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学习为高考奠定基础,所以每一场考试都是积累知识的关键。养成好的考试习惯也是相当重要。考试后,由于考试老师要改的卷子非常的多,老师阅卷的时候比较艰苦,所以对于作文不会详细去看,大部分的老师都只是看开头和结尾,所以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
二、吸引老师眼球往平均分上挤
那么如何突破平均分,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往高分上打?卓越教育高一语文家教老师建议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因此,思路就要尽量地与众不同,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才能得高分。在高一期间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高考是相当有利的。因为高考中,试卷都是由两个或以上的老师阅卷评分,并采取这些评分老师的平均分作为最后的得分,所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技能从高一培养的非常重要的。
三、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
高一语文家教老师发现阅卷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所以学生在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语文的学习关键在于积累,从高一抓起。期末考试时最学期学习的总结,花费多点精力,把知识积累起来才能不断的进步。
学好语文的三不要原则简介
不要一头扎在语文课本内”读报刊、看小说、听诗歌、看话剧、分析范文等,也是在学习语文。当然,课本应当首先学好,因为“课本是经过精选的一课之本。
不要一头扎在题海中”怎样有效地使用这些材料呢?林老师表示,要做精选过的练习题,认真查找丢分点,总结经验,让自己每做一套习题都有新的收获。不要做很多重复又无效的练习,那是无用功。
不要一头扎在课堂里”不要闭门读书,要有活跃的思维,开阔的眼界。比如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社会采访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看一些经典话剧可以多了解文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参加作文大赛、辩论大赛等能增强语文综合素质。
学生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1、背字典。不是在开玩笑,当然,发明这个方法的不是我,是已故名家钱忠书老先生;
2、每天坚持写一段200字的豆腐块,没必要要求字字珠玑,主要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知道你的脑子里缺少哪些词汇;
3、多上类似于教育类的相关教育网站,下载名校试卷,各地复习诊断试卷等,熟悉知识点与考试技巧。
4、多看一些伟人传记。不仅能起到励志的效果,对于丰富作文的内容和给文章加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5、即使暂时看不懂也要每天都读几篇文言文。读文言文最需要的是语感,经常的接触对于语感的培养大有好处;
6、读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用文言文去理解文言文,不要一上来就用汉语去理解文章。学着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此方法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
7、没事的时候多参加一些成语接龙等的游戏;
8、每天早上起来,哪怕是走走路,新鲜的空气也会让你的思想生活更加丰富;
9、偶尔做首诗,不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可以知道你的词汇到底够不够,哪方面的词汇量不够;
10、尽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非主流词汇;
11、多看点高考试卷的精析文章,而非一味地做试卷。有时候吃透一篇好的试卷精析比闷着头做十套卷子管用;
12、对于高考语文的前三项题目,在平时训练中,遇到自己做错的拿本子记下来,没事的时候翻翻,无须特别记忆也一样能记得住;
13、早上大声朗读课文,不仅是用声音,还要用心读;
14、做词汇选择题目的时候,对于近似的词汇,多念几遍,培养语感。别以为语感可有可无,早早晚晚他会让你大吃一惊;
15、阅读文章完成题目类试题,在读文章的时候切不可一字一句死抠,也不能一目十行。只要按照正常的速度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第一感觉;
16、针对作文进行专项训练:一周一篇作文,切记构思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时不时练习一下为某段话拟个题目;
17、不要试图压题,猜题。只需要按照正常复习步骤循序渐进即可;
18、针对各种文体的文章做下专项练习;
19、写作的时候要收放得体,别搞得憋半天好容易憋出个思路,一下笔就收不住,记住一句经典成语:过犹不及!
20、培养自己的想像能力;
21、每天看看电视新闻,读读报纸,至少30分钟,少玩手机电脑!
22、在兜里准备一个手掌大的小本和笔,碰到好的语句和词汇,记下来。可不是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准备记;
23、每天看十五分钟广告。经典的广告往往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24、培养反向思路,换个角度能让你的文章先声夺人。当然,要在言之成理的范围内;
25、培养在作文中驾驭情感的能力;
26、多看看《荷塘月色》,多体会修辞的运用;
27、不要以为语文学得好就能读懂名著,但是名著看得多语文也差不到那里去;
28、看看小小说,试着写两篇。小小说惜墨如金的精简能让你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29、多记两首诗,尽量用诗人的角度理解诗歌;
30、看到一个新的问题想一想有什么例证;
31、每周练习一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段话;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中考语文知识点
1、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缩句顺口溜:
“的”前“地”前“得”字后,形容限制去个够。数量出现莫放过,介宾来了也杀头。
2、修辞手法作用类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拟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答题方式: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 (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这一句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作用)论述了… …(内容)。
3、图表徽标:看懂图画,对图画的画面和文字分析比较、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并一定要挖掘其深层含义。
综合性学习
课标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命题趋势:有并入“知识积累与运用”和“现代文阅读”中的趋势,答题思路、解题技巧不变。
常用题型:
1、活动类: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
对策:语言表述要简洁。主题词要简明、准确、生动;活动过程或计划要点表述要清楚,目的要明确,过程和计划要分项列出。
2、提取、概括信息、拟写标题类
对策:筛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形成自己的观点。思考材料的共性,找出带有规律性的标题
要点概括:
A.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B.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C.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3、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类 结合情境,简明、连贯、得体地完成交际任务。
对策:要有说服力和条理性,注意谦语和敬语的使用。
4、语言积累类:
对策:积累古诗文、现代诗文、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文化常识,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特别是时代性、地域性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表述。
5、感悟启示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不能局限于一方面,可以多角度,正反两方面回答。语言精炼,表意准确,抓住关键。一般用第一人称作答。
《童年》
主要内容
1.故事梗概:
《童年》是描述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阶段的童年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和仇恨的家庭中,他提前体验到了人世间的痛苦和丑陋。然而,即使在如此可怕的环境下,主人公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念,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且充满爱心的人。
2.作者概况:
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人物性格:
阿辽莎是这本书的核心人物,他从小就展现出善良和敏感的本性,尤其是在外祖母的呵护下,形成了一颗明辨善恶、分辨是非、懂得爱恨的灵魂。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严苛的生活磨砺着他,使他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他最重要的特质在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面对困境,他从不退缩,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一定会光明无限。阿辽莎这个形象代表了俄罗斯新一代年轻人,他的成长之路象征着俄国千千万万劳动者迈向革命和新生活的道路。
