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证明(一)
1.你能肯定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生学习了很多与几何相关的知识,为今天的进一步的学习作好了知识储备,同时,学生也经历了很多验证结论合理性的过程,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思维,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天系统的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已经参与了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猜测、归纳等活动,对今天本节课的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的直观能力是数学教学中要培养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学生仅有对图形的直观感受而不能进行推理、论证,有时是会产生错误的结论,本课时安排《你能肯定吗》的教学是让学生的直观感受与实际结果之间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使学生对原有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从而确立对某一事物进行合理论证的必要性。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技能:
(1)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使学生对由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产生怀疑,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2)了解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论证等.
数学能力:
(1)经历由观察、度量、猜测、归纳等过程而发现的数学结论产生怀疑,进而产生论证意识.
(2)运用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并探讨的学习品质;
(2)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审视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不确定结论.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验证活动(1)——猜想并验证活动(2)——猜想并验证活动(3)——经验总结——学生练习——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第一环节:验证活动(1)
活动内容:
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0,1,2,3时,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n2-n+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流.
参考答案:列表归纳为
n01234567891011…
n2-n+1111111317233141536783101121
是否为质数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不是
活动目的:
对现在结论进行验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有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从而对不完全归纳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
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列表归纳,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判断,在n=10以前都一直认为n2-n+11是一个质数,但当n=10时,找到了一个反例,进而发现不能根据少数几个现象轻易肯定某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第二环节:猜想并验证活动(2)
活动内容:
如图,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参考答案:设赤道周长为c,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为:
它们的间隙不仅能放进一个红枣,而且也能放进一个拳头.
活动目的:
通过理性的计算,验证了很难想像到的结论,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进而对自己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再次为论证的合理性提供素材.
注意事项:
要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确信无疑,再进一步计算,结果与学生的感觉产生矛盾,切忌直接进行计算,把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就达不到预想的要求,不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环节:猜想并验证活动(3)
活动内容:
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E、F、G、H,度量四边形EFGH的边和角,你能发现什么结论?改变四边形ABCD的形状,还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吗?
参考答案:连接AC.
∵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四边中点,
∴EF∥AC,EF=AC;GH∥AC,GH=AC;
∴EF平行且等于GH,
∴四边形EFHG为平行四边形.
活动目的:
通过对图形的直观感受得出结论,但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对几何结论的验证,通常是用严谨的逻辑推理来论述.
注意事项:
让学生大胆地进行预测,但要让学生说清理由,让学生了解几何证明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归纳与总结
活动内容:
①通过以上三个数学活动,使学生对每一个问题的结论的正确性有了怀疑,从而知道了由观察、猜想等渠道得到的结论还必须经过有效的证明才能对其进行肯定.也即: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正确,仅观察、猜想、实验还不够,必须经过一步一步,有根有据的推理.
②举例说明“推理意识”与推理方法.
活动目的:
使学生理解仅有对图形的直观感受是不够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推理意识.
注意事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1.如图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请你先观察,再度量一下.
答案:a与b的长度相等.
第1小题图第2小题图
2.如图中三条线段a、b、c,哪一条线段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请你先观察,再用三角尺验证一下.
答案:线段b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
3.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
答案:经验证: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参考答案:①要说明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无论验证多少个特殊的例子,也无法保证其正确性.
②要确定一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进行一步一步、有根有据的推理.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的总结,使学生对证明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数学杜绝随意性,数学是严密的科学.
注意事项:
通过前三个例题的感受以及反馈练习,学生都清楚地知道推理、论证的必要性,了解了数学不是一种直观感受,而是一种严密的科学.
第七环节巩固练习
课本第217页习题6.1第2,3题.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上,融入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尊重学生的直观感觉,并从学生的直观感觉出发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严密性、逻辑证明等方面,不是一味地强调证明的必要性,而是通过几个事实的说明来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设计中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学会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用一个有趣的生活问题:“用一根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一个令人很意外的结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并且使得学生有一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也要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切勿盲信于自己的直观感觉.
