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六下数学第六单元《分数、小数基本性质,倍数和因数》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下数学第六单元《分数、小数基本性质,倍数和因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例4、5、6,做一做,练习十四第4---9题

教学目标:

1、对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进行系统整理,能区分易混易错(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倒数、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认知结构。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2、加强知识的灵活性、综合性的运用,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

3、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体会转化、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灵活运用。通过对易混知识的系统整理,使学生形成认知结构。

教学难点:

对数整除的相关概念的区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系统整理形成认知结构。

(一)创设情境,整理自然数、整数、整除、因数、倍数的概念。

1、创设情境,整理自然数、整数的概念,明确研究范围。

(1)学生自主报出自己出生年月。

(2)问:①你们刚才说的数都是什么数?

②研究数的整除时,是在什么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3)师:0是自然数,因为它也表示物体的个数,0个,因此,它既是自然数,也是整数。但我们在研究数的整除时,一般不包括0。

2、借助算式,整理因数、倍数的概念。

(1)出示算式

①182=9②2.46=0.4③308=

④305=6⑤816=0.5⑥120.3=40

(2)提出要求:把算式填在集合图中。

(3)提问:结合算式说一说因数、倍数的概念

(4)小结

①一个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②结合集合图,说一说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3、借助算式整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1)借助算式整理特征

①结合305=6说一说能被2、3、5整除,能被2和5整除,能被2和3整除,能被3和5整除的特征。

②练习:用0、1、8三个数组成数

a.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大三位数

b.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

c.从这三个数中任选数组成新数,看看这个数还能同时被谁整除

(2)回忆奇数、偶数的概念。

①问:能被2整除的数又叫什么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又叫什么数?

②练习:读出黑板上算式中的奇数、偶数。

4、借助情境,整理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1)提出要求:用黑板上算式中的数,按要求填图。

只有两个约数有两个以上的约数

(2)提问:两幅图中的数各有什么特点?叫什么数?

(3)强化练习

①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请起立;

②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请起立;

③问:同学们都站起来了,说明什么?

④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请坐;

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请坐;

⑥问:你怎么还站着?(1号)说明什么?

(4)利用选择整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①出示:下面四个答案中,哪个是把30分解质因数?

30=235130=65235=3030=235

②什么叫分解质因数?

③问:其它为什么不是分解质因数?

④问:2、3、5是30的什么数?

5、利用填图整理公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互质。

(1)出示

①1,2,4②4③24④24,48,72

(2)按要求填

(3)问:重叠部分应填什么数?你选哪个?

(4)问:24是8和12的什么?4呢?

(5)第④组后面为什么有省略号?第①组后面为什么没有?

(6)问: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就叫做?

(7)举例:什么是互质数?

(二)结合板书,整理概念,形成网络图。(完成板书)

二、分层练习,巩固知识。(投影出示)

1、判断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填空

三个连续的奇数和是183,其中最小的一个奇数是()

两个质数的乘积是94,这两个质数的和是()

在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合数的个数最少有()

3、解决实际问题

洪山小学五年级有100人,今年4月30日体育节,要选部分学生参加队列表演,要求分4人一组,6人一组或者8人一组,都能恰好分完。参加队列表演的学生最多能选多少人?

三、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1、练习引入

在、3.3、33.3%、0.四个数中,最大的是();0.、0.5、5.4%、、0.5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提问: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2、学生汇报方法,并引入:分数、小数、百分数间可以进行互相转化。转化方法是什么?(请自己试着总结)

3、总结:板书

四、知识应用

(1)把35%的%去掉,原数就()。

(2)在五折,0.56,0.55,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如果>>,那么在()内可以填的自然数有()。

(4)小数2.995精确到0.01,正确的答案是()。

(5)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8.30,这个三位数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五、课后检测题目

(1)一个多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的尾数约是6万,估计这个多位数在省略前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2)一堆糖果,如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还剩3块;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还缺1块;如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还缺1块,这堆糖果至少有多少块?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二)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基本性质

数的认识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

2、3、5倍数的特征

倍数和因数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公因数与公倍数。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有关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数的整除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编辑推荐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单的整数比”,会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201:1:1.5: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

⑵====

(第1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2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3、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完成上堂课的表格)

二、教学新课:

1、引入。

分数基本性质是怎样的?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又怎么说?根据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你能猜出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

(1)学生试着叙述。

(2)反馈小结。

分数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中的都有“0除外”,为什么?比的基本性质要不要也加上这个条件?应该怎么说才最完整呢?

