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爱的艺术教案

2024-08-01 艺术教案

爱的艺术教案。

小编为你准备的“爱的艺术教案”类文章希望能够激发你的思想。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形成切实可行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但仅供参考!

爱的艺术教案 篇1

一、课时:

一课时

二、教具准备:

民间工艺品,多媒体课件等

三、学具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涂色工具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民间美术的欣赏分析,初步了解、掌握民间美、术色彩设色特点、搭配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民间美术色彩创作。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从自身做起珍视自己身边的民间美术,努力学习并传承。

五、教材分析: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本课的文字部分阐述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等方面。而大量的图片是对以上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教材文字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一些手法有个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有个认知上的基础。

六、教学重点:

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七、教学难点:

具体了解并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创作。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请同学们与老师一同欣赏我在各地旅游时带回的纪念品及老师自己做的一些作品,在欣赏的同时,大家与老师一同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老师准备多种民间美术作品布置教室营造环境气氛、并用实物帮助学生再记忆:扎染、蜡染、剪纸、布玩具十二生肖、布老虎、五毒兜、镂空雕、小梅花鹿、十字绣及补绣鞋垫、小布老虎鞋、北京生肖泥塑、燕沙风筝、草扎动物、皮影、民族织锦、双鱼、少数民族的刺绣)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民间玩具(泥塑玩具、布艺玩具、麦桔玩具)刺绣(织锦)、雕刻(圆、浮、镂雕)、风筝、皮影、剪纸、糖人、面塑、布艺(服装、扎染、蜡染)、银器、年画(门神)

过渡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并了解了什么是民间美术、种类、民间美术形象的内涵几个方面的内容,如果说民间美术的形象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思想,那么,民间美术的色彩则代表着中华民族热情、开朗的性格。这节课就让我们研究一下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

(二)、设问一:当我们看到这个课题时,你针对这个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或者说课依据课题分析,你想在这节课了解及掌握哪些知识?

板书生提出的问题:

色彩搭配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搭配?如何给民间美术作品搭配色彩?色彩有什么象征意义?民间美术作品都用哪些颜色进行色彩搭配?

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

(三)总结民间美术的设色特点

1、出示课件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它们的色彩,谈色彩给他们带来的视觉感受。

师归纳并板书:

民间美术设色特点:重视视觉效果、设色讲究、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兼顾色彩的调和、表达出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

过渡语1:民间美术中常用的颜色被称为:“五彩”即:青、赤、黄、白、黑。泛指各种颜色,五行中分别代表着金、火、木、水、土。同时也象征着东、南、西、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

过渡语2:民间美术的.设色特点也是我们在为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上色时首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看一下民间的艺术家们进行色彩搭配时有什么秘笈。

(四)、出示民间艺人的设色口诀,让学生自读、找学生读、老师示范读。(读出民间的味道,易学易记易上口的语调特点、通过读让学生记忆口诀)

“红与黄,喜煞娘”,要求扬,一片黄”,“红搭绿,一块玉”,“要想俏,加点孝”,“浓艳郁,黑为贵”,“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色要少,还要巧,看你使得巧不巧”,“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黑要黑得妙”。 (五)、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

出示图片,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口诀是如何在民间美术中运用的,总结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特点(方法)。

分别从以下方面分析:

1、各图片用了哪句口诀?

2、补色对比、明度对比、面积对比、 纯度对比、冷暖对比

(六)、知识再梳理

1、民间美术设色特点、

2、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特点(方法)

(七)、看谁眼力好

问题作品欣赏、让学生自己总结设色时及色彩搭配时要注意避免的问题。 如:缺少主色调、用色太杂

九、课堂练习、展示评价

作业:用手中的画稿,按本课学习的民间美术配色 方法填色。看谁的作品更具有民间味道?

