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室里的角》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室里的角》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室里的角》教案

信息窗解读:本图呈现的是学生们在教室里进行手工制作的情景。画面中蕴含着大量有关“角”的信息。教材以借助对生活中具体角的讨论,提出“什么是角呢?”问题,展开对角的知识的学习。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重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难点: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

二、学习新知:

师: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理解角,认识角。

师: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学生给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一个角吗?

学生: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三、认识直角:

出示情景图

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

学生:到情景图上找角。

出示:

显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

学生:观察并再一次认识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看,直角符号像什么?你还在哪见过直角?

学生: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我们

教后反思: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由此引出对角的认识和学习。

编辑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所以本课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有研究性、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学习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学生丰富了对角的直观认识,空间观念有所提高。3.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在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中,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角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从常见的物品引出角。
今天,老师从图形王国请来了一个老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可是它被调皮的纸片挡住了一部分,聪明的孩子们,你知道是什么图形吗?
为什么是三角形呢?能告诉大家是怎样猜的吗?
回答的这么有理有据,一起来看看。真是三角形。大家刚才在猜的过程中都关注了图形上的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
其实,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中有角吗?谁上来指一指。大家指的非常正确,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角。我们让这些物品藏起来。现在,大屏幕上一共有3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情境的观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之上,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授
1.观察归纳,总结角的基本特征,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那么大家好好观察观察,什么样的是角?角长什么样?先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可以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两条线)
这些角都是尖的。每个角都有尖尖的地方吗?这个尖尖的点,我们数学上称作角的顶点。除了一个顶点以为,角没有其它东西了吗?两条线(边)每个角都有两条边吗?(两条边)。谁来说一说被我们称作的角的这种图形它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知道了角的共同特征,我来介绍一下这个角。这是一个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注意动作)谁来像我这样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掌握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判断角,完善角的特征。
知道了角的共同特征,我们判断起角来就会很方便。接下来,老师准备了一些图形,请同学们判断,看第一小题,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是的打√,不是的打×。把我们刚刚学的知识用上,把这个问题解决。同桌两个都完成了,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意见,你为什么这样判断。(生判断并交流)
生汇报。跟这个小朋友一样的举手,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谁能讲讲理由呢?
(1)一个顶点两条边。
(2)没有顶点。两个点要碰在一起,这个顶点是两条边公共的。
(3)旋转后还是角吗?为什么一直是?虽然位置在变化但一个顶点两条边没有变。
(4)找不到顶点,边不直。被我们称作角的两条边必须都是直的。(板书)
(5)一个顶点两条边。
(6)没有两条直的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2.做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
会画角了,接下来,咱们动手做一个角,怎么样?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动手试试吧!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角。这是一个角,他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注意手势)看到大家制作了这么多大小不一的角,咱们来做个游戏关于角的游戏怎么样?游戏的名字是比比谁的角大?谁要第一个到前面来和冯老师比一比。怎样比呢?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老师前两次角大,让学生体会角张口大角就大。现在你知道如何让角变得更大了,那我们再比一比。教师输。诀窍都让你们学走了,要想角大,我们就要让角的张口变大。那现在请每个人准备好你的角,现在我们都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的角小。动手比一比吧!
看到大家制作了这么多大小不一的角,让咱们来场比赛怎么样?同桌两个人比一比,谁的角大?生动手比,师巡视。哪一桌同学到前面来比一比。你是怎么赢的?他是怎样获胜的?
有没有人敢和我比一比?师生分别出角比试,体会角的张口大,角就大。再比小。
都会比大小了,那快点来帮帮我吧!我有两个角,他们都认为自己大,你们来当裁判到底谁大谁小呀?体会角的大小和张口有关系,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3.我们一起认识了角,接下来,老师要在黑板上画一个角。请你认真观察,老师是如何画角的。师画角学生观察。谁来说一说,老师是如何画角的?我们画角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听了他的提醒,你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吗?动笔画画吧!画完的同学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角。
【设计意图:在画角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
1.孩子们,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一起认识了角这种图形,现在,请大家仔细回忆一下,关于角,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的知识,既有利于巩固新知,又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用数学眼光找生活中的角
其实角,不只存在在数学里,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现在,我们的教室里就有许多角,赶快,用我们善于发现的小眼睛去找一找。
大家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厉害。下课后,再去找一找,我们的教室外,还有哪些地方有角的影子,好不好?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及画法》教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及画法》教案分析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四根小棒、剪刀、三角板、活动角、课件等。

【情景导入】

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围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正方形)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围成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板书课题)

