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点:

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难点:

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解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请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和猜一猜文章的意思。教师随即梳理问题,并相机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3、学生谈对题目的理解。

二、学法引路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欲速则不达》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请同学们回忆学习《井底之蛙》一文的情形,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快的理解古文文意?(生谈自己的经验。)

2、教师出示金钥匙内容。

三、熟读课文

1、请学生选自己适用的方法自读《欲速则不达》的古文和译文。要求: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教师巡视了解学情。)M.jAB88.COm

2、指名分读古文和译文,师生共同正音。

3、请同学领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同桌互读古文和译文。

4、师生合作读古文和译文。

5、生质疑自学有困难的字词含意,师生共同解疑。

6、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

7、师生共同分析齐景公的欲速表现。

四、探究明理

1、学生思考并回答: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2、教师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

3、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并推选发言人。帮发言人补充,完善发言内容。

4、各小组发言人汇报,师生随即评价。

5、师生共同解决解题时还遗留的问题。

6、请学生结合课题用一句话说说读文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板书:快与慢。请学生结合本课再谈理解。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生活中欲速则不达的事。教师也可补充实例。

六、布置作业

1、将《欲速则不达》与《效率专家爸爸》对比阅读,总结自己的体会。

2、继续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欲速则不达

急速

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精选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欲速则不达》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欲速则不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语文下册《欲速则不达》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与慢”。“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快”是相对于“慢”而言,“慢”是相对于“快”而言,主观感觉起很大作用。解决“快”与“慢”的矛盾,应从主观上努力:一是要树立时间意识;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效率。《欲速则不达》这篇文章从反面说明了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齐景公情随事移,越来越焦急,终于失去理智的心情,懂得事情越紧急,就越不能性急图快的道理。

2、独立认字学词练句。认字6个,写字4个。

3、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徒步、索性、焦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读相应的古文片段,感知古代汉语的特点。

4.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点

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身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快好”还是“慢好”?举个例子说一说,也可以结合《挑山工》和《和时间赛跑》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学生分成两大组)

生1:“快好”,可以节省不浪费时间,做题时快点做就能多做几道。

生2:“慢好”,这样能使事情做得好,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生3:我认为“快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时间。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无论是快还是慢,我们都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怎样做事情并合理安排时间。

师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师:这是《论语》当中的一句话,你们能试着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稍做说明即可,在学习课文时再深刻理解。)

师: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则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师板书课题)请大家看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解题,着重点“欲”、“则”、“达”。)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1、初读课文,根据同学实际情况纠正读音,遇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3、出示词语检测:驿使、索性、驾车驭马、徒步、晏婴、驺子韩枢、心急如焚、危在旦夕、焦急、霍地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分小段读课文。

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文中有几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出示齐景公资料)你能说说课文围绕这个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自探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齐景公动作、语言的词句,在旁边作批注。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例如:霍地、十分焦急、心急如焚……)

4、汇报交流。

5、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6、思考:从《欲速则不达》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全班交流、讨论、汇报

7、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乘从时空穿梭机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齐景公身边当一名侍从,你会怎么说服齐景公回到马车上不要徒步跑回去呢?请写在课堂笔记上,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教科版《达.芬奇学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文出自教科版第十册快乐读书屋

教材分析:课文描述达芬奇努力学画和画画的事,赞扬了他认真练画的精神,并高度评价了他伟大的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达芬奇对自己的绘画事业精益求精的精神

3、认识生字

重难点:从达芬奇的成长经历中感受艺术家的崇高品质。

时间:

流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二、请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不认识的生字词语画上记号,读一读。

三、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你认为他成为著名画家的最决定因素是什么?

五、请学生谈一谈从达芬奇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六、积累内化

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记住达芬奇的名言:好,但还要做得更好。

七、拓展活动

课文阅读更多有关达芬奇的故事

《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看到的长城的样子。

3、知道长城很雄伟,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长城很雄伟,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游八达岭长城》

二、复习词语(课件出示)

八达岭起伏弯曲伸向远方其中很宽知道巨龙

游览雄伟并排台阶敌人

(1)指名读;齐读。

(2)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与长城有关的话。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读课文,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顺势而导,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可能会汇报知道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汇报哪里,老师就指导学习哪里)

(1)“长城真雄伟!”

①长城怎样雄伟?在书上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高高的城墙建在山上,起伏弯曲,伸向远方。”

“妈妈告诉我:‘长城全长一万多里,所以叫万里长城。我们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长城真雄伟啊!它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板书:高长)

③(出示八达岭长城图片,学生欣赏)自己再读读这个自然段,把长城的雄伟读出来!(指名展示读)

(2)城墙上面很宽。

从哪里看出长城很宽?(板书:宽)在书上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城墙上面很宽,能并排跑五六匹马。”

师介绍:“并排跑五六匹马”的宽度大约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3)长城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

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板书:防御)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长城是古人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如果发现了敌情,就在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远处的人见到烽火,就知道敌人来了。”

②(课件播放烽火台)这就是烽火台,在通讯手段很不发达的古代,烽火台承担着报告敌情的重要任务。

③(指着板书提问)小作者先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它高、长、宽,然后介绍长城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介绍顺序可以颠倒吗?

(4)小作者认为长城伟大。

①指导理解并读好:

“我站在高高的长城上,向远处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

(看长城图片,体会长城像巨龙)师讲解:“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是吉祥、和谐、长久的象征,全世界的华人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的象征。师范读此句,然后学生齐读。

②引读:“我不禁高声赞美长城真伟大!”

