!请精读课文,看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妙,哪些段落是我特别欣赏的,在课文旁边做上一些批注。然后以我喜欢文中_____________词(句、段、某景物等),因为它_____________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从修辞、句式、内容、结构、写作方法、表达感情等方面来谈)。
(学生开始或静心思考,或认真品读,或口中念念有词,或在书上圈点勾画、不时奋笔疾书。几分钟过后,已有学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
生1:我喜欢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两句话,因为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鸟、露珠都写活了。特别是其中的打、唤、交换三个词,更加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界的热情和友好,其实它们都是我的知己。
师:你从修辞方法和用词入手,理解很独到,不错!
生2:我喜欢文中的古桥,因为它默默奉献,持之以恒,有着坚韧的灵魂。
生3:对,我也喜欢山中众朋友中的古桥,因为它德高望重,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好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每天都亲吻着、呵护着自己的孩子,给人一种特有的亲切感。
生4:躬字还写出了古桥本身特有的姿态,很形象。
师:这样的古桥确实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容易亲近。
生5:我比较喜欢白云,因为它能用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它的纯洁和美丽让我想起了无数的白衣天使,她们帮助病人,使病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了安慰和鼓励。
师:特别是非典期间,白衣天使们不顾自己生命的危险,日夜守护在患者身边,使非典患者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恢复了健康,露出了笑脸,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
生6:我喜欢云雀,因为它们是从不说是非的纯洁少年,有这样的朋友,多好!
生7:我喜欢小溪,因为它流动的声音就像在吟一首小诗。
生8:我喜欢山泉,因为它能照出我身上的肮脏。
师:仅仅是身上的肮脏吗?
生9:还有心灵的浑浊。
生8:哦,我知道了,这里的浑浊应该有两层意思,既指实际生活中我身上的灰尘,又说明我心灵上可能存在的一些污迹。
生10:这里的山泉,不仅能映照出山间的美丽景色,而且能映照出人心灵的浑浊与丑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师:你说得对。
生11:我喜欢第五段里的称呼: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听起来就好像一个大家庭,感觉很亲切。
师:你很善于发现,这些称呼其实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都反映了景物的各自特点,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12:其实我喜欢第五段整段话,因为它整段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万物以生命力,表现山间事物的美好与和谐,使人读来亲切顺耳,不禁要向往那和平宁静的山中生活。
师:在这样的山中生活,真是赛过活神仙啊!
生13:我很喜欢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这句话。因为它把下起雷阵雨比作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形象地写出了雷阵雨的气势磅礴。
师:这样的雷阵雨其实我们都见过,但这样的比喻我们似乎都没想到,作者的描写确实很精妙,你的理解也很到位。
生14:我喜欢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一句。因为它写出了一片生命已尽的落叶,在最后关头还无私地为大地作贡献,用自己的身体孕育着未来的希望,我对它十分敬佩。
生15:我也喜欢落叶。因为它能给人带来惟美而浪漫的秋意,仿佛在不经意间,那落叶就在风的絮语中亲昵地打转,给秋天以丰富的色彩和内涵。
师:两位同学的感悟很深刻,语言也充满诗情画意。
生16:我很喜欢文中写树的句子,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句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使语言更具有节奏感,富有激情,读来特别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自己也跟着作者一起变成了一棵树,成为美丽的大自然中的一员。
生17:我也有这样的感受,读着这段文字,随着作者跳跃的思维,感觉自己已化身为大自然中的一员,真正地体会到做一次大树的快感和幸福感,达到和谐安宁的境界。
生18: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写出了人对这种自然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你们讲得真好。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深深地领略到本文的美景、美情和优美的语言。像这样处处如画、处处有情的散文,我们该怎样朗读呢?
