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古诗:草教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草教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ì。(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编辑推荐

《草》教学札记


常言道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诵。可见,自古诗对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就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语文九年义务制教材中,低年级段就选编了《鹅》、《画》、《静夜思》等七首古诗,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诗的本身。这时小学生的古诗启蒙教学,就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来说,要注意发挥多方面的作用。下面就援引九年义务制第三册语文教材第19课《草》的课堂实例加以阐述。

一.教学法,养能力

低年级学生初涉古诗教学,未谙古诗学习之道,必须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授以学法,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古诗《草》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弄清字意、读懂句意、明白诗意,逐步深入。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顺序。教学中对每一步都要提出详细要求:比如弄清字意,因为古诗中有的字义与现代文的字义大相径庭,因而,古诗文的字意教学有其独特的教法。比如,教离字,首先请学生用现在的字义组词:离开、离别、分离等,随后,老师出示离字在古诗中的意思:草木茂盛的样子,让学生正确认识、好好区分、牢牢掌握。又如读懂句意和明白诗意,要注意在理解意思时不必遵循字序,字字现义,只要抓住重点字意、主要意思即可,追求意会。

像一岁一枯荣。一行,让学生了解到:一年中,草在春天发芽,夏天长得非常茂盛,秋天开始发黄,到了冬天便枯萎了。

二.打基础,作铺垫

古诗教学一直贯穿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只是一个起步阶段,因而,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会学生诗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以此为依托,积累古诗知识,规范对古诗一些基本常识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作铺垫。

古诗的字义教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文排除障碍,一方面为有朝一日学生能自学古诗打好基础。因此,古诗的字义教学有其独特的教法。比如《草》的教学是以字义教学导入的,先理解离、原、岁、枯、荣、尽、生等字,然后再进行诗句理解。字义教学前,先出示诗文,字义教学时,引导学生将意思与相关的字联系起来,老师随手标上序码,如:

①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草原

③年

离①原②上

草,

④干枯、枯萎

岁③一

枯④荣⑤。

⑤茂盛

尽⑥,

⑥完

生。

一来,加深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更重要的这还是学生将来看注释的启蒙教育。为今后学生借助注释自学古诗打下了基础。

再如朗读教学,首先要避免习惯的唱读,引导学生学会深入理解,悟中生情,以情导读。如离离一词的朗读,首先让学生理解是茂盛的意思,再借助录像帮助学生展开草原茂盛的想象,然后通过读来表达茂盛的意境。这样,学生就能恰当地处理离离一词,朗读必然有情。

三.多手段,激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古诗是一个新生事物,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古诗学习效果,这在学生初涉古诗教学阶段要特别注意,其中老师所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手段尤为重要。

如《草》的教学,在讲解离离原上草,一行时,借助录像,把一片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声有色,学生就像身临其境,由感而发:多么茂盛啊,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草原上的草长得多么茂盛啊!感情真挚,抒发自然,表达多样。在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辅以简笔画,(如图),简洁明了,学生兴致盎然,脱口而出:野火只烧掉了草的茎和叶,草保住了根,就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来年春风一吹,春雨一下,草又能长出新叶来。学生抒情而发,摆脱了机械的翻译,冲破了固定的句式。

四.赏名句,明诗意

名人、名诗、名句是一个整体,赏析名句,能明白诗意,能领悟作者寄予的深刻含义,从中受到教益。白居易是名诗人,写了不少名诗,出了很多名句。《草》只是其中的一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只是其中的一句。

他虽然写的是草,但教育的是人,诗句通俗,寓意却深刻。

教学中,三幅简笔画使学生深深感到草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朗读时,个个声情并茂,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此刻,老师顺水推舟:如果人又了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更为可贵,更加值得我们敬佩了。进而激励学生向草学习,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一个顽强不屈的人,把学生的思维、激情推想高潮。自此,学生想到白居易,就会想到古诗《草》,想到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陶醉于深深的意境之中。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学生顽强的品格,不屈的精神自然养成。

赏析名句要情由心生,深入意境要顺其自然,道理启迪要逐步渗透。

总之,低年级古诗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都成为学习古诗的内行。

《草》教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

一、课前预习

1: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故事?

2: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3:作者简介:

4、检查字词正音:

蔫()巴酸涩()抽噎()背()阴

绽()开火燎()愠()怒霎时()

焦灼()飒飒()踉()踉跄()跄

三、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理解句意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五)自我发现: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较深层的含义,请说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四、拓展训练: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五、仿写训练: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教(学)后感:

《草》教学实录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按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草》,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大道无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是我经常仰望的星空。下面是《草》的课堂实录和华东师大著名教授李伯棠先生的点评,我作为晚辈也妄加了一些评论,求教于方家。

顺便提一句,前不久我邀请特级教师费蔚来我校展示《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人文、灵动、大气。同样是古诗教学,但教学风格迥然不同,真可谓古诗教学百花园,万紫千红总是春!(费蔚《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及评析见本人记录教育的博客)

师:上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学过三首古诗。一首是《锄禾》,一首是《鹅》,一首是《画》。还记得吗?谁能把三首诗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学生背)

