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以”“更”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过程性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借助多读,感情性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情感目标: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二.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件,生字树。
2、学生课前搜集小松鼠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师:猜谜是大家最喜欢的,今天我来让大家猜一个迷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生:这是松鼠。
师板书:松鼠。
师:你对它了解吗?
生甲:松鼠生活在树林里。
生乙:松鼠喜欢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帮助它跳跃,它的尾巴又能当被子。
师:小朋友知道的真多。刚才有小朋友说松鼠喜欢吃松果(板书:和松果)那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听清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请小朋友把小黑板上的生字自由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请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生甲领读。
生乙领读。
师:请同桌之间互读互纠读音。
生开始活动。
师:你能用巧妙的办法记住生字宝宝吗?
生甲:我记住了“聪”,耳朵灵,口会说,心灵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师:你就是个聪明的孩子。
生乙:我记住了“泼”,头发在洗澡。
……
师:其余的生字,我们小组合作来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回指导,扶差。
师:下面我们开始“一看二想三读”的环节,将生字宝宝放进我们的小脑袋里。
(师指导,生记字)
师:下面我们来做“摘松果的游戏”
大屏幕后面出现一棵挂满松果的松树,学生上台摘松果,并将松果背面的生字读准,就可以把松果拿走。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真能干!接下来我们写字,相信也能把生字写漂亮。我们先观察生字“以”、“更” 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观察并轻声地说。
生先描红并分别各写一个。
生把已写好的字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互相评价,师随机指导书写较差的同学。
师:小朋友通过努力写出的字真漂亮。下面我们来读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大声说:有!
师:这篇课文应请几位小朋友读课文?为什么?
生:应请6个小朋友读,因为课文有6个自然段。
师: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
生甲: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松鼠,因为它蹦蹦跳跳,很可爱。
生乙:这是一只喜欢大森林的小松鼠。
生丙:这是聪明的小松鼠。因为它看到树越来越少就要想办法了。
生乙:这是一只保护环境的小松鼠。它看到树越来越少,很着急。
师:你们看,一只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
出现课件:一只小松鼠向大森林奔去。
生甲: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怀着愉快的心情蹦蹦跳跳地向大森林跑去。
生乙:一只聪明的小松鼠兴高采烈地挎着篮子跑到松林里摘松果。
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请一个小朋友读第一自然段。
生甲:这个小朋友读得还可以,可是还不够高兴。我能读得比他高兴。
师:他读得很高兴,脸上笑嘻嘻的,多高兴哪,谁能读得像他一样高兴?
生丙、生丁读,齐读。
师: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松鼠吃着吃着,忽然到了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第2、3自然段。(课件出示这2自然段的文字。)
师:他们会吃什么?到哪里去住呢?
生甲:他们吃果园里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
生乙:不行,松鼠不吃苹果、桃子等水果,再说那是果农种出来的不让他们吃。
生丙:松鼠可以住在石头缝里,吃草,吃山核桃。
生丁:松鼠住在石头缝里会不舒服的,他不吃草,山核是人工栽培,不让他吃的。
生:他们可以到别的松林里去住,吃其它树林里的松果。
生:别的松林里的松果也会被住在那儿的松鼠吃完。他们去了,那儿已经是光秃秃的一片了。
师:小松鼠的心情怎样?
生甲:他很担心,担心没东西吃,没地方住。
生乙:他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生丙:他很害怕,害怕松鼠们都会死去。
师:那你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着急、害怕的心情读一读其中一两句。
生自由读。
同桌配合读。
师生配合读。
师:小松鼠多着急,他会想什么办法?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教学反思
我的这则教学设计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一.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和情感体验。这节课在识字教学环节中,让孩子自愿当小老师,教识字方法。朗读时,从自己的感悟出发去朗读。
二.巧设游戏。在识字这个很枯燥的环节中,设计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摘松果的巩固生字游戏,既给学生带来了活力,又使学生掌握了生字。
三.巧妙设疑,激活思维。在提问“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时,让学生去思考,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认识到松鼠没地方住了,没东西吃了,体会到着急,担心,害怕的情感,再带着这种情感读文。
但我的设计内容过多,无法完成教学;重点过多,无法兼顾。合作学习能力还需努力培养。
1、默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写上巧妙1,巧妙2)
2、四人小组研究:
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巧妙。
3、小组研究,教师指导。
4、汇报交流,展示点拨: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泊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⑴四人小组起立,小组长主持汇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其他组的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有补充吗)(板书:救姑娘,投巫婆)
⑵你们从哪里体会到的:
①不漂亮:
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要说新娘不漂亮?
