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2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2单元课时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
3.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本课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让我们继续用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这个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
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过渡]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往往是混合物,化学上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首先需要将其中各组分分离开来,以实现物质的提纯。分离与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与原状态相同)的过程。提纯通过一定途径获取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的过程。
[讨论1]现有含MgCl2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
实验方案:
粗食盐混合物粗食盐水
食盐水(含NaOH、泥沙、Mg(OH)2)
食盐水(含NaOH)食盐水精制食盐
[过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可加入适量化学试剂,将杂质其转变为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若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钠,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
[讨论2]现有K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KNO3。
混合物中各组分都溶于水,但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降温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主要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小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混合物各组分性质的差异。
[观察]对比饱和溴水的颜色和溴在CCl4中的颜色,为什么颜色深浅不同?
分析: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思考:向溴水中加入少量CCl4,预计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所谓萃取,是指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从而实现物质的富集。
如何将水层和四氯化碳层分离?萃取之后一般通过分液的方法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在实验室中,萃取和分液通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哪些物质可以从水中提取出溴?
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溶质、原溶剂与萃取剂不发生任何反应。
分液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
充分静置;保持漏斗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一致;下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过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是利用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萃取则是利用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这两种分离物质的方法都与溶解性有关,我们还可以根据物质哪些性质的差异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的提纯中最终蒸发食盐溶液获得食盐晶体,蒸发是利用物质挥发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若我们需要的是蒸出的水分,则应如何操作?将蒸出的水蒸气通过冷凝管,再收集起来,这种方法称为蒸馏。
蒸馏装置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需要哪些仪器?
液体的加热、蒸汽的冷凝和冷凝液的收集。(和学生一起组装仪器)
[结课]此外,层析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关阅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常见物质的检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二单元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
3.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本课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让我们继续用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这个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
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过渡]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往往是混合物,化学上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首先需要将其中各组分分离开来,以实现物质的提纯。分离与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与原状态相同)的过程。提纯通过一定途径获取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的过程。
[讨论1]现有含MgCl2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
实验方案:
粗食盐混合物粗食盐水
食盐水(含NaOH、泥沙、Mg(OH)2)
食盐水(含NaOH)食盐水精制食盐
[过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可加入适量化学试剂,将杂质其转变为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若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钠,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
[讨论2]现有K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KNO3。
混合物中各组分都溶于水,但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降温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主要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小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混合物各组分性质的差异。
[观察]对比饱和溴水的颜色和溴在CCl4中的颜色,为什么颜色深浅不同?
分析: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思考:向溴水中加入少量CCl4,预计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所谓萃取,是指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从而实现物质的富集。
如何将水层和四氯化碳层分离?萃取之后一般通过分液的方法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在实验室中,萃取和分液通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哪些物质可以从水中提取出溴?
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溶质、原溶剂与萃取剂不发生任何反应。
分液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
充分静置;保持漏斗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一致;下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过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是利用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萃取则是利用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这两种分离物质的方法都与溶解性有关,我们还可以根据物质哪些性质的差异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的提纯中最终蒸发食盐溶液获得食盐晶体,蒸发是利用物质挥发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若我们需要的是蒸出的水分,则应如何操作?将蒸出的水蒸气通过冷凝管,再收集起来,这种方法称为蒸馏。
蒸馏装置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需要哪些仪器?
液体的加热、蒸汽的冷凝和冷凝液的收集。(和学生一起组装仪器)
[结课]此外,层析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关阅读。
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钠的主要性质,提高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3.激情投入,养成规范、严谨、认真的化学学习品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明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教材9~12页,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初步完成导学案。
2.结合“观察思考”“活动探究”栏目,明确实验内容,大胆预测实验现象,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3.C层规范完成预习案并掌握课本相关的基础知识,AB层在掌握预习案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案和针对训练。标有★的训练题目C层不做。
预 习 案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通常有哪些?
2.金属钠通常如何保存?如何取用金属钠?
3.总结金属有哪些物理通性和化学性质(以Fe为例,化学性质至少列举三类)。
4.你知道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是怎样来的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我的疑问】对课本预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比水小
B.钠的熔沸点很高
C.由于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可将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D.钠在工业上用于制造光源
2.下列物质,可用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的是()
A.钠 B.钠钾合金 C.生铁 D.铝
探 究 案
探究点:金属钠的性质
(育人立意: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化学与生活】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你知道实验室中的钠是怎么来的吗?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份反应吗?实验室中为何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钠到底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
【方法导引】可从运用观察、分类、实验、比较的方法来预测Na的化学性质,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预测。
课题一: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认真阅读拓展材料p9~p10“观察思考”,完成探究实验,仔细观察记录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现象分析原因反应方程式
思考1:在此实验中,体现了哪些研究方法?具体说明。
思考2:金属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写出化学反应原理。
【总结】钠与水溶液反应的规律:
【针对训练1】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熔点较低 B.密度较小 C.化学性质活泼 D.导电性较强
课题二:钠与氧气的反应
认真阅读拓展材料p11“活动探究”,完成探究实验,仔细观察记录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现象方程式
钠放置在空气中
在空气中加热钠
思考: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
【总结】实验室中为什么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针对训练2】下列关于金属钠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在空气中放置时会剧烈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B.钠与水反应时,会发生剧烈爆炸
C.钠的密度较小,质地较软,熔点较低
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置换出红色的铜
★【针对训练3】金属钠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可以观察到如下现象:
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白色粉末。其发生变化的
过程为()
A.Na→Na2O2→NaOH→Na2CO310H2O→Na2CO3
B.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
C.Na→Na2O2→NaOH→Na2CO310H2O→NaHCO3
D.Na→Na2O→NaOH→NaHCO3→Na2CO3
【身边的化学】
钠和钾的发现
在19世纪初,伏特(VoltaA.1745~1827,意)发明了电池后,各国化学家纷纷利用电池分解水成功。
英国化学家戴维(DavyH.1778~1829)坚持不懈地从事于利用电池分解各种物质的实验研究。他希望利用电池将苛性钾(KOH)分解为氧气和一种未知的“基”,因为当时化学家们认为苛性碱也是氧化物。它先用苛性钾的饱和溶液实验,所得的结果却和电解水一样,只得到氢气和氧气。后来他改变实验方法,电解熔融的苛性钾,在阴极上出现了具有金属光泽的、类似水银的小珠。一些小珠立即燃烧并发生爆炸,形成光亮的火焰;另一些小珠不燃烧,只是表面变暗,覆盖着一层白膜。他把这种小小的金属颗粒投入水中,即起火焰,在水面急速奔跃,发出“嗞嗞”的声音。就这样,戴维在1807年10月16日发现了金属钾。几天之后,他又从电解苛性钠中获得了金属钠。
戴维将钾和钠分别命名为Polassium和Sodium,因为钾是从草木灰(Potash),钠是从天然碱)——苏打(Soda)中得到的,它们至今保留在英文中。钾和钠的化学符号K、Na,分别来自它们的拉丁文名称Kalium、Natrium。
利用电解NaOH制钠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约1891年才获得成功。而电解NaCl制钠的工业方法直到1921年才实现。目前,世界上钠的工业生产多数用电解氯化钠的方法,只有少数仍沿用电解NaOH的方法。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615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