生19:要读出亲切感。
生20:要带着喜悦、赞赏的感情去读。
生21:要读得活泼一点,轻快一点,美一点。
师:美文就是要美美地读。下面就请大家按你们刚才说的去读,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朗读时可挑选自己喜欢的或你认为读得好的去读。朗读形式可一人读、两人读、三人读、小组读等,也可对读、领读、齐读。
一时间课堂上人声鼎沸,不久学生开始有感情地朗读,师还给配上优美的音乐(看来,学生很喜欢这样自由选择朗读内容、自由组合合作伙伴的朗读形式,读得也很有感觉)。
师: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心中有爱,眼中才有美。生活中美好的景物都是我们用美的心灵和美的眼睛才能发现,才能书写出来。所以,我们要注意:一个人只有情美了,笔下的景才能美,才能写出精品来。换句话说,写这样的抒情散文要做到情景交融。李汉荣能创造出这样的精品来,其实我们同学也可以。不信,我们来尝试一下:请模仿课文中第四节我闭上眼睛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一边聆听一段来自山林间的真实旋律,一边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提示:可变成一只鸟、一片云、一只蝴蝶、一只蜜蜂、一条溪流、一粒种子、一朵花、一阵风、一片秋叶)
课堂上响起班得瑞乐队的《老鹰之歌》,空灵、悠扬的乐曲似乎把学生带到了一个有着虫鸣。、鸟叫、流水声的原始森林。学生闭目静听,然后又在这天籁之音中奋笔疾书。
生22: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条小溪,身体变得细长。我吸收着那来自岩层深处的元气,哼唱着欢快的自然之歌,穿梭在山林之间,一会儿与飘零的落叶嬉戏,一会儿跟坚硬的岩石斗争,一会儿又让天空、树木的倒影投入我的怀抱。我是这个山林的精灵,也是这个山林的守护神。我快乐,因为我是一条林间的小溪。
生23: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只鸟。我的双手张开变成了翅膀;我的头发迅速生长,一会儿就变成了鲜艳的羽毛;我的双脚开始萎缩,接着就变成了锋利的爪子。我感到我的身体在上升,渐渐地,我飞起来了!我飞过了一条小溪,飞越了一个山头,甚至闯进了白云的家,惊扰了清风的梦但我依然飞翔,飞向蓝天,飞向未来,去寻找属于我的世界。
生24:我闭上眼,我发现我变成了一只云雀。又红又细的尖嘴,披着色彩鲜艳的羽毛,我诧异了,试着拍打翅膀,竟一飞而起,渐渐高了,飞高了。和煦的阳光洒满全身,习习的微风轻抚着脸庞,我陶醉于这种超脱,这种超脱世俗的宁静、祥和。我贪婪地捕捉着这份心境,我忘了,我在飞。
生25: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片叶。脱去往日的绿衣裳,穿上金黄的新衣服,我离开了一直呵护着我的大树妈妈的怀抱。风伯伯来了,我也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在空中,我抛开了自己作为绿叶的职责,快乐地旋转、飞舞,与蜜蜂哥哥、蝴蝶妹妹嬉戏,享受着自由和生命。随风降落,我投进了溪水姑姑的怀抱,在清凉的水中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我如同一叶小舟四处飘荡。后来,经过石头哥哥的家,他留住了我,邀我做客。尽兴时,一位小男孩从水中捡起了我,他赞美我的金黄,但不久还是把我埋入泥土中。在生命终结时,我最后看了一眼这美丽的世界。我的身体慢慢消融,但我却听到了花儿妹妹的感激:落叶姐姐,谢谢你为我提供了营养,助我成长。我笑了,因为我帮助了别人,我得到了心灵的欣慰。
生26: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朵白云,轻飘飘、软绵绵的,风往哪儿吹,我就往哪儿跑,好像在和大哥哥玩游戏,你追我赶。偶尔有小鸟从我身边飞过,它们都回头看我一眼,然后说:白云大嫂,你真漂亮,真不愧是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我听了,总是笑着说声谢谢,然后跟随风大哥一起去远行。
(学生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笔不时博得其他同学的掌声,特别是生25,大家还向她投以羡慕的眼光,她自己也很得意。)
师: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不出课堂就与大自然作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也让我们拥有了一次愉快的语文之旅。感谢李汉荣,给我们送来了这样美味的精神食粮:也佩服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竟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希望我们今后能多读这样的美文,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学作品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基于这点,我把《山中访友》一文的教学目标定为:尊重文本,突出欣赏,强调语言品味,重视联想和想象,注重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从整个课堂情况来看,本课的这些教学目标基本能一一落实。
综观全课,我认为有两点还是比较满意的:
1、精心设计流程,铺设对话梯度:
本堂课中,我把教学流程设计为:先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再以品味作品中精粹的语言为支点,以诵读为抓手,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仿写,进一步感受作品的魅力,实现学生与文本、教师、作者等的多重对话。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个性美读、模仿写作这三个环节上。在这里,品味语言就是发现、咀嚼语言之妙,个性美读就是感悟、欣赏语言之美,模仿写作就是触摸、习得语言之本,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之上。如果说品味语言只是明于心的话,那么个性美读就是明于口,而模仿写作就是明于手,这样的教学流程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由模糊到清晰,从鉴赏到创造,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收到了品悟式对话教学模式应有的效果。另外,随着这三个教学环节的逐步展开,课堂对话的宽度和深度也随之扩大。学生由着重于生本对话(品味语言)转到着重于立足文本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作者的对话(个性美读),最后开始与大自然、与自我对话(模仿写作),整个课堂教学就这样呈阶梯式对话进行,将对话进行到底,将对话逐步深入。
2、巧用音乐背景,创设对话情境:
