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延伸·拓展·整合——《三顾茅庐》教学案例与分析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延伸·拓展·整合——《三顾茅庐》教学案例与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在谈到对语文新课改中一些问题的思考时指出,我们教师要正确处理用好教科书和引进相关课程资源的关系,用好教科书可以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做到下要保底,可谓雪中送炭,这一步首先要做到;在此基础上,适当引进必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多学一点,学得更好一点,做到上不封顶,可谓锦上添花。那么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如何来贯彻这一新课改精神,让我们学生在保底的基础上多学一点呢?在11月份,我校星级教师优质课评比中,笔者根据班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堂大胆的语文阅读课。

以下是笔者《三顾茅庐》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一篇宋词,谁来有感情的吟诵一遍?

指名一位学生站起来背诵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接着让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背。

(该班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学习背诵的古诗词,如今已学习背诵了一本《古代传统韵语》、一百三十多首古诗,《菜根谭》二十余篇,这学期中又已学习宋词十篇,班级学生学习背诵古诗词的兴趣高,并且具备了一定地古诗词阅读能力。)

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令后人叹服不已,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学生接着吟诵)周瑜是英雄,刘备、诸葛亮也是英雄。上堂课我们初学课文《三顾茅庐》后,已感受到了刘备邀请诸葛亮时的诚心诚意,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我们更深入地去细细体会。我们首先来学习一顾茅庐,想想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指名一个小组读)

生(1):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仰慕的意思是敬仰思慕,刘备当时是皇叔,诸葛亮还是一个村夫,可见刘备十分虚心。

生(2):刘备上前敲门,古代像刘备这样的身份,应该叫关羽或张飞上前敲门的。

师:昨天黄老师还把网上下载的《三国演义》原著三顾茅庐这一章节复印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昨晚分组共同自学。我们把原著改编得很简单,原著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意吗?(我校属于寄宿制学校)

生: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刘备明知诸葛亮今天不会回来,但他还不死心,还要待片时。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默读下面的刘备二顾、三顾茅庐,认真思考,哪些词句中能表现刘备能礼贤下士,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呢?并把这些语句读好,还可以用原著来补充。

(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分小组向全班汇报)

小组(1):(有感情朗读)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从刘备生气斥责张飞可以看出他对诸葛亮的尊重,不辞辛劳。(全班分角色齐读这两句话)

小组(2):(有感情朗读)当时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刘备轻叩柴门当时天气这样寒冷,刘备都不在乎,说明他十分诚心,同时也想让诸葛亮知道他的诚意,还有轻叩,可以看出刘备的礼贤下士。

小组(3):原著中对当时恶劣天气的描写更具体。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读得很精彩,学生不由鼓掌)这里更可以看出刘备为表现自己的诚心,不畏严寒。

师:朔风凛凛是什么意思?

生:北风很寒冷。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的。

师:你真能干。玉簇是指什么?

生(1):白玉做的筷子。

生(2):古代玉做的一种头饰,是插在头发上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课外书中学到的。

师:你课外读的书肯定不少,真不错!

师:同学们,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读出当时白雪皑皑,天气特别严寒吗?(齐读原著)

师:《三国演义》写作有一个特色,作者总是在小说中插入一些诗歌来增加小说的艺术价值。原著中还有一首,它的重点也是突出刘备二顾茅庐时天气十分恶劣的。

生:(朗读)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师:哪句是描写风雪很猛的?

生: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有感情齐读后,并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备兄弟三人冒着大雪二顾茅庐的片段)

小组(4):(有感情读)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不行。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的站在门阶下等孔明醒来。刘备在离茅庐半里外就下马步行,他原本骑马走这么多路就很累,还下马步行。诸葛亮在睡觉,刘备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着等他醒来,这些说明刘备对待诸葛亮就像自己的长辈、老师一样,很像程门立雪中的学生。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片段,考考你们会不会看电视。从这段影片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播放三顾茅庐时刘备下马整衣到诸葛亮醒来这一电视剧片段)

生:刘备下马后不仅自己整衣,还帮两个兄弟整整衣。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又慌忙整衣。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师:你从前见谁前,这样整整衣着了?

生:去外公家拜年时。jaB88.coM

师:从这一细节可见刘备注重礼节,对诸葛亮十分敬重。你真会观察。

生(2):刚才影片中,书童三次想去叫醒诸葛亮,刘备三次劝阻他不要打扰。表明刘备特别尊重诸葛亮。还有张飞都等不及,想放火了,说明刘备十分有耐心。

师:这里张飞这一人物塑造得很好,同时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课文有几处写到张飞呀?

生:四次,写张飞的鲁莽,没耐心,对比出刘备的礼贤下士的诚心和耐心。

师:那我们把张飞与刘备的对话读一遍,读出张飞的鲁莽和刘备诚心诚意。(学生练读课文)

小组(5):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这里的赶紧下拜可以看出刘备礼贤下士,诚心到忘记了自己是皇叔。还有谒见,谒见是指见比自己地位高或自己的长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小组(6):课文中省略了一个重要的片段。原著中诸葛亮开始没有答应出山,这时刘备就下跪,而且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师:请同学们把这个重要片段齐读一遍。(学生有感情的齐读)

师:如苍生何!苍生是什么意思?

生:天下百姓。这句话是说你不出山,那天下的百姓怎么办?

