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钓鱼竿里的秘密》教案(二年级下册)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钓鱼竿里的秘密》教案(二年级下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小交通员李勇巧妙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感受李勇机智勇敢的品质。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秘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交通员、情报、满不在乎、直瞪瞪、恶狠狠”等词语的意思。

3、体会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李勇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出示:“秘密”一词,谁来读读?发现这两个字相似的地方了吗?找到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来写一个“秘密”,什么叫“秘密”?(不公开的)

2、出示:“钓鱼竿里的秘密”,钓鱼竿里有什么秘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就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完后再想一想。想什么呢?(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秘密是什么?)

2、交流:能把你思考的答案告诉我们好吗?(一份情报、抗日战争)

3、出示第一段,知道抗日战争吗?老师带来资料让小朋友来读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情报里可能与那些事情有关?

4、写这个故事的作者想换一个题目,该取什么好呢?

三、重点品读,感受形象:

1、李勇给游击队送情报要经过日本鬼子把守的岗哨,但还是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他是怎么做的呢?老师请小朋友再读这个故事,找到写李勇的句子用横线划出后多读几遍。

2、哪位小朋友先来读读?还有哪几个句子?老师也把这些句子找出来了。你觉得从哪些字词中你可以体会到李勇的机智和勇敢呢?(⑴、假装扮成卖鱼的,有好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边做做动作,边读一读。⑵、能把“晃”做准确吗?谁能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⑶、为什么要故意一藏?⑷、谁能很有勇气地读一读?⑸、“嘀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嘀咕?

3、李勇真是一个机灵而勇敢的孩子,在狡猾、凶狠的敌人面前毫不畏惧,能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吗?先在四人小组中分配角色,合作读好课文的第三小节?

4、他们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5、哪一组再来试试,争取超过他们?老师想请男女小朋友来赛一赛,看看哪个李勇最像?旁白谁来读?(男女小朋友都很厉害,把李勇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四、积累内化,表演故事:

五、读后总结,拓展延伸: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很多象李勇这样的儿童也加入到战争中去,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海娃也是个机灵的小交通员,队长让他把一封鸡毛信送给八路军。想读他的故事吗?

延伸阅读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钓鱼的启示》写作借鉴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钓鱼的启示》写作借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联想以小见大

本文写从一件生活小事中得到的启示。其基本的构思方法是采用相似联想,以小见大。其主旨是想告诉人们:面对生活中的诱惑,要依道德的标准进行抉择,而这种抉择的勇气和力量需要从进行培养。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钓鱼,第二部分写启示。

小时侯钓鱼的经历钓到鱼的惊喜……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面对巨大诱惑的难舍“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无人知晓,诱惑再增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放弃诱惑的心痛……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成年后得到的启示

勇于放弃道德规范以外的诱惑,得益于从小的教育。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带着尺子去钓鱼》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带着尺子去钓鱼》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买、律、捞、烦、毫、获、苟”7个生字,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描写并记忆“买、律、捞、烦、苟”。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内容;按要求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读出语气。

3、体会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保护海洋资源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买、律、捞、烦、毫、获、苟”等7个生字。

2、学习掌握带着问题边读课文边画词句,然后回答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媒体播放丹麦介绍片断

(丹麦位于北欧,地处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共由406个岛屿组成,是一个半岛国家。丹麦全国总面积仅为43000平方公里。是北欧及世界范围内非常发达的国家。丹麦有广阔的海岸线,又是寒暖流的交汇海域,海产资源非常丰富,捕鱼业很发达,是欧盟最大渔业国,也世界四大渔业国之一,捕鱼量约占欧盟捕鱼总量的36%,北海和波罗的海为近海重要渔场。主要有鳕鱼、比目鱼、鲭鱼、鳗鱼和虾等,主要用于生产鱼油和鱼肉。)

说说你对丹麦有了一些什么了解?(学生交流)

2、是啊!丹麦是北欧的一个半岛国家,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媒体出示)

齐读句子

3、丹麦海产资源丰富,是个垂钓的好地方,可你们知道吗?在丹麦钓鱼还要带一把尺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9、带着尺子去钓鱼(齐读课题)

说明:

通过媒体介绍,自然引出丹麦这个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的半岛国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丹麦这个美丽的国家。

二、学习课文

过渡:为什么要带着尺子去钓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1、自己读读课文。要求:⑴读准生字的字音,看清生字的字形。

⑵同桌交流识字

2、指名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用“----”划出“为什么要带着尺子去钓鱼”。

说明:

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在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养成边听边思边划的好习惯。

3、学生交流,出示句子:原来,为了保护海洋中的自然资源,丹麦的法律规定只有超过22厘米的鱼才可以作为“战利品”带回家。如果有人故意捕捞或出售不到规定长度的鱼儿,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当地居民在钓鱼时一般都自己带上尺子,以免引起麻烦。

(1)自己轻声读,有什么不明白的打上小问号。

(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例:①22厘米的鱼有多大?(媒体演示22厘米长的鱼)

②会受到什么严厉的惩罚?(学生自由想象)

(3)学习生字:捞、律、烦

捞:积累提手旁的字:打、提、扫、捕、推、握

律:组词:法律、规律、纪律

烦:指导书写

(4)指导朗读、各种形式朗读。

说明: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我们应充分的运用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做到在读文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学习生字、在教学中注意不能平均使力,而是用不同的方式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并适时总结。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学习第3节

(1)过渡:原来是这么回事。师引读:听了丹麦朋友的话,(中国朋友十分佩服和理解,)一旦钓到小鱼,(马上放回大海。)那小张有没有钓到鱼呢?

