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故乡教案

2024-07-08 故乡教案

故乡教案范本。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要知道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可以避免忘记教学过程的知识点。我们为您整理了这篇“故乡教案”相关的资料,在你收藏了一本好书时分享给朋友们!

故乡教案 篇1

1、三峡的资料,钢琴、绘画用品等。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5、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6、教学内容:歌曲

7、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8、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9、教学反思: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10、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

11、教唱歌曲

12、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13、第四课时

14、《织鱼网》

15、《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16、《丰收欢乐而归》

17、活动结束

18、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19、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20、第一课时

21、培养搜集资料,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多种渠道地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广泛地知道各地特产的名称。教学难点:能够找到家乡的特产和自然环境有关,与当地经济发展有关。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

2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2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24、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5、的第四部分

26、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

27、第三课时

28、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宜昌”的热爱之情。

29、,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30、“颂三峡”、“唱三峡”的主题)

31、《海霞》

32、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

33、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34、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35、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36、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37、教学目标:会唱歌曲

38、教学内容:学唱歌曲

39、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0、小结,结束新课。

41、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

42、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43、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44、: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45、教学过程

46、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

47、第一遍欣赏乐曲

48、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9、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图片等)

50、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51、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5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

53、: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54、教学重难点:

55、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56、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57、《赶海的小姑娘》

58、导入:

59、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于1983年。

60、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61、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62、结束新课。

63、引导创作:

64、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65、《大海啊,故乡》

66、: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67、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68、教学过程:

69、学唱歌曲:

70、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71、第二课时

72、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

73、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74、教师分乐句教学

75、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76、导入新课

77、跟录音学唱。

78、教学反思

79、《东海渔歌》

80、,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81、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82、舞蹈教学

83、有贝壳、还有礁石……

84、《丰收快乐而归》

85、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86、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87、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88、教学目标:

89、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90、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91、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故乡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2、学习运用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运用对比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写法。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本文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写法表现小说的主题的写法。

2、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深刻含义。

一、复习导入

听写字词

二、复习有关闰土的描写

对比内容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

语言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态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生活态度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

——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三、品味有关杨二嫂的对比描写

四、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齐读第三部分课文,品味、领悟小说语言的含义。(出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从文中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文中的“我”是一个有作者影子,具有进步思想倾向,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形象。

2、回到故乡“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文中的“高墙”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

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讨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讨论并归纳: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4、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这段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段话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五、理解朗读,积累词语:

“学理如建楼,学文如堆沙”。学习语文,强调的是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词语、格言警句和精彩语段,丰富自己的词汇,为今后的更好地读写打基础,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词语作业,摘抄本文中你喜欢的词、句、段,然后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全文,圈划摘抄文中词语。

2、挑生读一读各自摘抄的词语、句子、段落。

六、回顾过程,交流收获:

1、《故乡》这篇小说,我们已经学习完了,通过本文的阅读,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收获?请同学自由谈谈?

2、同学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故乡》?我们是学习按怎样的步骤来学习课文的?请同学们回顾学习一下学习本文的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故乡的学习过程,归纳小说阅读的方法:感知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感悟语言——摘抄积累语词。

七。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不妨写一写人物小传。请你为闰土写一人物小传。

【板书设计】

小说阅读方法:感知内容——分析形象——品味语言——积累语词。

【设计思路】

课文不过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例子,阅读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读懂具体的课文,而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的语文素养。本教案从营造轻松、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反馈展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形象;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理解朗读,积累词语;回顾过程,交流收获;并在本文的导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习惯,授给小说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提供借鉴。

故乡教案 篇3

教育方针:

一、常识和才干:

读通课文,能有爱情地朗诵课文榜首天然段和描绘大熊猫的两个天然段能感触卧龙山区的风景美,堆集美丽词句。

二、进程和办法:

经过看图片、读课文、朗诵片段、谈感触等办法学习课文。

三、情爱心境和价值观:

知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建立保护环境的认识,激起对国宝大熊猫的喜欢之情,领会到人类要和大天然调和同处。

四、教具预备:

课件

五、教育进程:

一、说话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日上课教师带来一位咱们既了解又生疏的朋友,它便是咱们的国宝大熊猫。关于大熊猫,咱们在课外都了解到了些什么呢?