师:你真聪明,平时你肯定读了很多古代文章吧。

师:这时刘备的诚心表现到了极点,诸葛亮被他的诚心和忧国忧民的品质打动了。

(播放影片孔明出山片段)

师(总结):刘备用他那至真至诚的心,三顾茅庐,终于打动了诸葛亮。正因为刘备的仁义爱才,所以后来诸葛亮为刘备,为蜀国鞠躬尽瘁,帮刘备成就了大业,他自己的满腹经纶也有了用武之地,自身价值得以体现。

师:学了三顾茅庐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生(1):我们对待别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生(2):我们现在也要像刘备一样尊重人才。

师(补充):我们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

生(3):我要学习诸葛亮,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班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大胆引进许多相关课程资源宋词、《三国演义》原著、《三国演义》电视剧,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学习语文。摆脱了课本为中心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以课本为重要凭借,落实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引进相关课程资源,促进语文学习的新课改思想。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电视剧,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堂课,不论是课前小组学习原著,还是课堂中小组讨论与全班分小组汇报中,师生始终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可以说明刘备礼贤下士,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来共同探究学习的。这样就让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突破了以往课本为中心的做法,使相关教学资源得到有机整合

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科书、电视电影、网络、图书馆等等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把宋词、《三国演义》原著和电视剧片段引入到语文课堂,而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这些教学资源都成为了学生研究的对象,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课堂重点探究问题服务的,使它们得到有机地整合。这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形和式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延伸阅读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潜心和文本对话,纷纷找到了文中的关键词句:①第二小节中张飞和刘备的对话。张飞“嚷道”“捆来”,短短的一句话,一个“鲁莽”“草率”的猛张飞跃然纸上。孩子们读起张飞的话语都饶有趣味。了解了张飞的态度,孩子们又谈起刘备的表现。从“生气地”,“你就不要去了”孩子们看出为了诸葛亮,刘备对自己的结拜兄弟都动了火,足以说明他的“诚心”。②在体会“恭恭敬敬”一词时,我向他们介绍了“恭”字的含义,底下的小字加一点,其实是“心”的变体,这个词语就表示对发自内心的尊重别人,从而在词中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③体会刘备的一些行为“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站在台阶下等候、快步走进”,通过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孩子们体会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虔诚和敬重。④抓住时间词“半晌工夫、一个时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还告知他们刘备当时已经47岁,而诸葛亮年仅27岁,让学生领悟到刘备颠倒军臣之礼,体会他的谦虚有礼和不耻下问,更深入地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三顾茅庐》,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求才若渴,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二、说教学目标

我的主要从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

第一是常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学会“顾、茅、庐、恭、塞等”生字词,理解词义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为在任何一个学段,在阅读教学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都是首当其冲的,然而要做到这一点解决文本的生字词又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是核心目标,就是针对中年级学生,新课标要求该学段的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抓住细节,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以及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第三是内容目标,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因此引领学生感知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应注重以生为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开放意识,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其自信,培养其独立判断的能力;因此我要求学生通过“读——思——悟”从而全面阐释课文的教学方法,运用开放性、拓展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避免烦琐的情节分析,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但是以学生为主体,不代表教师可以袖手旁边,游离与课堂之外。此刻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点拨引导,著名教育家说过课堂的精彩之处不在于预设,而是生成,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现场生成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要求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分享课外读物引出中国四大名著,抛砖引玉,教师板书课题,让全班同学齐书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中讲的内容。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解题释义,通过分别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理出故事梗概,并引出两个中心人物:刘备和诸葛亮。随即给出生字词:群众纷争、三顾茅庐、茅塞顿开、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要求学生借助给出的词,同时补充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让同学们自由的对故事进行展开。

(三)研读感悟

要求同学读第1、2、3三小节,拿笔划出关键字。提炼“诚”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找伙伴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在阅读中发现、感悟、提炼并赞美“诚”。

课文开头写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围绕“诚心诚意”这个词语,从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具体分析刘备怎样“诚心诚意”地邀请、尊敬诸葛亮。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带着如下的问题阅读课文:

1.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抓住“三次”、“捆”、“训斥关羽”、“半里多下马步行”、静静等候“半晌”加“一个时辰”、“快步走”等细节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分析刘备的诚心诚意。

2.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

结合历史背景,抓住两者的身份,并且结合一种现场感,在表演中加深对“诚”的理解。有刘备跟张飞的对话表演,有刘备与诸葛亮相见的表演。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使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以便更好的分析刘备为何这么做。

3.为何刘备能请到诸葛亮?

直至20年后,诸葛亮对这件还记忆犹新,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师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

突出分析刘备的求才若渴,以及诸葛亮的如鱼得水,相互配合,浑然天成。

设计这样的阅读环节,主要遵循“三感”:层次感、推进感、提升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步步深入,从而,较好地完成“言——像——意”的转换,从课文表达的“意蕴层面”到“社会层面”以及刘备的一片诚心都能得到很好的把握。

(四)课后延伸

延续性的活动使学生得到新的实践机会,实现了在实践中发展能力的目标。为此,我设计了一道拓展题:

同学们,和三顾茅庐这个三有关的还有很多小故事,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也广为流传,但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还需读《三国演义》,请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一书,并学写读书笔记。

(五)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人                                                                          刘备  —————→  诸葛亮

情节                                                                                    尊重人才

(生气下马步行轻轻地恭恭敬敬)

出山辅助

环境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精彩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设计精彩”,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精彩,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字,掌握多音字塞,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与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1、复述课文、2、用来到只见句式写一处景。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诸葛亮吗?他是怎样一个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看来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他是刘备的得力军师,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师呢?还有一段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板书课题:7、三顾茅庐。

3、释题:

(1)查字典理解顾茅庐

(2)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自学课文,小组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先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写到黑板上集体交流。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汇报自学情况。

(2)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分段内容给课文分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

2、仔细观察,交流记忆方法

3、快速默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精彩,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主要板书:

7、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诚心诚意

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接答:《三顾茅庐》,已板书好课题)

师:三顾茅庐这则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

师:第三次去隆中,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

(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

(板书:诚心诚意)

教学板块之一

师: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

附:引导要点:

生一:上路之前:当张飞嚷着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时

出示: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比较朗读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刘备的语言,理解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对贤才的渴求。

生:学生练读

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读

角色读,评读

齐读

生二:见面之前,刘备的所作所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

(引导学生读读,找出关键词语,反复诵读。从而领悟刘备对诸葛亮态度认真,恭恭敬敬,体会他尊重人才、呵护人才,求贤若渴的品质。)

分析:

你能找出一些关键词吗?(生找,师划)

这些词反映了刘备什么样的心情?

