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
(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
(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这些句子深入后,可以加深对李大钊人格美的认识。
(2)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勾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既要交流对重点句的感悟、理解,还要交流朗读体会,大组汇报时,对学生认识模糊的老师要加以适当的指点或引导讨论,使学生对重点句的正确的和比较深入的理解。
下面的句子都值得深入体会,学生如果说漏了,老师要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对学生提出的其他句子,老师不要拒绝,仍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体会要点:一是李大钊革命工作的忙碌,二是当时局势的紧张。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有多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体会要点:①李大钊知道局势的严重性,知道自己身处的危险;②李大钊知道自己的责任;③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从句子中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和临危不惧的精神。
朗读要点:要读出坚决的语气,要读好两个反问句。
(3)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体会要点: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4)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重。他的心被一种伟大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体会要点:①伟大的力量,指的是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②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看出,李大钊的不屈不挠,安定沉着,是因为倔心中有伟大的力量。③敌人重重地拍惊堂木、怒气冲冲地、狠狠地拍了几下;面对穷恶极恶的敌人,李大钊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并以此来鼓励亲人,使我也变得机智勇敢了,这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④从我由惊慌害怕:怕变为机智勇敢,说明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说明这种力量的确是伟大的。
朗读要点: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气的坚定,体会哪些词语要读重音。(如安定、沉着、伟大的力量、革命事业的信心)
,12
【
学习方法:这个句子是理解上的难点,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伟大的力量才会有具体的感性认识。也可联系其他革命烈士的事例理解。
(5)、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体会要点:①这是教育后代永远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②也是教育后代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朗读要点:要表达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
四、对李大钊或李星华倾吐情感
以李大钊爷爷,我对您说指导表达。说话内容启发:①对李大钊爷爷表敬意;②汇报今天的幸福生活;③表示继承革命传统。
或以李星华妈妈,我对您说指导表达。说话内容启发:1表示安慰。2表示敬佩和向她学习。3表示珍惜幸福生活。
在学生说话思路打开以后,说话内容不要加以限制。
五、作业指导
1、思考练习3
让学生把开头一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三个自然段连起来,多读几遍,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这样写的好处。
要让学生领悟到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心头的思想感情。
2、思考练习4
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不一定是前面提到的值得深入领会的句子。如写敌人凶恶的句子,也可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需要积累的词语,可以是描写环境的词语,可以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动作、语言的词语等。在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后,应放手让学生读和抄。
3、可要求学生课后查找有关李大钊写文章,在班里交流。
(注:课文系人教版大修订教科书第十二册精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示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谁能说一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
阀()娱()僻()怖()宪()
伐()误()避()布()选()
胖()刑()押()舅()绞()
伴()形()胛()臼()较()
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
(教师可设计一个问题: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
3.学习被捕前。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
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1)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4.学习被捕时。从人物的神态中体味人物的品格。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2)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5.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①前后态度的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③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6.学法迁移,自学在法庭上。
(可放手让学生按以上的方法,讨论、自学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学生会很快找出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找出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通过讨论,分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可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深化理解。)
三、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教师应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同学之间展开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收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内容;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值得深人体会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必要时给予点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讨,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及品质。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b被捕时:
⑴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分角色朗读。
C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a内容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写法上: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十六年前的回忆》:以下是从刚结束的前一段课堂教学之中撷取而来的一些镜头。
师:局势日趋严重,李大钊为何仍不愿离开北京?
生:他是北京革命活动的领导人,他若一走,势必造成人心涣散,革命队伍将不攻自破,所以他不能走。
《灯光》
师:郝副营长点燃那本破旧的书,给后续部队指明突破的方向,你对此有何看法?
生:郝副营长这样做,肯定想的是功大于过。
《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
师:认真读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本文不好。预习部分讲的是张思德,文章对张思德的事却没有说明。这篇文章跑题。
生:我也觉得不好。如毛主席讲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难道要奋斗就一定要牺牲吗?就不能不死人吗?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生:宋庆龄竟然有保姆,这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这些问题该怎样看待?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
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黑暗。
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
3.汇报被捕后部分
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教师小结: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学生再读22段。
三、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
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
四、领悟表达,展示收获
1.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
教师总结: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2.作业超市
(1)抄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2)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3 十六年前的回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13十六年前的回忆词
【解词造句】
[幼稚]文中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例:你已经长大了,还这么幼稚,头脑还这么简单!
