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主旋律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主旋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主题与背景

以新课程理论为基础编写的历史教材进入课堂教学已经八个月,这段时间,困惑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其表现为:第一,课怎么也上不完,第二,课后作业学生在教材中如何也找不到;第三,教学目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使课堂教学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结果是以前新课程的理论学习是“推”着教师改变教学思想,现在实践中新教材就是“逼”着教师与学生必须沿着新的课程理念构建新的教学与学习体系。

建立怎样的课堂学习体系,其实教材已给了我们提出来了,打开每节课的课后,我们可以发现的“课后练习”的字眼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探究学习总结”,其中“探究学习”就是对前面教学困惑的解答,所以没有现成的结论和答案,知识、能力、情感价值都存在于对课堂学习实践活动的主动体验,分析、运用、阐释之中,历史学习的目标在探索与研究中被发掘。它比单纯的结论更复杂,更具有塑造性,是我们课堂教学活动努力的方向,是新课程的主旋律。

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课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引入了探究学习的方式,并成为本节课能够举重若轻的关键。

●情境描述

本节内容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本主义艰难与曲折的发展。

一、感受体验部分

在上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一课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目是:你是一名近代的普通中国商人,你将如何经营你的生意?根据作业情况和教学内容选出三名同学的作业在课上宣读。

吴波同学:我投资纺织业,先从外国进一批洋纱洋布,与同行一起研究,研究出其中的技术,在手工业生产同行中进行推广,将中国的土纱土布做的更好,把洋纱洋布比下去,再输出中国。(方案一)

周玉娟同学:我会开办一个轮船零件配制厂,原因是从经济实力和背后的势力,我都远远不如官办和外商,所以我不开轮船厂,赚小钱的办法实用保险,没有太高的风险,不会树大招风,受到排挤,即获取了利润,又立于不败之地。(方案二)

姚龙飞同学:我会开一家饭馆,要求我做的饭要味美而价廉,这样吃饭的人就多了,当然钱就来了。(方案三)

教师:同学们,请选出你认为最可行的一种方案,并说明原因。

在经过讨论后,同学们的意见是:

方案一,可行,但不能用手工业生产,因为手工业根本不能与机器生产抗衡这已被事实证明,还要有好的技术人员(全班44人,20人投票);

方案二,不可行,因为当时需要的资金大而且当时轮船主要控制在外商和官僚手中,普通商人是不能进入的(但仍有5票);

方案三:可行,但利润太低(10票)。

教师:同学们,你们选择是否正确,下面我们一起阅读教材,通过研究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再来评价。

二、分析探究部分

教师运用多媒体列表把不同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演示出来,请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把不同发展特点的原因填写进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教师:请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生:清政府放宽了投资设厂的限制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客观影响;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政府实行有利政策;

教师:为什么其发展只能是短暂的?

学生: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压迫下主要从事轻工业,无资金、技术、规模;帝国主义加紧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压迫;时局动荡战争因素;

得出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回来重新认识前面三个方案。

三、学习运用部分

大部分同学选择的主要方案竟是方案三。

1.前两个方案在面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三面夹攻,更受到技术、资金和规模的制约,普通商人发展困难,前途渺茫。

2.开饭馆,收入稳定,虽也面临着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但相对来说一来民以食为天,二来技术资金要求不高,但面临战争以及物价飞涨的民国后期则也是维持生计,但总体来说较稳定。

教师:通过对这三个方案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学生1:国家无前途,个人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学生2: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独立的政府;

学生3: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起来是因为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

学生:经济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会受到社会政治发展的制约。

教师总结:

教师: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夹缝中生存,不管如何努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都无法摆脱自己走向衰弱的命运,只有一个新中国才是人民的希望。

●问题讨论

1.让学生探究学习什么?从本节课看,学生探究学习的不是教材本身,而是在探究学生自己创设的一个假说,这个假说是由学生自己能力与知识构建的思维空间。首先教师让学生在课前用自己学过“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知识对近代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一个总结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假说是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而课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教师角色是引导对自己的构建假说进行积极的论证、解释和评价。这说明探究不是发现,它首先有学生未知目标,其次是学生对教材、对知识的研究过程。

2.让学生如何进行探究学习?这是一个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本节课中,学生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对未知结论的论证中,历史史实是鲜活的,我们所有的历史结论、线索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让学生去感受实践,但可以创设“重返历史”的情景。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以实践者的身份进入真实的历史情景,让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历史,再通过分析教材建立理性的平台,最后,学习运用理性的知识印证感性的体验,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