生答

师:你们能读好这些话吗?请练几遍

生:练读

师:指名读

评读,

让学生体验刘备为了见到诸葛亮既急切又不得不等待的内心。

师:还有那些描写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赏识

教学板块之二

师:请看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

出示:(生读)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师: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教学板快之三

诸葛亮真的是一条腾飞的卧龙吗,真的很有能耐吗?谁来说说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见面之后,刘备如鱼得水。

生: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

再读刘备的话

学生练读

指名读

齐读

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读过《三国演义》,我们一起来说说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

生:学生交流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是书上的,也可能是课外的)

生: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这句话特别吗?

生:这句话用了比喻

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那就是(生接:雄才大略)

师:我们也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

(生交流)

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学生练读

指名读

如: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

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学生接一些成语)为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竭尽全力,最后战死疆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示:一首诗

教学板块之三

迁移练习

师:隆中美不美?

生: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生:学生默读研究

交流

(交流时教师把握: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读,读出美感

师: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

出示:课后练习

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师: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

生:学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点:这一处景色有哪几个重点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学生习作。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提示:
一、课型: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
一、导入
1、同学们,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播放视频)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三顾茅庐》,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这些生词一定难不倒大家。
[屏显]
这里,山冈的冈的读音,半晌的晌的读音,茅塞顿开的塞的读音要注意,来,跟老师读一遍。
好,下面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读一读。
[屏显]
2、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课的9个生字,说一说:你觉得哪些生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尤其要注意哪些笔画?
[屏显]
3、这9个生字中,
[屏显]
顾要注意第四笔是竖提,葛下面的是人,半晌字的左边是日,恭字要注意下面不是小,右边是两点。
4、同学们,记清楚了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完成书上的描红练习。
[屏显]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的时候,想一想:三顾茅庐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的顾是什么意思?
[屏显]
2、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哪些地方读错了?
[屏显]
3、课文,同学们都读熟了,那谁来说一说:三顾茅庐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的顾是什么意思?
[屏显]
4、《三顾茅庐》主要写了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屋去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那谁来说一说:课文重点写的是第几次拜访?哪几小节写出了这一次拜访的全过程?
[屏显]
5、《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刘备第三次拜访,课文2~4小节写出了这次拜访的全过程。
第二板块:精读感悟(一)
一、感悟刘备
1、同学们,我们知道刘备前两次诚心诚意的去拜访,都因为没有见到诸葛亮而失败,第三次拜访终于取得了成功,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2~4小节,说一说:你觉得刘备能够取得拜访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屏显]
2、同学们,刘备能够取得拜访的成功,就在于他诚心诚意,对诸葛亮很尊重的。
[屏显]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2小节,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很尊重?
3、同学们,你们看,第三次拜访前,张飞的嚷,和刘备的生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来,我们来读一读他们两个人的话,张飞的话要读出无礼和霸道,刘备的话要读出生气。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屏显]
好,一起读一读。
[屏显]
4、刘备和张飞、关羽来到隆中,刘备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受到他对诸葛亮非常尊重?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3小节,用笔画出表现刘备尊重诸葛亮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屏显]
5、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刘备是一方诸侯,地位是何等的尊贵,而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屏显]
(边说边显示红色)可在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时,刘备就下马步行,敲门是轻轻的,诸葛亮午睡,他不让童子叫醒,他也知道张飞、关羽是急性子,就吩咐他们在外等候,自己则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一看到诸葛亮醒了,就快步走进去。这些做法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对诸葛亮的尊重。
来,听老师来读一读。
[屏显]
好,谁也来读一读?
[插入flash动画指名读]
6、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呢?
[屏显]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5小节,说一说:刘备的是怎么对待诸葛亮的?这些做法让你强烈地感受到了什么?
7、同学们,你们看,
[屏显]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不仅和他同桌吃饭,还同榻睡觉,他对诸葛亮是何等的尊重呀!来,读一读。
[屏显]
二、感悟诸葛亮
1、同学们,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诚心诚意让我们感动。
[屏显]
现在,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如此尊重?
2、同学们,刘备尊重诸葛亮,一个关键的原因是诸葛亮是个人才,课文第4小节就写出了这点。来,读一读。
[屏显]
3、[屏显]
这里的群雄纷争茅塞顿开都理解吗?说说,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4、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当时群雄纷争的形势是怎样的吗?诸葛亮是如何分析的?他又提出了什么样策略?这里有一段诸葛亮说话的大意,听老师读一读。
[屏显]
5、你们看,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这样的分析,这样的策略,是前所未有的。
[屏显]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来,读一读。
[屏显]
7、诸葛亮,人称卧龙。课文中还有和这句话相似的两个句子,也写出了他的才干之大。
[屏显]
一齐读一读
8、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屏显]
说一说:每个句子的前后两个部分是什么关系?
9、是的,这三个句子都是打比方的句子,它们的后半部分都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对前半部分进行解释。来,一起读一读。
[屏显]
10、对于诸葛亮的故事,同学们课外也一定有所了解,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事例能说明诸葛亮的才干之大?
[屏显]
三、回顾课文
诸葛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刘备又十分尊重人才。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三顾茅庐》这样一个被后人传为佳话的故事。
第三板块:精读感悟(二)
1、人物形象鲜明是本课的一大特色,这篇课文第三小节开头的一处景色描写也非常好。(教师范读)
[屏显]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三小节开头的景色描写,说一说: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了景色的宜人?
[屏显]
2、蜿蜒起伏的山冈,疏疏朗朗的松林,潺潺的小溪,青翠欲滴的竹林,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这里的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理解吗?
[屏显]
谁来说一说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等词语的意思?
3、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景色描写,看看这一段景色描写是怎么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屏显]
4、同学们,这段景色描写,
[屏显]
先写他们来到隆中,再用一个只见写出他们看见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仿照着这样的写法,用上来到,看见了的句式描写一处景色。
5、这一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背诵课文的3、4两小节,再找一本《三国演义》故事书来读一读。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顾茅庐》