[被难]遇难。本课指被敌人杀害。
[军阀]指拥有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明确,不清晰。例:做事要一丝不苟,丝毫含糊不得。
[娱乐]使人快乐。例:再往前走,就有好几个娱乐场所。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例:不能办的事,不要轻易答应人家。
[恐怖]惊慌、害怕。例:小孩不宜看恐怖电影。
[宪兵]本课指军阀手下特殊的武装人员。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例:门被踢开了,几个鬼子一拥而入。
[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愤怒。例:看到他怒气冲冲的样子,我吓得倒退了几步。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严峻]特别严肃。例:张老师对我们的态度一直很严峻。
[纷乱]杂乱。例:轮船刚靠码头,纷乱的人群就你挤我拥地把舱门口堵塞住了。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例:妈妈做了个手势,我会意地点了点头。
[沉重]文中指重的意思。例:党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例:小姑娘沉着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无论总是]这组关联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同样的结果。例:无论他是出于什么考虑,我们总是应当尊重他的意见。
【近义词】
严峻(严肃)纷乱(混乱)
会意(领会)幼稚(稚嫩)
【反义词】
幼稚(老练)含糊(明确)
【词义辨析】
[严重严峻]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厉害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严重指程度深,影响大,也指情况紧急,使用范围较广。严峻着重表示严肃、严厉,多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和表情。
[沉重沉着]
沉重指分量大或程度深。沉着指遇事冷静、不慌不忙。沉重是中性词,可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但不可以形容人的表情。沉着多用来形容人的神情,有时也可以形容人的表情。
[容易轻易]
都是形容词,都含有不费力,简单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容易一般指事物内容的深浅和办事难易的程度,轻易除指简单容易外,常指对事情态度不慎重,随便,甚至轻率。另外,容易不能重叠,轻易可以重叠。容易可构成习惯性口语好容易好不容易谈何容易,表示不容易,轻易可构成轻而易举。
上完这节课,给我留下深深的思考。
1、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进行反复地,深层次地对话,在这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探究与发现,把握与发展文本的内核之所在。如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后留下的一个凸现课文主旨的问题,如何解决?只有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再次的磨合,通过阅读--品析--议论--整理的系列阅读活动,从中领悟到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人。这样文本中的具体文字恢复了生命,从而使学生得到了生命化的教育。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平等、互动的。但教师还应该抓住文本热点与难点,打造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课堂的壁垒,将阅读活动立体化,将平等对话互动化,将探究体验情感化。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本是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撞出有火花便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熏陶,精神的积淀。如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呢?这个问题的引出教师应服从学生的需求创设情境,调动兴趣,激活思维,体验情感。抓住本文重点,即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引导品味分析,入情入境
3、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平等、互动的。但教师还应该抓住文本热点与难点,打造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课堂的壁垒,将阅读活动立体化,将平等对话互动化,将探究体验情感化。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本是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撞出有火花便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熏陶,精神的积淀。如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呢?这个问题的引出教师应服从学生的需求创设情境,调动兴趣,激活思维,体验情感。抓住本文重点,即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引导品味分析,入情入境,抓住坚决、常、轻易、哪能这些语言的关键词,抓住不慌不忙、惯有、严峻这些人物神态的关键词,采用换词(句)法点拨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去与文本对话,使阅读教学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总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不仅仅是平等的、互动的,还应该抓住关键的,化热点与难点为焦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行焦点访谈
4、与文本对话需要教师、学生的情感投入,与文本对话除了具有平等性,互动性,还应有情感性,因为语文学科的文本是无处不充斥着情感的东西,诗即思,言即情,所以,在引导学生认识李大钊这位伟大形象时,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感情的平等对话,即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等;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对话,即教师的情感点拨,学生的情动辞发等一系列阅读活动。如引导想象,谈谈感想,谈谈心情的教学环节都较好地引发了读者(教师、学生)与作者、编者产生了共鸣--对李大钊同志的缅怀、崇敬、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达到了生本、师生、生生精神上的自由交流。
总之,一节课下来,使我深刻地感受到:理想的阅读,应该是课文--学生--教师--作者(编者)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平等互动关系,且富有情感的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十六年前的回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9,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4.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课。
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李大钊照片,请学生简单介绍李大钊同志的资料,并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通过查字典或小组讨论解决。
2.带着课文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两个问题再次读课文。
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李大钊的女儿回忆李大钊被捕前后的经历。)
⑵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随机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说每一段的内容,遇有概括不完整的可以随时补充。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三、初步感知人物
提问:李大钊给同学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四、进一步读书,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
使学生悟出李大钊忠诚革命事业的精神,并板书。
【设计意图:感受是通过文章中的语言获得的,因此,必须要学生回归文本,品味文字。】
五、总结
下节课,我们围绕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1.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印象深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感受。
2.交流感受。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以下语句:
⑴父亲是很慈祥的(李大钊知道局势危险,可他不肯躲起来,是对工作负责。)
⑵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指导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并适时小结。)
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
⑶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⑷父亲保持着没有道理可讲。(李大钊视死如归的态度,还体现出李大钊很蔑视敌人。)
⑸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
3.出示李大钊就义前说的话,师范读或请学生读,然后谈感受。
4.请学生再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通过朗读表达出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
二、学习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1.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开头的一段和结尾的三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读开头和结尾四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及家人悲痛的心情。
3.忘不了的仅仅是4月28日这样一个日子吗?想一想,我忘不了的还有什么?
【设计意图:应帮助高年级学生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这个问题使孩子进一步感受李大钊对家人的深刻影响,感受文章表达出来的深切怀念与悲痛。】
三、总结
把需要积累的词语及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查找关于李大钊的事迹,并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或在班里举行一次故事会。
【后记】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和临危不惧的高尚品质。但不可否认,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很难理解烈士的伟大精神。当读到在法庭这一部分,学生哄堂大笑。这说明学生对文章没有动情,怎么办?这时我将孩子及时引回文本当中去,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看出,李大钊因为心中有伟大力量,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非常沉着,并以此鼓励亲人,使我由紧张哭喊变得机智勇敢。这时学生渐渐为人物的品质折服了,他们的神情肃穆了,朗读的语气也饱含了对烈士的尊重。
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当我将李大钊临刑前的话出示在大屏幕上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再一次为烈士坚定的信念所震撼!由此看出:语文,正是依靠着文字向阅读者传递着信息与情感,只有读进去,才能悟出来。
要用心地读才能明白文章深层次的含义。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8,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十六年前的回忆”,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材说明本课是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本课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有条件的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同时也为下一组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一些准备。
二、学习目标1.学会十二个生字,认识瞅、钊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怎样引导呢?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并在读课文前交流。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危险性及李大钊生平。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如,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李大钊明知形势严峻,处境万分危险,但他将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李大钊同志即使受过苦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伤痛。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再现李大钊烈士的光辉形象,以表情、语调表现出李大钊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课文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可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体会一下。如,前面讲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面交待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样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3.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读基调应是悲痛的,适中的语速和较为低沉的语气。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坚定有力。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表达了听到父亲遇害消息后全家的悲痛心情,要在反复朗读中体会。4.课后的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李大钊崇高的革命精神。应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然后再将自己的体会与同学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第四题的目的,一是通过找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二是通过读和抄写积累语言材料。学生找出后,可让他们互相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再抄下来。至于选做题,目的是使学有余力和有条件的学生学习收集资料,并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人物精神的认识。虽不作统一要求,但理解本课需要一定的背景资料,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收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条件不具备的学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5.大多数生词,学生只要反复诵读,并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就可基本理解。个别词语,可在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后,稍作指导。下面的词语解释,仅供教师参考。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恐怖:惊慌、害怕。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严峻:严肃而厉害。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四、参考资料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1920年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他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1927年4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英勇就义。张作霖(18751928)北洋军阀奉系首领。奉天(今辽宁省)海城人。1916年起任奉天督军,投靠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统治东北。1920年直皖战争中与直系联合,战胜皖系,把持北洋军阀政府。1926年3月,率兵进关,攻占河北、察哈尔、山东等省,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使当时北方的革命运动受到很大破坏。1928年,因与日本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在皇姑屯车站(今辽宁境内)被日军埋下的炸弹炸死。
2、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
年为纪念父亲遇难十六周年而写的。这篇课文通过回忆,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