要求、评价点: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突出民间美术作品韵味。

十、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图片

十一、课堂小结:

民间美术经常使用的色彩大体只有六种,但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灵巧的手下却变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而我们同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光了解了许多民间美术的知识,更创造出如此出色的作品。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为内初班的同学,我们更应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和掌握自己本民族的民间艺术,并将之学习与传承。

爱的艺术教案 篇2

jab88.Com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本文体现了作者写作思维的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体现了作者写作思维的特点及对比的手法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这篇散文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带给人的感受。作者关于“光”的感受极为细密,导致整篇行文也十分精细、绵密。全文共九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晨光,第二部分(二至四段)写阳光,第三部分(五至八段)写光与黑暗的关系,第四部分(第九段)写夜晚的声音。

作者从黎明写起,黎明是通过光来显现的,“只有窗口模糊灰白的一小方天”,“不过是灰白的晨曦”。此时作者尚在“刚醒未醒之间”,感觉是混沌的(这种处于临界点的混沌感觉在后面多次出现),这晨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灰败冷寂”,因为它掀起了“昨天的愁烦”。不过,作者认为“晨曦最活泼闪烁”,只是不易被人觉察罢了。接着,作者拿阴天的灰色和晨曦的灰色相比较,随后进一步指出“晨光比其余的光羞缩胆怯”。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展示黑暗与阳光的对峙、天空中蓝的微妙变化,勾画了早晨的“可爱”。

接下来,作者描述金红的阳光取代晨光,驱散了“隔夜的黑影,梦境里的幻象”。作者自问:“到底阳光带来的是希望还是失望?”沿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路,作者对阳光的“伟大”和“缺陷”(对应着“希望”与“失望”)进行了剖析,抓住“日光能暴露一切事物的根本”,以对比的方式显示了日光的犀利、“深入”,以及“富有”和独立。作者既写了阳光的“色”,也写了阳光的“声”──“活泼蓬勃的声气”,并借助于成人与小孩的对比,写出了阳光的活泼好动与天真无邪。由此作者把话题转到人们“越要显得庄严,越向暗里退缩”而使阳光受到约束,引出了关于光与黑暗的联想和议论。随后的四个段落,都是围绕光与黑暗的关系所展开的议论。作者先是以月光“带来无数黑影”、闪电过后“广大得漫无边际的黑暗”、蜡烛光使影子“真正得了生命”为例,点明了光与黑暗的“分不开”;接着谈到了黑夜带来的“静穆”,其中以闪电为最,它“轻疾冷静”“孤高脱群,来去无踪”;然后指出虽然“光和黑暗永远在相追随相角逐”,但月光、星光、雪光,还有地上的小白花“像浇不灭的火星”,不能被黑暗“完全掩灭”;最后谈到光与黑暗如何“融为一体”,认为“只有黄昏的一刹那,光和黑影才真正的融合成一片”。巧妙的是,随着“黄昏”的出现,“暮色”“夜色”也相继降临了。最末一段,作者将关注点转向了声音。在夜色的笼罩下,“声音从四方浮来”,“四周的动静,都由听觉来分析体会”。这一段简直是声音的海洋,“整个宇宙是个庞大的乐器”,“有节奏,有韵律”。其中“最好的还是人的声音”。于是,作者重又进入“半醒的状态”,直至伴随着“最爱的声音”坠入梦乡。全文以朦胧的晨曦始,以“温柔亲切”的声音终,仿佛完成了一次生命感觉的循环。

二、问题探究

(一)、这篇散文写了哪几样事物?

本文主要是写“光”,但不仅限于“光”,还写了黑暗(黑影)、声音等与“光”紧密相联的事物;作者也没有单一地写“光”,而是写出了“光”的不同变体,如晨光、阳光(日光)、月光、闪电、烛光等。作者显然是注意到了“光”的丰富多样,譬如日光“不停地把自己蕴藏着的美丽借给别的东西──它把颜色借给云雾,成了晚霞和虹彩,借给瀑布,成了五色的水花,它把温暖借给空气,成了最迷人的熏风,把光借给一个极不足道的小卫星,成了千古为人歌咏的月亮”。

(二)、本文体现了作者写作思维的什么特点?

作者的思维是发散型的,常常由某一点联想开去,引出了许多相关的话题。例如在谈到阳光驱散“隔夜的黑影”和“梦境里的幻象”时,作者将思绪转向了“黑影”和“梦境”的形成;在谈及阳光的“热闹好动”时,作者由成人与小孩在阳光下的对比,很快想到光亮的被约束所造成的幽暗静穆。这种发散思维一方面导致了行文的密集,另一方面使得作者的情感和意绪──譬如对阳光的礼赞和对人世间的揶揄,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