课题:8.三顾茅庐总课时:3课时本课时:第1课时

主备人:授课时间:3月30日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

技能: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情意: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字音,读顺课文,感知内容

对策: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修改:同学们,老师相信现在已有不少同学喜欢看课外书了。请问,你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吗?你从课外书上看到过《赤壁之战》、《桃园结义》、《刮骨疗伤》……太好了。看来,大家的阅读兴趣是越来越广泛了。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修改:再说说“三顾茅庐”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

修改: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

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修改:读读下列词组。

睡着了没有见着

一点儿鱼儿

山冈蜿蜒起伏松林梳梳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修改: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辅(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

课题:8.三顾茅庐总课时:3课时本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嵇惠琴授课人:嵇惠琴授课时间:2010年3月30日

[教学目标]

知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能力: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情意: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对策: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修改:课文写谁“三顾茅庐”?课文写第几次顾茅庐?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

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修改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3)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修改: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修改: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睡觉。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①把描写刘备动作神态的词画出来。

②把这些词读一读。

③指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④为什么这样写?

⑤说明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边读边展开画面,感受刘备的诚意。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5)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喻句。

修改板书:

劝阻张飞

8三顾茅庐耐心等待尊重人才

情同手足

课题:8.三顾茅庐总课时:3课时本课时:第3课时

主备人:嵇惠琴授课人:嵇惠琴授课时间:2010年3月31日

[教学目标]

知识:复习学过的生字词。

技能:能够流利的复述课文。

能力:学习用“来到……,只件……”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情意: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对策: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修改:总结,课文抓住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了一个尊重人才,贤若渴的人物形象。这就是通过一件事来写人的文章。

二、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修改: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教学生字新词

1、生字字形教学;

2、指导书写:茅尊恭卧

五、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喻句辨别。

修改板书:

劝阻张飞

8三顾茅庐耐心等待尊重人才

情同手足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三顾茅庐》答案解析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阅读试题《三顾茅庐》答案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三顾茅庐》答案解析 

三顾茅庐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岗,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予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岗,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又看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道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料到,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刘备无奈,只好留下封信,与张、关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能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一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说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议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问题:

1.依据本文的内容,动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马徽再荐名士

2.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四个字回答)。

3.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刘备:。

关羽:。

张飞:。

4.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

[名言]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陈寿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卡片]关于修养的名句

①。

②。

5.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

(1)。

(2)。

(3)。

参考答案:

1.刘玄德三顾茅庐。

2.兴复汉室

3.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报负。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鲁莽、直爽,粗暴

4.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

②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亮

5.①为二顾孔明未见埋下伏笔;

②表现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③暗示诸葛亮虽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课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

2.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写刘备第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2.《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在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物的身份。

3.在课文中,刘备三顾茅庐,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意到底有多真?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刘备,听其言,观其行,感其心,这也就是说听听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刘备的心意。

二、悟语言,感受拜访前初印象

1.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2.朗读指导张飞的话

读书应该读出人物的特点,看看提示语,张飞是怎么说这句话的?(理解“嚷”:大声叫)那应该怎么读?(指读)

就这一句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张飞?(鲁莽、急躁、粗鲁)

张飞说的这句话里面哪个动作最能表现他的鲁莽、粗鲁?(“捆”),再读一读,读出莽张飞的感觉。(指读)

一句话,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这就是名著的魅力!(齐读)

3.指导朗读刘备的话

从刘备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指读)(生气、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刘备和关羽、张飞是什么关系?当年桃园三结义,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同生共死,手足情深,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怪自己生死兄弟,这足以说明刘备对人才的——

一句斥责之言,我们听出的是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啊!(齐读2小节)

二、品动作,感受等候时的深印象

1.过渡:刘备拜访贤才的诚心不仅表现在他对张飞的斥责之言中,还表现在他许多细微的动作中,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刘备对贤才的敬重与诚心?用笔画出来。

2.交流

▲下马步行

“一里”是500米,“半里”就是多少米?(250米)“半里多路”就是三百米左右。补充介绍:古代人看到特别有地位或自己特别敬仰的人,文官就会落轿,武官就会下马,以表示极大的尊敬。这么远的路,他为什么不一直骑马到跟前呢?现在,刘备远远地就下马步行,说明什么?(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骑在马上有高高在上之感。)

这一切,诸葛亮看得见吗?万一诸葛亮不肯出山,这段路不是白走了吗?(越是看不见,越能体现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诚意”)让我们读好这句话。(指读、齐读)

▲两个“轻轻地”

轻轻敲门:使敲门声不要太大,体现了对贤者的礼貌、尊重。

轻轻地走进去:尽量放轻脚步,防止惊醒先生。

▲恭敬等候(这段话还有一个词也能表现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是什么词)

(出示“恭恭敬敬”)一起读这四个字。“敬”就是(尊敬)“恭”字下面是什么?(“心”)发自内心的尊敬,读好这个词。

想想刘备是怎样站的?谁来表演一下(身体直立、微微低头,双手抱拳,很有礼貌)这就是恭恭敬敬

让我们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以及对人才的尊重。(练读、指读、齐读)

刘备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了多久?“半晌”就是好长一会,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又等了一个时辰”如果让你站这么长时间,你会觉得怎样?《三国演义》原著中用了四个字“浑身倦困”。

这是怎样一幕动人的情景啊!

