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year}课文《刘胡兰》教案

2024课文《刘胡兰》教案(优选5篇)。

2024课文《刘胡兰》教案 篇1

《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严守党的机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歌颂了刘胡兰忠于党,忠于人民,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刘胡兰的名字以及英雄事迹,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现在的孩子对刘胡兰烈士的事迹知道得很少,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布置学生查查资料,首先了解刘胡兰是个什么样的人,让孩子走进刘胡兰,给教学这篇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中,倡导“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抓住刘胡兰与敌人的三次对话,特别是刘胡兰说的话,进行重点指导,先让学生理解对话前面的提示语(比如“大声”“愤怒”等),接着在提示语的引导下体会感情。然后通过老师的范读引导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在练读中采用:个人读、挑战读、同桌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配合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与文中人物的'情感撞击,进一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刘胡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敌人的残暴,让学生的感情升华,领悟文章的灵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淋漓尽致地感受刘胡兰的英雄形象。之后,让学生在朗读中把语言和表情相结合进行朗读练习,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其中,从中体会刘胡兰英勇不屈的精神,从小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品格!

2024课文《刘胡兰》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从先烈精神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班会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讲述先烈事迹,感受先烈精神

分享个人感悟,传承先烈遗志

开展团队活动,增进同学情谊

三、教学准备

收集先烈事迹资料,准备讲述材料。

准备分享感悟所需的道具或设备。

安排团队活动所需的场地和器材。

四、教学过程

讲述先烈事迹,感受先烈精神

(1)教师讲述几位著名先烈的英勇事迹,强调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2)学生认真倾听,感受先烈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分享个人感悟,传承先烈遗志

(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先烈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发言,表达自己对先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开展团队活动,增进同学情谊

(1)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或竞赛,如接力跑、拔河等。

(2)在游戏或竞赛中,引导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班会总结

(1)教师总结本次班会活动,强调学习先烈精神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关于先烈事迹的感想文章,表达自己对先烈精神的崇敬和学习之心。

在班级或家庭中组织一次关于先烈事迹的分享会,邀请更多的人一起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2024课文《刘胡兰》教案 篇3

语文学习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替代体验,使他们亲身经历主人公的生活和作者言语的形成过程,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将《刘胡兰》这一课当作朗读训练课来上,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1、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多读几次,边读边体会,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动读出来。

(这样的学习从情感入手,披文入情,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读书感受,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设身处地地与作者、人物对话,与之产生共鸣。由于有情感的参与,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了的情感体验。不论是自学还是小组讨论,学生都很投入。)

2、反馈时,学生更是情绪高涨、情态激动。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的句子,或引导对比,品析语言,或引导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了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刘胡兰的形象也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逐渐高大起来。

3、最后,课件出示毛主席的题词和录像片段,有感情地朗读。请带着敬仰之情,再次饱含深情地缅怀这位年轻而又伟大的革命烈士。

这次教学中紧扣朗读训练为主题,虽然并没有把“伟大”提出来,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却处处感受到了刘胡兰的“伟大”。正是注重了情感在学习中的`巨大作用,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进行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情感冲击波”。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朗读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品味文字、发展语言、涤荡精神,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制造了课堂的热源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朗读训练教学的效果。因此,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替代体验,使他们亲身经历主人公的生活和作者言语的形成过程,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文本的意义才能生成,读者新的视界才会形成,语言文字运用的优劣才会领悟,这样互动共振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有意义学习,这样的朗读训练才能是扎实有效地训练.

2024课文《刘胡兰》教案 篇4

《刘胡兰》是一篇英雄人物的文章,用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人物的特点,所以,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也就相当重要了。

范读后是讲解课文。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同学们很准确的找到了:讲的是刘胡兰被捕了。然后介绍了被捕的历史背景、原因。重点再来理解:被捕、叛徒等词语的意思。第二个问题: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敌人收买、威胁、拷打和恐吓刘胡兰的句子。用浪线画出刘胡兰的表现。随着孩子们的.汇报逐一进行分析和朗读的指导。因为有范读留下的印象,在朗读时,孩子们读的敌人的收买、飞、威胁语气形象极了。最为经典的是孩子们读出了刘胡兰勇敢、大声、愤怒的语气。重点体会:鲜血直流、钢铁铸成似的。我让孩子们做出“钢铁铸成似的”的动作。最后讲到,刘胡兰牺牲时,只有15岁,15岁在现在就是初三的年龄,在家长眼中就是孩子。而刘胡兰已经是共产党员了,可以为祖国和人民牺牲。从孩子眼中,我已经看到了他们对刘胡兰的崇敬之意。讲到此处,孩子们就更容易理解毛主席的题词了。

这篇课文,我和孩子们学习的轻松、快乐。孩子们的朗读水平的提升让我高兴,以后要给孩子更多练习朗读的机会。

2024课文《刘胡兰》教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关于清明节中蕴含的中国的优良传统,大学生们都是否继承?还有清明节人们祭扫的一些陋习,大学生们又是否摒弃?关于清明节中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大学生们有是否了解?因此我们开展今天的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作为大学生,我们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刻了解清明节具有深刻的内涵与重要的意义,还要努力摒弃陋习,积极倡导采用献鲜花、系黄丝带,写心愿卡、种“思念树”等文明方式进行祭扫活动。在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目标。

三、活动主题:缅怀先烈、缅怀先人

四、活动时间:20xx年4月24日

五、活动地点:国贸1701班教室

六、活动对象:国贸1701全体同学

七、活动流程:

1、讨论筹备阶段:为保证活动开展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能立足活动意义的基本要求,使同学们充分参与其中,深刻领略活动主题。

(1)围绕主题,集思广益,对活动内容及其形式征求班级同学的意见。

(2)召开班级团支部会议,商讨主题班会活动相关事宜,做好活动策划和指导。

(3)将活动方案进行公布,寻求班级同学的意见,去粗取精,对活动内容及其形式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八、具体安排:

1、主持人:团支书

2、组织委员负责场地申请和布置。

3、其余班委讨论议论具体活动项目,要求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所有同学参加进来。

4、纪检委员负责会场纪律和拍照。

以上就是《2024课文《刘胡兰》教案(优选5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刘胡兰课文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789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