●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小学徐如松评(以下简称徐评):学习古诗从古诗导入,言简意赅,单刀直入,温故而知新,唤醒记忆,增加积累,水到渠成。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很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很多诗。这些诗写得可美了。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出示)

●徐评:课始让学生齐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背诵做出恰当的评价,即流利,又有感情,达到了朗读要求的高级阶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以下简称李评):教师用亲切、鼓励的口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领读题目和作者)。这首诗有3

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学生拼读生字,师指名读,领读了读得不准确的尽字。)

师:生字都读准音了。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学生自由读课文)

●徐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由学生确定学习起点。写了什么是基本要求,有什么不懂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感受。

生:这首诗是写草的,我是从题上看出来的。

师:你很聪明!读文章,首先要好好读题目;有些文章,一看题目就能看出是写什么的。哪儿看不懂?

◆李评:审题,是教学新课的重要一环。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通过审题,可以窥见文章主要写什么。

生1:离离我不懂。

生2:原上我不懂。

生3:一岁一枯荣我不懂。

生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不懂。

师:干脆一句话:都不懂!(笑声)没关系,于老师帮助你们读懂。这首诗是写哪儿的草呢?请看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

●徐评:学生对教师的问题难于把握,所以一位学生回答了字词不懂以后,其他学生如法炮制。于老师的幽默的评语不仅善意地批评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也及时地调整了提问的指向性,写哪儿的草,找准了切入点。于老师并不急于解释词语,而是从组词入手,为释义打好基础。

◆李评:通过自读课文,让学生提出疑难之词和句子,然后在讲读课文里分散地结合上下文一一予以解释。这是十分高明的教法,因为这样教,不仅可以分散难点,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上下文中自己得到正确的解释。

生1:原因。

生2:原来。

生3:高原。

生4:校原。

师5:校园的园不是空虚原,以后老师告诉你。

●徐评:对于学生的知识性错误,于教师直截了当予以指正,不在此花费时间。

生6:草原。

生7:原子弹。

生8:原始人。

师: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指着刚刚板书在黑板上的上述词语)小朋友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的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

生:草原!

◆李评:教师巧妙地先让学生用原组词,然后在这些词汇中找上正确的解释。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发展了学生思维,而且对原字在本文中的理解更深刻了。

●徐评:先积累词语,再结合语境选择词义,这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策略。

师:大家同意吗?是的。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于老师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草原图。)

◆李评:老师用图画的形式解释离离,使得教学更具形象性了。

师:小朋友,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

生1: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2: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3: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生4: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李评:这不是看图说话吗?这不是语言训练吗?老师要有训练意识。

●徐评:词语教学形式多样,于老师发挥自身善于绘画的特长,采用直观法教学离离。不仅解释了词义,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

生1: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2: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李评:学生看了老师的图以后,很快就领悟了,说明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是不可少的。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

生: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绿油油的,一眼望不一边。

◆李评:教师很有训练意识。在学生懂得了离离的含义后,要求学生把离离结合上下文说得具体一些,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就把读和说结合起来了。

●徐评: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才能提高。词义的教学不能就词解词,必须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运用多种感官,有所创造。以上是第一句的教学。

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生1:我今年8岁了。

生2:我奶奶今年80岁了,还能做饭。

师3:不简单!祝她健康长寿!

生4:祝老师岁岁平安!(掌声)

生5:祖国万岁!

◆李评:这样教学,显得极为风趣,表现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的融洽。

●徐评:岁的教学,不仅体现了情感的交融,而且极为生活化,融德育于其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句子中都有岁字。这一个小朋友说,他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他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声)8年了!

师:8岁是8年,1岁呢?

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

◆李评:岁字的教学设计极为高明,融理解、训练于一体。

师:1岁就是一年,这不懂了吗?哎,一年有几个季节呀?

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刚发芽的小草。)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

生1: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生2: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发芽了。

生3: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这又是一次观察、说话训练。

●徐评:除了观察力的训练外,更是想象力的培养。

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老师又画了一棵长得茂盛的草。)

生:夏天到了,天气很热,雨水很多,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老叶发黄的草。)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

师:慢慢一词用得好,小草变黄有个过程。冬天呢(接着又画了一棵枯黄的草。)

◆李评:教师用图画画出了草在一年四季中生长变化的过程,形象鲜明地描绘了一一岁一枯荣的情境,使学生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生1: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

生2:到了冬天,小草叶子黄了,耷拉脑袋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

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

●徐评:围绕岁字拓展成为一个四季板块,融观察训练、生活感悟和语言培养为一体。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的下面,能写对,说说明他懂了。(一位小朋友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众赞叹。)

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众赞叹)

◆李评: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枯和荣的含义,这样便把含义深奥的枯和荣,变得浅显易懂了。

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将草原图上的草涂成黄色),大火一烧(说着又用红笔在草上画上火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

●徐评:于老师不满足于尽的字面意思,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让学生刨根究底,为下文引导学生感悟顽强生命力作铺垫。

生1: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

生2:河边上的草烧不完。(笑声)

