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要求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难点:分析各类型气候的特征。
三、教具准备:投影片4张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媒体
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入:我们平时所讲的“气候”和前面我们所学习的“天气”,意义是否相同?
“不同”。
讲授新课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阅图]:让学生阅读图3.22,对照每幅景观照片看对该气候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的侧重面,如图A森林、河流,图B沙漠,图C四季分明。
[归纳]:引导学生归纳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段和要素(活动1的第一问和第二问)。
[设问]:描述中所说的“一年”是指某一特定年还是一般年份而言?
l由此使学生理解: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深入认识]:让学生看描述中关于气候特征的内容(如C图中的“四季分明……很干燥),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板书]: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举例描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气候的理解并参考图中对气候的描述,描述花都的气候特点(活动1的最后一个问题)。
[比较]:引导学生比较“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可从关注的时间、要素和变化情况等方面做比较。
[活动判断]:给出一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活动2)。
[举例判断]: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描述天气的诗句或句子,然后说出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
[转折]:世界上每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都有所不同,造成了气候的地区差异。
[看图理解]:引导学生看投影片,看图3.23,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大”。
[板书]:3.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大。
[活动]:P59“活动”第3题,围绕学生阅读图3.23,让学生边读图边填表。在学生完成活动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热带、温带、寒带,以及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内容。
l对于各气候类型的名称不必作解释,成因也不需要分析。
l各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要求学生能在图3.23上指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l各类型气候的特征,图3.23上举例介绍了其中的三个,教学时可适当补充介绍两三个(让学生看地图册P25,举一些常见的气候类型让学生分析气候特点,如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加深学生对气候类型的认识,但不要求学生记忆。
l让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看看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
[转折]:世界形成各种各样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板书]: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活动]:出示相应的投影片,认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然后总结各因素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影响。
第1题答案:A地全年高温多雨,B地全年低温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
第2题答案:受海陆位置影响,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大陆东岸是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岸是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部是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3题答案:A坡降水多,因为它处于迎风坡。
[板书]:
因素影响
气温
降水
纬度
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
海陆
海洋冬暖夏凉,陆地冬冷夏热
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地形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活动]:让学生完成P60活动第4题,判断影响各气候的主要因素。
[转折]:气候对人类会有什么影响呢?
[板书]: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域,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有差别
[列举]:让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说说一年的不同季节,人们穿衣、饮食以及当地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活动练习]:引导学生做相应的活动题(活动第1题对应于气候与生活,第2题对应于气候与生产,第3题对应于气象灾害),让学生分别举例说明气候对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
[归纳]: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不同地域,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有差别。
看图归纳。
“一年;气温和降水”。
“一般而言”。
阅读。
回答问题。
比较概念。
活动。
举例分析。
看图认识。
活动:填表。
看图认识。
纬度、海陆、地形。
活动:回答问题。
活动。
列举说明。
活动练习。
归纳。
投影片:1月哈尔滨、广州自然景观图
投影片:1赤道、两极降水量的月份分配;2同纬度的自然风光;3地形雨示意图。
开放性思考
[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讨论气候变暖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影响,因此,人类应该理性地控制对气候有负面影响的活动。
讨论回答。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四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掌握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气候的分布。
掌握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各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征。
能根据某地气温降水资料描述气候。
能力培养
通过对气温降水柱状图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视图、析图等用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气候的分布、特征。
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以外的数据资料来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教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热带的气候类型
情境导入
出示四幅不同的热带自然景观图,这些不同的景观是由于不同的气候形成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课前热身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整体认识热带气候的分布。
教师讲述:
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垢“五带”来称呼气候,但这样并不具体。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利用气温和降水来研究热带地区的气候特点。
互动1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突出体现热带雨林的气候)
师:同学们试着表述热带雨林的分布情况。
生:分布在赤道附近。
明确: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互动2
师:下面我们利用图中气温、降水资料,来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先注意气温的高低和气温的变化怎样。
生:气温高,但变化不大。
明确: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特点是:全年高温,在26摄氏度左右。
师:再看图上各个月份的降水量和年总降水怎样。
生:多数月份的降水多。
明确:全年高温多雨。
互动3
师:根据书中热带草原气候图,看看其分布怎样?
生: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明确: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互动4
师:下面我们根据图中的气温、降水,来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大家观察讨论。
生:全年高温,降水有的月份多,有的月份少。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
明确: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降水集中在6-9月。
互动5
师:请同学们表达一下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情况。
生: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明确: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互动6
师:下面我们利用图中的气温、降水来分析季风气候的特点。
生:全年高温,有的月份多,有的月份少。
明确: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互动7
师:学生根据下表填空。
气候分布气候特征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
热带沙漠
达标反馈。
学习小结
内容总结:见上表
方法归纳:从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中获取地理信息。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影响气候的因素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七年级一班课题天气和气候
主备教师庄刘花副备教师冯上发上课时间2014年11月5日星期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是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的主要原因.2、理解掌握地球运动与地球的形状是其中的两个原因。
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心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活,能够让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和发现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运动和地球形状对天气气候等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师生互动、多媒体辅助
学法指导观察图片,发现理解。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气温与降水的差异,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今天我这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回答问题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同学们你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78页活动题探究太阳直射与斜射下的温度差异
(教师总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低太阳辐射弱,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教材79页活动题
回答: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学生做实验,讨论总结实验的结论通过完成教材活动题,从学生实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讨论完成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内容比较:
地球自转对天气和气候造成了哪些影响?
每天都有春夏秋冬的四个季节,大家能感受到怎样的天气变化?这些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讨论并填写表格锻炼学生自学与总结能力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我们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同学们想想,桌上的灯光中心正在桌子面上,我们选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桌子用红笔画出四个大箭头,当做太阳直射点地球仪绕灯光慢慢转动。
在演示过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观察和思考着这样几个问题?
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即轨道是什么形状?
2、假设地球是直立着,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
3、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
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
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首先是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然后自己动手演示,运行一周还没看清楚的话可以反复操作。
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尝试从言行中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新概念典型例题分析思考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课
堂
小
结
(梳理归纳)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对气候的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地球运动的影响认真聆听
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1、抄写新概念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地球形状与气候
二、地球运动与气候
1、自转
2、公转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比较难,学生掌握理解较难,对学生的空间思维有一定高要求,所以这节课主要采取动手实验,让学生便于理解,当还是存在部分学生理解困难,下一节课将更易理解和接受。
文章来源://m.jab88.com/j/3616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