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导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导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及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一、城市化

1、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
城市化的标志性特征为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④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4、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乡村—城市转型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三种: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三、城市化特点

1、阅读教材P37-38阅读材料,回答活动问题1、2、3、4
⑴其原因主要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
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此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
⑵不合理。理由是: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早晚
目前速度慢快
城市化水平高低
所处阶段后期中期
与经济发展关系相适应不相适应
主要原因经济发展
和工业化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
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后果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
⑷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2、“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种观点是有条件的,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虚假城市化)南美洲国家这种状况最为突出。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滞后城市化)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
3、阅读教材P39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如何?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仅速度慢,而且不稳定。城市化进程不仅受到经济发展长期低水平的制约,而且还受经济体制与政策以及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出现振荡、波折和停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拉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4、完成教材P40活动第一、二、三小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2、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①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②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
③城市化起步早④出现逆城市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经达到70%左右②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③大城市发展迅速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点④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
A、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3题。
5、四个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B.31.6∶30.5∶37.9
C.15.5∶24.5∶60.0D.37.6∶24.5∶37.9
6、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
9、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
B.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上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D.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加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10、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1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引进外资,加强城市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B.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C.发展中国家轻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城市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超过了发达国家
12.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B.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
D.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13、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
A.苏南紧邻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中的人口和企业大量地迁往苏南地区
B.这里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大
C.这里最新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D.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14、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能很快的原因是()
A.城市规划还没有经验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C.人口的素质不高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相关推荐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以及意义。
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4.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相关材料,提高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
2.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的探讨,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4.利用“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差异,从而得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

态度——遵循经济规律办事。
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为家乡发展和祖国建设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条理性较强,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图片以及教学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阅读图表、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学法指导分析1.自主探究城市化的概念、三个标志以及五个方面的意义,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生生合作,研读“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从而得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3.生生合作,比较学习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4.讨论探究,比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成就和问题,取长补短并结合我国国情,寻找一条适合我国的城市化道路。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今天汨罗市景观”图并比较“三十年前的汨罗城”,通过汨罗城市的地域空间过程的变化,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过渡]汨罗城市景观的变化,就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为何会发生这些变化?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推进新课
一、城市化
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获得有关城市化的知识信息。由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出城市化的概念,具体表现,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问题小结]
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由此可见: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变化过程。
2.城市化的表现有: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展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图,归纳出乡村—城市转型概念和三种类型。
[问题小结]乡村—城市转型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资源库二、城市化的意义
提问:城市人口增加了,城市变大了,有何好处呢?
学生根据自身感受自由发言,并根据教材归纳出结论:
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在:①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④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三、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结合教材,设小问小步探究:
(1)原始社会有城市吗?为什么?
(2)城市是人类社会第几次社会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是什么?学@科网
(3)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是什么?为什么?
资源库(4)利用“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差异,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生生合作,师生互动,老师注意巧妙点拨。
小结: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1)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不仅可为城市提供大量的粮食和副食品,同时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2)农业和手工业分离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3)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主导城市化的过程正处于上升阶段;发达国家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四、城市化的特点
比较学习:[课件]展示图表资料,用“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平均水平的差异,分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并小结: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般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能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小结: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是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其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多在75%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的原因是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小(约40%)。
[课件]展示“城市化进程曲线”,由学生观察得出:(指导学生读图:城市化水平高低看数值,速度看斜率大小。)
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进程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
学习材料“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使学生获得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的有关知识。
1.阅读“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分析发达国家从1970年开始,产生大城市市中心区萎缩,小城镇发展迅速的原因。(何谓逆城市化?)
问题小结:学科¥网
由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随着大城市过度扩张,造成市中心居住环境恶化,同时城市居民多拥有小汽车,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向环境更好的乡村和中小城镇迁移。这种乡村人口数量增多,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现象,叫逆城市化。
阅读“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前三段,总结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
学生归纳总结:
(1)城市化水平低(2000年为39.9%);
(2)城市化速度快;
(3)地区发展不平衡,亚洲、非洲较低,南美洲较高。

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从容说课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 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 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 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

附件下载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一、城市化
1.含义: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①______地区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表现城市人口占② 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③不断扩大
3.意义
过程意义
城市创造出较多的④______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城市与乡村交流,缩小⑤________________差距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⑥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城市化有助于提高⑦________________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现代大城市成为⑧____________基地和⑨________________中心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⑩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乡村的______________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主要动力: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______________,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______________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特点目前已推进到相对__________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______地带发展较快;出现高水平的______________总体水平较____,推进迅速;城市化水平很____________;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
问题大城市过度扩张,________________的居住环境逐渐恶化,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了“______城市化”或“滞后城市化”;城市生态破坏严重,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解决
措施建设__________和工业区;营造高质量的______________大力发展城市及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乡村向城市转变
2.中国城市化
(1)特点

(2)过程

(3)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城市化
1.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2.读“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下图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减小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考查点2 城市化特点
3.下图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国城市发展图”。则按甲、乙、丙、丁顺序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A.英国、日本、中国、美国
B.美国、英国、日本、中国
C.英国、美国、日本、中国
D.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1)~(2)题。
(1)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
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
(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方法技巧

活动思考
1.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郊区和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这种逆城市化现象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城镇的迅速发展。
2.不合理。理由是:(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不是随着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引起许多社会问题。(2)工业生产和城市扩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比较。
国家
类型城市化特点原因
发达
国家起步早,目前速度变缓工业化早,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发展
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国家独立较晚,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反差
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的现象,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果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P39)
活动探究
1.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在城市化速度方面快,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城市化动力方面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
变动方面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
在人口流动方面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环境生态
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密切,应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
2.在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城市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适当发展城市规模和数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努力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
积极
影响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
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
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
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总之,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东西、城乡经济差距;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P40)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城市 ②总人口 ③用地规模 ④就业 ⑤城乡发展
⑥产业结构 ⑦工业生产 ⑧科技创新 ⑨信息交流 ⑩扩散和渗透 生产生活 社会经济发展 主要支柱 经济繁荣 成熟 边缘 大都市带 低 不平衡 市中心区 虚假 卫星城 人居环境 城市人口 城市数量 城市化水平
城市不断提升 城市化与工业化 自然资源 大、中、小城市 以人为本
基础达标练
1.A [A图显示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最后出现卫星城甚至形成城市群,符合区域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C [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可首先判断丁对应的国家是中国,甲和乙对应的英、美两国城市化水平较高,但目前发展缓慢。]
方法技巧练
(1)D (2)C [(1)我国城市化水平(45%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从图中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但城市化速度并不快。(2)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与题干不符,我国东部城市化速度快于西部,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但大城市人口并未向乡村回流。]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从容说课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12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