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送往小木屋的信》课文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送往小木屋的信》课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在我国北方原始森林深处的疙瘩山上,有一座平平常常的小木屋。为了保护祖国最北部九十七万公顷的原始森林,三名森林警察部队的战士常年住在这里。

小木屋坐落在半山腰上,冬天,这里风雪交加,气温降到零下三十报氏度。

天气一转暖,森林里到处飞着牛虻、蚊子和小咬,一群又一一群,挥之不去。

战士们克服了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但是,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林海,隔绝了小木屋和外面的世界。战士们必须接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单调和寂寞。

小木屋没有电,也就没有电视机,战士们带来的书籍也十分有限。

在这样平静寂寞的日子中,信,就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家书抵万金哪!只要不当班,他们就拼命写信,给战友写、给父母写、给朋友写。写完,还要在信封背后重重地写上见信速回的字样。

有一回,中队指导员去小木屋看望值勤的战士,顺便给他们捎去各自的来信,其中还有一封署名几个少先队员的信。半路上,他发现身上的汗把口袋里的信浸湿了。指导员懂得这些信对战士多么重要,他不敢把信揣在口袋里了,而是用手捏着边走边吹。当他走到小木屋时,信被他吹干了。信封上留下了他的指印,也印着指导员对士兵的爱心。

三个战士谁也舍不得立刻拆开信,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最后,信纸折叠处都烂了,才被小心地夹在笔记本里。

哦,所有热爱大森林的朋友,请拿起你的笔,给守卫森林的战士写信吧!

精选阅读

《送往小木屋的信》教材理解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往小木屋的信》教材理解”,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送往小木屋的信》时,刘老师问: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感动!你们被什么感动了?刘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刘老师赶忙伸手示意停下:你们能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谈一谈吗?同学们一听,纷纷低下头在课文中寻找着,思考着

冬冬第一个举起了手:小木屋在半山腰,冬天风雪交加,气温零下30度,暖天飞着牛虻、蚊子和小咬,没有电视机,和外界隔绝,可战士们为了保护国家的原始森林,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接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单调与寂寞。他们的精神让我感动。

明明也不甘示弱:我被指导员感动了。他理解战士们渴望看到信的心情,所以快步行进,结果汗水把信浸湿了,他便不敢把信揣在口袋里,用手捏着边走边吹,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指导员小心翼翼地送信的样子,怎么能不被他对士兵的爱心所感动呢?

巧巧也抢着要说:战士们对信的珍爱才让人感动呢!舍不得、实在、憋不住、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每天读一遍、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小心地夹这些都让我们品读出战士们视信如宝,对信珍爱有加。对于他们来说真正是家书抵万金啊!

刘老师边听边点着头,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战士的使命是出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无论多么难以完成,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在茫茫的林海,在疙瘩山上,信,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给守卫森林的战士写一封信,好吗?孩子们没有回答,只是使劲地点着头。

北方有个小木屋


北方有个小木屋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唠)
2了解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3体会森警战士对待艰苦、单调和寂寞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北方林区的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北方内蒙古原始森林中,有个独特的小木屋,那里生活着内蒙古森警部队的一群特殊的长势,他们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到文中去了解。
二初步自学:
1自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号,理解词语含义,试着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2讨论交流自学成果:
同桌互相讨论不懂得词句
提出仍然不懂得问题。
三进一步自学:
1出示思考题,边默读边思考:
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是怎样的?(在文中标划出相关语句)
把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试着用一两个简单的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
2分组交流讨论:
在每人发言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意见,概括地说明课文时从那几方面说明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状况的?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读写结合,读中有感: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开拓思路。
2试着动笔写一写,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
3小组讨论评议。
五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试着给课文再拟一个题目。
板书设计:
32北方有个小木屋饮水吃饭极其艰苦
居住条件和环境充满恐惧乐观、奉献精神
业余生活单调寂寞

《给家乡孩子的信》课文


亲爱的同学们:

谢谢你们写信给我,一大堆信!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要说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级郭小娟同学所要的那样一小段话,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枝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并不是不愿意看望你们,正相反,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那么,就让这封信代替我同你们见面吧。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现在我快走到路的尽头,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

亲爱的家乡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我真诚地祝福你们。

巴金

1991年5月15日

《秋姑娘的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秋姑娘的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洪上寄宿制中心小学宋秋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认识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在理解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句及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出示枫叶图)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都红了,美吗?闭上眼睛(出示光秃秃的树干),睁开眼睛,你发现了什么?你会怎么问呢?

出示第六自然段: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2、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咦”要读出好奇、惊异的语气和问句的读法。

4、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是呀,叶子都到哪儿去了呢?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二、自我质疑,揭示课题

1、出示第一自然段: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3、再自由读这段话,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4、反馈交流:“片片枫叶”说明秋姑娘写的信很多:“好朋友们”是告诉我们秋姑娘把信写给了谁。

5、指导朗读:读出语气的轻缓。指名读——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6、读了这句话,你还想知道什么?

过渡揭题: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秋姑娘的信》。板书课题:秋姑娘的信

三、品读结合,积累语言

1、(播放课文录音)想: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

2、学生回答问题,师相机出示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图及文字。

3、师:秋姑娘在信上写了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大声朗读,你最喜欢的信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

4、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5、小朋友读得很认真,你愿意为大家读秋姑娘写给哪位好朋友的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第二至五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提供句式:秋天到了,大雁要(),秋姑娘让它们()。

2、还有哪儿不懂的可以问一问。相机板书:南去

3、师:是呀!秋天到了,大雁要到遥远的南方去过冬,一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危险与困难,所以秋姑娘让它们——多加小心。

4、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

5、指导朗读:指导体会读出关心、体贴的语气。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读得怎么样。

2、交流读懂的与不懂的地方。

理解:冬眠

冬天到了,青蛙躺在洞里不吃也不喝,要睡上整整一个冬天呢!还有哪些动物也和青蛙一样过冬的?(刺猬、蛇、癞蛤蟆、蚯蚓……)

师:小朋友知道的课外知识可真多呀!这些动物都要“冬眠”。齐读:冬眠

3、师:你能用这样的话说说吗?出示句式:秋天到了,青蛙要(),秋姑娘让它()。

4、指导朗读:读出秋姑娘担心吵醒青蛙的语气。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

反馈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不懂的地方,小组间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板书:准备食品

3、理解:充足

想想小松鼠会准备哪些食品呢?(松子、松果、花生……)这些食品够小松鼠吃整整一个冬天了。齐读:充足

4、指导朗读:把体会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引读——小组比赛读。

反馈第五自然段

1、读一读,交流。板书:给小树裹上“冬衣”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山村孩子为小树裹“冬衣”。

3、比赛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四、拓展说话,内化语言

1、秋姑娘还会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用“一封写给(谁),(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

2、小组练说——指名说。

3、是呀,秋姑娘给那么多的好朋友写信,难怪树上的枫叶都不见了。齐读第七自然段。

六、齐读全文,升华情感

这篇课文多有趣呀!让我们捧起书美美地读一读吧!(配乐)

七、小结

秋姑娘不但人美,心灵也很美,她关心朋友、照顾朋友,多好的人呀,你喜欢她吗?秋去冬来,冬爷爷马上要来到了,秋姑娘也放心地走了,让我们再一次和秋姑娘深情地打个招呼吧!