(2)自己轻轻的读第3小节,学习生字、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字典。

(3)交流:理解:毫无收获:一条小鱼也没有钓到。

一丝不苟:一点也不马虎、很认真。

(4)指导朗读:小张一丝不苟地说:“还是按照丹麦的法律办事吧!”

指名读

出示丹麦法律:凡个头不满22厘米的鱼,一律禁止捕捞。

自由读,思考丹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法律规定

学生交流

出示:小张心里想,于是他一丝不苟地说:“还是按照丹麦的法律办事吧!”

说明:

到了二年级,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了,因此,在本课中我继续渗透查字典了解字义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能知道可以运用工具理解词义。通过让学生读一读丹麦的法律,再让学生思考丹麦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法律,从而给学生的拓展说话设下铺垫。

(5)小张真是一个自觉保护海洋资源的人啊!那么当他刚听到要带着尺子去钓鱼时,又是怎样的呢?

读句子:小张疑惑不解地说:“又不是来购买家具,要尺子干吗?”

(6)对比读

4、小结:丹麦人面对广阔的大洋,无比丰富的鱼资源,并不短视,每一个人都能依照法律充分地、合理地珍惜资源,利用资源,才使得丹麦的海洋资源没有遭到破坏。

说明:

让学生通过对比读两句句子,体会小张前后不同的心情和感受,从而体会丹麦人自觉遵守法律,保护海洋资源的良好品德。

三、课外拓展

1、说一说:如果你和爸爸一起在丹麦旅游时,到海边钓鱼,也钓到了一条不到22厘米的鱼。这时,你们父子间会发生一段怎样的对话?(找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分角色演一演。)

2、齐读全文

说明: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父子之间发生的一段对话。这样,既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语言能力。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1、游戏中认读生字。

2、积累词语:疑惑不解、一丝不苟、马马虎虎等。

3、小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已成为我们全世界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它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和自觉地行动。

二年级数学上册《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教案

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信息窗解读:本实践活动是在第二册已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开展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合作测量,记录和了解人身体的有关数据,感受人体上的数学,形成初步的研究与探索意识。

课型:实践活动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的数学。

2、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初步学会与伙伴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自身的联系,数学就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对学生进行数学人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的数学。

教学难点: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初步学会与伙伴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测量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1.5米长的米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通过怎样才能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呢?复习有关厘米和米的知识,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

2、教师向学生了解询问知道自己身上有哪些小秘密,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我们身上还有其它的小秘密,进入活动。由此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二、活动过程。

1、在认识庹、身高、脚长、拳的周长,让学生们进行估测,来调节课堂气氛,进一步加深对估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29页的插图。

提问:插图中学生是如何分工的?

都是由做什么的?

他们各自是如何进行测量的?

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他们是如何准确读出测量结果的?

如何记录?

学生小组研究讨论,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整理。

3、小组测量。

(1)小组内分好工,有测量的、被测量的、记录的,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进行指导,真实的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情况。

(3)小组整理记录让学生填写p29上的表,做到记录准确,书写认真。

4、分析整理。

小组内同学进行比较分析测量数据,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比较的方面。如每位同学的庹长与身高的关系、拳的周长与脚长的关系、同学与同学庹长、身高、拳的周长、脚长的关系等。然后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汇报、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关注规律的总结,启发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特别是与自己身边的关系,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

三、书写活动报告。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测量后,组织学生进行书写本次的活动报告。书写时要提醒学生做到说清活动的内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收获、以及在活动中的感想。在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存在数学,落实《新课标》中的“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新知识以及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让学生通过书写活动报告,更深入的了解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四、实践活动练习。

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庹长、身高、拳的周长、脚长的关系。虽然我们重新研究和发现了他们存在的各种关系,但毕竟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老师祝贺你们的成功,老师这里有一个新的问题不能够解决,老师想让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帮老师解决,这也是一次你们自己发现获得知识的机会。

一、调查内容。

1、每个人的身高与腿长的关系?

2、腿长与裤子长短的关系?

3、你关心自己的身高吗?

4、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成长呢?

二、调查方法。

先通过同学了解每个同学的身高、裤子的长短,同学家长的身高、裤子的长短,然后全班或小组内进行交流信息,并进行记录、整理。

三、调查表。

姓名

身高

腿长

裤长

四、分析后回答以下问题。

1、你发现身高与腿长有什么关系?

2、你发现腿长与裤长有什么关系?

3、你通过调查获得了那些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成长的知识?