师:白居易说的烧不尽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生: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李评:学生很能动脑筋,说虽然烧着了地上的草,但草根没有烧着,这是老师循循善诱的结果。这叫会教。

师:对呀!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说完画了下面的图。)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许多小朋友举手)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小朋友看图思考。于老师请一位举手最高的小朋友到黑板上画。这位小朋友用绿粉笔在地平面上画上了草叶)

◆李评:教师教学第四句春风吹又生,教学时是利用图画让学生自己画春风吹又生的情况,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

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

●徐评:因为解决了第三句中尽的深刻内涵,所以第四句的教学变得水到渠成。不用教师多少辅导,学生自己也能全面领会。

生:(指着图)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意思你理解了。不过,大家对这位小朋友的画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画的草太高了。春天来了,草不能一下子长那么高。(众笑)

师:请你来改一改,好吗?(该生将草叶擦掉,改为草芽)

师:说说你画的意思。

生: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发芽了。

师:改得有道理。

生:于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没画上去。

师:你能把春风画下来吗?

生:能!(走到黑板前,用白粉笔在草的上方画上了几条斜线。)

师:噢,这就是风!(众笑)可是风看不见呀!想一想,怎样画,能使人感到在刮风。

◆李评:这就叫循循善诱。

(该生把线条和草擦掉,作了修改。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并为之鼓掌。)

◆李评:这位小朋友真聪明,风是看不见的,风从左边吹来,草向右边倾斜,这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是位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从你的画中,我看出了,春风是从这刮向那边的,而且风很轻很轻,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小草的脑袋。现在请小朋友跟于老师朗读这首诗。(于老师抑扬顿挫、有感情地领读全诗。)小朋友,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1: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生2:小草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师:(板书强)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将顽写在强前边,并在顽上加上拼音wn)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了不起呀!正因为这样,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请小朋友朗读这首诗,看谁能背诵出来。(学生认真朗读,老师指名背诵。)

◆李评:对小草生命力的评价,其实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巧妙结合。

●徐评:巧妙地点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果让学生朗读或背诵时也明确这一点,有感情也能更到位。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李评:最后教师和学生扮演角色背诵这篇古诗,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于老师把课堂教学戏剧化了,把检查跟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众笑)

◆李评:教师带着风趣的口吻,表扬这位学生,给这位学生极大的鼓励。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李评:教师故意把作者白居易说成是李白,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记忆。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李评:教师故意把诗句背得结结巴巴,让学生背出来,这又是一种检查和鼓励方式。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嘛写草啊?

生:(一楞)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李评:教师故意反问那么多花不写,干嘛写草啊,引导学生回答草很顽强,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李评:教师故意把枯荣说成窟窿,两个词音相近、义不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辨间能力,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词汇。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下课)

◆李评:教师故意说,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这是又一次进行了今昔对比的思想教育。

●徐评:于老师的这个背诵指导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从妈妈、哥哥、奶奶三种身份入手,突出了多个方面的重点、难点,巧妙巩固提高,收获的岂止背诵而已,个中价值不可估量,甚称板块设计的一个里程碑!

《草》教学设计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出示草原图)

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

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21、草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1)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2)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3)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a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出示课文内容)

b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c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a

、师:那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题,完成第一题。(软件出示后,教师明确要求)

b

、评讲(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c

、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a

、齐读离离原上草(软件出示)

b

、问:(1)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2)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对,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4)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5)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两字读重一点。

c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

(对极了,那你们看看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相信你们学习了下一句诗后一定会知道的。)

(1)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问:一岁是什么意思呢?(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是的,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先看春天的草。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2)

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多几位同学说说)

(3)

看了图片,我们知道,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在哪一个季节野草会枯萎呢?

(4)

师:现在,谁愿意帮老师一个忙,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请他说说枯、荣的意思。

(5)

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d

、(1)

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件:出示燃烧图,观察。)

(2)

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3)

教师画简笔画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强调尽的意思。)

(5)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6)

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7)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所以读的时候要高扬的语气去读。)

e

、师: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板书:非常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很好,我相信你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会像小草一样勇敢、顽强拼搏。)

f

、朗读最后的两句诗

(现在,我们一齐来用高扬的、令人振奋的语气朗读最后两句。)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分男、女同学)

(读后很好,那全诗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吗?请试试看)

2、问:学习这首诗,你最欢那一句呢?

(对啊!我也最喜欢这一句。因为这句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意志。)

3、背诵全诗

(拉火车背、小组背(

站起来)

、指名背)

4、做练习题2.

评讲

(诗我们都会背了,那诗中的词意我们理解了没有呢?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一起做练习2.

