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案模板9篇。

经过整理,88教案网为你呈上“探索规律教案”。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 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可以通过课堂反应得出结论。我想这会对你有所启发!

探索规律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第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生活中的简便计算。

(2)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上不变的规律的应用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把学生分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教师:在什么情况下除法的商不变?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第二、第三个算式的得数。

二、习题讲解

(1)第76页练一练第二题。

(2)第76页练一练第三题。

三、应用提高

(1)仔细观察下列计算的每一步,你受到什么启发?

40025=(4004)(254)=160010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在相互交流。

(2)计算下面各题。

1502580025

20001259000125

你能用上面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吗?

四、课堂作业

教材第79页的第7题。

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273=971010=71

(272)(32)=9

(7102)(102)=71

(273)(33)=9

(7105)(105)=71

探索规律教案 篇2

一、复习旧知,直入课题

1.课件出示问题,复习探索图形中规律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就一起探索过图形中的规律,今天魔法火车给我们带来了2组有规律的图形,我们赶快看一看吧。请你快速观察,用按板做出选择。问题1:后面2个图形是什么

翻板,师指名选择正确的同学问:你为什么这么选?

生1:因为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个圆,所以后面也一样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

师:他先仔细观察已经有的'这些图形,发现了图形形状的规律,你看他这个方法多好啊!但是谁来说说你怎么不选第三个呢?

生2:因为颜色是蓝黄蓝黄的,所以后面也应该是蓝黄的。

师:(板书:形状、颜色)你们真棒,还观察到了颜色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礼盒里藏着什么!聪明的孩子赶快作出你的选择。

问题2:后面的图形是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生:因为一个白一个黑,然后是一个白两个黑,一个白三个黑,后面肯定是一个白四个黑。

师:你发现黑色三角的什么存在规律啊?

生:数量。

师:你观察真仔细!可是第三个也是四个三角啊?(可以找选1的同学讲给选3的同学)

生:因为第三个都是向下的三角。

师:看来方向也不能错。

师:刚才同学们先从整体观察图形,然后从形状、颜色、数量和方向等方面找到了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再按照规律确定需要补充的图形。所以大家很快就解决了魔法火车带给我们的题目。

其实图形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规律等着我们去探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图形的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请学生先观察再进行选择,来说一说理由,复习通过观察颜色、形状等重复出现的顺序寻找规律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一)探索顺时针旋转规律

1. 小游戏,初次感知旋转:

师:魔法火车也奖励了我们一个游戏礼盒,请同学们读一读游戏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

(1)起立,和老师一起做。

(2)边做边想,动作有什么特点。

(3)老师停后,同学接着做。

师:注意力特别集中的孩子肯定都明白游戏要求了,可以一边做一边说。

师(镜面示范)做向上、向右、向下、向左,上、右、左、下,学生跟着做。

师不做,学生依然继续做拍手动作。师追问:为什么老师不做了,你们还可以接着做?

生:按顺序就是上右左下。(用手势) 师板书:

2.课件直观演示,认识“顺时针旋转“

课件展示钟表动态顺时针旋转图片,师:你们看这样旋转的方向是不是和钟表上时针转动的方向一样?那像这样的旋转,我们给它起个名字称作顺时针旋转。板书: 顺时针旋转(画一个箭头)

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观察课件中风车转动,强化对“顺时针旋转”的认识。

师:看,小风车转起来了,快用手势学一学它是怎么转的!(带领学生一边做手势一边说“上右下左”)这样的旋转我们叫它什么?(齐答:顺时针旋转)。

那如果风车从下边开始转。“下左上右……”是不是顺时针旋转?

真棒,看来你们已经认识顺时针旋转了。赶快在桌子上用手画一画,用嘴说一说顺时针旋转的方向。

意图:增强学生对“顺时针旋转”的立体旋转和平面旋转的认识。

3.创设情境:探索图形顺时针旋转的规律

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四个有规律风车,这是小力画的,他只把一部分涂成了红色。(课件出示3个风车图片)师提问:快用你的手连续表示一下红色部分的位置(一边做手势一边说“上右下”)你发现红色部分连续起来是按照什么方向旋转的么,谁来说一说?

