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认真改正,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教学重难点】

1、认读汉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背诵课后《背诵积累》。

畅所欲言。讲授新知1、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2、范读课文,提出要求。

3、解决汉字词及难读句:

⑴出示带汉字的词语。

⑵认读汉字、组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⑴个别指导朗读。

⑵反馈朗读。

5、细读课文:

⑴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思考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原因?

指名把这一段的内容讲一讲。

⑵第二、三自然段:邻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劝他的?谁来读一读?

他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第三段。

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分角色朗读这两段。

⑶第四自然段:他不听劝结果怎样?

⑷第五自然段:指名读

他知道自己错了马上改正,还晚不晚?

畅谈他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齐读课题,畅所欲言。

边听边注意课文中的难读词句

自由练读、自荐读、轮读。

自由练读课文。

轮读课文、互相指正。

自荐读、畅所欲言。

自荐发言。

自荐读。

自荐读。

畅所欲言。

同桌读。

畅所欲言,自荐回答。课堂小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析本文写作方法。

师: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自由读。

畅所欲言。

自荐回答。

布置作业1、练习给汉字组3个词,并选择其中一个词造句。

2、练习讲这篇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

结果又少再没丢

延伸阅读

《亡羊补牢》教学片断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亡羊补牢》教学片断”,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庞红妹《寓言两则》是一篇讲读课文,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故事内容简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小就听家长讲过这个故事。但是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学生未必能真正领会,或者领会的不够深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寓言的真正含义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说说故事的内容。孩子们只是看了几眼就急于要讲。看着他们放不下的小手和坐不稳的神态,我想:先给他们来个下马威。我请一位学生讲了课文的大意。嘿!讲的内容还真全面。台下的同学也你一言我一语,显得不以为然。我趁势说:既然大家都能讲下来这个故事,那咱们今天就表演一下这个故事怎么样?听到要表演,孩子们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劲头实足,跃跃欲试。

我挑选一组同学,安排好角色,开始表演。只见几个学生兴高采烈地各就各位。几只山羊蹲在墙角不停地笑,老狼猫着腰笑眯眯地走进羊圈,抓起一只羊就跑。过了一会,养羊人大摇大摆地走到羊圈前,面无任何表情,嘴里不说话,似乎在表演哑剧。紧跟着街坊走到养羊人跟前,劝说道:赶快把羊圈修一修,赌上那个窟窿吧。养羊人面无表情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吗?街坊下了台。过了一会儿(第二天),养羊人又上了台,数了数羊,发现又少了一只,表现出后悔的样子,于是开始补窟窿。

针对学生的表演我因势利导,问学生:你们觉得他们表演的如何?有的说:他们太不严肃了,养羊人丢了羊应该十分着急,怎么还笑得出来?有的说:对呀!还有羊都被狼吃掉了,他们还在那里笑。学习认真的甘宛欣讲:老师,我们在看电视小品时,演员心里想的话,好像都是通过自言自语小声说出来的,课文中的养羊人好几次都有心里活动,他们应该说出来,观众才能知道,他们都表演成哑剧了。其他同学听了,忙说道:对的,还有养羊人和街坊的表情也没有演出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发表着各自的意见,顿时课堂上热闹起来,我看到此情此景,心里暗暗高兴,这正是引导学生的好机会。

同学们,安静!这个故事看是简单,但是要想把它演好还真不容易,现在我们就来帮帮作者的忙,把他写得更细致些,编成个小剧本,我们来做回编剧。同学们听了情绪高涨。我继续说:你们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认真读课文的每一句话,读完之后想象一下每个角色的表情怎样,还会有什么动作,说话的语气又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然后批注在书上或者写在本子上,怎么样?看谁编的故事形象生动。好大家异口同声答道。那现在大家找伴组成自己的创作小组吧。学生们兴致勃勃开始了编剧,他们三五成群议论纷纷,书本上不一会就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经过孩子们认真地读书和对故事的补充,第二次的表演显然效果好多了,演员们个个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文中的各种角色的形象。只见那个养羊人,第一天来到羊圈前,正要去开羊圈门,突然吃了一惊,似乎发现羊少了,一只一只仔细点数之后,伤心地说:我的羊怎么少了一只?他围着羊圈转了半圈,发现羊圈有个洞,洞口还有一滩血,伤心的低着头,嘴里嘟囔着:唉!一定是老狼把我的羊叼走了。这时,街坊走来同情而又着急地说道:赶快把羊圈修一修,赌上那个窟窿吧。养羊人表现出无奈地样子,摇着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过了一会(第二天),养羊人来到羊圈前,出乎意料的发现羊又少了一只,此时他捶胸顿足,后悔万分,埋怨自己:真该死,怎么不听街坊的劝告呢!养羊人下决心堵住窟窿并马上行动了起来,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他非常高兴,还主动上门向街坊鞠躬表示感谢。学生们的表演十分投入,惟妙惟肖,情节比第一次丰满了许多,也合情合理了。