(三)、如何看待本文的对比方法?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例如,写太阳只垂顾大自然的万物而无暇及于人为的事物,对比十分鲜明:“在朦胧中显得古色古香的点缀,在日光中只觉得陈旧破敝,在月光下显得神秘艳异的装饰,在日光中只觉得荒谬可笑,在灯光下显得娇艳欲滴的美人,在日光下每见得脂粉狼藉„„”这种对比突出了太阳的“犀利”“深入”;为了说明“越是光线小弱,越能照出变化无穷,奇伟突兀的影子”,也采用了对比:“烈日下的人影,瘦瘠短小得全无生气,到夕阳西下,人影已随着长大变活,蠢然欲动,点上蜡烛之后,影子才真正得了生命„„”这样的描绘十分准确、传神。

三、语言品味

这篇散文感觉细腻,语言繁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生动的、富于形象感的拟人笔法。值得品味的句子有:

写晨光的“羞缩胆怯”的样态──“它不停的抖动闪烁,欲言又止,欲进又退”,这一描绘可谓灵动可感;

写烛光下影子“真正得了生命”──“它活跃跳动,来去无定,忽而臃肿肥矮,忽而修长灵活,你回观壁上,为这黑魆魆的巨人所惊,转眼间,它又倏忽不见,再转身时,它又悄无声息的偷到你身后,你不动,它隐隐对你奸笑,你稍一转侧,它张爪扑来。你向前,它悠悠地向后退,谦虚地缩小了身子,你退后,它又复伸展得庞大可怕”,其密不透风令人惊绝;

写阳光的“声”──“下了百叶窗,你简直可以听见阳光在外面抵门,你闭着眼不理,眼前只见一片红,在闭紧一点,就是一片绿,窗外的温暖随着颜色的诱惑透进来,逼得你不能不开窗,于是一片耀目的白光从外面直泻进来,毫不客气地占领了每个角落,活泼泼闹营营的把室内的肃然之气都赶跑了”。这样,“活泼蓬勃的声气”“从四边腾身而起”的景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此外,“失去了夜间的专制”的黑暗“轻悄乖觉的向后退缩”,青天“都不敢蓝得放肆”,“一两颗小星”“完全失去了隔夜的淘气”,“孤高脱群”的闪电“幽然淡笑”,“地下开着的小白花倔强地举首鹄立”等,皆是拟人笔法的妙用。

爱的艺术教案 篇3

设计艺术专业教学计划是为培养具备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人才而制定的一套教学方案。该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设计艺术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其在创意设计、多媒体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的能力,并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其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目标

设计艺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 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跳脱传统思维,具备创造新颖设计的能力,并能将艺术与科技结合,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2. 美学修养:培养学生发展自己对美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在设计中注重细节和整体效果的协调性。

3. 技能实践:通过各种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在不同设计领域中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手绘、数码设计、制作模型和样品等。

4.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在设计项目中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之能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协调各方面资源共同完成设计项目。

5.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能在实际项目中迅速反应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

1. 设计理论:学习设计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设计原理、色彩搭配、造型构图等,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创意设计:通过培养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其在设计中发展独特的创意,提供创造性的设计方案。

3. 多媒体设计:学习多媒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等,培养学生在各种媒体上进行设计的能力。

4. 平面设计:学习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海报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培养学生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能力。

5. 实训项目:通过一系列实训项目,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设计需求,培养其在实际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项目可以是校内的课程项目,也可以是与行业合作的外部项目。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2. 导师指导: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师要充当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考和设计方案的制定,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建议。

3.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展览和实习,拓宽其设计视野,增加实践经验。

4. 合作学习:设计艺术专业强调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

设计艺术专业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作品、实践项目和综合考试为主要依据。学生的作品通过展览、评比和评委评审来评价,实践项目通过实际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价,而综合考试则主要测试学生对设计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环境和设施

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需要提供良好的设计环境和设施。学校要提供宽敞的实训室、工作室和展览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交流和展示平台。此外,必须配置专业的设计软件、设备、材料和工具,以满足学生的设计需求。

六、总结

设计艺术专业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在设计艺术领域具备创新思维、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人才。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实践项目,结合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学生将全面掌握设计理论和技术,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也需要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和设施,为学生的设计创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爱的艺术教案 篇4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爱的艺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想象、讨论,使学生感受春天,了解春天,并能用绘画和歌唱表演的形式表现可爱的春天,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3.通过自制打击乐器模仿小雨沙沙的声音,为歌曲伴奏,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节奏感的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喷水壶、录像机、录像带、沙锤。