生:红色部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师:(课件出示第4个空白的风车)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能说出第四个风车红色部分出现的位置么?

生:第四个红色部分在左边。

师:下面的同学你们同意么。谁来具体地说说这么想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1 学生未能说出顺时针旋转

生:因为前三个红色是在“上右下”所以是第四个应该在左边。

师:他能观察所给图形颜色的位置,特别好,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前三个图形红色部分都在“上右下”顺时针旋转的,所以按照这样的规律转下去,第四个风车红色部分在左边。”谁能把你们推测的过程说得更准确更具体?

或者:说明了位置,我们还要告诉别人你发现的规律,所以要说“红色部分出现在上右下,是按顺时针旋转的”,然后按照你发现的规律再说“第四个风车红色应该在左边”。你能再说一次么?

(——预设2学生直接说出顺时针上右做旋转

生:前三个图形红色部分都在“上右左”顺时针旋转的,所以按照这样的规律转下去,第四个风车红色部分在左边。

师:他说得真全面,谁能像他一样说一说。)

规范语言后:

(1)指名1~2回答,师:他们都已经懂得了先观察图形的位置,确定旋转的规律,再用规律找到正确的图形真棒!请你也和你的同桌赶快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

(2)指名同学上台交流

设计意图:规范学生语言表达,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新知迁移,自主探索并运用规律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也有画好的四个图形,请你们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先观察图形的位置发现规律,再帮老师找到蓝色部分画在什么位置呢?快来选一选吧!

课件出示题目(调整PPT):

选项:(1) (2) (3) (4)

生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师翻板,依据数据调整教学。

师:这么多同学选择了第一个,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为什么。

生:应该选第一个。因为涂色部分在左上、右上、右下和坐下,是顺时针旋转,所以再旋转就到了左上。学生的小手指指着,言行一致。

师:他说得理由真充分!(课件演示格子静态不动,色块顺时针旋转)他是观察到图形的颜色的位置按照顺时针旋转的,然后推测出下一个图形是在左上,还有不同的观察方法么?

其实我们也可以让格子动起来(课件演示格子和色块一起动态旋转)这样观察你们能说出后面图形的位置么(再出示三个格子,学生说出位置,课件出现相应色块)?

你们看看这八个图形,能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给他们分分组么?

生:四个一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到第五个又开始重复了。

师:(课件出示四个四个一圈)无论怎样观察,都要找到图形旋转的规律再运用规律。

(二)探索逆时针旋转规律

1. 小游戏,初次感知旋转: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研究的这些图形都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旋转的,顺时针旋转都有什么规律呢?我们一边做手势一边说一说(带领学生做手势、说方向)。

如果反过来,你们知道怎么旋转么?(带领学生做手势“上左下右”)反过来总是按照“上左下右“的方向旋转,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么?(逆时针旋转)。

师板书, 逆时针旋转(画一个箭头)

师:咱们一起用小手说说这个小风车是旋转的方向。(课件出示风车,生边指边说:上左下右)快在桌子上画一画逆时针旋转的圆。

2.观察小明画的风车,认识并探索“逆时针旋转”规律

(1)课件出示小明画的前三个风车让学生先观察前三个风车的变化规律,再给最后一个图形涂色。

师:聪明的同学们,小明也想求得你们的帮助,你们愿意么?

课件出示题目:

(2)生选择,翻版,指名同学说理由。

生1:因为第一个在左,转到了下、右是逆时针旋转,所以最后一个是右。

师:(提问选错的同学)现在你认为应该选什么,能试着说一说现在的想法么?

3.运用规律

107页练一练第1题中的第(1)小题 半圆的练习

三、练习

1. 107页练一练第1题中的第(2)小题 有阴影的练习

2. 题目:图形方向旋转

3.组合规律:

(1)课件动态展示,风车有时候也会做逆时针旋转。那如果其中一个扇叶按逆时针旋转涂上了颜色,那你们快观察观察剩余三个扇叶的旋转呢?(也做逆时针旋转)

师:你们真会观察,现在小丽把风车的四个扇叶都涂上了颜色,赶快从四个图形中选出正确一个吧!如果觉得有困难还可以用手势帮助你。

课件出示题目3:

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想。

生1:先看绿色是上左下右逆时针旋转,再看其他颜色也是逆时针旋转,因此要选4

生2:我是看出四个颜色都是顺时针旋转,因此这样涂色。

师:你们都有了自己观察的方法,真好!

