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一、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在整个初中化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
了解学生是针对性教学的基础。
初三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且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经历过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小组探究、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通过小学阶段科学的学习以及初中物理生物的学习,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做出假设”“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所以在教学中会加强学生概括推理能力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并且能用质量守恒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提高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形成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形成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确立本节课的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活动和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五、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探寻科学规律,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主要从新课导入、新课的讲授、课堂小结以及布置课外作业四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新课导入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
本节课我通过提出“生日蜡烛燃烧越来越短,化学变化中物质质量变小了吗?”“将镁条燃烧后的物质收集起来称量,质量变大,化学变化中物质质量变大吗?”两个问题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因为一个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一个和学生之前所学知识有关,所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且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个问题能有一个思考,从而顺利进入实验探究阶段。
(二)新课讲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同走进实验探究环节。在探究前我需要向学生再次明确探究内容,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让学生心中有目标。
整个探究环节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第二部分是学生亲自实践阶段。
首先是第一部分演示实验,选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在做实验之前,强调观察的角度,主要是实验现象以及天平的平衡状态。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不仅学习了探究过程,而且质量守恒思想在学生脑中初步形成。
接下来是学生的探究实验。学生的探究实验共分三组,首先进行的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以及封闭体系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结束,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在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天枰平衡;封闭体系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中有气泡冒出,天平平衡。这样通过探究实验,学生自主建构了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接着进行非封闭体系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并共同分析讨论在非封闭体系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和其他实验所得结果不同的原因,知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教师解读质量守恒定律,并通过一道习题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生成”“质量总和”等字眼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深度的理解,为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应现象打下基础。
在知道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我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能否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在学生讨论之后,我再向学生展示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动画模拟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拆分及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的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及原子的质量都是不变的,从而推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巩固提高
在新课学习完成之后,我会选择几道典型的例题来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体会实验探究的成果。
(四)小结作业
在这一部分我会和学生们共同总结所学内容,并请同学们完成相关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相关知识

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第2课时)学案


第4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第2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知道用微粒的观点从微观上解释守恒的原因。
2.了解通过实验确定物质元素组成的基本原理。
【学习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学习难点】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质量写定律的概念: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位:一切_______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适用于解释______变化。
3、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一般要求在(填“密闭”或“开放”)系统中进行,以防止有质量的增减。
4、下列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
1克水蒸发变成1克水蒸气
铁生锈质量变大
煤炭燃烧后质量变小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质量不变
【新知导学】:
1、下列是电解水的微粒示意图,按要求完成练习

反应前各原子个数(),反应后各原子个数()
通过上面的统计知道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原子种类原子质量(填“变多”、“不变”、“变少”)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微观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思考与交流: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从微观上分析哪些一定不改变?哪些一定改变?哪些可能改变?

活动二、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应用计算
(2)某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的组成如何?

2、4.6g有机物R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有机物中有哪些元素?

3、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H8+5O23CO2+4H2O,则a的值为()
A.1B.2C.3D.4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a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A.(a+b)gB.(a-b)gC.(b-a)gD.无法判断
2、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目前有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高空喷洒粉末状物质x,脱硫效果可达85%,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SO2+O2=2CaSO4+2CO2,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是()
A.CaOB.CaCO3C.Ca(OH)2D.CaS
3.在化学方程式中aC2H5OH+bO2mCO2+nH2O中,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m+nB.a=2mC.a+2b=2m+nD.n=2b
4.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
⑤原子的质量⑥分子的数目,其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课后训练】
1.某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镁带完全燃烧后,称量剩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原因可能有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
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
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
D.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溶液质量减轻
3.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脂,三硝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方程式为:
4C3H5N3O912CO2↑+10H2O↑+6X↑+O2↑
(1)X的化学式是_____。(2)推断x的化学式的依据是______。
4.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
A.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一定是H2和CO
5.甲醛是室内装修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质。用下面化学反应可检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超标:4KMnO4+5R+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其中R代表甲醛的化学式,试确定R的化学式为()
A.CH2OB.C2H4O2C.C2H4D.CHO2
6.2003年10月16日,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在指定区域成功着陆。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A)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A=N2+4H2O,则肼的化学式为____,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7.早在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的质量增加了。
(1)波义耳的实验结果是否违反质量守恒定律?简析原因。
(2)试从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碘的某种氧化物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CO的污染程度。已知该氧化物的1个分子可将5个CO分子氧化为5个CO2分子,同时生成1个I2分子。则该碘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8.如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这一现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9.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散逸到空中去了),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料时,做了大量定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
请回答:(1)拉瓦锡之所以成为氧气的真正发现者,应该归功于拉瓦锡具有_______的科学精神。(2)拉瓦锡推翻“燃素理论”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
(3)用学过的理论解释磷燃烧时质量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可用________法来收集氧气。
(6)用(4)(5)中的方法制备和收集氧气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填编号)____________。
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导管e.胶头滴管f.集气瓶g.量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的分类》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的分类》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识记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2.理解、识记化学反应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3.熟记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催化剂。

