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十四单元Lesson3NinetoFive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十四单元Lesson3NinetoFive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十四单元Lesson3NinetoFive教学设计
(北师大必修5)
教材分析
本课是模块五第十四单元第三课,其内容是讲述一名电视工作者王君燕的成长历程以及工作情况。学生将在本课获得关于学习、职业的相关词汇和信息,学习并使用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论。学生要将阅读中所习得的信息、词汇内化,用自己的语言在教师安排的课堂活动中来参与、表达,并对事业成功的因素进行讨论。
本课的语法是间接引语。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间接引语已经有所学习,本课的重点是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人称代词、时态等的变化。学生要在语境中识别、使用间接引语。
本课计划按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是文章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与职业相关的词汇,在阅读中使用略读与细读等策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能根据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二课时复习和巩固词汇,并在文章中体验、学习间接引语的用法,并通过观察、体会、学习,掌握其基本用法,在语境中学会应用。

教学内容
话题:电视工作者王君燕的成长历程与职业生涯。(阅读)
词汇:重点词汇:inspect,payoff,glory,constantly,beneath,grasp,believein,overcome
相关词汇:nest,turnover,existence,illegal,hesitate
语法:间接引语的用法(人称与时态的变化)

第一课时
FirstPeriod
教学目标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
1.认读和课文相关的一些词汇,包括部分职业词汇。
2.通过略读了解文章大意。
3.通过细读了解课文相关信息。
4.运用所学词汇描述王君燕的成长历程。
5.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成功需要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Activities设计意图
Intentions互动模式时间
Interactivepatterntime
Lead-in
Step1T:Havingpassedtheinterview,you’reofferedagoodjob.Nowareyoudreamingofyourcareer’ssuccess?Todaywe’regoingtodiscuss“Theroadtosuccess”.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lasswork1’
Pre-reading
Step2New-wordswarm-up:Tpresentsseveralsentencesaboutjobswiththenewwords,andstudentsaregoingtoguessjobsandunderstandthenewwords.
[PPT4-10]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出话题,同时学习新词汇。Classwork5’
While-reading
Step3Questionforfastreading:WhatdoesWangJunyando?[PPT11]了解课文大意。Classwork3’
Step4Taskforscanningreading:Matchforparagraphs’mainideas./AchartofWangJunyan’sinformation[学案PassageStudyI,II]了解文章结构及段落大意。Individualwork6’
Step5Exercisesforvocabularystudy(学案ClassExercises
I,II)
词汇内化:学习和掌握词汇的用法。Individualwork8’
Step6Questionsfordetailedreading.(PPT14-16,教材P27,3)提取和整理课文信息。Pairwork15’
Post-reading
Step7Atopicfordiscussing:
Whatdoyouthinkabout“theroadtosuccess”,besideswhatmentionedinthetext,whatelsedoyouthinkarenecessarytoachieveone’ssuccess?(Usingthekeywords)[PPT17]学生对于课文重新认识和内化的过程,要使用课文以及自己的语言来评价、表述。Pairwork7’
Homework
Ex.4onPage37
Ex.1,2onPage70[PPT18]
第二课时
SecondPeriod
教学目标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
1.在文章中找出直接、间接引语结构。
2.认知、分析、对比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句型,辨析其变化。
3.运用间接引语结构呈现、复述课文。
4.运用间接引语进行实际应用与表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Activities设计意图
Intentions互动模式时间
Interactivepatterntime
Lead-inWarm-up
Step1Sentencesaboutthetext“Theroadtosuccess”(ThepresentationofReportedSpeech),findoutanswersfromthetext.[PPT20-22]引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文章中发现语法现象。Classwork2’
Grammarstudy
Step2Listentotheinterview,tofillinblanks(DirectSpeech).[学案DirectSpeech一栏]听材料,根据所听内容填写直接引语。Individualwork3’
Step3Checkanswers.学生彼此检查核对答案。Pairwork2’
Step4ReadthereportinEx.5onpage27tofillinReportedSpeechandworkouttherulesonthestudents’sheet.[学案ReportedSpeech一栏]根据文章信息,填写表格中相应的间接引语部分。Individualwork6’
Step5Exchangetheiranswers.学生彼此检查核对答案。Pairwork3’
Step6ReadGrammarSummary4,page92andcompletetheform.[学案Rules一栏]根据表格中所填相互对应的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其变化。Individualwork10’
Step7Checkanswers.教师、学生一起总结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相互转变的变化规则。Classwork4’
Practice
Step8DoEx.8onpage27.学生通过习题来操练所学间接引语变化。Individualwork5’
Languageinuse
Step9TaskA:LetstudentsrepresenttheinterviewbasedonthepassageinEx.5onpage27andthechartonstudent’ssheet.
TaskB:Imagineyouinterviewafamouspersonwhodoesoneofthejobsbelow.Inyournotebook,writefivesentencesthatthispersonsays.Thenwriteyourinterviewasareport.[PPT28-30]根据学生水平及语法掌握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任务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Individualwork/Pairwork10’
Homework
Ex.onpage70,71

第一课时学案
Lesson3NineToFive
Period1
PassageStudy
I.Readthetexttomatchthefollowings.
Paragraph1()A.WangJunyanfoundherjobinterestingandchallenging.
Paragraph2()B.Shechosetobeajournalistandrealiseditsimportance.
Paragraph3()C.BeingafamouspersononTVwasnottheyounggirl’sdream.
Paragraph4()D.Shedidn’tgiveupandmadeasuccess.
Paragraph5()E.WangJunyan’smotherhelpedhertoovercomedifficulties.

