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教学目标:
1.知道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有进一步认识。
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现代社会、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
教学用具:高压钠灯、光导玩具、光导演示器、光缆实物、投影片、电影剪辑
教学方法:展示实、图片、谈话、讲述、讨论探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投影]人工吹制玻璃器皿
[学与问]玻璃中含有什么物质?玻璃器皿为何能通过人工吹制方法制得?
[板书]一、玻璃
[自学]请大家阅读课本P59有关玻璃的内容,并填写下表
[投影展示]玻璃
主要用料反应条件玻璃窑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成分
[学生阅读完课本后,由学生回答,教师填写上表]
纯碱
石灰石
石英高温Na2CO3+C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Na2SiO3
CaSiO3
SiO2
[板书]1、生产玻璃原料:主要反应:成分:
[讲述]在原料中SiO2用量较大,普通玻璃是Na2SiO3、CaSiO3、SiO2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质主要成分是SiO2。
[提问]为什么制取氟化氢气体或盛放氢氟酸时不能用玻璃容器?
[回答]因为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而氢氟酸可以和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
[演示实验]取一根玻璃管,置于燃着的酒精喷灯上,把玻璃管拉成两支尖嘴管。
[观察]大家看到了什么?
[回答]玻璃受热、变软,可拉细。
[讲述]实验室里的胶头滴管就是这样制出来的。这说明普通玻璃在高温时易软化、变形。但如果我们在玻璃容器中进行的是高温下的化学反应,普通的玻璃仪器显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这时我们可以用能承受较高温度的石英玻璃容器。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的膨胀系数小,不怕温度的骤然变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所以是一种制作高温容器的良好材料。
[思考]看起来晶莹透明的玻璃是不是晶体呢?请大家思考后回答,说出判断的依据。
[讨论](生甲)是。晶体都能反光,玻璃也能反光,所以是;(生乙)是。因为玻璃是一个规则的形体,看起来也是亮晶晶的;(生丙)不是。晶体都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玻璃没有;(生丁)不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而玻璃没有。……
[讲解]好。看来大家都很爱动脑思考。事实上,玻璃不是晶体。因为晶体的外表特征是有一定的、整齐的、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当然,构成晶体的那个最小的单元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它有固定的熔点。而玻璃是介于结晶态和无定形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我们把它叫做玻璃态。
它的结构特点是:它的粒子不像晶体那样有严格的空间排列,但又不像无定形体那样无规则排列,而是“短程有序、远程无序”。即从小范围来看,它有一定的晶型排列;从整体来看,却像无定形的物质那样是无晶形的排列规律。所以玻璃态物质没有一定的熔点,而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变为液态。
[板书]2、玻璃态物质:短程有序、远程无序,没有一定的熔点,而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变为液态。
[展示一小块普通玻璃]
[提问]大家看,这是一块普通玻璃,当我们把若干块普通玻璃叠加,或从侧面看这块玻璃时,它都是绿色的。为什么?
[回答]因为原料中混有二价铁的缘故。
[展示一块红色玻璃,一块蓝色玻璃]
[提问]它们和我刚才取的那块普通玻璃的颜色不一样,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这种差别呢?
[回答]是因为在制造玻璃的过程当中,加入了金属氧化物。在红色玻璃中加的是氧化亚铜(Cu2O),在蓝色玻璃中加的是氧化钴(Co2O3)。
[总结]很好。也就是说在制造玻璃的过程中,当我们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时(如二氧化锰、二氧化锡等),会使玻璃呈现不同的颜色。
[提问]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说一下普通玻璃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回答]玻璃的透光性能好,但易碎,并且易伤人。用玻璃制成的物品美观,但就是不结实,如窗户上的玻璃,很容易被打破。玻璃不耐热,开水都能把它炸裂……
[讲述]大家说得都很好。也正是为了让玻璃“弃恶扬善”,玻璃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地制成有各种各样性能的特种玻璃。如石英玻璃、光学玻璃、玻璃纤维、钢化玻璃等。
[投影展示]
几种玻璃的特性和用途
种类特性用途
普通玻璃在较高温度下易软化窗玻璃、玻璃瓶、玻璃杯等
石英玻璃膨胀系数小,耐酸碱,强度大,滤光化学仪器;高压水银灯、紫外灯等的灯壳;光导纤维、压电晶体等
光学玻璃透光性能好,有折光和色散性眼镜片;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用凹凸透镜等光学仪器