●诠释与研究

据《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研究”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研究”是展示的是科学工作的严谨、稳重,而“探究”则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具有生气和动感,也更反映了新课程的两大理念即创新与实践。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新版历史教材所提供的就是一种探究学习的平台,它要求在教学中展示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过程,而不是教材本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通过探究学习把所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都被调动起来,通过假说的提出,让去收集证据、交流、评价、解释论证,在过程中提升

自己的认知水平,形成科学的观念,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却学会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材不再是研读的“圣经”而探究的素材和工具,结论不再是单纯刻板的说教而成为研究的成果,使用的论据。本次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假说,让学生以现代人身份介入历史生活中,从而知识在体验过程中得以“复生”,能力在分析研究和理解运用过程中得到锻炼,学生的情感与价值围绕着整个学习过程得到发展,最后使其思维空间得到极大拓展。

回到前面我们开始的困惑,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问题在于我们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上,而探究学习所提供的是让我们走下“讲台”,成为学习群体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探寻历史的魅力。

自己的认知水平,形成科学的观念,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却学会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材不再是研读的“圣经”而探究的素材和工具,结论不再是单纯刻板的说教而成为研究的成果,使用的论据。本次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假说,让学生以现代人身份介入历史生活中,从而知识在体验过程中得以“复生”,能力在分析研究和理解运用过程中得到锻炼,学生的情感与价值围绕着整个学习过程得到发展,最后使其思维空间得到极大拓展。

回到前面我们开始的困惑,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问题在于我们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上,而探究学习所提供的是让我们走下“讲台”,成为学习群体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探寻历史的魅力。

相关知识

《我的五样》新课程教学设计


我的五样

一、教学目的

1.浓缩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二、教学重点

品位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四、教学方法

读:学会略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品:品味描写的精妙,体会作者思想的独到。

思:联系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该是什么。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和大家做一个心理游戏,请大家按照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请写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并说明理由。

2、请依次划去这“五样东西”中相对不重要的四样,并说明理由。

这虽是一次虚拟的选择,却是我们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一次深入思考,面对这一问题,你是如何作答的呢?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你从未考虑过,不知从何说起。没关系,先让我们来借鉴和慰家幌伦骷冶鲜缑粼凇段业奈逖?分械难≡窈腿∩岚伞?/DIV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问题一: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

学情估计:a.“留”的内容归纳不易出错,可能有第1自然段至第16或第17自然段两种说法。b.因为快速略读的原因,可能很多学生凭经验会认为第17或第18自然段至完是“弃”的内容。

应对办法:a.明确第17自然段是过渡段,即“留”的内容是第1—16/17自然段。b.明确第40段是写“弃”的最后一段。即“弃”的内容是第16/17—40自然段。

问题二: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内容。

学情估计:a.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触类旁通,但不一定准;b.课文内容不熟或概括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不会说或会说错。例如概括成“尾”或“想”。

应对办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感慨、抒情/议论”等概念,从而概括成“感”或“议”。

三、浏览全文,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

问题三:请从内容角度理清本文思路。

学情估计:因为前面整体感知中的概括,这个问题只是对已有学习成果简单的归纳过程,应该不难。

明确:课文以时间顺序,按“留”→“弃”→“议”的思路展开全文。

问题四:请从表达方式角度理清文章思路。

学情估计:如果缺乏几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常识,这项工作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棘手。

应对办法:a.简要补充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b.提示“留”→“弃”→“议”中“议”已经说出了一种表达方式,只要整体考虑“留”“弃”的内容所用的表达方式即可。

明确:先记叙描写“留”和“弃”的全过程,后对此过程进行抒情议论。

四、精读课文,品味心理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问题五:仔细阅读全文,画出你最感动、最欣赏的心理描写句子,并说说你欣赏和感动的理由。

学情估计:a.能画出精彩的描写句。b.精彩之处有的学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的学生能言传,但说不出那种精妙之处。

应对方法:a.引导学生从主观上谈感受。b.告诉学生从客观分析修辞,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例如:第24、25、30自然段中作者都用了形象的比喻来描写心理。

问题六:从这些心理描写中,谈谈你对本文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学情估计:本文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丰富而独特,把握局部不难,把握整体就不易了。

应对办法:a.抓第41—45这些自然段,因为其中多次谈到“生命”。b.抓本文的核心问题“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明确: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总结课文:

毕淑敏在这篇文章中,从作为医生、身为女性以及作为作家三个方面对自己的生命呈现方式进行了一次灵魂拷问。

作为医生,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作者只需片刻的思索,就本能地选择了“空气、水、太阳”,的确是“飘着药品的味道”,但这决非仅仅是出自“严谨的科学意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理解为作者作为医生的生命情结。毕淑敏曾经在被视为“生命禁区”的昆仑山上用最原始的徒步穿越方式进行野营拉练,捡回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文本中当“老师”要求舍弃时有这样的表述:“我曾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冰山上攀缘绝壁,被缺氧的滋味吓破了胆。”这在她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中篇小说《昆仑殇》中有非常精彩的描绘。20年后,拿起笔开始写作的她,怎能忘记得了“空气、水、太阳”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作者对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东西的思考,首先是从职业医生的角度,与其说是“充满了严谨的科学意识”,毋宁理解为作者20多年医生生涯中对生命存在形式的思考和认定。

身为女性,毕淑敏选择了鲜花,这不仅仅是字面意思上的鲜花。它包含了一定的象征性——“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短暂的艰难”。在许许多多的鲜花中作者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我愿有一束美丽的玫瑰,陪伴我到天涯”,爱情、美好,艰难、曲折……生活中的一切真真切切的东西,才是生命的全部。

作为作家,作者选择了笔,这是作者的一份心灵告白,是作者在京城内科主治医师与作家之间的慎重抉择过程。作家的生命存在意义与方式的拷问是毕淑敏选择“笔”和最终保留之的根本用意,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的人生未来的又一次设计或重新确认。

五、设身处地,思索人生

问题七:由以上学习我们可知,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一定是你的真爱,请再次确认一下你的五样,然后再逐一舍弃其他四样,只留一样。

问题八:结合当时的心理和自我的生活体验,表述选择和放弃的理由和感受。

学情估计:a.有课文内容的帮助和自身实践和体验,或多或少、或好或差都能讲。b.大部分学生的表达可能存在条理问题或不够形象问题。

应对办法:A.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多重身份(如作为学生、身为子女、未来的公民等)角度规划青春,设计自己的未来。B.集中精力谈好一种感受。C、学用修辞使抽象变具体、平淡变生动。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思索人生)

相信经过刚才痛苦而艰难的选择,同学们生命中最初的重中之重已简洁而挺拔地凸现出来了。请记住:人生不能拥有世上的一切,在有限的珍藏中,你的选择就是你生命意志的支点。请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作为本课的结束语。

六、作业

以“我也有五样”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选”与“弃”过程中的心理描写。

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深入开展探究,创新型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知识,做学问,让他们明确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并提出假设,如何推理论证,形成新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具有一定化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中学化学教育目的。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传受已有知识为主,学生未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因而难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一堂课的创新需要设计。设计是基于设想的规划及创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就必须为学生铺垫好适当的“台阶”,让学生沿着台阶往上走,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面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取新知的学习情境。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要做学习内容分析,旨在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要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资源,为教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

(2)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课程内容来确定,一节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点问题。第二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活动。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些子问题,分解难点,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第三步,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重点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允许学生有形形色色的猜想,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不要胡乱猜想。这过程不但可以巩固新知识、扩展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体验。

评价与交流探究结果是进一步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过程。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通过评价与交流,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培养合作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获得成功的体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当人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很难产生出强烈的认知需要。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这其中,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句真诚的鼓励话语,可能带出一批好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可能使这位学生终身铭记。

以上几个环节相互联系,其过程可表示如下:

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实验(推理)探究→体验、创新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分析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我认为,新课程教学设计至少应包含下列步骤:

(1)确定教学“三维”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问题

(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

(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

(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

(6)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高中历史新课程通史体例串讲提纲


高中历史新课程通史体例串讲提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和经济

1.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度

目的:西周疆域扩大,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建立诸侯国,主要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内容:诸侯得到土地和人口,但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封疆内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这样西周统治阶层内部形成了森严的“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作用: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但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享有很大独立性,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地方实力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问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不为表里的宗法制。

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内容: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的血缘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周天子不仅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所以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用: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2.夏商西周的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