生:秋姑娘再见!

附板书:

秋姑娘的信

大雁多加小心

青蛙盖好被子

松鼠准备食物

山村孩子给小树裹“冬衣”

寄给青蛙的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寄给青蛙的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寄给青蛙的信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童话故事,写的是发生在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事。青蛙从来没有收到过一封信,它很难过;小鸭知道了,就给青蛙写了一封信;青蛙收到信后快活极了,小鸭子由此也感到特别高兴。
课文的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生活化的对话较多,适合儿童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可从中体会:被别人帮助是幸福的,去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设计理念】
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过程和方法。倡导在学文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识字,落实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学会运用汉字、词语。强调学生的朗读练习,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引发思考启迪,丰富生活经验。
【教学目标】
1?认识“蛙、信、每、收、封、鸭、安、伤、今、惊、读、第、次”13个生字和“爪字头”“月字旁”两个偏旁;会写“非、今、朋、每、安、采、过、送”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好朋友之间需要关心,需要沟通,应当互相帮助,大家才会更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1?学会生字新词。
突破的方法:重视学生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采用比较法、熟字带字等方法来掌握生字新词;以图文对照、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2?体会小鸭的话:“看到你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
突破的方法:“采用多读课文,观察图画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使学生明白:有朋友的关心帮助,就会感到幸福;帮助别人的人也会十分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板书课题:寄给青蛙的信
2?揭题生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些什么问题想提?
点评:以疑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大家想了解的内容都可能在书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吧。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想想办法,把自己不太熟悉的生字词画记下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自由读课文。?
点评: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主动识字,倡导读书动笔墨;初读课文的要求具体且得体。
4?小组同学互相认读画记的词语;做到认真听,相互纠正;比一比谁读得准。?
5?学生认读词语(出示课件)。重点指导难读准的字:封(fēnɡ),不要读成fōng;惊,发后鼻音。?
点评:以上环节将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学习,教师及时检查、重点指导结合起来,使学生普遍能读准字音,奠定阅读课文的基础。?
6?小组同学再读课文,认真听。评一评:谁读得比较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不够?你建议他怎么读??
7?指名读课文(请几个同学选一节或几节自己读得最棒的语段读给同学们听)。?
点评:采取“比读”“评读”“表现读”等方式,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将课文读通读顺。
8?学习生字(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会想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以个体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1)重点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曾经学过的认读生字的方法,记住生字。?
熟字加一部分:言——信京——惊卖——读?
熟字减一部分:海——每令——今?
形近字比较:蛙——封鸡——鸭
(2)扩词练习: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信()()()()()
安()()()()()
9?指导书写:安、今、每、采。?
(1)请同学上台书写“安、今、每”,其他同学观察字的笔画位置及笔顺;评一评他写得对不对、好不好。老师相机指导:“安”和“每”的间架结构是上小下大,“今”是上大下小。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2)老师示范书写“采”字。指导学习“爪字头”,笔顺为“撇、点、点、撇”;学生书写“采”字,老师巡视指导。?
10?巩固认读生字(出示课件:比比谁摘的生字苹果多)。?
点评:识字写字乃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上教学设计明显的体现了这一观点。
二、自由朗读,体会图文内容?
1?请同学仔细观察并模仿小青蛙的表情(出示课件)。?
2?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哪里可以看出来??
3?到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
点评:充分利用教学插图这一重要媒体,训练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想像,实现形象感知和语言体会的衔接。?
4?小青蛙为什么这么伤心难过,难道仅仅是没收到信吗?你想对小青蛙说些什么??
点评: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其情感去感受故事情节和语言文字。?
5?练习朗读小鸭和青蛙的对话。(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
6?再观察小青蛙的表情(出示课件),说一说小青蛙为什么变得这么高兴。学生朗读、讨论、再朗读。?
点评:将体会、领悟建筑在多读、多种形式读,以及读与思、读与说等语文实践活动之上。
三、感情朗读,升华认识情感?
1?小鸭看到小青蛙那么高兴,为什么它也特别快活??
2?体会小鸭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看到你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小鸭的话。?
(1)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你能成为他的朋友吗??
(2)你想对你的好朋友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先说说,再由同学在班上说。指导完成
4?老师、学生共同完善板书。老师概括课文内容,学生齐读课文。?
点评:此时师生共同完善板书和学生齐读课文,有助于学生从课文的局部内容回到整体内容上,梳理对语言的整体感知,反思对事物的认识。?
5?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出示课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自己体会理解。
点评:既给予学生贴近课文内容的人文教育,又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6?复习、运用生字新词。?
(1)学生书写:“非、过、边”3个生字,老师检查并指导。?
(2)老师示范书写“别”、学习“利刀旁”,学生书写“别”“到”,老师相机指导:书写这两个字时应注意左宽右窄。
点评:将写字分散安排,可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体现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
(3)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收集到词语花篮中。由学生任选两个词语说话。?
7?教学总结。?
被别人帮助是幸福的,去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让我们记住小鸭的话,齐读小鸭的话。?
点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成功的阅读教学经验,将两个课时的学习活动实施整体设计,教学的整体感较强,教学操作性较强,亦具有较好的教学指导意义。

秋姑娘的信


7、秋姑娘的信

教学内容:《7秋姑娘的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什么季节快要来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课文。

出示课题,指名读,教学“秋”的读音

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的十分钟

2、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秋姑娘好朋友写信小心生病山村全食品

裹上(带拼音)

指名读,正音,注意区分后鼻音前鼻音

开火车读

去拼音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自由读

4、分段指名读,及时纠错

秋姑娘都把信写给谁拉?信里都写了什么?我们下堂课继续学习

三、学习生字

1、复习生字读音

2、教学两个新笔画卧钩和撇点

3、自由讨论如何记忆字形

4、师提醒

秋:禾字旁最后一笔为点

生: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村:木字旁最后一笔为点

朋:左右要注意对称

5、师范写:朋秋好心

6、生按笔顺图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生字

[出示生字词]秋姑娘好朋友写信小心生病山村全食品

裹上(不带拼音)

▲四人小组互相检查,纠错

▲齐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能读好吗?

2、学习2~5自然段

▲自由读,边读边想,秋姑娘给好朋友的信都写了什么啊?

▲[出示]插图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信的内容

小朋友,秋姑娘写了那么多信,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秋姑娘对朋友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

▲秋姑娘多么细心啊,这么关心她的好朋友,你能读好这些信吗?