(2)课件出示题目2(数字和颜色一起变化的规律):

师:如果我们把每个风车的扇叶都标上数字,观察这些数字的位置,你知道黄色扇叶上的数字应该是几?

生选择,师翻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3)形状旋转,数字不转(可以图形顺时针旋转同时,把数字改为逆时针旋转?)

(4):形状,数字一起转

学生选择,师翻版讲解。

师总结:看来同学现在遇到涂色部分很多的图形,都懂得整体来观察

四、图形欣赏,还原生活

师: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存在图形旋转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利用图形的旋转创造美。

课件出示:拉花(每朵花的花瓣按顺时针旋转)、花坛的码放。

(设计一些形状、数字、颜色和方向综合旋转的图形排列)……

五、创造规律,全班交流

1.出示图形,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彩笔在练习纸上创造一组有规律的图形。

师: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旋转的规律,你们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和我们之前学习过有关数字、形状、颜色的规律,把下面的图形变的有规律而且丰富漂亮么?快动手试一试。

2.全班交流。

五、交流收获

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

探索规律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但是还并不完全认识计算器在学习、生活中的工具性作用,所以教学中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学生已有一定的通过计算结果寻找计算规律的经验,通过进一步探讨,体会发现规律是学习捷径,感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器给学习与生活带来的便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能让学生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难点:

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推理的数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小组合作

从一——9中选出四个不相同的数字,分别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计算器计算最大数减最小数,再用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

巡视,指导学生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不要0,减小难度,容易激发兴趣体验数学趣味,体会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作用。】

二、自主探索

出示例题10,让学生观察等式的变化,发现规律

1、观察,发现

学生能发现:1商是循环小数;2第二题的被除数是第一题的2倍?3第二题的商是第一题的2倍?

2、知识迁移

不用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学生能应用所发现的规律填出后几题的商

叙述发现的规律。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观察、发现的自主能动性】

3、小结

三、知识拓展

1、练习

出示题目:先找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6×7=42

6.6×6.7=44.22

6.66×66.7=444.222

?

6.6666×6666.7=

6.66666×66666.7=

2、观察式子所呈现的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

四、指导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推理能力。因为计算器显示的数位有限。】

五、作业

1÷0.1=1×10

3×100=3÷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美。】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等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借助余数确定周期性规律问题的方法。

2、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推理能力。

3、体会用余数解决周期性问题简便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借助余数确定周期性规律问题的方法。

2、渗透和培养有序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表达、探索、推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

由简单的具体实物推想到抽象算式中的对应关系。(余数是几就对应下一组的第几个)。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引入,了解规律

1、出示学生喜欢的图,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个号,老师马上告诉大家说的图片是谁。

师:同学们快看,他是谁?看来大家都特别喜欢他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他们的图片,还给他们排了号。只要你随便说一个号,我就能叫上他们的名字,你们信吗?佩服我吗?那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猜的这么快吗?

2、引出本课: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规律中的小秘密。相信你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和老师猜的一样准确(板书:探索规律)

二、新授:

过渡: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老师想在学校摆上一些花装饰一下校园

1.出示摆放的花:看有什么发现?

2.那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放,第8盆是什么色?说说理由?为什么是黄色?

他是怎么排列的?按照红黄蓝排列的,黄色的花是第几组的第几盆?(第三组的第二盆)你发现他和第几组的第几盆一样?那这样依次重复出现的,我们就说他们存在一定的规律。

3.再接着往下摆,第19盆什么颜色?请你探索一下,可以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看谁做的既迅速又正确。(生独立写)

4.探索完的同学可以跟周围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答案一样不一样

5、展示:数、画、算。

能给大家说说你的方法吗?

数的方法:

预设:从头到尾写文字数出来的。

(评价:用这种方法能不能验证出第19盆花的颜色?这么数不容易数错,是个好方法!)

画的方法:

预设1:1231231231231231231

追问:你画的是什么意思?