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艺术感觉。自古以来,文学与音乐就有着难解之缘,优美的音乐流入语文课堂,在营造了美的意境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像教学《山中访友》这样的美文,我就巧妙地选用了三段优美的音乐,确实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上课之前,我播放了第一段音乐,这段鸟儿欢叫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形成了阅读期待。而学生的阅读期待越强烈,与文本的冲撞就越激烈,在与文本对话中的收益也就越丰富。在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言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个性美读,我放了第二段音乐,音乐与朗读的有机结合,既愉悦了师生的身心,又让语文课在审美中进行,得到了美的享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模仿写作时播放的第三段音乐,仿佛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美妙的大自然中,较好地拓宽了对话的空间,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触动了学生的情思,笔下的仿写作品也越来越精彩。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要想使这个过程精彩纷呈、师生教学相长,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是极为重要的。虽然本课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但我觉得教学像《山中访友》这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美丽的景色、表达美好的情感的散文,采用这种多读、多品、多悟的品悟式对话的教学模式再恰当不过了。
教学目的: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大诗人李白的长眠地太白镇。同学们知道李白为什么会选青山作为长眠地吗?(示大青山图)因为青山风景秀丽,大山深处有美景。今天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与李汉荣先生一起进山访友吧!(图示标题)我们看看山中究竟有哪些好朋友。(出示图片)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可配乐)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由学生自己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或由教师指出重点字词。(出示幻灯)
栀(zhī)子憔(qio)悴(cu)湛(zhn)蓝携(xi)来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逝川(流淌的河流)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三)、研读与赏析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图示)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3、从称呼上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归纳(图示):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图示):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合作实践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云雾姐姐:你让我忘记了许多愁苦,得到了许多欢乐,在走进你的同时,我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让我尝试了飞翔。
B、你好!落叶,你曾为脱离母体而哭泣,曾为散落空中而忧愁;但当你感受到大地的气息,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你不再哭泣,不再忧愁,而是无私的将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大地,一如生时的超脱和平静。谢谢你,落叶。
C、你好!石桥啊,你没有卢沟桥的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的雄伟,但你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你每天都躬着身躯,让人们踏着你的脊背,你默默无闻,让我们看到你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D、你好!雪妹妹:你那么干净洁白,你是美丽的化身,你从天空富有诗意的落下来,跳着优美的舞蹈,我喜欢你!
E、你好!柏树,你用臂膀组成了绿荫,为我们遮挡强烈的阳光,用树叶做成了一张张邀请卡,邀请四海的亲朋好友,我带着敬佩祝福你四季常青。
(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五)、体验与反思(图示)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作业布置
拓展延伸作业:(图示)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13.山中访友李汉荣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爱护自然
溪流妹妹
访友白云大嫂保护环境(和谐共处)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热爱生活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启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
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品味美的语言,领略美的景色,体会美的情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2.引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1.变换人称的写法
2.拟人、比喻之美
3.丰富、新奇的想像
教法学法
1.朗读
2.评议
3.练习
教学程序
一、猜读激趣
<<山中访友>>访什么样的朋友?为何访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踏着幽径,进入山中依次访问了哪些朋友?
2.怎么称呼这些朋友?
三、寻幽探微(着重探讨3-5节)
1.朗读训练
1)示范朗读,抛砖引玉
读好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感情。
2)练习朗读,体会琢磨
把握内容,读出感情。
3)表演朗读,评议欣赏。
2.领略人称变换之美
对比阅读,思考:用第二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3.领略拟人比喻之美
1)自由朗读第5节,说说你最喜欢哪句,并谈谈理由。
2)角色朗读,读出情感,读出个性。
4.仿写句子
仿照本节的写法,(调动想像和联想,运用第二人称)再写一位山中朋友。
5.关于题
将题目改为山中观景行吗?为什么?