指导读出关切的语气

比赛朗诵,尝试背诵。

3、教师引: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学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指导读出欢愉的语气,表达对秋姑娘的赞美。

三、总结课文

我的十分钟

1、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们再想想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写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交流

3、尝试背诵

四、实践活动

1、采集几种落叶,说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小组讨论、交流

2、课后制作落叶书签和标本。

五、作业

填上合适的词

()的枫叶()的青蛙()的松鼠

()的大雁()的孩子()的秋姑娘

板书设计:

7、秋姑娘的信

大雁南去

松鼠冬眠

青蛙准备食品

山村孩子给小树裹“冬衣”

一封写给(谁),(怎么样)。

智慧瞬间: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给女儿的信》课文复习


内容预览:

15.给女儿的信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忐tn忑t:形容心神很不安定。

不可思议:道理神秘奥妙,不可想像,也不能理解。

擅shn自: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

蕴yn藏:包含,蓄积。

纽带:指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事物。

明智: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1918年9月28日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进本村小学上学,19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了克列明楚克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他热爱教师职业,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勤奋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他考取了马卡连柯的母校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接受高等师范教育。在函授学习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立下了为农村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经过四年的学习,1939年苏霍姆林斯基从函授班毕业,无论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获得了中学教师证书。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苏霍姆林斯基在离家不远的区中心镇的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这为他广泛探讨和研究教育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苏霍姆林斯基上了前线。负重伤复员后他重返教育岗位。起初任中学校长,不久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恢复学校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生活,因此提出回学校工作的申请。1947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从此他一直工作在这一岗位上,直到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其间,苏联各地的许多师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只活了52岁,但给世界教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一生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和短篇小说。他的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他的重要著作大都已译成中文,受到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赞许。他的主要著作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的精神世界》《青年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关于人的思考》《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儿子的信》,等等。其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获乌克兰共和国国家奖和乌克兰教育协会一等奖,连续重印二十多次,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他逝世后,苏联教育部和乌克兰教育部分别编选了五卷本和三卷本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他的著作生动地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况,是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艺术概括、提高和再现,因此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

3.背景链接

对孩子们谈爱情本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可对于刚刚萌发爱情种子的女儿谈及爱情,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本课作者明智的采用了童话的方式,回答了女儿提出的问题。这对教师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孩子是一个启发。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文章从表面上看是女儿提出了什么叫爱情这一问题后,父亲没有正面回答,而用祖母讲过的一则优美童话,从人生的青年恋爱到中年的生儿育女、勤勉生活,到老年的忠贞生活、忠贞爱情回答了爱情问题。但文章的真正含义是在爱情问题上对十四岁女儿及广大青少年提出的做人标准:要明智的生活,要善于生活,要热爱珍惜爱情,并要忠贞不渝的呵护它。要做一个不仅懂得爱情,而且具有明智、具有真诚品质的人。

二、文章脉络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对女儿提出爱情问题的思考。

第二部分(6-24),通过奶奶讲述童话,回答了什么叫爱情。

这部分可分四层。

第一层(6),回忆我的童年,引出童话的来历,说明奶奶是我的启蒙老师。

第二层(7-13),上帝创造人,一年后的爱情(即年青对爱情的珍惜)。

第三层(14-19),上帝创造人五十年后的爱情(老年对爱情的忠诚)。

第四层(20-24),上帝创造人五十三年后的爱情回忆(即临终前对爱情的美好回忆)。

第三部分,回答女儿什么是爱情。人类不仅延续自己的后代,还要懂得爱,只有把爱提到人性美的高度者一个真正的人。

三、写作方法

1、本文采用了借代的手法,即借助上帝造人的童话代替大道理的讲述。

如:作者要把什么叫爱情回答给女儿,而爱情是复杂抽象的事物,作者用上帝创造人的童话把这一理念简单化。

童话是用丰富的想像和幻想及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它能使语言更丰富,表达的事物更清晰、具体、鲜明形象。

2、根据文章内容,合理安排结构,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

今天你已经十四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少女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

文段①是事情的结果,文段②是事情的原因。按正常的逻辑思维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而这里把两者倒置起来。开篇除了写信格式的规范外,重要的是设置了悬念,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问题到底是什么?吸引读者不得不看下去。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结构安排也紧凑。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手段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这是我们在写文章前需要认真考虑的。

四、问题探究

1、本文作者在课文中用童话的形式形象地阐述了爱情的含义。为什么在结尾处还把人类爱情提高到人性美的高度去认识?

在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有生命的后代,只有人才懂得爱。因为只有人有思想、有觉悟、有感情。在对待爱情问题上,有人把爱情作为感情的纽带,珍惜爱情、呵护爱情。有些人却对爱情不忠,表现为没有人性,甚至人性恶。

作者把人的爱情提高到人性美的高度去认识是有道理的,人类要不断进展,人类文明起关键作用。

结论:人类的爱情应该提到人性美的高度去认识。

2、句段理解:

⑴中心句: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

这句话的含义是爱情赋予了生命;也可以说,人要相爱,人相爱的结晶产生了下一代,没有爱情就没有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是永不衰退的:人从相爱开始,彼此就有了特有的神圣感情,一生忠贞不渝,晚年对爱情美好回忆,这就是爱情在人生中的永不衰退;爱情产生下一代,下一代同样有爱情,又同样会有下一代这又是爱情在世代相传中的永不衰退,因此说,这是一种纽带。上帝只创造了人,没有赋予人爱情。上帝想阻碍人的爱情,观察了人的一生,丝毫没能阻止得了。并且人类又代代相传。这是中心语的语境。在这样的语境中,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爱情比上帝的权威大。本句在结构上是对中心部分什么叫爱情的总结。这对童话本身的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是点睛之处。

⑵重点句:(1)以上中心句也做重点句。(2)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一代代地相传。

文段的含义是爱情连上帝都阻止不了,拿它都没办法。只要有人类美好爱情就存在,爱情的力量就存在。本句用上帝在对人类的爱情没办法的情况下离开了地球的语境来表现爱情的永恒与伟大。本句结构上是对童话的总结,同样也是对主题的归纳。

⑶过渡句:她能用童话讲解最复杂的事情。

本句是用在7自然的开头。是从上段我问奶奶,什么叫爱情的话题,过渡到奶奶要讲童话的一个过渡句。爱情的定义是抽象的,用童话来说明就变得比较形象:看得见,摸得着。这种表现手法会使我们受到启发。

⑷深意句: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文段含义是说爱情是神圣的,应该得到呵护。如果有人对它不忠贞、不珍惜、亵渎它,他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人,而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这是作者对不忠贞爱情的人的厌恶。本文段用在文章结尾,既是对中心的总结,又是对主题的深化。能使所要表达的问题更明确,中心更突出。

【练习解答】

一、老祖母回答这个问题的要点是爱情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是无法向他解释的,是忠诚的,是心头的记忆爱情比上帝权威大。

二、传宗接代是一切生物的本能,只有人才懂得爱。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对待爱情应具有真诚的感情,高尚的道德观念,愿意把欢乐与幸福献给心爱的人,决不做出损害对方尊严的行为,要具有为建立共同幸福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决心。