2、看书验证自己的猜想。P50页。

3、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1)下面哪些是整数比?哪些整数比最简单?为什么?

6:1012:210.3:0.40.25:1

3:54:73:4:

(2)教师小结:

像3:5、4:7、3:4等这些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这两个数是互质数,,我们称这样的比为“最简整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简称“化简比”。

4、教学例2。化简比。

(1)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整数比。

自学课本P50、51例2、例3)

(2)小结:

①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是先把前、后项同时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比和比值的区别怎样?(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而比必须清楚的看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只能用比的形式表示。)

五、《作业本》第2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了解?

学生思考回答(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2.你们仔细观察,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知识,估计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

(1)猜测

预设: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

(2)小组验证

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

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

教师小结:240:160与144:96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式子写成 240:160=144:96 或 240/160=144/96

我们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括号中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说出一个比例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比例的?

怎么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

试一试,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3和6:9 4:2和28:40 5:2和10:4 20:5和1:4

活动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利用学生列举的比例和判断题中的比例,大胆猜想一下,每个比例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会存在什么关系?

2.小组内验证猜测结果

3.展示验证猜测情况。得出结论,

预设: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

“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乘起来,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得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谁能用分数形式表示以上比例?怎样求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呢?(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同学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那么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吗?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2:1/5和5/8:1/4

(3)1.4:2 和 7:10

(4) 0.5:0 .2和10:4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 )

(2)0.6:1.6与3:4能组成比例 ( )

(3)如果4a=5b,那么a:b=4:5( )

3.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6,另一个内项是( )。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2,其中一个外项是2.4,另一个外项是( )。

4.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5.根据3a=5b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四、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数学五下:《因数与倍数》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数学五下:《因数与倍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脳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梅1=18,18梅2=9,18梅3=6,18梅4=鈥Γ挥贸朔ㄒ欢砸欢哉遥?脳18=18,2脳9=18鈥Γ?/p>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1、2、3、6、9、18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2、4、6、8 3、6、9 5、10、15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第二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 (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④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学好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时,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然后通过例题,用汽车两次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得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安排了让学生写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组成比例,还安排了四个数组成比例,目的在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此外,组织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了有效的探究。

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用多种语言来激励学生,但是有的地方还是做的不太好。如果在这里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她们能更好的参与学习。在今后的教学的实践中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8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页例9、例10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

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9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

2、教学例10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5/6:3/4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第(2)题。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第(3)题。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把“练一练”第1题填完整。

2、“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完成后集体核对。

3、做练习九第7、8题。

4、出示选择

(1)1千米∶20米=( )

A 1∶20 B 1000∶20 C 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A 20∶21 B 21∶20 C 7∶10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5、6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第4单元 比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50、51页及练习十一的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

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的化简比。

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导学过程】

⊙复习铺垫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比相当于分数、相当于除法;比的前项相当于……可以结合算式或表格回答)

3.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回顾比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理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为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相等,因为它们的分数值都是0.75)

(3)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它们的大小相等吗?怎样证明?(有,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和 都可以化成 ,所以它们的大小相等;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也可以证明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4)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在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2.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1)把 改写成比的形式。(引导学生汇报并用课件展示: =3∶4; =6∶8; =12∶16)

(2)探讨这三个比之间的关系,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说明理由。(3∶4=6∶8=12∶16,比值都是0.75)

(3)观察、比较、发现。

观察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变化过程及规律。(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6÷8=(6×2)÷(8×2)=12÷16

↓ ↓ ↓

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6∶8=(6÷2)∶(8÷2)= 3∶ 4

↓ ↓ ↓

6÷8=(6÷2)÷(8÷2)=3 ÷ 4

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4)归纳总结。

①试用一句话概括上面三个比的变化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②讨论:同时乘或除以的相同的数可以是0吗?为什么?(不可以是0,因为除以0没有意义)

