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1分析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1分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分析

教学设计说明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明清时期有名的建筑,如长城和紫禁城以及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课标精解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课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材分析

明清时期的文化有它自身的时代特征,在建筑领域出现了明长城,紫禁城这样的气势恢宏的大型建筑,在科技领域也出现了一大批封建时代集大成的科学巨著,在介绍这些事物时,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时代性。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利用学生的这一进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一些问题,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通过对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多媒体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在学生对三位科学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制表格,从多方面归纳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1)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2)科学巨匠和巨著

重点解读:(1)紫禁城和明长城都是中国具有标志性的两大建筑(2)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封建社会集大成的著作。

处理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

2.教学难点:科技成就如何体现时代特色。

难点解读:在明清时期科技出现集大成的作品,彰显出其时代特征

处理方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以及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理解

课时1课时(共计总课时:二十九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策略

1.史料教学法: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正确结论,获得新知识。

2.情境导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讨论问题,以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

3.启发式教学:使用设疑启发、类比启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图片或文字资料展开讨论、评说,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5分钟

设计:明朝是怎样修建长城的?除了长城,还修建了什么伟大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课件展示明长城)

设计意图:长城对于学生来说太熟悉了,以他们熟悉的事物来设问,再引入学生不熟悉的事物,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知欲。

讲授新课30-35分钟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北京紫禁城

指导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然后问学生:大家去过北京吗?去过紫禁城吗?如果有去过的同学可以给大家做一介绍。学生介绍,老师归纳:将北京紫禁城的大致情况给学生做一介绍: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由大约870余座建筑和8700余间房屋组成。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然后课件展示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并做简单介绍:北京城是古代建筑的杰作,明朝的北京城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宫城、皇城和京城。其格局特色是:宫城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京城;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共同构成了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的整体格局。北京作为数代都城的所在地,其格局也是都城营建的最终结果。古代中国的都城建设所特定的原则造就了古代的北京城,那就让我们来游览一下北京城,看看标志性的建筑故宫的宏伟气势。

课件展示紫禁城鸟瞰,并做相应的介绍:紫禁城又名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然后课件依次展示:明朝北京紫禁城平面图、明朝承天门(今天安门)明朝皇极门、故宫保和殿、故宫太和殿。让学生对紫禁城有一个直观上的印象。然后教师提问:紫禁城给大家一个什么感觉?学生积极回答: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等。

教师过渡:我们刚才了解了宏伟的紫禁城,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下另一气势磅礴的建筑——长城

2.明长城

指导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然后问学生,有没有同学去过长城,自古就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归纳:向学生介绍下明长城的基本状况: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历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2015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

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并且课件展示长城及长城两个重要的关口:

1.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

2.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教师提问:长城给大家又是什么感觉?学生积极议论,得出结论如下:长城雄伟,壮观,像一条巨龙,它是古代人民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的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之骄傲。

教师过渡:建筑本身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文化内涵,刚才我们从北京城及长城两大建筑看到了明清文化成就,下面,请同学们再看看明清文化其他方面的杰出成就。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1.古典科技巨著涌现的原因

2.古典科技巨著涌现的表现。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明清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2

朝代作者著作类型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

课件展示

1.李时珍及其代表作《本草纲目》的简介:《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2.宋应星及其代表作《天工开物》的简介:《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3.徐光启及其代表作《农政全书》的简介:《农政全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前者是全书的纲,后者是实现纲领的技术措施。所以在书中人们可以看到开垦、水利、荒政等等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是其他的大型农书所鲜见的。以“荒政”为类,其他大型农书,如汉《氾胜之书》、北魏《齐民要术》,虽然亦偶尔谈及一二种备荒作物,甚至在元王祯《农书》“百谷谱”之末开始出现“备荒论”,但是却不足2000字,比不上《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中,“荒政”作为一目,有18卷之多,为全书12目之冠。目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内容,分别是在建筑领域的紫禁城和长城,科技领域的李时珍和其代表作《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其代表作《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其代表作《农政全书》。

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北京紫禁城

2.明长城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原因

2.表现

评价方案

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对于故宫、长城这些古代建筑,我们应如何保护?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层面上要多加强图片及相关史料的整理收集,展现给学生,在这方面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精选学案一

1.知道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感悟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学习三位科学家事迹,养成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一、知识链接:M.JAb88.com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二、新课导学

(5分钟)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_________时候,在___________的基础上,修建了_______。这座城布局_______,城墙___________,街道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的杰作。城中心的_________,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北京城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组成。它以______作为全城的中心点,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中央的______又叫_______,今称__________。它由木匠出身的________等人设计。_______外面是皇城,皇城外面为__________,也称__________。后来又在京城南边加筑_________,位于外城的_________,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建筑。