五、书写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书写你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发现了什么?都进行了那方面的活动?有哪些感想?对一些习惯不好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板书设计: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教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又注重智力发展,学生热衷于实践方面的课程,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动,在活动中获得未知的新东西,更喜欢这个过程。避免了单纯的说教和想象,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来获得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到的知识。其次,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的良好机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许多的活动不可能一个人单独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又需要多个人的配合协作,同时又离不开个人的积极思考。因此这个过程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最后,给学生一个同学之间知识进行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培养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和情感。是学生之间产生思想碰撞的一个机会,可以让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从而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情感培养。

二年级下册《平移》教案


二年级下册《平移》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
2、移动房子: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
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
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教学反思:学生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比较熟悉,我重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抽屉的抽拉是平移现象,汽车运动是平移现象等,力争表达准确。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练背诵《游子吟》一诗。
2、能借助课文插图、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游子吟》诗文的内容。
3、主动识字,注意字的结构、位置,培养浓厚的识字兴趣,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4、试着能用“忙着”一词说几句完整的话,并联系课文中的句式举一反三地进行句式练习。
教学重点:
能借助课文插图、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游子吟》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
对课文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由文及己,感受生活中的母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一首诗两幅图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课前板书: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名叫----孟郊
师:什么时候,他写成了这首小诗呢?(指板书)填空
屏幕出示句子:在他()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
师:(指黑板)谁来读一读这首小诗?(指名学生读)
2师:小朋友,你们谁知道这首诗孟郊为谁而写呢?(母亲)
出示描写母亲的词和短语:缝补衣裳一针针一线线几根白发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出示描写孟郊的词和短语:抚摸着衣服注视着针脚眼睛湿润沐浴着阳光的小草
3、师:孟郊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小诗呢?
出示: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师:是的,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板书:铭记)
联系上下文理解“铭记”的意思;并出示词典中的解释。
4、激发学习兴趣:是什么样的恩情让孟郊牢牢记住,永生难忘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中,跟着孟郊一起去用心感受母亲的恩情吧!(指板书)课题一起读!
二、两个画面三句句子引导学生感受母亲的慈爱
1、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画轴形式打开)
师:诗的第一句谁能读好?出示孟郊图
师:图上的孟郊背着包袱这是要干什么呢?理解“游子”一词。
师:此时他的妈妈正在做什么呢?练习说话:()忙着()。
2、导学:儿子要远行,母亲忙着缝补衣裳,这是一件多么普通的事情,为什么会让孟郊永远铭记呢?
3、再次出示母亲缝补图
过渡:读一读这句话,你一定会有发现和体会的。
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回答理解“慈母”
4、比较句子,体会“一针针一线线”用词的精准。
出示句子: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缝着。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
小结:是的,两个针,两个线更加说明了针脚是又细又密的,这叫“叠词”,以后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词。
5、师:母亲就这样缝着,缝着,夜更深了。小朋友们,你们说这一针针一线线满满的全是什么呀?(感受慈母之情)
生:母亲的爱母亲的情
6、诗文对照:理解诗句:临行密密缝
师:母亲深夜缝补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孟郊脑海中,铭刻在了他的心田里,这个画面孟郊把她化作诗的语言就是哪句呢?(师—这就是指黑板诗)
生2:(对)—临行密密缝
小结:小朋友真是会读书,读读课文就自己读懂了诗句。其实,我们学习文包诗就可以这样读读诗句,读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来读明白诗句的意思。
7、举一反三,句式练习:
师:母亲一边缝着,一边想着。
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指名学生读)
师:这样想着,手中的阵脚缝得就更密了。她还会想什么呢?(启发学生回答)
出示句式填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__________,也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更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连这省略号的意思也读懂了。点红:......
师:母亲担心这个,又不放心那个,中国有句古话叫“儿行千里母担忧”。
师:母亲就这样缝呀缝,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8、出示:插图二(画面二)清晨送行
师: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你们看(出示:插图二)她望着孟郊会说什么呀?
生: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体会母亲的心情读)
诗文结合,理解:意恐迟迟归
师:母亲也最担心——孟郊不能早日归家这就是诗句中的——(指黑板)意恐迟迟归
理解“意恐”
9、回顾总结: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这几句话,再一次感受母亲的深深的爱。
出示: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板书:做想说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分别请三个学生读。
师:原来,母亲的慈爱化作了缝缝补补,母亲的慈爱是内心担忧和挂念,母亲的慈爱还是一句句叮咛和嘱咐啊!
10、迁移运用,句式练习
出示2: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他......……
师: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孟郊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你能不能也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呢?
师:这样想着想着,听出来了,孟郊感动了,怪不得他眼睛湿润了。
三、一句比喻诗文对照深刻体会母亲的恩情
1、出示插图三:
师:这时候太阳出来了,
出示段3,谁来读。(指名学生读)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生机勃勃”(点红:生机勃勃)
师:小草这么生机勃勃师因为——?
师:看到这太阳和小草孟郊就想到了自己,想到母亲:
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指名读)
师:小朋友你们读懂了吗?什么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呢?(根据回答板画:太阳)
句子里谁又像是沐浴着阳光的小草呢?(根据回答板画:小草)
2、师:结合课文回顾所学成语。
谁再读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师:太阳的恩情,小草报答得了吗?(报答不了)
师:母亲的这份慈爱,孟郊觉得报答得了吗?(报答不了)
师:是的,这份情太深,这份情太重,这就是——恩(板书描红)
这是母亲的养育之恩,让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成语?(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3、由文及已,深入体会母亲的恩情。
师:这样的爱也时时处处包围这我们每一个人的,
句式练习:
当我肚子饿的时候,妈妈忙着(),()就像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请啊!
师:这时候,谁就像沐浴阳光的小草呢?
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忙着(),()就像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妈妈的恩请啊!
师:这时候,谁又像沐浴阳光的小草呢?
师:想想妈妈爱我们的每一个瞬间,谁来说一说?
当我(),妈妈忙着(),.....................
4、结合课文,联系生活感受,理解诗句的最后一句
师:慈母的爱太深,太重,太多,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阿!你们觉得报答得了吗?(报答不了的)孟郊也跟我们一样想的,他也觉得报答不了.读课文句子.这句话孟郊用诗的语言是怎么表达的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你们是一群有心的孩子,看来都读懂了。让我们一起来用心体会这首诗,感受深深的母恩吧!(谁来读读这首诗)
5、背诵诗句并吟诵。
四、五个生字,两种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
(一)出示生字:永寸
1、师:谁来认一认,读一读。
2、师:小朋友们,这两个字都是——独体字
我们要想把独体字书写好看,有一个秘诀,就是——“稳”
师:想要写得稳当,就要写好字的主笔,立定脚跟,才能身子直,直了看上去才有力,才精神。
屏幕出示:横折钩横
师:小朋友看这两个字的主笔,要写得挺拔、有力哦,整个字看上去才稳当。
3、那么接下来,请小朋友书写
(二)出示生字:迟恩补
1、师:请小朋友再来认认这三个字,并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结构?(半包左右上下)
师:有上下结构、办包围结构、左右结构,我们书写这类合体字的时候,也有一个秘诀,就是“匀”)
就是要把每个部件写匀称,这样看上去才和谐,才舒服。
那怎样才能把每个部件些匀称呢?就是要做到“前紧后松”。
比如“恩”字,我们书写时先写哪个部分的?“因”,对的,写上面“恩“的时候就要写的紧凑一点,再写下面心字底的时候,就要写得舒展一些,看上去才匀称、稳当。(老师范写)
2、学生书写
3、引导学生自己来实际运用识字方法。
师:同样的道理,我们写“迟”和“补”的时候,虽然结构不同,他还是可以用上“前紧后松”这个诀窍哦,谁来说说,该怎么写才匀称呢?
五、推荐拓展,激起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的欲望
1、把《游子吟》这首诗吟诵给妈妈听,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收集与母爱相关的诗句。(并作适当推荐)
附板书:母亲的恩情
铭记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沪教版二年级上《带着尺子去钓鱼》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二年级上《带着尺子去钓鱼》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买、律、捞、烦、毫、获、苟”7个生字,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描写并记忆“买、律、捞、烦、苟”。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内容;按要求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读出语气。