(评价:这种方法能不能验证出第19盆花的颜色?用数字来代替文字,多简单呀!)

预设2:□△○□△○□△○□△○□△○□△○□

追问:你画的是什么意思?

(评价:这种方法能不能验证出第19盆花的颜色?用数学符号来代替文字,其实数学就是怎么简洁!

算的方法:

预设1:

36=1818+1=19

怎么列了一个算式就能验证出第19盆花的颜色呀?这个算式什么意思呀?

(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写在旁板书位置)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预设2:

(出示)193=61为什么除以3?(3盆一组)

6就是6组,1就是第一盆,那要是余2呢?那么第22盆呢?

汇报问:193=61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

为什么余1就是红色的?余1描红(余1对应的是每组的第1个,是红色的)

为什么第7组的第一盆是红色的呢?

每一组的排列顺序都是一样的,所以第7组的第1盆和第1组的第一盆颜色是一样的。

小结:根据算式中的哪个数来判断颜色?(余数)

(3)继续排列,第22盆什么颜色?(生思考,汇报,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你们用的是列式?有用数的吗?画的?那如果我给你一个更大的数,你用什么方法?列式,看来我们用列式的方法比较简单)

(4)第25盆又是什么颜色?列式253=81那是什么颜色?(红)

(5)观察第19盆、22盆和25盆花的三个算式,说说发现。

生:都余1,被除数一个比一个大3,商一个比一个大1,每3个是一组,所以除以3

(6)下一盆红花应该是第几盆?(是第28盆)

师:那咱们算算283

下一盆呢?

那怎么判断颜色呢?看他的余数。(板书:看余数)

(7)再出示一组蓝黄红的花盆摆放:猜猜第22朵花是什么颜色?(蓝色)

明确有余数如何确定颜色。

2、挂气球:

老师还想在儿童节的时候发给大家一些气球,

1、想一想第12个、第20个、第3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1)预设:

①12的,是每4个一组;紫色;

②20的,是每4个一组;紫色;

③36的,是每4个一组;紫色;

第12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为什么是紫色?第几组的最后一个。。

(2)观察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在没有余数的时候,怎么判断?

生:没有余数时,就看这一组的最后一个。(板书:看本组最后一个)

师强调:没有余数,也就是把这些正好分完,它就是这一组的最后一个。

小结:在找规律时,要先观察图形的排列,找出其中的规律,最后再列式计算看它的余数。余数是几,就是下一组的第几个。没有余数时,就要看这一组的最后一个。

三、游戏

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现在,咱们做个游戏吧!伸出你的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2、3、4、5当数到27时,是数在哪个手指上?

看你们做的这么好,老师想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再过12天就是4月10日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日,那天是星期(二)。

四、回归导入:

再看上课开始学生喜欢的图,说说其中的规律。

五、说说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193=61124=3

223=71204=5

253=81364=9

看余数看本组最后一个

探索规律教案 篇5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

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是的规律,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同学们的好朋友,它就是(出示计算器)你们知道用计算器有什么好处吗?

师:计算器有这么多好处,但是它始终比不过人的智慧,今天我们就和计算器来进行一次较量,看看到底谁更聪明,好不好?

师:首先我们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你们说,我来猜。

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但要想在心里,别说出来,比如我最喜欢“3”,就在计算器上连输9个“3”,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后你只要告诉我答案,我就知道你喜欢几了,大家信不信?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有本领,那么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智力大闯关的游戏吧,看看你们能闯过几关。

1、出示例9.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目。

1÷11=

2÷11=

3÷11=

4÷11=

5÷11=

请大家先独立操作,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1)商是循环小数 (2)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师:恭喜大家,第一关顺利通过,接下来进入第二关探寻奥秘。

出示 1234.5679×9 =

1234.5679×18 =

1234.5679×27 =

o 3.3×6.7 =

o 3.33×66.7 =

o 3.333×666.7 =

3.33333×66666.7 = 。

师:恭喜大家,闯关又一次成功了,和计算器的较量结果,谁赢了?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

师: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好,大家勇于探索,勇于闯关,不畏困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勇于闯关。

四、尝试练习:

1、P38第13题。考眼力。

2、P38第15题。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师:数字是同学们的好朋友,但是自然数经过某种数学运算之后会陷入一种循环的境况,这种境况就叫做数字黑洞,想了解吗?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

探索规律教案 篇6

师:我想继续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愿意吗?这个游戏叫“我的特异功能”。我需要小助手和我配合一下。(学生上台,教师出示下表)

师:(对一生)这是一张表格,你的任务就是根据老师的要求来填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帮忙看,注意看、注意听。

师:(背朝学生)小助手,请在表格第一行任写一个乘法算式,如果因数比较大,可以用计算器计算积。小助手,请告诉我,积是多少?