5、两、三位同学背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欣赏(播录音)

《草》我们学过了,现在我要和大家一起听着音乐,听着诗歌,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2003年5月12日]

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1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枯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火烧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又(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可爱的草塘》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乙《可爱的草塘》教案
教材分析:
主要讲我在小丽的陪同下,看到北大荒的草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觉得没意思到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教学要求:
1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自毫”“清澈”造句。3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1“我”的情感的变化在文中是暗线,学生不易发现。
2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是难点,要联系上文,想象美丽的画面,从而体会我当时的心情,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塘物产丰富,景色优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习作者对景物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可爱的草塘讲的是北大荒的事。过去的北大荒天气寒冷,人烟稀少,交通又不便,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长期得不到开发。现在已成为为米粮仓和我国的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开垦区还生产、有人参、鹿茸、貂皮等。
二学生齐读第二段。
同学思考:作者看到的草塘是什么样的?
1听后同学讨论,回答作者看到的草塘是什么样的?(草塘又大又美,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近处呈鲜绿色,远处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
2理解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出示句子: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名话怎么理解?(这句话中的浪花指的是草塘中的芦苇,工艺蒲草。因为草原面积宽广,因而将它比作大海,而芦苇和蒲草在微风的轻拂下,起伏飘荡犹如大海中的浪花,可是大海的浪花是蓝的,而这里说的浪花的颜色则是绿的,而且是翠绿的,发光的,鲜亮的,这是因为草塘的芦苇和蒲草长得茂盛,所以颜色绿油油的,心情特别好,才会感觉到浪花在翻滚中欢笑,并且一层层涌向远方。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已为眼前的美景所感动。)
(2)请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很明显,走过这样的草塘真置身于大海中一样,可是草塘的颜色也在不断地变化。
出示句子: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黑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因为人的视线由近处向远处推移,看到的景物由清晰变得模糊,再加上周围绿色的映衬,芦苇和蒲草在微风中上下起伏,所以人们的肉眼望去会呈现这样的色彩变化。)
(4)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两句话所描绘的的美景,体会作者此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情不自禁地欣喜和赞叹)
3教师范读第二段,展开想象。
4草塘的确很美。草塘有三大特点,哪位同学已经意识到了?(草塘的三特点是大、绿、动。)
5引读作者已被这么美这么大的草塘深深地吸引了,因此,作者不由得赞叹,“这草塘真美啊!”。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语,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草塘可爱还有可爱之处,让我们来继续深深地体会,
2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小丽讲了哪几件事来夸耀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春天瓢舀鱼,冬天捉野鸡,打狍子的事)
(2)从“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北大荒物产丰富。)
(3)小丽那自豪的模样说明了什么?(北大荒是那么的富饶,她为自已是一个北大荒人感到自毫。)
(4)作者为什么要插进叙述草塘春、冬的景象?(告诉人们这儿不仅美丽,而且富饶。)
3小结:草塘的景色美丽是我亲眼所见到的,通过小丽的介绍还合我知道了草塘物产丰富。
四学习第四段,讨论,
1作者看到的小水泡了有什么奇特?(不大的水泡子,挨挨挤挤的都是鱼儿。)
2看到这情景,我怎么说?怎么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啊,这么多鱼!”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上抛。”体会出了在草塘捉鱼非常容易,鱼多,北大荒民很富饶。)
3小河奇特到在哪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用――线划出。
4有感情地读这一句体会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面。
5这时作者为什么很想捧起河水洗一洗脸?可后来为什么犹豫了?这种矛盾心理说明了什么?(作者心情愉快想冼一冼脸,但草塘的美景深深地打动了作者,愿这美景永远呈现在眼前,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因此犹豫了,这矛盾心情说明了作者被草塘的美深深地陶醉了,和对北大荒深深的爱。)
6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五联系全文,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1提出要求。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我的思想感情出在一步一步地发生变化。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吗?(“觉得没意思”――“情不自禁”――“惊叫”――“恋恋不舍”――“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画卷。”)
2小组讨论,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
(作者起初“觉得没意思”,原因是“不习惯”,对北大荒不了解;当作者看到草塘时,就“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作者对草塘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听了小丽的介绍,作者对草塘爱意更进一层;当作者在水泡子里逮鱼时,先是“不禁惊叫”,而后是“恋恋不舍”,这是地作者对草塘不仅喜爱而且产生眷恋之情;当作者看到河水里美丽的倒影时,又惊又喜,陶醉于美景之中,此时作者对草塘已是万分喜爱了,被草塘美景所陶醉了。作者对北大荒的逐步了解,心中的感情才会产生由赞美、赞叹、眷恋到陶醉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北大荒的草塘太可爱了,祖国的大自然太美了。)
六再读课文。
提出朗读要求:
(1)准确、流利、有感情。
(2)借助语感,把眼前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鲜明形象。
(3)体会用词帖切,语句优美,思想深刻,更好地爱到课文的感染。

板书设计:
可大:象海
爱美丽的景色绿:
的动:
草富饶的物产春天:瓢舀鱼
塘冬天:打狍子
奇特的风光水泡子:很多的鱼
小河

《草》教学设计7


《草》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3、检查预习情况:

①给加点的词注音:

焦灼(zhuó)湿漉漉(lùlù)飒飒(sàsà)

蔫巴(niān)踉踉跄跄(liàngqiàng)绽(zhàn)开愠怒(yùn)

②解释词语

惶惑:疑惑不安。酸涩:又酸又苦涩。

围追堵截:围剿、追击,迎面拦截。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二、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

