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认识压强》,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10.1《认识压强》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㈡讲授新课
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
问题:(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
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
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什么叫压强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并说明1牛/米2的意义。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图10-4一些物体的压强,知道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4、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
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㈢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㈣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㈤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第九节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
3、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3、单位:牛/米(帕)1牛/米=1帕

扩展阅读

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气压强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气压强”,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气压强
【考点聚焦】
1.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
3.知道连通器的原理。
4.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5.知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呈现形式】
这部分知识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中考考查中的小综合试题可能会与这部分知识有关,例如压强和浮力的小综合,压强与简单机械之间的小综合等等,因此,呈现的形式也会是多样化的,涉及到的题型会遍及中考常见的所有题型,特别是近几年的科学探究性试题都设计到这部分知识。
【知识结构】
这部分知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固体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一、固体压强
1.压力: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特征:
(1)压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且发生挤压,物体发生形变。
(2)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受力面指向物体内部。
(3)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受力面上,一般在接触面中心。
(4)压力的大小可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这些规律来确定。
2.压强:衡量压力的作用效果。计算压强的公式p=F/S,单位:帕斯卡(Pa)
3.液体内部压强及其计算公式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a.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对支撑它的容器底产生压强;b.液体没有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对阻碍作用它流动的容器壁产生压强;c.液体内部由于各相邻部分之间的挤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a.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c.不同液体的压强跟它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从公式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
的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以及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无关。
4.连通器与船闸
(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静止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2)连通器的应用:a.船闸;b.茶壶、锅炉水位计、过路涵洞、乳牛自动喂水器。
5.大气压强及托里拆利实验
(1)大气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作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他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是最早测得大气压值的实验,该实验测得的大气压的值是760mm高水银柱。
【方法提示】
1.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
的一切物体。
(2)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由于物体间的挤压形变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施加压力作用的物体,受力物体是被压物体。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撑面,由于物体支撑面有不同的方向,所以压力也有不同的方向。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是由于物体重力引起的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总等于重力
C.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存在压力D.压力的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
【解析】重力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并非都是有重力产生,故A是错误的,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并无直接联系,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只有重力与支持力,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故B错。若两物体相互接触,而无挤压作用不产生压力,因此C错,正确答案应为D。
2.灵活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1)利用p=F/S计算固体压强的关键是确定受力面积,解题时,要抓住“受力”二字,
分析物体表面到底有多大面积受到压力作用,而不能取任意的一个面积代入。
(2)解题的思路:①根据物体平衡条件和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求出压力F;②确认受力面积S;③再根据公式p=F/S求出压力对受力面的压强,要特别注意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例题2】芭蕾舞演员体重为475N,每只脚掌面积为150cm2,表演时足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9.5cm2;大象的体重为6×104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求:
(1)芭蕾舞演员足尖着地表演时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各自对地面的压强。
(2)芭蕾舞演员和大象是否都能在冰冻的河面上行走?(封冻河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3.4×104Pa)
【解析】
(1)芭蕾舞演员表演时足尖对地的压强:P1=F1/S1=G1/S1=5×105Pa
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的压强:P2=F2/S2=G2/S2=2.5×105Pa
(2)芭蕾舞演员行走时单脚着地,其对地压强:p2=F2/S2=3.17×104Pa
且P2<3.4×104Pa芭蕾舞演员能在封冻的冰面上行走
大象行走时两只脚着地,对地压强:p3=F3/S3=5×105Pa
且p3>3.4×104Pa大象不能在封冻的冰面上行走。
解答该题时,要求能够正确运用压强的概念、定义、公式。第二问,判断“人和动物”行走时有几只脚着地”,需要平常细心的观察和体会。
3.公式p=F/S和p=ρgh的综合运用
【例题3】如图1所示,放在水平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为1kg的水,若水深h=18cm,容器底面积S=50cm2,不计容器的质量。
求:(1)离容器底8cm处有一个A点,
A电处受到水的压强和方向;(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解析】本题将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知识综合联系起来,考查学生是否弄清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的区别求水对容器底
部的压力和压强是液体压强的问题,求液体的压力,压强,应先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再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属于固体的压力、压强问题。求固体的压力、压强,应先求出它对桌面的压强。
(1)hA=18cm-8cm=10cm=0.1m
pa=ρ水ghA=1.0×103×9.8×0.1=980(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水gh水=1.1×103×9.8×0.18=1764(Pa)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水S容=1764×50×10-4=8.82(N)
(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水+G容,由于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所以F′=G水=m水g=1×9.8=9.8(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p′=F′/S容=1960(Pa)
当遇到容器形状是规则的柱形,可以灵活运用公式p=F/S与p=ρgh解决问题,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就等于液体的重力,即F=G,可以利用液体的压强公式:p=F/S进行分析或计算。
4.连通器的应用
【例题4】如图2所示,容器A、B内盛有液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清水,用带有阀门K的斜管将两容器相连,当将阀门K打开时水将流动。(填“会”或“不会”)
【解析】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题中要求判断斜管中的水会不会流动,这要取决于阀门两侧水对阀门的压力,哪侧压力小就往这侧流动。若压力相同,水就会不流动,阀门处于清水内部,且两侧受力面积相同,本题又转化为阀门两侧所受水的压强问题,即是液体内部压强的问题。
设想斜管中阀门处换用一竖直的“水片”,“水片”两侧承受
着容器A、B中水产生的压强pA和pB,比较这两个压强的大小,便可以判定水的流动情况。
答案:不会
5.托里拆利实验与大气压强
【例题5】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要使管中的水银的长度增大一点,可以采用〔〕
A.将玻璃管向上提一提B.将玻璃管向下插一插
C.给水银槽中再加些水银D.将玻璃管倾斜一点
【解析】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所表示的压强相当于当时的大
气压强。如果外界大气压不变,那么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也无法改变,因此A、B、C三种做法不能影响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在竖直高度一定的情况下,要想使水银柱的长度增大一点,只有让水银柱倾斜一点,应选D。
解此题应抓住托里拆利实验的本质――大气压支持着水银柱,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外界大气压不变,则其管内水银柱高度也不变。如果“把玻璃管换粗一点”,“管内混有少量空气”、“在管的顶端或侧壁扎个小孔”?情况又会怎样?
【对应训练】
1.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轮胎比普通汽车的轮胎宽,这是为了增大,减小对路面的。
2.拖拉机的履带有一块块的金属板连接而成,每块金属块上都有一两条凸起的棱,金属板的作用和物理原理,凸起的棱的作用和物理原理是。
3.如图3所示,瓶中水从小孔A、B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有压强,从B孔射出的水喷的更急,说明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
4.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如图4甲所示),这表明。
把杯子放于如图4乙、丙所示位置,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这说明。
5.大气压会随高度变化而变化。青藏高原的大气压比内陆盆地的大气压。登山运动员把气压计从高山顶上拿到山脚下时,气压计的读数将。
6.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5所示。若把A稍微
向右水平移动,则A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A.F变大,p变小B.F不变,p变小
C.F不变,p变小D.F变大,p变小
7.游泳的人潜入水中后,由于水对耳膜的压强作用,耳朵会有胀痛的感觉,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潜入水中越深,胀痛的越厉害
B.在同一深度,耳朵向着水面下,比向着水面上,胀痛的感觉要好一些
C.在水中身体竖直向上时,左右耳朵都不感觉胀痛,因为两侧的压强都抵消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在冬季,剩下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护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
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
9.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高空温度低,橡皮膜的耐压能力减弱
B.高空中大气压变小,球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得多,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较大,将气球压破
D.高空温度较低,球内气压较大,将球胀破
10.小华往墙上按图钉。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cm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求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和手对图钉帽的压强。
11.今年夏天,爸爸带着小亮第一次去海边游泳,当小亮由浅水处往水的深处走时,感到胸口越来越闷,他问爸爸有没有这种感觉,爸爸说也游,并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你能帮小亮回答这个问题吗?