II.Completethechartbelow.
PersonalData
Name
Profession
University
Hercharacteristics
(madeherasuccess)
ClassExercises
I.Readthetexttofillintheblankswiththeproperwords.
1.Thee________ofnuclearpowermakespublicworried.
2.Itisreportedthatthegovernmentwilli_______thefactorywhichiscausingalotofpollution.
3.Accordingtothisnewlaw,itisi______foranycitizentohuntwildanimals.
4.Maryadmiredherdadverymuch,forhei__________hertobeateacher.
5.Wearec_________beingremindedtomakegoodpreparationsfortomorrow.
II.Readthecontextsrelatedtothefollowingwordsinthetextandchooseonewhosemeaningmatchestheoneinthetext.
1.grasp
A.Hegraspedbothmyhands.
B.Understandingitsmeaningisnotenough.Youmusttrytograspitsspirit.
C.Wemustgraspeveryopportunitytodevelopourcountry.
2.commit
A.Thisisamanwhohascommittedmurder.
B.TheycalledonWesternnationstocommitmoremoneytothepoorestcountries.
C.IwouldadvisepeopletothinkverycarefullyaboutcommittingthemselvestoworkingSundays.
3.character
A.Thetwinslookalikebuthaveverydifferentcharacters.
B.ShehadMickeyMouseorsomeothercartooncharacteronhersweater.
C.Therewereoneortwostrange-lookingcharacterswanderinginthestreets.
III.Completethefollowingsentenceswiththecorrectformofthewordsbelow.
dreamof,believein,aslongas,becuriousabout,supportsb.through
1.Thosepeoplewhoaresufferingfromthewarare_______livingapeacefullifeoneday.
2.Youcanlook__________youdon’ttouch.
3.Thescientistdevotedalmostallhistimetostudyinginsectsbecausehehad_______them.
4.We_______Mr.Johnsonbecausewehavecooperatedwitheachotherovertwentyyears.
5.Thefather’shardwork______thewholefamily_______theirhardesttime10yearsago.
IV.Fillintheblankswithoutchangingthemeaning.
1.Theywouldgoswimmingtogetherwhentheywerechildren.
They____________goswimmingtogetherintheirchildhood.
2.Hewasfinallyrewardedforhiseffortinthecompany.
Hiseffortinthecompanyfinally____________.
3.Einsteindevotedhimselftoscientificresearchallhislife.
Einstein__________________doingscientificresearchallhislife.
4.Theymetattheclubentrancethatevening.Theybegantoknoweachotherthen.
Theymetattheclubentrancethatevening.________________theybegantoknoweachother.

第二课时学案
Period2
DirectSpeechReportedSpeechRules
1.Journalist:Whendidyou_________tobeadancer?7.IaskedHuangLili_____she_______tobeadancer.A.特殊疑问句,从句用_______语序。
2.HuangLili:Well,mydays____usuallyverylong.8.Sherepliedthather____________________.B.PresentSimple一般现在时
----________________
3.HuangLili:…todayIgotupearlytopractisebending.
9._________,she_________________earlytopractiseanddosomebending.
C.PastSimple一般过去时
----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
4.HuangLili:…I________onanewact_____,whichI’mgoingtoperformonstageforthefirsttime____inBeijing_________.10.Shesaidthat______________she______workingonanewact.
The_________week,she____goingtoperformitonstage___inBeijing.E.PresentContinuous现在进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thefollowingweek
H.amgoingto----______________
I.here----________
5.Journalist:___yourjob___________?11.FinallyIaskedher____herjoby_____dangerous.J.WhenwereportaYES/NOquestion,weaddtheword“____”or“_________”
6.HuangLili:…Lastyear,I______mywristand__________Itwistedmyankle,…12.…andthentoldmethat___________beforeshe_________herwristandthat______________monthshe______________heranklw.K.lastyear----_______________
L.lastmonth----______________
Tense(ReadGrammarSummary4,page92andfinishthefollowings)
13.PresentPerfect:现在完成时
She’sgoneout.PastPerfect过去完成时
Hesaidshe______________out.
14.PresentPerfectContinuous现在完成进行时
It’sbeenworkingO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saidthati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K.
15.PastContinuous过去进行时
Hewassnoring.____________________
Shesaidhehadbeensnoring.
16.will:I’lldoit.would:Shesaidshe____________.
Keys:
(Period1)
PassageStudy
I.CEBDA
II
PersonalData
NameWangJunyan
ProfessionATVpresenter
UniversityFudanUniversityinShanghai
Hercharacteristics
(madeherasuccess)Beingcurious,workinghardandbelievinginwhatwastrue.

ClassExercises
I.1.existence2.inspect3.illegal4.influenced5.constantly
II.1.B2.C3.C
III.1.dreamingof2.aslongas
3.beencuriousabout4.believein
5.supported;through
IV.1.usedto
2.paidoff
3.wascommittedto
4.Thatwaswhen
(Period2)见教材

延伸阅读

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十四章各节教学建议

(人教版教材)

本章安排6课时,每节安排1课时。

一、能源

本节教学,应抓住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三个概念和常规能源不能满足当今人类社会进步的需求,这一问题展开。教学方式方法可采用阅读、讨论并配合讲授进行。课堂教学结构参见下面的方框图。

二、原子核的组成

1.放射性现象

首先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的组成的过程中,曾经通过实验研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究竟是什么?接着介绍课本图14-4的装置以及实验中所看到的现象,进而介绍课本上所讲述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性质。

简单介绍由于γ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很强,因此在工农业生产以及医疗方面都有一些应用。

让学生知道过量的射线照射对人体有伤害,在利用放射线时应注意射线的防护,以及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2.原子核的组成

这里用讲授的方法,在分析课本图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放射现象告诉我们,小小的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因为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只可能是从原子核里放出来的。

