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激发兴趣

1.结合课题质疑、解疑。(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树指的是季羡林。

2.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出答案来的。

3.交流课前对季羡林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1999年8月21日,苗苗同学采访了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让我们去听听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

2.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他们之间的交流亲切自然。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爷爷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爷爷: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他们的对话,使我们懂得了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

4.是一篇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

5.同桌分角色对话交流,朗读课文。

6.在苗苗与季爷爷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己先做准备,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7.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

(1)在苗苗对季爷爷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其实,我们已经从他们两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走过爱读书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说,“是阅读,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说不出来,还可以谈谈自己搜集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

(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理解深化

1.再读课题,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

(1)与二人名字有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2.文章把季爷爷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其理由是什么?

(1)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2)季爷爷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3.启发思考:怎样才能从一株小苗长成为一株参天大树?

五、学习访谈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1.访谈是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认识?

(1)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要倾听对方的表述。

2.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认识和了解。

精选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不仅了解了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

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

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读书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专心,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课文读顺了。

屏幕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三侠五义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滚瓜烂熟偏科

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苗苗季羡林)

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生互相交流。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在阅读的过程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待会咱们一起解决。

(屏幕出示):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完成以下表格

苗苗的见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

(四)、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

阅读,是——,为我————。

阅读,是——,让我————。

(五)、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讨论交流,揭示寓意。96岁的季羡林爷爷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的情况下,还天天坚持在病床上看书写作。2009年7月11日,98岁高龄的季爷爷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对我们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却永远会留下来,并影响后来人。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七)、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五、作业: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2、制作一张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同步试题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同步试题”,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爱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才:A有才能的人;B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C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1)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2)选的都是高才生。()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喜欢()培养()

3.季羡林爷爷要求21世纪的青年是具有_三贯通的人才。

4.季羡林对少年儿童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背诵要求,为什么要提这个要求?

答:。

七、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背上的子弹袋就像一座小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3.是谁创造了历史?是我们劳动人民。()

4.太阳冲破云霞,跳出了海面。()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看到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三、阅读。神奇的书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没有一匹神奇的骏马,能像一首诗,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邀游的步履。

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可是它装载了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

1.书的神奇表现在:。

2.全诗多处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分别把书比作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的神奇。

3.你还可以把书比作什么呢?请发挥想象,也学着写一节诗吧!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五年级语文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一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五年级语文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二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去发现美。要以语文课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文学作品具有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特点。它包含着自然与生活,同时融进了作家情感的再创造因素,所以文学作品是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通过语文课,唤起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人性美的渴望。

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中学生对于美的追求特别强烈。对于他们爱美,追求美的愿望,应该给予肯定。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对于美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太强,他们认为追求时髦、穿奇装异服,是一种时尚美,对美有自己偏见。所以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去提高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即识别美丑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中外名著中典型人物形象,比较他们不同的审美意义。

要激励学生去创造美。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与人类爱美的天性分不开。因此,我们要激励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美,即创造美。我们要告诉学生“美就是生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中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并在提高这些方面能力同时,“趁热打铁”,触发学生表达美的冲动和创造美的激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三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访谈录”,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文中的两个人物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蔼亲切、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这篇课文,我采用大讨论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结合课文来讨论:“闲书闲吗?”这个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不错,学生都能结合小苗与季先生的对话,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不够的地方是对古文积累这一块,对谈话内容未作出恰当的引导,从学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对这个超难任务有点无奈。

五年级语文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呢?在教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对此有了很多思考: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心灵,因为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就表达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突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清,若但读物得宜,便会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写作作为学生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亦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与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渐入佳境。教学中要注意低起点,多鼓励,命题切合学生实际,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会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更无知,更坚强,更轻松,会使自己和别人相处得更和谐”。写作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常常搜肠刮肚,无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编滥造。本人认为,应该把学生从课堂上解脱出来,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学会写。

再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去发现美。要以语文课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文学作品具有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特点。它包含着自然与生活,同时融进了作家情感的再创造因素,所以文学作品是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通过语文课,唤起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人性美的渴望。

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中学生对于美的追求特别强烈。对于他们爱美,追求美的愿望,应该给予肯定。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对于美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太强,他们认为追求时髦、穿奇装异服,是一种时尚美,对美有自己偏见。所以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去提高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即识别美丑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中外名著中典型人物形象,比较他们不同的审美意义。

要激励学生去创造美。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与人类爱美的天性分不开。因此,我们要激励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美,即创造美。我们要告诉学生“美就是生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中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并在提高这些方面能力同时,“趁热打铁”,触发学生表达美的冲动和创造美的激情。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作者访问名人的对话。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质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4)朗读课文并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绿林好汉、滚瓜烂熟、三侠五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等词语,理解了绿林好汉、滚瓜烂熟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我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词的读和说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三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生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

生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生4: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4、品味题目寓意。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5、课文朗读展示,学生进行评价并说出理由。

生:“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生:“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闲书”指什么?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四、学习收获展示

1、通过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你有哪些收获?