3、朗读全文。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

(2)指名配乐朗读。

4、理清写作脉络。

《游八达岭长城》是一篇游记,小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指名回答。

师指导概括出顺序:来到长城脚下登上长城在长城上远望

四、你看到过长城吗?说说你看到的长城什么样。

1、(再放长城录像)先再回忆、思考

2、指名说,适机指导。(指导学生能按顺序说两三句完整的话。)

五、布置作业。

去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故事、传说,回来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游八达岭长城

来到雄伟高

长防御伟大

登上宽

远望巨龙

游八达岭长城


《游八达岭长城》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1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通过记叙我跟着妈妈游览八达岭长城时的所见所闻,介绍了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长城在古代的作用,抒发了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做了一定的准备,上网搜集了一些长城的图片和有关长城的课外资料。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首先在导入课文这个环节上,我注意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伴随着董文华优美的歌声,学生的心情放松了不少,避免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我还注意了以谈话方式导入课文,以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导入,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意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想当一回好汉。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完整的。让学生了解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向学生明确雄伟这个词是描写长城的,要想更好的理解这个词,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长城什么样。然后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高高的城墙建在山上,起伏弯曲,伸向远方。、长城全长一万多里,所以叫万里长城。我们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城墙上面很宽,能并排跑五六匹马。学生在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情况时,我并没有停留在答案正确上,而是让孩子结合具体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在学习这些句子的过程中,我还注意了使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长城全长一万多里,所以叫万里长城。我们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句话时,我就将一万多里变为了10000多里,并继续换成了学生学过的米,让学生通过这些具体数字,感受长城的长。在学习城墙上面很宽,能并排跑五六匹马。 这句话时,我不仅抓住并排、跑这些词语,还让六个学生手拉手站起来,让学生对长城的宽有形象具体的认识。学习完这3句话以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结果,而是让学生将3句话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长城什么样,让学生由分散又回到整体,向学生渗透应该联系起来看课文。批注是中高年级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在重点句的教学中,我还注意带着学生批注,让学生将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加上着重号,并将理解的内容长、高、宽写在书上,向学生渗透批注应该写哪些内容,这种做法对于高年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让我感到很不足。首先,这堂课的学习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出现这种情况,与教师的语言渲染不够到位,方法选择不是很恰当有很大关系。例如:在开始时,教师让学生用书中的一个词概括长城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学生感到很茫然,他们根本不清楚什么叫第一印象。再有,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学生是否明白什么是相关语句,我也有一定的疑问了。再有这篇课文当中伟大也是一个重点词,需要突出,而我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没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长城的作用,学生对长城的伟大体会不够。

学习过这篇课文以后,我有一个疑惑烽火台是否在长城之上,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帮助解决这个疑惑。同时也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注意这个问题。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游八达岭长城》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游八达岭长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8个字,理解有关词语。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岭、道、巨、其”4个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去过八达岭长城?能说说它什么样吗?

指名说(能说出一两句话就可以,指导把句子说完整。)

2、让我们一起亲眼来看一看吧!(放八达岭长城录像片断约一分钟)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游八达岭长城》(板书:游八达岭长城)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注意词连读。

2、指名读(4人,每人一个自然段),纠正字音和停顿。

指导读好长句:

妈妈带我去游览八达岭长城。

长城是古人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

3、读给同桌听,互相纠正。

4、指名读(1人)。

三、学习字词,书写生字。

1、学习词语(课件出示):

八达岭 其中 很宽 知道 巨龙 游览 雄伟 并排 台阶 敌人 起伏弯曲 伸向远方

长城真雄伟!高高的城墙建在山上,起伏弯曲,伸向远方。

(1)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有不懂的词语吗?

(3)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雄伟:(通过读句子理解)课文指长城高大,有气势。

起伏弯曲:(通过看图片和打手势理解)长城随着山势的高低有起有落蜿蜒伸向远方。

2、学习生字(课件显示熟字隐去,留下生字)

达 岭 曲 向 其 很 知 道 巨

(1)看笔顺跟随表,自己试记字形,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2)考查学生的记忆方法。(进行方法归累:“达”、“道”、“岭”、“很”、“知”利用熟字帮助记忆比较简便;“其”、“曲”、“巨”、“向”用数笔画帮助记忆比较简便)

(3)组词、读生字卡后面的词。

(4)指导书写:岭、道、巨、其。

岭:山字旁较小,位置较高,和“令”的上半部分对其。

道:“首”的笔顺和占格。

巨:四横距离相等;下面一横稍长。

其:里面两横;两竖不一般高,右竖稍高。

(5)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得不好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抄写书上第三题词语。

《游八达岭长城》教案(北京版第三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长城的样子。

2.指导书写“达、岭”两个字。

3.知道八达岭长城很雄伟,并对长城产生喜爱、赞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知道八达岭长城很雄伟。

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长城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谁去过长城?(指名回答)

你能说说长城什么样子吗?

当然了没有去过长城的同学也不要遗憾,今天我们就有机会和作者一起游览八达岭长城,当一回好汉。(板书课题:游八达岭长城)

1.齐读课题,找到课题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达、岭”

“达”

(1)学生独立观察字形及占格要点后汇报。

(2)学生描红后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岭”教师范写,它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山字要写的小一些,第二笔竖折的折要往上提一些。学生描红后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不会读的词要多读几遍。

2.小伙伴间互相读。

3.指名读(分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了解长城的雄伟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游览八达岭长城。长城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明确:雄伟)

过渡:“雄伟”这个词是描写长城的,要想更好的理解这个词,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长城是什么样子。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想一想长城是什么样子,然后吧课文中描写长城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画完之后,要记得和小邻居们交流交流,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2.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有可能会说:①高高的城墙建在山上,起伏弯曲,伸向远方。(课件出示)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师:长城高7米多呢,相当于我们五六个同学摞在一起。

(指导学生在读前半句时,要让别人听出来长城的城墙真高呀!)

