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类(16-29课人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类(16-29课人教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类(16-29课人教版)
第16课社戏散文
归省xǐng惮dàn欺侮wǔ撺cuān掇duo凫fú水篙gāo橹lǔ撮cuō
棹zhào楫jí行háng辈点拨:注意多音字“省”“行”等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委实:实在。
(2)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依稀:隐隐约约。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点拨:所填词语是表现开船的一系列动作的动词。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第17课安塞腰鼓散文
亢kàng奋晦huì暗羁jī绊蓦mò然冗rǒng杂戛jiá然而止
(1)亢奋:极度兴奋。(2)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3)蓦然:突然,猛然。(4)冗杂:繁杂。
(5)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6)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2)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三、文学(文体)常识《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
词语积累:P124注释1-5,P125注释1,P126注释1
1.修辞:比喻、排比(增强语势)、反复(强调)P127练习三
2.P126课后练习二(答案详见《三点一测》P192-193)
3.全文结构:打鼓前(安静)—打鼓中(舞动)—打鼓后(寂静)
4.主题思想:借安塞腰鼓表达生命、力量之美
第18课竹影散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惬qiè意水门汀tīng徘pái徊huái参cēn差cī
点拨:注意多音字“参”“差”的读音。
(1)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2)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1.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
2.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
《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称谓)。
P128注释1丰子恺,原名丰润,画家、散文家
1.重点段:P131第5-6段
(1)竹子难画在哪里?(第5段)(2)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比喻)
说明:中国画重写意(神似),西洋画重写实(形似)。
2.记叙线索:孩子兴趣转移(看人影—画竹影)
3.爸爸的角色:艺术领路人,寓教于乐
第19课观舞记散文
褶zhě裙颦pín蹙cù粲càn然嗔chēn视叱chì咤zhà
点拨:“嗔”不要误读成zhēn。
(1)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2)嗔视:生气地看。
(3)叱咤:形容威力极大。(4)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1)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2)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点拨:所填词语体现了“蛇舞”的动作特征。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选自《冰心全集》。
词语积累:P135注释1;P136注释1-4;P137注释1-2
1.修辞:排比(2-5段)、比喻、引用(白居易的诗句)
2.五个角度描写舞蹈美:神态、舞姿、服饰、外貌、动作(飞动的美)
3.侧面描写(P136第17段从“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铮铮的弦响”)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但”“坐”等词语。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点拨:重点理解“绝”等词语。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点拨:重点理解“奋”“股”“战战”“几”等词语。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点拨:这句话形容声音之杂。)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
词语解释:P1402、4、8、9;P1411、6、10、17;P1421、3、5、6、7、8、9、10、11
通假字:“坐”通“座”
词类活用:宴(举行宴会)、妇抚儿乳(喂奶)、名(说出)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213五至九
1.侧面描写(第2-4段最后一句)、正面描写(第2-4段其余部分)
2.P143课后练习二、三、四(答案见《三点一测》P215十三)
3.时间线索:少顷—既而—当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第21课伟大的悲剧人物传记
拽zhuài战栗lì毛骨悚sǒng然
履lǚ行怏yàng快不乐吞噬shì
羸léi弱告罄qìng
(1)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2)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3)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词语积累:P155注释1;P156注释1;P157注释1;P158注释1-2;P159注释1;P161注释1、2
1.以时间为线索展开记叙:9个时间点(人、地、事)
2.重点语句理解:P163练习二(答案详见《三点一测》P240十)、《三点一测》P239八
3.中心句(主旨句):P163第16段,起点题作用

第24课真正的英雄演讲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阴霾mái哀悼dào
(1)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2)孜孜不倦:勤恳不知疲倦。
(3)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1)我们还记得凝聚了整个国家想像力的科里斯塔·麦考利芙,她用她的勇气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激励我们。
(2)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称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真正的英雄》选自《前世界名人演说经典》,作者是美国前总统里根。
1.感情脉络变化:悲痛(前)——力量(后)
2.写作思路:总—分—总
3.重点语句理解:P188课后练习二(答案详见《三》P266九)
第25课短文两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盘盂yú
(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竞跑,赛跑。(2)见两小儿辩斗辩斗:争辩,争论。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去:距离。(4)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
(5)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6)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迫到太阳落下的地方。点拨:重点理解“逐走”,“入日”等词语。
2.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赶到,就半路渴死了。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点拨:重点理解“以”“去”“日中”等词语。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5.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点拨:重点理解“孰”“知”等词语。
默写《夸父逐日》一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夸父逐日》神话,选自《山海经》
词语解释:P190注释2、3、5、6
1.文章主题:表现夸父地英雄气概,反映古人探索、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意志。
2.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相传作者是周朝列御寇)
词语解释:P191注释3-7;P192注释1-4
通假字:“知”通“智”
文言归纳:《三》P271-272五至八
1.启示:(1)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课文中两小儿分别从视觉(车盖、盘盂)、触觉(仓仓凉凉、热如探汤)得出太阳一大一小的不同结论。
(2)反映了古人的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3)“孔子不能决”反映了他实事求是、谦虚的态度。
2.句子翻译:P192课后练习三
第26课珍珠鸟散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细腻nì眼睑jiǎn眸mó子呷xiā
(1)斑斑驳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
(2)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1)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2)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1.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画家(称谓)冯骥才(人名)。
词语积累:P197注释1-2;P199注释1-3
1.记叙线索: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
2.鸟儿与人关系变化: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完全信任
3.重点段落:P198第11段(动作描写),P199第14段(神态、外貌描写)
4.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建立信赖的基础是互相尊重,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
5.移情手法:将人的性灵赋予鸟儿