青铜农具很少,主要农具是耒耜、石锄、石犁等。

夏商周时期,以沟洫将耕地分割成方块状,呈“井”字形,故称“井田”。一切土地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买卖,受封者向国王缴纳贡赋,庶民和奴隶耕种。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2)手工业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由官府垄断。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礼器等精美铜器,展示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商朝有了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早期的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3)商业

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1.秦国的商鞅变法

(1)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

(2)主要的变法措施

(3)变法的成效和结局

2.秦统一六国

(1)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2)统一的经过和时间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P16,破坏原因、初税亩和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制特点)

(2)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铁农具和牛耕、都江堰

(3)小农经济产生(P6出现原因、特点、作用)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P9-10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手工业兴起。包括小农的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3.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1)私营商业的兴起P12

(2)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P17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

1.孔子和儒家思想

(1)孔子的生平

 (2)开创儒家思想

(3)古代大教育家

(4)对后世的影响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的出现的背景

(2)儒家学派的孟子和荀子

(3)老子、庄子和道家思想

(4)韩非子和法家思想

3.科学技术战国司南

4.文字、文学和艺术

(1)甲骨文

(2)《诗经》

(3)楚辞

(4)绘画艺术《人物龙凤图》

第二单元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秦朝的大一统

1.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至高无上的皇权

(2)秦朝的中央官制

(3)郡县制的推行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意见,决定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大力开拓疆域,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在北边筑起万里长城;在南方,派兵攻打岭南(今广西、广东一带),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初步奠定。

(4)中央集权制作用

秦始皇的政治改革作用。

2.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措施

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发展交通

3.秦的暴政

秦始皇征调太急,赋敛过重,刑罚严酷和焚书坑儒

二、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汉武的集权措施

2.两汉的社会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犁壁、二牛一人的犁耕法;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东汉青瓷

重农抑商、实行盐铁官营

西汉时,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3.两汉时期的文化

(1)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发明、东汉蔡伦

(3)数学成就《九章算术》

(4)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5)汉赋的创作司马相如

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南北朝灌钢法南北朝白瓷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农学的新成就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2)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王羲之“书圣”顾恺之《女史箴图》

第三单元隋唐两宋时期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1.隋唐三省六部制

2.唐太宗贞观之治出现原因、唐太宗历史地位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

1.唐代农业的发展曲辕犁筒车

2.唐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大运河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长安、洛阳、扬州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过的交通要地兴起了一座座繁盛的城镇。

3.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

4.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1)诗歌创作的繁荣(原因、代表人物)

(2)绘画和书法艺术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三、北宋的政治和改革

1.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王安石变法(背景、王安石早年的经历和变法思想、王安石的理财措施、王安石整顿军队的措施、王安石培育人才和改革科举的措施、王安石变法的结局)

四、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1.社会经济的发展宋朝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广州、泉州等城市也都繁盛一时。

2.儒家思想体系的新发展

(1)“三教合一”

(2)程朱理学

(3)陆九渊的心学

3.活字印刷、火器和指南针毕升活字印刷术;火炮、火箭、火蒺藜、突火枪;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四大发明的世界影响

4.文学和艺术

(1)词的兴起和繁荣原因;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2)绘画和书法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苏轼、“宋四家”

第四单元元明清时期

一、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元朝中央官制

2.棉纺织业的发展黄道婆、青花和釉里红、彩瓷

3.科学技术成就郭守敬“简仪”、《授时历》、珠算法、《农书》

4.文学和艺术成就

(1) 散曲和杂剧散曲和杂剧合称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2) 绘画艺术山水画

二、明清时期的政治

1.废除丞相原因、影响

2.内阁制度的建立背景、过程、地位

3.清朝的军机处(清初官制、军机处设立背景、内容、影响)

4.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

康熙帝

(1)平定三藩

(2)收复台湾和设置台湾府

(3)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和伦会盟

(4)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三、明清时期的经济

1.重农抑商政策

2.手工业的发展

(1)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制瓷业的发展斗彩和五彩瓷、珐琅彩、景德镇

3.商业的兴盛商业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晋商等大商帮

4.资本主义萌芽

(1)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困素

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四、明清时期的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王守仁的心学

(2)李贽的“异端”思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科学技术成就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农学成就徐光启《农政全书》

3.文学艺术成就

(1)小说创作的兴盛

(2)绘画和书法艺术

文人画明代文徵明

(3)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单元晚清前期(1840—1895)

一、晚清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反抗

(一)鸦片战争

1.背景: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

2.经过:鸦片战争三阶段

3.结果:《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

4.影响:(1)开始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和魏源必修三P68选修二P74

5.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国占领北方领土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民族矛盾和激化阶级矛盾