(请三四个同学谈谈知道的常识)

看来同学们对大熊猫的常识了解得真不少。教师想问咱们一个问题:大熊猫的故土你们去过吗?(没有)

我也没有去过。今日这节课教师就带着咱们去大熊猫的故土。

下面,就让咱们从萧山国际机场动身,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客机飞往成都机场。下了飞机,咱们转乘大巴,开往生气勃勃的原始森林。好,意图地到了。同学们现在咱们在什么当地?(在大熊猫的故土)

榜首次来大熊猫的故土,你的心境怎样?(别致、振奋、骄傲)

让咱们一同带上自己的感触,读一读这个标题(出示课题《在大熊猫的故土》)(齐读课题)

二、接近大熊猫

1、自在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

2、读了课文后,你现在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大熊猫)

好,教师就满意你们的要求。

方才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哇”地叫了起来,能说说你的感触吗?(想做些什么)

(很心爱、想抱抱它、想摸一摸)

(很风趣,巨细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显露粉红色的皮肤。……)

(很心爱,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裘,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清闲的姿态……)

那就请你们读读文中的语句,赞许一下这些心爱的小生灵吧!看谁读得有意思!

谁来对着这些心爱的小生灵纵情地赞许几句?还有谁能读得更心爱?

你们觉得他哪个当地读得特别好?读得特别心爱?

谁还想读,那就站起来带着自己的爱情读一读这句话。

二、感触环境的美

1、了解熊猫生计所需条件

方才有同学说想很想抱一抱大熊猫,教师也很想抱一抱它,那么咱们去抱一只回来养养,好吗?(不可的)为什么不可?

那里契合了熊猫成长所需求的条件,而咱们这儿没有这样的条件,不然,大熊猫会死的。谁能告知咱们是什么条件

(板书: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旺盛、流水涓涓)

大熊猫能成长得这么心爱,这么充溢灵气跟这个环境之间必定有必定的联络吧!

2、沟通自己的感触

下面就请你们再细心地读一读详细地描绘环境的话,把你觉得写得美的,契合大熊猫生计条件的话读一读,圈一圈,齐截划。

①卧龙山区苍绿幽静。

(幽静:幽雅幽静(夜色幽静)苍绿幽静:深绿幽雅幽静。阐明这儿没有人声的喧闹,浓浓的深绿色更烘托出幽雅幽静)

辅导朗诵。(苍绿幽静)

②这儿地形高,终年云雾旋绕,满山长着生气勃勃的原始森林。

(地形:地表的状况、局势,地上凹凸崎岖的局势契合了熊猫成长的条件山高谷深;终年:常常、一直不断的;云雾旋绕:云和雾一圈一圈向上飘起;满山:整座山,阐明多;生气勃勃:草木苍翠旺盛;原始森林:最陈旧的、未开发的、未开化的森林)

辅导朗诵。(云雾旋绕、生气勃勃)

③巨大的云杉、红桦和松树,像一根根擎天柱威武耸立,翠绿的箭竹丛填

充着森林里的空间。

(擎天柱:支撑着天的柱子;威武:有神威有气势;箭竹丛:阐明竹子许多,很旺盛;填充:塞满,阐明树木必定长得很旺盛;把森林的空间都塞满了。还契合了熊猫的成长条件箭竹旺盛)

辅导学生有爱情地朗诵(威武耸立)

④林中鸟鸣声声,山下泉流清清

(声声阐明叫声多,鸟鸣声声:鸟叫声很清楚,一声声都能听见;泉流清清:这儿没有遭到过污染,清清的泉流必定是清澈见底的,契合成长条件流水涓涓)

读了这句话,你似乎看到了什么,似乎听到了什么?

⑤远处,浅灰色的山峦上,缕缕白云裹着山顶银白色的积雪。

(缕缕白云:描述白云一条一条,接二连三;裹:环绕、包扎;银白色的积雪:由于地形很高,所以会有积雪,也坚持了终年不变的温度。)

⑥这真是——“大熊猫的天堂”(板书:大熊猫的天堂)

3、全体感触

下面,让咱们到画面中去看看,去领会一下这诱人的风景。(师介绍)

看到你们激动的姿态都摩拳擦掌了,现在,教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和画面,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了解,有爱情地朗诵这一天然段。

4、议论环境与熊猫生计的联络

你们觉得心爱的熊猫也它生计的环境之间是否有必定的联络呢?

三、拓宽操练(做公益广告)

是啊!在这么一个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盛、流水涓涓的环境里成长的生灵也带有了大天然的灵气。大熊猫也由于有了这样的环境才干清闲的日子,面临现在恶化的环境,咱们能做些什么呢?