③归纳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先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再由提出的问题,引发横向思维,建立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最后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发现,逐渐完善比的基本性质,帮助学生养成比较完善的思维习惯。

3.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1)探究整数比的化简方法。

①PPT课件出示教材50页例1(1)小题:“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 cm,宽10 cm,另一面长180 cm,宽120 cm,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②明确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只有公因数1)的比叫最简单的整数比]

③探究15∶10和180∶120的化简方法。

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15∶10

=(15÷5)∶(10÷5)

=3∶2

180∶120

=(180÷60)∶(120÷60)

=3∶2

小结:化简整数比,可以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板书:整数比的化简)

(2)探究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方法。

①PPT课件出示教材51页例1(2)小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

②探究分数比的化简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要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8,才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A.用乘最小公倍数的方法B.用求比值的方法

=3∶4 =3∶4

③探究小数比的化简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要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使它们转化成整数比。如果这时还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要再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0.75∶2

=(0.75×100)∶(2×100)

=75∶200

=(75÷25)∶(200÷25)

=3∶8

小结: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分数比时,要注意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无论是分数比的化简还是小数比的化简,化简比的结果仍要写成比的形式,而不能写成小数或整数的形式。(板书:分数比的化简,小数比的化简)

(3)总结。

化简比的依据是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的是,化简后仍是比的形式。

设计意图:在弄清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各类比的化简方法,结合实例,总结出各类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巩固练习

1.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4∶0.25化简后的结果是16。()

(3)从学校走到图书馆,小明用了8分钟,小红用了10分钟,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4∶5。()

2.填空。

16∶200=()∶()=()∶()=

()∶()=()∶()=()∶()。

(独立尝试后交流,汇报时说明理由,第2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和16∶200的比值相等就是正确的)

3.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53页4、5题。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比例的基本知识。

1、复习: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二、教学例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故意写成分数形式,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通过交*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相乘,结果相等。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现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

引导学生得出:你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因为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⑶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4)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读书P44页,勾画

5、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6、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出示“3.6 :1.8和0.5 :0.25”。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3.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补充一组灵活训练题:

A、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B、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C、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真行!不仅探索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自觉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能告诉我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你觉得学了它有什么用处?

五、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第1、3题

2、独立完成2、4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6:4=3:2 4:6=2:3  4:2=6:3 3:6=2:4

3×4=6×2

a:b=c:d ad=bc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倍数和因数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倍数和因数》,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12个零乱的小正方形

师:用这些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怎样拼?你能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出示:( )( )=12。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算式。

师:这个乘法算式表示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看看另一种同样一个算式的摆法)(一个算式对应一种摆法)板书:34=12

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学生可能会出现:26=12、112=12)

认识倍数

师:根据不同的拼法,我们得到了三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在34=12这个乘法算式中,我们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板书这两句话。

师:根据26=12这个算式,你也能像老师刚才那样试着说一说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指名一人说)(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并给予表扬)

师:根据112=12呢?(指名两人说说)

师:数学上为了方便,规定在研究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媒体显示这句话)

[设计意图: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学生的倍数意识,自主建构起倍数的意义,那么学生获得的概念必然是生动的、有意义的,同时也回避了倍与倍数的概念纠缠。]

2.找一个数的倍数

师:12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还有哪些?你来说一个。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找到谁是3的倍数?(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15是3的倍数) (指名找几个)(板书)

师:这位同学也是想3乘一个自然数,得到一个自然数的。板书:3( )=( )

师:这些都是3的倍数,有的大有的小,你能不能想个方法,从小到大依次找出3的倍数,谁能用算式表示吗?(写在纸上)

师:从小到大,你依次找到了哪些3的倍数?你是怎么找到这些3的倍数的?(方法一:加3加3;方法二:13=3、23=6)

师:从乘几开始?找到谁是3的倍数?接下去呢?(课件依次出示乘法算式)