②麻烦:
麻烦是什么意思?这里的麻烦与平常的意思一样吗?
③河伯不会满意的:
西门豹真的相信有河伯吗?
④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说明巫婆已经淹死了。
5、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高明在哪里?
⑴救出新娘。
⑵惩治巫婆。
⑶破除迷信。
⑷教育百姓。
【反思】
本案例中,我以这个借口到底巧妙在哪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读探究,小组合作钻研讨论。这个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他们自主地阅读,主动地合作,自奋其力,自求其果。在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合作过程中,学生读读,写写,争争,议议。课堂上形成了探究,讨论,争辩,认同的热烈气氛,真正体现了生命激情的参与,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匆匆》课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交流导入,自然揭题
师:同学们,要回答的同学请举手。(学生有些胆怯,但也有一部分人跃跃欲试。)你来,请你读一读课文的题目。生读。
师:谁还要回答?这回可没有那么简单,请你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齐读课题:匆匆师:匆匆是什么意思?
生:匆匆指忙碌。
生:匆匆指很快的意思。
师:你说快,那刘翔跑步是世界冠军,那叫快了吧,他也叫匆匆?(全场发出一阵大笑。)
生:匆匆指急急忙忙。
师:匆匆是一篇散文,你们知道什么叫散文吗?
生:散文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师:这可不大好理解。
生:散文是富有韵味,发自内心一种文体。
师:你读了散文没有?它说了一个故事吗?(不是。)它写了什么?可真有些奇怪了,它在写什么呢?它是作者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内心的感受。
(在幽默风趣的问答中,既消除了心中的紧张感,又让学生懂得了什么叫做散文,为下面老师和学生的精彩表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读通全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师:谁想站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在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纷纷举手。)
师:读得很好,很有自信心,认为自己在全班读得最好的请举手。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推荐一位读得比你好的同学。学生推荐读。师:请你推荐一位你们班最胆小的,平时读书最不好的同学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学生推荐。
师:敢读吗?你怪他推荐你吗?学生摇头示意。生读。师:读得真好,可见大家都很会读书,我们大家一起读,你读到可能一句,可能半句。全班合作读,教师随意抽读可能半句,可能一句,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师: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读得不好。
生:我觉得读得好。
师:说好是实事求是,说不好是太虚心。但是,你们读的时候还有一个缺点,想听吗?(想)大部分不管个别读,还是集体读都只用口读。散文是用心的文章,也应该用心去读。用心去读好要多走一些路,你在读的时候,一定边读边思考,在朗读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下面支老师请一位女老师读一读。闭上眼睛听,是一种享受。想想文章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语文,语文,学语习文。在课堂上关注学生扎实的语言,关注每个个体的这种教学态度让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惊叹。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普通老师要学习的家常课。)(播放录音,学生闭上眼睛享受。)
师:醒来吧,说一说文章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文章表达了对生活的一种懊悔。
生:作者表达了一种愧疚的心情。
生: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年轻人的希望,希望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
生:文章表达了对生命有限的无奈。
师:作者表达了对过去流失岁月的惋惜,对时间的珍惜。整个语调应该有怎样的语调?
生:我认为整个语调应该有淡淡的忧伤。
师:是啊,有些感慨。刚才这位老师读得很好,但是她在读的过程中丢了一段,咱们能不能补上?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很会读课文,但是老师告诉你并不是声音越响越好,你读得太实,太满,太亮,应该读得虚一点。生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得要让大家听见呀!我们大家一起读,可以看一看老师的手势。全班跟着老师的手势一起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教师引读,运用手势指导朗读。
师:我头涔涔,而泪潸潸你看支老师的额头上有什么?(有汗)你知道支老师为什么流汗吗?(因为紧张)是啊!朱先生也紧张而流汗。你知道他为什么紧张吗?
生:因为时间过得太快,自己没有什么作为。
师:是啊,有一个表示流泪的词语就叫潸然泪下。
师:你们课文读了几遍了?(五遍)能背了,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领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三、朗读感悟,背诵积累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读第一段?(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在读的时候为什么读得那么哀伤?