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主要使学生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电量跟电子电荷相等,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36倍。中子不带电,质量跟质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接着按照课本图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结构比较简单的氢、氦、锂、铍的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使学生对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

三、核能

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所以,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引深,不拔高,尽可能地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例如,教材中对裂变作了一个比喻,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木材燃烧放出能量。这一比喻,不仅使学生对裂变形成初步认识,而且对认识链式反应也有帮助。

聚变学生更难认识。这里建议用浓硫酸与水结合释放热量的例子来比喻,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本节课教学应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知道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的基本意思;二是让学生知道原子内部储藏了巨大的能量;三是知道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正在加强研究开发和利用核能,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激发学生去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

四、核电站

本节教学要扣住两个环节,一是核电站的工作原理;一是核电站的特点或优越性。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对核电站有初步的认识。第一环节,核电站的原理介绍,教师要充分应用挂图、模型,有条件的学校可放映核电站的幻灯片、录像片或电影片配合教学,使学生明白核电站是怎样将核能转化为内能,再把内能转化为电能的。第二环节,组织好学生阅读讨论并概括出核电站用很少的核燃料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适于缺少常规能源(化石燃料)的地区等主要的优越性。

五、太阳能

本节教学,建议采用自学指导的方法进行。上课时,教师可用幻灯或小黑板出示指导学生自学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最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并且提出自己弄不明白或弄不懂的问题。配合教学,可以放映教学录像带“太阳能”。

指导学生自学的问题建议如下:

①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有哪些重要意义?

②举例说明,人类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有哪些途径?你是否有新的途径提出来?

③要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太阳能还存在哪些困难?人类要克服这些困难,必须依靠什么?

六、节能

本节教学,建议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上课时,教师首先出示需要讨论的问题。接着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作进一步归纳,即为本节课的小结。

讨论的问题建议如下:

①举例说明什么是能源的利用率?

②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③人类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④如果每人年节约用电1千瓦时,那么,全国近12亿人口节约用电,相当多少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能量?(标准煤燃烧值为2.93×107焦/千克)

(计算结果是相当1.47×108千克,这个数字是可观的!)

第十四单元第36课时新思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十四单元第36课时新思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36课时新思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

本课要掌握的内容有:魏源与《海国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林则徐——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②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设译馆翻译外文资料,摘译了《各国律例》,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中国人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康有为: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有为在广州举办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宣传维新思想。他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他还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法的先师。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的思想被成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思想,他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他提出“法者天下只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严复:对君主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直接动摇了君主论的基础。
(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的作用。〈2〉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例1.康有为在研究儒学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孔子的威信D.有力的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解析]体现康有为思想的书籍进步性的一面,则要求反封建,提倡君主立宪。学生往往选C,主要是了解这两本书实际上是利用了孔子的权威来反对封建传统思想,而最终冲击顽固旧势力,错误是由于注重表面而没有从本质上把握。
答案:D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若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天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遥,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之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行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上册)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
⑴从材料一、二中可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⑵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及其依据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挖掘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注意回答第一问要综合所给材料,最大限度的提炼信息,然后加以概括归纳,至于评价,则要坚持两分法,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辩证的回答。第二问提炼核心观点是关键,这是回答依据的基础、前提。
答案:(1)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抑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其“救亡图存”的变法主张在当时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抑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又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一是效法日俄成功经验,二是中国风气未开。
例4.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阐释历史观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
答案: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原因:①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第十四章极限与导数(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


第十四章极限与导数

一、基础知识
1.极限定义:(1)若数列{un}满足,对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数m,当nm且n∈N时,恒有|un-A|ε成立(A为常数),则称A为数列un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的极限,记为,另外=A表示x大于x0且趋向于x0时f(x)极限为A,称右极限。类似地表示x小于x0且趋向于x0时f(x)的左极限。
2.极限的四则运算:如果f(x)=a,g(x)=b,那么[f(x)±g(x)]=a±b,[f(x)g(x)]=ab,
3.连续:如果函数f(x)在x=x0处有定义,且f(x)存在,并且f(x)=f(x0),则称f(x)在x=x0处连续。
4.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如果f(x)是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那么f(x)在[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5.导数:若函数f(x)在x0附近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取得一个增量Δx时(Δx充分小),因变量y也随之取得增量Δy(Δy=f(x0+Δx)-f(x0)).若存在,则称f(x)在x0处可导,此极限值称为f(x)在点x0处的导数(或变化率),记作(x0)或或,即。由定义知f(x)在点x0连续是f(x)在x0可导的必要条件。若f(x)在区间I上有定义,且在每一点可导,则称它在此敬意上可导。导数的几何意义是:f(x)在点x0处导数(x0)等于曲线y=f(x)在点P(x0,f(x0))处切线的斜率。
6.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1)=0(c为常数);(2)(a为任意常数);(3)(4);(5);(6);(7);(8)
7.导数的运算法则:若u(x),v(x)在x处可导,且u(x)≠0,则
(1);(2);(3)(c为常数);(4);(5)。
8.复合函数求导法:设函数y=f(u),u=(x),已知(x)在x处可导,f(u)在对应的点u(u=(x))处可导,则复合函数y=f[(x)]在点x处可导,且(f[(x)]=.
9.导数与函数的性质:(1)若f(x)在区间I上可导,则f(x)在I上连续;(2)若对一切x∈(a,b)有,则f(x)在(a,b)单调递增;(3)若对一切x∈(a,b)有,则f(x)在(a,b)单调递减。
10.极值的必要条件:若函数f(x)在x0处可导,且在x0处取得极值,则
11.极值的第一充分条件:设f(x)在x0处连续,在x0邻域(x0-δ,x0+δ)内可导,(1)若当x∈(x-δ,x0)时,当x∈(x0,x0+δ)时,则f(x)在x0处取得极小值;(2)若当x∈(x0-δ,x0)时,当x∈(x0,x0+δ)时,则f(x)在x0处取得极大值。
12.极值的第二充分条件:设f(x)在x0的某领域(x0-δ,x0+δ)内一阶可导,在x=x0处二阶可导,且。(1)若,则f(x)在x0处取得极小值;(2)若,则f(x)在x0处取得极大值。
13.罗尔中值定理:若函数f(x)在[a,b]上连续,在(a,b)上可导,且f(a)=f(b),则存在ξ∈(a,b),使
[证明]若当x∈(a,b),f(x)≡f(a),则对任意x∈(a,b),.若当x∈(a,b)时,f(x)≠f(a),因为f(x)在[a,b]上连续,所以f(x)在[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必有一个不等于f(a),不妨设最大值mf(a)且f(c)=m,则c∈(a,b),且f(c)为最大值,故,综上得证。
14.Lagrange中值定理:若f(x)在[a,b]上连续,在(a,b)上可导,则存在ξ∈(a,b),使
[证明]令F(x)=f(x)-,则F(x)在[a,b]上连续,在(a,b)上可导,且F(a)=F(b),所以由13知存在ξ∈(a,b)使=0,即
15.曲线凸性的充分条件:设函数f(x)在开区间I内具有二阶导数,(1)如果对任意x∈I,,则曲线y=f(x)在I内是下凸的;(2)如果对任意x∈I,,则y=f(x)在I内是上凸的。通常称上凸函数为凸函数,下凸函数为凹函数。
16.琴生不等式:设α1,α2,…,αn∈R+,α1+α2+…+αn=1。(1)若f(x)是[a,b]上的凸函数,则x1,x2,…,xn∈[a,b]有f(a1x1+a2x2+…+anxn)≤a1f(x1)+a2f(x2)+…+anf(xn).
二、方法与例题
1.极限的求法。
例1求下列极限:(1);(2);(3);(4)
[解](1)=;
(2)当a1时,
当0a1时,
当a=1时,
(3)因为