【类文品析】

青春

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

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作他的座右铭。

还有这么一件趣事,足以证明《青春》在日本的魅力。一天,美国影片销售协会主席罗森菲尔德参加日本实业界的聚会,晚宴之前的谈话,他随便说了一句:《青春》的作者便是我的祖父。在座的各位实业界领袖大为惊讶,其中有一位一边激动地说我一直随身带着它呢,一边从口袋里掏出《青春》。

《青春》是怎样一篇文章,它怎么就这么神奇?我一直寻求着《青春》,最后在Reding(《阅读》)上找到了它--Youth。我试着作了如下翻译--

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青春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满脸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活,这些都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青春意味着勇敢战胜怯懦,青春意味着进取战胜安逸,年月的轮回就一定导致衰老吗?要知道呵,老态龙钟是因为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

无情岁月的流逝,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而热忱的丧失,会在深处打下烙印。焦虑、恐惧、自卑,终会使心情沮丧,意志消亡。

60也罢,16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意志,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乐趣。我们的心中都应有座无线电台,只要不断地接受来自人类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气和力量,我们就会永葆青春。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80高龄,临于辞世,若竖起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

末了,我们不能忘记作者塞缪尔-厄尔曼,他1840年生于德国,童年移居美国,参加过南北战争,他是五金制造商,他所热衷的公益事业,在他死后半个多世纪还在继续。最近,他的一部书在日本的版税达三万多美元,后人以他喜欢的方式全部捐给亚拉巴马州大学作为奖学金基金。有谁能说,这不是青春光彩,永恒青春呢?

1、在日本实业界许多有成就者将《青春》一文当作自己的座右铭,《青春》的神奇之处何在?

2、在塞尔谬厄尔曼看来,什么是真正的青春?

3、请分析文中若竖起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一句的含义。

4、下列对《青春》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一文中阐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哲理:青春的心理年龄不等于青春的生理年龄,年月的轮回并不一定导致衰老。

B、日本一位实业家随手在口袋里掏出《青春》,说明《青春》这篇神奇的文章在日本非常普及。

C、塞缪尔厄尔曼生前热衷的公益事业在他死后的半个多世纪得以继续,并被誉为永恒青春,这说明看一个人是否拥有青春,还应该看其对社会是否关注,对人类是否热爱。

D、按塞缪尔厄尔曼的观点,真正的青春并不仅仅在于人生16岁或60岁的年龄阶段。

E、塞缪尔厄尔曼认为:一个人年老后要能保持青春,青年时期一定不能贪图安逸、丧失热忱,更不能玩世不恭、悲观厌世。

(参考答案:1、它能激励人们永远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永远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2、人生跨越年月轮回,永远保持意志坚强,感情充沛,乐观进取的心态。3、只要意志不衰退,勇于探索,不断吸取美感、希望、勇气和力量,即使年老也能永葆青春。4、BE(B非常普及前应加日本实业界;E与原文内容不符)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给布特勒的信》课文复习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给布特勒的信》课文复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内容预览:

16.给布特勒的信

首都北京有两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如今,颐和园风光依旧,可圆明园却成了一片废墟。雨果先生在这封信中就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还用了很长的篇幅大力赞美圆明园的瑰丽原貌。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吧--

1.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侵略者无比愤怒的思想感情,对中华文明的衷心仰慕和热情赞颂。

2.深入理解赞誉、丰功伟绩等反语的巧妙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学习本文通过铺陈、对比等手法表达强烈感情的写法。

4.大胆想象圆明园曾经有过的辉煌灿烂、神奇瑰丽,可用画笔描绘出来,同学之间欣赏品评。

走近作者

一、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作品有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被雨果自称为社会的史诗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笑面人》、《海上劳工》以及戏剧《克伦威尔》。

二、写作背景

圆明园被焚毁的第二年,即1861年11月25日,雨果给布特勒上尉写了这封信,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对中华文明的衷心仰慕和热情赞颂,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三、相关知识

1.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末年,前后历经六代帝王,费时150年之久。它占地5200余亩,周长有20多华里,是世界上有过的最大的花园。

它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名园胜景,建造了一大批像曲院风荷、方壶胜境等具有我国园林建筑特点的优美景点;也大胆地吸收了外国的建筑形式与内容,建造出海晏堂、远瀛观等一组中西合壁的西洋楼,是中国建园艺术史上的创举,也是世界园林建筑的奇迹。其盛名早已传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一度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不但以景色瑰丽优美著称,而且藏有大量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图书和绘画,汇集了我国封建文化艺术的精华,是一座国家大博物馆。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大举进犯北京,无能的咸丰皇帝匆匆忙忙逃出了圆明园,逃到热河避难。英法强盗兵临京城,却没有直接入城,而是跑到京郊的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抢劫和焚烧。

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碍

1.字音字形

缀(zhu)脂(zhī)箧(qi)劫(ji)

2.词语注释

[恍若]仿佛。

[洞府]本义是神话传说中深山中神仙所住的地方,这里指藏满宝藏的地方。

[不可名状]没法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剪影]比喻对事物轮廓的描写。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全部失去。

3.形近字解析

缀:音zhu,作装饰,连接解,可组缀满、点缀、缀字成文等词。

辍:音chu,作中止,停止解,可组辍学、不辍劳作等词。

4.多音字辨析

朝:读zhāo时,可组有朝一日、朝思暮想、只争朝夕、朝气蓬勃等词;

读chāo时,可组朝向、朝拜、朝廷等词。

二、整体解读

先生: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交代写信缘由。】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承上启下。】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神奇瑰丽。】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控诉之情。】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这里借赞誉一词,表现出雨果对布特勒的看法的憎恶,又恰到好处地借用它来表述自己对圆明园,对东方艺术的敬仰之情,表达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英法联军的愤恨之情。赞誉一词,褒义贬用,贯穿全文,一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结束全文,呼应开头,给人鲜明清晰,一气呵成的感觉。

作者用浪漫主义的笔调,丰富奇妙的想象,恰当妥帖的对比,华丽优美的辞藻来赞美人世间这座空前绝后的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并告诉人们,圆明园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

首先,作者十分中肯地赞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接着,将这一世界奇迹和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比较,突出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然后又指出它和巴特农神庙的不同:巴特农神庙仅仅是一件艺术作品,而圆明园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既然西方艺术的典范巴特农神庙都无法与圆明园相比,显然在作者的心目中,圆明园这一东方艺术的奇迹,是任何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描述了圆明园的美丽豪华之后,作者直接议论,指出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圆明园是中国人民两代人的长期劳动的结晶,它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至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圆明园竭尽赞誉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作者巧借布特勒的赞誉一词,改变赞誉对象,对圆明园忘情赞誉,表达了对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爱慕,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友好。巧用赞誉,也是对布特勒先生的看法的反对,为下文直言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作好铺垫。

这一句另起一段,在内容和语言上与前一段形成强烈对比,造成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表达了作者极端愤慨之情。