玻璃纤维耐腐蚀、不怕烧、不导电、不吸水、隔热、吸声、防虫蛀太空飞行员的衣服、玻璃钢等
钢化玻璃耐高温、耐腐蚀、强度大、质轻、抗震裂运动器材;微波通讯器材;汽车、火车窗玻璃等
[讲述]钢化玻璃是将普通玻璃在电炉里加热软化后急速冷却而成的。其成分与普通玻璃一样,但经这样处理后,玻璃的内应力消失,机械强度增大,不易破碎。一旦破碎,碎块也没有尖锐的棱角,不易伤人,是一种安全玻璃。
[投影]列车车厢玻璃是用钢化玻璃制成
[讲述]玻璃纤维是由熔融玻璃拉成或吹成的纤维,是玻璃钢中的增强材料。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质轻而坚硬,机械强度可与钢材相比,因此得名。
光学玻璃又称铅玻璃,它与普通成分不相同,主要由硅酸钾、硅酸铅和石英组成。生产中对原料纯度要求高、不能含有氧化铁等杂质,熔制过程要严格控制工艺,并采取搅拌等措施,排净气泡,保证料液高度均匀,只有这样,才能使制成的玻璃质地均匀,有很好的折光性等光学性能。
[阅读]资料卡片—变色玻璃(变色眼镜)
变色玻璃在制造过程中,预先掺进了对光敏感的物质,如氯化银、溴化银(统称卤化银)等,还有少量氧化铜催化剂。在变色眼镜的玻璃里,有和感光胶片的曝光成像十分相似的变化过程。卤化银见光分解,变成许许多多黑色的银微粒,均匀地分布在玻璃里,玻璃镜片因此显得暗淡,阻挡光线通行,这就是黑眼镜。当回到稍暗一点的地方,在氧化铜催化剂的促进下,银和卤素重新化合,生成卤化银,玻璃镜片又变得透明起来
[板书]3、钢化玻璃:普通玻璃在电炉里加热软化后急速冷却而成的。
特种玻璃:石英玻璃、光学玻璃、玻璃纤维、钢化玻璃等。
有色玻璃:在制造玻璃的过程当中,加入了金属氧化物
变色玻璃:卤化银见光分解,稍暗一点的地方,在氧化铜催化剂的促进下,银和卤素重新化合,生成卤化银,
[投影]陶瓷图片:
[讲述]我国早在8000年前便发明了制陶技术,是世界上最先烧造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人类第一次学会用黏土等天然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制造出的一种重要的人造材料。瓷器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许多拉丁语系国家中,“瓷器”和“中国”都以“CHINA”这同一种字母拼音表示。
[板书]二、陶瓷
[提问]我国素有“瓷都”之称的地方在哪里?“陶都”之称的地方在哪里?
[回答]江西景德镇。浙江宜兴。
[讲述]对。景德镇所烧制的薄胎瓷器被誉为:“洁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见有多么的精致了。
[板书]1、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Al2O32SiO22H2O)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制成的各种制品。广义上陶瓷是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通称。
[投影]手工制造陶瓷的过程(根据图讲解)
[板书]2、手工制陶瓷过程:1.混合2.成型3.干燥4.烧结5.冷却6.陶瓷器
[展示]一外观美丽的陶瓷制品
[讲解]彩釉的初步知识:
[投影]陶瓷种类及用途:
[板书]3、彩釉:
陶瓷种类及用途:
[过渡]水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下面我们学习水泥的有关知识
[板书]三、水泥
[投影]
[阅读]课本63页有关水泥内容,并填写下表。
[板书]
1、水泥主要原料:粘土石灰石(石膏)适量
主要成分: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
主要性质:水硬性
[讲述]由上表可以看出,水泥最主要的性质是水硬性。即跟水混合搅拌并静置后,很容易凝固变硬,由于水泥具有这一优良特性,被用作建筑材料。又由于它在水中也能硬化,因此是水下工程必不可少的材料。
建筑用粘合剂——水泥沙浆的成分是水泥、沙子和水的混合物。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和碎石混合而成。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和使用水泥制品最多的国家。
[常识介绍]水泥的标号及钢筋混凝土。
[板书]2、水泥的标号及钢筋混凝土。
[小结]略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Na2CO310H2OB.水泥C.纯净的盐酸D.普通玻璃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酸均不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B.玻璃、陶瓷、水泥容器都不能贮存氢氟酸
C.石灰抹墙、水泥砌墙过程的硬化原理相同
D.石灰窑、玻璃熔炉出来的气体主要成分相同
3.与普通玻璃相比具有相同组成的是
A.钢化玻璃B.光学仪器玻璃C.石英玻璃 D.有色玻璃
4.下列物质有固定熔点的是
A.水泥 B.玻璃C.Na2OSiO2 D.水玻璃
5.熔融烧碱应选用的器皿是
A.石英坩埚B.生铁坩埚C.普通玻璃坩埚D.陶瓷坩埚
参考答案:
1、A2、BD3、C4、C5、B
[作业]P651、2
[板书计划]
一、玻璃
1、生产玻璃原料:主要反应:成分:
2、玻璃态物质:短程有序、远程无序,没有一定的熔点,而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变为液态。
3、钢化玻璃:普通玻璃在电炉里加热软化后急速冷却而成的。
特种玻璃:石英玻璃、光学玻璃、玻璃纤维、钢化玻璃等。
有色玻璃:在制造玻璃的过程当中,加入了金属氧化物
变色玻璃:卤化银见光分解,稍暗一点的地方,在氧化铜催化剂的促进下,银和卤素重新化合,生成卤化银,
二、陶瓷
1、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Al2O32SiO22H2O)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制成的各种制品。广义上陶瓷是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通称。