师小结:我们刚才从3乘1开始,依次乘一个自然数,得到的积就是3的倍数。如果我们继续找下去,可以找到多少个3的倍数?(无数个)我们可以用省略号表示。一般我们只需写5-6个,加省略号就可以了。

师:从小到大依次找3的倍数,这样非常有序。我们在找的时候就不会重复不会遗漏了。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是建立在一个乘法算式基础之上的,脱离算式,只看到一个数,要找出它的倍数,在学生初认识倍数后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找的时候缺乏方向性,可能找得比较凌乱。因此,在以一个算式模型来帮助学生掌握找的方法的同时,有意识地提出要从小到大依次找3的倍数的要求,使学生产生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意识。]

3.完成试一试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找找2和5的倍数吗?试一试。

师:这些2的倍数你是怎么找到的?(引:2你是怎么找的?接下来你是怎么想的?)(从2乘1开始,从小大到依次乘一个自然数)

师:为什么加省略号?

师:5的倍数有哪些?他把5的倍数找完了吗? 认识倍数的特征

师:为什么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时候最后都用省略号?(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板书:个数:无限)

师:既然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一个数的倍数有没有最大的?那一个数的倍数有没有最小的呢?我们看3的倍数最小是?2呢?5呢?所以说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谁?(板书:本身) 师:这就是倍数的特点。

4.巩固练习

判断:出示3个数:11,84,1,是不是7的倍数?

师:11为什么不是7的倍数?(引导想除法,看有没有余数)

师:84呢?(除出来的数是个自然数,84是7的倍数)

师:1呢?(7的倍数最小是它本身,1比7小,所以不是)

[设计意图:在教学倍数后设计这样一个练习,既巩固了对倍数概念特点的理解,同时又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作好方向、方法上的准备。]

(2)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表,校对。师:和老师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交流:应付元数都是怎样算出来的?(出示:乘坐人数4=应付元数)

师:你能根据这张表格,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倍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 师:那4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呢?

二、认识因数

1.找因数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倍数,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因数。

师:在刚才的乘法算式中,我们还可以说,3是12的因数,

生:4也是12的因数。

师:根据26=12算式,你也能说说吗?根据112=12呢?

师: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也指不是0的自然数。(显示这句话) 找一个数的因数

师:通过这3个乘法算式,我们找到了12的所有的因数,有哪些呢?(出示:1,2,3,4,6,12)

师:那16的因数,你也能把它们全部找出来吗?(学生独立找,指名板演) 交流:

师:找对了吗?

师:1,2是16的因数,接下来应该是3(不是),那3为什么不是16的因数?(出示:163=51)

师:那1为什么是16的因数?(出示:161=16)

师:既然1是16的因数,哪个数也是16的因数?

师:在一个除法算式中能找到两个,也就是一对16的因数。(课件演示书写方法)我们只要一对一对找就可以了。

师:1试过了,接下去试几?(出示:162=8)这里又找到哪些16的因数?

师:164=4,找到谁是16的因数?因为两个因数4相同,所以只写一个。

依次出判断示:165,166,167,168=2,

师:要写吗?重复也就不要再写了,也不需要找下去了。

师小结:刚才我们是用16去除以一个自然数(从1开始试)等于一个自然数找到16的因数的,也非常有序。(板书:16( )=( ))

[设计意图:36比较特殊,1、2、3、4一直要试到5才发现不是36的因数,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掌握找因数的方法的形成。又因36这个数大,因数也比较多,作为例题起点太高,容易遗漏,大多数学生有困难,失败了没有成就感。而试一试的反而简单,不符合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而16这个数的因数比较少,只需试到3就可以发现3不是16的因数,16的中也有两个相同的因数,只需些一个这样的情况。因此将试一试的16换作例题来教学,将36作为练习巩固。] 换成16,既有例题的功能,如,试到3就知道不行,两个因数4只要写一个4,较好地解决36带来的麻烦。]

2.完成试一试

(1)师:你能用寻找16的因数的方法来找找15和36的因数吗?再看看能不能像刚才找倍数一样找找因数的特点。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找的,36的因数为什么有9个,单数个)

(3)对比一个数倍数的特点,交流一个数因数的特点,并板书。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填表,校对。师:和老师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交流:每排人数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师:你也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因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完整课题)。能根据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习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用什么方法找?找一个数的因数,用什么方法找?找的时候一定要有序,这样才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我们还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的特点。(指名说说) 综合练习

过渡:老师要考考大家今天学得怎样了,能接受考验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

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

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商不变规律。

(1)计算:120÷30 12÷3 40÷5 400÷50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三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为什么相等?)