所以
(4)
例2求下列极限:(1)(1+x)(1+x2)(1+)…(1+)(|x|1);
(2);(3)。
[解](1)(1+x)(1+x2)(1+)…(1+)
=
(2)
=
(3)
=
2.连续性的讨论。
例3设f(x)在(-∞,+∞)内有定义,且恒满足f(x+1)=2f(x),又当x∈[0,1)时,f(x)=x(1-x)2,试讨论f(x)在x=2处的连续性。
[解]当x∈[0,1)时,有f(x)=x(1-x)2,在f(x+1)=2f(x)中令x+1=t,则x=t-1,当x∈[1,2)时,利用f(x+1)=2f(x)有f(t)=2f(t-1),因为t-1∈[0,1),再由f(x)=x(1-x)2得f(t-1)=(t-1)(2-t)2,从而t∈[1,2)时,有f(t)=2(t-1)(2-t)2;同理,当x∈[1,2)时,令x+1=t,则当t∈[2,3)时,有f(t)=2f(t-1)=4(t-2)(3-t)2.从而f(x)=所以
,所以f(x)=f(x)=f(2)=0,所以f(x)在x=2处连续。
3.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的切线方程。
[解]因为点(2,0)不在曲线上,设切点坐标为(x0,y0),则,切线的斜率为,所以切线方程为y-y0=,即。又因为此切线过点(2,0),所以,所以x0=1,所以所求的切线方程为y=-(x-2),即x+y-2=0.
4.导数的计算。
例5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sin(3x+1);(2);(3)y=ecos2x;(4);(5)y=(1-2x)x(x0且)。
[解](1)3cos(3x+1).
(2)
(3)
(4)
(5)
5.用导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例6设a0,求函数f(x)=-ln(x+a)(x∈(0,+∞))的单调区间。
[解],因为x0,a0,所以x2+(2a-4)x+a20;x2+(2a-4)x+a+0.
(1)当a1时,对所有x0,有x2+(2a-4)x+a20,即(x)0,f(x)在(0,+∞)上单调递增;(2)当a=1时,对x≠1,有x2+(2a-4)x+a20,即,所以f(x)在(0,1)内单调递增,在(1,+∞)内递增,又f(x)在x=1处连续,因此f(x)在(0,+∞)内递增;(3)当0a1时,令,即x2+(2a-4)x+a20,解得x2-a-或x2-a+,因此,f(x)在(0,2-a-)内单调递增,在(2-a+,+∞)内也单调递增,而当2-a-x2-a+时,x2+(2a-4)x+a20,即,所以f(x)在(2-a-,2-a+)内单调递减。
6.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例7设,求证:sinx+tanx2x.
[证明]设f(x)=sinx+tanx-2x,则=cosx+sec2x-2,当时,(因为0cosx1),所以=cosx+sec2x-2=cosx+.又f(x)在上连续,所以f(x)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当x∈时,f(x)f(0)=0,即sinx+tanx2x.
7.利用导数讨论极值。
例8设f(x)=alnx+bx2+x在x1=1和x2=2处都取得极值,试求a与b的值,并指出这时f(x)在x1与x2处是取得极大值还是极小值。
[解]因为f(x)在(0,+∞)上连续,可导,又f(x)在x1=1,x2=2处取得极值,所以,又+2bx+1,所以解得
所以.
所以当x∈(0,1)时,,所以f(x)在(0,1]上递减;
当x∈(1,2)时,,所以f(x)在[1,2]上递增;
当x∈(2,+∞)时,,所以f(x)在[2,+∞)上递减。
综上可知f(x)在x1=1处取得极小值,在x2=2处取得极大值。
例9设x∈[0,π],y∈[0,1],试求函数f(x,y)=(2y-1)sinx+(1-y)sin(1-y)x的最小值。
[解]首先,当x∈[0,π],y∈[0,1]时,
f(x,y)=(2y-1)sinx+(1-y)sin(1-y)x=(1-y)2x=(1-y)2x,令g(x)=,
当时,因为cosx0,tanxx,所以;
当时,因为cosx0,tanx0,x-tanx0,所以;
又因为g(x)在(0,π)上连续,所以g(x)在(0,π)上单调递减。
又因为0(1-y)xxπ,所以g[(1-y)x]g(x),即,
又因为,所以当x∈(0,π),y∈(0,1)时,f(x,y)0.
其次,当x=0时,f(x,y)=0;当x=π时,f(x,y)=(1-y)sin(1-y)π≥0.
当y=1时,f(x,y)=-sinx+sinx=0;当y=1时,f(x,y)=sinx≥0.
综上,当且仅当x=0或y=0或x=π且y=1时,f(x,y)取最小值0。
三、基础训练题
1.=_________.
2.已知,则a-b=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
5.计算_________.
6.若f(x)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存在,则_________.