2.经过: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北伐和西征

天京变乱和太平天国后期

太平天国的失败

3.治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4.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兴起及概况

(2)P69“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P74中体西用

P75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之洋务派

(3)主要内容:近代工业兴起兴办海防近代教育

(4)洋务运动的影响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三、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挑起战争

2.《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1)内容:

(2)影响

A条约危害

B反割台斗争

C戊戌变法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D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P44

第二单元清末民初(1895—1919)

一、戊戌变法

1.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政治主张

P69维新变法思想

早期改良思想和康有为变法思想

P75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之维新派

P78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民主思想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戊戌政变和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口号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

三、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

1.辛亥革命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和清末改革

P82预备立宪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P76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之革命派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同盟会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P80孙中山五权分立学说

孙中山及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四川保路运动

2.革命党人发动的武昌起义

P83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3.中华民国建立

1)中华民国建立和《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辛亥革命的历史童义

P85-86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

P85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

四、中华民国初年的政治经济文化

1.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P61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P44短暂的春天

3.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5)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过程和意义

(3)P97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中国共产党成立(1)条件(2)中共一大(3)历史意义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实现的背景

(2)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P63促成国共合作

(3)P63历史纵横:黄埔军校建立

(4)孙中山北上和逝世、评价

(5)P82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思考毛泽东研究农民问题

2.北伐战争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三、国共十年对峙

1.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毛泽东出席“八七”会议

(3)土地革命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P82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思考P8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5)P105十年内战时期的邓小平

2.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和毛泽东《七律长征》

3.国民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政治独裁统治

P45曲折的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日本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

四、抗日战争

1.全民族的抗战邓小平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

2.日寇的暴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3.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1)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共七大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意义

4.抗战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五、人民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P108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2.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1)内战开始和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2)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3)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

(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P111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六、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服饰饮食建筑社会风俗

2.交通与通讯(1)交通淞沪铁路、唐胥铁路詹天佑轮船招商局冯如京津航线航线总长度近8万千米(2}电讯1877年第一条电报

3.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2)电影1905《定军山》1931年《歌女红牡丹》

第四单元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

一、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一1956)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和经济

(1)人民政协的召开和开国大典

(2)邓小平西南和西藏地区的解放

(3)国民经济的恢复

2.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工业化建设的成就1953年毛泽东过渡时期总路线

(2)三大改造的完成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956一1966)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国“八大”的正确决策

(2)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2.经济建设的严重失误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1.“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2.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

3.国民经济的劫难

4.纠正“文革”错误的努力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伟大的历史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邓小平认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平反冤假错案

(2)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3.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

(1)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决策

(2)经济体制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经济特区的创办

(2)沿海经济开地区的开辟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邓小平南方谈话

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8.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理论发展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现代中国外交

1.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和外交三大政策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7个国家建交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日内瓦会议

(3)万隆会议

3.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中国在联台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

4.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外交活动

六、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科技文教

1.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2)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2.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双百”方针的提出

4.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第三部分世界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希腊罗马

一、雅典的的民主政治

1、背景

(1)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

(2)早期的城邦政治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2、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梭伦改革奠定民主政治基础梭伦改革

(2)克里斯提尼改革

(3)伯里克利改革

3、雅典民主制的意义和局限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

2.苏格拉底

3.柏拉图柏拉图

4.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三、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

2.查士丁尼法典

3.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

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3)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扩大

(1)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2)海上马车夫——荷兰殖民扩张

(3)“日不落帝国”——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4)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市场的拓展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l)文艺蔓兴的背景和实质

(2)意大科的文艺复兴

(3)文艺复兴的扩展

2.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3.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思想核心

(1)启蒙运动的背景

(2)早期启蒙思想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之斯宾诺莎、洛克

(3)理性主义思想

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启蒙运动扩展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之卢梭

3.启蒙运动的影响

三、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近代西方民主思想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1)英国革命的背景

(1)《大宪章》和英国议会的起源

(2)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国王和议会的矛盾激化

(4)清教的兴起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2)共和国的建立

(3)克伦威尔和军事独裁的“护国政体”

克伦威尔

(4)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5)“光荣革命”

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责任内阁制

(1)《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度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3、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2)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2)1787年宪法和美国的民主制度