12.2003年5月1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我国最新生产一种专门用于运送SARS病人的救护车,救护车的驾驶室不仅与救护舱隔离,保障驾驶员不受感染,而且救护舱形成了一个负压区(即气压小于大气压的区域)。请你解释一下:救护舱形成负压区的目的是什麽?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个目的?

【参考答案】
1.受力面积压强2.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压强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力
3.侧壁深度4.大气存在压强地区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5.小增大6.B7.A8.B9.B10.4×108Pa5×105Pa11.水越深压强越大12.病人的飞沫不向外传播负压区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压强


第十二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

教学过程:
一、边学过程——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和导学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法指导:
以学生自学、生为生师为主,教师点疑为辅,边学边教边测边练。
导学问题:
1物理学上把____作用在____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____受力面。
2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____有关,还跟____有关。
3物理学中把____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用符号___表示,其国际单位是___。
4压强是用来表示____的物理量,可以用____或____的方法来增大压强
二、边练过程:自学效果检查、巩固练习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
B在受力面积相等时,重力大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一定大。
C压力大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
D压力相等时,底面积大的物体受到的压强一定小
2平放在水平地面的一块砖,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
A.密度减小一半B.密度增大一倍
C.对地面压强减小D.对地面压强不变
3如图.小方桌分别放入砂盘中,观察
桌脚陷入砂中的深度。图(1)与图(2)相比,图___中陷入较深;图(2)与图(3)相比,图____中陷入较深。由此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____有关,还跟受压的____有关。从而在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_概念。上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
4用物理知识来说明:缝衣时缝衣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________,手指上套着顶针是为了___________.
5,一块重70N的砖,用120N的力压在竖直的墙上,该力与墙面垂直,则墙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N.
6图钉帽的面积为图钉尖的面积的2000倍,若用力F把图钉压入木块,则钉帽与钉尖的压力与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A.F尖=F帽,p尖=p帽B.F尖F帽,p尖p帽
C.F尖F帽,p尖=p帽;D.F尖=F帽,p尖p帽.
7下列事例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的一端被削得很尖
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薄
D.用细线切割湿软的肥皂
三、边教过程——归纳提高、重点难点和易混易错知识解析
1.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2.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3.易错题分析:有关压强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概念,两个公式。但是在应用知识解题时,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不少是根本性的,尤其是在两个公式的选用上,出现许多误区,本文结合教学中发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便于解题时引发大家注意和重视。
例: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三个铝制实心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00g、130g、170g,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甲最大;B.丙最大;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错解一:由题意可知:丙的重力最大,对桌面的压力也最大,根据可判断选B。
错解二:由图可知:甲的受力面积小,根据可判断选A。
错解三:由于丙的压力最大,受力面积也最大,根据可判断选D。
错解分析:前两种解法都是片面的,只考虑影响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中的一个,都属于考虑不周、顾此失彼。第三种解法虽然同时考虑到了决定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但没有考虑到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的特殊性。
正解:由于压力而因物体是都是铝制的实心圆柱体,而且高度相同,故选C。
启示:对于放在水平面上的柱形固体和柱形容器中盛有液体的情况,公式P=F/S和都适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做这类特殊题时,一定要考虑全面,灵活地选择公式。
四、边测过程——当堂达标检测题
1.用40N的水平力把重6.0N的物体压在墙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是0.01m2,那么,墙壁受到的压强是
2.“磨刀不误砍柴工”说明了的道理。
3.在边长为1米的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长10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重2400牛的立方体,它对桌面的最大压强是帕,对桌面的最小压强是帕。
4.用100牛顿的压力作用在0.5厘米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为帕,如果要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2×1010帕的压强,应使受力面积变为米2
5.有两组同样的砖,甲组一块,乙组二块,每块砖的长:宽:高=4:2:1.要使这两组砖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面哪种放法是对的?(砖平放是指长和宽着地,侧放是指长和高着地,竖放是指宽和高着地.)