课件出示:“起伏弯曲”、“远方”

师:你能从这些词中看出什么?(明确:长城的长和高)

师:怎样读才能让别人听出长城又高又长。

(学生朗读、评读)

3.出示:长城全长一万多里,所以叫万里长城。我们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谁来读读这句话?(学生读句子)

师:说一说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明确:长城真的是非常地长。)

教师说明:1里是500米,相当于大约500个我们这么大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一万多里就是一万多组50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从这些具体数字当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估计学生回答:长城真长呀!)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么高这么长的八达岭长城,仅仅是万里长城的一小部分,这又说明了什么?(明确:长城的雄伟)

指导学生在读“妈妈”说的话时,一定要让别人听出长城真的很长很长。

4.出示:城墙上面很宽,能并排跑五六匹马。

什么是并排?你能叫五六位同学并排站一下队吗?

(6个同学手拉手站队,体会长城很宽。)

教师:这些马不是只站在那里而是在奔跑,这更加说明了长城的(学生说出:宽)

读句子,要表现出长城很宽。

5.把这三句话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长城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又高又长的长城会给你什么感觉?

教师点明:当形容事物很高大、很有力量、很有气势时,就用“雄伟”这个词。你还能用雄伟来形容一些事物吗?(雄伟的高楼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雄伟的高山等)

过渡:除了知道长城的样子外,你还想了解到什么?

6.出示课件:长城是古人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如果发现了敌情,就在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远处的人见到烽火,就知道敌人来了。

读完这句话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a.“防御”(抗击敌人的进攻)

b.“烽火和烽火台”(看课件讲明:这里是白天燃烟、夜间点火传递军情的信号站。)

同学们在读了这句话后,你知道它在写什么吗?(明确:建造长城的人真的很了不起很棒聪明等)。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起赞美它。

四、总结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登上长城来亲自感受它的雄伟。在这些人当中,有尼克松、里根、叶利钦等国家元首。读全文,请同学们再一次感受长城的雄伟。

2.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初一年级语文:我的信念同步达纲练习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初一年级语文:我的信念同步达纲练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初一年级语文:我的信念同步达纲练习 

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①鞭策:。

②盛名:。

③呵责:。

④猝然长逝:。

⑤奢望:。

2、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在后来献身科学的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坐在简lòu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里发现了镭。

②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cuì研究的观念。

③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róulìn的波兰。

④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fěi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⑤我年纪渐老,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suǒ_________事,如栽花、植树、建筑……

3、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B、我很早就知道,许多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

C、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D、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分从事研究工作。

4、下面—段话的语序被打乱了,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①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②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③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④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⑤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A、①②③④⑤B、④③⑤②①

C、②③⑤④①D、②④③⑤①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居里夫人曾获两次诺贝尔奖,都是因为她在物理学研究上的巨大成就。

B、居里夫人50年攻关,锲而不舍,执著地探索,终于发现了镭。

C、居里夫人是一个对科学充满好奇的人,她对科学的热爱就像小孩子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D、居里夫妇放弃专利是因为他们的研究经费较为充裕,不必为此而浪费他们的时间。

6、认真阅读课文,看一看围绕中心,哪些材料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为什么?

7、谈谈居里夫人拥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对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①cè督促;激励。

②shèng很大的名望。

③hē呵斥。

④cù突然地去世。

⑤shē过高的希望。

2、①陋

②粹

③蹂躏

④匪

⑤琐

3、A

4、D

5、D

6、关于科学方面的材料详写,而对生活的态度材料略写。因为本文主要表现的是她作为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就此表达了她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所以文章着重写的是作者对待科学的态度。

7、坚忍不拔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品质,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对科学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等等。(略)

二年级语文上册《奥莉娅和莉达》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奥莉娅和莉达》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上册《奥莉娅和莉达》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人人都遵守社会公德,世界才会美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生活中遵守公德的好处。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注意环保。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
有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小马从一个卖香蕉的地方买了一根香蕉。小马一边走一边吃起又香又甜的香蕉来。吃完了,小马就把香蕉皮随手一扔。这时,一只又肥又胖的小猪刚好经过这儿。忽然,只听“扑通”一声,小猪摔倒了。他自言自语地说:“谁的香蕉皮呀!害死我了,要是再严重一点的话,有可能屁股会摔成四半花呢!”小猪又说:“谁那么没有素质呀!”小马听见后面有声音,就转了过来。小马看见了小猪就说:“小猪,你怎么了呀?”小猪说:“刚才谁把香蕉皮扔在地上,结果我踩到了香蕉皮,摔了个四脚朝天。”小马惭愧地说:“是我把香蕉皮扔到了地上的,对不起,小猪。”小猪说:“没关系,小马,你下次不要这样了,好吗?”小马说:“谢谢你,小猪,我知道了。”最后,小马终于改掉了乱丢垃圾的坏毛病。新课标第一网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现在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讲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请你们看老师写题目,板书:16、奥莉娅和莉达
2.教师解释课题。
3、自由读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概括地说出来。
4.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奥莉娅:扔到灌木丛下面
莉达:放进包里
三、研读课文,回答问题
1.奥莉娅和莉达是什么关系?一块儿去干什么?
(小姐妹去森林里玩)
2.他们在草地上做了什么事?
(休息、吃东西,听夜莺唱歌)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两人吃完后对垃圾的不同处理方法)
(1)指名学生读这一部分。
讨论:奥莉娅是怎么做的?莉达是怎么做的?
指名发言,师生共同纠正指导。
(2)出示问题:奥莉娅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好吗?为什么这样做?莉达又是怎样说的?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过像奥莉娅这样的举动?你有勇气说一说吗?
2.教师鼓励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并能在今后自觉改正错误。
3.要有环保意识,遵守公共秩序,做合格公民。
4.听故事,谈感想:
威廉·林赛是一位生活在北京的英国人,他有一位美丽的中国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儿子。他长期致力于长城保护和环保事业,创建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后,推出了“山野之约”,鼓励人们在登山之后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回家中处理。威廉·林赛一家人还和很多志愿者一起,多次登上长城捡拾垃圾,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保护着长城和北京的青山绿水。
威廉说,目前北京地区长城以及周围乡村迎来了大批前来旅游、度假的市民,而且人数越来越多,道路拥堵,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在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制定的“山野之约”里,希望游客们在郊游之后带走垃圾,不随地乱扔;走小路,不踩踏农田;除非呼救,不大声喧哗;不吸烟,不燃放鞭炮;使用背包,不用塑料袋;不破坏花果树木;“方便”之后用土掩埋;在背包有空地时,捡拾别人丢弃的垃圾。
另外,威廉还用了10年时间雇佣长城环保员,捡拾人们丢弃在长城上的垃圾。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也在威廉的领导下,组织了多次长城清洁行动。在组织了一系列清扫长城垃圾活动后,威廉表示,他已经成了中国最有名的洋“垃圾清洁工”。
五、总结全文,简明板书
1.出示课件:
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台湾作家罗兰
2.学生齐读。
3.结束语:
总之,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世界将更加美丽!
4.完成板书:
奥莉娅:扔到灌木丛下面做法不当
莉达:放进包里遵守公德

