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实录:剪枝的学问- 明天阳光灿烂”,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实录:剪枝的学问-明天阳光灿烂背景:镇江市解放路小学“敏成之秋教学文化节”
课题:《月光启蒙》
时间:2006年11月22日
地点:镇江市解放路小学三年级
执教:镇江市解放路小学王燕
记录:丹徒区教育局教研室孔令权
师:俗话说得好,生活处处皆学问,你的学问是从哪来?
生:从书本中来
生:从老师的话中来
生:从家长那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剪”是个生字,怎样记住它?
生:上面是个前,下面是个刀。
师:让我们再读课题。
师:作者三进桃园,弄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的的声音,要读得字字清楚,句句流畅。
师: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里知道了什么是求知若渴,教师准备了一些词语考考大家,出示词语。
师:你知道不禁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由自主
生齐读词语。
师: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有怎样的学问,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我心情的词语。
生: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着急
师:你知道她为什么好奇嘛,她好奇的原因是什么?
生:她想去看个究竟
师:她看到了什么呢?
师:你看到剪挥舞想到什么样的情景。
生:枝条落地。
生:毫不留情
生:动作非常快
生:动作很熟练
师:你看着心疼吗?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剪枝呢?
生:这样的话桃子就会结的又大又好
生:这么粗的枝条为什么要剪掉呢,剪掉了还怎样结桃子呢
生:齐读
师:谁来学一学王大伯的样子并说一说
生:读王大伯说的话
师:你觉得这个王大伯说的像不像?
生:像
师:谁再来学一学王大伯
生:读王大伯说话
师:听了王大伯的这段话你信吗?
生:信,因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他说话的话我一定相信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他是种桃能手的?
生:因为他种出来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师:还有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是将信将疑
师:什么是将信将疑?
生:就是有些相信有些不相信
生:我相信他因为他是种桃能手,我不相信的是他是因为他把嫩嫩的
枝条剪掉了能长出那么好的桃子。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教师读,想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生:满树的桃花红云片片
我已经闻到了桃花的香味了
师:小作者在和他的朋友奔跑,心情非常兴奋很高兴,这时候他还将信将疑的了吗?
生:不,我是更加相信了
师:同学们一起拿起书读一读春天的桃园。
生:齐读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小作者又一次来到了王大伯家的桃园,在夏季的桃园这次他又看见什么?
师读这一段。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漂亮,桃子很多(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桃子长得非常的好,长得全都红了而且每棵树上都挂满了桃子
师:还有哪个同学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看到了那么多的桃子都流口水了
生:又惊又喜
生:王大伯去年说的那段话还真有道理呢
师:这么可爱的桃子作者把它形容成什么?
生:胖娃娃的脸蛋
师:小朋友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他又惊又喜,同学们说说看他惊的原因是什么?
生:他把枝子剪了还能长出这么好的桃子
师:这么多又这么好的桃子是怎么得来的?
生:是因为去年剪枝了,才能得到这么多的桃子,要是不剪的话桃子没有这么漂亮而且又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如果不长的话枝条会疯长
师:什么叫疯长?
生:不停的长,疯狂的长
师:剪少了枝条会怎样?
生:减少了枝条,增加了桃子使桃子变甜了,增加了养份
师:小作者还有一喜,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去年王大伯的话藏着一个道理,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是不是你也能体会出这个道理呢?