2、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五、作业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的深奥的词句,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方法上让老师放手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让学生抓住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

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

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2

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这篇课文,我采用大讨论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结合课文来讨论:闲书闲吗?这个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不错,学生都能结合小苗与季先生的对话,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不够的地方是对古文积累这一块,对谈话内容未作出恰当的引导,从学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对这个超难任务有点无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不过,全文内容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学习完课文以后,我安排了学生对爱好读书的同学或新来的实习老师进行采访活动,并且写了访谈录。学生对访谈录的格式掌握得很好,但是,采访的问题准备得不是很充分,有的局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双方交流的话题不是很深入,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也不够自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4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呢?

在教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对此有了很多思考: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塑造学生的心灵,因为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就表达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突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清,若但读物得宜,便会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写作作为学生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亦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与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渐入佳境。教学中要注意低起点,多鼓励,命题切合学生实际,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会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更无知,更坚强,更轻松,会使自己和别人相处得更和谐。写作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常常搜肠刮肚,无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编滥造。本人认为,应该把学生从课堂上解脱出来,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学会写。

再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素质教育

要教会学生去发现美。要以语文课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文学作品具有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特点。它包含着自然与生活,同时融进了作家情感的再创造因素,所以文学作品是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通过语文课,唤起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人性美的渴望。

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中学生对于美的追求特别强烈。对于他们爱美,追求美的愿望,应该给予肯定。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对于美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太强,他们认为追求时髦、穿奇装异服,是一种时尚美,对美有自己偏见。所以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去提高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即识别美丑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中外名著中典型人物形象,比较他们不同的审美意义。

要激励学生去创造美。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与人类爱美的天性分不开。因此,我们要激励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美,即创造美。我们要告诉学生美就是生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中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并在提高这些方面能力同时,趁热打铁,触发学生表达美的冲动和创造美的激情。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4)朗读课文并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绿林好汉、滚瓜烂熟、三侠五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等词语,理解了绿林好汉、滚瓜烂熟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我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词的读和说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三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生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

生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生4: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4、品味题目寓意。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5、课文朗读展示,学生进行评价并说出理由。

生:“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生:“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闲书”指什么?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四、学习收获展示

1、通过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你有哪些收获?

2、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五、作业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设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访谈录”,也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三

江西南昌市船山路小学郑广南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课前准备

①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布置学生列出清单: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①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②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③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④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②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③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①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②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③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②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①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二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王林)

读书访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李怀源孟祥芹王明明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实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出苗苗提出的三大问题,能正确概括出季老先生对苗苗提出读书问题的见解。体会“小苗”和“大树”的含义。

3、结合三个问题,用几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

概括出苗苗提出的三大问题,能正确概括出季老先生对苗苗提出读书问题的见解。体会“小苗”和“大树”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识字读通课文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

生: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师: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小苗和大树其实都是指人。

生:小苗是指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苗苗,大树是指季羡林。

师:(这就是当时对话的情景,右边的长者就是季羡林爷爷)季羡林爷爷是怎样的一棵大树呢?

生:(读课件上的文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师:1999年8月21日,在北京大学季羡林家苗苗和大树有一番特别有意义的对话。我们同桌之间一人读季羡林的话,一人读小苗的话,相互检查有没有把每个字音读通顺。

(同学之间相互读课文)

师:检查这些字的认读:水浒传、绿林好汉、嗯、三侠五义、彭公案。

二、自主学习,把握谈话内容

(一)明确苗苗的问题。

师:课题是“对话”,全文就围绕对话展开。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读懂。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学生读书、思考,教师巡视时)

师发现学生抓不住要点,进行引导。

师:有的同学划了一大片内容,有的同学就划了三个字。我请他们分别回答。

生:(读课文相关内容)

生:苗苗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读闲书”的问题。

师:哪一个答案说到大家心里去了?

生齐答“读闲书”。

师:对,(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820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