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
本节在教材中属于人教07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而生活中形成模糊混乱的前概念对本节内容的影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成为难点,尤其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过程难以整理清楚。
3.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认知特点鲜明,他们喜欢发现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批判式学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学生基本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
2.教学策略
基于学情分析和创建活跃课堂思维的基本理念,确定了以情境问题驱动的自主、合作式建构能量流动模型的教学策略。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力求把“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事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方法能让你存活更长时间: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回答,不论哪种答案,都要陈述理由,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完成课程学习,最后再陈述答案及依据,学习的魅力便在这一猜测一匡正的过程中。
2.建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
人为什么吃鸡?鸡为什么吃玉米?
人吃鸡得到鸡的物质,同时获得能量,理解能量流动离不开有机物这个载体。
能量是抽象的,但是能量以物质为载体,此问题的设计是必须且必要的,得出分析能量流动的基本模式,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就由环境流入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部分用于生长。
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学生基本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学生发现、讨论式学习,板书展示学习结果,评价展示,进行批判式学习,建构能量流动模型,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ppt归纳能量流经种群的共性
输入种群的能量,经自身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其余的以可见有机质的形式储存到生物体,通过多种途径被其他种群利用。
生态系统的其他种群也有类似的能量流动过程,玉米可以是生产者的代表,鸡代表初级消费者,人代表次级消费者。
用文字条(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替换板书上的玉米、鸡、人,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
思考回答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几个细节,交流展示: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能量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要尽可能从分析学生已经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已具备的知识储备初步建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这个环节设计意图是要充分暴露学生很多认识上的问题,正是有了问题的充分暴露才有有价值的辨析。这样既能降低难度又能温故知新,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最后的思考回答落实了知识目标。
3.建立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模型
被初级消费者吃掉的生产者能量,称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它们都被初级消费者同化了吗?
学生认真研读教材p94图5—6,借助卡纸展示学习结果。
动物同化的能量是动物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能量,吃进的食物不一定都能吸收。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被呼吸作用分解释放一部分,剩余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其余的尸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
这一部分难在理解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层次上,如果讲述式教学,会听得很顺,但是不能理解。有一句话说得好: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所以生物课堂尽可能让学生参与,以提高课堂效率。
4.进一步细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分析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的生产者方框代表生产者什么的能量?含义一以贯之的观点,消费者方框代表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那么初级消费者的粪便在图中那个箭头。
理解、分析、回答,交流展示ppt问题,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逐级递减。
原因:
(1)呼吸作用散失
(2)被分解者利用
(3)未被利用
单向流动:不可逆向、不可循环,带领学生分析理解同化作用、生产者的同化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要能获得和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如果能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自然生成概念,不仅解决生物教学的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要求,更是落实新课标的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要时时处处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在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
5.能量流动的概念
借助ppt能量流动的概念水到渠成。
最后学生分析解决引入环节的问题,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学生的思维、体验和内化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所以旨在把科学知识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为学生搭设一个自主学习、发现探究的“平台”。
教师创设情景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会在批判中思考,在思考中完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严谨、开放的思维品质。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的开放性较大,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时间不好控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后要有必要的总结分析,以明确学习结果。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
学生讨论,画出概念简图,并进行交流。提出问题:
1.在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中与能量相关的概念有哪些?
2.请用概念图的形式,建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能量流动概念。
以图的形式,联系熟悉的生物或自身在个体水平说明能量流动的途径,进而说明在种群中能量流动的途径。分析、组织讨论:
1.就一个生物个体(如人)而言,能量是如何输入、储存和散失的?
2.如果考虑一个种群,我们如何研究能量的输入、储存和散失?