师:小助手,第二行的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任意乘一个数,告诉我,第二个因数乘了几?

师:同学们,虽然我不知道原来的两个因数是多少,但我知道现在的积是多少,是××。不相信,你们算算看。

师:相信老师有特异功能吗?(不相信)那你们猜猜老师是怎么算出现在的积的?

师: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怎么想到用上一行的积乘这个数的?(指第二个因数乘的数

)生:因为这个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所以积也同时乘6。

师: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板书)。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我可有点半信半疑。这个说法我们可以称之为猜想,究竟对不对需要进一步来验证。思考一下,如何验证?

(学生举例。一组学生用因数乘因数算出积是多少,另一组学生用猜想的方法算出积,并比较结果)

师:同学们,咱们任意举了几个例子,请大家仔细观察整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刚才那位同学说的猜想是正确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同样乘几。

师:看来在29×46=1334这个乘法算式中,这个猜想是成立的,那么在其他乘法算式中,这个猜想是否还成立呢?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举的例子不符合猜想的,请举手!(无人举手)看来,在所有的乘法算式里,这个猜想都是成立的。其实老师在

开始的游戏中说有特异功能,只不过想考考大家。你们真不简单,我提议大家为自己的表现鼓鼓掌。

师:在所有的乘法算式里,其实都存在这样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

[反思]

教材在引导学生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时,主要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具体丰富的实例,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的规律。虽然教材在此前的教学内容中为“积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的铺垫和准备,但学生对规律的感知和认识仍然要经历逐步清晰的过程。为此,教师设计了教师有“特异功能”的.游戏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而作出猜想。在此基础上的验证环节,努力体现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教师先引导学生重点研究在29×46=1334这道乘法算式中猜想成立,再在其他的乘法算式中进行验证,这样的设计凸显了不完全归纳法的要求。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发挥

探索规律教案 篇7

第八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P29例10、做一做,P31练习五第79题。

教学目的: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好处吗?

计算器有这么多好处,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请大家先独立操作,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3)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

请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找出积的规律。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交流。

根据规律很快写出后两题的结果,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独立练习:P31第7-9题。

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

课后小记:

1、练习五第7题计算1234.5679*9,部分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八个数字,所以结果为11111.111,其实这题的积应该是四位小数,正确结果为11111.1111。遇到这种情况,可先作指导。请学生看题判断积是几位小数,然后再解释说明。

2、数学黑洞学生们很感兴趣,如果有机会可再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这种有规律的小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探索规律教案 篇8

本说课稿完整细腻,较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将教材、教法、学法有机融合,以下两个特点尤为突出:

新课标强调指出,“探索规律”的教学应作为培养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本课教学学生在计算器计算5道算式(1÷11=  2÷11= 3÷11= 4÷11=)后,探求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教师组织交流规律的发现,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和发现规律的方法。数学中探索规律的过程,实际上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综合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等合情推理的能力,这也是“探索规律”的教育价值所在。虽然合情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但在推理过程中,大胆的设想,超乎寻常的猜想,往往孕伏着发明创造的潜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本节课的另一大亮点。本课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规律——小组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学生独立运用规律” 为学习线索,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发现规律的过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如在计算器计算5道算式(1÷11=  2÷11= 3÷11= 4÷11=)后,教师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不断完善认知,发现规律,概括规律:商是无限循环小数,商的循环节是9、18、27、36…,即都是9的倍数;从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探寻与商的联系,循环节是被除数9倍;等。这样的教学既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借鉴同伴的发现结果,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探索规律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go!

1、出示例10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以上就是《探索规律教案模板9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探索规律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389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