生:因为我在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给人很多的惆怅。
师:看到鸟语花开,想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心中也感到悲哀。如果前面这段用高兴的语气读,后面用悲伤的语气读,你会感受到什么?(教师用高兴的语气范读前面,用悲伤的语气范读后面,学生仔细聆听。)
生:我觉得反差太大,突不出作者悲伤的心情。
师:课文中有燕子、杨柳、桃花,让我们一起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背。(让学生在原滋原味的朗读中,支老师用敏锐的身体器官善于发现孩子在朗读中的闪光点,课堂中的每一处生成都充分体现了支老师的教育机智。)
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一起读。
师:这里写了整整一天,从早到晚。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时间溜得无影无踪。在平常的日子里不知不觉就不知去向。师:这段话与上面的那些句子有关联。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多少人在糟蹋时间,谁来读一读。已经读过的把手放下。个人读集体读师: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凝然指怎样的眼神?
生:发呆,呆呆地望着。
3、学习课文第四段。
师:下面这一段是作者用笔最重的一段。学生个人读教师指导朗读。
师:读到这作者觉醒了没有?把作者的觉醒读出来。作者为什么要连续说两次痕迹?游丝是怎样的痕迹?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生:蜘蛛网一样的痕迹。
师:读一读作者觉醒的话。(请一学生读)
师:非常沉痛地责问自己,读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责问责问自己。(再读)
师:我赤裸裸地来到世界,我懂,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都是光秃秃的。那我赤裸裸地离开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没有给世界留下痕迹就走了。
师:22岁就写了这样的文章,如果朱先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到现在,算不算赤裸裸?
师:过十一、二年后,你们能写这样的文章吗?是啊,我们每个人应该时时关注自己,做到努力勤奋。(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读了半天,朱先生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朱先生想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生:我觉得朱先生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同时,也要坚强。留给社会痕迹,利用时间,充分用时间来做一些事情。
师:有更深的意思吗?
生:朱先生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
生:朱先生让我们懂得人生的哲理。
师:人生,是啊,不但让我们要珍惜时间,更重要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带着这种感悟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恰到好处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思,让学生的情感与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相融合,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书中读出了自己。)四、升华情感,心灵倾诉
师:学习了课文我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每个人都说时之前,我在一段时间认真地研读过支玉恒老师的课堂教学,并把他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整理:
间不够,拿出笔来写一写。写得简简单单,最好写格言,我们背诵过很多名人的格言,我们自己也能创作我们的格言。学生自由书写格言。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生:人生要有痕迹,时间就像泼出去的水,一去不复返。
生:生命一去不还,让生命焕发无限价值和意义。
生:生命如杯水,你是喝它呢,还是将它倒掉。
生:生命有限,你要珍惜、努力,才不会懊悔
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生:我站在浪费时间人的身边,乞求他们不要浪费时间。
生:时间随地球的旋转而流逝。
生:有的人,死得如鸿毛;有的人,死重于泰山。
生:时间如笔,你想写上辉煌,还是放下笔,让它搁置。
师:为生命画上一笔,不管是辉煌,还是渺小,那也没有虚度光阴。你们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下课
(在老师的引导下,那一句句格言,都是学生的朗读感悟,这也正是体现了学生学习文本的价值。达到语言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掌声》课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个星期,我有幸赴叶圣陶实验小学参加了苏州市小学语文课改实验观摩实验活动,受益匪浅,尤其是《咏华山》这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咏华山》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教师很快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评: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二段
师: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是啊!华山很高很高,老师告诉你们,跟这个教学楼相比,华山要200多个教学楼那么高。
(评:首先,听老师读后,学生整体感知了华山的高。老师让学生边听边想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多媒体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老师请了两个学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华山还不够高。听老师读。(范读后再请学生读)
师:这一次华山真的高了。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幅画,好吗?远处的山该怎么画?近处的山呢?(教师画简笔画)
师:太阳画在什么地方呢?(教师比画着,学生说要画近些。)
师:为什么太阳要画得那么近呢?
生:因为华山太高了。
师:那白云呢?