4.经典名句:
①人生是一段曲折而艰辛的旅程。对于那些不愿接受平凡庸俗的人而言,他们将面临一场永无休止的奋斗。然而,这种奋斗往往伴随着悲惨和困苦,缺乏光明与幸福的呈现。在孤独与静寂的环境中,这场奋斗展开。
②当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时候是不应该嬉戏的,为了一个人的诞生而举行庆祝是缺乏知觉的人的行为。应当保留你的欢乐,在一个充分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时候发泄。
③生命还须前进。动,便是生。
考题练习
1.《童年》是一部以作者高尔基的个人经历为蓝本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开篇之作,随后的两部作品分别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高尔基
(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我”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6.《童年》中塑造了阿廖沙这个角色,他代表着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追求革命和新生活的普遍意义,成为了艺术创作中的典型形象。
7.《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
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中考语文课外名著知识点2
《鲁滨孙漂流记》
主要内容
1.故事梗概:
《鲁滨孙漂流记》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由于遭遇沉船,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斗争。后来,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可怕的食人族,勇敢的鲁滨孙从食人族手里解救了一个土著人,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星期五”。从此,鲁滨孙和星期五在岛上相依为命地生活着,直到二十八年后,被路过的一艘商船搭救,才返回了故乡英国。
2.作者概况: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对英国和欧洲小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成为了英国和欧洲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人物性格:
主人翁拥有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地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束的生活,并积极面对困难时展现睿智与创造力。
4.精彩名句:
①世界上的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那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②一个人只是静静地坐着,幻想着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毫无意义。这个无可辩驳的真理,激励着我重新振作起来。
③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会觉得,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比被上帝从患难中就出来,幸福更大。
考题练习
1.《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笛福。
2.《鲁滨孙漂流记》是以第
一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3.鲁滨孙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伦敦,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好容易才保住了性命。
鲁滨孙第二次出海是去非洲经商,这一次他成功了。鲁滨孙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土耳其海盗,被俘虏,变成了奴隶,逃出后抵达巴西。鲁滨孙第四次航行是去贩运黑奴,遭遇飓风,一连十二天。当行驶到南美洲一个岛屿附近时,船突然触礁,遂遭灭顶之灾。
4.鲁滨孙登陆小岛的日期是1659年9月30日。
5.在鲁滨孙登陆小岛的第六个年头,他造成一艘小船,做了一次环岛旅行。
6.鲁滨孙有一包钱币,约值36
金镑,可对于岛上的生活来说,它们却是倒霉而无用的东西。
7.鲁滨孙来到岛上第
23年的12月,突然发现岛上出现了一群野人。两年后,他救下这群野人带来的一个俘虏,那天是星期五,因此,这个俘虏名叫星期五,他成了鲁滨孙的仆人。
8.1686
年12月19日,鲁滨孙带着仆人乘船离开海岛,他一共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中考语文课外名著知识点3
《朝花夕拾》
主要内容
1.文集概况: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亲手创作的一本散文集,它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为主题。这本书于1926年6月至11月期间完成,共收录了10篇散文。《朝花夕拾》这个题目寓意着"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味着从记忆中寻找和挖掘出来的.珍贵意义。
2.作者概况:
鲁迅,周树人,原名周鼎臣,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创作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包括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此外,他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和散文诗集《野草》。
3.主要内容:
记叙了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主要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
4.主题思想:
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5.艺术特色:
记录一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将其生动地描述出来,并加入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来描写人物性格,使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并夹叙夹议等。
6.精彩句子:
①我总是四处寻觅,希望获得一种最善最善的咒语,首先要祝福所有支持白话、促进白话发展的人。即使灵魂真的存在并且人们因为邪恶的内心而堕入地狱,我也相信他们会真诚悔过,并且不再反对白话、妨害白话的发展。
②有时候我常常思考:他对我倾注的热情,不知疲倦的教导,简而言之,是出于对中国的期望,也就是希望中国能够拥有全新的医学领域;广义上来说,是为了学术进步,也就是希望新兴的医学能够传播到中国——《藤野先生》。
考题练习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将先生的照片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3.在阅读《朝花夕拾》中,我们认识到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百草园。他喜欢在那里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观看的节目是无常。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二是描绣像。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二十四孝图》,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山海经》,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阿长买的。中考语文课外名著知识点4
《繁星·春水》
主要内容
1.作者概况: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后创作的一部诗集。诗集以歌颂母爱和童真为主题,赞美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同时蕴含对人生的深思和领悟。
2.体裁:
诗歌。
3.成因:
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主要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
(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
善于领悟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美,能够敏锐捕捉灵感瞬间,用简练的文字抒发内心感受与思考。作品形式短小却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如晶莹明丽的水滴,既明了又富有情韵。
考题练习
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2.“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
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5.《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6.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7.“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繁星》(篇名)。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1277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