三、探究问题

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四、思考:

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动作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五、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六、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七、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八、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七根火柴》

《草》教学片断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师:《草》这一首古诗讲的是什么事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这首古诗讲的是草。我是从题目看出来的。
师:好!从题目里能看出文章的意思,题目就好像文章的眼睛一样。那么,你知道诗里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吗?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是高原上的草;是平原上的草;是原野上的草;是原来的草。
师:同学们能大胆发言,很好!好多同学都说得不错,是高原上的草、平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但是有个同学说是“原来的草”,对吗?
生:(纷纷回答)不对!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呢?(学生面面相觑,教师稍作停顿)咱们问的是“什么地方的草”,高原呀、平原呀、原野呀,说的是“地方”,而“原来”是地方吗?比如说“我原来上幼儿园”,这里的“原来”是表示什么呢?
生:过去。
师:对,过去。“过去”是表示时间的,不是表示地方的。这句诗写的是原野上的草。大家想一想,在广阔的原野上,那么一大片草,长得绿油油,非常茂盛。那样的景色该多美啊!(稍顿,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那么,诗句中的“离离”是什么意思呢?
生:茂盛。
生:旺盛。
生:非常茂盛。
师:好!说的都很好。现在谁能把“一岁一枯荣”的意思讲一讲?同桌、前后桌的同学可以围在一起议一议。(学生讨论)
师:好!谁能先用“岁”字说个句子?
生:过了新年后,我长了一岁。
生:我爸爸30岁了。
师:对。“长了一岁”就是过了一年。“岁”在这里就是“年”的意思。接着看,“枯荣”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四个。
师:对。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在春天的时候,草长得怎么样呢?
生:非常茂盛。
师:对。“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又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一想,在北风呼呼、大雪飘飘的冬天,草是什么样子呢?
生:黄黄的,干干的。
生:都快要干死了。
师:说得对。“枯”就是“干枯”“死去”的意思。那么,“一岁一枯荣”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一岁一枯荣”就是一年枯死一次,茂盛一次。
生:“一岁一枯荣”就是每一年都要茂盛一次,又要枯死一次。
师:说得真好。那么,在下面的句子里,“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烧不尽”是说草的哪一部分没有烧尽呢?
生:是说草的根部没有烧尽。
生:是说草的根部没有烧完。
师:好。再看最后一句“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生:春风吹,小草又生出来了。
生:春天来了,春风温和地吹着,小草又生长出来了,更茂盛了。
师:说得很好。现在,咱们看一段录像。(放显示诗意的课件:原野上小草一大片,非常茂盛。冬天来了,一片枯黄。野火熊熊,好像把草烧光了。但是,春天来了,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看完录像,谁能把全诗的大意说一说?
生:(纷纷举手)原野上的草非常茂盛。每年都要枯黄一次,茂盛一次。野火烧不完草根。春天,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
师:你看,原野上的小草是多么坚强啊!那么大的野火也烧不尽它,春风一吹,它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现在,同学们把全诗读几遍,争取很快背下来。
(学生朗读)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表演。一个同学扮爷爷,一个同学扮小孙孙。孙孙放学回到家里,给爷爷讲这首古诗。(学生纷纷要求表演。教师指名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爷爷和孙孙。)
孙:爷爷,我背首诗给您听好吗?
爷:好!背什么古诗?
孙:背《草》。今天上午我们刚学的。
爷: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呀?
孙:(一愣)嗯,因为……因为小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爷:噢--我明白了。背吧!
(孙背)
爷:“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孙:“离离”就是很茂盛的样子。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爷: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孙: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爷:哈!你看俺孙孙多有本事,小小年纪就会背唐诗,还会讲意思呢!
师:这两个同学表演得非常好,大家用掌声鼓励。(同学们热烈鼓掌)
【评析】这段教学实录具有三个特点:1.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对词义的理解到对诗句整个意思的领会,从启发体会到组织表演,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2.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表演练背古诗的情境,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3.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了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古诗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宿新市徐公店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古诗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宿新市徐公店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2课古诗两首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枯”等7个字,会写“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趣。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读、识记生字。
学习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挑选古诗的配乐曲子。如古筝或其他轻快、
优美的乐曲。
2、彩笔和画纸。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励引入
1、老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可聪明了,会背许多古诗呢!哪些小朋友会呀?大声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学生背诵)
2、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学了那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古诗。(板书出示课题:草)
二、范读激趣
1、老师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指名汇报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同学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
得最有味道。谁读得好,我就给他配上音乐。
1、学生自己吟诵体会。
2、指名生诵读,配乐朗读。
3、大家都想配乐读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吧。
四、启发想象,感悟诗歌大意
1、老师简单描述诗歌意境。
2、引导学生想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象?(学生自读体会)
3、给三句诗配上图画: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分组各自讨论完成其中的一幅画,并推选代表上台完成这幅画。
5、评议图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配乐诵读全诗
1、先自己边读边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诵这首诗。
2、试着背诵古诗。
3、配乐朗读、背诵。
六、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枯荣
小朋友认识这两个字吗?一起大声地说一说,它
6、引导学生想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象?(学生自读体会)
7、给三句诗配上图画: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分组各自讨论完成其中的一幅画,并推选代表上台完成这幅画。
9、评议图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七、配乐诵读全诗
4、先自己边读边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诵这首诗。
5、试着背诵古诗。
6、配乐朗读、背诵。
八、学习生字
2、出示生字:枯荣
小朋友认识这两个字吗?一起大声地说一说,它
们叫什么名字呀?
3、你们会写这两个字吗?这里还有一个字“烧”,也会写吗?谁来提醒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赏图引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从图中猜出是什么季节吗?
2、古时候有位著名的诗人叫杨万里,他也觉得这个小孩捕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写下了一首诗。(出示全诗)
教学批注:
3、老师朗读全诗。
二、初读全诗,识记生字
1、大声朗读全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遇到绳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发现读得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3、听老师范读,体会朗诵古诗的节奏,学生模仿范读,练习朗读古诗,要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三、诗画结合,感悟诗意
1、学生吟诵古诗。
2、学生看图,老师讲解。
3、引导把诗画中的情景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四、有感情地读全诗,纤细背诵
1、自由练习,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个伙伴合作朗读。
2、读给小朋友听,互相评议。
3、练习背诵,先自己背,再同捉交换背诵。
4、配上优美的音乐,集体吟诵。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宿、徐、篱、疏、未
2、你们都记住这些字了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读互查生字。]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未、追、宿、菜
5、学生书写。
六、复习背诵
指名、分组、集体背诵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资料提供者:春晓