我并没有就此停住,继续让同学进行评议:说说这次表演的如何?比第一次表演的如何?好在哪里?有的说:养羊人演得好,他把一开始的无奈,失望,演得很真实。后来的后悔也演得非常好,表演中皱着眉头,还自己责怪自己,把心里想的通过表情和语言都表现出来了。有的说:街坊替养羊人着急的样子也演得好。另有的同学说:特别是最后养羊人去感谢街坊,书上没有写,是他们自己想的很有创意,故事也显得完整了。又是那个机灵的甘宛欣讲:最后放羊人不再丢羊了,表现得美滋滋的。说明犯了错误不要紧,如果能听劝告,马上改正还是很快乐的。

孩子们说得多好!这节课里同学们从快乐的表演中领悟到了故事的真正寓意,他们通过自己的充分想象,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丰富了教材内容,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从模糊到清晰、从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13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焦急、筋疲力尽、喘气、枯死、亡羊补牢、羊圈、叼走、劝告、堵上、后悔、承受等。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3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字音的情况。)

zéjīn

寓言则喘气白费一大截筋疲力尽

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明确:揠,“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四)讲读课文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指名回答。

明确: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巴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希望、盼望的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

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

明确:用“巴望”好,因为巴望可以更体现那个人很急,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的急切的心情。

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些语句也表示这种急切的心情呢?

明确:天天到田里去看,焦急地转来转去。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

明确: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明确: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

明确:因为禾苗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得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没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们长。

(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

明确:因为他巴望禾苗快长,所以就想办法帮它长。

(5)指导朗读。讨论: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

明确:应读出焦急、焦急的语气,突出人物的迫切心情。“巴望”、“天天”、“好像一点”也没长、“焦急”、“转来转去”都应该读得重一些。

(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7)指名朗读,大家评述。

2.默读二、三段。

(1)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明确:往高里拔。

“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明确:“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说明这个办法是很不容易想出来的,一旦想出来办法,马上就举动起来。

(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

明确: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

明确: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

明确:他地里的禾苗很多,这么多采苗他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说明他干得很认真,从中午一直到忙到太阳落山,所以才筋疲力尽。

(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明确:他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从他回家说的话知道他对自己的办法很满意。

(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

明确:白白浪费;说明他认为自己这样做很值得。

(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自认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6)总结:二、三段写了什么?

明确:用拔高禾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

(7)指导朗读。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办法很赞赏很得意的语气。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明确:他这样做的结果是禾苗都枯死了。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讨论:(1)禾苗为什么会枯死?(2)他错在哪里?(3)他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禾苗拔高了,根离开了土地,不能吸收水和养分了,必定会枯死;他错就错在不懂得按禾苗生长的规律办事,结果事与愿违;要让禾苗长得快些,要靠采苗本身的力量,人工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锄草、灭虫等办法。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总结、扩展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呢?(指名说一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用讲述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

3.预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喘、筋疲力尽、枯

2.《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三)整体感知全文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就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分段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羊为什么少了一只?

明确: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先理解“窟窿”、“羊圈”等词语。

②看图理解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该怎样去做?

(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默读二、三自然段后回答。

明确: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3)“还修羊圈干什么”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把养羊人的想法说一说。

(4)同桌讨论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读起来应各用什么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准确表达他们的想法。

(6)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再练习,指名再读。

3.第四自然段。

他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和街坊的想法也不一样。结果怎么样呢?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课文中用了两个“又”分别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4.第五自然段。

(1)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了?请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勾出有关句子。

(3)他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

(4)理解“后侮”“从此”的意思,并用“从此”练习说话。

(五)提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教训?

2.听录音机讲故事《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亡羊补牢是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习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4.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样解决的?

5.讨论:养羊的人应该怎样做更好?

(六)指导书写生宇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右边是“丿”

(七)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教师注意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了解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文学作品。通过自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读通词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明确寓意后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受到启发。通过让学生说说成语用在什么地方和表情复述加深对寓言的理解。课后注重语言积聚。

探究活动

同学们可分角色,戴上头饰演一演这两则寓言故事,还可从其它的寓言故事中选几个能看懂的、能明白其中道理的寓言故事编成课本剧,就像《群鸟学艺》、《寒号鸟》等剧那样生动、有趣,让人爱看,让人一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曾文燕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坊读轻声
窟窿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1、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27亡羊补牢

资料提供者: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2.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

3.(出示课题)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

学习生字“亡、牢”。

(1)“亡、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呢?

减一减法:忙-忄=亡

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4.质疑课题。“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羊圈叼走街坊后悔从此劝告丢过钻进去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游戏。

寓则亡牢圈钻叼坊悔此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入”中的“钻”读“zun”;“叼”的读音为“di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完整。

课文中的养羊人丢了______次羊,最后他把羊圈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

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重点句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圈”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读“juàn”。学习生字“钻、叼”。

加一加法:钅+占=钻

形声字记忆法:“叼”左边的口字旁表示用口来叼,右边的“刁”表示生字的读音。

齐读句子。

(2)重点句2: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街坊”就是——邻居。“坊”是本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加一加:土+方=坊;换一换:房—坊。)

街坊劝告时是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来劝一劝这位养羊人吧!