候课

请同学们挺直脊背,端正坐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知识的挑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投影01】)

二、先学。

1、复习指导。(15分钟)【投影02】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37-41的相关知识点,完成以下任务。

(1)熟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以及相应的文字表达式。

(2)熟记分解反应的概念。

(3)熟记制取氧气的操作、注意事项。

15分钟后,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很好的完成检测题。

2、学生复习

3、检测复习效果【投影03-04】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B.CO和赤铁矿反应冶炼生铁

C.制取水煤气D.我国古代湿法冶铜

2.某一反应的产物中有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

A.一定是复分解反应B。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C.一定是置换反应D。不可能是化合反应

3.某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该反应()

A.一定是中和反应B.一定是置换反应

高温

C.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下列关于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不能用分解反应制取B.单质可以用化合反应制取

C.单质不参加复分解反应D.单质只能用置换反应制取

5.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B.氧化铜加入到盐酸中

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D.高温煅烧石灰石

6.过氧化氢(H2O2)在MnO2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若把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二氧化锰、氧化钠、氯化镁混合后,发生的反应均不属于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下列反应中,能表明CO2具有氧化性的是()

A.CO2+Ca(OH)2=CaCO3↓+H2O

B.C+CO22CO

C.CO2+H2O=H2CO3

D.CaCO3+2HCl=CaCl2+CO2↑+H2O

高温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

9.金属钛(Ti)是航空、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须原料。生产金属钛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为:TiCl4+2Mg==Ti+2MgCl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0.“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A。复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化合反应

11.气体X是一种纯净物,将X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由此可知气体X具有(选项可填“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若上述变化属于置换反应,则气体X是。

12.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氢氧化钾作漂洗剂。前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即可得氢氧化钾。

(1)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共有种。

(2)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如果要得到氢氧化钾溶液,还要经过操作。

13.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1)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2)“曾氢得铁则化为铜”的原理

(3)实验室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4)点燃镁条做信号弹

14..元素M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M单质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谨金属,也是现实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M的单质能在纯氧中燃烧;古时候曾用M的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生活中可以用稀盐酸除去M单质表面因锈蚀而产生的氧化物;M的碳酸盐(MCO3)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为M低价氧化物和另一种气态氧化物和另一种气态氧化物。推断M元素,按要求写出上面叙述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15.在高温下普通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与铁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相同)和氢气。该氧化物在高温下宝贝纯净的氢气还原为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就会燃烧,俗称“引火铁”,是一种准纳米材料。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个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引火铁”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燃烧,属于反应(“氧化”或“还原”)。

三、后教

1.先交换课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两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指明优生更正)

2.讨论:(先让优生“兵教兵”,优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

四、当堂训练(15分钟)出示【投影05】,中考指导P32-37

必做题一、——二选做题能力提升

五、精讲、点拨,更正、小结.

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的类型》考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的类型》考点总结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比较

反应类型

概念

特征

举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多变一

S+O2SO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AB→A+B

一变多

2H2O电解2H2↑+O2↑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A+BC→B+AC

一换一

HCl+Zn=ZnCl2+H2↑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BC

成分相交换

H2SO4+2NaOH

=Na2SO4+2H2O

2、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形式归纳

(1)化合反应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2H2+O2H2O

2、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如:3Fe+2O2Fe3O4

3、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2O=Ca(OH)2

4、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CO2+H2O=H2CO35、其它。如:2CO+O22CO2等。

(2)分解反应

1、氧化物的分解例如:2H2O2MnO22H2O+O2↑2、酸的分解(含氧酸)例如:H2CO3=H2O+CO2↑

3、某些盐的分解例如:CaCO3高温CO2↑+CaO

(3)置换反应

1、活泼金属(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与酸(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例如:Fe+2HCl=FeCl2+H2↑H2SO4+Zn=ZnSO4+H2↑

2、金属(一般不选K、Na、Ca)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另一金属和另一种盐。

例如:Fe+CuSO4=FeSO4+Cu2AgNO3+Cu=Cu(NO3)2+2Ag

3、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例如:H2+CuO△Cu+H2O

4、碳还原金属氧化物。例如:2CuO+C高温Cu+CO2↑

(4)复分解反应

注意:碱+酸性氧化物——盐+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如:2NaOH+CO2=Na2CO3+H2O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交叉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中,不属于哪种基本类型。

(2)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

【规律小结】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主要依据时各类反应的定义: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换一”,复分解反应:“两两互换成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265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