作者以揶揄的口吻,叙述了两个强盗劫掠、焚毁圆明园的故事。以强盗喻英法帝国,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作者直抒其言,慷慨议论: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此处,作者巧妙地运用反语这一修辞方法,达到了揭露更深刻,鞭挞更有力的艺术效果,也使主题表达得更鲜明,更突出。

行文至此,作者愤怒的心情再也无法抑制,义正词严,掷地有声地指出,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布特勒急于要知道的作者的观点,也就是书信的主旨,全部生动、形象、明确地表达出来。

三、问题研讨

1.雨果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作家。他虽未到过中国,未瞥见过亚洲文明的剪影--圆明园,但通过他的大量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和对东方文明的由衷景仰。读了这篇《给布特勒的信》,试着说说你的感受。

这是一封义正词严、感情强烈的回信。布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得到雨果的赞誉,而雨果却把话题集中在圆明园上,从圆明园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奇迹说起,谴责焚掠圆明园的强盗行为。雨果的立场、观点,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雨果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不仅同情中国人民,而且敬重中国人民。他身为法兰西人,却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把政府与人民区别开来,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雨果用了很大篇幅盛赞圆明园,让我们想见其原貌。雨果赞扬中华民族是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这对我们民族的复兴也是一个鼓舞。

2.雨果在这封信中,针对布特勒来信中认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的谬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试分析作者的精巧构思。

3.本文内容精湛,见解精辟,语言精美,爱憎分明。在学习中,你感受到哪些艺术特色?

甲生:铺陈手法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章一开始,作者指出了布特勒认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之后,没有马上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匠心独运,采取用墨如泼的铺陈手法,描述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把这一中西合壁的艺术瑰宝神奇般地显现于世人眼前。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理应得到世人的珍惜、爱护,理应留给子孙后代观赏、享受,但是,它却被劫掠、焚毁了。作者尽情挥洒笔墨以渲染圆明园的美景,显而易见,也在为后文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作铺垫。

乙生: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处使用鲜明准确的对比。作者巧妙地将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相比,突出了圆明园这一东方艺术典范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作者将圆明园这一旷世之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它的劫掠、焚毁相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大罪;作者将额尔金父子对比,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侵略本性和反动本质;作者还将欧洲人的文明和中国人的野蛮相比,野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创建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而文明的法兰西、英吉利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使圆明园荡然无存,这一对比,使英法联军的野蛮,中国人的文明都一清二楚了。文章中多处对比的使用,充分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丙生:文中还大量使用见解独到、言简意赅的反语,更入木三分地揭露了侵略者虚伪、丑恶的嘴脸,使文章幽默、深刻,给读者留下鲜明清晰的印象。

师评:是的,作者首先凭借丰富的想象,用铺陈手法描绘了世界奇迹圆明园,然后使用鲜明准确的对比痛斥英、法两个强盗对圆明园大肆劫掠,放火焚毁的罪行,指出这些所谓文明人其实是最野蛮的。作者希望有朝一日将圆明园被盗财物归还中国,表现了他的正义感。这封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信中运用了比喻、衬托、反语等多种修辞手法,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政治态度与爱憎之情。

四、语言品析

1.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指的是圆明园。这句话运用比喻,从东西方文明的高度评价、赞颂了圆明园的辉煌。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这句话突出强调了对圆明园进行劫掠、焚毁,是英法政府犯下的强盗罪行,而不是英法人民,表达了作者对英法政府的强烈不满。

3.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都是反语,感受一下这些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这段话运用反语的方法,揭露侵略者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劫掠的罪行,表达了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极大愤慨。

4.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文明和野蛮是一对反义词,把它们一起运用,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所谓文明其实是野蛮,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毁灭。而野蛮,正是人类文明之所在。运用反语,深刻揭露了侵略者强盗罪行的实质--是毁灭人类文明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的无比愤恨之情。

剪影是指对事物大致轮廓的描写。想想还可以用这个词怎样造句?

仔细思考这句话,你同意雨果的看法吗?

你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反语这种修辞手法吗?

这句话的正面意思是什么?你能表述清楚吗?

体验活动

1.与大师进行超时空的对话

给雨果先生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你可以向他介绍现在的圆明园,也可以向他介绍当前中国的形势以及和法国的友谊,也可以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总之,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注意言之有理。

2.正话反说

反语往往加强了语气,结合本文内容,再说几句反话。

例: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最后硕果累累,喜笑颜开地回到了欧洲。

雨果的中国情结

雨果一生创作了13万首诗歌和9部长篇小说,他的作品中多处提到并赞美中国。他的长篇小说《笑面人》中提到:中国发明方面总是跑在我们前面:印刷术、大炮、气球、麻醉药,都是他们先有的。1877年写的《祖父乐》诗集里有一首关于中国的诗歌《跌碎的花瓶》。这首诗写雨果家中的女仆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诗人珍爱的中国花瓶,表现了诗人对中国文化的珍视。雨果还是一位画家,他的画中有中国画的特色。雨果画水墨画,经常使用中国墨。1869年,雨果画了一幅《热情洋溢的中国人》,画中人物,神采奕奕。不朽的雨果永远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朋友。

练习全解

一、作者在信中是怎样回答对远征中国的意见的?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和感情?

这是一封义正词严、感情强烈的回信。针对布特勒来信中认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的谬论,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这些所谓文明人其实是最野蛮的。作者对他们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人类文明的罪恶,提出了强烈控诉。这封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信中运用了比喻、衬托、反语等多种修辞手法,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政治态度与爱憎感情。如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等等,讥讽有力,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二、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圆明园这个东方艺术的奇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朗读课文第三段之前,应从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加以探究,品味作者对圆明园的热情赞美之情。

三、体会下列句子粗体词语的感情色彩。

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更彻底,更漂亮--运用反语,旨在说明破坏得更残酷,更丑恶,更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之情。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运用反语,讥讽英、法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破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

手挽手,笑嘻嘻--生动形象地挖苦英法两个强盗狼狈为奸,得手后得意忘形、恬不知耻的丑态。表达了作者鄙视的感情。

3.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文明对野蛮--运用反语。所谓文明其实是野蛮,就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毁灭。所谓野蛮,正是人类文明之所在。

4.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全部赞誉--运用反语,进行讽刺。赞誉,其实是有力的谴责、控诉。

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

内容

18、给家乡孩子的信共(2)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掌握书写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材

学情

简析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文字看似普通,其实不然,尤其是文中有不少值得细细品读的重点句,如“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等,对于接触巴金文学作品不是很多、对巴金了解不多的学生来说,可能不能真正理解他的精神境界,所以课前布置学生去了解巴金,课上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他这份人生的态度,让学生的心灵在课文中也得以熏陶。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写话的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

准备

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巴金的资料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认识巴金

2、读通课文,整体把握,复习书信体格式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近一位老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他就是巴金(板书)爷爷。