3.万里长城自_________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______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________和_________砌成。明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_____,蜿蜒__________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奇迹。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原因:①明朝________的提高,____________的繁荣,促进了______的发展。②一些__________,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表现:医学方面:_________(时代)卓越的医药学家____________,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写出一部具有_________性的____________巨著_________________。意义:这部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有大量的______。刊行之后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_________的重要文献。

农学方面:①_________(时间),科学家__________,写了一部____________。内容:书中总结明代_______和_______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________的生产面貌,涉及_______和_________等______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这部书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__________。②和宋应星同时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写的代表作____________,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___________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___________。意义:这是我国________史上最早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_________________的书籍。

三、(20分钟)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四、(10分钟)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五、

六、(5分钟)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B.皇城C.京城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B.山海关遗址C.嘉峪关遗址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

4.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A.贾思勰B.李时珍C.宋应星D.徐光启

5.《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不同点是()

A.作者朝代不同B.图文并茂C.被译成多国文字D.吸收外国的科学知识

6.“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天地之间物以万计,因此人类要做的事情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请回答:

(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吗?

(2)你觉得这段话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三、

1.相同点:都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不同点:目的:秦长城修建的目的是抵御匈奴的进攻,明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起止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2.朝代作者著作类型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

四、

1.(1)《本草纲目》是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农政全书》既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还反映了作者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总特点:对古代科技的继承和总结。(2)一丝不苟,勤奋,严谨

2.(1)长城在古时候象征的是当朝的皇权,是一个军事防御建筑,而现在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最初的建造初衷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主要指北方草原民族,但实际上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只是表明了一种界限。

(2)减少污染。引起国家重视,加强保护。减少参观游人量。

五、

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紫禁城宫廷楼阁,北京紫禁城:布局严整,

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象万千,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千米,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宋应星《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六、

1.A2.C3.B4.C5.D

6.(1)人类要和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人力要与自然界的能量相配合

(2)一定要注意生态平衡,不能人为地去破坏注意平衡,破坏了这一平衡,人类将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相关推荐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二、教材简析:
本课集中叙述了明朝古典科技的突出成就及其时代特点,时代特点寓于成就之中,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嘉峪关、鸭绿江)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B:位置——明朝靠南。C:长度——明朝更长,西端从临洮延伸到嘉峪关;东端从辽东延伸到鸭绿江。过度讲解:这些古建筑成就当时世界上仍然居于领先地位,同时也涌现出著名的科技巨著。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出现。学生阅读122-124页本目课文以及插图,人物画像,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列表并思考回答:1、列举表格,老师推荐表格,填表。2、根据123页“动脑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学生讨论作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3、李时珍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属于哪一类?(《本草纲目》,医药学著作)4、宋应星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全书)5、根据124页“动脑筋”: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你的看法怎样?(宋应星说得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类无法适应生存环境或者破坏了生存环境。假如无法适应环境,不要说发展人类本身,就是当年人类的出现也不可能,假如人为地破坏生存环境,不就等于自寻绝路吗?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对自然力合理利用基础之上的,不可能超越自然。)
三、巩固小结
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及感想。
四、活动与探究
1、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2、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请你为其中的一处历史遗迹创作一段具有历史韵味的旅游广告词,将它们介绍给旅游爱好者,100字左右。3、小调查:你的家乡现今是否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建筑或工程?你对这些建筑和工程的保护工作满意吗?有什么建议?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1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1

一、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二、
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中华资*源%库
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导入: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_,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李时珍:《______》,是______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______》,总结了______和_______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被称为“_________”。
3、徐光启:《_______》,农业百科全书。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3、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北京城
2、世界奇迹之一——长城
二、科学巨匠和古典科技巨著
1、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2、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3、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分析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分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分析
一、
1、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要让学生重点掌握北京紫禁城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从而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2、
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成就,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
3、: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本草纲目》。
难点: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二、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北京故宫,明朝的长城都有浓厚的兴趣,本课在学生以有的兴趣的基础上,要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1、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成功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的品质。
4、思维目标:本课可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多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古代文化的学习,认识到这时我国对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借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能力。
四、
本课可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讨论法、讲述法、图示法等相结合。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讨论对比,分析归纳,初步掌握归纳、分析、比较、判断的学习方法。还可指导部分学生自主收集各种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五、
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请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展示故宫的图片
师:除故宫以外,明朝长城也是世界奇迹。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让学生发言)
师:展示图片。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所以长城被称为建筑上的奇迹。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按照表格内容,结合图片资料逐一介绍科学家、著作和它们的价值。
作者著作价值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故宫长城和一部部古典科技巨著,都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代表,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的辉煌。

巩固练习题目(略)

一、建筑
1、紫禁城
2、明长城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18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