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所见》教学实录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所见》教学实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情景说明]

《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情趣:

野外的林阴小道上,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是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而那不知祸的小东西仍在自鸣得意地知了个不停!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师: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教师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古诗《所见》。

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采莲蓬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师: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生: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

生:他还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

生:他看见了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

师: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了解字词的认读情况,采用的方法是苹果字卡认读,读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贴大黑板上的大树上。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三言两语的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

所:(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闭:(引导:闭上我们的小眼睛。)

立:(引导:立正的立就是这个立。)

蝉:(引导: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小结: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人们也就叫他知了。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将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大树上。))

牧童:(引导: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导:小动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们的。)

师: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齐读古诗。

第二版块: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他是这样骑黄牛的。(边说边做动作)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

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住蝉。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很大声地读)

师:哎呀,蝉儿飞跑了,你太大声了。你再读一读。

生:(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读)

师: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捉到了,有的认为没捉到。)

师:你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指大树上的蝉)

生1:(上台后没有捉到蝉,太高了。)

师:哎呀,树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办那?快帮小牧童想想办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头来,踩在石头上爬。

师:(向四周看)小树林里没有找着大石头块呀,再说,石头块也太矮了!怎么办呀?

生3:骑到黄牛身上去,踩在黄牛的背上,就可以够得着蝉了。

师:好办法呀!那你来试一试!

生:(把小凳子当黄牛,踩在黄牛上捉住了蝉。)

(鼓励孩子有独特的意见,引导孩子帮小牧童想办法,克服困难,把蝉捉住。让孩子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模拟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蝉。)

师:小牧童终于捉住了这只蝉,你高兴吗?

生3:高兴。

师:这只蝉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对待它哟!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喜欢就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呀?

生:喜欢。

师: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练习背诵)

第三版块:指导书写。

一、示范指导: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粉笔演示,重点指导林,木字作为偏旁,一捺改为一点,注意点的位置。)

二、自由练习书写。(播放音乐:《快乐的小牧童》。)

三、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观看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

学生齐背古诗后教师讲述:不止这一首,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农村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评析]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这堂课做到了: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原创作品)

小编推荐

《所见》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所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所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4个生字“牧、童、骑、闭”,认识马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古诗韵味以及语言美,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认读4个生字“牧、童、骑、闭”,认识马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多媒体

课前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一、媒体引入,理解诗意

1揭题

板书课题,齐读

理解词意“所见”

2袁枚看到了什么事物?`

出示古诗

读准字音,诵读古诗

生自读古诗

认读生字卡片

牧童:读词语,理解词意:放牛的孩子

牧:部首一字开花

童:一字开花

闭:动作理解字意,反义词

骑:认识马字旁

2出示不带拼音的古诗

各种形式读

3出示带有节奏符号的古诗:

范读,朗读比赛,齐读

二、品读诗文,背诵古诗

1诗人看到了哪些画面?

2出示“牧童歌唱图”,你看到了什么?背诵诗文

3出示“牧童捕蝉图”,你又看到了什么?个别背,齐背

4接龙读古诗

三、想象说话

1牧童是否捉到蝉了呢?

2全班交流,同桌试编故事,评议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


所见

一、画面导入

先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画面(放录像)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有一位诗人叫袁枚,他把自己所看见的情景,也就是同学们刚才所看见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叫《所见》请同学们把题目齐读一遍。

二、释题:

好,见是什么意思?(看见)为什么是看见的意思?

見(见字原来是这样写的),儿指人,目指望人的眼睛,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干什么?(看)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什么?(诗人),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

三、自读诗歌,质疑问难

下面,我们先来把诗歌读一读,第一遍,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之前,老师先提醒一下大家,这是一句五言绝句,朗读时一般要怎样?(二、三分)好,开始

第二遍,请大家轻声读,一边读一边想,有哪个字、词你读不懂?请用笔在下面加点,划一划。(想说就说)

呆会儿,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好,请同学们流利、整齐地把诗歌齐读一遍。

四、逐句讲析:

(一)学习第一、二诗句

好,下面我们逐句来学习,请个同学来读第一行。

我们说儿童指的是小孩,童就是小孩的意思,那牧童是干什么的小孩?(放牛的小孩)牧就是放牛的意思。它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可有学问呢!先观察牧字,左边是个牛字,右边是个攵旁,为什么牧字要由牛字和攵组成呢?我们来看这幅图:这是一头?牛,旁边站着个小孩,手里正举着鞭子在赶牛呢!