2、这样一位老人在给家乡孩子的回信中他会说些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全文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生僻的词语,巴金爷爷是文坛泰斗,从他的笔下流出的文字竟是如此直白,仿佛山间清凉的小溪,巴金爷爷就是这样的可亲可近。初读课文,要求,读出巴金爷爷自然、轻缓的语调。

读了这样清新的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呢?(读后说第一感觉。)2、读:

1)信的文本特点:面对面的说话,聊着家常,显得很亲切自然。

2)指名分段朗读,让学生在自然、轻缓的语调中体会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初步感受这平实质朴的文字中流露的真情。

3、复习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三、再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二段,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体会,从巴金爷爷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感受浓浓的爱。

第一段:从“谢谢”入手,感受巴金老人的“温暖”。

巴金爷爷为什么要“谢谢”孩子们呢?(一大堆信——这么多的孩子们写信;好不热闹。)读出巴金爷爷的心里的温暖,读出感谢之情,喜爱之情。

第二段:巴金爷爷平实清新的文字中流淌着他的真情,自由读第二段,感受他的爱。

2、“千斤重”千斤情。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笔有千斤重呢?从这“千斤重”你又读出什么?

朗读指导:“千斤重”——千斤情;“千斤情”---病中的巴金爷爷深深地爱着家乡的孩子们;他们读着这封信,感受着巴金爷爷的深情,怎能不为之感动?读出孩子们的感动。

3、交流语段二:多么,多么

还有谁也注意到了这句话,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把你特别留意到的词读好。

听出来了,“多么想看见---多么想听见”,这是多么真挚的爱啊!来,我们一起读。

4、谁还留意到了其它的词,谁还有精彩的发现?

“歌唱般的话语”如果没对孩子那份真切的爱,孩子的声音怎么能成了歌唱般的呢?

四、作业

一、写近义词。

珍惜() 真诚()祝福()花费( )

二、写反义词。

有限()吃力()失望() 

平平凡凡( )

杰出()成功()奉献() 

有限( )

三、改正错别字

长途旋行() 重心学习() 兴高彩烈( )

走头无路()不屈不绕()万古常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掌握书写格式;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一、复习,联系一、二段内容,选词说话。

1、出示文中第一幅巴金像,旁边出示词语:温暖千斤重终于见面。)

2、指名学生读题: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段与课文一、二段的内容有关的话。

3、师小结:是什么让巴金爷爷感到温暖?(孩子们真诚的爱)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巴金爷爷拿起了千斤重的笔?(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这就是爱,爱给人以温暖,爱给人以力量。

二、学习三、四段,感受巴金爷爷的爱,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学习三、四段,感受书信中巴金爷爷亲切质朴的话语

巴金爷爷用这封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这是一位87岁的老人在面对面地和孩子们聊天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4自然段,用耳朵听听自己读书的声音,听听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

你听到巴金爷爷跟孩子们聊了些什么?

(二)自读三、四段,潜心对话,感悟文本

1、这封信是一个走过了87个春秋的老人给家乡的孩子们讲述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这里的字字句句都流露着真情,字字句句都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让我们静静地倾听巴金爷爷的声音,再次默读课文的第3、4段,拿起笔,写下你读书的思考,用笔与巴金爷爷作无声的交流。

(阅读批注——与文本交流)

2、交流读书体会(师——生、生——生)

(三)齐读第三段,领悟“让生命开花结果”的含义,根植“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种子

1、这封信主要是巴金爷爷和我们谈生命的意义的,他希望自己,更希望我们的生命能够“开花结果”。(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给儿子的一封信》课文复习


内容预览:

14.给儿子的一封信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不但给了我们无私的爱,还传授给我们他们在几十年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学习本文,我们将--

1.理解举例在书信中的作用。

2.理解并背诵信中思想深刻、文字精练的警句。

3.结合课文内容对照自己,谈谈自己存在的优缺点及读课文后的感受。

4.在课外阅读《傅雷家书》、《柏杨家书》、《曾国藩家书》等优秀作品。

走近作者

一、作者简介

刘亚洲,1952年10月出生,安徽宿县人。1968年参军,1972年入武汉大学英文系学习,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长篇小说《陈胜》于1977年出版。大学毕业后到空军联络部工作,以敏锐的目光和宽阔的胸怀捕捉国际军事斗争新动向,创作了一系列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恶魔导演的战争》、《攻击,攻击,再攻击》等。1984年,南国有战事,随军采访,负伤,创作了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引起反响。1984年在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6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东方语言系客座教授。1990年后创作了《广场》、《胡耀邦之死》、《实录》等作品。《两代风流》获第四届解放军八一文艺奖,《恶魔导演的战争》获全国第二届报告文学奖。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

二、相关知识

此文选自1998年6月4日的《光明日报》,有所改动。

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碍

1.字音字形

瞟(piǎo)呛(qiāng)

2.词语注释

[倚马万言]晋恒温领兵北征,命令袁虎靠着马拟公文,袁虎一会儿就写成七张纸,而且写得很好。(见《世说新语文学》)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锐减]急剧减少。

[悸动]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谄(chǎn)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作(zu)践(jian)]糟蹋。

[取悦]取得别人的喜欢;讨好。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蹂(ru)躏(ln)]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瘦骨嶙(ln)峋(xn)]形容人十分瘦。

3.形近字辨析

缘:音yun,作原因、顺着、边解,可组血缘、缘由、边缘等词。

绿:音lǜ,作一种草和树叶的颜色解,可组绿色、红花绿叶等词。

二、整体解读

胖胖:

我曾倚马万言,可给你写信,笔有如千斤。下个月你就十四岁了,我从不知道十四岁也是人生的一个台阶。我和你妈妈都是十五岁参军的。你爷爷是十六岁参军的,因为日本人来烧杀抢掠。你外公也是十六岁闹红的,因为穷。学校是课堂,人生也是课堂。你在教室中学习,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生之旅。在这年龄上,有人当了宰相,如甘罗;有人牺牲了,如刘胡兰;有人失足,进了劳教所。

【父亲一开始即提出十四岁是人生的一个台阶,为后来的谆谆教诲打下基础。】

坦率讲,我是欣赏你的,一如欣赏一部作品。即使没有血缘关系,我仍会欣赏你,因为你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你最大的特点是心地善良,这种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人心如海,世事如烟,偏你心中是一片净土。你对大自然充满爱心。小时候在上海,你才四岁,见有人摘花,你气得跳脚。电视中有砍树的镜头,你对我说:树会疼!你敬重一切生命,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生命。家中有蛾子乱飞,我常拍打,你总说:它们也是生命。小时候你看见一则报道:海洋动物锐减。从此你再也不吃海鲜,直至今日。你说:鱼我是能吃的,但不吃,保护海洋生物。我曾给你讲袁崇焕的故事,当活龙虾被端上桌子,眼珠悸动,胡须颤颤时,我想:这不就是被凌迟的袁督师吗?从此我也拒绝吃生龙虾。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哺育你,教导你,反过来也被你的行为所教导。某次考试,你一道题做错了,随意瞟到同桌的正确答案,但你偏不改,就这么交上去。宁阿姨说:你真笨!那天我极累,有电话找,我对阿姨说:就说我不在。随即我感到羞愧,这不是说谎吗?在这一点上,我甚至不如你。

