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十一册教案:开国大典、荔枝 教案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十一册教案:开国大典、荔枝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积累运用一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使学生在读背中感悟古诗意境,领略祖国山川之美,达到积累的目的。
2、“阅读”。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3、“习作”。在看图作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有序表达的能力。
4、“实践活动”。通过“办小报,迎国庆”的综合实践,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调查、阅读、习作、审美及书写能力;引起学生对家乡变化和祖国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写景的古诗,包括学过的和课外读过的。
2、向父母旬问,或网上查询,或采访保险员,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课前三分钟朗读或背诵写景的古诗。
2、熟读背诵《望洞庭》。
(1)轻声读,试试怎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味。画一画停顿和重音,然后放声练习朗读。
(2)尽可能多地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多种读诗方式(对读、轮读、比读、师生读等)读出洞庭湖水的宁静娟秀。
(3)尝试背诵。
二、完成“阅读”
1、交流关于保险的生活经验。
“天有不测风云,我有人民保险”。你的父母为家人和财产办理了哪些保险?把你的课前了解到的保险知识和故事讲给大家听。(如,医疗保险、平安保险、人寿保险、财产保险,也可讲看到或听到过的保险赔偿的故事)
2、边读边想:这篇《为银杉保险》的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可以把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讲一讲,也可以把题目扩充完整,还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只要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即可。)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片或课本中的插图。
2、学生翻阅家中的图书、画报,找一辐最喜欢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1、出示图画,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
(如,小学生的外貌,办公室的摆设,等。)
2、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一件什么事?
鼓励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像,说出自己的见解,只要符合图意,怎么想都行。
二、开启思路,想象故事。
1、你想以怎样的身分来想象图画的故事看谁与别人想的不一样。(可以小姑娘,教师,偷偷观察的学生、传述者等的不同身份来展开想象,叙述故事。)
2、根据图意及想象的身份来拟定题目。
三、小组交流。
1、选择相同身份的学生自愿结组,组内互相说说,提出修改意见。
2、在讨论的基础上,各人拟定作文提纲。
(如果你昜喜欢自己课前带来的图画,也可以仔细观察自己的图画,并拟定题目,列列提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习作
根据所列的提纲,习作成文。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评改。
一、据习作要求,互评习作。
1、师生共同拟定评改标准。
(1)符合图意
(2)内容具体
(3)语句通顺
(4)有一定条理
2、据标准,同桌互评互改。
二、作文欣赏
选择本次作文在选材、写法上有特点的作文读给大家听。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实践活动
一、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同学们,国庆节就要到了,让我们来编一份精彩的小报,作为献给伟大祖国生日的贺礼。
材料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或采访调查等方式云搜集。内容主要是祖国建设的成就和家乡的变化。
二、小组商讨
1、自由组合办报小组
2、商量给小报起个什么名字。
3、讨论如何分式资料、写稿等。
三、全班交流
1、小组说说打算,互相启发。
2、教师从版面设计等方面加以指导。
开国大典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录音机。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板书设计:
(事情发展顺序)
大典前
大典时典礼、阅兵式、
大典后群众游行
荔枝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学点
1.1.认识“挪、谋、辈、脉、剥、妥、贴、籍、偿、馋”10个生字及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自主学习能力
2.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尊敬老人、孝顺父母的教育。了解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体会作者借荔枝怎样表达出母亲的疼爱子女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提出的问题写成投影片。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出课题,从课题中提出问题。
2.从预习和课后问题中归纳问题。
3.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4.结合重点语句,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5.总结归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线索。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吃哪些水果?
2.随便生说板书《荔枝》。
3.本文作者以此为题,是否真的在写荔枝?
4.如果写水果,应该写哪些内容?
二、明确问题
1.根据课题提问题。
2.从预习和课后思考中提问题。
3.归纳问题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出生词、新词。
(1)课文生词:
清晰(qīngxī)突兀(tūwù)玲珑剔透(línglóngtītòu)虚荣(xūróng)
妥贴(tuǒtiē)慰藉(wèijiè)遗憾(yíhàn)
(2)辨多音字:xiǎn(朝鲜)mēng(蒙着)
舍shě(舍不得)鲜蒙
shè(宿舍)xiān(新鲜)méng(蒙古)
(3)近反义词:
①近义词:孤零零——孤单单滋味——味道清晰——清楚鲜明——鲜亮
妥贴——稳妥延续——连续依旧——依然珍贵——宝贵
②反义词:便宜——昂贵清晰——模糊喜欢——讨厌
四、细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让学生注意听,再模仿反复朗读。
2、琢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把前面问题去粗取精,找出能够概括文章大意的线索性问题。
1.①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分几个层次写的?
2.②母亲临终前为什么舍不得吃一颗荔枝?
3.③课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讨论一下,体会到了什么?
4.④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五、3.精读自学,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想,了解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回顾全文。
1.1.指名朗读。
2.2.回顾重要问题及重点句子。
二、析读指导
1.学生根据问题,找出段落,读后评议。
课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想到母亲快70岁的人了,从没吃过荔枝,我想让母亲尝尝新。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讲母亲买的是处理的沙果,我为母亲买来昂贵的荔枝,母亲沉着脸,但还是高兴地、小心翼翼地剥荔枝,第一次尝荔枝,见客人来时,母亲端走了沙果,将荔枝留给了客人。
第三段(5~7自然段):讲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舍不得吃。母亲临终前吃的水灵灵的荔枝实际上是给了她心爱的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第四段(第8自然段):讲荔枝依旧年年红,表达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2.整理问题答案。荔枝
我贵,咬牙买(让母亲尝鲜)(给了孙子)
母亲沙果(长疤,烂、洗)对比小心翼翼爱怜喜欢吃舍不得
3.从重点句中体会思想。
作文最生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先体会作者饱含的感情。
(指引学生体会而今,荔枝虽然年年红,可是母亲却再也看不见了。体会作者思母之情。)
三、归纳中心
课文记叙了母亲喜欢吃荔枝,但居家过日子,从没吃过荔枝。作者在母亲临终前特意买了母亲喜欢吃的荔枝,但母亲舍不得吃一颗荔枝,而给孙子吃的事情,赞美了母亲勤俭持家善良忠厚的人品,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四、课外作业:
1、了解母亲节的来历。
2、帮助妈妈做一件事,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样妈妈喜欢的东西,亲手送给她。注意观察妈妈动作、神态,听她说些什么,然后写在日记里。
板书设计:荔枝
我贵,咬牙买(让母亲尝鲜)(给了孙子)
母亲沙果(长疤,烂、洗)对比小心翼翼爱怜喜欢吃舍不得
读写例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例话内容,懂得学习一篇文章为什么要体会文章的感情以及怎样体会文章的相思感情。
2、运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阅读《积累运用二》中的“阅读”材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导入例话
我们学习了第二组中的四篇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开国大典》中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与自豪;《狱中联欢》中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荔枝》中深厚的亲情;《梅花魂》中老华侨强烈的爱国心。只有体会到了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组的读写例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读写例话,交流讨论。
1、默读自学,画出自己认为生根的地方,仔细读一读,想一想明白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读了这则例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开国大典》具体说说,通过设身处地地读和想,体会到了文章怎样的思想
感情。
(3)联系本组其他课文,说说是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
三、小结
阅读一篇文章,通过入情入境地读、杨有感情地朗读或自问自答等形式,体会到作者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根据例话内容,自学《积累运用二》中的阅读
1、按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联系阅读简介,设身处地地边读边想,体会诗人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和收复台湾
的强烈愿望。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进一步表达诗人强烈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七、布置作业。
试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读一读,唱一唱《七子之歌――澳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积累运用二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名言警句。
2、独立阅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能力。
3、口语交际,通过讲、评,提高交际能力和办报能力。
4、练习写人,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
1、幻灯。
2、布置预习,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词典。
3、小报展览。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阅读。
一、自主学习,完成“读读背背”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2、自由朗读四组对偶句子,猜测句子的意思。
读时同桌相互正音。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指名读,适时正音,注意停顿,启发学生找出每组中上下对仗的词语。
(2)课件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
(3)用多种方式读。
4、指名说说对名言警句的理解。
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试着说说,教师酌情指导。
5、识记名言警句,看谁记得又快又牢。
(1)方法指导。(如,可用对对子的方式进行背诵)
(2)自由识记,教师巡视。
(3)尝试熟读成育,有兴趣的也可动笔抄写。
6、交流方法,谈体会。
(1)交流识记方法,
(2)说说从这些名言警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读书”意思是不同的。“甘面壁读十年书”批的是读有字的书,从“无字句处读书”指的是读生活这部书(生活实践非常之生根)。第三组告诉人们做人应该像做梅和竹一样,既要有刚强不屈的气概,也应虚心、谦恭(自信心、虚心同样重要)。第四组劝诫人们要有宽广的风情,不要狭隘私欲。
二、合作探究,完成阅读
1、激趣导入。
2、自读短文,思考文后第1题。
(1)指名读,适时正音。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把字音读准。
(2)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3)简要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积累仅仅是一种手段和过程,而运用才是目的之所在。希望联盟的你能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
四、课学小测,反馈学情
背诵、默写。
愿乘风_____甘_________
与有肝胆人_____从_________
虚心竹_______傲骨梅______
海纳百川______壁立千仞______
五、布置作业
1、学唱《七子之歌――澳门》
2、预习“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1、回顾“积累运用一”中安排的办报活动。
2、这李课,我们来讲报、评报,还要评选出最佳小报。
二、组内交流,学习讨论
1、四人一组互相观摩自办的小报
让每位同学解说自己办的报,可以读报上文章,也可以谈办报感受,不拘一格。
2、小组评价
(1)商定评价标准。
第一,“报名”要有特色,要有童真童趣,活泼一些,亮丽一些。
第二,版面安排,要美观大方,图文并茂。
第三,书写要工整,尽量没有字。
(2)提问或建议。同组同学畅所欲言,但不要一味地挑剔,更要注意学习与借鉴。
(3)本组评出1-2份最佳小报。
三、全班评议,促进提高
1、小组推选代表(不一定是小报的主人)发言。发言者先介绍本组同学的办报情况,再推荐本组的最佳小报――-注意说清优点,力争评上“班级最佳小报”。
2、大家自由发言评议,评出本班最佳的三至五分小报。
3、在教室“学习园地”中展示评出的优秀小报。
四、布置作业
1、注意搜集对联。
2、预习“习作”要求。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学生习作。
一、明确要求
自读习作要求,试概括一下本次作文有哪几条要求。
(1)选择身边的一个人来写
(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3)自己拟题,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二、开启思路,畅所欲言
1、可以写什么样的人呢?
2、你准备写谁?为什么?有谁和他想的不一样?
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各小组推荐一两个同学发言,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酌情点拨、鼓励。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评改
一、回顾要求明重点
1、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评改,争取把作文改得更好。大家有没有信心?
2、回顾习作要求,明确评改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师生共同拟定几条具体要求。
(1)事例具体,能够表现人物的品质或特点。(2)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3)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
二、七嘴八舌话修改
1、同桌互批互改
2、先班上的一篇中上水准(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改。
(1)请小作者先介绍自己的习作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再把作文念给同学们听。
(2)全班同学认真读这篇作文,对照评改要求,想想有什么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地方,
还应该怎样修改。
(3)同桌或邻桌讨论,请几个同学发言。
说亮点,提建议。提醒学生注意,不要一味地挑剔、指责,应重在学习、借鉴,发现亮点和可取之处。
三、合作学习议中改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像刚才那样评改组内的一两篇习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评改反馈,小组汇报评改情况。
3、个人读改前后的习作,谈体会。
四、自读自悟用心改
1、教师提出自改要求。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大家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字词句标
点符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要改过来。作文已经改过的同学要帮助同桌。
2、学生改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资料提供者:

编辑推荐

《开国大典》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练笔

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三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而──;为──而──;为──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开国大典》 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开国大典》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开国大典》
设计思想
通过课堂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辅助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程中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提出问题,发动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学环节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开发思维,积极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二到三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以分组的形式设计,本组的课文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设身处地去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多读多想。《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祖国诞生时的感情,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会10个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的梗概。
②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三、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试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教师:查阅有关的资料,联系学生生活选取材料配合课文的训练。
四、教学设计
教时一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利用《开国大典》VCD,截选会前、典礼的主体部分、阅兵的盛况和群众游行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感情。
㈠导入:
1、问题导入:提问学生每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明确导入: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那一天,天安门广场聚满了近三十万人,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它标志着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们今天就试一试随着时间轮回到那天的盛典场面。
㈡明确学习目标:
如果那天你在现场,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场面,请说说你的感受。(播放20分钟的VCD片段)
㈢口语交流(15~20分钟)
学生分组交流感受,然后推选代表发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鼓励。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板书)
㈣作业:
1、带着你看VCD的感受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划出来查字典或发挥小组力量合作解决掌握并抄在积累本上,下一节课朗读给同学听。
2、课后当一回新闻记者,报道这一盛事,写一则报道稿,要求联系平常看电视新闻报道时的新闻内容特点,只报道事情的梗概(200字左右)。
3、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深的句子划出来,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上课时说出来交流。
教时二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做“小记者”的练习让学生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㈠回顾VCD的感受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文字一样表达出当时的场面。
㈡引导朗读
1、听课文录音,要求注意朗读的语调。
2、朗读交流,把积累本上已经掌握的生字词在小组内朗读交流,然后推选代表汇报小组汇报的情况。
㈢小记者报道新闻(鼓励学生上讲台报道)——学生评价最好小记者。
(出示评价方案: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开国大典的经过)
㈣教师小结小记者报道中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集体评价)
教师小结归纳:
1、“直奔”会场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心情;
2、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看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
3、“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中的“挺立”如果换成“立着”,就难以表达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情;
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换成“两股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走去”就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这样的句子还有不少,同学们以后要注意词语的运用,因为运用不同的词语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㈤小组自由朗读
选取最喜欢的片段小组内朗读交流,要求读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和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句子。
㈥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感受了新中国的诞生,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就是因为有那一天,我们以后除了升旗仪式时要认真外,还要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好。
㈦课外延伸
课后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阅读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书籍、文章。资料提供者:

《开国大典》教案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教案

学案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注意书写难字(典、副、协、奏、诞、钮、瞻、拂、嗓);组词:

副__协__凑__

幅__胁__奏__

诞__钮__瞻__

延__纽__檐__

2、默读课文:

按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把课文分成四段。

3、自读大会盛况部分,按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分成三层。

4、默读课文,勾画为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的重点句子,思考批注,表达了首都人民___的思想感情。

5、勾画文中场面描写,说说写法上的特别之处。

二、练习提纲

1、背诵第七自然段。

2、听写生字、新词。

3、场面描写:

开学典礼。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指导书写难字,特别注意副──幅;协──胁;钮──纽;瞻──檐的区别。

二、抓段与段的联系指导分层、分段

三、抓住为新中国诞生激动自豪的场面,细读探究文章的思想感情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2、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热爱领袖。)

3、三十万人一齐一齐一齐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热爱新中国。)

⑴换词比较,体会感情。

⑵补充课外中国人屈辱的历史资料,写感受。

⑶指导读出为新中国诞生激动自豪的心情。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堂都拍麻了(热爱新中国──欢喜、激动。)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

四、探讨写法特点:点面结合

五、转换迁移、训练适用

26开国大典


26开国大典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

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交流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

篡阅读第三段

◆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而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为_________而________.

阅读第四部分

◆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

◆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总结全文

◆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

◆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作业

◆摘录最使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国大典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我和我的同学们很幸运地学习课文《开国大典》,按教材,这篇课文是安排在第八单元学习的,为了同学们更多地了解祖国,在不久的十月一日有目的、有激情地观看六十周年建国庆典,教者打乱教材,特意提前学习第八单元,首当其冲地学习《开国大典》,让同学们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

课前,我做了相关的课件,搜集到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视频,目的不言而喻。

课始,在学生初步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视频。其想法是让学生感受会场的气氛,听到毛主席的宣告时那种激动、兴奋地心情,然后带着这种心情进入课文学习。在文字中再去感受那种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后的那份骄傲,那份自豪。可事与愿违,同学们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后,最大的感慨竟然是“毛主席说的什么,我一句都没听懂”“毛主席身边站的都是些什么人呀?”当时的我彻底晕了,这哪有半点我的预设成份呀,面对生成的局面,我只好停下进度,用缓和的口气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了毛主席说的是哪里话,内容大致是什么,这样学生才略理解了点。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带着这种情感进入文本学习,可想而知效果是怎样的。答非所问处比比皆是,教者忙得不亦苦乎。

这样的教学情景在我的课堂上并不多见,我匪夷所思。课后,我询问同学们为什么今天的学习这样费力,同学们告知我:“因为我们没有预习好,老师给的时间太少。”听了这话,我认真地反思了下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考虑到课时,急于求成,学生的预习只给了半节课,文章又长,读得慢的同学可能读一遍的时间都不够;二是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从时间上来说毕意离孩子们现有的生活太远了,孩子们生活的幸福快乐,他们的爱好是时代的产物,对老一辈的革命家知之甚少。因为教师课前的铺垫和引导太欠缺了,所以才有了这样不尽人意的课堂。教者只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以自身的感受来进入文本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所处的时代。所以这样的课文在预习的时间上应该给充分,必要的背景,重要的人物在预习时应该给予讲解,教者太想当然了。

《开国大典》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国大典》”,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语文教案-《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4 开国大典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4 开国大典》,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4开国大典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而;为而;为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7《开国大典》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7《开国大典》”,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4 开国大典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6个生词,掌握“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电钮、瞻仰、城楼檐下、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时数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快速默读描写人民进场的段落,2、朗读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3、汇报:学生赏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自己朗读的评价,对他人朗读的评价,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直奔”能换成别的词语吗?为什么?
(可以换成“走向”,但不及“直奔”好,“直奔”更能表现群众激动、快乐的心情)
二、学习课文其余部分
大典前群众的心情已是如此,那大典开始后人民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就让我们做一回小记者把自己最难望的镜头用自己的喜欢的朗读方式重现在大家的面前,如果能加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学生自由选择合作者自学,教师在巡视时应注意鼓励、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着重理解一下句子。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推翻了反动统治,翻身做主人的欢喜和激动。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表现了天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绚丽景象。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三|、总结全文
学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谈谈体会。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有关书籍和纪录片
五、板书设计
4开国大典
人民进场——开国大典——阅兵仪式——群众游行资料提供者:梁穗

4《开国大典》|人教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开国大典》|人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4《开国大典》|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人教版十一册教案:开国大典、荔枝 教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725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