7.函数f(x)在(-∞,+∞)上可导,且,则_________.
8.若曲线f(x)=x4-x在点P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3x-y=0,则点P坐标为_________.
9.函数f(x)=x-2sin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
10.函数的导数为_________.
11.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为,求实数a.
12.求sin290的近似值。
13.设0ba,求证:
四、高考水平练习题
1.计算=_________.
2.计算_________.
3.函数f(x)=2x3-6x2+7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
4.函数的导数是_________.
5.函数f(x)在x0邻域内可导,a,b为实常数,若,则_________.
6.函数f(x)=ex(sinx+cosx),x的值域为_________.
7.过抛物线x2=2py上一点(x0,y0)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
8.当x0时,比较大小:ln(x+1)_________x.
9.函数f(x)=x5-5x4+5x3+1,x∈[-1,2]的最大值为_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_.
10.曲线y=e-x(x≥0)在点M(t,e-t)处的切线l与x轴、y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S(t),则S(t)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11.若x0,求证:(x2-1)lnx≥(x-1)2.
12.函数y=f(x)在区间(0,+∞)内可导。导函数是减函数,且0,x0∈(0,+∞).y=kx+m是曲线y=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方程,另设g(x)=kx+m,(1)用x0,f(x0),表示m;(2)证明:当x∈(0,+∞)时,g(x)≥f(x);(3)若关于x的不等式x2+1≥ax+b≥在(0,+∞)上恒成立,其中a,b为实数,求b的取值范围及a,b所满足的关系。
13.设各项为正的无穷数列{xn}满足lnxn+,证明:xn≤1(n∈N+).
五、联赛一试水平训练题
1.设Mn={(十进制)n位纯小数0只取0或1(i=1,2,…,n-1),an=1},Tn是Mn中元素的个数,Sn是Mn中所有元素的和,则_________.
2.若(1-2x)9展开式的第3项为288,则_________.
3.设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0时,
,且g(-3)=0,则不等式f(x)g(x)0的解集为_________.
4.曲线与的交点处的切线夹角是_________.
5.已知a∈R+,函数f(x)=x2ea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_.
6.已知在(a,3-a2)上有最大值,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7.当x∈(1,2]时,f(x)=恒成立,则y=lg(a2-a+3)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8.已知f(x)=ln(ex+a)(a0),若对任意x∈[ln(3a),ln(4a)],不等式|m-f-1(x)|+ln[]0恒成立,则实数m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9.已知函数f(x)=ln(1+x)-x,g(x)=xlnx,(1)求函数f(x)的最大值;(2)设0ab,证明:0g(a)+g(b)-(b-a)ln2.
10.(1)设函数f(x)=xlog2x+(1-x)log2(1-x)(0x1),求f(x)的最小值;(2)设正数p1,p2,…,满足p1+p2+p3+…+=1,求证:p1log2p1+p2log2p2+…+log2≥-n.
11.若函数gA(x)的定义域A=[a,b),且gA(x)=,其中a,b为任意的正实数,且ab,(1)求gA(x)的最小值;
(2)讨论gA(x)的单调性;
(3)若x1∈Ik=[k2,(k+1)2],x2∈Ik+1=[(k+1)2,(k+2)2],证明:
六、联赛二试水平训练题
1.证明下列不等式:(1);
(2)。
2.当0a≤b≤c≤d时,求f(a,b,c,d)=的最小值。
3.已知x,y∈(0,1)求证:xy+yx1.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及外交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及外交