二年级语文上16奥莉娅和莉达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16奥莉娅和莉达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6奥莉娅和莉达
【教学目标】
1.认识“姐、莉、莺、与、沉、醉、剩、撕、碎、扔、丛、垃、圾、羞、愧”15个生字,会写“姐、妙、油、丛、穿、森”6个字。重点指导带有女字旁的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树立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习会认字、会写字。
2.在学习过程中感悟课文、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公民道德教育。【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朗读课文,感悟反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
2.听读课文,听准字音。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学生自己练习借助拼音读课文。
4.(出示课件2/3/4)出示字词,练习读准字音。
二、通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育人之处。
1.从整体入手,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请一行五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2)提问:讲的是谁和谁的事?事情发生在哪里?
(先让学生回答提问,了解学生是否读懂了内容。)(出示课件5)
2.分层教学,由浅入深地理解内容。
把全文分三部分让学生读课文,渗透文章结构。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根据下面问题读课文;
①谁和谁到哪里去干什么?(渗透记叙文的要素)
②找一找哪些词表示了她们的动作。(穿过、走、坐在)
③再试着读课文,体会这些词语对表达意思所起的作用。
(2)学习第二部分(2—3自然段)。
①问:奥莉娅和莉达为什么会“一动也不动”呢?(奥莉娅和莉达都被美妙的歌声吸引了。)
(出示课件6)补充课外知识:夜莺,身体大小和麻雀相似,是一种鸣声清脆的鸟,叫的声音很好听。常见的有红点颏、蓝点颏,羽毛褐色,雄的喉部鲜红或天蓝色。
③(出示课件7)投影:奥莉娅和莉达都被歌声了。(学生进行填空体会“沉醉”的意思。可以填“吸引”“迷住”等。)
④夜莺在怎样的环境中唱歌呢?让我们联系上文想想。板书:树林草地夜莺
⑤请你猜想一下夜莺在唱什么。(这里真美啊!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呀!等等)
⑥说一说她们是怎样处理废弃物品的。
板书:奥莉娅:收扔莉达:裹放
(3)学习4、5自然段,
①奥莉娅是怎样问的?
②莉达是怎么回答的?
③再读一读莉达是怎么说的?莉达为什么要轻轻地说?用这样的语调再读这句话。
④“羞愧”是什么意思?
⑤为什么这句话的中间有个“……”?可以去掉吗?
⑥投影两个句子,比较着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可当着夜莺的面……我觉得羞愧。”
“可当着夜莺的面我觉得羞愧。”
⑦听了莉达的话,奥莉娅会怎么说,怎么做?
(三)联系生活,激发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1.朗读全文。
2.教师谈话激发学生的情感: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你想对两个小姑娘说些什么?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下列各组词语注音有错误的是
1.沉醉(chénzuì)剩下(shèngxià)撕碎(sīsuì)
2.姐姐(jiějiě)扔掉(rēndiào)丛林(cónglín)
3.垃圾(lājī)羞愧(xiūkuì)夜莺(yèyīng)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倦—()美妙—()羞愧—()
三、辨字组词
姐()妙()由()
组()抄()油()
从()期()鬼()
丛()撕()愧()
参考答案:
一、2.二、疲劳动听惭愧
三、姐姐组词美妙抄写理由汽油从来丛林日期撕开
鬼子羞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巩固生字字音,学会书写生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读准字音,准备接受检查。
1.学生个体进行自学,读准会认字和会写字的音,读一读“词语积累”中的词语。2.全班反馈,检查字词的读音。
3.学习要求会写的6个字。二、认真观察,分清字形,重点指导书写。(出示课件9、10、11/12、13/14)
1.观察六个要写的字,说说自己的发现。(“姐、妙”都是“女”字旁的字;“油”带三点水偏旁;“丛”字下面有一横;“穿”字上面是“穴”字头;“森”属于品字结构的字。)
2.指导“女”字旁的写法。
(1)最早的甲骨文像一个人交叠着双臂跪在地上,等着服侍他人。接着出现了金文,你们发现这两种字体的差别了吗?对,在头部位置加一横,表示妇女头上带的发簪。慢慢的出现了小篆,它和前面两种字体有了很大的改变。后来出现了隶书,看,它长得是不是很想我们现在用的女字。到了近期就慢慢演变出了我们现在的楷书“女”。(2)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女字旁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撇点从左上格中间偏上位置起笔,在横中线稍微往下一点转折,到接近竖中线的位置收笔。撇画从横中线稍微往上一点起笔,到左下格中间位置收笔,起笔要重,收笔要轻。提从横中线稍微向上一点起笔,要稍微倾斜,起笔要重,收笔要轻。
(3)教师示范:师边写边说注意点。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3.指导其他四个字的写法。三、分组练习,夯实基础,积累书写技巧。1.练习书写生字。
2.交流书写技巧。
3.练习书写同类偏旁或写法相近的生字。
板书设计
奥莉娅和莉达
收起东西纸片裹在报纸中脏东西
扔放进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休息—()停止—()放进—()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树林()的歌声()的小路
()的小姑娘()的草地()的面包
三、把下列词语重新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
1.报纸中脏东西裹在莉达把
2.唱起了远处的动听的歌夜莺
参考答案:
一、工作开始拿出二、茂密美妙窄窄美丽青青美味
三、1.莉达把脏东西裹在报纸中。2.远处的夜莺唱起了动听的歌。
【教学反思】
师生和谐,融洽的气氛,学生才会爱学,会学,课的开始我调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使学生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取得点滴进步时,我及时给予鼓励;有困难时热情帮助,消除他们对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从而增强信心;当学生不回答时,我设法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热情地引导,使他们跃跃欲试,兴致很高。
不足点是:虽然本课我努力精心设计,努力调控教学过程,努力落实课的要求,但仍有许多缺憾。特别是对文字的训练忽视,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字、词的训练应有较大比重,所以我在第二课时专门安排了字词教学。通过教学,我有了一些穿越课堂的感觉,学生的收获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这使我进一步意识到了字词训练的重要。
课后,我一直在反思:如果在初读课文后,先进行字词的认读检测指导,然后再理解课文内容,效果肯定会比现在更好。