也就是说这是个小孩在放牛。

古时候的人把这个意思写成字:

()这样写太难写了,把笔划拉直,简化成牧。()写成牛字,()写成四笔反文,同学们见到四笔反文的字,懂得太多跟什么有关?(手)一个表示手的四笔反文加上一个牛字,合起来就是牧字,它的意思就是牧人指放牛的人,那牧童就是放牛的小孩。

从这里告诉我们,理解一个字,可能根据字形来理解字义。

这个牧童看什么呀?(黄牛)骑牛的骑用什么旁?想想,古时候人们骑得最多的是什么呢?(马)因此,骑牛、骑骆驼的骑都用马字旁。

(二)好,这一行连起来怎么说?(自己在下面说说它的意思)

1、牧童一边骑着黄牛还一边怎么样?(唱着歌)

(1)齐读第二行。

(2)牧童在哪放牛?(树林里)也就是哪个词?(林樾)

林樾指的是茂密的树林,牧童在茂密的树林里唱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响亮)可以从诗中哪个字看出来?(振)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谁来把第二行诗的意思说一说?(指名)

好!那么这一整句诗的意思连起来怎么说呢?为了使两个诗句的意思连贯一些,我们要适当加上自己的一些语句,先请同学们之间互相说。开始!

请个同学来说一说(自由起立说)。

(三)创设情境,领悟诗境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听了音乐和老师的描述,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好像听到了什么?同学们在说的时候,可以用四素句来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说得越具体越好,说明你的想像力很丰富。谁来试试?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也像看到了这样一个天真可爱的小牧童,感受到了他快乐的心情。好!让我们带着牧童愉快的心情来读这一句诗,注意骑、振读重,拉长。

指名齐读

(四)小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学得很好,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用怎样的方法来学懂这句诗的呢?

开始,老师让你们怎样?

懂字词

接着,老师又让你们怎样?

解诗意

最后,老师还让大家一边听,一边想

想意境

这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我们齐读一遍。

五、自学古诗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自己学懂下面的诗句,第一步,弄懂单个字词的意思;第二步,释解整句的意思(这两步要求全班同学都达到);第三步,有点难度,能够(困难的同学就去学懂它,做不了的呆会儿跟老师一起去领会。

好!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再与同学互相讨论,共同解决。

同学们刚才学得很热烈,请一些同学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我们先看这一句意欲捕鸣蝉。

自由起来汇报

1、你懂得了哪个字词?捕、蝉、欲

重点讲:意,上下结构,心指心里,音指声音。心里的声音即心里的想法。欲,也是想的意思,意欲就是心里很想很想。鸣,是只一只鸟,鸟张大嘴在干什么?叫。鸣,就是鸟叫的意思,后来也不单指鸟叫了,比如,汽车喇叭响叫鸣喇叭,放炮叫鸣炮。

这一行诗的意思是?(指名)

2、接着下一句(三四句齐读)

(1)指名说

(2)重点讲:闭,这是一扇门,现在这门是怎样的?(关着的),古时候的门靠什么来关?(门栅)。我们可以这样:门表示这扇门,一门栅,亅门缝,让门匣关得更结实,用一根木棍去顶着,闭就是关门。

在诗中不是关门的意思?(闭嘴)

门口立就是闭上嘴巴站在那儿。

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3)谁来把一整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遍。(指名)

六、想意境

1、为什么小牧童要突然闭上嘴停止歌唱呢?原来是蝉声吸引住了他。

大家想不想也听听这美妙的蝉声呢?(放录音)多美的蝉声呀!小牧童被深深吸引住了,他听得入迷呀!请看插图。

你瞧:小牧童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小牧童走着走着

此情此景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番呢?

