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
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执教者
授课日期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课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启发学生探究水陆的分布比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教学流程设计
教法
学法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
导入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
他到了太空,回头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
新授
一教师导学
1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2、全球海陆分布比例
对地球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学流程设计
教法
学法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
二学生自学
三交流展示
71%为海洋,29%为陆地。概括来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四目标检测
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介绍的过程中用课件向学生提供古“丝绸之路”路线、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等示意图)
回
顾
与
反
思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一章探索勾股定理
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授课班级
主备教师参与教师
课型新授课课题§1.1探索勾股定理
备课组长审核签名教研组长审核签名
1、学习目标: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验证,并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重点: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验证勾股定理.
学习内容(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感知)
(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
(2)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和4,求第三边长
(3)、求出x的值
二、合作探究(理解)
验证勾股定理
拼图验证.准备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正方形.
思考1:你能由图1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
能用两种方法吗?能由此得到勾股定理吗?
2:你能由图2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能用两种方法吗?
能由此得到勾股定理吗?
3、请利用图3验证勾股定理
4、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你还有哪些方法?
5
三、轻松尝试(运用)
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头顶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子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2、利用全等的办法证明勾股定理?
3、轮船从海中岛A出发,先向北航行9km,又往西航行9km,由于遇到冰山,只好又向南航行4km,再向西航行6km,再折向北航行2km,最后又向西航行9km,到达目的地B,求AB两地间的距离.
4、一棵9m高的树被风折断,树顶落在离树根3m之处,若要查看断痕,要从树底开始爬多高?
四、拓展延伸(提高)
折叠长方形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F点处,
若AB=8cm,BC=10cm,求EC的长.
五、收获盘点(升华)
六、当堂检测(达标)
1.若△ABC中,∠C=90°,(1)若a=5,b=12,则c=;(2)若a=6,c=10,则b=;(3)若a∶b=3∶4,c=10,则a=,b=.
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cm,12cm,则斜边上的高为.[
3.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底边长为10cm,则面积为().
A.30cm2B.130cm2C.120cm2D.60cm2[
1、必做题:①整理导学案并完成下一节课导学案中的预习案。
②完成《优化设计》中的本节内容。
2、思考题:
学习反思:
14.3欧姆定律的应用
1.复述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认识短路的危害.
2.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体验欧姆定律的应用.
3.重点: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短路危害的学习加强安全用电意识.
一、复习
1.回顾上节所学内容,结合电阻知识,深化理解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
(1)该公式告诉我们可以借助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测量或求出电阻值.
(2)能不能认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呢?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此外,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但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3)对同一导体,电阻不变,I跟U成正(选填“正”或“反”)比.
二、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2.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同时测出灯泡工作时的电流值和电压值,根据R=,就可以算出它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3.在虚线框中设计一个电路,用来测量经过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
4.该实验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
答案变阻器可以改变流过电路的电流,能多测几组数据;同时还能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5.实验基本操作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2)检查电表量程是否选择恰当、电路是否无误;(3)闭合开关,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观察灯泡亮度,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及时做好数据记录;(4)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6.数据记录表.
思考交流:本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测量几次?观察什么?需要计算什么数据?根据思考设计记录表.
答案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灯泡亮度电阻R/Ω
1
2
3
三、研究短路有什么危害
7.在电路中,如果电流不流经用电器,而用导线将电源两极直接相连,我们就说电源短路了.电源短路有什么危害呢?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非常大,可能损坏电源,也可能导致导线温度升高,甚至引发火灾.
1.在测小灯泡电阻实验中,小灯泡的亮度、灯丝的温度如何变化?
答案灯泡变亮,灯丝温度变高.
2.在测小灯泡电阻实验中,分析比较小灯泡每次的电阻值是不是相等?它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发生变化了吗?是电流和电压的影响吗?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小灯泡的电阻发生变化呢?
答案不相等;没有发生变化;不是;灯丝温度发生变化对小灯泡的电阻产生了影响.
甲
3.如图甲所示,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的变化范围是0~20Ω,闭合开关,当滑片P移动到R的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则当滑片P移动到R的最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尝试解答】当P移到R的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没有接入电路,在空白处画出此时的电路图如图乙所示,设电路中的电流为I1,根据题意可得电源电压:U=U1=I1R1=0.6A×10Ω=6V.当滑片P移到R的最右端时,画出此时的电路图如图丙所示,电阻R1和R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电阻R两端的电压,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R+R1=20Ω+10Ω=30Ω,电路中的电流:I2===0.2A,由欧姆定律可得电压表的示数U2=I2R=0.2A×20Ω=4V.
乙丙
4.全面认识短路现象.
(1)观察如图所示的电路,提出猜想:闭合开关后两个灯泡是否都发光?
答案乙灯发光,甲灯不发光.
(2)观看教师演示,你的猜想是否得到了验证?
答案是.
(3)如图所示的电路,用电器的两端用导线直接连在一起,该用电器不能工作,这种现象叫做用电器短路(也叫局部短路).
(4)结合生活经验,与同学们讨论在生活中哪些错误操作会引起短路.
答案在生活中,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有:线路老化,绝缘层破坏而造成短路;电压过高,绝缘击穿;小动物(猫等)跨接在裸线上;人为的多种乱拉乱接电线;室外架空线的线路松弛,大风作用下相撞;线路安装过低,与各种运输物品或金属物品相碰造成短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15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