一个在草堂上躺着,一个在台阶下——

一个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一个是赫赫有名的——

一个是27岁的毛头小伙,一个是——

从这些鲜明的对比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诚心诚意、求贤若渴。有没有同学能从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刘备十分尊重诸葛亮。

3.师小结: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专用成语了。刘备下马步行走出了诚心,恭恭敬敬等出了诚意,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心感动了。让我们一起读一下屏幕上的片段,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和尊重人才。(板书)

三、想形象,感受相见后的欢愉

1.过渡:见面后,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

2.引读第4自然段,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值得刘备这样去请?(板书)

3.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三顾茅庐前,刘备对天下形势看得清吗?就像浓浓云雾遮住了青天,层层茅草堵塞了心口,而现在,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话,刘备一下子就明白了,就像——堵在心口的茅草立刻(消失了)这就叫——茅塞顿开。难怪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

4.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如鱼得水)

鱼和水是什么关系?谁是鱼?谁是水?刘备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想说明什么?

这两句话,既是写刘备,又是写谁?其实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写了诸葛亮。

5.出示: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引读)那里的山冈——,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水——、茂密的竹林——,景色——。

明明写的是隆中的美景,哪里写了诸葛亮?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恰好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

诸葛亮为人刚毅如山,正直如松,心明如水,谦逊如竹,与山冈、松柏、溪水、翠竹是何等相似;尤其是将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又和“卧龙先生”扣合,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略。这在写作上叫:环境烘托。让我们美美地再读这一段文字。(齐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一个“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通过对环境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看来,要把握人物形象,大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可适当进行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五、背诵环境描写片段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好像()。冈前几片松林(),()的溪流(),()竹林(),景色()。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2.重温《三国演义》

板书:8三顾茅庐

(语言、动作)刘备诚心诚意、尊重人才

(环境、比喻)诸葛亮雄才大略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8.三顾茅庐


8.三顾茅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真知像美玉,如原油,只有用“探索”这部钻机才能探知它的秘密。现在就用我们的一双慧眼来探索第八课。板书:三顾矛庐

生:老师,你写的“茅”错了,应该是草字头的。

师:噢,草字头的,说明这个字指什么?(草,老师加上草字头)

那茅庐指什么?(草盖的房子)课文中是怎么说这座房子的?(草堂)

师:说得好,草堂是谁住的?(诸葛亮、诸孔明)好,有人说诸孔明……(不对,诸葛是个复姓,应该是诸葛孔明。)说得好,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东方、欧阳、慕容……)

师:题目中的“三顾”是什么意思?(三次去拜访)谁三次去拜访谁?(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从这个“三顾”你体会到什么?(刘备尊重诸葛亮)那“三顾茅庐”的意思是?(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是,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后来成了成语,就表示……(诚心诚意地去邀请。)

二、初读课文

1、范读。

提问:“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顾茅庐”?课文是怎么写的?

2、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两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辅(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切入感知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读课题)。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二、新授(精读感悟,体会诚心诚意、雄才大略)

教学版块一(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

(一)整体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1、一读——大声朗读。

过渡:是啊,故事主要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哪一点吸引了诸葛亮,使诸葛亮愿意出山,辅助完成大业呢?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

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3、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一样的意思。

刘备是邀请诸葛亮出山。(板书:诚心诚意)

(二)、细读课文,从对话、神态、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读—找—说—悟—读)随机

过渡:

1、刘备的真心到底有多诚?真情到底有多真?还需要我们进一去读读课文,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找找可以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感受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

3、交流。

对话、神态中体会诚心诚意(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当一学生读到以下这组对话时:(出示)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刘备的诚意的,很好!

——(看学生把感悟点落在哪里)

(2)指导“嚷”

a、师:嚷什么意思?(喊叫)谁来试一试?个别读,体会出嚷。

b自己练读,指名读出猛张飞。

c引导想象: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生气、不耐烦、讨厌)

d师:从一个“嚷”字让我们看到了鲁莽。还可以看出对诸葛亮的无礼。带着这种心情再来嚷一嚷。(齐嚷)

(3)指导“捆”(学生点到即可,不说也不要紧)

师:张飞把诸葛亮当作了东西,用“捆”字可看出对诸葛亮的无礼。

(3)引导:刘备怎么说?

a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评:你了解的真多!)

师:——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b谁来用斥责的口气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

(指名一学生读)——你们注意到这句话后面的标点了吗?刘备不要张飞去,他就要----亲自去(学生接话),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学生接话)。

谁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这句话。(再指名一学生读)

c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教师导:短短的一组对话,我们就从张飞的不耐烦、鲁莽,对诸葛亮的无礼。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刘备求贤的急切,对诸葛亮的敬重。刘备的这份诚意可真是令人感动呀!

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

1.师:除了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的深深诚意?(学生读有关语句)

2.你们是从行动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引导生自己说体会)

或师引导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半里地的时候就下马了,这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T追问:“半里多地大概有多少米?”

S算:“250米。”

T继续问:“这么远,诸葛亮又看不到,为什么这时候就要下来呢?”

S:“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刘备下马步行不是做给诸葛亮看的,而是真心诚意地尊重他。”

T再问:“当时什么人才骑马?”

S:“将军。”“有身份的人。”

很多S马上领悟到:“刘备这样做是降低身份。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对他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尊敬。”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扰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侯。”

(指导生扣住关键词说体会,动作表演理解恭恭敬敬,体会虔诚)

“不要惊醒”: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轻轻”:生怕惊扰诸葛亮休息。

“恭恭敬敬”:师:想象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会有怎样的动作?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师:你会对谁这么恭恭敬敬呢?

(小结:看来,刘备用对待“长辈”的礼貌,对待“宾客”的热情对待诸葛亮,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刘备可能会对两个弟弟吩咐些什么,又会用怎样的口气怎样的态度?

(学生想象的语言会很丰富,模仿的口气也很像。有的说:“二弟三弟,你们且在门外等候,我先进去。”有的说:“三弟,你性情急躁,现在门外等候,莫要惊扰了孔明先生;二弟,你也一起等候。”)

(4)“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生谈体会或师引:刘备就这样等啊等啊?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过去了----他这样站了多久?