师:(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

【进行新课】

知识点1角的认识

(1)出示三角板、红领巾、地板砖、黑板的表面等,指一指它们表面上的角,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认识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刚才指的都是自己所理解的角,那么什么是角?角是怎样组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出示一个角。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

小结:这个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巩固角的组成

课件出示一些角,请同学们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4)判断活动角

指导制作:用一个图钉,两根硬纸条做成一个活动角。

转动硬纸条,体验角的大小。

知识点2画角

师:我们认识了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到角。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不可能总把实物拿出来找它的角。因此,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各种形状的角画出来。后面我们来学习怎样画角。

交流汇报:画角的方法。

(展示正确的角和错误的角,学生评价)

小结:先画顶点,然后从顶点开始,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画成一个角。

学生再画一个正确的角。

学以致用,同学们刚刚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可以通过下面的练习检验出来,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对你们的检验?

【课堂作业】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在角的下面画“√”)说明原因。

2.拓展练习

(1)一张长方形纸被剪一刀后,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

(2)这个图形有几个角?

(通过检验,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本节课学习状态好,学习氛围好,学习效果好,在“三好”的促进下,能有更多“好”产生,如学习习惯和书写格式)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它的名称就是“角”生活中,角无处不在。(找找身边的“角”)可以这么说,角,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角,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可见,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课后作业】

1.课本第43页练习八的1、2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三角尺拼角》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三角尺拼角》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三角尺拼角》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42,练习八
【教学目标】
1、通过看、说、摆、分、画、互问及互答等形式的活动突出拼角活动的内涵。
2、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3、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且学会了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本节课重在进一步让学生在用三角板拼角的过程中,强化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的要求,用三角尺拼出各种角。
【教学难点】
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
一副三角尺,钉子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观察,说说每个角是什么角。
学生汇报时,问:你是怎样验证的?
2、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形成的角,同样大吗?
3、出示一副三角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寻找锐角和钝角时,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寻找的。
出示一副三角尺,看来三角尺的用处还真大,那么,三角尺上还藏着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用一副三角尺拼一拼
(1)比较两个三角尺。
观察两个三角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相同:两个三角尺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不同:一个三角尺两个锐角是一样的,另一个三角尺上的两个锐角是不一样的。
(2)你能用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吗?
交流:钝角比直角大,我们在拼的时候可以怎么想?(利用直角,在直角上加一个锐角)
展示不同的拼法,指名交流,拼出的是直角吗?怎样验证?
小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角一定是钝角。
三、拓展练习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
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拼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2、练习八第12、13、1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在拼一拼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教材99~10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媒体:乒乓球、套餐组合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数学广角》,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想知道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明明的自我介绍。)那咱们快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排数: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师:看,明明的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课件:情景创设。明明说: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排数游戏吧。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孩子们,你们会吗?用1、2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指名回答。(课件:明明说:如果是1、2、3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多少个呢?)

师:从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2)自主探究:师: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然后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

2.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怎样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其他学生一起说数。

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

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4)观察、比较、分析、小结。

5.孩子们,看看,这几个组排出的都是哪些数?

6、看来呀,每个组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7、你喜欢哪个小组的方法?

8、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固定最前面一个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9.抽奖孩子们,你们学习非常认真,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1)教师出示4个号球: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2)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肯定能中吗?再猜?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

(3)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位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4)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着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个苹果。(

(5)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10.握手

(1)师:孩子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么多同学中奖了,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

(2)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生1:6次!生2:4次!

师:究竟几次,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3)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4)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5)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菜肴搭配。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吃的菜肴。妈妈说:孩子们,菜的营养要合理搭配,又不浪费,每个小朋友从这六个菜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1)师:该吃午饭咯,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老师都流口水了拉。这么多好吃的菜,你选那些菜肴呢?听听妈妈怎么说:(课件出示)

(2)师: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在这六种菜里选两种,还要注意只能选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可以怎样搭配呢?指明学生说一、二个,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搭配,究竟一共有多少种搭配呢?

(3)把你们想到的搭配用线连起来,比赛哪个小组的最快,方案最全:不重复,不遗漏。

(4)学生连线。学生小组汇报,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吗?

(5)一共有多少种搭配?你这么快就知道啦,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呀?(点数或者加法:3+3+3=9)

2.合影: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说:孩子们,给你们三个合个影作纪念。你们三个排成一排赶紧站好了。

(1)师:明明和红红、东东站成一排,可以怎样排呢?一共有多少种排法?(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同学一起排一排)

(2)谁来说说,他们三个可以怎样排?你是怎么想的?(固定左边的小朋友;固定右边的小朋友;固定中间的小朋友)(师:所有的方案他说完了吗?还有补充吗?谁能够把所有的方案都能说一说?有这么多排法啊,你是怎么想的,能说得这么全面一个都没漏掉也没重复?)