3、体会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保护海洋资源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买、律、捞、烦、毫、获、苟”等7个生字。

2、学习掌握带着问题边读课文边画词句,然后回答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媒体播放丹麦介绍片断

(丹麦位于北欧,地处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共由406个岛屿组成,是一个半岛国家。丹麦全国总面积仅为43000平方公里。是北欧及世界范围内非常发达的国家。丹麦有广阔的海岸线,又是寒暖流的交汇海域,海产资源非常丰富,捕鱼业很发达,是欧盟最大渔业国,也世界四大渔业国之一,捕鱼量约占欧盟捕鱼总量的36%,北海和波罗的海为近海重要渔场。主要有鳕鱼、比目鱼、鲭鱼、鳗鱼和虾等,主要用于生产鱼油和鱼肉。)

说说你对丹麦有了一些什么了解?(学生交流)

2、是啊!丹麦是北欧的一个半岛国家,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媒体出示)

齐读句子

3、丹麦海产资源丰富,是个垂钓的好地方,可你们知道吗?在丹麦钓鱼还要带一把尺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9、带着尺子去钓鱼(齐读课题)

说明:

通过媒体介绍,自然引出丹麦这个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的半岛国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丹麦这个美丽的国家。

二、学习课文

过渡:为什么要带着尺子去钓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1、自己读读课文。要求:⑴读准生字的字音,看清生字的字形。

⑵同桌交流识字

2、指名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用“----”划出“为什么要带着尺子去钓鱼”。

说明:

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在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养成边听边思边划的好习惯。

3、学生交流,出示句子:原来,为了保护海洋中的自然资源,丹麦的法律规定只有超过22厘米的鱼才可以作为“战利品”带回家。如果有人故意捕捞或出售不到规定长度的鱼儿,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当地居民在钓鱼时一般都自己带上尺子,以免引起麻烦。

(1)自己轻声读,有什么不明白的打上小问号。

(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例:①22厘米的鱼有多大?(媒体演示22厘米长的鱼)

②会受到什么严厉的惩罚?(学生自由想象)

(3)学习生字:捞、律、烦

捞:积累提手旁的字:打、提、扫、捕、推、握

律:组词:法律、规律、纪律

烦:指导书写

(4)指导朗读、各种形式朗读。

说明: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我们应充分的运用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做到在读文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学习生字、在教学中注意不能平均使力,而是用不同的方式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并适时总结。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学习第3节

(1)过渡:原来是这么回事。师引读:听了丹麦朋友的话,(中国朋友十分佩服和理解,)一旦钓到小鱼,(马上放回大海。)那小张有没有钓到鱼呢?

