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一、教学内容:56——59页
二、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四、学具准备:数学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条)
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
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
小练习:
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
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四)、拓展练习
59页自主练习4
教学反思:
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猴子捞月一、教学内容:54——5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二)、学习0的除法
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个猴子呢?
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个)
引导:分给6个猴子呢?0÷6=0(个)
分给7个猴子呢?0÷7=0(个)
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小练习:0÷3=0÷8=0÷9=6×0=0×8=
(三)、巩固练习
做自主练习1和2
(四)、拓展练习
我5分钟剪了15朵花。
每张纸剪2个“福”,我剪10个……
剪窗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
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算一算
2+2+2+2=4+4+4=23+3+3=
2、思考:像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此处我认为不是提出“乘法”这一概念的最佳时机)
1、电脑出示课件,根据画面你能提出问题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2、交流。
3、针对5+5+5+5+5+5+5+5=40进行乘法教学。
用加法算宝葫芦的个数太麻烦了,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这里提出乘法自然而然,让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相同加数是5有8个这样的数,可以用乘法表示。
板书:8×5=405×8=40,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4、小组将本组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4+4+4=()(只)
写成乘法算式:()×()=()(只)
或()×()=()(只)
三、试一试
1、课本第6页自主练习1
()+()=()()+()+()+()=()
()×()=()()×()=()
2、填一填
3+3+3+3=()×()5+5+5+5+5+5=()×()
7+7+7=()×()6+6+6+6+6=()×()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3乘56和4相乘
()()()()()()
4、找朋友
7×34×62×56×45+5
2+2+2+2+27+7+76+6+6+63×74+4+4+4+4
5、把图画补充完整。
2×4
6、课本第7页第7题。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学生的理解。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第七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练习,引出课题.
1.口算.
250÷5= 230÷10= 78÷3= 64÷4=
360÷6= 2400÷10= 28÷2= 450÷90=
2.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
(1)谁来根据演示的内容编一 道应用题?(出示"月饼装盒"图,演示月饼装盒的过程)
(2)请你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板书18÷3=6)
(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8、3、6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被除数、除数、商)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除法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出新知.
教师提问:不改变题意,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谁能编出一 道应用题?
学生编题、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18÷6=3(盒)6×3=18(块)
教师提问:第二题求的是什么数量?第三题呢?
你能不能象学习乘法各部分关系那样也能找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教师提问:求除数用除法进行计算,求被除数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2.应用知识,进行验算.
教师出示:1247÷29=43
教师提问:你怎么能够知道这道题算的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怎样验算呢?
验算: 43
×29
387
86
1247
3.应用知识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
(1)出示例5:求280÷ =56中的未知数 .
教师提问:结合今天学过的知识,大家看看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板书:280÷ =56
=280÷56
=5
教师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除数=被除数÷商)
(2)出示例6:一 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提问:根据以往的经验,这题可以怎样解答?
一 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设要求的数是 .
÷48=15
=15×48
=720
教师小结: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练习巩固,掌握新知.
1.填空.
被除数28 80
除数412
商 3020
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填空计算的.
2.根据1288÷23=56,写出一 个乘法算式和一 个除法算式.
( )×( )=( )
( )÷( )=(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35=2380 1653÷( )=19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① ÷28=84( )
A. =30 B. =2352 C. =300
②1414÷ =14( )
A. =11 B. =101 C. =1001
四、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乘、除法解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7×5=()9×6=()()×4=32
35÷5=()54÷6=()32÷()=8
35÷7=()54÷9=()()÷4=8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的意义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2种算法,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3,4和12在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分组讨论:根据上面乘法算式和各部分的联系看,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乘法的意义。)
教师归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教学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提问: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什么?(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什么?(积数)(教师板书)
2、教学除法的意义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3=4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4=3
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2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4,3和12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2)(3)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分组讨论: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
教师归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提问: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
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
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教师板书)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2)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4、反馈:做6页的“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504÷36=□
5、教学关于0在除法中的特性
(1)启发同学想: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
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2)学生讨论: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教师说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讨论、口答)
2、练习二第2题。
(四)全课小结:总结性提问
1、你今天学习了什么?
2、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3、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4、乘、除法的两种验算方法各是什么?
5、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4,5,6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3—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这些关系对乘、除法进行验算,以及求乘、除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2.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观点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十五第3题)
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五第3题。
2.口算。(小黑板出示)
4x6:二: 12x3::: 24x4:::
24÷4= 36÷12= 96÷24=
24÷6= 36÷3= 96÷4=
提问:从上面三组题看,乘法是怎样的运算?除法是怎样的运算?除法对乘法来说,有怎样的关系?
3.引入新课。
我们看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里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整理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在课本第75页上把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填写完整。
指名一人在小黑板上填写。
集体订正。
说明: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其中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用其他两个数相乘或相除表示出来。
2.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用。
(1)提问: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两方面的问题?
(2)“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做乘法是怎样验算的?这是应用了哪个关系式?
做除法是怎样验算的?应用了哪个关系式?还可以怎样验算?