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揣摩体会,并在合作学习中交流自己的见解,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教育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训练学生能就课文的重点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交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并要求全部会写,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军阀、儿童娱乐场、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舅老爷、绞刑、被难日、含糊、局势、一拥而入、满脸横肉、严峻、残暴、怒气冲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和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深入理解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李大钊从事革命活动的资料,并在班里交流。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插图和重点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可提示学生先快速阅读,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作者写了那个时间里的什么事,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再根据思考练习2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先在课本上勾画,体会句子的含义,再把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讨论。最后要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悲痛心情和对革命先烈的赞美。
3、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那个时间内发生的事。
那年春天,局势十分严重,李大钊仍然坚持革命工作。
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十分沉着、机智。
8月28日第二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的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在了解课文写几件事后,应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连起来说一说。
4、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
课文中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有: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什么时间他又出去了。
(从父亲每天的早出晚归,可以体会到局势越来越严重,体会到父亲在为革命工作奔忙。)
(2)、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的问题。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父亲原则性很强,牵涉到党组织的秘密,即使是对亲人他也不说。)
(3)、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从现在是什么时候,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从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可以体会到李大钊绝不离开工作岗位,体会到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4)、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从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可以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保持革命者的尊严。)
(5)、我看到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平时,父亲理的是平头,头发非常整齐。法庭上的他却是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他在监狱里受到非人待遇。脸上的表情是平静而慈祥的,说明他仍保持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亲人的爱,面对敌人的审判,态度十分镇静。
(6)、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一句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先理解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是鼓舞李大钊的伟大的力量,要从李大钊的表现中去理解。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看出,李大钊的不屈不挠,是因为心中有伟大力量。敌人重重地拍惊堂木、怒气冲冲地、狠狠地拍了几下。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李大钊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并以此鼓励亲人,使我也变得机智勇敢。这也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学生在交流自己的见解时,应要求不能泛泛而说,而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以重点词句为依据,要有所分析。
(7)、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记住父亲被难日,就是记住敌人欠下的血债,就是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5、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调基调应是悲痛的,适中的语速和较为低沉的语气。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坚定有力。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叙述了听到父亲遇害消息全家的悲痛心情,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6、思考练习3是有关课文篇章特点的题目。开头写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课文后三段叙述1927年4月29日听到父亲遇难的悲痛心情,和开头照应。开头、结尾前后照应,表达了作者十分悲痛的心情。
7、思考练习4要求抄写需要积累的词语。课文写局势、环境的词语,描写人物神态心情(包括写李大钊、我,还有敌人)的词语。可让学生找出来读读,再抄下来。
8、本课生字较多,应要求学生在自学中读准字音,阀f,不读hu,娱y,不读y,僻p,不读b。军阀宪兵绞刑可通过查工具书理解。僻静苦刑被难日严峻等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参考资料
李大钊:河北省乐亭县人,1889年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为了革命工作,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后,遭受了种种残酷的刑罚,始终坚贞不屈。在监牢里,他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受到许多犯人的敬爱。4月28日,万恶的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同志,同时遇害的有20多人。
张作霖:奉(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系军阀首领。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长期盘踞东北。1926年3月,他率兵进关,攻占河北、察哈尔(今河北省西部及山西省北部)、山东等省,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使当时北方的革命运动受到很大的破坏。1928年,张作霖因与日本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在皇姑屯车站(今辽宁境内)被日军埋下的炸弹炸死。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n)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阀里外结构,用同音字替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如阀同伐筏比较,注意丶和要写全。剧字可以用旧字换部首的方法去记。如用据换偏旁。联系生活实际记字,如袍字同衣服有关所以用衤旁。押字用手按住、抓住对方,所以是扌。舅是**的弟弟或哥哥,是男性,所以下边是男字。娱和宪字,可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记住它。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文,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质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阀字为例:阀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军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阀作为带点字,查字典,找出军阀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凭借权势造成特殊地位的个人或集团。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军阀一词的句子读读。军阀指张作霖,有势力有权力投*日本人的卖国头子。