生:白云该画在山腰间。
师:你们能找到你们自己的腰吗?摸摸看。
(学生摸自己的腰。请一学生上台指出山腰,教师画白云。)
(评:色彩鲜艳的简笔画,能激发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解决了教学难点。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了华山的高。)
师: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
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生读。)师:听了觉得怎么样。
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对,像他这样读,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高高的华山,一起像他这样来读。
师:第二句谁愿意来试试。(生读。)
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多媒体显示)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近近所有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
师:小朋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一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叹:(出求句子:啊!华山真高呀!)生齐读
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讶吗?这惊讶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生读。)
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生再读。
(评: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一-抽象--形象,具体--概括--具体,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经验参与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诗句)
生:(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诗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小朋友们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
生自由读
师:读懂了吗?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就是--
生:只有天高高在上,没有其它山与它一样齐。
师:“举头”就是--
生:抬头。
师:“回首”就是--
生:回头。
师:“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就是--
生:抬头看,红日是那么近,回头看,白云是那么低。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读。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一样赞美了华山的高大,因此,这篇课文的课题是--
生:咏华山。
(评: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师:华山这么高,老师忍不住也要赞美一下,读得好的话你们就拍拍手。(老师读完,学生拍起了手)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我是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那高高的华山。想不想跟老师一样,一边做动作,一边吟诵啊?
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吟诵。
(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让语言在头脑中构建出生动的画面与情节,让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会那么浓,思维才会那么活跃,表达才会那么逼真,朗读才会那么到位,想象才会那么丰富。)
三、学习第三段
师: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小朋友们知道小寇准那年几岁?
生:七岁。
师: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赞。我们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
生:好诗!好诗!(一女学生轻轻地读)
师:这位先生多斯文啊,谁再来称赞一下?(再指名读)
(评:教师评价时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激励性的评语,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活跃着儿童的情绪,给予他们一种向上的力量。)
师:用诗来赞美华山的高与美,就叫“咏华山”。让我们一起来咏华山,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生齐读全文)。
四、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与、齐)
师:老师不教会写“与”吗?(一学生书空。)
师:为什么老师没有教你就会写了呢?
生;因为书上有笔顺表。
师:看来,你真会学习。
(评:教师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相信以后有更多的学生会自觉看书。)
(老师示范写,然后检查学生的姿势,摆好姿势再书写。)
(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一年级是起步阶段,老师能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范写时应该在田字格中范写,这样写出的字更规范。)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看到华山真高、真美呀!回去以后,你们可以把华山上看到的美景讲给父母听,把诗背给他们听,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好吗?
总评: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年龄特征,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或看多媒体课件、或来个简笔画、或做做动作,寓教于乐,使学生进入文本,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教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美妙。
(师生同唱《好汉歌》)
师:大家唱得真投入!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吗?
生:《水浒传》。
师:对。《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他就是景阳同上的打虎英雄武松。
师:这节课我们要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文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通过语言了解武松的特点;学习运用语言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速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生:(自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武松在景阳同上打死老虎的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畅饮十八碗酒后,在景阳同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师:概括得不错。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请看自学提示。
师:(投影出示自学提示:1、读课文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画出武松的语言;2、读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生自学,师巡视点拨)
师:同学们自学得很认真,讨论得很激烈,谁愿意说说通过武松的语言你体会到武松有什么特点?
生:通过武松的语言,我体会到武松具有倔强的特点。
生:通过武松的语言,我体会到武松这个人比较豪爽。
生:我觉得武松很勇敢。
生:我还觉得武松有点爱面子。
师:同学们体会得挺好,武松主要具有的特点是
生:豪爽、倔强、勇敢。
师:你是通过哪些语言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的比较豪爽。
生:我通过这酒真有气力这句话也能够体会到武松具有豪爽的性格。
生: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通过这句话我体会到武松很倔强。
生:我还通过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的。
生:我通过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句话体会到武松
很勇敢。
生: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通过这句话,我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能够表现武松特点的语言。现在谁能以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为例,具体分析一下这句话是怎样表现武松倔强的性格特点的?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
生:武松在酒店喝酒,喝完了三碗,店家劝他别喝了,因为他家的酒叫透瓶香又叫出门倒,刚喝时只觉得好喝,一会儿就醉倒了。但凡来他家喝酒的只喝上三碗,就都醉倒了,过不了山冈,过往的客人都知道,所以,往往只喝三碗就不再要了。可是武松偏偏不信,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所以我觉得武松比较倔强。
生:我还想补充一点,这家酒店的酒有劲,武松不是不知道,因为他喝完第一碗酒时就说:这酒真有气力!喝完第二碗时还说:好酒!说明店家说的是实话。武松明知这酒劲大还偏偏要喝,说明他的确倔强。
师:的确,店家好心好意劝他别喝了,可是他就是不信,还说: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这个武松真是倔强。刚才这两位同学体会得挺好。他们之所以体会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这句话,联系了上下文,根据语气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下面,我们再运用这个方法看看其它语言又是怎样表现武松性格的。
(生自学,师巡视点拨)
生:武松喝酒是拿起碗一饮而尽,并毫不犹豫地评价说:这酒真有气力!从这句话看出武松很豪爽,直来直去。
生:别人是三碗不过冈,可是武松足足喝了十八碗酒,喝完之后还要过冈。店家说景阳冈上有老虎,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的性命,而且官府已经发下榜文,不让单身客人一人过同,需要凑齐二三十人趁午间结伴过冈、当时天色已经晚了,老虎就喜欢在这个时候出动,一个人万万不能在这个时候过冈。可是武松不听劝,还说: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既能体现出武松的倔强,又能体现出武松的勇敢。
师:同学们体会得挺好。作者运用这些个性化、性格化的语言表现了武松豪爽、倔强、勇敢的特点,我们怎么读才能够把这些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呢?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武松的语言,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咱们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
(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就是
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联系上下文,根据内容、语气,体会人物的特点。
师: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这方面的练习,(投影出示练习一)谁来审题?