2、手工制陶瓷过程:1.混合2.成型3.干燥4.烧结5.冷却6.陶瓷器
3、彩釉:
陶瓷种类及用途:
三、水泥
1、水泥主要原料:粘土石灰石(石膏)适量
主要成分: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
主要性质:水硬性
2、水泥的标号及钢筋混凝土。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物理电场和磁场2”,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电场和磁场
电场、磁场问题一直是历届高考关注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其中场对物质的作用更是力、电综合的命题的核心内容,从近两年全国高考试卷中有涉及两"场"试题有考查关于场的性质,有考查了场对物质的作用,特别是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有考查综合问题,由此可见,场对物质的作用是100%命题热点.解析试题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从产生加速度和做功两个主要方面来展开思路,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
1、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带电粒子所受的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解.
2、功能关系:根据场力及其它外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的能量变化或全过程中的功能关系,从而可确定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这条线索不但适用于均匀场,也适用于非均匀场.因此要熟悉各种力做功的特点.
点击下载://files.eduu.com/down.php?id=149496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复习上一节课内容。抽查一两位同学背诵:
(一)三、四、五节间的联系,关于记述烈士事迹,思路怎样展开?
提示:思路先依时间顺序,从平时到遇害。遇害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第三节写刘和珍的正义感、责任感、反抗性,这样一个热血青年去请愿“欣然前往”,是很自然的。所谓“受人利用”,无非是流言家开罪、嫁祸之辞。作者不但写刘和珍的斗争性,而且着意反复写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意蕴在于表明,世上哪有这样的“暴徒”?段政府反诬她们为“暴徒”,不但不值一驳,反而充分暴露出他们自己的暴虐。第五节,再详述刘和珍的遇害经过,铁证如山,真正滥施暴虐的是段祺瑞执政府。
(二)齐读第四节进行分析:抒写惊愕、义愤
●1.作者为什么强调“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作者写“始终微笑”“和蔼”的刘和珍“欣然前往”参加请愿,却无端在执政府前中弹、喋血、死掉,表现出作者对此毫无准备,反衬反动势力的凶残出人意料。
●2、怎样理解“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沉默”,就是“默无声息”。这里说的是两种沉默:一种是“出离愤怒”、陷于极度悲痛的“沉默”,“于无声处听惊雷”,预示着革命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的“沉默”;一种是逆来顺受,真正“默无声息”,不敢反抗,走向灭亡的“沉默”。两种“沉默”,两种前途,两种结果:不在沉默中爆发革命,摧毁“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就在沉默中被奴役,被黑暗统治,被灭亡。作者怀着最大的愤怒,发出最有力的号召,启示人们:事情已经到了尽头,对中外反动派说什么话也没有用,必须起来和凶残的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这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意图所在。
●3、鲁迅先生的“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和“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一样吗?
不一样。一是愤激之词,一是因为“惨象”和“流言”使庸人们害怕而不敢说,表明了庸人们的麻木与落后。其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用武力极其凶残的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
重点句③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已”,时间副词,已经;“尤”,程度副词,更加。两个副词连用,表示强烈的递进语气。“惨象”,已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流言”,则比刀枪更加阴险。军人凶残,文人嚣张。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御用文人的笔杆,这就是中国式的专制统治,这就是中国式的白色恐怖。正是这种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衰亡,以至“默无声息”了。可是横行无忌的杀人者别忘记: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4、“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话如何理解?