多么美的一幅牧童捕蝉图呀!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朗读把它展现出来呀?注意朗读时可不要只盯这只蝉哟。

指名读

七、总结全诗,领会全诗意境

1、这首诗到这,我们逐句就学完了,那同学们要能把这首诗的内容从头到尾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好,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得好的举起右手让他打满分。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把整首诗齐读一遍。

这首诗写得这么美,同学们能背下来吗?

3、这首诗就像一幅美妙的图画,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夏天的树林里,看见一个小牧童在骑牛、唱歌、捕蝉,最后请个同学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给大家描绘一番。

4、的确非常的美,因此,有位作曲家给这首诗还谱了曲儿,我们来唱一唱好吗?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质疑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所见教学反思


《所见》教学反思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一个乡间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乐地边唱歌边放牛,突然间见到了一只蝉,想把它抓住,所以闭上嘴巴,跳下牛背。本诗生动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教学古诗,应该运用多种形式,如形象生动的语言、鲜明逼真的画面、优美和谐的音乐……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境,使自己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果学生只是抓住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最多只能算是抓住了一些表象的东西,算不上读懂了诗歌,更算不上入其境、悟其神了。教学本首诗的时候,我在播放《小牧牛》的笛声后,再有声有色地描述:在一条林间小路上,树木枝繁叶茂,遮住了似火的骄阳,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野花飘来醉人的香味。咦,哪儿有歌声传来?声音越来越响,清脆悦耳,震荡在林间。噢,原来是放牛的小孩儿,正自由自在地骑在牛背上,摇头晃脑、眉飞色舞……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仿佛看到小牧童正朝自己走来。忽然,他紧紧地闭住了嘴巴,原来他发现了一位歌手正在和他较量呢……学生通过想象,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后来,学生在吟诵中,完全融入到诗境中,觉得自己就是这一位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牧童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所见》教学实录及反思


[情景说明]

《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情趣:

野外的林阴小道上,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是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而那不知祸的小东西仍在自鸣得意地“知了……”个不停!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师: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教师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古诗《所见》。

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采莲蓬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师: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生: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

生:他还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

生:他看见了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

师: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了解字词的认读情况,采用的方法是“苹果”字卡认读,读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贴大黑板上的大树上。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三言两语的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

所:(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闭:(引导:闭上我们的小眼睛。)

立:(引导:立正的立就是这个立。)

蝉:(引导: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小结: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人们也就叫他“知了”。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将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大树上。))

牧童:(引导: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导:小动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们的。)

师: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齐读古诗。

第二版块: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他是这样骑黄牛的。(边说边做动作)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

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住蝉。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很大声地读)

师:哎呀,蝉儿飞跑了,你太大声了。你再读一读。

生:(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读)

师: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捉到了,有的认为没捉到。)

师:你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指大树上的“蝉”)

生1:(上台后没有捉到蝉,太高了。)

师:哎呀,树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办那?快帮小牧童想想办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头来,踩在石头上爬。

师:(向四周看)小树林里没有找着大石头块呀,再说,石头块也太矮了!怎么办呀?

生3:骑到黄牛身上去,踩在黄牛的背上,就可以够得着蝉了。

师:好办法呀!那你来试一试!

生:(把小凳子当黄牛,踩在黄牛上捉住了“蝉”。)

(鼓励孩子有独特的意见,引导孩子帮小牧童想办法,克服困难,把蝉捉住。让孩子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模拟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蝉。)

师:小牧童终于捉住了这只蝉,你高兴吗?

生3:高兴。

师:这只“蝉”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对待它哟!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喜欢就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呀?