3)华盛顿领导的联邦政府

美国独立宣言

美国代议共和制度建立

华盛顿

4、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1)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2)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3)拿破仑帝国的统治

法国《人权宣言》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拿破仑

第三单元工业化和近代世界的变革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与条件

2.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革(1)棉纺织技术的革命(2)蒸汽时代的到来(3)交通运输业革命(4)工业革命的扩展

3.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的变化——从工场到工厂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二.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1.英国的议会改革和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1)1832年议会改革(2)宪章运动和普选权的逐步实现英国宪章运动

2.美国的两党政治的形成

3.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1)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4.《德意志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德意志国家的统一(2)德意志帝国宪法(3)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政体确立的影响

三、科学杜会主义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

1.历史条件

1)社会根源2)工人运动的兴起英国宪章运动3)三大理论来源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活动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

2.《共产党宣言》发表

3.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4.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之第二国际

四、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19世纪中叶的俄国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3.影响: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

五、日本的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明治维新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3.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历史地位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主要成就

2.垄断组织的出现

3.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七、近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1.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

(1)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牛顿(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革命

(1)“蒸汽时代”的到来(2)电气革命的出现

3.文学艺术的发展

(1)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2)印象派绘画(3)贝多芬的音乐

第四单元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

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

2、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和条件

俄国社会的发展和矛盾

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和领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七月事件

彼得格勒起义的胜利

(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苏联的建立

列宁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

4.“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和评价

(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

(2)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和改革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经济危机的爆发

(3)经济危机的特点

(4)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

(5)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2.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主要措施

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工业生产

调节农业生产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恢复

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

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美苏从盟友到对手

(2)“冷战”的开始

(3)两极格局的形成

(4)“冷战”格局中的“热战”“冷战”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走向联合(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中国振兴

3.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

(1)冷战后和平与动荡并存

(2)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2)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1)欧洲联盟

(2)北美自由贸易区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条件、问题

(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3)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战后的苏联和东欧

1.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经济改革的背景

(2)赫鲁晓夫的改革

(3)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4)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和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四、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科学和技术

(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2)量子物理学

(3)信息技术与互联网

2.文学和艺术

(1)现代主义文学

(2)现代主义艺术

(3)影视艺术

晨昏诺日朗北师新课程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晨昏诺日朗北师新课程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晨昏诺日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能够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2、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能够对自然景物美有独特的审美感悟,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修辞技巧等方面入手深入赏析本文,学习并借鉴文章的表达技巧,体会文章壮丽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古筝曲《高山流水》录音带;

2、学生:预习并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文在文意理解方面难度不大,学生基本上也能抓住相关的语句、语段进行鉴赏,因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小组交流,扩大学生的阅读成果,增加学生的阅读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师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将这种合作探讨深入下去,达到教学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自然拥有着广博的胸怀,它的一切不仅仅只是江南秀美,它同样兼容着壮阔与雄伟,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晨昏诺日朗》,一起来欣赏赵丽宏笔下壮丽的西部风光。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并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了作者几次观赏诺日朗的景象?

2、提问交流。

明确: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三次观赏诺日朗的景象,即夕照中的诺日朗瀑布、晨雾中的诺日朗瀑布以及诺日朗瀑布的源头——海子。

(三)、品味研读:

1、自读品味:

在作者所描绘的这几次诺日朗景象的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次?请大家仔细阅读文章,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读一读,品一品,并评一评,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展示出诺日朗景观的。

要求:(1)、抓住相关语段反复阅读;(2)、任选一幅画面进行赏析;

(3)、在文中圈点勾画,并在文中空白处写下阅读感受。(投影给出)

2、合作借鉴:学生小组学习,借鉴他人的学习成果,共同研讨。

要求:(1)、可以就你所选择的画面自由寻找学习伙伴(2-4人一组)(2)、小组充分交流,保留交流结果,并推荐小组代表准备做小组总结发言。

3、师生共同赏析:

(1)、请选择欣赏第一部分内容即夕照中的诺日朗瀑布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班级交流,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段。

要求:小组代表首先朗读所要分析句子,然后进行分析,最后班级齐读。

如:

A:“路旁的树林里突然飘出流水的声音。开始声音不大,如同一种气韵悠长的叹息,从极遥远的地方飘过来。声音渐渐响起来,先是如急雨打在树叶上,嘈杂而清脆;继而入狂风卷过树林时发出的呼啸;很快,这声响便发展成震天撼地的轰鸣,给人的感觉是路边的丛林中正奔跑着千军万马,人马的嘶鸣和呐喊从林谷中冲天而起,在空气中扩散、弥漫,笼罩了暮色中的整个山林……”