A.甲组砖竖放,乙组两块砖沿竖直方向叠加平放
B.甲组砖竖放,乙组两块砖沿竖直方向叠加侧放
C.甲组砖竖放,乙组两块砖沿竖直方向叠加竖放
D.甲组砖平放,乙组两块砖沿竖直方向叠加平放
6.球鞋的底部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
A.减少压强B.增大摩擦C.减少摩擦D.增大压力
7.如图所示,物体重G=10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40牛,且F与墙壁垂直,这时墙壁受到的压力大小是:
A、10NB、40NC、30ND、50N
8.重为120N、底面积为0.1m2的物体在20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10m,用时20s.求:(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2)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五、课后及家庭作业——知识延伸,能力拓展
1.一个人双脚站立与行走时相比较,地面的受力面积之比为,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是,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2.一长方形金属块置于水平桌面上,若沿水平线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______,压强_______;若沿竖直方向切去1/2,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______,压强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三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高度相同。甲的质量为2千克,乙的质量为2千克,丙的质量为8千克,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的大小: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三者一样大。
4.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将它切去一半,剩下的一半对地面的压强()
A、一定是原来的1/2B、一定和原来的一样
C、一定是原来的2倍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重力之比是3:1,与桌面接触面积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是()
A、l:2B、2:lC、9:2D、2:9
6.水平地面上放一块砖A,然后在它上面放同样规格的半块砖B,则B对A的压强和A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A.1:2B.1:1C.1:3D.2:3
7.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只箱子,小孩用力向上提,却没有提起,在小孩向上提箱子时()
A.箱子对地面压力减小,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B.箱子对地的压力减小,人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C.箱子和人对地面的总压力增加
D.箱子和人对地的总压力减小
8.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若将它沿虚线处截掉上部分,则发生的变化是()
A、压力、压强都变小B、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C、压力、压强都不变D、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9.如果薄冰的冰面只能承受104Pa的压强,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每只鞋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他能否站在这块冰面上不下沉?如果他站在一个质量不计的薄木板上不下沉,这块薄木板的面积至少多大?

《压强》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压强》”,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材分析:
《压强》(人教版第十四章第一节)一节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这一节内容的特点是:既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又是对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第一次较大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章节,而且在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中都经常用到。这节内容包含了提出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以数学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用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这就给我们很好的机会来创设一个全面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注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应该充分挖掘生活、生产中的教学资源。
二、学生现状:
学生生活中对压力已经有比较模糊的认识,加上本学期学生已经通过学习《力》、《二力平衡》、《弹力》、《摩擦力》等章节接触过压力,所以他们对“压力”已经很熟悉了,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他们也知道“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本节一开始的学习内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已经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但是由于之前所接触的压力大多数是“压在水平面上”的,因此容易联想到重力并跟重力混淆,在本节课中可以只就课本中所述的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也不一定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同进行讲述。不宜在本课内进行拓宽或加深。如果有学生说压力就是重力,教师必须加以纠正,不造成概念上的错误即可。至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可放在下节课或者章未复习时进行,避免冲淡本课压强这一重点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认识控制变量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的好习惯。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形成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用具:
一端削尖的铅笔(学生自带)、充气的气球若干、海绵若干、压力小桌若干、分割成长方体小块的地板砖若干、细沙或草木灰若干、玻璃杯若干、水、多媒体以及自制《压强》教学课件。
五、教学设计:
1.先用多媒体播放气功大师“胸口碎大石”的表演,引出课题,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再做一面用手指、另一面用手掌压气球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铅笔做分别用两个食指压铅笔两端的实验,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进入新课。然后让学生猜想,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自主选择器材进行探究,独立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学生自己经历科学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全过程并得出结论,获得成功的体验。
2、学生得到“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显著;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显著”的结论并确认后,由教师引导全体学生类比“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得到“当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应通过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得到压强的定义,并以数学的方式表达压强,得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再次获得成功的体验。
3、通过例题的计算,告诉学生压强的单位以及物理意义。强调要注意的问题,告诉学生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可以根据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来计算面积、高度等),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知道学以致用。
