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历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

了解新中国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史实

探索一: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一、表现:

时间

成就

地位、意义

核能技术

1964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打破了美国、苏联等国的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有力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1964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84——1994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我国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航天技术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99

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2003年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杨立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杨利伟也成为中国航天历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生物技术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1973年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

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的产量,也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为俩世界性饥饿问题。

20世纪末

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计划中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计算机技术

1983年

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1993年

巨型计算机“银河-Ⅱ号”

探索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

国内:1.政治上:国家的独立(前提)

党和政府的重视(最主要原因)

2.经济上:实力的增强(保障)

3.文化教育:教育不断完善(基础)

科学家的努力

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探索三、“双百”方针

1、“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涵

提出: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内涵:(1)、前提和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

(2)、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方针:是在提倡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2、“双百”方针的成果

科学领域: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文学艺术领域:老舍——《茶馆》

郭沫若——《蔡文姬》

杨沫——《青春之歌》

赵树理——《三里湾》

《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

3、“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

(1)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2)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最基本的)

(3)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三、现代中国教育

1、新中国教育的教育方针、措施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教育发展的措施(p86):

A、“接管”、”改革”、”收回”

B、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C、确立新中国的教育思想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教育成就(p86)

A、教育方针的制定;

B、从中国实际出发,创立“两种教育制度”

C、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3)60年代至“文革”期间教育(p87)

“左”的指导思想影响

(4)“文革”结束后

“肯定”、“领导”、“整顿”、“恢复”、“编写”、“倡导”

(5)新时期

“三个面向”

巩固练习

1、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些高科技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重点项目(B)

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火箭④航天工程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两弹一星”是指(A)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C)

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实施“星火计划”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秦山核电站建立

4、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B)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

C.“神舟”号飞船进太空D.“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扩展阅读

高二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科技技术


"盖天说"和"浑天说":汉代对宇宙的构成问题主要有哪两种观点,一种是"盖天说",认为天如盖,地如盘,天覆盖着地;一种是"浑天说",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地在内,地象蛋黄一样被天包在里面。后一种说法是两汉时出现的一种新学说,比较接近真实。"浑仪"就是依照"浑天说"理论创制,验证"浑天说"理论正确性的天文仪器。

(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对浑天说得到承认起了重要作用。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量之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曾成功地测定出发生于陇西的一次地震。

(3)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这在世界上是首次。一行还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并制成了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点击下载: //files.eduu.com/down.php?id=271973

高二历史知识点整理: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二历史知识点整理: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历史是一门记忆类的学科,高二大家学习了很多历史知识点,大家需要经常回顾才能把知识点记忆深刻,为了加深大家对高二历史知识点的记忆,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知识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2003年10月15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56年4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贯彻“双百”方针后的出色作品: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在基础教育方面,为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司汤达——《红与黑》
莫泊桑——《项链》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现代主义文学: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现代主义)
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现代主义荒诞派)
苏联文学:
高尔基——《母亲》(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亚非拉文学:
印度:泰戈尔——《戈拉》
中国:鲁迅——《呐喊》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浪漫主义美术:
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美术:
法国:米勒——《播种者》、《拾穗者》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画派:
早期代表:法国:莫奈——《日出·印象》(印象画派因此画而得名)
后期代表:荷兰:凡高——《向日葵》(“扑向太阳的画家”)
法国:塞尚——擅长静物(“现代绘画之父”)现代主义美术:
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
德意志:贝多芬——《英雄(第3)交响曲》(“乐圣”)《命运(第5)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第9)交响曲》
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之王”)
俄国: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
高二历史知识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高二历史知识点,这样就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解题,从而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二历史教案: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本单元的重难点

1.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

相同: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富国强兵,

不同:①阶级基础和阶级利益不同:前者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后者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②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后者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前者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③根本目的不同:前者发展资本主义,后者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

2.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具有"儒表西里"和"托古改制"的特点

(2)原因:

①中国传统思想根基深厚,影响深刻,康有为"托古改制"以减少变化的阻力

②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保守性,还打不出自己鲜明的旗帜

③康有为的出生、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而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

点击下载://files.eduu.com/down.php?id=271870

高二历史《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史《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归纳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二十五:现代科学技术

1、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两个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2、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另一支柱——德国普朗克提出来。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3、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二十六: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开放性,产生了巨大影响。

2、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登月计划”正式启动,我国于1999年加入。已完成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

3、1997年人类第一次一用哺乳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进行克隆成功。(克隆羊多莉)。

4、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得到实现。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5、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6、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7、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二十七: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2、1964年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3、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4、1970年“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5、1975年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6、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7、1983年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1997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8、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

二十八: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2、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0年代以来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3、1958年,伴随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4、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二十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双百”方针是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的干扰和损害;“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有受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把“双百”方针当作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2、1957年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控制人口的建议。

3、文革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

文章来源://m.jab88.com/j/4426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