课后作业
一课三练
1.快乐晋阶:6、9、10
2.生活拓展:春草散章
【课型】
自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在分析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知内容。
【媒体选用】
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一课时。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一、朋友
二、作者得到的启示:
三、作者表达出的感情: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根据情境,进入本课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需要掌握字音字形的字。
2、需掌握字意的词。
1、同学讨论交流字音。
2、解释字意。
过程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这些朋友,分别有哪些特点?作者分别从山中的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
3、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朗读课文,作好笔记,和同学讨论后得出作者要访的自然景物。
2、认真思考和同学讨论,归纳。
3、得到出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搬弄是非;愉快的投身于工作和生活。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三深入研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感到亲切,容易被打动。小结作业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山中访友》”,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颐和园》教学札记”,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颐和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4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制作电子作品,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制作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大小组。教师教给学生制作简报的方法。各小组根据不同的分工查阅相关景点的资料。活动中,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自主查阅,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电子简报制作好后,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看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得轻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村居》教学札记”,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记得语文课标中说: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村居》这首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深受学生的喜爱。
今天,我教学了《村居》一诗,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引入课题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了课文,同桌互学了生字之后,就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近几天说道要去放风筝,学生兴趣浓厚,毕竟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也不足为怪,草啊,莺啊,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突然,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问他为什么,他却答不上来。于是,我引导他联系旧知,问:这句诗和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咏柳》。我不失时机地说:《咏柳》写出了柳树之绿,这句诗写出了柳树的什么?柳树醉了。柳树为什么会醉呢?因为它陶醉在春天的美景里了。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吗?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潜能被激发了,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只语,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感受,及时诱导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将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检阅》教学札记”,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在语文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觉得课文写得好并口若悬河激动不已,学生却一脸茫然不能与老师产生共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老师理解了文本但没有想方设法将学生带进文本。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再造情景、引导学生挖掘文字背后的内容能有效的引领他们走进文本并深入理解。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中有一些很感人的课文:《检阅》、《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妈妈的帐单》等,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理解,学生很难被感动并受到深刻的教育,必须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走到文字的背后去理解去感悟。
我在教学《检阅》时,首先让学生明白检阅的意义和要求,然后让他们谈谈如果自己参加这样的仪式会有怎样的感觉,孩子们畅所欲言,大家都表示会很紧张甚至会因为训练辛苦而放弃参加。接着,我带领他们读课文,请他们发表意见:如果你是俱乐部的一员,你会赞成哪种对待博莱克的建议?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仿佛不是课文中的人物在讨论,倒变成他们在讨论了。在七嘴八舌中,孩子们对文中人物的感情理解了,对文中人物的行为非常佩服。理解博莱克的自强、自尊、自信是教学的又一难点,我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描写主人公在检阅式上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我动情地说道:一个残疾人能够走得和正常人一样,他该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他们抢着说:博莱克摔倒了爬起来继续练;博莱克练得都忘了吃饭;博莱克练得受了伤,但他仍然坚持练习;他一定想着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走进了文字的背后,孩子们已经完全理解了主人公的思想,老师便不需要再作什么分析了。
我认为,饱含情感的文章都可采用这种方法教学,老师只需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走到文字的背后去理解感悟。把学生领进了课文,学生自可理解,不需要老师滔滔不绝的分析了。
上了《小虾》这一课,,我确实觉得先不说我这节课的问题,我确实再一次明白了,要想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多读文学作品,多看教学实录,多看别人的教学设计,这些才是帮助自己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是很好的表现了小虾吃食时的谨慎,可是,我却只停留在了抓住几个写顺序的词语上,折腾过来,折腾过去,到底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去刻画小虾吃食的过程,我并没有透过我的教学让学生去体会到,小虾吃食的与众不同正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如果能让孩子体会出来,那孩子去写自己的作文时,他们一定能比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了。而不一定是象我课堂上讲的非要死板的用那几个表示顺序的词语,那几个词语用不用,要用,但不是只能用那几个词语去描写,也不是按照那几个词语去描写了,文章就写好,关键是能象《小虾》这篇文章一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才是最好的。文章写出来才生动,才有特色。
在教学中,孩子们的朗读,反映出我自己的阅读教学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没有把小虾的有趣之处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所以,读的不理想,其实,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到位了的,就不怕学生读不到位。
这一课上完了,虽然有很多的问题,但我也觉得收获颇丰,也触动了我去思考我该如何去备课。
《《山中杂记》教学札记》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21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