(2)自己轻轻的读第3小节,学习生字、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字典。

(3)交流:理解:毫无收获:一条小鱼也没有钓到。

一丝不苟:一点也不马虎、很认真。

(4)指导朗读:小张一丝不苟地说:“还是按照丹麦的法律办事吧!”

指名读

出示丹麦法律:凡个头不满22厘米的鱼,一律禁止捕捞。

自由读,思考丹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法律规定

学生交流

出示:小张心里想,于是他一丝不苟地说:“还是按照丹麦的法律办事吧!”

说明:

到了二年级,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了,因此,在本课中我继续渗透查字典了解字义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能知道可以运用工具理解词义。通过让学生读一读丹麦的法律,再让学生思考丹麦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法律,从而给学生的拓展说话设下铺垫。

(5)小张真是一个自觉保护海洋资源的人啊!那么当他刚听到要带着尺子去钓鱼时,又是怎样的呢?

读句子:小张疑惑不解地说:“又不是来购买家具,要尺子干吗?”

(6)对比读

4、小结:丹麦人面对广阔的大洋,无比丰富的鱼资源,并不短视,每一个人都能依照法律充分地、合理地珍惜资源,利用资源,才使得丹麦的海洋资源没有遭到破坏。

说明:

让学生通过对比读两句句子,体会小张前后不同的心情和感受,从而体会丹麦人自觉遵守法律,保护海洋资源的良好品德。

三、课外拓展

1、说一说:如果你和爸爸一起在丹麦旅游时,到海边钓鱼,也钓到了一条不到22厘米的鱼。这时,你们父子间会发生一段怎样的对话?(找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分角色演一演。)

2、齐读全文

说明: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父子之间发生的一段对话。这样,既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语言能力。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1、游戏中认读生字。

2、积累词语:疑惑不解、一丝不苟、马马虎虎等。

3、小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已成为我们全世界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它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和自觉地行动。

二年级下册《画风》教案


二年级下册《画风》教案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参与式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利用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具有初步的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可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

1.教法:因为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我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知识,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学法: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悟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巧设悬念: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

横卷形:设计意图:用孩子们喜欢的谜语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对风的特点有所分析和了解,孩子们喜欢谜语,猜谜语的过程会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对课文产生极大的兴趣,对画风产生很强的求知欲,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良好的铺垫。

2.板书课题(“风”能听得见,感受得到,那它能画出来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画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电脑播放画像(标出姓名的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认一认,读一读,去掉音节读,开火车读,组词读字,认识其中的六个生字)

2.认读字词(出示课件指名读、组词读、齐读)

横卷形:设计意图:用本课三个主人公的头像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识记生字时,采用多种形式识字并检查学生的识记生字情况。

3.播放课文朗读,生跟读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感悟,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1)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画一画,读一读。

(指导读: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

(2)闭上眼睛想一想,三个小朋友画的风都是什么样的?

(播放电脑课件,让学生给画配上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读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

(3)评议。

(4)范读(指导:“谁能画风?”要读出疑问的语所来。“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3.练习说话:

风来了,

风把_____吹_____了,

风藏在__________里。

横卷形: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说话练习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做到语文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综合运用。

四、驰骋想像,描绘美景。

1.你们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2.你们想画风吗?说一说怎么画?

3.出示课件,了解生活中的风。

4.小组合作画风,再写一写画的什么?

5.展示评价作品。

横卷形:设计意图:为了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学生画风,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绘出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利用动口说,动手画的环节,在说中训练语言,画中培养创新能力,创造了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法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多,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画风希望你们也做个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15画风

旗子──飘

小树──弯

雨丝──斜

风车──转

横卷形: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文章主题。运用色彩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年级下册《旋转》教案


二年级下册《旋转》教案

教学内容: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二年级下册《统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数、完成象形统计图,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交流体验

教学准备:彩笔、橡皮泥、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每人个一份、统计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出示彩虹图片的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并说明理由。学生可以自由说,只要与图片相关即可。当有人提出喜欢彩虹时,即问“你知道彩虹都有什么颜色组成吗?”教师将7种颜色及时板书。彩虹的7种颜色中一定有他们所最喜欢的颜色,教师可说:“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也会很高,在此条件下,让他们回忆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统计),由此引出主题。由学生所喜爱的漂亮图片来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探索与体验
1、整理复习
用“贴橡皮泥“的方法计数: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教师可说:“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想不想来试试?”这种“玩”法,孩子们一定愿意接受,积极性就出来了。让学生分行来贴,保证人人参与。
出示“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统计表“课件。把数据添到统计表中,由学生报数,教师在电脑前操作,添数。
出示“象形统计图”课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他们手中的这张象形统计图(教师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在动手做前,让学生说说对“相应颜色”的理解。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
2、新授
出示课件,引用兔博士的话“你知道吗?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教师可说:“那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认识?”以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请看,这就是。”教师随即出示“条形统计图”的课件。“但它还没完成,这需要咱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好不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再一次由学生报数,教师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观看到条形统计图是怎么制作的,还可以加深印象。
之后,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这个统计图告诉你什么?学生可能说出:“喜欢蓝色的最多”“喜欢红色的最少”“一格代表一人”……接着,让他们在比较这个统计图与他们手中的象形统计图的异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然他们自己发现。
3、巩固练习
教师可说:“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咱班同学喜欢颜色的人数情况,其实,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大呢。用它还可以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你们是否也想请自动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好,打开书第52页,自由读题,并完成。”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在巡视时可单独指导。
(三)拓展延伸
以出示课件的形式代问“用条形统计图统计的方法你掌握了吗?”“想一想:你知道用统计还可也调查什么?”学生可能有好多好多的方案与想法,虽然幼稚,但仍需鼓励。并提议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实施,进行调查,有困难的可以几个人共同合作完成。
(四)实践活动
出示“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与图片,让学生懂得多吃蔬菜多健康。再出示“西红柿、黄瓜、土豆、青菜、豆角”图片。提议学生搞一个“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项目调查,调查咱班同学最爱吃以上五种蔬菜中的哪一种。其中所需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在学具袋中已有。