创新教案
《奥莉娅和莉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人人都遵守社会公德,世界才会美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生活中遵守公德的好处。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注意环保。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
有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小马从一个卖香蕉的地方买了一根香蕉。小马一边走一边吃起又香又甜的香蕉来。吃完了,小马就把香蕉皮随手一扔。这时,一只又肥又胖的小猪刚好经过这儿。忽然,只听“扑通”一声,小猪摔倒了。他自言自语地说:“谁的香蕉皮呀!害死我了,要是再严重一点的话,有可能屁股会摔成四半花呢!”小猪又说:“谁那么没有素质呀!”小马听见后面有声音,就转了过来。小马看见了小猪就说:“小猪,你怎么了呀?”小猪说:“刚才谁把香蕉皮扔在地上,结果我踩到了香蕉皮,摔了个四脚朝天。”小马惭愧地说:“是我把香蕉皮扔到了地上的,对不起,小猪。”小猪说:“没关系,小马,你下次不要这样了,好吗?”小马说:“谢谢你,小猪,我知道了。”最后,小马终于改掉了乱丢垃圾的坏毛病。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现在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讲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请你们看老师写题目,板书:16、奥莉娅和莉达
2.教师解释课题。
3、自由读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概括地说出来。
4.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奥莉娅:扔到灌木丛下面
莉达:放进包里
三、研读课文,回答问题
1.奥莉娅和莉达是什么关系?一块儿去干什么?
(小姐妹去森林里玩)
2.他们在草地上做了什么事?
(休息、吃东西,听夜莺唱歌)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两人吃完后对垃圾的不同处理方法)
(1)指名学生读这一部分。
讨论:奥莉娅是怎么做的?莉达是怎么做的?
指名发言,师生共同纠正指导。
(2)出示问题:奥莉娅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好吗?为什么这样做?莉达又是怎样说的?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过像奥莉娅这样的举动?你有勇气说一说吗?
2.教师鼓励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并能在今后自觉改正错误。
3.要有环保意识,遵守公共秩序,做合格公民。
4.听故事,谈感想:
威廉林赛是一位生活在北京的英国人,他有一位美丽的中国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儿子。他长期致力于长城保护和环保事业,创建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后,推出了“山野之约”,鼓励人们在登山之后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回家中处理。威廉林赛一家人还和很多志愿者一起,多次登上长城捡拾垃圾,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保护着长城和北京的青山绿水。
威廉说,目前北京地区长城以及周围乡村迎来了大批前来旅游、度假的市民,而且人数越来越多,道路拥堵,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在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制定的“山野之约”里,希望游客们在郊游之后带走垃圾,不随地乱扔;走小路,不踩踏农田;除非呼救,不大声喧哗;不吸烟,不燃放鞭炮;使用背包,不用塑料袋;不破坏花果树木;“方便”之后用土掩埋;在背包有空地时,捡拾别人丢弃的垃圾。
另外,威廉还用了10年时间雇佣长城环保员,捡拾人们丢弃在长城上的垃圾。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也在威廉的领导下,组织了多次长城清洁行动。在组织了一系列清扫长城垃圾活动后,威廉表示,他已经成了中国最有名的洋“垃圾清洁工”。
五、总结全文,简明板书
1.出示课件:
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台湾作家罗兰
2.学生齐读。
3.结束语:
总之,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世界将更加美丽!
4.完成板书:
奥莉娅:扔到灌木丛下面做法不当
莉达:放进包里遵守公德
精彩片段
《奥莉娅和莉达》教学片段
一、导入,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进茂密的树林,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的风光,(学生兴致勃勃的跟随音乐一起观看视频)
生:哇!好漂亮的景色!
师: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鸟的叫声?(多么清脆、多么悦耳!)生齐说:是夜莺
适时课件展示夜莺的图片(以景引情)
学生们看到了课件上美丽的夜莺图片。(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师:导入,这夜莺可爱吗?你们喜欢吗?
生:可爱极了,美丽的羽毛,尖尖的小嘴,一对黑而发亮的眼睛多有神。
师:是呀!但是有个小朋友在面对这么可爱的夜莺时感到羞愧了,她到底是做了什么对不起夜莺的事?想知道吗?
生:想(齐声说)
适时出示课件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去看看。当个小小侦查员,查清事情的真相好吗?看看那个小朋友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夜莺的事?让她在面对夜莺时会感到羞愧呢?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我首先给大家把课文读一遍,希望同学们都能认真听,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奥莉娅和莉达是好朋友,奥莉娅把吃东西后的垃圾随便扔,莉达对她的做法很不理解。
师:请同学们用生字卡检查全班认读生字的情况。(齐读、抽读。)
生分小组读课文,组内互相帮助,纠正字音。
师检查学生用词造句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指名朗读课文
(生评议纠正字音)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提出问题:谁和谁,她们都在干些什么?并听到了些什么?(奥莉娅和莉达去了树林,她们走累了,在一片草地上休息、吃饭,听到夜莺美妙的歌声她们沉醉了。)
4、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能找到这两段中表示动作的词
师:想一想:奥莉娅和莉达都吃完东西了,而她们对自己遗留下来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呢?她们又是怎么想的?
生认真听,边听边勾画动词,
生:反馈意见,师适时板书
师:请小朋友们在认真体会一下奥莉娅和莉达的话,理解“羞愧”是什么意思?(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题质疑)
5、师:真的谁也看都看不见吗?
(有夜莺看见)
师:当着夜莺的面谁会感到不好意思难为情呢?
生:奥莉娅当着夜莺的面,乱丢垃圾。(做了对不起夜莺的事,感到到害羞,愧疚)
6、拓展训练
师:即使夜莺没有看见,也没有任何人看的见,我们就真的可以乱丢吗?(不能)