总体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思想特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指导思想。

经济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规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决策。

政治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含拨乱反正、依法治国等国策和“一国两制”等构想。

文化特征:由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民族特征:强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发展、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等政策。

外交特征:从闭关自守转向对外开放,在世界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实行独立自主、长期对外开放等基本国策。

1.伟大的历史转折:(1)在徘徊中前进(提法比“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内涵更广);(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本节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与长效热点。对“在徘徊中前进”应全面分析“徘徊”的原因和“前进”的动力;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应全面掌握其思想基础、内容和历史意义;对“拨乱反正”应了解其背景、主要工作及对建国以来历史经验的总结。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全方位的对外开放;(3)改革开放的成就。

本节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与长效热点。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应全面掌握其必要性、步骤、意义和方向;对“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应掌握其核心和内容;对“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应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和格局并与旧中国对外开放进行对比;对“改革开放的成就”应重点强调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成就。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08、2009年考纲对本节内容虽然在提法上比较简单,但由于它是主要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与指导思想,故历年高考对本节的关注与年俱增。对子目“走自己的道路”应强调十二大;对子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应注意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与作用;对子目“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应突出掌握十三大、十四大的内容;对子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应强调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4.“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的交流。

“一国两制”的构想、海峡两岸的交流,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长效热点;香港、澳门回归,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一国两制’的构想”应注意归纳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提出及“一国两制”含义与法律依据;对“香港、澳门回归”应明确回归的时间,分析回归的原因和意义;对“海峡两岸的交流”应分别看待其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

5.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古今中外的民族问题往往与国家统一和对外关系都有联系。所以不仅要熟悉本章内容,还应联系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民族问题的处理。对子目“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应掌握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落后原因、新中国的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并指明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的两种方式;对“各民族共同繁荣”应着重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等)。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1)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2)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3)新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应突出一项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两大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对“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应注意主要的外交事件与理论(一个回归——联合国;两国关系——中国与美、日关系正常化;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往往和当今的国际时政热点紧密联系,所以要把课本的基础知识和国际形势相结合,才能在文综状态下的“外交问题”答题中游刃有余。可以用口诀法记忆新时期的外交政策:①反对霸权②不结盟,③第三④睦邻⑤长开放。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至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

(1)思想路线方面,含徘徊中前进、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十二到十七大、一国两制与港澳台问题。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在徘徊中前进(1976年10月至1978年12月,纠错需过程)

1.徘徊原因:

(1)“文革”积累许多严重问题;(2)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

2.前进动力: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并大力整顿

(1)文教:尊重知识人才;召开科学大会;给知识分子定性;恢复高考制度。

(2)经济:国民经济较快恢复,某些方面有所发展。

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背景:当时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方针(毛的决策都维护,毛的指示都遵循;实质是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引起全国上下不满。

(2)内容:肯定唯一标准(实践);否定两个凡是;确立实事求是。

(3)意义:打破崇拜教条,深刻思想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奠基。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地:1978年底,北京。

2.内容:(思政组:分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三类)

(1)思想:确定指导方针;高度评价讨论;

(2)政治:停止斗争为纲;重心转到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3)组织: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冤假错案;重评功过是非。

3.意义:(天时、人和两类)

天时:深远意义转折;改革开放开端;进入建设新期;

人和:路线思想形成;形成二代集体。

(三)拨乱反正

1.含义:拨乱反正是在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之后,为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改变当时国内混乱局面,使国内局势趋于稳定而进行的一场政治改革。

理解:改变混乱局面,纠正冤假错案,实质是纠正“左”倾。

2.主要工作:

(1)平反“文革”中的冤案;(如刘少奇等)

(2)纠正“文革”前的错案;(如被错划的“右派”)

(3)调整落实政策。(如知识分子、民族、宗教)

3.成果: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一届六中)

决议内容:事件领导全评;肯定毛的地位;根本否定“文革”。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走自己的道路(让别人去说吧)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方针:

(1)工作重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2.十二大(1982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

1.内容:(记忆口诀)什么道路哪种专政,谁来领导用啥思想

2.背景:当时出现了反党反社的错误思想(资产阶级自由化;外国月亮比中国圆)

3.目的:为了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持正确方向

4.意义:它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1.十三大(1987年)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三步走战略:一番温饱;两番小康;中等发达比较富裕。

2.十四大(1992年)

(1)形成三代集体:江泽民为核心。

(2)经体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高度评价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四)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1.十五大(1997年)

(1)20世纪最后一次全国党代会。

(2)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2.十六大(2002年)

(1)“三个代表”:生产力、群众利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建设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世纪中期基本现代。

3.十七大(2007年)科学发展观

归纳:

1.党的四代领导核心:遵义会议毛泽东;十一届三中邓小平;十四大江泽民;十六大胡锦涛。

2.有中国特色的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江泽民“三个代表”;十七大——科学发展观。

三.“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构想

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1)人大常委《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

和平方式统一;实现三通一探;停止金门炮击。

(2)叶剑英《回归、和平统一》的谈话(1981年9月)

两党对等谈判;三次国共合作;对台基本政策(可留军队;不涉地方;可进中央)。

2.“一国两制”构想提出(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初)

(1)含义(内涵):“一国”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两制”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确认:

①1982年宪法规定设立“特别行政区”;②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这一构想。

(二)香港、澳门回归

1.港澳问题的形成:

(1)香港问题:1842《南京条约》;1860《北京条约》;1898《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澳门问题:1553强行租占;1887年《中葡条约》。

2.中英、中葡两个联合声明的意义:

(1)用方针:它们是“一国两制”构想、“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2)树榜样:为和平解决历史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范例。

3.港、澳回归的时间、原因及意义:(回归:没有失去主权,恢复行政管理权)

(1)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原因:中国发展强大;“一国两制”方针正确。

(3)意义:

①共发展:标志洗雪百年国耻,开创香港与内地共发展新纪元;

②促统一: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作贡献:标志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三)海峡两岸交流

1.有利因素:

“一国两制”引起强烈反响,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2.不利因素:

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严重阻碍和平统一进程。

3.中国政府基本方针:

坚持和平统一方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经济发展方面,含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改革开放成就等内容。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一)经济体制改革

1.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主要内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目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2.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必要性:原有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也不利于推动科技进步。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过去体制过于集中,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劳动积极性。

(2)步骤:试点——推广——发展(试点:安徽、四川)

试点农业生产责任制,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3)意义(影响):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的发展。(围绕“农”)

(4)方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中心环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2)内容:①所有制变化:单一公有制——公有为主多种所有制;②管理体制变化:高度集中——间接管理、宏观调控。

(二)对外开放新格局

1.含义: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在平等互利原则下,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新中国、旧中国开放的对比)

2.新格局的形成:

(1)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外资、技术、管理)

(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14个。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环渤海区。

(4)内地:内地开放城市(沿河、沿边)。

(三)改革开放的成就(农工外科生)

1.农业:粮棉产量世界首位,乡镇企业产值第一。

2.工业:基建技改重大发展,接近达到世界水平。

(能源)葛洲大亚安太堡(交通)大秦京九(丁字形)(钢铁)宝山钢铁特有名

3.外贸:外贸、技交打开局面。

4.科技:科教文化蓬勃发展。

5.生活:城乡生活显著提高。

(3)民族关系方面,强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发展、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等政策。

五.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一)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

1.旧中国民族地区落后:

(1)表现: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课本小字:农奴、奴隶、原始)

(2)原因:生产水平落后,地理环境闭塞和旧中国歧视、压迫的民族政策。

2.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方式:

(1)民主改革:用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

(2)土地改革:分配土地,互助合作。

3.新中国民族原则和政策:

(1)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参见引言)

(2)政策:

①民族区域自治;(时间口诀:47蒙古55维,58壮回65藏)

②支援建设(人物财,孔繁森);③改革开放;④西部大开发。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

1.重视发展,给予支持:孔繁森是援藏好干部。

2.落实政策,改革开放:

(1)农业: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2)工业:大部分地区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4)对外交往方面,含建国初的“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原则;二十世纪60年代的“两只拳头打人”;二十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无敌国外交”等外交政策及其外交成就。

六.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国际环境

1.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

(1)资本主义被削弱;(除美国外)(2)社会主义成体系;(欧亚社会主义阵营)

(3)民解运动在高涨;(亚非拉)(4)中国革命鼓世人。(反帝斗争民主革命)

2.国际关系最突出特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外交政策遵循的原则:(参见课本史料)

保障——独立自由领土主权;拥护——持久和平友好合作;反对——侵略政策战争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50年代“一边倒”)

(1)另起炉灶:把旧的屈辱外交变为新的平等外交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扫)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和特权,(请)愿与中国平等互利建交的国家

(3)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4)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团结所有国家中热爱和平、民主的人民

(三)开拓外交新局面

1.冲破外交孤立:

(1)孤立目的: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孤立方式: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

(3)冲破孤立:头一年17国与中国建交,形成第一个建交高潮;毛泽东访苏与《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

2.提出五项原则:

(1)时间:1953年底,中印会谈首次提出。

(2)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内容:领土主权、不侵犯;不干内政、等、和平。(记忆口诀:三互两平)

(4)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取得外交新成就:(50年代)

(1)1954年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

(2)19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原则)

①背景: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上提出“反对共产主义”的问题。

②同:相同历史(殖民侵略);相同任务(独立发展);相同愿望(维护和平)。

③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七.外交事业的发展(“国防建设成就”不作考试要求)

(一)对外关系重大发展

1.60年代紧张:(“两只拳头打人”:针对美苏霸权主义)

(1)北方:中苏关系恶化;(2)南方:美国侵略越南。

2.70年代缓和:(“一条线、一大片”:联合大致相同纬度线国家,含巴基斯坦、伊朗、欧洲、美国等,团结亚非拉一大片,共同对付苏联)

(1)中美关系逐步缓和:(1971—1979年,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

①原因:中国、美国各取所需;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

乒乓外交揭开面纱;基辛格访华前期准备;尼克松访华迈出第一步;卡特建交划上句号。

③中美之间三个公报:

1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公报》;1982年8月17日,《八一七联合公报》。

(2)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76:35

(4)建交热潮出现:打破外交僵局。

3.“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由毛泽东提出

(二)新时期外交政策(80年代“无敌国外交”)

1.调整依据:

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2.外交方针:

反对霸权、不结盟(不与美、苏任何一方结盟);第三、睦邻、长开放。

1.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国家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酝酿: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针对“文革”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2)开始产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初步发展:1978—1982年,进行了全面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在沿海兴办经济特区。

(4)进一步发展:1982—1987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5)走向成熟: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要点

(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明确了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上,强调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4)在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上,强调利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有利国际环境。

(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骤上,提出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在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依靠力量上,强调中共是领导核心,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

(8)在社会主义统一问题上,强调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4.邓小平开创的中国改革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继承关系

(1)在思想路线上的继承性(实事求是):毛泽东依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中国革命从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危害下拯救出来,走了正确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党和国家从“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在道路选择上的继承性(农村包围城市):正如中国革命必须从农村开始一样,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极大成功后才推向城市。但最终胜利也必须依赖城市国营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换。

(3)运用统一战线的继承性: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不仅对民主革命的胜利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人民民主专政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平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起了重要作用。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推进了统一战线,如发展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等。

5.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

(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主权原则下,积极发展与苏联、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冷战”格局下,采取“一边倒”方针。

(2)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中国采取“两只拳头打人”政策,坚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中国又提出“一条线、一大片(大约北纬40度线,不区分社会制度)”的外交方针,2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中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4)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实行“无敌国外交”,只有“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009年高考全国各省市对“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部分均未出题)

1.(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15)

表1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8.117.918.5

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

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成份下降,主因应该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2.(2009年浙江文综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A

其余三项历史情境都只能发生在1977年以后。

3.(2009年四川文综18)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A

1979年,中国才开始在广东、福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还谈不上全面对外开放。

4.(2009年上海历史30)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C

C项各主题分别对应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崛起。

5.(2008江苏历史10)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C

A、B两项应该在50年代板块中,D项则是40年代板块。

6.(2009年福建文综2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B

这实际上是考查尼克松总统应对美国霸主地位衰落、改善中美关系的相关行为。

7.(2009广东文科基础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结合题中所涉及的时间(1949年9月)和纲领内容判断。