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养羊人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无所谓,毫不在乎)

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相互评议。

4.过渡:好心的街坊来劝说,养羊人却不听劝告,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要突出两个“又”字。)

(3)为什么要突出两个“又”字?联系第1自然段想一想。(两个“又”字更能体现他不修羊圈带来的后果,而且能突出丢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4)齐读第4自然段。

6.过渡:两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7.学习第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1: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你能体会养羊人现在的心情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后悔”“现在修还不晚”来体会养羊人认识到自己错了。)

学习生字“悔”。换一换法:海——悔。

用“后悔”造句。

(2)课件出示句子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说。相机学习“此”。)

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指名读句子。

(3)小结过渡:养羊人终于听取了街坊的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结果——(幻灯出示句子)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语言训练:(出示课文插图)当养羊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会怎么说?养羊人会怎么回答呢?

2.同桌表演后,老师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深入学习了课文内容,现在你能说一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5.小结,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________,就________。

6.引学:“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7.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观察各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6.教师强调写字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学生临写。

7.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后再进行书写。

8.全班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让其和大家交流分享书写经验。

9.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4)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重、难点: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分析

媒体选择上,有如下目的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习,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平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开始吧。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

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部分。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体就是故事本身,谁能把寓言的身体再展示给大家,来读读课文?透过寓言的身体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谁能再说一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丰富多彩,透过这则小寓言,你们的小脑瓜里也一定又会想到很多很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吗?

啊!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想找到答案吗?好,就让我们走进寓言的广阔世界.请点击192.168.0.1到寓言之家做客吧。

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进入校制网页《寓言之家》,这里有寓言知识、动画寓言、连环画寓言、连接相关网站(《伊索寓言》、拉封丹、中国古典寓言网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上网了解更多的寓言知识。同时让孩子领悟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寓言之家有趣吗?谁能说一说做完客,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收获?

读了这么一则小寓言,你们有了这么多问题,又有了这么多收获。使老师想到一句话: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得。我相信你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善问、会问,在问中获求更多的知识。

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得

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
二、学情分析: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对故事中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作的最高概括,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但是引导学生通过在具体的环境中感知人物,感知故事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能够体会出这则寓言的寓意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德育目标: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
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四、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字,学写亡、补、叼。
3.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那什么是寓言呢?课件出示寓言解释。
2、同学们还记得自己学过哪些寓言呢?(点名回答)
3、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9亡羊补牢)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呢?(点名回答)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亡羊补牢》。
检查预习情况
3、出示学习目标:
1、知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德育: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
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4.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4、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开始自学。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1、:
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
2、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呢?
3、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划出相关句子)
4、说说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时间:5分钟
(2)学生开始自学。
(3)
b、(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2次)
羊是怎样丢的呢?
2、自由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个窟窿。
窟窿中的字窿要读轻声。窟窿一词是什么意思?(洞)(点名答)
这段中哪个是多音字?(圈、钻)你还知道它读什么音吗?(点名读)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街坊劝告他不听,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1)、街坊的劝告他不听(点名读文第二自然段)。街坊一词是什么意思?
(2)、街坊是怎么劝的?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答出诚恳、亲切、和善即可;如果你就是那位街坊,请你带着的语气劝一劝养羊吧!)[学生答老师顺势说你真一位的邻居呀!
不听取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是怎样想的呢?又是怎样做的呢?他表示怎样的态度呢?(毫不在意、漠不关心的语气)先点名读,后齐读(板书:想法:已经丢做法:不补)
如果你就是那位养羊人,你会怎样做呢?(虑心接受街坊的劝告,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做到有错就改。)⑹分角色读文。⑺再现情境表演。(请同学上前面表演街坊与养羊人的对白,老师提意,你如果能加上动作那就更精彩了。)过渡: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后果是怎样的吧!a:点名读第4自然段。(板书:结果:又丢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为什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大屏幕出现自学提示2)
齐读5自然段思考:
1、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划出相关句子)
想:,心想,现在修还不晚。板书:后悔
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养羊人后悔了呢?这句话中哪个词最重要呢?去掉行吗?
为什么?
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谁能把它,变成肯定句?
肯定句:应该受街坊的劝告。
养羊人又是怎样做的呢?(随机板书:做法:赶快补
出示: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现在修还不晚,为什么?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从此)从此什么意思?
(板书:结果:再没丢)
我们学习的最后一自然段中,如果用课题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补牢)
体会寓意
2、说说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寓言学到这里,你认为这个小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3、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举例说说吗?(配音乐)
四、课堂练习:
1、我会认。
一则寓言亡羊补牢丢掉叼走夜里后悔堵上街坊羊圈修一修
2、把迷路的小羊送回家。
junquānzunzuān
羊圈()钻石()
圆圈()钻进来()
2、火眼金睛。
A.养牲畜的圈B.监狱C.坚固、牢固
1、我读过《亡羊补牢》(A)这个故事。
2、老师的话牢(C)记在我的心中。
3、武警战士监守牢(B)房,决不让一个罪犯逃跑。
3、填空:
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好心(劝说),他却(满不在乎),到第二次又丢了羊,他(后悔极了),赶快(修补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五、总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僻免不了要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只要像文中的养羊人一样,具有亡羊补牢的精神,就还不算晚。
六、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同学听。
2、如果你是牧羊人的街坊,你又会怎么劝说他呢?请写在本子上。
3、小练笔:写一篇读这则寓言故事的读后感。
板书:9、亡羊补牢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补、牢、叼、街、坊、修、堵、丢、悔”等9个生字,会写“亡、补、叼、夜、丢”5个生字,学习新偏旁“鱼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并能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字,学写“亡、补、叼”。