理解“半晌”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

师:仅仅半天吗?一个时辰就是?

师:古时候,一天一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约是现在两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又一个时辰,一个站一个还躺着。(看图)

师: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的敬重啊!齐读这部分。

转折

T: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急切地希望见到诸葛亮,反映出刘备求贤若渴)

小结:我们从行动中体会到了刘备的诚意,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感受这些地方,让我们一起回到“三顾茅庐之隆中相见”这一历史时刻,你可要细细地去品味呦!(观看动画)

带着体会齐读“离诸葛亮的住处……才悠然醒来……见面。”注意标出的关键词。(出示)

教学板块之二(感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过渡:刘备为何对诸葛亮如此尊敬,如此诚心诚意的邀请呢?肯定诸葛亮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通过上节课的初步认识,你觉得诸葛亮怎样?

师引导:是啊。诸葛亮雄才大略。文中也简单写了一写。请大家读课文的3、4、5小结,找到有关语句,并说说体会。

环境烘托体会性格:

师:其实,这里的环境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出示:(生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

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里有一句——(生接:比喻句)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T: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T: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师:这里景色宜人,谁来读好它?

齐读

分析形势体会大略(第四小节)

师: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T这里有两个词(板书: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S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T纷,纷乱,争斗,当时战火边缘,民不聊生啊……

T当时诸葛亮是这么说的:将军想成就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三足鼎立之势,然后可图中原。听了诸葛亮这番话,刘备-----。“茅塞顿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S像瓶盖一样一下被打开了,人的思想解放了

T你比喻得很形象,就像我手里的瓶盖一样是“砰”的一声打开了,下子打开的,叫“顿开”茅塞呢?堵在人们心里的堵塞人们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开了,心里豁然开朗。谁茅塞顿开(刘备)读一读词语。

师:通过这一段谈话,刘备就明白了当时的形势和以后的打算。可以看出诸葛亮确实是有谋略。确实值得刘备三次邀请。齐读第四小节。

出山战况验证才华

T:刘备得到诸葛亮就像---------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板书(如鱼得水)谁是鱼,谁是水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刘备得到诸葛亮就像什么?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火烧赤壁”、“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巧设空城计”……)

T: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对刘备有多么重要。难怪刘备会三请诸葛亮。再读读最后一节。

三、延伸拓展深华中心

T:(延伸)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初步认识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那这个故事对你生活中又有什么启发呢?(待人诚恳,谦虚不要摆架子对人要尊重……)

T:诸葛亮用我们现在的说是什么?(板书:人才)

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四:作业:

1、调查及作业(把手放好坐正!)

班里有多少人看过或听过《三国演义》故事?(一半)

建议你为买来或借来少儿版本乃至连环画,一个月后,请你们的班主任搞一个“三国故事”演讲比赛。看谁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心。

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如鱼得水)诸葛亮

诚心诚意雄才大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用“来到……只见……”说几句话。(仿书上写)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提示:写你去过的地方,三分钟写三句话。

(2、生写

(3、师检查择优赏读:

引导学生回想校园一角、名胜古迹、赵元古银杏等地方。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三、背诵课文3、4节。

四、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喻句辨别。

附录1:

《三国演义》系列邮票从1988年发行第一组开始,到1998年十年间共发行了五组邮票,共20枚邮票3枚小型张,以“桃园三结义”始,至“三分归晋”而终,内容上基本包罗了三国时期的主要战役和重大事件。因为《三国演义》的政治倾向是“尊刘抑曹”,因此邮票设计内容也是以刘备一方为主,其中对孔明先生的偏爱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和他有关的邮票共有“三顾茅庐”、“舌战群儒”、“智激孙权”、“草船借箭”、“赤壁鏖兵”、“白帝托孤”、“孔明班师”、“空城计”、“秋风五丈原”九枚之多,基本包括了诸葛亮一生中所有重大事件。当然,无庸置言,这些故事也是书中浓墨重彩所描绘的精彩华章。《三国演义》五组邮票设计时都是采用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形式在仿古绢上绘制而成,为了在方寸之间表现出原著的神髓,设计者颇费苦心。在五组邮票中,前两组由陈全胜所设计,主要描绘了三国前期主要人物与事件,刘关张、吕布、貂禅、赵云、曹操、诸葛亮都在此时粉墨登场。后三组全部由温州书画院专业画家戴宏海设计,核心事件是赤壁之战,第三组描绘的是赤壁之战前两军的斗志斗勇,包括脍炙人口的舌战群儒、智激孙权、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四个故事,为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战胜作好铺垫;第四组描绘了赤壁之战及战后形势,包括合肥之战、彝陵之战;到第五组后,三国英雄老去,刘备、曹操先后辞世,三国故事基调也由雄壮变为悲凉,邮票在选材上如白帝托孤、秋风五丈原无不贯彻这一基调,最终由三分归晋收尾。

附录2: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向刘推荐诸葛亮。刘备三访其庐,诸葛亮才与其相见,并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即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天下的建议。深得刘备的赞赏,自此成了刘备主要后助刘备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关羽镇守荆州。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著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余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庲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226),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环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是,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

附录3:三顾茅庐剧本

溧阳市文化小学新四(3)姜毓

地点:诸葛亮的家、刘备家

时间:三国时期

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童子、小兵

(幕起,刘备两次去拜访诸葛亮,但都没见着,他准备第三次去拜访,但遭到了他的两个结义兄弟的强烈反对)

张飞:(不耐烦地嚷道)大哥,这回不用您亲自去,诸葛亮算个什么,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草民,何必哥哥亲自去,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关羽:(也在一旁煽风点火)是呀!是呀!三弟说得没错,你何必总要劳驾自己呢?由我们去就行了。

刘备:(有一点生气)你俩都是武将,懂什么,诸葛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怎么能随便派人去抓,你们真是一点儿都不懂得尊重人才。如果你俩不想去,就不要去了!