生:这道题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个是阅读短文,第二个是抓住李逵的语言体会李逵的性格特点。
师: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做题。
(生做练习,师巡视点拨)
生:宋江和戴宗站在一起,他肯定是戴宗的朋友,打听的时候就应该说:这位仁兄是谁?或者说:这位官人是谁?可是,李逵却当着宋江的面称呼他为黑汉子,一点都不讲礼貌,所以我觉得李逵挺粗鲁的。
生:我也觉得李逵挺粗鲁的。他说:你爷爷的,你怎不早说,也教俺铁牛高兴高兴。李逵非常崇拜宋江,可是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他却高兴得忘乎所以,说起脏话来了,所以说李逵很粗鲁。
生:你若真是宋江,我便下拜,若不是宋江,我才不拜呢!你别骗我给人下了拜,再来笑我。通过这句话,我觉得李逵具有粗中有细的特点。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准确。通过这个练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那么反过来,如果给你人物的特点,你能根据上下文,为人物设计出符合他性格特点的语言吗?
(投影出示练习二:根据人物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短文,说说高大哥有什么特点?
生:热心肠!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为热心肠的高大哥设计几处符合他热心肠特点的语言。
(生动笔做题)
师:做好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这道题。
师:我的邻居高大哥虽是个拉板车的,却是个热心肠,谁有困难他都要帮上一把。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的哮喘病又发作了,喘得透不过气来。妈妈急坏了,决定背我去医院。她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前走着,恰逢高大哥送货回来,只听他问
生:孩子怎么了?
生:孩子生病了吗?
生:小明又犯哮喘病了?
师:刚才同学们设计的这些话都能够表现出高大哥的热心肠,但是哪一种说法最好呢?
生:第三种说法最好。因为从这句话我能够看出高大哥已经不止一次帮过生病的我了,所以对我的名字和我的病了如指掌,说明高大哥的确是个热心肠。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我们继续往下做题。
师:是啊!只听妈妈着急地回答。高大哥说
生:我送你们到医院去吧?
生:来,我拉你们去。
师:妈妈说:能行吗?
生:没问题,快上车!
师:妈妈说:你刚拉完货,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
生:孩子要紧啊!
生:没关系,我的身体好。
师:到了医院,妈妈对高大哥说:小高,今天真是多亏了你呀!太谢谢你了!高大哥说
生:邻里邻居的,您别客气了!
生:小事一桩。
生:别客气,快看孩子去吧!然后我拉你们回家!