生:喜欢。

师: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练习背诵)

第三版块:指导书写。

一、示范指导: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粉笔演示,重点指导“林”,木字作为偏旁,一捺改为一点,注意点的位置。)

二、自由练习书写。(播放音乐:《快乐的小牧童》。)

三、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观看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

学生齐背古诗后教师讲述:不止这一首,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农村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评析]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这堂课做到了: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所见


所见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4个生字“牧、童、骑、闭”,认识马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古诗韵味以及语言美,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认读4个生字“牧、童、骑、闭”,认识马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多媒体
课前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一、媒体引入,理解诗意
1揭题
板书课题,齐读
理解词意“所见”
2袁枚看到了什么事物?`
出示古诗
读准字音,诵读古诗
生自读古诗
认读生字卡片
牧童:读词语,理解词意:放牛的孩子
牧:部首一字开花
童:一字开花
闭:动作理解字意,反义词
骑:认识马字旁
2出示不带拼音的古诗
各种形式读
3出示带有节奏符号的古诗:
范读,朗读比赛,齐读
二、品读诗文,背诵古诗
1诗人看到了哪些画面?
2出示“牧童歌唱图”,你看到了什么?背诵诗文
3出示“牧童捕蝉图”,你又看到了什么?个别背,齐背
4接龙读古诗
三、想象说话
1牧童是否捉到蝉了呢?
2全班交流,同桌试编故事,评议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教学效果反馈

舟夜书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舟夜书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9舟夜书所见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能正确背诵、默写《舟夜书的见》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2.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要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解诗题。2、解词连句知大意。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舟夜书所见》这首古诗。
(三)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见。
2.解诗题。
(1)逐字理解。
舟:船。书: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2)请学生补上诗的抒情主人公,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作者查慎行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
(四)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散作”的“散”读作“sàn”,不要读作“sǎn”。
3.指导学生学习诗中的生字。
“孤”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萤”字是上中下结构,下部分是“虫”,不要写成“火”。
4.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
5.解词连句知大意。
(1)指名读第一句。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月黑——没有月亮,一片漆黑。见——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
(3)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漆黑的夜无,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洒面上。
(4)指名读第2句。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散——散开。作——变作,变成。
(6)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一陈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五)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象是: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及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教师小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景象变化,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巧妙地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把他所见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不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充分表达了诗人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停顿。
(六)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
(七)作业: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景美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我所见的叶圣陶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甪直去;他很爱他的家。他在校时常邀延陵出去散步;我因与他不熟,只独自坐在屋里。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

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同时又认识了西谛,予同诸兄。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张,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见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的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我前些日子偶翻十一年的《晨报副刊》,看见他那时途中思家的小诗,重念了两遍,觉得怪有意思。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有一篇《将离》抒写那回的别恨,是缠绵悱恻的文字。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因此他老说没有能畅谈;他写信给我,老说这回来要畅谈几天才行。

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在又喜欢听听昆曲了。但这些都不是厌世,如或人所说的;圣陶是不会厌世的,我知道。又,他虽会喝酒,加上吹笛,却不曾抽什么上等的纸烟,也不曾住过什么小小别墅,如或人所想的,这个我也知道。

1930年7月,北平清华园。

《所见》教材理解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所见》教材理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所见

袁牧

牧童①骑黄牛,

歌声振②林樾③。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题解: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

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树阴。

今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诵读:

①内容简介:描述了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唱着歌儿,忽然又不唱,准备捕捉知了的一刹那情景。

②写作特点: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瞬间的特点加以描写,反映人物独特的心理状态,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动有静。

③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二句之后要有较长的停顿。要突出振、捕、鸣、闭口、立等词语。要读出生活情趣。

④思考:

请将这首诗与后面的《小儿垂钓》对比着读,并分析在写作上的共同点。

《所见》课堂设计之一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所见》课堂设计之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

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

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

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

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4.

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

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

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

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

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

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

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

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

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设计理念

1、古诗教学重在反复的吟诵,由于这两首诗课前学生都已经会读了,所以课中我着重让生吟,吟得有滋有味。2、我们班是小班化教学,课中对诗的理解我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解决(低段诗的教学对意思并没有强调,而且这样还可以真正发挥小组的作用提高孩子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3、分散写字是写好字的关键,因此我把生字分开两课时来学习,而且有比较的学习黄、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诗歌。

难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三、教具准备:挂图、小诗人头饰、生字卡片、轻音乐、简笔画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a)逐幅出示简笔画图,让生用背过的古诗句来猜一猜

例: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师小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的确是非常的了得,竟然短短地几个字就能把一幅画表达得淋漓尽致,你们觉得有趣吗?这节课,我们也来学学古诗吧!