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
指出:应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乘、除法计算的验算。验算的方法是把算出的得数看做已知数,根据关系式来验算,看验算时算出的结果是不是算式里原来的数。
(3)“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应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求乘、除法算式里的未知数j。在求未知数j时,先看上在算式里是未知的什么数,然后根据刚才的关系式想j等于什么,并列出式子,求出结果。
三、课堂练习 ·
1.练习十五第4题。
(1)指名学生口答第(1)题,老师板书。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关系式来写出这两道除法算式的?
指出: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所以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这三道算式是互相联系的。
(2)指名口答第(2)题,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根据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出这样两道算式?
指出: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商x除数,除数=被除数÷商,所以根据一道除法算式,就可以写出相应的一道乘法算式和另一道除法算式。这是互相联系的三道乘、除法算式。
2.练习十五第6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题是怎样列出等式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y的等式解答时,最重要的是根据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这样才能正确求出j的值是多少。
3.练习十五第7题。
根据图中商品的标价,你能想到哪些乘法或除法问题?
把你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或除法算。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练习十五第8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老师在小黑板上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提问:这些数量关系式里都是哪三个数量?根据一个乘法数量关系式可以写出几个除法数量关系式?写除法关系式时要怎样想?
(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
5.第77页思考题。
(1)第(1)题。
提问:积的个位上8是哪两个数乘得的?第二个因数个位与第一个因数十位上5乘满10吗?第二个因数个位是几?第一个因数个位呢?
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十位上5乘满10吗?、第二个因数十位上是几?
请你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2)第(2)题。
商的个位上应该是几?你是怎样看出来的?除数十位上是几?为什么?十位上的商只能是几?为什么?
你现在能填出所有i i里的数吗?先试一试,再说一说是怎样
想的。(这里既可以继续一位一位推算出每个1 |里的数,也可以用商乘除数先求被除数,再做每一步的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谁再说一说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哪两方面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五第6题。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课题2 乘、除法的意义和有关0的运算
班级 组名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会把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3、掌握关于0的计算,知道0不能做除数。
学习重点:会把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会把除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习难点: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一、温故知新
根据下列三个数写四个算式。
(1) 7、8、56
(2)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自学教材的例题,分析并解答: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计算,列式3+3+3+3=12,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2、有关0的运算
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
a-0=( ) a+0=( ) a-a=( )
0×a=( ) 0÷a=( )
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
三、交流展示
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
2、预习后,我还知道了:
积=( )×因数 因数=( )÷另一个因数
商=( )÷除数 除数=( )÷商
被除数=( )×差
四、过关检测:
1、填空题。
(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
(4)另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
(5)0乘( )都得0;0除以( )都得0。
2、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1)32×25=800
800÷( )=25 800÷32=( )
(2)425÷17=25
17×25=( ) 425÷( )=17
3、计算下列各题。
45+45×0 0÷18+9 469+0
32×3×6×0 430×0 0÷318
总结、评价:
我学会了: 。
总体表现(优、良、差)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复习学案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八个方向,不知道同学们还记得吗?(生回答教师板书)
嗯,说明同学们还没有忘记。假如说我们学校明天要来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学校想在我们班选几名同学当小导游带着这批小客人乘坐1路车去动物园。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向客人介绍一下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认识路线》。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例题探索。
师: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的行车路线图。
北
(介绍方向标)
师:1路车是从广场开往哪里的呢?
(要求叙述时应从方向和路程/距离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生:动物园。
师:谁能说说1路公交车从广场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呢?
(1)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指明学生回答。(予以表扬鼓励)
(4)课件演示。
①对“1站路”的概念加以讲解习惯性的将两点之间的这一段叫做——1站路。
②改变方向后不能准确判断此时的方向时用画小坐标+的方法来判断。
然后完成“试一试”的填空题:从广场出发向行驶站到电影院,再向行驶站到商场,再向行驶站到少年宫,在向行驶站到动物园。
2.师:当我们逛完动物园了需要回去的时候要怎么乘车呢?这时起点是哪里终点又是哪里呢?
(指明学生回答)
(1)小组内说一说回去的路线。
(2)全班交流。
(3)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观察去的路线和回来的路线你发现了什么?
生:是相反的,去和回来的路线方向是相反的。
师:(表扬鼓励)对,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出示课件1路车的路线图,我们就可以说这是1路车的往返路线。(解释“往返”的概念)
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了,相信你们会是一个优秀的小导游,带领我们的小客人玩转动物园啦!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4页说一说中的3道题。
(1)淘气从商场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
(2)笑笑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可能是从哪站上车的?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通过这样的说一说,使学生对认识方向与路线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解决与方向路线相关的问题,使知识生活化。(全班交流,课件演示)
1.练一练。
课本25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出示课件:说一说小红上学放学路线。
小红从家出发向走米到打谷场,再向走米到小树林,再向走米到小商店,最后向走米到学校。
放学回家的路线又是怎么走的?讨论后进行小组汇报,在全班达到共识。
2.综合练习。
接着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出示中心公园游玩图,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个别学生回答:
(1)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气象站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2)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山洞?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时,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四、总结
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同时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和我们平时生活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你上学和放学的往返路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二)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5页例2(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3+3+3+3=12
用乘法:3×4=12。
2.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 × 4 = 12
因数 因数 积
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6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7页练习二3、4、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教材入手,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从对比中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复习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0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