(3)还有跟他不一样的想法吗?其实,还可以固定最左边(右边、中间)小朋友,交换其他位置小朋友的办法,甚至还有其他的办法,你愿意动脑筋去想吗?不管用什么办法,这里三个小朋友排成一排,都只有6种排法,你能把这6种排法画出来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教学内容:P8~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扇子、剪刀、五角星、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
蓝猫: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多媒体演示:带着红领巾的蓝猫,一只手拿数学课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着吸管的杯子)
师:蓝猫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本领:认识角。(出示课题)
(评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蓝猫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期盼。)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让学生边观察自己的数学课本边找出蓝猫手中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
指导学生用手势正确地比划出角。(首先由教师用手势演示第一个角,接着让举出数学课本,与教师一起用手势表示出第二个角,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第三个角,最后让全体学生一起书空比划出多媒体上的第四个角。)
师:你们看,蓝猫也是一位光荣的少先队员呢。我们再来找一找红领巾的面上有没有角,好吗?
生:有三个角。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红领巾上的角。(多媒体边演示)
师:我们刚才在数学课本的封面上、红领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们看看还有角吗?(多媒体演示吸管。请学生上台用手势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蓝猫: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对,这些都是角。(多媒体演示:隐去三件物品显出三个角。)
请学生拿出三角板。
师: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势利导,精心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以及手势演示初步体会角的含义,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在抽象角的图形时,应用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由实物的角变化为图形的角的过程,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2、摸一摸
师:(让学生摸一摸角的顶点处)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分别指出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辨一辨
师:蓝猫的好朋友都来了,他们都画了一个角,你们看看它们画的对吗?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如果是角,要说出理由,如果不是,也要说出理由,
(评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再通过判断所画角的正误,自然地引入画角的教学)
4、画一画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同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让多媒体演示蓝猫画角过程,接着让学生按蓝猫画角的方法再画一个角,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
5、数一数
蓝猫:你们真棒!我想邀请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吗?(多媒体演示出蓝猫家的外景)
师:蓝猫又遇到难题了,开门的密码忘了,门打不开,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多媒体出示蓝猫家窗户、屋顶和门的边框图形)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评析:沟通了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
6、做一做
师:哈哈,门打开了,咦,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等材料,请你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材料做一个角。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活动角、彩色纸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7、玩一玩
师:(介绍活动角)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可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
学生活动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
8、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周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
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评析:由学生自己操作活动角的模型,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蕴含了边的叉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还为将来从运动(旋转)的观点理解掌握角的定义埋下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我们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要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师:(多媒体演示蓝猫的墙上挂着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转动就形成了角,这四个钟面上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其余两个呢?怎么判别这两个角的大小呢?看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演示两种比较方法。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蓝猫: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可真开心啊,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谢谢大家。
师:蓝猫很开心,你们开心吗?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和班内谈收获)
师:对,我们今天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辨一辨、画一画、数一数、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来认识了角。在我们周围其实也藏着很多角,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用手势比划出来,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组集体找角。
师:小朋友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周围找到了很多角,,课后我们还可以利用书本、网络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评析:通过从生活引入学习,在学习后回到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师:今天小朋友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请大家课后可以一起讨论研究。

2017—2018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复习学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2018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17—2018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复习学案

课题
第三单元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
内容
1、课本P.38~40例1、例2及做一做
2、角的认识、画角。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能辨认角。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技能: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重点
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教法
指导探究
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剪刀、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
1、找角。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剪刀、三角板)
2、角的概念。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师解释边和顶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1个顶点2条边)
你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角?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4、做角。利用学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5、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学生画角。
三、拓展运用:(见课堂练习)
教后修改
课堂
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几个角?
()条线段()条线段()条线段
()个角()个角(6)个角
2、下面的图中有多少个角?