【先实事求是地表扬儿子的第一个优点,充满了父亲的自豪之情和勇于自我解剖的意识。】

你的另一个优点是具有平民思想。也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但我珍视它。平民思想是现代化和现代政治最重要的灵魂。我们恰恰缺少平民思想,嘴上说平等,骨子里最不平等。我曾说过某城市的市民在狼面前是羊,在羊面前是狼,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自古人们就如此:当别人强大时,用诌媚取悦对方;当自己强大时,用作践别人来取悦自己。我家是一个极平常的家,可你妈妈家却不同,你偏又在这个家庭中成长。你没住胡同但你最喜欢去的地方是胡同,若考胡同知识,你准夺标。你妈妈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年,还不如只生活了十四年的你对胡同那么熟稔。每到星期日,我总带你穿梭于胡同间,对那些斑驳的大门、陈旧的院落、满是疮痍的砖墙,你表现了多大的兴趣啊。上小学时你不会骑车,用汽车送,你从不让汽车挨近校门,接你时必须停在远处,你贴着墙根儿悄默声地滑过来,宛如做了亏心事。我上小学时总爱与同学比爷爷的军衔,爷爷是中校,我吹牛说是上校。有一次爷爷来学校,我露馅了。你对家庭和附加于家庭上的东西无兴趣,你的兴趣在于今天哪儿破坏了文物,明天哪儿被污染。某次上街,一个叔叔把废纸扔在地上,你拾起来扔进垃圾筒。

【用大量的事例来分析儿子的另一个优点,真实可信,语言平实,饱含父子深情。】

十四过了,就奔十八;十八过了,就奔三十;三十过了,就如江河一泻千里。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其实是在孩子身上寻找自己。我们对你无要求,惟有希冀。

【自然而然地由谈优点转到提出希望。】

一、应有博大的胸怀。天空大,比天空还大的是人心。邓小平爷爷是距你最近的伟人。他博大如天体。有些人栽倒一次就起不来了,可他倒了三次还站起,终于笑到底。他放得下,拿得起,举泰山如茶几。你则常举轻若重。小时候,别人批评一句,你牢记许久。考试前,你如临敌;考试若小挫,你总是焦虑不安。我带你出国,照相,你总问:别人会不会以为我是在世界公园拍的假景?有时候做题答案与同学一致,明明是自己做的,却怀疑:我是不是抄同学的?你说你爱想事,却不告我们想什么。思想会发酵,心里雄关难越,但必须越,否则你就不能涅。切记:豁达、豁达再豁达。我的诀窍是:从生命入手,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要太过看重。生命是一种宣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一个人如果连死亡都不怕,还怕什么?小时候,我的喉咙卡了一根鱼刺,一个月不出来,我直觉自己要死了。就在某日清晨,一个老人摔倒在学校旁的马路上,竟被一泡马尿呛死了。我忽然觉得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奇怪的是我也忽然无惧了。同学间有意见算什么?批评又算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人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对儿子的心眼小的弱点提出希望和建议。】

二、要有铁一般的意志。你人很聪明,但意志稍缺。与一般孩子相比,你意志够强了,但与你即将要做的事业比,还不够。你说不喝可乐,果然就再不喝。考试小挫后也屡次发誓不玩游戏机,但常挡不住它的诱惑。这就是说,小事尚可,中事不够,大事更不够。对此,父母有责任,我尤有责任,我骨子里不愿让你吃苦,甚至见不得你吃苦。我总想为你创造条件,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在孩子身上找回自己。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人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三分钟。与外公一起闹革命的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在河西走廊牺牲时只有二十六岁,他的妻子是女红军,已怀孕,仍被马匪蹂躏,娶做小老婆。她讨饭逃回南方,将孩子生出来养大。解放后,又受到三十年不公正待遇。她几回欲死,但想到一定要把丈夫的骨血养大,便苟活下来。一个女子,处在这个境地下,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终于,在前年,她被平反。她带着已经六十岁的儿子来到河西走廊烈士陵园看望丈夫。照片上,孙玉清年轻英俊,而她,连她的儿子,都是鸡皮鹤发,瘦骨嶙峋。她抚着丈夫的镜框哭道:我到今天才来看你。你的儿子都老了啊我是与你一同看的电视,当时我的泪水止不住流下来,我是为这个坚强的女人的意志而流泪。孩子,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你就会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

【父亲一针见血地指出意志刚强是干大事的关键,希望儿子有钢铁般的意志。】

说十四岁也是台阶,是过去与现在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才激烈竞争,人也普遍提前成熟,同时也在暗示现在的环境要比过去好得多。但不论环境怎样,都应该坚持学习。后面又以自己的成长过程及祖辈的坎坷经历为例说明十四岁就会有不同的人生道路,已有成功与失败之分了。

先正面阐明了对儿子的欣赏,并通过事例说明这种欣赏是客观冷静、实事求是的,并不因为有血缘关系而偏爱儿子。

首先分析了儿子的心地善良、纯真、诚实的特点,并说明了高尚的道德品行才是人最需要的,最值得敬畏的。

父亲和纯真的儿子相比,有时甚至自觉不如儿子,这对儿子是莫大的鼓励。

平民思想是把人都视为平等,这是为人处事之道。作者说平民思想是现代化和现代政治最重要的灵魂。给了平民思想很高的评价,也就是对儿子的很高评价。

作者接着剖析人们大都缺少平民思想,能具有平民思想难能可贵。举儿子的具体事例来表现儿子的平民思想:喜欢胡同,没有认为自己是高干子弟就高人一等,不愿被用小车接送。又举自己的事例来反衬儿子的心地淳朴,品格高尚。

通过邓小平的例子,让孩子懂得只有胸怀广大,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人生很短,要好好把握,要做好自己,不能寄望于他人,要自立自强。

对孩子的问题只是指出,未加发挥,以使儿子易于接受。

要有豁达之心,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成功。应正确认识生命的有和无。

把事情细分为小事、中事、大事,强调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干大事。

对儿子的缺点只是点到为止,并主动自我检讨,承认自己也有责任。

用一同看过的电视--女红军的故事为例,说明意志是更大的财富。

最后鼓励儿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殷切之情,溢于言表。

三、问题研讨

1.这是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饱含父亲对儿子的舐犊情深和殷切期许。作为胖胖的同龄人,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这封信体现了作者和儿子之间深厚的父子之情,也表现了两代人之间没有代沟,像朋友一样促膝谈心。信中,作者以自己的成长过程及祖辈的坎坷经历,对儿子进行教育,在叙述中时常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给儿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信中提出儿子的优点:一是心地善良,一是具有平民思想,并且都举了很多事实。这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父母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给儿子一种无形的鞭策和鼓励。

2.这封信结构清晰,紧紧围绕对十四岁儿子的评价和希望来写,试分析作者的精巧构思。

3.这封信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寄托着父辈的殷切希望。在学习中,你感受到哪些艺术特色?