Suŏjin

c)出示课题:所见(1)教学所准平舌音并进行生字开花。(2)理解题意。

导语:

袁枚在乡间到底看到了什么美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

(二)、初读古诗,体会意境

1、出示挂图(师:这就是袁枚的所见),谁来说说袁枚看到了什么?

导语:那你知道袁枚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这幅美景图吗?

2、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至少5遍。

3、小组合作读,注意互相正音。

4、齐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导语:刚才小朋友找出了一些不懂的词句该怎么办呢?生讨论得出须自己解决。

1、自由读,小组合作谈谈自己学懂了哪些,解决不懂的地方(可借助挂图来理解。)

2、生谈谈通过小组学习学到了什么

,师相机指导,重点抓住:意欲捕鸣蝉理解这是一幅描写夏天的古诗。

3、生看挂图,师简述诗意

4、指导朗读(师范读小组合作朗读小组竞赛读,评评争取从不同角度理解自由读齐读配乐读)

5、生带上小诗人的头饰配乐读。

6、想想诗中的牧童捉到蝉了吗?

(四)、小诗人背诵会

1、准备阶段2、小组选代表背3、齐背

(五)、指导书写诗、林、闭

1、观察诗、林、闭在田字格的位置。

2、师范写并讲注意点

3、生书写,互相评价

4、师反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看口型猜生字游戏所、枚、蝉、闭、立、捕

2、有感情地背诵所见,引出今天再来学习一首夏天的古诗小池,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池

二、初读感知,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至少5遍。

2、小组合作读,注意互相正音。

3、齐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自由读,小组合作谈谈自己学懂了哪些,解决不懂的地方(可借助挂图来理解。)

4、师简述古诗意思

三、再读感悟,体会诗歌韵味

d)配乐自由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生对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e)说说觉得这首古诗哪里写的最美?你能用简单的几笔把它画下来吗?

f)生作画。

四、学习生字

g)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认读

h)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童、黄、立

5、观察童、黄的异同点

6、师范写并讲注意点

7、生书写,互相评价

8、师反馈。

六、课外拓展

1、找找背背描写夏天的古诗。2、找找夏天的有关图片

《所见》课堂设计之三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所见》课堂设计之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设计理念

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在情境中内化生字、词和诗句,教学中渗透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学习。重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学习更多的古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学习《所见》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课件,或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展示,引入新课

1抽背学生平时会背的古诗,齐背古诗。(要求:一边背古诗一边想象古诗的画面。)

目的:通过复习学生会背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介绍作者袁枚。

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诗的愿望。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袁枚老先生可会写诗了,他把自己所见到的许多事情都写成了诗。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出示全诗的情景课件),请你仔细观察。

袁枚老先生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再次读诗,把诗句读通顺、连贯。

4检测生字。

(1)生字在诗句中出现,请生读。

相机点拨牧、骑、欲的记忆方法,做一做闭的动作等。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连贯。

三、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1练读第一句诗。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一句诗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抽生读小组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此时小牧童的心情吗?是怎样体会到的?

2练读第二句诗。

出示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的情景动画。师: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读好这一句吗?体会小牧童此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整首诗。

指导方法:一边练习,一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1)自由练习。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师范读,提要求: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4)听了老师的范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齐读。

②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感受汉字美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认读。

2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

3在这课中有三个特别难写的字(出示:所、骑、然),观察要写好它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内临写。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孩子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学习了《所见》,其实还有许多古诗在等着大家去学呢!老师建议你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更多的古诗,下次我们开个古诗展示会。

附板书设计:

所见

牧童

黄牛

鸣蝉

(快乐、有趣)

《《所见》教学实录》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850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