这一语段中连用了四个比喻,将水声比喻为“叹息”、“急雨”、“狂风”和“千军万马”,并照应了四个动词:“飘”、“打”、“卷”、“奔跑”,从人的听觉角度入手,细腻地将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表明了作者距诺日朗瀑布也越来越近了。

B:“大瀑布离公路不到一百米,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丛中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飘忽的水雾。”

这一语段中作者从视觉角度,用“流”、“跌入”、“垂挂”、“飞扬”四个动词写出了远观诺日朗瀑布的特点。“流”一般是用在较平坦的地方,准确地写出了瀑布起源时水流较缓的特点,而“跌入”一词则十分生动地写出了水流突遇峭壁时猛然由缓而急,汹涌直下的雄浑景象,让读者不得不感叹作者用笔的精妙!

(2)、交流第二部分内容即晨雾中的诺日朗瀑布。要求:同(1)。

A:“瀑布后面的群山此刻还隐隐约约藏在飘忽的云雾之中,千丝万缕的水帘仿佛是从云雾中喷涌倾泻出来,又像是从地底下腾空而起的无数条白龙,龙头已经钻进云雾,龙身和龙尾却留在空中,一刻不停拍打着悬崖峭壁……”

这一语段中,将瀑布比作白龙,并用动词“喷涌倾泻”、“腾空而起”、“钻”、“拍打”以及修饰语“无数条”、“一刻不停”形象生动地将晨雾中远观时诺日朗瀑布的壮阔、神奇动态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B:“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是裂开了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洋洋洒洒,一落千丈,在山谷中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

这一语段中,“巨大的豁口”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瀑布奔流而下的形态自然地展示在读者眼前,而“汹涌而下,浩浩荡荡,洋洋洒洒,一落千丈”一系列的修饰语又将仰观时诺日朗瀑布气势磅礴、雄浑博大的特点揭示无余。

C:“我想起许多年前在雁荡山看瀑布时的情景,站在著名的大龙湫瀑布跟前,产生的联想是在看一条巨龙被钉在崖壁上挣扎。此时,却是群龙飞舞,自由之水精灵在宁静的山谷中合唱出一曲震撼天地的壮歌,使人的灵魂为之战栗。”

将诺日朗瀑布与雁荡山的大龙湫瀑布相比较,突出诺日朗瀑布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特点。动词“钉”强调了大龙湫瀑布水与崖壁紧密结合,致使水流紧贴崖壁“挣扎”的特点,而与此相比,诺日朗是“自由”的,水从崖顶临空而下,其壮阔的气势自然不言而喻。

D:“奔泻的瀑布中,闪射出千万道金红色的光芒,这是对面山上射过来的早霞。飘忽的水雾又把这些光芒糅合在一起,缤纷迷眩地飞扬、升腾,形成一种神话般的气氛……”写出了在朝霞中远观时诺日朗神奇、迷幻,如入仙境般的迷人色彩。

(3)、交流第三部分内容即海子。

“平静的湖水如同一块硕大无朋的翡翠”;“这正是大瀑布的跳台”

“翡翠”突出了海子极为平静的特点,而“跳台”又暗示着雄浑的瀑布,在这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诺日朗在这平静中孕育着激情这一深刻内涵。

(4)、教师就文章的语言特点,作者的观察角度等方面对全文做出总结。

(四)、再读体悟:

教师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请一生朗读全文。

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意境;

(2)、其他同学合上书,闭上眼,静静地听,在脑海中想象一下你所见到的诺日朗画面,再次感悟课文壮丽的意境。

(五)、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借鉴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大家口头介绍一处你曾经游览过或观察过的自然景观。

(六)、作业:

(1)、将口头表达形成文字。

要求:200字左右,并要求同桌交换批阅做好点评;

(2)、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投影给出)

附:板书:晨昏诺日朗

听觉:叹息、急雨、狂风、千军万马

昏“飘”、“打”、“卷”、“奔跑”——雄浑

视觉:“流”、“跌入”、“垂挂”、“飞扬”渐进:白龙巨大的豁口(比喻)

晨跟前:———雄浑博大、激情横溢大龙湫(对比)

稍远:神话般海子翡翠、跳台————平静中孕育激情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105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