()个角
3、把下面角的序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①②③
4、将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任意剪去一个角后,还剩下几个角?
课外
作业
金椰风同步练P.20
板书
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每个角都有(1)个顶点(2)条边。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度(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张口)大小。
顶点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动物》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本课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求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表格一组4张;动物图数只;幻灯片若干;奖品若干,大豆两瓶(300粒)。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
1、一阵雷雨过后,天气晴朗极了,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出来玩耍!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多媒体图画)谁来介绍一下?小动物在什么地方玩耍?都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只?都在做什么事情?
3、我们现在来填填已知条件的数量是多少!(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小鸭□只松鼠□只孔雀□只
猴子□只小鸟□只小鸡□只
意图:通过在晴朗的天气里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探求性学习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提出数学问题吗?(请其他同学回答)
(过渡语言)有几只可爱的动物来到我们的教室,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知识,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在黑板上粘贴小猴子和小鸭的图片)
学生观察,分别数出有多少只?
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步骤画图:
用3个圆圈代表3只小猴,用6个圆圈代表6只小鸭;把小鸭3只一组、3只一组地圈在一起,这样6只小鸭被等分成2组,每组小鸭的只数与小猴一样多。
猴子:○○○
小鸭:○○○○○○
注意观察: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订正:2份)请再好好想想!想一想上面分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怎么表示?
学生回答,教学板书:6÷3=2
教师总结:猴子有3只,小鸭有6只,按每3只为一组,通过在小鸭的数量上圈一圈,我们发现6只小鸭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板书:小鸭只数是小猴的(2)倍。
讲解语言:现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要写“倍”字。
意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做一做,生生互动
每人发一张表。小组活动,用画图和列式两种方法解决小鸡数是松鼠数的几倍。
教学语言: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要求小组合作,用手中○代表松鼠、小鸡,摆出它们的数量;然后圈一圈,观察8只小鸡里面有()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式。
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
□○□=□
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比如你问我答、我问你答。
小结性语言:每2只一组,8只小鸡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3、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实物投影出示问题)
小结性语言:我们通过前面的练习知道了这样的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份另一个数那么多?用除法来计算!下面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几道题;教师读题一遍。
鸭子数是松鼠的()倍。□○□=□
猴子数是孔雀的()倍。□○□=□
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学生口头提问,教师板书:
小鸭的只数是松鼠的()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鸭的()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猴的()倍。
……
先在小组内说说用算式怎么表示。然后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回答得棒极了,哪组还有更好的?)
三、课堂练习。
1、教学语言:翻开教科书p47找到“练一练”第1题。
老鼠数是小猫的□倍。蜻蜓数是蝴蝶的□倍。
□○□=□□○□=□
⑴先自己仔细看第一图和第二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就用学具画一画,圈一圈。
⑶学生汇报,集体评价。
2、教学语言:现在找到“练一练”的第2题。
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倍
□○□=□
⑴先自己仔细观察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说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填空列式。
⑶师生共同总结:用9个小圆片代表淘气有9个南瓜那么高,用3个小圆片代表机灵狗有3个南瓜那么高。9个南瓜里面有3份3个南瓜,所以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3倍。
3、教学语言:找出“练一练”第3题。
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见下表。
⑴下雨□天,晴天□天,多云□天。
⑵晴天的天数是下雨的□倍。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独立完成。组内口头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
4、思维拓展
出示两个装有大豆的塑料瓶。第一瓶装有100粒大豆,请你猜一猜第二瓶装有多少粒大豆?(第二瓶装的大豆是第一瓶的2倍)
学生观察汇报。
四、课堂评价
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
五、课堂小结
小结性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一种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么多?所以用除法来计算!好了以后我们又多了一个本领,就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学会了解决。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和它们友好的相处下去。
(附)板书设计:快乐的动物
猴子图:○○○
小鸭图:○○○○○○
小鸭只数是小猴的()倍?
(想: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个3只小猴那么多?)
□○□=□
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
(想:8只小鸡里面有(多少)个2只小松鼠那么多?)
□○□=□

二年级数学上册《猴子捞月》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猴子捞月》教案

5课题信息窗3---猴子捞月

教学内容:课本54——55页。有关0的除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3.学生说自己的做法,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0÷5。

4.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讨论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三、自主练习

1.先让学生看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套用规律进行计算。

2.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讲解。

3.第三题只给出了条件,让学生在自己提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列式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讲解再让学生完成。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猴子捞月

教后反思: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

3.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动手动手进行实际测量,学会用不同参照物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1角硬币、回形针、三角板、橡皮、小刀、铅笔、方木块。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每天我们都要使用数学书,它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数学书的宽有多宽、长有多长吗?(估计宽度和长度,可以用手比划。)

1.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同一长度。

(1)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数学书的宽有多长?