生读书
师:这段话藏着什么样的道理呢?谁来说一说
生:我懂得了剪去了没有用的枝条就能保证有用的枝条长出果子
生:要把好的留下来,不好的扔掉
生:我得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生:剪少了枝条,增加了桃子
师:对了,减少就是为了增加
师小结:生活处处皆学问,愿同学们都做一个有心人。(略)
剪枝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挥、舞、夺、熟、娃、蛋、禁、番、靠”,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那番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4.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板书设计:剪枝的学问
剪枝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花开热切盼望
结桃又惊又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孙中山的课文《不懂就要问》,板书:学问说说自己的理解。
2.总结:刚才我们说的是学习中的“学问”,现在谁来说说生活中的学问?(生自由发言)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盼望剪枝充满信心夺走不禁远近闻名红润胖娃娃
仿佛靠挥舞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满怀好奇
(2)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部分生字
1.学习生字“夺、蛋、禁、靠”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26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感知课文
1.师提问让生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讨论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
(3)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1.师生共同探究“满怀好奇”。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2.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3.共同探究“一脸疑惑”。
(1)“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2)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4.探究讨论“将信将疑”。
(1)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2)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3)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4)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5)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6)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5.探究学习“热切盼望、又惊又喜”。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3)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4)播放美妙的音乐,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思考:你们好象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7)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6.问: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四、拓展,深化认识
1.拓展:下面的事件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呢?用心去品析一下。
2.例: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老师总结: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段
师:(板书课题)(指名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谁剪枝?为什么要帮桃树剪枝?
生:怎样剪枝?剪枝后的结果怎样?
师:那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师:课文作者几次进入桃园,分别在什么时候?
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吗?
生:去年冬天,(来年)春天,暑假里.
师:我三次进桃园时的心情怎样?
生:满怀好奇半信半疑一脸疑惑又惊又喜欢天喜地
生:欢天喜地的是蜜蜂,应该是盼望
师:你读得很仔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师:全文共几个自然段,你根据刚才的提示怎样帮课文分段?
(学生分段,教师调整词语顺序并板书)
师:我满怀好奇些什么?请你们放声朗读1-2自然段找出答案.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我好奇的是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又大又甜。
师:所以我们称他为?
生:(抢着说)种桃能手
师:什么叫能手?你知道身边还有哪些能手?
(指导学生说话)
师:在种桃能手前面还加了远近闻名这个词,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它的近义词有那些?
生:驰名中外举世闻名
师:在这里能换成这两个近义词吗?
………
师:那我一脸疑惑些什么?
生:看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在剪枝
师:所以我着急地问,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导朗读)
师:王大伯看着我有疑惑,怎么对我说的?
生:(有模有样)的朗读
师: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
生:他是将信将疑
师:王大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板书: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师:所以作者最后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这就是---------剪枝的学问(齐读课题)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6、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远近闻名疯长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远近闻名挥舞养分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
师生交流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生字,反馈评价。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
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
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26课。
板书:
剪枝的学问
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里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佳话,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充满了哲理,充满了知识。我们必须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
虽然班里的孩子是生活在农村,但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个个十指不沾泥,课前问了几个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剪枝,对于他们来说剪枝这门学问非常的陌生,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决定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理,和作者一起去感受每一次的心情,从而得出剪枝的学问所在。
在精读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体会作者心情变化。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水平、生活经验都不足,所以在头脑中并不是很具体的。学完课文后,我又联系实际介绍了一些,让学生加深印象,从生产劳动到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我想学生一定能理解得相对透彻一些了。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后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挥舞盼望疯长夺走靠红润仿佛胖娃娃脸蛋不禁远近闻名充满信心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完成习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四、作业设计
1、组词:仿—访佛—扶枝—技挥—辉。
2、读熟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听写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板书:一脸疑惑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读对话。
(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
4、学习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四、作业设计
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语气词练习,填一填,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剪枝的学问》小记”,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剪枝的学问》课文结尾写道:“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道理。学生很快说道:“‘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便是课文的中心意思,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顿悟,我让孩子回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讨论这样四个问题:
1.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王大伯家桃园的?
2.王大伯家桃子长得好吗?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3.人们为什么称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4.假如不剪掉那些闲枝,王大伯家桃子还会长得好吗?