(2)以娱字为例,找出新词娱乐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娱乐场的意思是使儿童得到快乐的活动场所。
(3)以剧字为例,找出新词剧烈,直观演示。老师猛烈地摇桌子表示桌子剧烈地晃动。
2.出示重点词语,讨论学习。
书籍:书的总称。
慈祥:和蔼、安祥。
僻静:偏僻、安静。
勉强:使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在本课中的意思是: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严峻:严厉、严肃。
一拥而入:(人群)挤着走进去。文中指许多警察一下子挤过来。
幼稚:字典中是年纪小的意思。在本课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是知识见解浅薄,缺乏经验的意思。学生查字典时,要指导他们正确地选择比喻义。
轻易:随随便便。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恐怖:惊慌、害怕。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六)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长句的读法。
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画出读不好的句子来。
2.小组二人讨论读不好的句子如何读。
3.提出问题,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读的时候语速要慢,可这样停顿: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2)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读的时候语速要快,记住先是宪兵,再是侦探,再是警察。服装有变化。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班齐读,达到会背诵。找学生领读,其他学生接读。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二)从一、二段中找出照应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三)有感情地读一、二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
2.通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成四段。
被捕以前:(1~7自然段)
被捕经过:(8~18自然段)
在法庭上:(19~29自然段)
被害以后:(30~33自然段)
2.如果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
找出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小结:段落的划分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可以找一些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清段落后逐段学习。
(二)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知道出了什么事?边画边思考。
学生自由读,边画边练说。
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去了。可以体会出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埋头指工作很专心,体会出李大钊在家里也在紧张的工作,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他忠于党的事业。
2.你还有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找出来。
(1)被难日指什么意思?
指李大钊被敌人杀害的日子。
(2)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作者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把书和有字的纸片烧掉时,平时对儿女总是那样慈祥、耐心的李大钊,竟含糊地回答作者的问题,这件事突出地说明李大钊在这一阶段中工作紧张的程度,同时也怕泄露了党的机密。
(3)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
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
3.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
写了两层意思:
(1)我哪儿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
(2)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但他更知道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舍身为党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三)指导朗读。
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
(四)学习第二段。
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说明他对敌人早有准备,从容不迫。
(2)用画出描写敌人的词句,再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
沉重的皮鞋声和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满脸横肉、冷笑、搜了一遍可以体会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从反面衬托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李大钊对敌人的极度的蔑视。
2.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及对李大钊的临危不惧的敬佩感情读这一段。
3.思考:这一段写敌人逮捕李大钊时,干嘛带来了工友阎振三呢?
实际上敌人为了要从阎振三口中得到李大钊的情况。但是,敌人的打算落空了。阎振三同志身受酷刑,可是仍摇头表示不认识李大钊,说明共产党人忠于组织,不出卖同志。
4.阎振三在这一段出现,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局里去了。
5.打出两组句子分别让学生读。这叫什么句子呢?
(这叫前后照应的句子。)
6.反复读这两个句子。
(1)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2)体会前后照应的句子好处在哪?
使文章结构严谨,使读者对内容不致产生无头绪之感。
7.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照应的句子。
(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
(二)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
(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三)分析重点句:
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
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
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四)学习第四段:
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
(2)老师范读。
(3)跟读,体会感情。
(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
3.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读开头和后三个自然段。
(2)讨论问题。
(3)发言总结。
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
(五)练习设计:
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
答案:
(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
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六)作业:
有感情地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四》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512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