师:这道题同学们做得不错,你们平时肯定都是热心肠。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不仅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设计出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在今后的阅读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在你写作时,也要为你笔下的人物设计出符合他的特点的语言,这样,你笔下的人物就会栩栩如生,你的文章就会更加具有感染力。
师:(投彤出示作业题)根据你的意愿,从下列作业中任选题完成: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阅读《水浒传》。C、设计一段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对话。
【评析】
这节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者把教材作为一个范例,根据教材的特点;重新组合,灵活处理,使学生达到一课一得。《景阳冈》这一课,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是:1、按照才情经过把课文分成4段上、说说下面事情的起因和结果:(1)店家只给武松师三碗酒;(2)武松不听劝要上景阳冈;(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这个教学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经过读课文,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而本节课,教师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目标定为:学习武松打虎前的内容,学习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和根据人物特点设计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精心设计台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实施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的,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铺设一定的台阶,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学习目标。本节课,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共铺设了4层台阶:l、读武松打虎前的内容,找出描写武松的语言。2、读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的特点。3、如何根据这些语言体会人物特点。4、练习根据人物特点设计语言。通过教师的辅助指导,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了学习。
三、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过去,我们经常把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共党课都是按段落进行琐碎的分析,以为学生理解了的语言就自然而然地会运用。这也上接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其实,理解一种语言是如何运作的与学会如何运用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新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统习,要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在设计上,教师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解作为基础,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方法。
一、目标:
1、教育: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教养: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能力和质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三、教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四、准备:家庭作业(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五、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
(二)学第三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教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b、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c、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学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内化语言。
4、引读: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
6、过渡:对此,我觉得很奇怪。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课文讲了我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迷。
(四)学第二段
1、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用()括出。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老师小结: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耽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教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并指着小结: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五)回头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1)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第二个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师: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师小结: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教师: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
6、教师指着一直、因为我需要它小结: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
(六)质疑。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
4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沉甸甸没挑子
路程长一条道
速度快落在后面
一个劲儿走玩玩闹闹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悟情 明理 导行——《特殊的葬礼》课堂教学案例及评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悟情明理导行——《特殊的葬礼》课堂教学案例及评析作者(来源):麦溪中心小学徐成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呢?下面就《特殊的葬礼》一课的教学片断加以阐述和评析。
一、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教学片断:
(课件展示塞特凯达斯瀑布当初的雄奇壮丽景象系列图片)
师: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哇!塞特凯达斯瀑布真是太壮观了。
生: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气势真是太雄伟了!
生:我想用李白的诗句来描绘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说的真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课文是如何来描绘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奇壮丽景象的?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小声讨论)
师:让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说说你通过学习,都读懂了些什么?
生:通过“咆哮而下”这个词,我知道了塞特凯达斯瀑布发出的声音很大。
生:通过“滔滔不绝”和“一泻千里”这两个词语,我可以看出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水流量和落差很大。
生:课前我查阅了资料,知道了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一个瀑布群,它发出的声音在40公里以外都能听到。
生:我也知道了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宽有90多米,落差有114米呢。
师:我们班的学生真是非常了不起,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因为你们已经懂得如何去搜集信息了。
生:老师,通过“流连忘返”这一词,我还知道世界各地的游客都非常爱它,被它壮丽的景色所陶醉,都舍不得离开了。
师:说的多好呀,瀑布“落地撞开无数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这样的动人景象,谁不会被陶醉呢?站在如此壮观的瀑布前,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塞特凯达斯瀑布,你真是太美了!
生:塞特凯达斯瀑布,你真是我们地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生:塞特凯达斯瀑布,我祝你永远年轻!
……
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朗读,将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
(评析: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力的生命源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正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重要体现。空洞的说教激发不了学生的情感,情感的激发必须以认知为基础。本片断教学中,教者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一下子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学生课堂中课外信息的搜集、补充,使脑海中的表象更加丰满。丰富的感性认知,为理性的理解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情感的激发自然水到渠成。可以说,没有激发起学生对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赞叹,就不能体验失去它的痛,更不能由此而引起他们对现实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应当说,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奠定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推动、强化、调节等功能。)
二、拓宽学习外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片断:
(出示狄特富尔特在《人与自然》序言中的一段话)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狄特富尔特的这段话,你能结合我们周围所发生的现象,来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吗?
生:我们周围存在着乱砍滥伐的现象,长此下去,土地失去保护,会造成洪水泛滥和沙尘漫天的现象。
生:各种车辆的尾气大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生:工厂大量的有毒废水排入江河,污染了水资源,使鱼虾失去了家园。
……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现象多么令人触目惊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她实在是太脆弱了,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
师:对地球的爱,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作为地球妈妈的孩子,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呢?