要求学生反复咀嚼“‘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才能快捷行走”的内涵。
只有师生双边互动式的合作,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师生有效的“对话”,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追求。
在这节课上,目标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实现目标的过程完全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自读、自悟、自得。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指导目标的制定;以学定教,安排课堂的学习流程;捕捉精彩生成,将之生发开去。老师或倾听、或点拨、或鼓励、或肯定、或质疑,扎扎实实地引着孩子与文本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三方对话”。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剪枝的学问说课稿”,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材的选择
《剪枝的学问》一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一课的道理写得含蓄蕴集,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剪枝的学问》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以事情发展为记叙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我之所以选择这篇教材,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课文叙述主线明朗,层次清晰,便于学生模仿写作方法
课文以事情发展为记叙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将“我”三进桃园所见(冬剪枝春开花夏结桃)、所闻(王大伯的话)、所悟(减少是为了增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刚起步,这样的文章是便于学生模仿的好范文,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叙述方法。
2.课文文字简而不白,道理含蓄蕴集,引发学生深思
这一课的道理写得含蓄蕴集,没有直接的阐述,而是以对春天桃园花开烂漫,夏天桃园硕果累累极尽渲染,对课文的道理虽未一语道破,但让读者心中自明,读后意味悠远。
3.课文内容取之于生活,能激发学生关注生活
生活中我们常能看见剪枝,有的是果树的剪枝,有的是花儿的剪枝,有的是行道树等一些高大树木的剪枝,常见了也就不会特别地去在意,去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常见,所以漠视。课文就是以生活中的现象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读了课文后,学生静下心来过滤生活中的场景,往往能将以往忽视的东西清晰呈现眼前,印证“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一道理。同时也引发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4.课文字里行间充溢着情感,触动学生心底的柔软
课文以“我”的情感变化过程为线索叙述,以“我”的视角审视出现在自己
身边的事情,在浅显易懂的语言中,我们不难发现“王大伯”这位种桃能手在自己种桃领域的专业,对自己种桃这项工作的热爱,一个“抚摸”让我们看到了王大伯对自己栽种的桃树的爱,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抚摸”中真情感人,触动着学生心底的柔软。
二、教材的解读
1.把握内涵
每一篇教材都有它独特的魂魄,也就是精神所在。要做到把握魂魄,首先是通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找到震动读者的文本精神。《剪枝的学问》一课取自生活中的常见事例,讲述的对象“王大伯”也仅仅是一个普通又平凡的劳动者,但是就在这位平凡的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课文描述王大伯的话语不多,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种桃技术精湛、视桃为子女的老人,尤其是王大伯的一番话,简洁、生活化但却意蕴深远。所以,对本文的内涵把握,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一层面,也要走进“王大伯”的精神世界,感悟他的真情,体会他之所以能成为种桃能手,不仅是技术精湛,更是他对种桃本身的情有独衷。在王大伯身上,“劳动的快乐”与“剪枝的学问”紧密结合。
2.理清脉络
课文以事情发展为记叙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将“我”三进桃园所见(冬剪枝春开花夏结桃)、所闻(王大伯的话)、所悟(减少是为了增加)以5个自然段叙述出来。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剪枝的学问》“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减少是为了增加。
3.剖析重难点
在把握了文本精神、理清了文章脉络之后,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文章的重点、难点所在。
1.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的朗读感受王大伯对种桃的钟爱与技术的精湛,感悟王大伯那普通而不平凡的形象。
2.把握叙述主线,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
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文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4.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认识生字,借助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四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段意合并法,以“我”心理变化为线索来概括)。
过程与方法:
(1)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
(2)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生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感受“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
(2)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3)大伯”对种桃的情有独衷。
5.语言特色
每篇课文的语言都有其特性,有的流畅平直,有的跌宕起伏,有的朴素简洁,有的华丽优美……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要设计不同的语言训练。《剪枝的学问》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在文本中比较有表现力的是课文第四自然段对春天桃园景色的描写、课文第五自然段对夏天桃园硕果累累的描写,思考在这些地方可否设计一些语言的训练点:
(1)桃子的香甜引来了 , 。
模仿的句式为: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2)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结合课文四、五自然段的意思,将这句疑问句改成陈述句。)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讲读教学:
(1)多种形式、多层次朗读指导,朗读中感悟,朗读中提高。
(2)抓住重点字词句,想象与说话训练结合。
(3)课文与生活紧密结合,拓展思路。
2.问题探究: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难。
(2)合作交流讨论,在积极的思维中解决问题。
3.多媒体辅助:
(1)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减少是为了增多”的事例。
(2)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适当辅助运用。
四、学习方法指导
1.以朗读为抓手,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
2.以想象为辅助,自主阅读中有问题的发现,有文字的流动,有画面的呈现。
以情感为线索,重点词句中体会真情。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为主线,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桃园之谜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剪枝的学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大伯是一位——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所以,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了桃园想探个究竟。[板书:满怀好奇]
二、初探桃园之疑
1、在王大伯的桃园中“我”究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想法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2、3小节,边读边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2、指导学生交流:
(1)看到的:“……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看到这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挥舞”中体会到剪枝技术的熟练,从“一根根”中体会枝条剪掉得很多)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此时你心中有什么疑惑?(生:王大伯为什么要将好好的枝条剪掉呢?剪掉了枝条还能结出那么多又大又甜的桃子吗?……)
3、是呀,文中的“我”也感到很疑惑,听,“我”正着急地问王大伯呢!指名学生读“我”问王大伯的话,读出“我”当时的疑惑,从语气(着急)、表情(一脸疑惑)等方面进行指导评价。[板书:一脸疑惑]
4、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是怎么回答我的呢?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5、指名交流,出示王大伯的话。
6、引导学生理解:
(剪去的是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如果不剪去这种枝条,就会影响其他枝条开花结果。)
(抓住“笑了笑”、“充满信心”体会王大伯的自信)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且配上动作,模仿王大伯语气读一读。
7、王大伯充满自信,可是“我”呢?(将信将疑)[板书:将信将疑]
8、“将信将疑”就是说——(生: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不是肯定)有个词也是这个意思,那就是——(生:半信半疑)
9、“我”究竟相信的是什么?怀疑的又是什么呢?指名学生交流
(相信的是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他决不可能做不利于桃树丰产的事,再说他的话也确实很有道理)
(怀疑的是:按照一般的推理,枝少了,桃子就少了,况且他剪掉的都是“好好的枝条“)
10、指导学生读出“我”的将信将疑。
11、指导学生分角色读2、3自然段。
三、享受桃园之乐
1、时间过得飞快,春天到了,王大伯的桃园里又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2、播放课件配乐(桃园美景欣赏)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4、出示第四小节1、2两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抓住“红云片片”“浓郁的花香”“无数的蜜蜂”“欢天喜地”体会桃花的多、美,以及桃树的生机。
5、来到这样的桃园中你都在想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呢?指名学生交流。
6、文中的“我”也和大家一样呢!出示第四小节3、4两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抓住“奔跑着”“嬉戏着”体会作者与小伙伴嬉戏的欢乐,抓住“盼望”、“早日”体会“我”盼望桃园丰收的急切心情。
四、感受桃多之喜
1、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学生自读课文第五小节,划出相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2、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学生交流,谈感受。
(“一棵棵”、“挂满”:桃子多;“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体会果实的丰美)
3、此时的“我”真是——又惊又喜,你知道文中的“我”“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呢?指名学生交流。
(“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预料变成了现实;“喜”的是:桃园丰收,结出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4、指导学生朗读1-3句,读出“又惊又喜”的心情,特别指导读好语气词“啊”。
5、此时“我”不禁想起了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出示第三自然段王大伯的话,齐读。
这其中到底蕴涵着什么道理呢?播放剪枝录象,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奥秘。
看过录象后,现在你明白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减少”是为了“增加”。(板书:“减少”是为了“增加”)
王大伯的话还真有道理,剪枝也是有学问的。(再读课题)
五、领悟生活之理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还有哪些事例也包含着“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呢?