4.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的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2.板书课题:亡羊补牢

生书空,齐读课题

3.认识生字“亡、补”

(1)“亡”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你能给他组个词吗?

(2)“补”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它的部首是“衤”,是由“衣”变形而来的。

(3)师演示变形过程

4.师:亡羊补牢也是一个成语,每个字都有它的意思,文中已由了答案。只要你认真读,就能在文中找到每个字的意思。只有弄懂了每个字的意思,才能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

二.初读寓言,理解题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赶紧打开课本81页,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1)指名读

(2)理解“街坊”:你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

(3)齐读

3.指名读自然段

师:生字词读好了,那课文呢?课文由5个自然段,我请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的小朋友仔细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

4.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扫除了生字的障碍,那么现在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亡羊补牢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用“----”划下来。生:亡是丢了的意思,我在第3自然段找到的;

生:补是修一修的意思,我在第2自然段找到的;

生:牢是羊圈的意思,我在第1自然段找到的.

5.小结:小朋友们真会读书,通过朗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了,让我们一起走人课文去学习吧!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学习第1、4自然段(明确丢羊的原因是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羊是怎么丢的呢?赶快浏览课文,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读一读生:第1和第4自然段

(1)男生读第1自然段,边听边思考,羊是怎么丢的?

生汇报,师画窟窿

(2)出示课件:填一填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把羊丢失的原因说一说嘛?

(3)小结:原来狼从这个窟窿钻进羊圈,把羊叼走了,羊少了一只

板书:少了一只

(4)女生读第4自然段,边听边思考,羊是怎么丢的?

师:谁能用“因为……所以……”把羊丢失的原因说一说。

板书:又少了一只

小结:是啊,接连两天,养羊人丢了两只羊,狼都是从这个破了的窟窿钻进羊圈叼走了羊。故事读到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为什么丢了两次羊才修羊圈?第一次丢羊时不修呢?

师:是啊,你们和他的街坊想法一样,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对养羊人说的吧。

3.学习第2、3自然段

(1)出示街坊的话

①谁来读一读?

②理解“劝”:我觉得你没读好,看看街坊是怎么跟他说的,有个“劝”字。你知道什么是“劝”?你什么时候“劝”过别人?

生汇报

小结:对。像这样,犯了错,别人用道理说服他,使他改正错误,这就是“劝”。那么就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街坊的话读一读。

③指导朗读

你读书时强调了“赶快”,能告诉我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你特别加重了“修一修”,能说说是为什么嘛?

小结:是啊,街坊可着急了,因为到了晚上羊还会被狼叼走。街坊好心相劝,可他却说--------

(2)出示养羊人的话

①谁来读一读?

②师范读,这句话什么意思?(理解养羊人的想法,就算补好了羊圈,丢失的样也找不回来了)

(3)同桌练读,指名读

师:同桌两个人练习读一读吧!

小结:就是这样,正是他不听别人劝告,不愿意修补羊圈,难怪他丢了一只羊,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

3.学习第5自然段

(1)师:在事实面前,他后悔了,心想-------

(2)理解“现在修还不晚”

为什么说“现在修还不晚”?

生:因为修好了羊圈,羊就不会再丢了

生:如果现在还不修补羊圈,他养的那几只羊还有可能再丢

……

小结:是啊,课文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他养了几只羊”,现在他只丢了两只,如果还不修补羊圈,他还会丢第3只、第4只羊

(4)师:于是他------把羊圈------,从此,他的羊-------

四、回归课题,理解寓意

1.当他修补好羊圈,又和当日劝他修补羊圈的街坊相遇,他会对街坊说什么呢?街坊又会怎么回答他呢?同桌两人想一想,说一说

2.指名说

3.是啊,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板书:及时改正

就不算晚

4.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5.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和养羊人一样的经历呢?

五、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1.指名读

2.指名说如何正确规范地写好这个字

3.指名书写笔顺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9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⒈(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⒉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所以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学习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⒉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⒊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⒋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quot;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

⑶"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于是,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⒌齐读课文。

⒍(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⒈指名给课文配音。

⒉齐读全文。

⒊(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及时还不算晚

少了一只羊kūlong不听劝

又少了一只羊窟窿后悔

堵上再也没有丢失

技能训练题:

小辩论

我喜欢养羊人

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南辕北辙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36页至第3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查字典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②自由读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课后反思

1、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效果好。

燕子、咏柳、荷花、珍珠泉、翠鸟、路旁的橡树、亡羊补牢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本册教材是供三年级实验班第二学期使用的。因本册教材与三年级上册在基本结构、编排特点方面基本相同,现对本册教材作简要介绍如下。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前四个是固定的栏目,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2.

