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授课时间:10分钟
受训技能:导入、讲解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目的,了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分析魏晋的选官方式,使学生理解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归纳科举制创立的简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科举制创立的历史意义,认识科举制的创立在当时社会的进步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举制对社会进步,让学生认识制度的改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文化知识学习与自身素质提高的关系,培养热爱学习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历史意义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
科举制创立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时间分配
教师的教学行为
(讲解、提问、板书等)
教学技
能要素
学生学习行为
0.5′
1.5′
3′
1.5′
3′
0.5′
从踏入校门开始,课室测验就一直伴随着我们。那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历史上,考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古代的考试与今天我们学校的考试又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科举制?
科举制是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她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清末废除。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考试在我国古代的隋朝就有了,是用来选拔官员的,而今天我们的学校的考试主要是考查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两者的目的和作用是大不同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想:在隋朝创立科举制之前,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呢,隋建立后又为什么废除以前的选官方式而创立科举制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样的选官方式合理吗?为什么?
老师概述同学们的回答:魏晋以来,选官是由地方豪门贵族品评推荐的,标准是门第的高低。这样,豪门子弟只凭出身就可做官,往往是不学无术之人,而真正富有才华却贫寒之人报国无门,埋没了人才。而且,选官的权利掌握在豪门贵族手中,对皇帝的权利不利。
请同学们事项一下:如果你是隋文帝,你会继续采用以前的选官方式吗?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隋朝时怎样创立科举制的?
隋文帝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为标准。隋炀帝继位后,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科举制已经在隋朝创立了。每一种制度的创立都有其历史意义,那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对比魏晋以来的选官方式,归纳科举制创立的历史意义:
①打破身份界限,凭才学做官。(举例:在隋朝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后成为唐初名相的房玄龄。)
②选官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但是,隋朝的科技考试不是经常举行的,录取的人也不多,是科举制的草创阶段。那唐朝又是怎样在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举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导入提问讲解
引入、
板书提问
引导提问提问概述同学们的回答提问提问
引导讲解、板书提问讲解、
板书结束
产生好奇心理,
引起求知欲望。
阅读教材、思考听讲、做笔记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思考、讨论举手回答讨论、举手回答听讲、做笔记集体回答:“不会”阅读教材、思考听讲、做笔记思考听讲、做笔记听讲、做课后作业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4课(学案) 科举制的创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⑵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⑶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思路
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处理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即隋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突破了门第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唐朝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隋唐扩展到后世,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从而能够全面辨证的分析和评价科举制。
三、教学方法
1.层层设疑,分组讨论。
2.精讲精练要体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课前导学
1.查找相关资料,如明经、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等内容。2、查找一些历史知名人物如姚崇、李白、李昂、杜甫等人是否参加过科举考试?是否中过进士?
3、联系现实深入思考为今天的考试制度献计献策。
五、教学渗透点
1、通过科举制学习,知道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如状元、榜眼、探花等是如何排名的,以增加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唐诗繁荣、唐文化的绚丽、古文运动推动、传奇小说的发展都与科举制有密可不分的关系。正是科举制使唐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层次。
3、科举制度也有弊端。它使大批知识分子热忠于功名,不愿从事学术研究和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愿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进行潜心钻研。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极其长远。
六、教学资料
1、书籍《中国上下五千年》。
2、各种相关历史网站。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师问:“我们在选拔班委和三好学生时要求很高,其中很重要一条必须成绩优良、有真才实学。良好成绩的取得与一次次的考试是分不开的。提到考试,我们每位同学都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
(多媒体)提出问题: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师问: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
师问: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师问: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师问:你知道隋时当时录取了哪些人?
师问:“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老师补充: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而科举制与它的本质区别是: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科举制的创立。
师问:隋朝科举制虽然规模不大,还不完善,但却有着重要意义。那么,科举制诞生有什么意义呢?
(过渡)师问:科举制的完善是哪个朝代完成的?
二、科举制的完善
师问:唐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重要?
(简介)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师问: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师问: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组织学生分别介绍状元、榜眼、探花)
打出图片“大雁塔”和“曲江池”。
老师讲解或由学生从收集的资料里得出内容:
进士及第是一种高荣誉,人称“登龙门”。新进科进士聚集在京城长安曲江参加国宴,在曲江垂帘观看。高门权贵也云集于此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新科进士们附诗抒情、春风得意。
如“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
(过渡):我们现在学习了这么多,请大家讨论一下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及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科举制的影响
(用多媒体打出P19页英国大百科全书中相关内容和孙中山说的话)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追根溯源其实都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指出中国邻国新罗、日本等都曾采用考试选官。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
学生答:隋朝。
学生答:文帝、炀帝。
学生答: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可以做官。
学生答: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
学生答:房玄龄、孔颖达等。
学生答: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官。
学生答: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学生答:唐朝。
学生答:唐朝科考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重要。
讨论:大诗人李昂、李白、杜甫等参加过科举考试吗?中过进士吗?
学生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学生甲: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扩进学舍,增加学员,考中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学生乙:武则天时,大力提倡科举,举行殿试,不仅有文举还开设武举。
学生丙: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主要考试内容(用多媒体打出板书内容,让学生思路清晰)
看p16页《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及太宗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组织学生讨论: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谁?
看p16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你喜欢这种题型吗?
由学生讨论后整理得出如下结论
⑴改善了用人制度,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
A、科考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考试。
B、他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为封建统治阶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C、开创了整个社会读书求学的良好风气。
⑵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文化的发展,造就一批诗人,推动古文运动和传奇小说发展,使唐文学达到很高水平。
⑶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⑷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科举制度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榜题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老师要多肯定多表扬,最后引导到要讲述的新课上去。
导课,联系现实,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进入本课学习。
让学生找知识点,回答出知识点,以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并落实课本基础知识。
学生当堂识记基本史实。帮助学生提炼知识,以形成知识体系。
启发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来回答。
学生回答时很可能只注意事情的情节而忽略事情的条理性,教师应进一步补充和理顺。
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过度要有衔接,导课要自然,
简介用多媒体打出(课件附后)
讨论可用小组抢答的形式展开竞争,老师要多鼓励和表扬。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发言,学生回答不出的或不确切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解决。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只要言之有理,重点突出,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此项目内容理论性较强,老师的讲解要条理清楚、线索明晰,语言精练。
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社会等角度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结论。
在设疑和解答中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可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课要点。
九、课堂小结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分科考试
正式设置
进士科
扩充国学
的规模
殿试/武举的开始
诗赋成进士科主考内容
十、课后讨论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吗?(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感想。)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795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