可爱的草塘 教案教学设计



一、认真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包括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必须做到三个明确:明确本册教材的总的目的要求,各单元(组)中的具体要求,明确本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明确本册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
2、按课时编写教案。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内容要点及教学过程。备课时要做到三个心中有数(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要有数,学生的基础状况要有数,如何完成有堂课的教学目的要有数)。要注意三个设计(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训练项目设计),要体现四个性(科学性、完整性、独立性、可操作性)。
3、专任教师要按市局统一表式备课。各类教材、各种课型要备齐。语数备课按三级要求进行。语文教师要有“语文”和“作文”两本备课笔记,作前指导和作后评讲应略中有详,突出重点训练项目。体育教师要按课本顺序备课,并应包括场地器材的安排,要有室内、室外两套计划。自然教师要备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音乐教师备课应包括教师课前器乐吹奏技能练习。美术备课要结合电教。外语要备游戏安排。
4、兼任科目可按课时编写简案。简案至少应有教学目的要求、教学过程要点、板书和练习设计。
5、教案要做到超前一周,备课时字迹要工整,笔色要一致,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后随笔。使用电教手段及其他教学具也应在教案中注明,反对抄袭现成教案,不得使用原有备课。
二、认真上课
1、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按计划进行教学。要准时到堂,课中不离堂,课末不拖堂。不做与本堂课教学无关的事,不得私自调课。到专用教室上课要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
2、要用普通话上课。语言精确、生动。教师板书设计要精当,字迹要端正,书写要规范。要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使用要合理、有效,提倡自己设计灯片教具等。
3、课案同步。课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根据目的要求,安排有思维力度、有面向全体层次、有可收反馈、检测效应的师生双边活动,因势利导,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要讲密度、讲效率,灵活妥善地处理好课堂内的突发事项。
4、上课时,精神要饱满,教态自然,无特殊情况,应坚持站立上课。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5、活动课也应按计划做好课前准备,统筹安排,组织活动,严禁“放羊式”或改上其他课的情况出现。
三、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1、认真执行“有讲必练、有练必批、有批必详、有错必纠”的要求。
2、学生作业应精心设计,逐课进行,杜绝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要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又要防止只讲不练,空洞说教的错误倾向。
3、学生作业应按规定格式完成,课题、题头语、题目序号、分数格都应齐全。教师批阅作业亦应按规定格式处理,以求统一。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迅速反馈。批改符号要醒目,明确指出缺点,并要严格督促学生订正作业中的错误,除一年级外不得原处订正。必要时,对有些学生的作业要进行“面批”,凡“面批”的作业,应在分数格旁注上“面批”字样。
4、作文应按规定篇数完成,作文时间应按计划进行。作文批改应有总批,必要处要加眉批。教师的批改字迹要端正,批语要中肯,带鼓励性。每次作文精批人数不少于四分之一,并合理轮换,精批除疏通文字等还应有眉、总批,总批应针对训练项目和主要问题,不写空话,不用态度评语替代。
5、作业评分(语、数、自、思品、史、地百分制;美、写字优、良、中差等第制;英语A、B、C、D等第制)。
四、认真辅导
1、对学生要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期初,要对差生现状作摸底分析,排出差生名单,建立差生档案,送教导处审定,平时,要热情关怀,耐心辅导,使之逐步地转化、提高,切不可放任自流,甚至斥责、厌恶,更不得以补课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3、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进一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
4、要加强家访工作,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渠道,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五、认真考核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
1、认真做好学习成绩的检查和评定。要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命题,注意知识覆盖面,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份量适当。要加强平时考核,控制考试次数。
2、要认真组织考试。监考要认真负责,杜绝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阅卷时评分要公正,正确。阅卷结束要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和试卷讲评,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3、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辅导老师应把所辅导的兴趣小组当作主课来抓。要制订好计划和目标,积极正常开展活动,并做好记载。各班级兴趣小组也应根据各班的特长,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要努力创出特色,取得成果。