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

3.

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具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充分给学生留出了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

(四)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策略性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读课文至少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如《七颗钻石》的重点题目是讨论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能够完成这个题目,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基本上也就把握了。

有的课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交流。部分课后练习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在有些课文练习后安排了小附录,一次是有关时间的格言,在《和时间赛跑》后,一次是关于月亮的精彩描写,在《月球之谜》后。这样安排,一是拓展学习内容,二是引导学生随时随地搜集积累材料。

本册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强调读写结合,而且一般是先说后写的题目。部分课后练习中安排了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

(五)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与训练的整合,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版块提前,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则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扩充了内容,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六)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一篇、每一单元的图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排。目的是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给师生的审美感受创造良好条件。教学时,如果能在注意文字内容学习的同时,不忽视图像的价值和作用,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益。

三、单元教学提示

第一组

围绕观察家乡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来组织单元。共选编四篇课文,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下同)。选读课文中的《山城的雾》可与之同步阅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掌握一批词语(见课本附录,下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常规要求,下同),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常规要求,下同),如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学习观察、展开想象,如想象赶集似聚拢来的景象,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体会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好,感叹冒用得真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如要求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等等。教学时要注意:落实导语中的要求(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理解《燕子》古诗《咏柳》等课文的实质是礼赞春天、赞美辛勤的劳动、赞美创造;把握《荷花》形象生动、容易在脑中形成画面的特点;弄清选编《珍珠泉》的主要用意是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美景美物,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铺垫。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过程,强调了注意倾听的要求;习作暗含了写作方法的导引,如抓特点写、按一定顺序写,充分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日积月累中的量词填空是夯实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基础的举措之一(其他组还有类似的安排);宽带网列举中外名家的精彩描写,并要求学生经常积累,能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第二组

围绕爱护周围环境组元。单元主题内容比较宽泛,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容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和联系。这方面的内容前面几册教材已有所涉及,要注意前后照应和提高。单元中编入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识38个生字,会写40个字;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如《翠鸟》中两组句子的比较;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如《燕子专列》中带点词语的揣摩;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练习三。教学时要注意:《翠鸟》描写准确生动,涉及到人们对待鸟类的正确态度;《燕子专列》内容感人,可以与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学,如非典时期猫狗等的遭遇,抢救大熊猫、保护藏羚羊的壮举等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哲理性强,《路旁的橡树》有较大的发散思维余地。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的步骤,习作提示了写作的范围,并强调自我修改,它们都要依托综合性学习的进展。展示台只示例了三项,还可以引导学生创造其他样式。

第三组

围绕思想方法的专题来组元。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强调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如亡和牢的意思;收集资料(寓言故事);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口语交际是正确思想方法的运用,强调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再次强调要认真倾听、作补充并适当评价。习作顺承口语交际,强调习作内容的真实性,并示例了题目,提示了另外一种修改方法(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第四组

围绕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组元。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导语有诗意。课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广阔,有祖国台湾地区作家的作品,有东欧国家的作品,兼顾城乡生活,内容上有对时间的感悟、有对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尊重、有对待同学间小摩擦的正确态度,有伙伴间的有趣较量等。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24个生字,会写41个字;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如《和时间赛跑》中,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体会和摘抄含义深刻的语句;收集相关资料;加强写话练习,由读到写。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范围、步骤,强调说清楚,强调听中生疑、大胆发问;习作要求写趣事或体会,强调把过程写具体、写真情实感。趣味语文是一种积累成语的创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补充。

第五组

围绕亲情、友情来组元,也是比较宽泛、比较有现实意义的专题,课文由近及远,涉及到爱父母、爱朋友、爱陌生人等内容。在单元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与课文的学习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强调用行动来回报爱。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33个生字,会写42个字;美读课文、积累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对迫在眉睫的理解;表情、动作描写;想象性写话练习和讲故事练习等。教学时要注意:课文由亲情扩展到友情再回到亲情,这样的思路是为了更好整合学习内容,为完成语文园地的有关容作铺垫。《教师教学用书》中附有两篇阅读材料(《妈妈的礼物》《母亲的工资》)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口语交际和习作强调亲子互动,力争让父母参与到有关活动中去。读背古诗和展示台的内容还可以拓展。

第六组

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组元。紧紧追随科技发展的步伐,强调科学探秘和科技应用。涉及到太空探索和互联网络、机器人的想象等热点内容。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27个生字,会写42个字;强调默读课文,背诵相关部分;关注表达特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交流,如网络的功能和上网收获等。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当前最新的科技动态补充到教学中,如载人航天、火星探索等;提醒学生注意网络的负面影响;口语交际强调清楚明白的交际,内容上强调想象的奇特性和合理性要并重;习作强调先说后写,自我修改。宽带网提示了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读书看报,关心时事,常做剪报和卡片等工作。