4、通过生活和生产中的例子,提出“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新问题,并让学生讨论交流以后回答。然后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来强化理解。
六、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学习评价指标
教师听后建议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
多媒体播放气功大师“胸口碎大石”的表演、出示蝉的口器插入树皮、骆驼的脚掌没有陷入沙子等图片
要求学生描述上述现象并思考
观看多媒体积极思考相关知识寻求解答
能否想到从“压力作用效果”来解释(想不到也不要紧,下面还有类似的实验,这里主要是激发兴趣)
新课教授
提出问题
做一面用手指、另一面用手掌压气球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亲身体验,进一步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做分别用两个食指压铅笔两端的实验,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
能否说出压力大小是相同的;
能否说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能否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
进行猜想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进行猜想
能否猜想到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
给学生分组、启发学生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的时候应该怎样设计实验,用到什么方法
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能否想到要控制变量;
能否说出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办法;
能否说出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的方法;
能否说出应该怎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跟所探究的因素的关系;
选择器材,进行探究,各小组得出探究结论
引导思考和选择所需器材,进行细节上的困难排除
积极参与方案设计和器材选择,并积极参与实验,并对现象进行思考
能否顺利完成探究;
能否利用所得的数据或现象,分析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能否达成与同学的合作;
交流和评估
组织学生与别的小组进行实验方案、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交流,并审查自己小组的实验与别组的异同
与别的小组进行实验方案、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比较,审查自己小组的实验与别组的异同和是否科学、可靠
能否积极参与交流并评估自己或别组的问题;
能否发现虽然实验方案、实验器材、实验过程都不同而结论却都相同
确认探究结论
让学生明确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确认“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显著;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显著
能否完整、流利地说出结论;
是否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提出新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类比旧知识的办法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当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又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引导学生类比“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得到“应通过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类比“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得到“应通过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能否说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能否说出在时间和路程都不同时应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能否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迁移到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说出“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的方法;
是否有“灵光一闪”的灵感体验
定义压强,得出公式
让学生回忆计算速度的公式实际上是在计算“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启发学生写出计算“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的公式
明确计算速度的公式实际上是在计算“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启发学生写出计算“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的公式p=F/S
思维是否活跃,表述问题是否清淅;
能否提出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应该用哪个字母表示”的问题;
是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物理知识的简洁美;
强调压强的单位、物理意义;强调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练习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利用多媒体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后,强调单位和物理意义。强调“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也不一定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同
练习用压强的公式解题,体会计算出的压强的物理意义
是否完整无误地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推广
告诉学生结合密度等知识这个公式以及变形公式可以用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可以根据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来计算受压面积、房屋高度等)并举例说明。
理解压强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能否体验到物理知识能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解释课程开始时多媒体上的“胸口碎石”现象
解释课程开始时多媒体上的蝉的口器插入树皮、骆驼的脚掌没有陷入沙子等现象,引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新问题
结合压强以及惯性等知识,解释“胸口碎石”现象
解释课程开始时多媒体上的蝉的口器插入树皮、骆驼的脚掌没有陷入沙子等现象,引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新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后给出答案并引导举例
理解“胸口碎石”现象,并复述,讨论得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办法,举出看到过的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能否理解“胸口碎石”现象,并复述;
能否说出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几种办法;
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举出一些生活中看到过的例子
小结
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板书,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知识
观看多媒体,说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知识
能否说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
能否说出本节课经历的探究过程
板书设计:
一、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
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1Pa=1N/m2
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597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