8.(2009年北京文综40题第(2)、(3)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3)读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8分)(历史或地理角度皆可)

(2)选答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1972年):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1992年):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3)扩展过程: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从国际背景和中国外交政策角度分析背景;从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角度回答对外开放空间扩展过程。

一.易错知识点

1.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说成是邓小平的观点。

2.1962年七千人大会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而1980年是为1957年错划的右派分子平反。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即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才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改变经营方式,落实责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4.把“一国两制”认为是针对香港和澳门提出来的。

5.把1972年中美之间关系的改善认为是中美之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中美之间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

二.方法点拨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要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来深刻理解“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主题。还要注意归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2.改革开放是新时期的基本国策,也是强国之路,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理解改革的必要性。还要注意分析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旧中国“门户开放”的本质区别。

3.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线索,归纳、分析、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客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认识。

4.注意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同时期采取的外交政策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能与古代的对外关系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和认识。

改革开放;

20世纪70年代末拨乱反正。

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新格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化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策。

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实践:港澳回归、海峡两岸交流。

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政策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进行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

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发展;

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外交方针:“一边倒”。

20世纪50年代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成就:第一次建交高潮;五项原则;两个国际会议。

外交方针:“两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

20世纪60年代外交困境:中苏关系恶化;美国敌视中国。

外交成就:2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外交方针:“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实行不结盟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调整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积极建设睦邻友好关系;

长期坚持对外开放国策。

考点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徘徊中前进

(1)徘徊: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继续犯“左”的错误,党的仍然没有改变,经济建设上又急于求成。

(2)前进:①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科学教育出现全新面貌(邓小平号召尊重知识,尊重;在1978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知识分子是的一部分;1977年底,在“文革”中被废弃的制度得到恢复);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纠正“文革”以来的“左”的错误。

背景:针对“”的禁区。实质:深刻的运动。

内容:肯定了“”;否定了“”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意义:打破了个人崇拜和的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召开:1978年底,北京

(2)内容:①确立了、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高度评价了;③果断地停止了使用“”的错误口号;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⑤决定拨乱反正,解决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的问题。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的束缚;是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拨乱反正

(1)主要工作:平反“文革”中的冤案(如刘少奇的冤案等);纠正“文革”前的错案(如被错划的“”);调整落实政策(如知识分子政策、政策、政策等)。

(2)成果:1981年,党的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32年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肯定了毛泽东和的历史地位,根本否定了“”。

考点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经济体制改革

(1)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2)原因:建国以来的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现已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3)目的(实质):在坚持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范围:

①农村:原因:旧体制阻碍了生产力发展;还有一亿多农民未解决温饱。

方式(内容):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和)。

方向:专业化、、社会化。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的经济体制改革。

②城市:核心:增强企业。

内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以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方式:逐步扩大企业,实行政企分离。

2.对外开放

(1)目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引进外资、技术)。

(2)原则:。

(3)开放进程(格局):“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注意分析上海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3.改革开放成就

(1)农业:农业放在首位,产量居世界第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工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有重大进展,如:宝钢、水利枢纽工程、核电站、京九铁路等;调整了轻、重工业比例;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3)外贸和其他:对外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新局面,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考点三有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道路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背景:在和拨乱反正中,由于极少数人的煽动,出现了摆脱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

(2)内容:坚持(方向),坚持(保障),坚持(核心),坚持(思想)。

2.路线纲领的确立

(1)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十三大(1987年):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

”,并确立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十四大(1992年):提出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任务,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经济体制,并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4)十五大(1997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十六大(2002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6)十七大(2007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考点四“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

1.“一国两制”构想

(1)1979年元旦,发表,宣布采用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3)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

2.香港、澳门回归:回归条件、过程和意义(这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3.海峡两岸的交流:隔绝→交流→障碍→趋势

考点五各民族人民共同发展

1.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

(1)旧中国:历史条件、地理条件、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少数民族落后。

(2)新中国: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3)跨入社会主义的措施:民主改革和,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基本的民族政策):到90年代,全国建立了个省级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各民族共同繁荣

(1)人民政府从财力、和物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

(2)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实行,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3)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考点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1.国际格局:二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独立自主的基本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3.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2)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友好关系,并提出了“”;(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了会议;(4)1955年参加会议,周恩来提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4.60年代的外交局势:中美关系仍紧张、关系恶化→“一大片”外交,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并“两个拳头打人”。

5.70年代外交成就

(1)关系正常化(1979年双方正式建交,注意分析转变的原因和意义,并能联系现实,这是突破口和转折);(2)新中国恢复在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关系的发展;(4)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6.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1)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2)独立自主原则具体表现为政策;(3)重视和国家发展关系;(4)积极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5)坚持长期实行政策。

考点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徘徊中前进:指导思想人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工人阶级高考两个凡是思想解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个凡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新时期基本路线的思想邓小平

3.拨乱反正:右派民族宗教十一届六中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

考点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力人民公社农业生产乡镇企业非农产业商品化城市活力公有制经济间接自主权

2.对外开放:平等互利沿海开放城市

3.改革开放成就:粮棉葛洲坝大亚湾

考点三有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道路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2.路线纲领的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市场江泽民邓小平理论小康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考点四“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

1.“一国两制”构想:《告台湾同胞书》和平邓小平政府工作报告

2.香港、澳门回归:(无答案)

3.海峡两岸的交流:(无答案)

考点五各民族人民共同发展

1.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民族团结土地改革五

2.各民族共同繁荣:人力改革开放

考点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

1.国际格局: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2.独立自主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

3.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4.60年代的外交局势:中苏关系

5.70年代外交成就:中美联合国中日

6.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第三世界对外开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689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