生:我想写一份倡议书,号召所有少先队员行动起来,开展“我为家乡添绿色”活动。
生:我想在网上发布信息,让全世界人民引以为戒。
生:我想从自身做起,不乱丢纸屑,并搜集人们乱弃的废旧电池。
……
(评析: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它与生活是全息相对应的关系。顾黄初先生说:“语文是社会的公器,语文教育应当贴近生活,靠拢生活,这是由语文工具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教者在学生理性认识文本的基础上,引领他们用小眼看生活,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他们用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欲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教会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冲破狭隘单纯的教学的小圈子,辅之以广阔的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这才能找到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
【教材解读】
《燕子专列》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欧洲国家瑞士的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故事表现了人、鸟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个环保主题,通过燕子的特殊经历,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博大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课文采用倒序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在选材视角上也较为独特,并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设计理念】
课堂上没有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所以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小班的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都有感受,让孩子们在步步推移的多种朗读方式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爱护所有动物,尊重所有生命的意识。
【设计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方法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探究,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会想象,在朗读感悟中学会表达。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生质疑。
1、谈专入题:同学们,在我的脑海中啊,一直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形象:一身乌黑的羽毛
我刚刚起了个头,同学们就兴致盎然地背了起来: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再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对,小燕子!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字:燕子
燕子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朋友,它们是候鸟
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秋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学生们对燕子太熟悉了。
我再写一个词,在燕子后面板书专列。
发现什么问题了么?学生们纷纷举手。
燕子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做专列呢?一学生说完了自己的疑惑,教室里如林的小手纷纷放下,看来他们的问题相同。
读读课文,你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原因。
学生读课文,有的边读边批画,我也和大家一起读。大约三分钟以后,学生陆续举手。
燕子之所以乘坐专列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从南方飞回来的路上,在瑞士境内遇到了大雪。
他们飞不动了,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出示相关的描写:
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迁徙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很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燕子到处可见。
读读这几句话,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读,思考。
我仿佛看到了燕子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四处躲藏。
我好像看到了有几只燕子躲藏在岩缝里,他们的身上满是雪花。
我仿佛看到了有的燕子已经冻死了,挂在积满白雪的树枝上。真可怜。
我仿佛看到有几只燕子冻死在雪地里,纷纷扬扬的大雪快要将他们的身体埋起来了。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我仿佛听到了几只小燕子在喊自己的妈妈:妈妈,你在哪?我冷!
我仿佛听到了几只藏在草堆里的燕子在抱怨天气。
看,这就是我们的小燕子。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大雪纷飞,燕子在风雪中或瑟瑟发抖或艰难飞行的画面,这是我们熟悉的小燕子么?
是。声音怯怯的。
不,这不是我们熟悉的小燕子,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我一边说一边按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春光明媚,小燕子快乐飞舞的画面,这才是我们的小燕子,在微风中,在阳光中,一眨眼,就从这边的稻田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面。
但是现在呢?我把图画又切换到风雪交加的场面中,什么感受?
为小燕子伤心。很同情它们。
读读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你的感受。
学生读。
燕子们为什么不飞行而乘坐专列这个问题你明白了么?
明白了,因为他们遇到了恶劣的天气,他们濒临死亡,没有办法再作长途飞行了。
燕子专列之所以能够开动,难道仅仅这一个原因么?我的追问,让同学们产生了疑惑,很多人去翻看书本。
还有一个原因是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打算派专列把这批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去。
对,瑞士政府的决定是燕子专列能够开动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从作出这个决定到列车开动,中间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你能想到哪些问题呢?
在电视广播中呼吁人们寻找燕子。
影响很多旅客外出,给他们带来不便。
每个车厢里的燕子数量要科学,不能太多或太少。
车厢里的温度多少最合适。
是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解决。即使这样,瑞士政府还是作出了派专列护送燕子到南方的决定。可见,瑞士政府
很有爱心。对燕子很关爱。
说得好。燕子专列能开动的还有第三个原因呢,是什么?学生愕然。一个同学举起了手:
有居民们的救助!
是啊,离开居民们的无私帮助,政府的专列只能是空的!
出示描写居民们救助燕子的段落。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学生读。读得很动情。
人们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我强调了四处一词,如果我们把四处这个词打开,将会看到丰富的内容。屏幕显示: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在(),在(),在(),在()寻找冻僵的燕子。
在山涧边,在大树上,在岩缝里,在草丛中,在大树下,在雪窝里同学们在朗读中补充,说得动情动容。
我们把四处合拢,再来读这段话,我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学生读。
听到消息后走出家门寻找燕子的人很多很多,可能有什么人?
老人。
政府的官员。
青年人。
救助燕子的大军出发了,他们要到冰天雪地里去寻找挣扎在死亡边缘的燕子,同学们,对这些充满爱心的人,你有什么提醒的话语要说么?