(他俩低下了头。幕落)

(幕起,离诸葛亮的家还有半里多路时)

刘备:你们看,离诸葛先生的住处只有半里多路了,咱们还是下马步行吧。

(张飞刚想反驳道,但见关羽拉了拉他的衣角,又摇了摇头,张飞明白了,便住了口。三人只好下马步行。)

(终于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童子出来开门)

刘备:请问这是诸葛先生的家么?

童子:是呀!是呀!请问您找谁?

刘备:我找你家先生。

童子:我家先生正在草堂午睡,您稍等一下,我马上替你去传信,先……

刘备:(连忙打断了童子的话)不用了,我就在此等候你家先生吧。张飞、关羽你俩在门口等候,我先进去。

(刘备轻轻走了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响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诸葛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亮伸个懒腰翻了个身问童子)有客来了吗?

童子:刘皇叔来此等候多时了。

诸葛亮:(责备童子)有贵客来,怎么不早叫醒我。

刘备:(刘备紧跟着上前并谦虚地对诸葛亮说)诸葛先生,我已仰慕您多时了。前两次来访先生,都不得一见。今能一见,真是快慰平生。

诸葛亮:不敢,不敢。这茅屋能劳您的大驾真是三生有幸呀。来来来,快请坐。

刘备:我等这次前来恳请先生出山,帮助我完成大业吧。

诸葛亮:我是一乡野村夫,恐怕要辜负皇叔厚望。

刘备:不,先生可是世上有德高人……徐庶、司马先生多次在我面前提及先生,说我若能得先生相助,就一定能得到天下。

诸葛亮:(拿出一张地图)好吧,咱们来看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北占了天时;孙权拥有江东之险,在南占了地利;而皇叔著信义于四海,天下英雄贤才欲投奔于你之心已很久了,将军可以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建基业,以荆、益之地,内修政治,外结孙权。则图霸之业可兴矣!这样天下就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但荆州是刘表的,益州是刘璋的。他们都是我的皇亲国戚,拿他们的地盘,怎么可以呢。

诸葛亮:我看了天相,刘表将不久人世,而刘璋软弱无能,不是一个明君,以后必将归于皇叔。

刘备: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如同拔开云雾见青天。希望先生能出山帮我。

诸葛亮:承皇叔看重,我一定效犬马之劳。

刘备:现在好了,我这儿有了诸葛先生相助,真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呀!来,从今天开始诸葛先生就是我军的军师。

(小兵上前给诸葛亮带帽子。)

(剧终)

(全体演员敬礼)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三顾茅庐》教学实录之一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三顾茅庐》教学实录之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课前,教师和学生调侃(具体内容保密,嘿嘿……),笑声不断。正前方屏幕上打出关于《三国演义》的简单介绍。

师:孩子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

生齐喊:《三国演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的学习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来,看老师写课题。

(老师很认真地板书课题,同时不断的唠叨)

师:看好了,“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这样才好看,最后一笔是撇;“庐”字的下面是一个“户”。凭老师的经验,这两个只是比较容易写错的,下面,请大家在书上,课题的右边各写一个,不仅要写队,还要写好。

(学生写字)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课本上写着“已读课文三遍,XXX”,“认真读过课文,XXXX”。看来,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现在我检查一下,已经读过课文两遍的请举手。

(所有学生迅速举手)

师:很好,我们接着再检查,已经能保证自己能把课文读得又对又通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陆续把手举了起来,等待片刻,还是有八只小手没有举起)

师:看来,有些同学还是对自己缺乏自信。(这句话师跟教海泛舟学的,事先没征得他的同意:))那么,我们就用两分钟时间,让这些同学重新唤起自信,让自信的同学更自信。大家来自由的读课文,只读那些你认为最难读好的地方,反复读,力气要花在刀口上。

(学生以哩哇啦地读课文)

师:时间到,这会有自信了吗?

生:有了!

师:好,我相信你们,免检通过!不过,我还想让你们读课文,不过这次不是朗读,而是默读,默读好,默读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些问题。课题《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汉语言的一大特色,含义深刻,比较难于理解。现在,我们就边读边想:“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提示一下:说的时候可以用上一些课文中的词句。开始!

师:差不多了吧,谁来说说?

生:三顾茅庐就是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

师:不错,能加上一个谁,就更好了!

生:三顾茅庐就是刘备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茅草屋,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师:很好,不但加上一个谁,还把原因也说出来了。要是能说清结果就更完整了。

生: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诸葛亮盛情难缺,答应了。

师:对,这样就很完整了。你有一个次用得真好,是哪一个?

生齐生说:恳请。

师:对!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就是一个姓刘名备的人,恳请一个姓诸名葛亮,字孔明的人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教师边说边板书“刘备”、“诸葛亮”、“恳请出山”)对吗?

生:对。

生:不对。(同时说)

师:不对?哪里不对?

生:不是姓诸——

师:不是姓诸?那姓什么?你说——(指一名学生说)

生:姓诸。(笑声)

师:真得姓诸?

生:(挠挠头)

师: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来回答吗?你轻轻的读读你妈妈的签名——

生:申屠春红

师:诸葛亮姓什么?

生:可能和我妈妈一样,是复姓,姓诸葛?!

师:不是可能,就是姓诸葛。

师:古人很有趣,除了姓名外,还有字,诸葛亮,字——

生:孔明

师:刘备,字——

生:玄德

师:张飞,字——

生:翼德

师:关羽,字——

生:云长

师:还有,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还有号;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古人的名字比我们现在有趣,是吧?

生:嗯。(好多学生点头)

师:那我们下了课,也给自己弄个字呀,号啊,什么的。(指一个学生)你就号富春居士吧!(笑声)

(说明:这节课是在浙江省富阳市富春三小借班上的)

师: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那就是——

生:刘备

师:你对他在这个故事中的表现有一个怎样的印象?