(2)小组交流: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3)汇报: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4)观察以上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 ,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说一说根据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习题

第1题:按要求涂色,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第2题:比较每组中的分数大小是否相等。

第3题:同位合作完成。

2.作业:练习十四4、5题,选作1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

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

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商不变规律。

(1)计算:120÷30 12÷3 40÷5 400÷50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三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为什么相等?)

(2)小组交流: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3)汇报: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4)观察以上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 ,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说一说根据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习题

第1题:按要求涂色,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第2题:比较每组中的分数大小是否相等。

第3题:同位合作完成。

2.作业:练习十四4、5题,选作1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苏教版六下数学第五单元《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六下数学第五单元《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知识?(东南西北,第几排第几个,数对等)

2.如果一个物体处在没有竖列没有横行的环境中,比如在海上、空中,又用什么方式确定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互动新授

1.用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1)教学北偏东(西)、南偏东(西)

①出示第50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一艘轮船在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

学生用学过的东北、西北来描述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

②拓展:请同学们想一想,东南、西南方向又叫作什么方向?

学生思考后回答:东南方向也叫作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作南偏西。③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手指快。

教师说方向,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2)教学用角度确定位置。

①如果老师现在告诉苏我你还有一个灯塔A也在北偏东方向,你能在图中指一指吗?

请多个学生上黑板指一指。

提问:如果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但是位置却不同,我们该怎么区分它们呢?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根据它们偏离角度的不同来区分。

②问:怎样测量灯塔1和正北方向偏离的角度呢?

课件演示并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观测点,00刻度线对准轮船的正北方向,观察灯塔1所在的边,读出度数。学生先在图上量一量灯塔1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说出度数,然后在书中填一填。

2.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1)提问:是不是知道灯塔1在北偏东300方向就能把它具体位置确定下来了呢?

课件演示:画出北偏东300这条射线,并提问:这条射线上的点都在北偏东300方向,哪个点是灯塔1的位置呢?还需要知道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测量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3厘米310=20(千米)

学生汇报: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0方向30千米处。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精确位置需要具备两个要素,即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51页练一练。

提问:(1)本题中以哪儿为观测点?

(2)要求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位置,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3)如何求出灯塔2到轮船的实际距离?

学生在小组交流,动手测量,完成计算。

2.练习九第1题。

提醒:这道题内容比较多,要仔细读题,弄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

提问:(1)图中以机场所在地点为端点,向四周画出了许多射线,每相邻的两条射线的夹角是多少度?

(2)每相邻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飞机A在屏幕上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回答问题。

独立完成填空。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说一说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38-39页

因数和倍数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因数和倍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脳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梅1=18,18梅2=9,18梅3=6,18梅4=鈥Γ挥贸朔ㄒ欢砸欢哉遥?脳18=18,2脳9=18鈥Γ?/p>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1、2、3、6、9、18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2、4、6、8 3、6、9 5、10、15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基本性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两组数据,独立写成比例,再联系比的前项和后项的知识激趣:我们学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请自学第43页的内容。学生自学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内项和外项,完成后进行反馈,并充分应用学生书写的8组比例来强化内外项的知识。然后再进行激趣: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大家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再随便找几个比例,看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课上安排应用比例性质进行填空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设疑、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在设疑这个环节中,我能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精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过渡自然流畅。采用问题解决式展开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探究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怎样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教学设计中还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在应用这个环节中,强调及时应用及时反馈,重视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巩固练习在层次上由易难,在形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下数学第六单元《分数、小数基本性质,倍数和因数》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小数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883.html

更多
上一篇:圆锥的体积 下一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