【设计理念】

艺术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是在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基础上构建的一门新课程,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本课是从音乐切入的艺术课,让学生在欣赏、节奏、歌唱、表演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让孩子们在歌唱描述春天的歌曲中体验春天的美丽景色;并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艺术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音乐《嘀哩嘀哩》的伴随下,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步入教室,然后师生围圈坐好。

二、“说”春天

1.描绘春天的美。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的变化,你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吗?(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

生1:树木长出新的嫩叶,大地绿了,花儿开了。

生2:天气暖和了,不用再穿上厚厚的衣服。

生3:冬眠的动物醒了,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嘎嘎叫。

生4:春天常听到很大的雷声,常下雨。

生5:春天可以养蚕。

,你们感受到了春天里的什么了?(小雨)

师:你能模仿一下春天里小雨的声音吗?

生1:嘀嗒嘀嗒……

生2:沙沙沙沙沙沙……

生3:刷-刷-……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春天美丽的景色。再引入主题“春雨”,并通过模仿小雨的声音,初步感受XX X |XX X |的节奏。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练节奏

2/4 X X | XX 0 | X X | XX 0 :||

2.师:谁能用“沙”来模仿一下,唱一下小雨点的歌。

3.学习反复记号。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小雨点”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们新朋友――反复记号。

(课件展示)║::║

儿歌:四条竖线站两边,两边各有两个点,如在歌中看到它,请你再来唱一遍。

师:小朋友你也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4.教师模击节奏[二]

2/4 XX 0 | XX 0 | XX XX | XX X0 :||

师:谁也来试一下!

(学生用自制的沙锤试打节奏〔二〕)

〔评析〕:艺术课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的紧密联系。本环节的教学借助多媒体,用卡通形象“小雨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唱节奏”和用自制的沙锤打节奏,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音乐知识的学习设计成动画儿歌,改变学习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学生轻松地就掌握了什么是反复记号及它的用途。

四、春之歌

师:在花瓣飞舞、柳叶飘扬的季节里,春姑娘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旁,她还带来了许多它的好伙伴,花儿露出了笑脸,草儿伸直了懒腰,鸟儿呼唤着小河也快快融化,就连小雨也迫不及待地唱起了欢快的歌,你听——

1.课件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同时播放一些有关天春天大自然景色的画面。

2.轻声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在基本熟练后,提示学生“沙沙沙”处要轻巧准确,“在说话”处略强,分别感受体验力度强、弱的'对比。)

3.师:这美的春天这么及时的春雨,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歌唱这春雨呢?

生1:我觉得要用很欢快的心情来唱。因为种子喝了这雨水是多么快乐呀。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沙锤为歌曲伴奏吗?

(学生边唱边伴奏。)

师:你觉得《小雨沙沙》这首歌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色?你能用身体来表演出来吗?

生1:这首歌描写了春天下雨时的景色。

生2:还讲了种子在说话,它们要发芽要长大。

师:你能模仿一下雨怎么下的和种子怎么说话吗?

生3:这首歌还讲了春天下雨,种子很高兴,因为有了雨水它们才能出土才会长大。

师:谁来模仿种子怎么出土的?

师:模仿得可真像!真是一个小小表演家。请小朋友们都来当一当“种子”,在歌曲中舞起来!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

〔评析〕:这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浓浓的艺术氛围,开启学生的多种感知通道,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去体验春天的美,去感爱“种子”的心情,去表演种子的各种动作。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五、用线条画一画

师:“你能用什么颜色和线条表现出这首歌曲吗?”让学生学习借助于线条、颜色加深对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学生作画。课后在班里的小画廊展示。)

〔评析〕: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学生对这首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用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其中某些简单的艺术要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这也是艺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总评】

本节课注重体现“新课改”中“艺术与生活”,聆听、观看和分辨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的艺术要素(如点、线、色彩、节奏、音高、音色等),并用其中某些简单的艺术要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艺术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自主教学、活动教学、互助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为主线,将音乐、美术、戏剧表演融为一体,使艺术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爱的艺术教案 篇6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

现代教学从本质上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过程。这里我们特别强调的是有效二字,有效就是要做到在这一节课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要做到知一点,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正确的理解现代教学的本质。