二年级语文下册《荷叶圆圆》的教案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充溢童趣的夏季散文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是那样惹人喜爱。小水珠喜欢她,小蜻蜓喜欢她,小青蛙喜欢她,小鱼也喜欢她。这绿色的跳动的音符,在召唤小朋友走进夏季,感受夏季,感受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

【师生学习目标】

1、通过结合课文的词句、创设情境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充溢童趣,在学习过程中重在激趣,体现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同学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重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互评。课文、生字都在一定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奖励、评价的方法也与课文紧密结合,如设“荷叶金奖”、“开心荷花”等。教学过程适当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教学入情入境。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看我写两个字,书写:荷叶。能读出来吗?再读一次会更好。(给叶注音)加一个词你们能再读一读吗?

板贴“圆圆”。

生读。

真好,读得再圆些。

(生读)

师:这美丽的荷叶长在什么时候啊?

生:夏季。

师:同学们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夏天,谁愿意把画拿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

(小组交流,师随机展示图画。)

师:同学们的夏天真美,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池塘里找夏天,因为那里有美丽的荷叶姑娘等着我们呢!

(播放影片)

师:你想对荷叶姑娘说一句什么话?

生自由表达,师随机板画,并请同学读第一段。

师:真美啊,我还想听一遍。

生再读第一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图说:“这美丽活泼的荷叶姑娘,有许多好朋友和她在一起玩,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听,他们来了”。

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你听到了什么?都有谁在说话?我这里有许多的小伙伴,同学们能把他们找出来,送到玩的地方吗?生板贴,

师:你们真是能干的小朋友,荷叶姑娘感谢你们,这是她送你们的礼物。送荷叶。

2、生自读课文:

师:这么美的故事,同学们快美美地读一读吧,荷叶姑娘今天还设了荷叶金奖,奖励读得认真的小组,看哪组能拿到。得了金奖组的小朋友,假如读完后对自身很满意,就拿一片荷叶,那是荷叶姑娘的礼物,开始。

3、汇报:

师:谁拿到了礼物?真棒!课文读得好,字也一定能读准。我有几个字请教小朋友们,师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4、理解课文,美读课文:

师:认识了生字婴幼儿,我们到池塘中看看,小伙伴们都在干什么。师先出示文中荷叶水珠的动画,请同学说一句话。师说: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图意?生先自由说,再读文。

(结合画面来读,并相机指导字音。)

5、师生活动:

师: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小伙伴们正向我们招手,让我们也做小伙伴去玩吧。放音乐活动。

三、学习理解课文

师:为了玩得更愉快,我们分成几个小队,跟着故事中的小伙伴一起去,哪个小组做小水珠婴幼儿队、小蜻蜓飞行队、小青蛙合唱队、小鱼儿游泳队。哪个小队玩得最尽兴,就奖荷花一朵。每个小组自读自演本段,一个人读,几个人演或几人读一人演。

(生活动)

1、汇报:

各队自愿上台,师询问刚才自身队把荷叶姑娘当成了什么,谈感受。板贴。下面的“观众”做评委,通过观看作出评价,“快乐指数”为多少,超越4分就可以为本组摘走开心荷花。

2、看板贴总结句式:

师:这些小伙伴看同学们这么高兴,好象要告诉同学什么,我们听,小水珠说:生读“荷叶是我的摇篮”。后同前。

3、扩展练习:

师点击鼠标,回到荷叶图片。师:荷叶给小伙伴们带来了欢乐,假如小朋友们去池塘边玩,你们会把荷叶当成什么?比一比谁是今天的创作大王。

几个同学汇报后,师组织小组交流。

4、巩固字词:

师:我们就要离开池塘了,小伙伴们向我们告别,出示文中4个句子:

⑴小水珠躺在荷叶上。

⑵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⑶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

⑷小鱼儿笑嘻嘻地游来游去。

读通。

隐去句子,读生字。

师:字婴幼儿也来了。这些字婴幼儿是谁呢?

生读:荷、透、翅膀、蹲、嘻。

师:字婴幼儿和我们是好朋友了,他们搬家了,你们还能认出来吗?读扩展练习短文:《夏季的早晨》。

夏季的早晨

清晨,草坪上静悄悄的。一位妈妈蹲在摇篮旁,笑嘻嘻地看着躺在摇篮里的小婴幼儿。小水珠也蹲在小草的肩膀上,闪着亮晶晶的眼睛。一只蝴蝶飞来了,停在摇篮边,展开彩色的翅膀,跳着欢快的舞蹈,花儿笑了,小草也笑了。夏季的早晨多美呀!

