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黄河颂教案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 导语。 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就是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篇——《黄河颂》 二、 话说黄河。 (学生自由畅谈) 小结: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诗人光未然做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三、 吟诵黄河。 1、 师范读。要求:批注重音字,语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来读。 2、 探讨朗读语速,语气及重音。 3、 分小组朗读、学生评价。 4、 师生联读。(配乐) 四、 探究黄河精神。 1、 河有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写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3、 你能用一个相似的词来替代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来发出你自己的誓言吗? (生小组合作探究)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
()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站,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
课题:第06课《黄河颂》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鉴赏诗歌。
2.感知诗的内涵,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二、学习重点: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中考要求:
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新课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字词的字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劈开()
狂澜()屏障()浩荡()臂膀()九曲连环()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3.诵读诗歌
要求:一要放得开,读得起来,读出气氛;二要读出轻重缓急之节奏;三要读出感情,发挥想象,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氛围,酝酿并表现真正的感情;四要读出意境,结合对诗歌风格的理解,读出或雄壮、或离愁的感受来。
先用划横线的方法找出自己认为精美的词语或语句,然后从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精练深刻、用词含蓄深远、表达技巧丰富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4完成下面的课文图示,进行探究学习
二、导学模块
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以激发中华儿女的,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合作探究】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
2、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结合具体语言说说你的体会。
。
【扩展延伸】
中考对接
【知识结构线路图】
三、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当堂检测题
分数批改人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澜()魄()嶂()哺()
2.黄河发源于_________北麓,流入_____,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____省(自治区)。(3分)
3.关于黄河,古代文人是这样吟咏的:(2分)
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流到海不复还.
4.下面对《黄河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赞美中华母亲河的颂歌,诗人借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B.这是一首赞美爱国情操的优美旋律,节奏明快,风格豪迈。
C.歌词运用大量的比喻反复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幅壮丽画卷。
D。歌词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黄河实景,后一部分抒发了豪迈的思想感情。
5.“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屏障”,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如果把“摇篮”改作“灯塔”,可以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来源://m.jab88.com/j/5125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