一、现代教学首先是一个活动的过程,这是区别于以往传统教学的明显特征。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也就是说只注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空间,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教学是一个活动的过程,而活动又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还应该包括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与探究;学生与书本或者其他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并且要在与学生的互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二、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教学要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所谓有效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和自己一定的课堂行为,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尤其是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尤其要注意教法的设计,所设计的教法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有效学习的反馈不仅体现在学生考试的成绩上,关键是要看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尤其是要看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自主解决多少问题,解决多大难度的问题,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否较以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不看学生学会了什么而是看学生是否会学了。我认为形成有效学习的五项条件是:学习内容要适切、学习环境要宽松、学习形式要多样、组织过程要科学、评价要有包容性。

三、教学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是教师的教学思维和学生的学习思维的交汇点,主要的知识在此汇集,所以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话,那么教学必定是失败的。而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特别是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具体分析学生情况,主要是分析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兴趣爱好

2、具体分析教材,新课改后,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如果还是按照原来旧教材的授课思路、方法去处理新教材那是万万不行的,所有教师可能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原来吃老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果不认真详细分析教材,那么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具体分析教法。新课改的教材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的余地,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再加上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在课堂上他们可能提出任何我们预料不到的问题,因此,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而只是设计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发展,那么在课堂上陷入被动是必然的。

4、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所谓教育机智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突发现象的临时应变处理能力。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这方面是不足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经验不足,二是课前的准备不足,我认为后者才是主要的原因。如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充分的全面地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至少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出现。

四、教师的组织活动要多样化:讲述、讲授;展示、演示;实练、实践;参观、访问。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知识的主要代表或主要载体,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是要看学生做了什么,而不是单纯看教师作了什么。教师要努力使学校和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教师的根本职责是让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因此要求教师的组织活动要多样化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因为只有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真正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五、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1、从重促教转为重促学

2、从重程序转为重结果

3、从重要素配置转为重要素互动

4、从重反馈调节转为重预先筹划(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

六、教学设计的要求:

1、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

2、要分析学生的学习任务

3、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5、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6、要研究和营造学习环境

7、要重点考虑师生互动方式

8、要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9、要注意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处理

10、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七、教学设计的四个原则:主动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协作性原则、体验性原则

下面重点谈谈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也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把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操作、探究、体验、讨论、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终身发展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伴随着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丰富。在教学情境设计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1.问题情境

教师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之间产生内部矛盾冲突,学生单凭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造成了认知上的“失调”,于是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一种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定会产生急切的“愿闻其详”的心理状态。

高一《经济生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师: 请同桌的同伴互换穿鞋子,站起来活动一下,谈谈自己的感受。生: 他的鞋比我的脚大,穿了走路很不方便,走不快。

生: 我的脚比他的脚小,穿他的鞋我的脚很不舒服、很难受,有可能被磨破。

师: 假如我们把“脚” 比作社会生产力,“鞋” 比作生产资料所有制,你能体会出一个什么经济学道理?

生: 多大的脚就要穿多大的鞋,如果鞋不合脚,就会误事。可见,一个社会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这个社会才会快速发展。通过学生换鞋穿的真实经历以及有效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在可能遭遇的认识冲突中茅塞顿开,真切体验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抽象的经济道理,这是属于以身验为主的原体验,符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原有经验。

这样层层提问题,步步紧逼,环环相扣,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

在讲述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内容时,涉及到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各自的职责问题。在此,教师没有直接提问学生三公各自的职责,而是引用了当时热门的几则时事新闻,提问学生:“如果这些案例发生在秦朝,应该各归谁管?”案例都是学生熟悉的重大事件,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加生动帮助学生理解生涩的概念,甚至还可以间接的熏陶学生的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意识。2.故事情境

教师通过讲知识发现的故事、有关知识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此基础上学习知识,并接受思想教育。

如教学“等比数列求和时,我在课堂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明和王永是高中的好朋友,张明学习成绩优异,而王永虽然很聪明,但对学习不感兴趣,毕业后王永做起了生意,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机遇,几年后成了大款。有一天,王永遇见了正在读博士的张明,对张明的清苦不屑,于是想资助张明,张明说,“你资助我一个月就可以,但要分期给,第一天给我1分钱,第2天给我2分钱,第3天给我4分钱,依次类推,每天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为止”,王永听了,立刻答应了下来,心想,这不太简单了。没想到还没有到30天,王永就后悔不迭,后悔自己夸下海口。同学们,你知道王永该给张明多少钱吗?”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激起了求知的欲望,要比上来就讲推导过程效果要好的多。例如《二氧化碳》一节,我们可这样导入:

“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就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至,屡次实验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 “魔洞”,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看今天学习的内容——二氧化碳。” 例如在《王水》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穿插一个小故事:

二次大战中,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玻尔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决定要将自己的诺贝尔奖章留下来.玻尔是怎样将这枚奖章藏起来的呢?他把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中,装在一个玻璃瓶中.放在桌子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金质奖章的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回到了祖国,从溶液中重新提取出了金,并铸成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他凝聚着玻尔的智慧,凝聚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种神奇无比的溶液是什么?它就是我们下面要学的王水。

在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课时,内容涉及到比较抽象难懂的剩余价值理论。教师把抽象的理论故事化,编了一则“汤姆创业发展史”的故事,把抽象的原理简化成生动的故事情节,结合到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状态中。故事1:很久很久以前,TOM家的祖辈们漂过大西洋来到北美大陆,辛勤的经营一家织布的小作坊。故事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TOM家的作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TOM的爸爸经营着这家有1000个工人的纺织厂,JACK是工厂里的老工人,每天都和其他的工人一起生产出大批大批的新布运到商场出售。TOM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足,JACK一家却连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故事3:突然有一天,TOM发现爸爸将大批的新布放火烧掉了。他不解的问爸爸为什么,爸爸:“孩子,我们生产的太多,这些是卖不掉的。”TOM:“我们剩了这么多布,干脆便宜点卖给JACK吧,他们有了新衣服,我们也把布卖掉了。”爸爸:“孩子这样的话,你将来可就没有新衣服穿了。”故事4:最后,TOM爸爸破产了。很多企业和TOM家有相似的经历,纷纷破产了。这就是1929-1933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带领学生在分析故事的过程中,清晰的掌握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背景,由私有制下的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3.活动情境

教师注意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学生的生活素材,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方式去发现、研究数学问题。学生亲身经历了学习过程,掌握了数学知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初步认识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高一《政治生活》“民主监督”

第一幕:(学生若干扮演各种角色依次上场)甲、乙两名派出所值班民警正在打牌,听到敲门声。

农民老王: 有人么? 有人么? 民警甲: 谁啊? 真是麻烦!(开门)

农民老王: 警察同志,我的一大车西瓜在半路上被几个坏人抢走了,你们可得帮帮我!

民警乙(看表): 我说兄弟啊,现在可是下班时间,我们也无能为力啊。民警甲: 就是,你一车瓜才值几个钱!

民警乙: 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要下班回家了。说完两人扬长而去。(第一幕完,主持人提问民主监督是谁监督?监督谁? 民主监督的内容有哪些? 如果你是该小品中的农民,你会怎么做? 可以行使什么权利? 请同学自由回答。)

第二幕:

老王闷闷不乐回了家,把此事说与乡亲听。

乡亲A: 太没道理了!大哥,我帮你出头,把那两小子抽一顿,出出气得了。

乡亲B: 我看还是找人大代表反映吧,人大代表可以帮我们。乡亲C: 打个电话或写封举报信吧。

乡亲D: 找新闻媒体吧,现在媒体透明度高,时效快,威力大,影响广。

乡亲E: 算了吧,一车瓜而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当自己倒霉吧!(第二幕完,主持人提问小品中出现哪几种民主监督的方式?你知道当地有哪些舆论监督的方法么? 公民进行民主监督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你觉得此事应如何处理才比较合理? 请同学自由回答。)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小节目,让学生或检验现实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扮演案例中不同角色,使其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要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且对知识还有一个再理解的过程;另外,还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提高。4.实验情境

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在实验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学习。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椭圆的定义教学中,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一条细绳和两个图钉,将图钉钉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细绳的两端固定在图钉上,用笔尖拉紧细绳转动,笔尖画出的图形就是椭圆。紧接着,提出问题,当调整绳长等于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时,笔尖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学生会很快给出正确答案。然后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总结椭圆的定义。