《草》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3.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4.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也是多姿多彩的,但是,请同学们记住的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在这些先烈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位,能否给大家介绍他的故事呢?(学生讲故事)今天我们再跟随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去结识一些为我们取得幸福生活而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的人们今天,我们学习王愿坚的《草》,看这篇小说里作者是怎样把红军战士过草地的艰难,又是怎样把周副主席和草联系在一起,从而表现周副主席的伟大人格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焦灼()薄雾()愠怒()惶惑()湿漉漉()

蔫巴()飒飒()抽噎()一霎()踉踉跄跄()

2.作者简介

王愿坚,现代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据地,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他从1954年开始,陆续发表了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反映苏区人民斗争生活的;也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反映长征路上战斗生活片断的;还有《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表现革命前辈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精神风貌的

3.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高原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四.自主活动,指导自学(学生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

2.请按照概括故事情节的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括这篇文章的结构

【明确】开端—战士误食毒野草班长摸黑去报告(误食毒草)

发展—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持草求救)

高潮—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尝草辩识)

结局—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议草救人)

小结:由此来看,本文所展示的野草已不再是我们以前所读到的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草,也不是所看到的滚着晶莹的露珠的朝气蓬勃的草,而是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一样要争夺红军战士生命的毒草,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还要以“草”为题呢?

线索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等

3.结合引文的内容,理解全文以“草”为题的作用

【明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4.这篇小说描写了哪些人,作者想要刻画的人物是谁(主人公)?

【明确】周副主席(主人公)战士杨光(线索人物)

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毒草而中毒的险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野草,而且亲口咀嚼野草,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正确对待困难的故事,突出展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

五.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杨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

【明确】立刻惊住(因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紧张)、惶惑(疑惑而不知所措)、不安(心神不定而深感内疚)、大吃一惊、心头像刀在绞

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的描绘了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复杂的心情变化过程,充分地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明确】动作: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闭住、抖动、吐掉、还给

神态: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眉头

这些词语,充分地表现了作为红军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事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贵品质和伟人的气度

3.请你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一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4.说说你以前对周副主席的有哪些了解,结合本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的副主席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鉴赏文本

大家读完文本,周副主席的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语言虽平淡无奇,却使人感受到巨大的力量请大家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

1.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理解】周副主席指引红军战士要承认困难,更要能面对困难

2.(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理解】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理解】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惟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七.课时小结布置作业

1.“总理的惊人之处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梁衡《大有大无周恩来》

2.以“吃草”为话题,联系今天的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2)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3)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4)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5)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草》教案3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教案3”,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草》

一、背景分析

《草》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精读课文,是王愿坚的短篇代表作。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让人们爱戴、敬仰的周恩来副主席的高大形象。教授本课要在合理运用多媒体系统及远程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其情节,感受以杨光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形象和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副主席的爱戴之情。

二、整合思路

本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有关草的图片、地图以及文体介绍,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感觉,给他们思维一个跳跃的支点。既而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讨论作品内容,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其情节。然后通过学习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拓展延伸,从多方面结合生思考,唤起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让语文真正与生活融合。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在文中的表现手法。

⑵体会语言、动作、肖像和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讨论交流文章句段的含义。

⑵学习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感悟周恩来副主席对红军战士的深切关怀和高尚的人格,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爱戴周副主席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

⑴学习课文通过记叙周副主席关心战士的动人事迹,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⑵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对周副主席的爱戴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多媒体应用及分析

一、创设情景

导语: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应用—

1出示草的图片及课题

2出示长征路线图

分析:此环节通过出示草的图片及长征路线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整体感知

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学生复述故事)

⑵自读课文,思考:

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3.梳理结构

划分文章的段落,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

应用—

1出示作者画像及简介

2出示文本问题

3出示文章内容的框架

分析:通过整体感知的学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文本简要的提示有助于学生对情节的把握,感知。

三、解读探究

1.讨论作品内容

思考问题:

⑴小说的题目是“草”,作者是怎样安排故事情节的?找出语言标志。

⑵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⑶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正文开头写到:“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其中“最甜”指的是什么意思?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2.熟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赏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3.体会多种描写方法的应用

出示问题、小组讨论

⑴请指出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⑵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的周副主席的时候,有哪些复杂的感情变化?为什么?

⑶找出描写周副主席最精彩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用了哪些手段?突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4.细节探究

⑴周副主席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谈谈你的体会。

⑵“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两个“伟大”各指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⑶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的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的这么痛快”。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谈谈周副主席为什么笑的这么开心?