5、写字:

荷叶这么美,要把荷叶写美,出示“叶、美”生字卡片。

生先读,再说怎样记,师写,问同学发现什么,生自身写,师注意指导写字姿势。师选择展示,小组内交流。

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案

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通过讲“贝”是什么,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在古代有什么用途,用“贝”作偏旁的字表示什么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形声字的规律,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贝的汉字。(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3.搜索贝类图片、贝类饰品。(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和“贝壳”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特点。
学习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和“贝壳”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汉字字义与其偏旁的关系特点。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退潮时的图片: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你喜欢它们吗?
3.揭示课题: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要求。
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2)标出课文自然段。
(3)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生字游戏:捡贝壳。
4.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选一选,填一填。
【板块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认真读课文:
(1)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讲了关于“贝”的哪几件事?
2.反馈。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感受汉字的魅力。
同桌互读互听。
分小节展示朗读。评价。
(2)你知道课文讲了关于“贝“的哪几件事?
a.讲____字的起源。
b.人们把贝壳当作____用以佩戴。
c.人们把贝壳当作____购买东西,同时列举与“贝”有关的汉字。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贝、壳、甲、骨、钱。
2.出示生字的动画笔顺图,学生跟着书空。
3.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重点指导“
“壳”的上面是“士”;

“骨”的上部注意书写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折。
4.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5.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1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和“钱币”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学习重点1.巩固1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和“钱币”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形声字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读一读,记一记:
珍贵珍惜钱币纸币
财富财产赔本赔礼
购买采购贫苦贫穷
3.捡贝壳生字游戏。
4.复述课文内容。
a.讲____字的起源。
b.人们把贝壳当作____用以佩戴。
c.人们把贝壳当作____购买东西,同时列举与“贝”有关的汉字。
5.导入新课。
【板块二】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这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1)贝壳有什么作用?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4)拓展:介绍什么是甲骨文。
(5)介绍“贝”的写法演变过程。
2.默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1)贝壳的特点:漂亮、珍贵(解释“珍贵”的意思。)
(2)贝壳在古代的用处:饰品、钱币。
(3)为什么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呢?
(4)你知道“赚、赔、购、贫、货”各是什么意思吗?结合课文提示猜一猜。
3.除了书上列举的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他贝字旁的字吗?
4.结合课后题: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5.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写一写。
6.结合课文的介绍,读一读并想一想“纟、日”与什么有关。并动手查查它们的意思。
7.课外收集资料,和同学分享汉字的故事。
【板块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币、与、财、关。
2.出示生字的动画笔顺图,学生跟着书空。
3.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4.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5.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板书设计:贝“的故事
贝是什么?
贝的特点、用途。
与贝有关的汉字。
练习与作业
课内练习
1.课堂作业本第4题:选一选,填一填。
2.课堂作业本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写一写。
课外积累
1.课堂作业本第2题:读一读,记一记。
2.课外收集资料,和同学分享汉字的故事。

二年级语文下册《彩色的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语文下册《彩色的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语文下册《彩色的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等10个生字,会写“彩、梦”等10个新字。会写“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

2、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教材

分析

重点

认识“盒、聊”等10个生字,会写“彩、梦”等10个新字。会写“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

难点

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做过梦吗?是怎样的梦?请哪位同学来为我们讲一讲?小朋友们的梦真奇妙,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别人的梦,这是一个《彩色的梦》。(出示课题)2.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接下来我们来朗读课文,一起来找找答案吧。

1.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有做过哪些梦?

2.朗读课文,思考这个梦为什么是彩色的?

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1.配乐,老师范读。2.同桌互读,指导正音。3.教师指导诗歌朗读的节奏。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这两个句子都带有破折号,朗读时声音要拖长一些)

1.学生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小组内练读,比赛读。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课后生字,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带生字词语,指名读词语。(2)去拼音读词语。(3)口头组词,巩固识记。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交流识字方法。后鼻音的字:坪、囱、精、叮、咛熟字加偏旁:坪、拉、精、叮、咛猜字谜:一人一口酥(盒)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10个要求书写的生字,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2、同学们互相提醒。

3、老师指导容易出错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彩色笔把生字的结构部首画出来。

五、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看看这首诗有几节。2.读完课文,你知道作者的“彩色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吗?3.为什么说这个梦是彩色的呢?

学生标出自然段

朗读课文思考:彩色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彩色的?

作业布置

1.写生字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彩色的梦

彩梦森拉苹般精灵

教学反思

《彩色的梦》是一首儿童诗,充满了童心和智慧。诗歌语言优美、节奏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丰富的想象,是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彰显出语言的表现力,贴近儿童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然后让学生识字,用各自的方法识记生字。再让学生自己找出难写的字,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哪一笔,最后我在投影上进行范写。

二年级下册《影子桥》教案


一、看图导入: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一座石拱桥。?还画了桥的影子。?图上其实画了两座桥。水上一座,水下一座。

师:有一个小朋友给水下这座桥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影子桥。(板书课题:影子桥)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我们要看一场“电影”,不过,这电影不是用眼睛来看,而是用“心”看。闭上眼睛,看谁看到的“电影”最精彩。(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一边闭目静听,一边想象。)