本节课通过事例让学生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等.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你能证明它们吗”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三大段一中心五环节高效课堂—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2013.9
课题第十章:第一节机械能
学习
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势能及影响大小的因素。(3)知道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的规律。(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机械能的学习,体会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各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增强节能和环保意识。
教学
重点能量的初步概念;动能、势能及影响大小的因素;机械能及转化
教学
难点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规律
学法
指导通过实验现象引出新课内容,进而使学生自主探究机械能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知识回顾:(1)功的定义:
(2)做功的要素:
2、新知探究:(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一(参考教材图10-1):请回答以下提问
A小盒被小球撞击后发生什么现象:
B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发生的现象有何不同:
C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会有何不同的现象:
演示实验二(参考教材图10-2):请回答以下提问
A打桩机的重锤由高处落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B重锤的高度不同发生的现象有何不同:
C不同质量的重锤由同一高度落下又有何不同:
演示实验三(参考教材图10-3):请回答以下提问
运动员将拉满的弓松手后会发生何现象:
总结:实验一说明:
实验二说明:
实验三说明:
3什么是能:
如果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
4什么是动能: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5什么是重力势能:
影响重量势能的因素:
6什么是弹性势能:
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
7什么是机械能:
二、合作探究:(思考)
1、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位置由静止滚下的目的是:
2、让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的目的是:
3、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1)举例说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事例:
(2)举例说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事例:
(3)举例说明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的事例:
(4)举例说明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事例:
(5)举例说明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的事例:
(6)举例说明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事例:
4机械能守恒定律:
从做功方面说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
三、课堂训练:
1.分析下列物体具有什么能?
(1)河里的流水具有_______能。(2)钟表里卷紧的发条具有______能。(3)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________能。(4)下落过程中的雨点具有_______能。(5)正在爬坡的汽车具有________能。(6)被拉长的橡皮条具有_____能。(7)被堤坝挡住因而升高了水位的水具有______能。(8)悬挂在屋顶上的电灯具有__能。
2.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当它离地球最近的一点时,卫星的势能最____,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势能____,动能_____,速度越来越____。
3.为利用长江的水能,在葛洲坝修筑了高70米的拦河坝,目的是提高上游水位,使水的____能增大,水由导流管流下冲击水轮机时,转化成水的动能就大。
4.被压缩的弹簧一旦放松,能将它上面的砝码顶起,直到砝码又静止不动,于是弹簧的_____能转化为砝码的_____能。
5.竖直上抛的石子,如不计空气的阻力,在上升过程中()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6.对于小孩从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不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大,机械能变大;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变小。
7.滚摆在上、下运动时(不计摩擦阻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中间处机械能是最大;B、各处机械能一样大;
C、在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D、在最低点时动能最大。
四、拓展训练:
1.滚摆上升时,它的能减小,能增大,能转化为能。
2.卡车与摩托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时,具有的动能大。体积相等的实心铁球和木球放在同样高的桌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大。
3.把一个重物轻轻地挂到弹簧秤上,在重物拉伸弹簧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4.跳伞运动员跳出机舱后,在打开降落伞之前,他的动能将,重力势能将;打开降落伞后匀速下降时,他的动能将,重力势能将,机械能将。(选填“变大”或“不变”“变小”)
5.皮球从手中落到地上,又弹跳起来。在皮球落向地面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皮球撞击地面发生形变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皮球形变逐渐减小直至恢复原状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皮球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6.若不计空气阻力,乒乓球在由桌面弹起上升的过程中()。
A.动能逐渐减小,势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
B.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增大,机械能增大
C.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动能逐渐减小,势能逐渐增大,机械能减小
7.下列情况中,动能和势能都不变的是()。
A.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B.打桩机的重锤下落
C.机车沿斜面向上匀速开动D.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8.一辆汽车在上坡过程中,可以肯定()。
A.它的动能在减小B.它的重力势能在增大
C.它的机械能在增大D.它的动能一定不变
9.下列各物体中,既有动能又有势能的是()。
A.被压扁了的皮球B.在空中飞行的小鸟
C.被运动员举着的杠铃D.在平地上滚动的足球
10.皮球从地面弹起,在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中()。
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C.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1.杂技演员从高处跳下,落在绷床上,又被弹起一定高度。在整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A.势能一动能一势能B.势能一动能一动能一势能
C.势能一动能一势能一动能一势能D.势能一势能一动能一势能
12.两只完全相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分别以相同的速度抛出,甲球竖直向上抛,乙球竖直向下抛,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两球到达地面时的动能是()。
A.甲球的大B.一样大.C.乙球的大D.无法比较.
13.“蹦极”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图10-23所示,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台的是一根弹性橡皮绳。当人下落至图中Q点时,橡皮绳刚好被拉直。那么,在人越过Q点继续向下的过程中,人的动能变化情况是()。
A.不变B.变大.C.变小D.先变大后变小
14.将一只篮球带到一定的高度释放,篮球落向地面又弹起。篮球从下落又弹起的过程中,共经历几次能量转化过程?说清楚过程与能量转化情况。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168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