(给月季花剪枝,来年长出更多的枝条,结出更多的花蕾。)
(考试的时候不能想得太多,要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
2、“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发现奥秘,更好地生活。
六、作业设计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也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请将你的发现写下来。
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减少”是为了“增加”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见了什么?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时,作者心里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剪枝的学问》评课”,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评课
一、抓主线,释疑解惑。
《剪枝的学问》从标题中看出本文写的是关于“剪枝”方面的学问,但作为小语教材,课文并非纯粹介绍所谓“学问”,而是伴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渗入科学知识,让儿童乐学易懂。课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抓好情感主线,逐层深入探究。教学时,吴老师紧紧抓住这条线索,引领整堂课的教学。如先让同学们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学生读词句,在我第一次进桃园时出示关键句: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满怀好奇的原因,进而转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遵循文脉,吴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引导王大伯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在感受夏季的桃园时,吴老师巧妙设问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在随“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学生“入境始亲”,层层深入,与文本自然对话,内化感悟,共鸣共振。
二、品词句,真情妙悟。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咀嚼和回味,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找准文本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捕抓住知识的生成点。如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等词句体会王大伯慧眼识枝;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我”的焦急和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疑惑不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吴老师先指名读,然后亲切地评价:“你读得不紧不慢的,不像在着急嘛!同学们会心地笑了起来;再找人读,吴老师说有点急了;再读,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得越来越好,着急的语气自然流露出来,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王大伯回答的那段话,让学生反复读后讨论:什么叫“疯长”?“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这里教者巧用课文插图,有效突破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王大伯手握的是一根粗壮的枝条,图文结合,相得益彰。在媒体课件广泛运用的今天,课文插图似乎被冷落了,吴老师的课件源于课本,有返朴归真之感。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扣准了“疯长”这个词,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词一句中,在吴老师的提示引导下,同学们不断领会和感悟剪枝的学问到底在哪儿。“谁有兴趣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指名读,评价:“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这句话说得真有信心!谁再来充满信心地读一读。追问:王大伯怎么这么有信心的呢?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注意他说话的动作了吗?示范动作,大家从“抚摸”这个词体会出什么?在吴老师关于品读作者心情的语句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疯长”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剪枝,剪枝又是为了什么等,让学生在品读中、在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中,顺其自然的感悟和领会小作者的心情。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玉--剪枝的学问,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张玉--剪枝的学问剪枝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了解一件事情。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看过的或家中有人养花的请举手。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为什么吗?
4、修剪枝条还有这么多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修剪枝条有关的文章,题目就是“剪枝的学问”。
5、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剪枝减少影响远近闻名疯长增加挥舞仿佛又惊又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明逐行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4)齐读生字词。
(5)理解脉络。
三、精读训练
1、
直奔中心,引发前文。“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件事情中得知的?
2、齐读第5自然段。
3、牵动导读第1、2自然段。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一开始“我”的心情怎样?“不解”(板书?
(3)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过渡: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的枝条,还能结桃子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用钢笔描红,并在田字格上仿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课题导入
1
今天,我们学习26课《剪枝的学问》。齐读课题,围绕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2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4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5齐读王大伯的话。
6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1)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2)指导朗读这几句。
(3)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见了什么?指名读。
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剪枝的学问--麦慧,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剪枝的学问--麦慧剪枝的学问(两课时)
景行小学麦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挥、舞、夺、熟、娃、蛋、禁、番、靠”,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那番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4.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板书设计:剪枝的学问
剪枝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花开热切盼望
结桃又惊又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孙中山的课文《不懂就要问》,板书:学问说说自己的理解。
2.总结:刚才我们说的是学习中的“学问”,现在谁来说说生活中的学问?(生自由发言)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盼望剪枝充满信心夺走不禁远近闻名红润胖娃娃
仿佛靠挥舞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满怀好奇
(2)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部分生字
1.学习生字“夺、蛋、禁、靠”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26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感知课文
1.师提问让生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讨论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
(3)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1.师生共同探究“满怀好奇”。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2.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3.共同探究“一脸疑惑”。
(1)“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2)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4.探究讨论“将信将疑”。
(1)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2)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3)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4)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5)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6)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5.探究学习“热切盼望、又惊又喜”。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3)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4)播放美妙的音乐,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思考:你们好象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7)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6.问: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四、拓展,深化认识
1.拓展:下面的事件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呢?用心去品析一下。
2.例: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老师总结: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剪枝的学问教学实录》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383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