5.竞争情境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乐不知疲。若利用这一心理,在教学情境中设计一些竞争情境,可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创设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的情境,让学生之间开展竞赛,比准确、比速度、比技巧。通过竞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例如在计算教学中,可以设计“夺红旗、限时练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小组对抗、擂台赛等”比赛形式,使枯燥的运算变成生动活泼的竞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讲一道习题,一班学生想出了两种解法,看我们二班同学能想出几种解题方法?为了比别人多一种解题方法,二班学生们会立刻投入到积极地思索和讨论中;也可在一个班中创设竞争情境,可以在男女生之间开展,也可以在小组之间开展。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仔细的从平面镜的结构、材料、成像大小、远近上自我观察,然后让一个同学说出一个自己的观察结论,后边同学仔细倾听,不能重复,看“锣鼓”停时“花”落谁家。如此情境设计,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都得以调动起来。多创设学生人人能参与表现自我的情境,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激情,从而达到学生主体参与的目的。

只要我们加强责任意识,用心进行课堂设计,我相信我们的课堂就会生动活泼,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多付出,才能体会快乐!

爱的艺术教案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肖像艺术》(板书),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教学内容综合了中国画、雕塑、油画、版画、素描和速写等肖像艺术表现形式,是一节引导学生对各种表现形式的肖像艺术进行综合认知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程。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参与了许多欣赏、评述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欣赏和评述经验,能够从作品内容、表现形式、人物神态、作品内涵等方面进行评述。但是,本课是以单个人物出现在画面中,与具有一定情节的作品相比,评述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欣赏方法和评述技巧上帮助学生。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欣赏肖像作品时,要注重人物的外貌,神态,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艺术家将作品形神合一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文字对作品进行评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作品,体会画家的创作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法,认识、了解肖像艺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欣赏,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艺术中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审美价值观。

由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学习肖像作品,欣赏方法,体验不同媒材创作的作品,给人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能对不同表现形式的肖像艺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难点是:认知理解作品内涵,并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四、教法学法:

秉承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本课我将采用启发引导、直观演示、多元评价等教学方法,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亦师亦生,教学合一。

五、教学过程:

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我把每堂课看作一次精神的探险”。由此我配合多媒体教学设置了以下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童心。导入新课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插上愉悦的翅膀,因此,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身份的游戏吧?你能根据眼睛判断出他们的身份吗?谁是医生?谁是演员?

这一环节从欣赏绘画局部入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肖像艺术。展示眼睛部分特写。然后课件展示,教材中作品全貌。揭示答案。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堂课接下来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环节二:传授新知,解决重点。(一)分析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张卿子像》,(从画的种类、朝代、作者以及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分析)初步引领学生探究作品艺术内涵。学生分小组尝试分析作品。

1、2组分析《藏族女孩》,

3、4组分析《青年女歌手》,

5、6组分析《白求恩》。学生以抢答游戏的方式,交流人物的年龄,生活年代,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人物的性格是怎样?猜想一下他的人生经历?同学们沉浸在欢快的氛围中,讨论着,争执着,我适时点拨。这一环节学生大胆猜想,仔细观察画面,培养了学生获取欣赏信息的能力。

(二)探讨欣赏方法

问题引领: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你们是怎样从一幅不会说话的肖像作品中对人物有这么多了解的呢?

同学班内交流分享自己的欣赏方法:从外貌、眼神、动作、服饰(板书)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获得欣赏经验。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教师来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非常有成就感,为后面解决教学重难点做好准备。

(三)学习评述方法,尝试评述作品

引导学生从作品形式和表现媒材、表现技法和构图、动作、表情、性格、人物形象艺术价值(板书)等方面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评述,《93岁老人的习作》《作曲家特拉文斯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汇报欣赏结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两幅艺术作品,学会欣赏方法解决本课重点。

(四)艺术实践、评述艺术作品出示欣赏卡,以《张卿子像》为例,讲解欣赏卡的填写方法。

1、作品题目、作者姓名

2、作品表现形式和创作年代

3、人物外貌、神态和特征。4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分小组深入欣赏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每组一幅)本环节,以欣赏卡为抓手,引导学生认知理解作品内涵,并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解决本课难点。

环节三:升华课堂,回归生活。

总结提升感受:肖像艺术“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因此,我们在绘画时要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和性格,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传神的境界。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记录,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六、板书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45度侧身指示黑板)肖像艺术

欣赏方法:外貌、眼神、动作、服饰

评述方法:作品形式和表现媒材、表现技法和构图、动作、表情、性格、人物形象艺术价值(如果觉得板书的字数多了,就只板书大纲就可以了)

(此处转身站正)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聆听!老师们辛苦了!

以上就是《爱的艺术教案》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艺术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082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