阿姨,小心路滑,请注意安全。
老奶奶,你得腿脚不灵便了,千万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寻找燕子。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救助燕子吧,千万不要独自行动。
提醒得好!救助燕子重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也很重要!
同学们,在这千千万万的救助燕子的人中,一个小女孩很是引人注目。
贝蒂!同学们异口同声。标准的普通话。
我把这个名字写在黑板上,有没有其他的叫法?同学们练习,最后一个同学读得很有味道,大家表示同意。
为什么这样读这个名字?
因为她是瑞士人,我们学英语的时候外国人的名字都是这样读的。
读读写小贝蒂的句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在家人的带领下,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了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出示文中插图。小贝蒂在做什么?
小贝蒂双手绷着一只要冻僵的小燕子,温暖着它。
小贝蒂在给小燕子说悄悄话,她说,小燕子,不要害怕,我是来救你的,你马上就能到温暖的地方去了。
千千万万的人把千千万万只燕子被送上了列车,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列车开动了。坐在舒适的车厢里,看着外面飞舞的雪花,小燕子们叽叽喳喳的相互诉说着什么。你以为它们在说什么呢?写下来吧,一会我们交流交流。
学生写。交流。
二、激情结课,升华爱心:
(1)燕子虽然是一种小小的动物,但牵动了瑞士全国人民的心,列车开动了学生齐读最后一一自然段。
(2)是呀,《燕子专列》不仅载着一只只获救的燕子,它还载着人类的友情。瑞士人民用他们的行动创造了人类和动物最和谐最美妙的一幕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呼吁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吧,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地呼吁
朋友,
请爱护动物,
爱护所有的生灵,
尊重所有的生命,
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下课。
设计意图:这不仅是课堂小结,也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把这份友情升华为人类对动物的友情,唤起孩子们对动物的那份爱,以及对生命的那份尊重。
20◆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教学重点)
师:听到“咕咚”的声音,小兔子吓了一跳,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他心里会很害怕。
生:(害怕)这是什么怪物啊?
生:(大声喊道)快逃啊!
生:……
师:那你们有没有像小白兔一样,被吓一跳呢?
生:在家里,我正在认真地写作业,突然,书掉到了地上,吓了我一跳。
生:……
师:那“拔腿就跑”这个词你能理解吗?
生:跑得很快……(学生可能不够准确地理解这个词。)
师:(出示“老鼠见猫逃跑”的动画片)看……
生:(笑,体会其意。)
师:你们现在知道“拔腿就跑”的意思了吗?谁能用该词练习说话。
生:“拔腿就跑”就是迈开步子拼命地跑。
生:老鼠见到猫拔腿就跑。
生:小偷看见警察拔腿就跑。
生:……
师:那你们能试着看动画片读一读这段课文吗?看谁能读出小兔子惊慌、害怕的心理。
生:纷纷举手……
赏析:体会和感悟都是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形成或落实的。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启发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表演动作以及结合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来理解“拔腿就跑”等词语,体会小兔子那种十分惊慌、害怕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第一课时
(在提示课题和生字词教学以后)
师:下面我们学习课文。赵州桥为什么有名?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范读)
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要特别注意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指名读)
师: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学生默读。在默读中教师再次强调上面的要求。并且说同学们可互相商量)
师:好,让我们集体研究一下。大家来看赵州桥。(出现幻灯棗赵州桥彩色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是什么呢?(同学们认真观察后纷纷举手)
生:它跟别的桥不一样,别的桥棗(没说上来)
师:不要着急,坐下,一会儿想起来再说。后边那个同学说。
生:赵州桥和别的桥不一样,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
师:噢,他注意观察,认真看书,抓住了一个特点。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什么呀?
生:拱形的大桥洞。
师:对,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继续研究,还有什么特点?
生: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
师:噢,他又看出了一个特点。两边,哪两边呢?讲清楚。
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好,这就清楚了。小桥洞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什么形状的?
生:拱形的。
师:小桥洞。这就是第二个特点(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大家观察得很好。下边咱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课文,不要拉长声。
(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谁还有不懂的地方?
生:横跨怎么讲?
师:后边那位同学告诉他。
生:就是横着跨着。
师:对,就是横着跨在河上。还有不懂的地方吗?都懂了。好,让我们看下一段。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呀!谁用一句话告诉我?
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这一段写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
《揭示对比,巧妙引导,自悟深意——《挑山工》课堂教学与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82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