“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极其凶残地用武力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精神统治。从揭露段政府的罪行看,从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政府双手沾满鲜血,居然昂起头来,反诬被害者为“暴徒”,制造杀人的理由,走狗文人跟着阴险地“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两手表现得无以复加。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武力屠杀加精神统治,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四)分析第五部分:叙述遇难过程
1.设置四个的问题,给学生5分钟自读。
①为何详写?——突出段政府的凶残,流言家的无耻(根本不是“暴徒”)
②断句的作用?——悲愤。将内心的悲愤感情在文字形式上很好地表达出来。
③“欣然”?反映刘和珍怎样的性格?——为国为民,自觉参加
④微笑共提到几次?作用?——反衬出段政府的凶残
2.理解句子
①“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话如何理解?
第五部分第2段记述刘和珍遇难情形,写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同时揭露执政府的屠杀凶残暴虐。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下一段(第3段)接着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句写三个女子一面,先说伤亡情况,着重就互相救助赞扬杨德群、张静淑的沉勇友爱。思路继续在三个女子一面展开:“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这个“伟大”当然指三个女子伟大。“从容地转辗”是对上段内容的一个方面的概括,概括的是她们互相救助的情况。如此沉勇如此友爱,其精神之伟大确实令人惊心动魄。
思路远接上一段所说的执政府的凶残,近接上一句中“枪弹的攒射”,给段政府以辛辣的嘲讽。“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是接着上文来的,指的是屠戮刘和珍她们,“妇婴”这里专指女子,再则她们毕竟年轻,在长者眼里还是娃娃。“八国联军”并非指1900年镇压义和团的八国联军,思路至此不会突然冒出1900年的八国联军。1926年,日本纠合各国军队恰好也是八国,所以鲁迅也称之为八国联军。段政府屠戮妇婴,背后就是八国联军,所以惩创学生也可以说是八国联军惩创学生。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也不是两回事,而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惨案。是指中国军阀与八国联军相勾结,幕前幕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这里是善与恶的两极,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什么“伟绩”“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鲁迅用这两个词,当然是反语。
②“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如何理解。
白描手法:细致逼真,惊心动魄。刻画出反动派丑恶、猖狂的嘴脸。
(五)分析第六部分:总结经验教训、指出意义
●1.提到了哪两种人?有什么含义?
生答,师小结,出示:
无恶意的闲人:一般庸俗的市民,与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有根本的区别,但是他们对世界冷漠,把烈士的鲜血作为饭后的谈资。
有恶意的闲人:反动文人,为了掩盖统治者的罪行竟无耻地制造流言。
●2、怎样理解“有限的几个生命……不算什么的”含义?
一是说在反动派眼里算不了什么;一是说少数人的请愿对黑暗的中国起不了作用;一是说唤不醒庸人们的觉悟。——此句渗透着惋惜、哀伤和激愤的感情
(六)分析第七部分:热情讴歌赞颂
●区别“竟会”“竟至”竟能”
同:强调出乎意料
异:竟会:不赞成
竟至:不赞成(谴责更深)
竟能:赞扬
重点句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依稀”,模模糊糊。“微茫”,隐约,不清晰。更,表示程度的加深或进一步。这个并列复句,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但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希望;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1.区别“苟活者”、“真的猛士”。
苟活者:有一定的是非观念,不忘怀烈士的死难而又没有行动起来的人们,有走向斗争的可能。
3.“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提示:这是全文思路的收束。“此”的内容:涉及对烈士的崇敬、对其牺牲精神的评价、对其斗争方式的总结、对反动军阀的愤怒声讨、对所谓学者文人的揭露、鞭笞,对庸人警醒的期盼,以及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等等。再次强调“我说不出话”,表达无尽的悲愤和深深的歉疚之情。
(七)、总结全文
1、课文结构:前两节:犹如序曲当中三节:纪念主体后两节:犹如尾声(回应开头)
2、线索:强烈的悲愤之情,一以贯之。
补充许广平:“真是一字一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
哭。”——许广平
[教师总结]: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发为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死难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的大体脉络。
(八)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四节。
2.归纳本文写作特点: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语言精辟,富有哲理,充满浓厚的抒情色彩;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再模仿课文第五节刘和珍等烈士罹难场面描写,写一人二事,表现人物的某一特点,在进行场面描写时,尽可能选用“毅然”“不为势力所屈”“桀骜”“黯然泣下”“凶残”“下劣”“惊心动魄”“沉勇”“勇毅”等词语,字数约300字。
文章来源://m.jab88.com/j/3227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