《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是沈石溪。
词语积累:P202注释1、3;P203注释1;P204注释1-2
1.详写老斑羚和半大斑羚试跳的情景(P204第9段动作描写)
2.重点语句理解:P207课后练习二(答案详见《三》P304九)
3.“彩虹”(共出现3次):环境描写
△“彩虹”作用:(1)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2)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第28课华南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栅zhà栏lan拂fú动抽搐chù掠lvè过咆哮xiào
(1)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
(2)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华南虎》的作者是牛汉。
第28课《华南虎》新诗词语积累:P210注释1
1.重点语句理解:P211课后练习二(答案详见《三》P312八)
2.运用象征手法3.华南虎的形象: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勇于抗争
第29课马
剽piāo悍hàn窥kuī伺sì疮chāng痍yí遒qiú劲妒dù忌jì觑qú畸jī形
点拨:“觑”不要误读为xū,“畸”不要误读为qī可。
(1)剽悍:勇猛,强健。(2)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3)窥伺:暗中观察情况。(4)疮痍:创伤。
(5)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6)遒劲:雄健有力。(7)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8)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称谓),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P214注释1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著有《自然史》
词语积累:P215注释1;P216注释1-5;P217注释1-2;P218注释1-2
1.对比:(1)家马(驯养、勇毅)与野马(美德、美质、美形)
(2)野马与7中动物的对比(P217第5段)
2.重点语句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P215第2段)
运用拟人,说明马一出生九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地寻找食物。

精选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类(人教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类(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类(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杨振宁: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弹一星”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②臧克家:山东诸城人,诗人,成名作《老马》,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十多部。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

③何为:原名何敬业,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等散文集。

④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

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等。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⑤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鞠jū躬尽瘁cuì彷徨páng马革裹尸guǒ孕育yùn鲜为人知xiǎn宰割zǎi罗布泊pō选聘pìn地壳qiào仰之弥高mí兀兀穷年wù校jiào补锲qiè而不舍沥lì尽心血赫hè然炯炯目光jiǒng群蚁排衙yá函寄hán目不窥园kuī迥乎不同jiǒng漂白piǎo警报迭dié起气冲斗牛dǒu深邃suì踌chóu躇chú磐pán石惹rě人注目重荷hè鉴赏jiàn白皙xī琐suǒ事滑稽jī

轮廓kuò捋lǚ着荒谬miù迸发bèng义愤填膺yīng一拍即合jí

3、词语解释: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目不窥园: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4、课文内容把握

①《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结构将看似形式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表现一个主题: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

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说和做”总领全文,前半部分重点写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重点与闻一多是“大勇的革命志士”,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③《音乐巨人贝多芬》按照访问的顺序,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要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④《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时间为序,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着重刻画四位名作家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⑤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点明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二、《孙权劝学》知识点提示: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

3、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4、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5、涉猎:粗略地阅读。

6、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7、更:更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9、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乃:于是,就。

11、非复:不再是

12、见事:认清事物

13、见往事:了解历史。

14、谓:对```说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要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他。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三)文言文学习:

A、词义:

⑴古今异义:

①但当涉猎但,古义为只;今为转折连词。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为研究;今为治理。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为官职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

①当:a、掌管当涂掌事;b、应当但当涉猎。

②见:a、知道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两个成语: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孙权劝学》与《伤仲永》比较,有何异同?

①《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含义正好是一个对比,《伤仲永》里说的是天才少年仲永最后没落的故事,说明的是先天的天赋再好,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最终还是“泯然众人矣”;而《孙权劝学》则通过昔日一介武夫的吕蒙最终通过学习成为吴国首席谋士的故事告诉我们,先天的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

②前文以记叙和议论综合行文,后文是对话形式行文。

D、你能说出古今中外有关“劝学”的名言吗?(至少两句)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E、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后天学习的重要(天性再好,不接受教育就会变成普通人;天性不好,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收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类(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类(人教版)

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谈》等。

②《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③《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者李大钊。

④《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现代作家。

⑤《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被誉为“乐府双璧”。

2、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巅diān澎湃péngpài狂澜lán屏píng障哺bǔ育踱duò步赚zhuàn钱

哽gěng住祈qí祷dǎo气氛fēn崎qí岖qū阻抑yì一泻xiè万里炽chì痛

嗥háo鸣谰lán语镐gǎo头污秽huì默契qì机杼zhù可kè汗hán

鞍ān鞯jiān辔pèi头溅jiān溅啾jiū啾柝tuó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2)惟闻女叹息惟:只。(3)愿为市鞍马市:买。(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5)出郭相扶将郭:外城。(6)著我旧时裳著:穿。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4、通假字。