第七组

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来组元。这是一次创新的构想,既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又顺应世界上国际理解教育的潮流。强调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宽容和尊重与帮助。单元选文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有:认识30个生字,会写31个字;收集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摘抄感人的句子和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读写结合的写话练习。教学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要结合具体课文和事例,如《教师教学用书》中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等资料,不要抽象地谈。特别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国际交往中,维护祖国尊严的重要性。口语交际与单元内容整合紧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习作则是有意为之的自由作文,给学生一次充分张扬个性的机会,但要注意具体的写作要求(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趣味语文从一个角度展现了汉语的丰富表现力,可引导学生适当扩充。

第八组

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组元。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的感情。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写单元读后感等。教学时要注意:本组所选的古诗《嫦娥》内蕴丰富,理解多义,不必在内容上深究;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步骤,强调讲故事要能吸引人,这是落实课标口语交际年段要求的内容。习作是写虚的想象作文(本册占有恰当比例),提示了一种修改方法(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这是本学期最后一组,带有总结、盘点学习收获的作用,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完成这一任务,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单元

1.燕子

目的要求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大家还要进一步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燕子

飞回

增添生机

姿态优美

飞行

速度快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曲谱

燕子音符

《燕子》重点语段练习设计

重点语段: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燕子》第三节)

教学设计:

1.默读这一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这节总起来写的什么?

2.划出描写燕子飞行姿态、动作的词,想想燕子飞行有哪些特点?

3.作者是按怎样的观察顺序写这节的?

训练目的:

第一题从文字入手,先分析后归纳;第二题再指导学生深入一步,抓住事物特点,展示燕子俊俏轻快、活泼伶俐的动态美,特别是能确切抓住斜、掠、沾来体味作者用词的匠心;第三题旨在与作文结合,培养学生精细敏锐的观察能力。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3荷花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附:板书

《荷花》练习设计:

A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花骨朵

舞蹈

告诉

觉得

二、看拼音写汉字。

b

lin

png

sh

i

i

piāo

dng

bǎo

zhng

p

li

piān

piān

w

三、比一比组词。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嫩黄的(

一片(

碧绿的(

一朵(

金黄的(

一幅(

雪白的(

一阵(

五、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一、看拼音,写句子。

qīng

zǎo,

w

do

gōng

yun

q

wn,

y

jn

mn

jiǜ

wn

do

y

zhn

qīng

xiā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词填空。

就要

正在

已经

1.荷花(

)开了不少了。

2.荷叶(

)风中舞蹈。

3.(

)开学了,我们要提前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三、仔细看图,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荷叶多、绿、圆的句子,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儿的?

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珍珠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

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下作业: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向同学做介绍。自由结合小组合作。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游客谈感受。(通过动手、动口、配乐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第二单元

5

翠鸟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cu

yn

f

chh

chn

腹部

lng

j

di

po

ru

s

dǎi

注意正音:腹读f,不读f。

疾读j,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一)提问: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二)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第一句: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讲翠鸟身上的羽毛非常鲜艳。

第六句:讲翠鸟小巧玲珑,突出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及又尖又长的嘴。

(三)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鲜艳:鲜,有光彩的;艳,色彩鲜明。

鲜艳: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另一种方法: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个句子,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翠鸟羽毛的颜色又鲜亮又美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鲜艳。)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介绍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讲讲清脆一词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为了准确理解词语,常把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结合使用。)

翠鸟活动的特点,先讲了翠鸟动作敏捷。通过贴着水面疾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对比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翠鸟捉鱼时等待小鱼非常专心,一动不动。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疾飞:疾,快。疾飞,飞得很快。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齐读第4自然段。

(二)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这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了我们的想法:想捉一只翠鸟。再讲听了老渔翁的话,知道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们想捉翠鸟的想法。最后讲了我们的希望:多看看翠鸟。

(三)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五)小结: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动作怎样?(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

(一)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翠鸟的外形。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1自然段:共6句话

红色的小爪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二)朗读并背诵第2自然段,翠鸟的活动特点。

1.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2自然段:共2句话。

(1)动作敏捷鸣声清脆疾飞

(2)捉鱼专心注视等待

3.指名学生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三)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翠鸟捉鱼的过程。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3自然段:共4句话。

(四)连起来朗读,并背诵第1、2、3自然段。

二、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飞得很快()

眼睛感觉灵敏()

三、指导学生掌握生字字形

翠字应注意上半部和羽字区别。

褐字应注意是衤旁,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希字应注意上边的第二笔是一大点。

练习课后作业第三题,词语的填写。

四、听写句子,教师读三遍

第一遍,教师完整地读句子,学生听。

第二遍,教师按标点(逗号),一部分一部分地读,学生听一部分,写一部分。

第三遍,教师再完整地读句子,学生检查。

听写内容: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板书设计

《翠鸟》练习设计:

A

一、看拼音写词语。

j0

f5i

h8

s8

f)

b)

ch8n

sh1n

xi1n

y4n

l0ng

hu$

x9

w4ng

ru@

l@

二、划掉加粗字的不正确读音。

一会儿(hu!

hu@)

逮住(d3i

d4i)

苇秆(g1n

g3n)

容易(y$ng

r$ng)

三、多音字组词。

四、区别组词。

五、选词填空。

1.愿望

失望

希望

(1)爸爸今天有事没来开家长会,我很(

)。

(2)小刚(

)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3)(

)到北京去看天安门,这是奶奶的(

)。

2.锋利

锐利

(1)这把刀很(

)。

(2)翠鸟有双(

)的眼睛。

六、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又鲜明又美丽的意思。(

2.飞得很快。(

3.锋利,尖锐,本课指感觉灵敏。(

4.声音清亮好听。(

5.集中注意力地看。(

6.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七、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词,使句子更具体。

例:翠鸟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1.翠鸟(

)停在苇秆上。

2.小雨(

)下个不停。

3.小鱼(

)把头露出水面。

4.翠鸟(

)注视着水面。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翠鸟(

)苇秆,(

)飞过去,(

)小鱼,(

)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B

一、改正错别字。

苇杆(

透满花纹(

住视(

词养(

登开树枝(

希忘(

二、去掉偏旁,再用新字组词。

衬____(

腹____(

泡____(

饲____(

三、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灵活

鲜艳

锐利

希望

逃脱

注视

五、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翠鸟羽毛颜色鲜艳?

2.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

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5、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看图猜寓言

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

2.齐读成语。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

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板书课题:9寓言两则)。

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

二、教授方法,读懂题意

(一)读一读——读文知事

1.读故事前,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预习情况。

(1)强调“圈”多音字的读音。

(2)读好轻声词:窟窿街坊盘缠结结实实。

会写:窟窿叼走劝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释意思)后悔

(3)学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错笔画:读的很准确,同学们会写这鞋子吗?标红的字都是课后生字,谁来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错。

师相机指导“窟窿”的书写。

这里面笔画最多的要数——窟窿这个词了,观察这个词我们发现他们的部首都是“穴”。师评: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的“穴”表形。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词。笔画多,要紧凑。

2.写生词:现在咱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看谁写的又对又好!(硬笔描红)

3.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学读得很流利,看来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了。现在谁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出示——亡羊补牢,结合字典和课文内容,理解亡与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说,出示字典意思,选义,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小结:谁来概括一下这则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多有意思呀!

(二)品一品——品文析人

1.指生读。(师:谁愿意读一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情景?其他同学想,养羊人为什么会丢羊呢?)

2.理解“劝”的意思,指导朗读

(1)回想: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们都劝过他,怎么劝的呢?

(2)谁来当一当这个街坊?

(3)这句话中有个词能体现街坊很着急担心,你们猜猜是哪一个?(赶快)对,抓住关键词语,我们能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你来当一当这个热心肠的街坊。

(4)师启发:还可以怎么劝?要是一个急脾气的人怎么劝?要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年人怎么劝说呢?

(着急的、中肯的、语重心长的)

3.品“答”感知人物特点:

(1)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语句: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这是什么句子?

牧羊人打算修羊圈吗?(不打算)出示陈述句:羊已经丢了,不修羊圈了。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组对话。师读街坊的话,男生读反问句,女生读陈述句。

哪一句更让你感觉到养羊人不想修羊圈?学生谈感受

师:这就是反问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牧羊人不打算修羊圈。

师:你看看,这养羊人明知羊圈破了却不修,真是不知悔改!(板贴:不知悔改)

5.品“结尾”感知人物:

小结:第一次丢羊他没听劝,结果会如何呢?谁来读读第4、5自然段?

(1)指生读第4、5自然段。理解“悔”的意思,揣摩养羊人的心理。

(师:知错不改,导致养羊人第二天羊又丢了(板贴:再亡羊)此时他的心情用文中一个词可以形容?悔字“忄”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

(2)那他会想到什么了?他会做些什么?

是啊,如果再不修,(羊会一只只丢下去)。想到这儿,他就拿起工具(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6.小结:养羊人犯了错误能够改正就叫错而能改。(板贴:错而能改)

(三)悟一悟——读文析理

(1)你怎么评价这个养羊人?

(2)同学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中,我们难免说错话,办错事,但只要我们有错就改,还不晚!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为时未晚”。(板贴:为时未晚)

三、联一联,举一反三

(一)举一反三《讳疾忌医》

师:现在我们穿越历史,来到春秋时的蔡国,看看寓言讳疾忌医中不知悔改的蔡桓公有何结局。

播放视频《讳疾忌医》

师:讳疾忌医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最终病死,而亡羊补牢的养羊人却再也没有丢羊。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面对自己的错误一定要及时改正。

(二)联系生活

1.给出情境:

(1)一位同学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导致期末成绩下滑,你就可以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来提醒他。

(2)同桌眼睛近视了,她总不当一回事,你可以劝他:“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学的《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选自《战国策》,这本书记录的是我国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历史,书里面收录了很多寓言故事。例如:鹬蚌相争,狡兔三窟,高枕无忧,三人成虎,头悬梁锥刺股等等。

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甚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3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焦急、筋疲力尽、喘气、枯死、亡羊补牢、羊圈、叼走、劝告、堵上、后悔、承受等。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3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字音的情况。)

zéjīn

寓言则喘气白费一大截筋疲力尽

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明确:揠,“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四)讲读课文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指名回答。

明确: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巴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希望、盼望的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

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

明确:用“巴望”好,因为巴望可以更体现那个人很急,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的急切的心情。

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些语句也表示这种急切的心情呢?