师:请全班讨论,在“谁也看不见”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你想帮助奥莉娅吗?你会对奥莉娅说点儿什么呢?
讨论反馈:要是人人都像奥莉娅这样做,树林、草坪将变成垃圾场,那我们在那样的环境下是吃不下任何东西的。
师展示被垃圾污染的树林课件,更进一步加深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师适时插入环境保护法,让学生指导怎样保护我们美丽的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个环保小卫士。)
四、课堂小结:
师:本课两位主人公莉达和奥莉娅的行为,告诉我们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呵护,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也就是本课最美丽的小姑娘莉达为什么要把垃圾带回家的原因。
备课资料
小学生环保资料: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白流。节约用水
2)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
3)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
4)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5)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6)关心大气质量--别忘了你时刻都在呼吸
7)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8)节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
9)减用空调--降低能源消耗
10)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
11)利用可再生资源-别等到能源耗竭的那一天
12)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车为荣
13)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
14)减少尾汽排放--开车人的责任
15)用无铅汽油--开车人的选择
17)使用再生纸--减少森林砍伐
18)替代贺年卡--减轻地球负担
19)节粮新时尚--让节俭变成荣耀
20)控制噪声污染--让我们互相监督保护土地
21)维护安宁环境--让我们从自己做起
22)认“环境标志”--选购绿色食品
23)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24)选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
25)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
26)选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
27)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28)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29)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30)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
31)自备餐盒--减少白色污染
32)少用一次性筷子--别让森林变木屑
33)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34)交流捐赠多余物品--闲置浪费,捐赠光荣
35)回收废塑料--开发“第二油田”
36)回收废电池--防止悲剧重演
37)回收废纸--再造林木资源
38)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领养树--做绿林卫士
39)回收各种废弃物--所有的垃圾都能变成资源
40)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举手之劳战胜垃圾公害
41)拒食野生动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42)拒用野生动植物制品--别让濒危生命死在你手里
43)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保护有脆弱的生物链
44)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行使你神圣的权利
45)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46)不买珍稀木材用具--别摧毁热带雨林
47)植树护林--与荒漠化抗争
48)领养树--做绿林卫士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ěmèiměimiàonǎiyóucónglínchuānguòsēnlín
()()()()()()
二、选字填空。
厌倦疲倦
1.他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程,感到非常()。
2.大家()了这种单调的生活。
沉醉沉迷
3.同学们很快就()在美妙的歌声中了。
4.我们不能整天()于游戏中而忘记了学习。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第一个大苹果
小熊家的苹果熟了,他请来了小伙伴一起品尝。小熊从树上摘下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谁先吃呢?
小鹿说:“我给苹果树浇水,施过肥。这个大苹果给我吃吧。”
小猴说:“冬天,我给果树穿过厚厚的稻草衣。这个大苹果给我吃吧。”
小猫说:“果子闹虫子的时候,我喷洒过药水,把虫子全杀死了。这个大苹果就给我吃吧。”
怎么办呢?小熊眼珠一转,把苹果切成了六块,挑了两块最大的递给了爸爸、妈妈。
哦!小伙伴们明白了:吃东西要先想到长辈,大家分享快乐才是最幸福的。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⑴春天,()经常给果树()水、()肥。
⑵果树生病了,()给果树()药水杀虫。
⑶秋天()爬上果树轻轻地()下一个大苹果。
⑷冬天,()给果树()上厚厚的棉衣。
2.请照样子写出表示动作的词,看谁写得多。
摘、穿、浇
3.小伙伴们明白了什么,请用“_____”在文中划出来。
4.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我喜欢____________,因为。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广场边有一块草坪。有些游玩的人常从草坪上经过,把草坪踩踏得不像样子了。广场执勤人员想在草坪上立上一块牌子,写上提醒人们爱惜小草的话,你帮他们想一想,怎样写好呢?
参考答案:
一、姐妹美妙奶油丛林穿过森林
二、1.疲倦2.厌倦3.沉醉4.沉迷
三、1.(1)小鹿浇施(2)小猫喷洒(3)小熊摘(4)小猴穿
2.品尝施喷洒3.吃东西要先想到长辈,大家分享快乐才是最幸福的。
4.小熊它懂得把苹果和大家分享。
四、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二年级语文上册《奥莉娅和莉达》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奥莉娅和莉达》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奥莉娅和莉达》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姐、莉、莺、与、沉、醉、剩、撕、碎、扔、丛、垃、圾、羞、愧”15个生字,会写“姐、妙、油、丛、穿、森”6个字。重点指导带有女字旁的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树立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习会认字、会写字。