(2)请你选择自己的工具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然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测量结果。

(3)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1)选一组汇报。

提问:你是用什么去量的?用了几个什么东西?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量数学书的宽,用了(7)个1角硬币。

用了(5)个回形针。

用了(4)个三角形。

用了(15)个方木块。

提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2)全班同学汇报。

用1角硬币的量的结果,用曲别针量的结果,用三角形量的结果,用方木块量得的结果。

提问: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1角硬币去量都有7个那么长,用回形针去量都有5个那么长,用三角形学具去量都有4个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个那么长?

根据你们刚才的测量,从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3.看书观察教科书P1左下图,用不同颜色,大小一样的方木块量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口述: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方木块,只要大小一样,量得数学书的宽都是15个方木块那么长。

二、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测量。

要求:请同学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手指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汇报。

提问:你用什么东西去量?量什么?有几个那么长?

教师从中找出标准不同,数量相同东西。如没有,引导学生看书。

3.看教科书p1右下上图。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个回形针那么长?(5个)

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个)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铅笔盒的长有5把小刀那

么长,都有5个那么长,它们的数字相同能说明数学书的宽与铅笔

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说理由吗?

4.继续看教科书P1的插图。

提问:桌子有几支铅笔那么长?(4支)

铅笔盒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把)

桌子和铅笔盒比,哪个长?(桌子长)

提问:桌子才有4支铅笔那么长,而铅笔盒却有5把小刀那么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呢?(从中让学生说出并体会到比的标准不同)

提问:用我们手中的各种不同的东西去量物体的长度,能真正比出、量出物体的长度吗?为什么?

小结: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看出他们量的物体标准不同,就不能正确量出物体的长度。

提问:你们能想出个好办法量出物体的长度吗?(用同一种物体做标准去量)

看教科书P1右下图。

提问:量数学书的宽和量铅笔盒的长用的物品一样吗?

教师讲述:量的物品一样,我们就说量的标准相同。

提问:你能看书谁的长?谁短吗?说说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操作中,知道了测量时只有用统一的标准去量,才能真正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三、练习。

1.教科书P2“做一做”1。

看图回答:以谁做标准?(以方格)

口头回答:豆角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胡萝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

2.教科书P2“做一做”2。

提问:看书回答他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来量桌子的长和高,椅子的高呢?(用没用过的铅笔)

指导测量的方法:下面老师请你们用整枝的铅笔去测量。方法是从桌子的一端开始,对齐后一次接一次,这样测量结果才比较准确。

学生动手测量,并汇报测量的结果。

3.教科书P2“做一做”3估一估。

提问:题中都有什么?以谁做标准?

“估一估”就是让我们用眼睛观察,看每种物品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那么长。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量数学书的宽,用了(7)个1角硬币。

用了(5)个回形针。

用了(4)个三角形。

用了(15)个方木块。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1、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

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去答题吧!

2、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交流方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分法。

3、小结。

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谈话: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再点击出示: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相机出示各种方法,并请学生上台分一分。)

(3)教学除法算式。

a、谈话: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除法。(板书:认识除法)

b、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3辆,算式可以这样写:6÷2=3

c、“÷”这个符号是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请学生书空)

d、6÷2读作:6除以2,连起来读一读6除以2等于3。(请学生跟读)

e、6÷2=3这个除法算式中的“6”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2”和“3”呢?6÷2=3这个除法算式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

小结: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

2、完成“试一试”。

(1)谈话: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行来就到了小熊之家。(点击小熊之家)看,训练有素的小熊们正在分苹果呢!

(2)指导学生先看图,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熊解决问题?(先用学具分一分,或直接在图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读一读算式,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离开小熊之家,我们就要前往儿童游乐场了。(点击儿童游乐场)看,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

经过三人的团体合作,他们套中了规定的个数,可以获得6枝铅笔作为奖励,你觉得怎么分才最公平?

1、教学例题。

(1)出示:分铅笔情景图(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枝。)

(2)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桌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3)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2枝,可以列出除法算式6÷3=2。

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说6÷3=2这个算式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

(4)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6÷3=2这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称。请学生阅读书上第37页上的相关内容,看看6叫什么,3和2呢?(阅读完后指名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试一试”。

谈话: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植物园,看看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新挑战?

(1)出示小朋友参加劳动的情景图并出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相互交流。

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把复习题的两道题目分别列出2个除法算式。

小结: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四、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游览,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都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还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数学补充习题与同步探究上的相关练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水中救援》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水中救援》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水中救援》教案

6课题信息窗4---水中救援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除法的简单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条)

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

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二)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

小练习:

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

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在圈一圈,然后再做一做。

2、自主练习2。

先引导学生摆一摆,在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平均分

教后反思: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室里的角》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1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