明确:天天到田里去看,焦急地转来转去。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

明确: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明确: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

明确:因为禾苗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得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没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们长。

(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

明确:因为他巴望禾苗快长,所以就想办法帮它长。

(5)指导朗读。讨论: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

明确:应读出焦急、焦急的语气,突出人物的迫切心情。“巴望”、“天天”、“好像一点”也没长、“焦急”、“转来转去”都应该读得重一些。

(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7)指名朗读,大家评述。

2.默读二、三段。

(1)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明确:往高里拔。

“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明确:“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说明这个办法是很不容易想出来的,一旦想出来办法,马上就举动起来。

(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

明确: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

明确: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

明确:他地里的禾苗很多,这么多采苗他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说明他干得很认真,从中午一直到忙到太阳落山,所以才筋疲力尽。

(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明确:他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从他回家说的话知道他对自己的办法很满意。

(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

明确:白白浪费;说明他认为自己这样做很值得。

(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自认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6)总结:二、三段写了什么?

明确:用拔高禾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

(7)指导朗读。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办法很赞赏很得意的语气。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明确:他这样做的结果是禾苗都枯死了。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讨论:(1)禾苗为什么会枯死?(2)他错在哪里?(3)他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禾苗拔高了,根离开了土地,不能吸收水和养分了,必定会枯死;他错就错在不懂得按禾苗生长的规律办事,结果事与愿违;要让禾苗长得快些,要靠采苗本身的力量,人工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锄草、灭虫等办法。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总结、扩展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呢?(指名说一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用讲述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

3.预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喘、筋疲力尽、枯

2.《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三)整体感知全文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就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分段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羊为什么少了一只?

明确: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先理解“窟窿”、“羊圈”等词语。

②看图理解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该怎样去做?

(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默读二、三自然段后回答。

明确: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3)“还修羊圈干什么”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把养羊人的想法说一说。

(4)同桌讨论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读起来应各用什么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准确表达他们的想法。

(6)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再练习,指名再读。

3.第四自然段。

他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和街坊的想法也不一样。结果怎么样呢?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课文中用了两个“又”分别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4.第五自然段。

(1)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了?请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勾出有关句子。

(3)他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

(4)理解“后侮”“从此”的意思,并用“从此”练习说话。

(五)提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教训?

2.听录音机讲故事《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亡羊补牢是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习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4.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样解决的?

5.讨论:养羊的人应该怎样做更好?

(六)指导书写生宇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右边是“丿”

(七)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教案点评:

教师注意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了解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文学作品。通过自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读通词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明确寓意后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受到启发。通过让学生说说成语用在什么地方和表情复述加深对寓言的理解。课后注重语言积聚。

探究活动

同学们可分角色,戴上头饰演一演这两则寓言故事,还可从其它的寓言故事中选几个能看懂的、能明白其中道理的寓言故事编成课本剧,就像《群鸟学艺》、《寒号鸟》等剧那样生动、有趣,让人爱看,让人一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34页至第3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⒈(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⒉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所以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学习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⒉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⒊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⒋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quot;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
⑶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于是,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⒌齐读课文。
⒍(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⒈指名给课文配音。
⒉齐读全文。
⒊(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及时还不算晚

少了一只羊kūlong不听劝

又少了一只羊窟窿后悔
堵上再也没有丢失

技能训练题:
小辩论

我喜欢养羊人
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南辕北辙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36页至第3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查字典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②自由读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课后反思
1、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效果好。
2、学生爱读寓言故事,基本明白文中的道理。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之一的《亡羊补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二、说教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三、说教学设计:
一、题目切入,引发期待:
(设计理念:以题目切入,紧扣题眼“亡”“牢”,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使学生意识到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发生变化。)
二、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认读,集体纠正。重点指导:多音字:圈
(设计理念:字词疏通为课文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朗读课文,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2.指导重点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养羊人和街坊的对话。(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出示句子: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2)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转换句式)
★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句式的指导,使学生明白了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这些特殊句式在表达中的独特作用;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为揭示故事寓意做好了铺垫。)
四、创设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在特意创设的情境里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进入角色。在“修”与“不修”的后果对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试用“亡羊补牢”的道理处理问题,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亡羊补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板书。
在整个板书内容的设计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故事的起因、经过到结果,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而揭示小故事,大道理。力求通过板书让孩子们能根据板书的内容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114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