2.在学习过程中感悟课文、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公民道德教育。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朗读课文,感悟反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

2.听读课文,听准字音。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学生自己练习借助拼音读课文。

4.(出示课件2/3/4)出示字词,练习读准字音。

二、通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育人之处。

1.从整体入手,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请一行五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2)提问:讲的是谁和谁的事?事情发生在哪里?

(先让学生回答提问,了解学生是否读懂了内容。)(出示课件5)

2.分层教学,由浅入深地理解内容。

把全文分三部分让学生读课文,渗透文章结构。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根据下面问题读课文;

①谁和谁到哪里去干什么?(渗透记叙文的要素)

②找一找哪些词表示了她们的动作。(穿过、走、坐在)

③再试着读课文,体会这些词语对表达意思所起的作用。

(2)学习第二部分(2—3自然段)。

①问:奥莉娅和莉达为什么会“一动也不动”呢?(奥莉娅和莉达都被美妙的歌声吸引了。)

(出示课件6)补充课外知识:夜莺,身体大小和麻雀相似,是一种鸣声清脆的鸟,叫的声音很好听。常见的有红点颏、蓝点颏,羽毛褐色,雄的喉部鲜红或天蓝色。

③(出示课件7)投影:奥莉娅和莉达都被歌声了。(学生进行填空体会“沉醉”的意思。可以填“吸引”“迷住”等。)

④夜莺在怎样的环境中唱歌呢?让我们联系上文想想。板书:树林草地夜莺

⑤请你猜想一下夜莺在唱什么。(这里真美啊!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呀!等等)

⑥说一说她们是怎样处理废弃物品的。

板书:奥莉娅:收扔莉达:裹放

(3)学习4、5自然段,

①奥莉娅是怎样问的?

②莉达是怎么回答的?

③再读一读莉达是怎么说的?莉达为什么要轻轻地说?用这样的语调再读这句话。

④“羞愧”是什么意思?

⑤为什么这句话的中间有个“……”?可以去掉吗?

⑥投影两个句子,比较着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可当着夜莺的面……我觉得羞愧。”

“可当着夜莺的面我觉得羞愧。”

⑦听了莉达的话,奥莉娅会怎么说,怎么做?

(三)联系生活,激发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1.朗读全文。

2.教师谈话激发学生的情感: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你想对两个小姑娘说些什么?

《影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第一课时类型新授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认识三个偏旁:“三撇儿”“反犬旁”“宝盖头”。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能力训练点:使学生了解前、后、左、右这些方位,能够根据自己的朝向辨别方位。
德育渗透:了解什么是朋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
2、难点:了解方位、判断方位。
教具使用手电筒、生字卡片、录音机等
课前准备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师生共同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
2、将书上两幅插图合并成一幅活动的挂图:背景为蓝天、绿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和“太阳”单独用纸画,便于变动位置。“小朋友”的头可以转动。
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设计意图
一、启动:
1、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判断自己或老师的“前、后、左、右”。
2、出示谜语,揭示课题。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影子)表扬学生,激发兴趣,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猜到的依据。
二、互动:(一)初步了解本课内容。1、看图,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学得快的同学能够练习连起来读课文)2、检查反馈a、读识字卡片,认识生字“影、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读准它们的字音。把生字用课件打出来,并且把“影、常、狗、它、友”偏旁用其他的颜色表示出来。b、教学“三撇儿、反犬旁和宝盖头”三个偏旁。
3、读课文,做到能够正确的朗读。
4、讨论:“我”和影子是什么关系?
(二)探究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方位词。
1、理解课文
a、影子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
b、为什么说影子是条小狗?影子是个好朋友?
c、从“常常”上理解影子与人的关系。看图(课件),太阳照到的,小朋友无论走到哪里,影子都会像小黑狗,像好朋友一样跟着他,陪着他。
2、抓重点词语理解。第一句中的“我”是小作者。“好朋友”指的影子与人的密切关系。
(三)深化1、理解方位词。
a、认识“前、后、左、右”
b、说说自己坐的座位的前面、后面、左右分别是谁?学生边做手势边练习说说:我的前面是_______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_____,我的左边是___________,我的右边是___________。
C、看图,图上的小朋友的头是会动的,根据头的不同朝向,说说不同的方位。
(四)指导书写。
课件:1、田字格出现一个“飞”。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横折弯钩的书写。
3、看老师范写。
4、学生自己书写。
三、能动
1、强化:找朋友,看拼音找字或者看字找朋友。
2、朗读。比一比,谁朗读的是最棒的。
3、拓展:说说谁是你的好朋友?谈谈你们之间的一件事。学生根据自己所知,判断出自己的前和后,左和右,说给班级中的同学听。猜谜语。看图,说说图中的主要人物。读读拼音,认认字,没教过的字多读几遍。认识新偏旁。学习三个新偏旁。自由读课文。学生自主选择读书的内容。学生边听录音边读。小组互相指正读。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了解到的课外知识。讨论,说一说。还可以说说影子的样子。看课件,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对“前、后、左、右”的具体运用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平常的事物,方位。通过一定的语言训练,加深了学生对方位的认识。集中观察,细细思考。观察,观察,再书写。说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事。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更容易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猜谜语更具有趣味性。学课文时,从直观的图开始,避免枯燥。用课件这样的活动与色彩去刺激学生,根据直接的效果。给学生时间,给学生学习的空间,给学生学习支配的自由。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见解,激发表达的欲望。集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让理论联系实际,更具有学习的价值,更体现了学习的真谛。书写的指导不仅仅是把字像画画一样写好,更主要的是把写字的方法渗透给学生。德育的渗透不是纯粹的,通过语言交际,就是在不知道中获得了教育。有句话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在不知道受教育中获得教育。”