①“帖”通“帖”②“火”通“伙”

5、《木兰诗》

⑴默写名句。

①写木兰出征前的紧张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思念亲人: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③行军之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④描写军营苦寒生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⑤表现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⑥木兰淡泊名利: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⑧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⑨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⑵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

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

③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

④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6、课文内容把握

①《黄河颂》在题裁上是一首颂诗。诗人光未然座位时代的歌手,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他为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②《最后一课》通过小弗朗士在最后的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与感受,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③《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④《土地的誓言》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⑤《木兰诗》叙述了农家女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保卫国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聪明勇敢、坚毅质朴、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二、单元能力要求:

1、在反复朗读中领悟语句的意蕴,进而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揣摩精彩的语段和关键词语。

3、学习语言的技巧。

①直白抒情。如“啊!黄河……”

②特殊句式的使用。如《木兰诗》中的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顶针“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三、其他归类。

1、关于黄河的名句: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黄鹤楼》)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课外古诗词: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④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⑤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课外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形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另两部是《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寥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读起来使人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值得一提的是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类(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类(人教版)

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②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处女作《冬青树》,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芸窗夜读》等。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等。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

③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夜莺》等。

④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是俄国文学的始祖。

⑤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2、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确凿záo菜畦qí积攒zǎn攒一起cuán收敛liǎn脑髓nǎosuí鉴赏jiàn蝉蜕tuì骊歌lí

花圃pǔ木屐jī环谒yè淹没mó讪笑shàn嫉妒jì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鸡毛掸子dǎn来势汹汹xiōng恭恭敬敬gōng兴高采烈liè荒草萋萋qī泯然众人mǐn阳光普照pǔ不期而遇qī

3、课文内容把握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前后两部分内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新鲜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

②《爸爸的花儿落了》采用插叙手法,通过回忆父亲逼“我”上学,到学校给“我”送衣服,爱花,鼓励“我”独自去寄钱等往事,刻画了一个严厉而又慈爱的父亲形象,表现了父亲对女儿急切的期盼:希望女儿尽快的坚强成熟起来,而“我”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已不再是小孩子”。

③《丑小鸭》通过讲述一只处处受排挤、受打击的丑小鸭,因为梦想,不沉沦,始终不屈的奋斗,最终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信念坚定,坚持自己美丽的梦想,并且坚持不懈的奋斗,你我都能实现这个梦想,成为一只“天鹅”。实质上是教育人意志要坚强,要有美的追求和向往。

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对一位少女真诚的劝慰,表达了诗人相信未来定会更加美好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这里抒情诗。

⑤《未选择的路》同样是一首这里抒情诗,表明了诗人不畏辛劳的追求事业的人生态度;对已选择、已走过的路坚定不移和无所追悔。

⑥《伤仲永》一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一个人天资聪明不足为奇,没有后天的教育和勤奋学习,“天资聪明”的人也只能成为众人。

二、《伤仲永》知识点提示: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世隶耕属于2、未尝识书具曾经

3、父异焉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完成

5、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谒:拜访

9、不使学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11、泯然众人矣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比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承受

14、伤仲永哀伤、叹息

15、养父母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17、从先人还家跟从

18、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19、如此之贤也(有)才能

20、固众人本来

21、即书诗四句写

22、传一乡秀才观之全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7、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仲永地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8、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

9、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练习说明
一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王子(王安石自称)曰: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受之天也(是天生的)。其(他的)受之天(天赋)也(不译),贤(超过,胜过)于(比)材人(有才能的人)远(高远)矣。卒(最终)之为(成为)众人(常人),则(是因为)其受于人(后天的教育)者(的教育)不至(没有达到)也。彼其(他)受之天也,如此其贤(才能)也,不受之人(不接受后天的教育),且(尚且)为(成为)众人(常人);今(现在)夫(那些)不受之天,固(本来)众人(常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众人就停止了吗,意思说连众人也不如)?
译文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天生的。他的天赋,超过有才能的人。最终成为常人,是因为他的后天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有天资,像这样的才能,不进行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今天那些没有天赋的,本来就是常人,又不进行后天教育,恐怕边常人也不如吧!)

道理: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比。于:被。
四△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简练。限定时间,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组织语言。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三、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稍稍宾客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下面两组加点的字的正确解释是:()

父异焉并自为其名

问焉还自扬州

A.两个“焉”相同,两个“自”字不同。B.两个“焉”不同,两个“自”字不同。

C.两个“焉”相同,两个“自”字相同。D.两个“焉”不同,两个“自”字相同。

3.完全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仲永所写的第一首诗的主题就是要孝敬父母,接受族长指导。

B.仲永写的第一首诗只是给乡里的一位秀才看了一下。

C.仲永开始所写的诗,其文才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D.作者第一次看到方仲永是在祖父家回来后,那时方仲永已十二三岁,所作的诗已不如从前。

4.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曾经认识写下团结此完成以……为宾客通“攀”:牵、引2、A3、C4、父利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99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