师:睁开眼睛吧,刚才看到电影了吗?生:看到了。

师: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石拱桥。?我看到了四个石狮子。?我好象看到了小鱼在游来游去。?我还看到了有一个小朋友坐在石头上看鱼呢。……

三、自读课文,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一说为什么。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品味语言,重视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生:?我最喜欢这一句:“只要有人来钓鱼,我不是向水里抛石子,就是大声吆喝。”我觉得这个小朋友很喜欢鱼。?我也喜欢这一句,但我有不同的意见,这个小朋友是喜欢影子桥,所以不喜欢有人来钓鱼,于是他就扔石子,还大声吆喝。?我喜欢这一句:“听爷爷说,这桥很老了,是爷爷的爷爷那时侯修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趣。

师:老师听你读,感觉这桥还不太古老,最多也不过是爷爷修的。再读一次。(生再读)

[教师机智的点拨引导,使朗读指导不着痕迹。]

生:我还喜欢这一句:“站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子,还有好多好多的小鱼游来游去。”我觉得这句话好美好美的。

师:确实挺美的。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美美的读一读吧!注意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的画面。

生:?我还喜欢“风儿吹来,水面好像奶奶的脸,起了好多好多皱纹”这一句,一定是这个小朋友很思念自己的奶奶,所以看到水面的波纹就想起了奶奶。?我很喜欢“我明白了,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哟!”他想象的好有意思的。

师:是啊,石拱桥为什么老待在这里呢?书上的小朋友说“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大家想一想,石拱桥还可能是在干什么呢?

生:?他是为了让大家能顺利过河呀!?他是在等一个人吧!?我明白了,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他是在和小鱼做游戏,舍不得离开哟!?我喜欢“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他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它们是在藏猫猫吧?”这句话让我觉得好像看到好多小鱼在做游戏。

师:“蹿”上桥面的“蹿”换一个词可以怎么说?生:“跳”上桥面。

师:“蹿”和“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比较以下这两个句子:“我在山间小路上散步,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只小兔子从草丛中蹿出来。”“我在山间小路上散步,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只小兔子从草丛中跳出来。”(学生自由读这两个句子,有的还一边读一边比划着。)

生:?“蹿”给人感觉动作快一些,是一下子就出来了。?“蹿出来”好像是突然出来的,“跳出来”就没有这样的感觉。

师:那我们就再来读一读,注意“蹿”字读出快和突然的感觉。(生读,但声音太大)

师:嘘!别把鱼儿吓跑了。再读一遍。(学生这一次读,入情入境。很有感情。)

[“学习一个词,就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教师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妙。]

(出示: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他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它们是在吧?)

师:大家想一想,鱼儿们还可能在干什么呢?

生:?它们是在玩跳高的游戏吧??它们是想象鸟儿一样飞上天空吧!?它们是想看看陆地上的景色吧!?它们是想和岸上的小朋友打招呼吧!……

[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点,“石拱桥为什么老待在这儿?”“鱼儿们还可能是在干什么呢?”两个简单的问题,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生:老师,你打错了一个标点,“真快乐”的后面,书上用的是句号,你的课件上写的却是感叹号。

师:哦,真的是错了!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这里我们究竟用感叹号好还是用句号好呢?我们来读一读,比较比较好吗?

学生比较读:?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真快乐。?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真快乐!

师:你们觉得哪个标点更合适呢?

生:我认为打感叹号更合适,更能表现出小鱼的快乐。

师:认为感叹号更合适的同学,拿出笔,把书上的句号改成感叹号吧!

[老师无意间出现的一个错误,倒成就了这一堂课的又一个亮点。教师抓住了教学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教育契机,使之成为了很好的教学资源。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不唯师,不唯书的品质。]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课文题目不叫“石拱桥”,而要叫“影子桥”呢?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影子桥”比“石拱桥”更有趣些,大家一看到这个题目就会喜欢上这篇课文。

师:说得真好!看样子,取一个好的题目对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还有其他理由吗?

生(刚才提问的孩子):哦,我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水中的影子桥,不是石拱桥,书中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也是影子桥,题目当然是“影子桥”。

[学生的提问很有价值,教师把这个问题的解答权还给学生,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体味,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得出了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说话

师:白天的影子桥多美啊!可是书中的小朋友不知道,夜晚的影子桥更美了。同学们闭上眼睛,让心飞到那儿去看一看吧。(同时播放音乐)师在音乐声中轻声描述:夜晚,周围多么安静啊!青蛙在呱呱呱叫,小虫子在草丛里低声唱歌。月亮也慢慢的升上了天空。看到了吗?(学生有的说看到了,有的说没看到。)

师:看到了的同学给大家描述描述。

生:?我看到晚上安静极了,几只小青蛙在荷叶上呱呱的说话,小虫子在草丛里唱着歌。?我看到月亮出来了,月亮的影子就在影子桥旁边晃动。?我还看到了小鱼都睡觉了。?我看到萤火虫打着灯笼在影子桥周围飞来飞去。……

[在这一环节,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想象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体验到了创造的欢乐,美好的情感、美好的画面将深深地印在他们心中。]

五、美读全文。

师:多么迷人的影子桥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自由地朗读一遍。

[在教学接近尾声时,再一次让学生在音乐所创设的意境中朗读课文,升华了情感,积淀了语感。]

《《钓鱼竿里的秘密》教案(二年级下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359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