《长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城》教学设计 周由 教材说明: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一幅图片是从远处看到的长城,画面展示了长城随着起伏的山势蜿蜒盘旋的雄伟其实,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长而壮观。第二幅图片是从近处拍摄的长城。图片清楚地显示了长城的结构:城墙外延有垛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城墙顶上有方形的城台。一眼望去,就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课文一、二自然段描写的是两幅彩图的内容,突出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抒发作者由看长城而展开的联想。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正确读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城砖、屯兵、堡垒、陡峭、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学生们对长城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有不少学生去过,对其有感性认识,还有的学生通过阅读、通过电视,对古代历史、对长城的修建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可以通过谈话的形式导入,使文本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直观感知 出示两幅彩图,让学生形成对长城的直观印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要有序,而且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会观察到不同的景象,从而对学生进行遣词说话的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图文对照,在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分别对照图,尽量用书中的语言描绘图中景象,这样既可以做到对文本中语言的积累,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2、了解了一二段内容,由此引发作者联想。教学三四自然段。围绕写作者联想的语句,让学生多读熟读,交流感受,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在此过程,训练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外阅读理解课文等多种学习方法。同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智慧力量的敬佩以及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贯穿始终。 3、其中设计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合理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同时也渗透了写作方法上的训练,通过你观察到的,把你联想到的写出来。 四、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让学生浏览全文,把有感受的地方再有感情地读读,使学生从整体上再次把握全文内容、感情、写法。 五、练习作业,巩固新知 基础字词;仿写片断,由观察到的所联想到的;设计导游词。 板书设计: 长城 远看长龙蜿蜒盘旋 近看高大坚固——气魄雄伟奇迹 联想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 资料提供者:

《挑山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并了解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板书:挑山工 2、本文中提到的“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出声读生字并组词。 (3)小组里说说这12个生字在读音和字形上应注意的问题。 (4)班内交流 (5)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泰()溜()货()衡()诵()杖() 奏()留()或()横()颂()仗() 超()肌()拘()耽()误()哲() 抄()机()句()忱()吴()折() 2、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间交流、班内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很不自然。如:明明在生人面前讲话一点也不拘束。 意味深长: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琢磨、体会。如: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们,未来是你们的啊!” 心悦诚服:悦,愉快。诚,真心。从心眼里佩服。如:听了妈妈的一番话,小强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憨厚:朴实厚道。 3、辨析词义,理解词语。 (1)近义词 拘束(拘谨、约束)体味(体会)包蕴(包含、蕴含)晃悠(晃荡) (2)反义词 拘束(洒脱)沉甸甸(轻飘飘)憨厚(狡诈)朴素(华丽) 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生再读文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段意也就比较清楚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挑山工负担重、路程长,实际速度却比游人快。(概括地写挑山工。)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写"我"遇到一个挑山工,证实挑山工的速度的确比游人快,并搞清了为什么会这样快的原因。(具体地写一个挑山工。)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启迪和激励了“我”。 2、合并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课文,并能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学生练习通过合并几段段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为《挑山工》这篇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虽然身负重物,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激励自己。 四、作业 1、抄写12个生字和11个词语 2、组词 3、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学生实际随时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学习第一段 1、请同学读一读这一段,并针对自学思考题进行讨论。 教师出示自学思考题: (1)作者对挑山工产生了什么疑问? (2)挑山工与游人对比,在登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2、讨论小结: (1)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比游人长,可是为什么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板书:登山) (2)挑山工与游人对比,在登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学生通过读文对比出:①挑山工身背重物。②挑山工所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学生在这个问题中,不仅认识到挑山工工作的艰辛,而且与作者产生了同样的疑问"为什么挑山工会走到游人前面"。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身背重物 板书:挑山工登山 折尺形线路 3、帮助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 (1)教师拿出折尺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什么叫折尺形路线。 (2)思考讨论:折尺形线路给挑山工带来哪些方便与困难。 (方便:东西不碰台阶,节省力气。困难: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4、师总结:难怪作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 板书: 5、学生自读本段,边读边想象挑山工登山时的情形。 三、学习的二段 就这样挑山工还总是走到游人的前面,这是为什么呢? 1、出示自学题目: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每一次都是怎样的情况? (2)通过与挑山工的几次相遇,你能设想一下为什么挑山工总会走在游人的前边吗? 2、讨论交流: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在山下,第二次在回马岭,第三次在五松亭。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挑山工,但结果总是发现他走到了前面。 板书: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2)通过与挑山工的几次相遇,你能设想一下为什么挑山工总会走在游人的前边吗? 生:①因为游人一路走走停停看风景,而挑山工却一门心思地往前走,只是偶尔才休息一下。所以才会走到游人前面。②游人是为了游山玩水,没什么目标,所以一路走走停停,而挑山工却要把货物送到山顶,这是他们的任务、目标,所以他会走到游人的前面。 (在理解了挑山工在登山中的困难后,让学生进行客观的分析,对比出游人与挑山工在登山时因目标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结果,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理解挑山工含义深邃的话语。) 3、深化中心: (1)挑山工自己又是怎样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的呢?请同学画出挑山工解答作者疑问的话。并读一读。 (2)作者感到"这位挑山工的话语中包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继续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联系上文,说说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 2、交流总结: (1)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2)“它”指的是挑山工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精神。 二、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学习这篇文章之后的体会。 1、使学生从自身角度领会挑山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向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学习。 2、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资料提供者: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34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