5.品味语言

⑴让学生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和同桌交谈。

⑵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师生点评。

应用—

1出示文本问题

2出示问题答案

3出示问题答案

分析:文本的出示有助于学生理清思绪,发挥学生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应用—

1出示文本问题

2出示问题答案

3出示问题答案

分析:采用讨论法,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应用—

1出示文本问题

2出示问题答案

分析:细节的探究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及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情感的理解。学生通过探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应用—

1出示文本问题

2出示问题答案

分析:通过课文拓展,能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使学生学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应用—

1出示课文小结

分析:通过课文小结的出示可以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情感及写作目的。

六、作业布置

阅读王愿坚的《七根火柴》。

七、板书设计《草》

(开端)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

(发展)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高潮)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

毒草平易近人

(结局)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

《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练习用“自豪”“清澈”造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时(学习字词、初知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写的是北大荒的景物)对北大荒,你们原来知道一些什么?(酌情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作适当介绍,着重说明北大荒原来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丰富的土地资源长期处于沉睡之中,解放以后,广大解放军官兵开发北大荒,建起了一个个机械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课文写了北大荒的什么呢?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字词。
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己默读,试着分段。
2、讨论课文的分段。
ξ1“从开头到”“我还能怕”
ξ2“说走说走”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ξ3“我情不自禁地说”到“故意关上了话匣子”
ξ4“往前没走多远”到“课文结束”
三、指名逐段朗读,读一段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四、讨论草塘的可爱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1、在草塘边上看到的美丽景色。
2、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的特有景象。
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四段,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细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草塘的美丽和可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通过前面的学习,谁能告诉老师,草塘可爱是因为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板书)
二、细读课文。
(一)(1)可初到北大荒时,作者“我”是一种什么感觉,(出示卡片:没意思)于是,小丽决定带“我”去野外散散心。什么是“散散心”(出示卡片)
(二)(2)来到野外,“我”看到了什么?(板书)草塘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①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草塘?
②想一想草塘有哪些特点?你从哪些词句知道的?(小黑板出示课文)
大(置身茫茫跟蓝天相接涌向远方)
绿(充满生机有层次)
这里作者把草塘比作了大海,充分说明草塘的大,比喻得合适吗?为什么?又用了什么手法把草塘写活了,这里应该怎么读。试读(拟人,欢笑着……)
(3)让我们一齐看图,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作者这时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什么是情不自禁?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感情,说明作者已经被草塘的美丽所吸引住了,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草塘的美。
(三)在这个景色如画的美丽的草塘中,更有着丰富的物产,我们来听听小丽的介绍,请一个同学读第三段。
小丽向我们介绍了几件趣事,分别在什么季节才有?
1、舀鱼(春)
2、捉野鸡打狍子(冬)
哪句话说明草塘的鱼、狍子,野鸡多极了?
小丽还举例说明了鱼多、那就是(今天春天,给你们……。什么是“掺假”?)
冬天捉野鸡、打狍子,真是乐趣无穷。
你们知道怎么抓的吗?让我们一齐来读课文第9节。
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充满了自豪之情,你知道她为什么会那么自豪吗?
小丽把草塘说得那么美丽,物产那么丰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亲身经历了北大荒的无穷乐趣,看到了更美的北大荒的景色。
(四)让我们来看最后一大段课文。
(1)作者亲身经历的趣事是“逮鱼”(板书)
见到那么多鱼,我们可以想象,作者会怎样?惊叫:那么多鱼,而且,迫不急待地跳进没膝盖深的水泡子逮起鱼来,甚至,连篮子都装满了,也不愿停手,对于这样有趣的逮鱼,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恋恋不舍”
有鱼一定会有小河?我发现了“小河”(板书)那是一条怎样的小河?(板书)清澈为什么说小河的出现是奇迹般的?奇在哪儿?(1、只有拨开芦苇才见2、小河清澈3、明净可倒映草塘、蓝天、白云)小河的出现是奇迹般的,更说明了作者发现小河是多么惊喜。谁能把“我”发现小河时的惊喜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由于小河的清澈明净。倒映在小河中的景物就更美了,(引读。)
这是多美的一幅美景啊,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幅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体会草塘倒映在小河中的美,小河的清澈。
如此美丽的一幅图画,真让我“爱到了极点”引讲:以至于生怕自己洗一洗脸,就会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
三、总结全文。
学完全文,我们了解到作者从对草塘的不了解到了解,到亲身体验草塘的乐趣和美景,思想感情发生了急骤的变化。
四、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我”初到北大荒时,由于不了解,而觉得没意思,来到草塘看到草塘这么美这么大。“我”不由发出了情不自禁的赞叹,听了小丽的介绍,再到水泡子里亲自逮鱼充满了乐趣,简直让“我”恋恋不舍,又看到了清澈明净的小河和倒映在小河中的美景时,“我”生怕自己一洗脸就会把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弄坏,可见“我”已经深爱上了北大荒。
五、是啊!草塘可爱,北大荒可爱,祖国的北疆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可爱,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变成了米粮仓、北大仓,那是建设大军在这块宝地上开发,创业的结果,但是这块神奇的大地还等待着同学们建设呢,长大后,你们愿意去吗?
六、结束全课(齐读课文、机动)
◆[2004

《古诗:草教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766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