生:它表现得很有诚意。

生:诚心诚意

生:很有耐心,很有毅力,很诚恳。

师:是啊,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我们一起再来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画画圈圈,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读书思考)

师:发现了这些地方了吗?你发现了几处?

生:5处

生:6处

师: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了吗?

生:体会到了。

师:你准备怎样把你体会到的东西传达给我们大家呢?

生:我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生:我想我可以把这种感受说出来。

生:表演也是很好的的办法。

师:表演?那可是很难的,不仅要念好台词,还得有表情、动作,不过,可以试一试。那好,接下来,我们就准备一下,或者读,或者说,当然也可以演,用你认为最佳的方法表达你体会到的一些东西。可以一个人准备,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准备,相互提提建议,相互提高,好不好?开始!

(学生准备)师:谁先来?

生:我认为从刘备斥责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师:你说具体一点,好吗?

生: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斥责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诚心。

师:刘备和张飞的关系,你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偷偷地在大屏幕上打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师: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兄弟。斥责,就是——

生:责备

生:训斥

生:骂人

师: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我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

生:好,在第二小节,找到了吗?(笑声)

师:找到了。我读张飞,你读刘备。

(教师像模像样地朗读张飞的话“一个村夫,何必你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生:(朗读)“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师:你看到那个感叹号了吗?该怎么读?吸一口气,再读!

生:(再朗读)“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师:好!谁还有兴趣,也来读一读。

(又有两个学生和老师对读,效果不错)

师:孔明是当今大贤。“大贤”什么意思?

生:(无语)

师:那你们知道管很有钱的人叫什么?

生:大款

师:管那些当红的影星歌星叫什么?

生:(争先恐后)大腕

师:那么,那些武功很好武德高尚的人叫什么?

生:(大叫)大侠

师:像我这样的能把菜做得很好的人叫什么?(笑声)(课前教师和学生谈起过很会做菜)

生:大厨

师:那些很有才能,德行又很高尚的人,叫——

生:(齐声大叫)大贤

师:你们不是知道嘛!(笑声)

生:刘备第三次去的时候又斥责了张飞,也可以看出他很诚心。

师:对,而且是大声斥责。还想和老师读一读吗?

生:想!

(教师又像模像样地朗读张飞的话“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根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生:(朗读)“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读得不错)

师:你读的最好的地方就在于“你怎么如此无礼?”后面停顿了一下,又改换了一下语气。你这一停,到让我想起,刘备在这一停之间会想一些什么呢?

生:可能在想这个猛张飞可能坏了我的大事,不能让他去。

生:我可不能因为张飞的鲁莽,让诸葛亮怀疑我的诚心诚意。

生:毕竟是兄弟,不能太凶了,他就是这个脾气。

……

师:想得真好,一定能读得更好!谁再来读?

(教师再次像模像样地朗读张飞的话“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根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还配上了表情、动作)

生:(朗读)“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有声有色)

师:(朗读)“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配上了表情、动作,声音怪怪的)(笑声)

生:(朗读)“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一幅居高临下状)

师:看看,我们演的怎么样?

生:好!

师:好,怎么还不鼓掌?(笑声,西里哗啦的掌声)

生:刘备的这句话“我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天气这么冷,还去——

师:书上有几个描写天气的词,你读读——

生: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还有天寒地冻。

师:多冷啊,刘备饮食要执意前往,多——

生:(和老师一起说)诚心啊!

生: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师:是呀!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刘备却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教师作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持续5秒钟)(笑声)来,一起等候啊!一起来!

生:(陆续有学生站起来,学老师地样恭恭敬敬地等候)

师:你等着,别动。我想,刘备的人是傻傻地站着,他的脑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转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继续站着)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如果你觉得他说的和你想的差不多,那就坐下去。

生:他会想,待会儿见了面该怎么说话呢?

生:我怎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

师:噢,刘备尽在想一些个问题。

生:他在想:我已经来过三次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生:为了诸葛亮,我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它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得备感动了!

师: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师:还有吗?

生: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师:如果不下马步行就不诚心了吗?

生:不下马步行,一会儿见了诸葛亮,就显得高高在上,不够诚心。

生: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师:诚心诚意还有真有假的?(笑声)那叫假心假意。

生:刘备回到新野驻地听说诸葛亮回来了,立即叫人备马。从立即这个词中,也可以看出他的诚心。

师:你看,他读书多仔细。还有吗?

生:刘备见到了诸葛亮,赶紧下拜,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师:这正是太感动了,我都站不稳了,受不了,受不了。(教师作摇摇摆摆状)(笑声)

师:(朗读)“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

生:大将军

生:汉朝的皇叔

师:对,刘备可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

生:读书人

生:普通百姓

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用我的话说他就是“一介草民”。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那足可以感动——

生:天地

师:诸葛亮(笑声)

师:我们来看,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生:刘备对我可真是一片诚心啊!

生: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一定不会吃亏。

师:嗯,到时候,他还会给个红包什么的。(笑声)

生:刘备这么有诚意,我就出山吧!

生(女):我要是一个女的,我就要嫁给他!(全场大笑)

师:你这是以身相许了。诸葛亮也确实是对刘备以身相许。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为了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大屏幕出示《出师表》节选)

(隐约听到铃声)

师:(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师: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那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生:“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生:“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生:“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师:下课了吧?

生:没有。

师:(问听课的老师)下课了吗?

(听课的老师摇摇手,又伸出几根手指)

师:刚才那铃声不是下课啊。那本来我们还可以慢慢的来。(笑声)

师:最后,布置一个作业,背诵《出师表》节选。

生:啊?

师:啊什么?这可是好东西!背下来!

下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第三课时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第三课时学案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教学生字新词

1、生字字形教学;

2、指导书写:茅尊恭卧

五、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喻句辨别。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第一课时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第一课时学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

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辅(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学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2、组词

3、抄写比喻句。

《延伸·拓展·整合——《三顾茅庐》教学案例与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拓展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78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