小结:(见教学策略图)。认识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法。
运用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法,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并进行交流。生态系统存在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营养结构。提出问题:
(1)能量是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
(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3)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达成本节教学目标。
学习“思考与讨论”的素材,并进行交流。小结: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形式不断转换,如太阳辐射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于有机物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动物通过消耗自身体内储存的化学能变成爬、跳、飞、游的机械能。在这些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消灭,只能按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因此,对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都可以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定量计
算,并列出能量平衡表。
提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很大部分被各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通过呼吸作用以热的形式散失。散失到空间的热能不能再回到生态系统参与流动。因为至今尚未发现以热能作为能源合成有机物的生物。
引入: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认同能量守恒定律。
学生阅读,讨论完成“资料分析”要求的内容。简介林德曼研究的背景,说明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提出问题:
1.请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例如,可以将每一营养级上的能量“流入”和“流出”
整理成一份清单。
2.分析每一营养级上能量的“流入”和“出”是否平衡。
3.分析流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4.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地
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5.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小结:林德曼的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两个明显的特点。
引出:能量金字塔。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方案。讨论:“问题探讨”中的素材,引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提出问题:在我国农村,很早以前就已有生态农业的思想,“桑基鱼塘”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种方法是: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随着社会的发展,“桑
基鱼塘”也不断改进和完善。
请你设计一个改进“桑基鱼塘”的方案,使能量更充分有效地得到利用。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总结: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我们知道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能量流动维持各个营养级的生命和繁衍,使得一个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
板书设计
1、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①输入过程: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②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③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④转化:生产者: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消费者:食物中化学能→自身化学能
⑤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⑥能量去向:(以能量在第一营养级的变化为例)
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的有机物中
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被初级消费者摄食,流入第二营养级
2、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原因: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3、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
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
材
分
析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能量流动过程、特点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程讨论与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2)过程
(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第减
(4)研究目的: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益的部分。
程〖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种生物就会非常繁荣,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思考与讨论1〗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2.不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板书〗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资料分析〗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1和2
营养级流入能量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个营养级)出入比
生产者464.662.813.52%
植食性动物62.812.620.06%
肉食性动物12.6
分解者14.6
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讲述〗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获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
〖板书〗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一般情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板书〗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思考与讨论2〗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调查〗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3)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问题提示〗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农民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农民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5.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6.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7.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
〖提示〗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kg,计算公式是(12+18)/12×2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1011kJ(计算公式是EG=MG×1.6×107);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10kJ(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6×107);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2×1011kJ(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计算公式为η=1.3972×1011/8.5×1012)。
典型例题
例1(2004年陕西、内蒙卷)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
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dB.a>b+dC.a<b+dD.a<c+d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即流经该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随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流入初级消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依次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下去。本题正确答案是B。
目标检测
1.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有3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度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
2.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若虎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
A、1kgB、10kgC、125kgD、1000kg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4.某池塘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大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ab,b=cB、a=b+cC、ab+cD、ab+c
5.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下面有关对阴湿山洼草丛及其生物等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B.阴湿山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C.阴湿山洼草丛中的蚂蚁是一个种群D.苔藓是异养生物,属消费
6.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
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7.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能量与营养级B.能量与个体大小
C.能量与个体数量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8.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l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0.05%B.0.5%C.0.25%D.0.025%
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10.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其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1)
生物种类草兔狐狼
所含能量9.9×1091.5×l092×1081.3×108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
A.草兔狐狼B.草兔狼狐
狼狼
C.草兔D.草兔
狐狐
11、对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部分测定,粗略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单位:kJ/m2a)该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内生产者所能固定的这部分太阳辐射能量,即生产者所生产出的有机物的能量)是
A.6690
B.4620
C.780
D.5570
12.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过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B.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狐体内的能量
13、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
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ac=b
B、cba
C、c=ba
D、abc
14.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
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15、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千克B、280千克C、100千克D、28千克
16.(多选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17.(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有可能形成树林
B、在群落演替中,动物是依赖于植物而出现的
C、在群落演替中,苔藓的出现比地衣早
D、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会改变其方向
18.(多选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B.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C.有的动物也能成为分解者
D.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
19.(多选题).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的方向,能量逐级递减
C.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营养级
D.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占有的碳元素越少
20图30—2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________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械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分)根据右侧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的肉食动物是 ,含能量最多的是,A生物与E生物的关系是 。
(2)若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l09kJ,A生物种群总能量
为2.3×108kJ,从理论上计算C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kJ。在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B生物种群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的分配外,其余能量的去向还有
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种群生物量减少,E和D种群将如何变化?
(4)右图是食物链“树→昆虫→食虫鸟”的两个金字塔。
其中左边为金宇塔,右边为 金字塔。
参考答案
1-5.BCACA、6-10.CACAD、11-15.DADDB、16.ABD、17.AB、18.BC、19.ABD
20.海星、荔枝螺、海葵海星和荔枝螺②藤壶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21.(9分)(1)C;B;竞争(2)4.8×107;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呼吸作用被消耗掉;一部分用于B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B生物的有机物中;-部分能量随着遗体、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恢复动态平衡(4)数量;能量;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740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