甲生:信中列举了大量具体事例,说服力强。作者先以自己的成长过程及祖辈的坎坷经历,对儿子进行教育。写我和你妈妈都是十五岁参军的,爷爷和外公都是十六岁参军的,意在教育儿子,从小就要立大志。信中再举邓小平爷爷的三落三起的事例,说明一个革命者应具有博大的胸怀,在人生道路上,不怕遭受挫折,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伟业。

乙生:信中在谈儿子的优点时也举了很多事例。谈儿子心地善良,列举了他对大自然充满爱心的事实,同时称赞他诚实,不说谎。谈儿子的平民思想,写他喜欢去平民居住的胡同,不以高干子女自居,儿时坐小汽车到学校感到特殊化,宛如做了亏心事,有时在街上拾起别人扔的废纸扔进垃圾筒。事情虽小,却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

丙生:信中还以红九军军长孙玉清之妻的催人泪下的事迹,说明要办成一件事,必须有铁一般的意志。信中以正面教育和鼓励为主,即使批评,语气也很委婉,以易于下一代接受。

师评:是的,信中用了丰富的事例来教育和鼓励儿子。另外,信中所讲的道理,使用了富有哲理的语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如平民思想是现代化和现代政治最重要的灵魂,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等等。这些含意深刻的话语,正是作者人生经验的宝贵结晶。

四、语言品析

1.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生之旅。(这句话意在说明什么?)

这句话先打比方说树叶没有一模一样的,引出人生也是各不相同的结论,语言呼应流畅,说理清晰明白。

2.人心如海,世事如烟,偏你心中是一片净土。(品味这句话的语言特点。)

人心如海与世事如烟的构词方式相同,表达出人心复杂,世间虚无的感慨;净土是佛教用语,作者高度赞扬了儿子纯洁的心地。

3.十四过了,就奔十八;十八过了,就奔三十;三十过了,就如江河一泻千里。(这段话是什么句式?)

这段话运用排比句式,指出时间宝贵,应该珍惜生命,抓住分分秒秒。

4.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你就会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仔细体会这句话的含意。)

这句话言简意赅,富有哲理,也饱含对儿子的鼓励之情,同样运用了排比句式。

你能不能仿照这种句式造一个句子?

语言凝练,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儿子善良、淳朴的美德。

下面两句排比句,都是整齐的句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写作中,你会有意识地运用排比句式吗?

练习全解

一、这是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试站在这位父亲的角度体验一下他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并谈谈他肯定了儿子的哪些优点,又提出了哪些希望。

这封信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寄托着父辈的殷切希望。信中指出儿子的优点:一是心地善良,一是具有平民思想。信中对儿子提出了希望,其实,这是针对儿子存在的缺点提出的。所提两点希望为应有博大的胸怀,要有铁一般的意志。

二、信中谈到了大量的事例,其中哪些事例你印象最深?谈谈你的感受。

可以重点选择一两件事谈感受,不必面面俱到:要联系自己、同学或社会实际来谈,不要泛泛而论。

三、雨果说过,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结合作者对儿子的希冀,谈谈你自己应怎样培养博大的胸怀。

此题为开放题,应谈个人的真实想法,同学们不必强求一致。

一封奇怪的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封奇怪的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本课内容,理解这封奇怪的信包含了怎样的童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向小姑娘学习,做一个关注祖国的学生。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姑娘的纯真可爱。

教学准备:

槐树的图片 生字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

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

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3、描红、临写

4、评价。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一封奇怪的信

沉甸甸

可爱 可敬 支援大西北 (关心祖国建设)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好朋友之间需要关心,需要沟通,应当互相帮助,大家才会更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新词。

突破的方法:

重视学生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采用认读游戏,扩词说话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运用生字新词;以图文对照、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2、体会小鸭的话:“看到你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懂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

突破的方法:

采用多读课文,观察图画及联系实际生活情感等方式,使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封信)谈话导入新课:

1、这是什么?(一封信)是谁把这封信送到老师手里的?

2、(出示课件)有一只青蛙,特别想收到朋友的信,他收到信了吗?(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寄给青蛙的信

3、揭题生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些什么问题想提?

4、我们要想解决自己的疑问,需要干什么?(大家想了解的内容都可能在书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吧。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拼音,把生字词圈出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文,圏记生字新词。

2、读文后,自由认读生字新词——同桌互读(做“你读我找”的游戏)

3、(出示课件)学生认读词语:重点指导难读准的字:封(fēnɡ),不要读成fōng;惊,发后鼻音。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信()()()()()

安()()()()()

(3)选词说话。

(4)(出示课件)齐读词语。

4、小组同学再读课文,认真听。评一评:谁读得比较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不够?你建议他怎么读?

5、说一说,读了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仔细品读,体会图文内容: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仔细观察小青蛙。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哪里可以看出来?它在干什么?

2、小青蛙为什么这么难过?到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3、小青蛙心里会想些什么?(师生互动)你来当小青蛙,读一读这段话。(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

4、小青蛙为什么这么难过,难道仅仅是没收到信吗?你想对小青蛙说些什么?

5、小鸭看到了,就悄悄地给青蛙写了一封信,请大雁把信送去,它会怎么说?让我们来演一演。

(师扮演大雁,指名学生扮演大雁,师生互动)小鸭小鸭,你为什么要给青蛙写信呢?直接给他不就行了吗?(引导学生体会要想着别人,多为朋友做些事。)

6、小鸭不仅写了信,还做了什么?用横线画出小鸭安慰小青蛙的话。(理解“安慰”,用“安慰”说话。)

7、练习朗读小鸭和青蛙的对话。(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

8、(出示课件)再观察小青蛙的表情,说一说小青蛙为什么变得这么高兴。(读文)理解“兴高采烈”。

9、(师生互动)小鸭,小青蛙,你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呀?

10、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4——6自然段。

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情感:

1、小鸭看到小青蛙那么高兴,为什么它也特别快活?(体会小鸭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看到你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老师总结,完善板书。学生齐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4、教学总结。

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因为被别人帮助是幸福的,去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板书设计:

寄给青蛙的信

青蛙:难过伤心惊喜兴高采烈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小鸭:(写信)安慰快活高兴

给家乡孩子的信原文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给家乡孩子的信课文原文_教学实录_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亲爱的同学们:

谢谢你们写信给我,一大堆信!我数了数,一共四十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家乡的孩子们,谢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手不听指挥。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笔。

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并不是我不愿意去看望你们,正相反,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声音,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一次长途的旅行,那么就让这封信代替我同你们见面吧。

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八十七岁,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生命开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

亲爱的家乡的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你们面前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我真诚地祝福你们。

巴金

1991年5月15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给家乡孩子的信》课文原文,给家乡孩子的信,希望对你有帮助!

《《送往小木屋的信》课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01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