教师刚在报纸上看到在搜集公益广告,见过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吗?

什么是公益广告呢?记住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关于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假如人类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终一滴水将是咱们自己的眼泪。

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以四人小组为的单位,咱们把规划出来的投到中央电视台,让全我国,全国际的人都来关怀环境。

四、课外延伸

课后作业:搜集有关大熊猫的材料,为下节课做预备。教师为你们预备了一些网址,你们能够去网上查询。

故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梅”)

2、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

3、杨梅色鲜、味美,难怪有这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其中有一位作家,名字叫王鲁彦,他也和我们一样喜爱杨梅,还特地写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想一想课题中哪个字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感情?

(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反馈交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一起分享。(随机正音)

学生举例说(金柑、杨梅、桑果……)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

个别读

三、再读课文

感悟情感、升华主题

四、三读课文

梳理文脉、指导写作

1、过渡:通过第一遍的朗读,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并且能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体会。(学生自读感悟)

2、反馈交流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第三自然段)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的杨梅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第六自然段)

3、感情朗读:品读了课文,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意读一读整篇课文。

4、重回课题:学完课文我们发现课文写的是杨梅,那么课题该叫《我爱杨梅》而课文却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题,再读读课题你有新的体会吗?

(1)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水果吗?想不想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先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他喜爱的杨梅的?(再读课文理文脉)

(2)根据回答形成板书,理清文章思路。

(3)作者按一定的顺序,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等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他最爱的故乡的杨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喜欢写作的你,学着课文的样写一写你最爱的水果。

喜欢积累的你,摘抄本文的好词好句。

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江南的杨梅。

喜欢朗读的你,可以配乐朗读课文。

喜欢背诵的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交流;这句话最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

感情朗读。

读中感悟,重点体会:细雨如丝、贪婪、吮吸。

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理解“欢笑”。

闭眼想象画面。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体会“挂满”的丰收喜人景象)

用朗读体会。

交流:哪个词最让你体会到杨梅的可爱?

感情朗读。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发现杨梅的颜色随着慢慢成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多形式美读这一句

多形式美读这一句

交流:这是一种怎样的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越吃越爱吃)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学生齐读全文。

学生体会作者爱故乡的感情

回顾全文

五、作业超市

学生自主作业

故乡教案 篇5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铜须门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曲大家听一听,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唱到“故乡”时,让人不禁也想起自己的故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家,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的老家?

师:我们的故乡真美,那里有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当某一天我们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时候,对家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会油然而生,今天来时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感受一位身在异国他乡、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作曲家所作的歌曲《念故乡》

师:《念故乡》这首歌曲是表达思念故乡的,让我们一起朗读歌词,从歌词中去感受那份思乡之情。

①师:前面我们感受了歌曲的情绪是抒情、思念、忧伤的,为什么音乐能表现出思念、忧伤的情绪呢?从哪可体现?(互相交流)

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祖国和故乡,百感交集,写下了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念故乡》选自第二乐章,这段旋律由德的学生填词,后来传入后,由我国老一辈音乐家李叔同结合当时国情填词。

3、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给你什么感受?

故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表现力,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典型节奏,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课前交流。

你去过大海吗?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

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通过课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大海的无穷魅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大海。

三、创设情境,感受大海。

(一)咆哮的大海

仔细听:(神秘)图片、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大海在咆哮

1.它是用怎样的力度表现的?

这样的声音我们可以用音乐的语言来描述!

——师示范(师肢体语言表现,出示强弱弱的规律)

2.起立,我们来模仿一下。

(二)浪花的歌唱

交流:大海有美丽、宁静的时候,这时海面上的朵朵浪花依偎在大海妈妈怀里会唱响欢乐的歌。

——师唱;(强调附点音符的唱法)

出示:565.3︱565—︱

啦啦啦啦啦啦啦

1、试唱旋律

2、纠正附点音符的节奏

有附点音符的地方要唱得长些。表现出朵朵浪花荡漾开来,延伸进了大海妈妈怀抱的感觉。

3、再唱

四、新歌学习,唱响大海。

揭题:《大海啊故乡》

导:壮阔、美丽的大海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无限依恋,无比热爱。所以人们赞美它,歌唱它。今天老师就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跟大家分享,听!

(一)欣赏范唱。

1.第一遍欣赏,了解歌曲。

要求:边听边看歌词内容。

(1)揭题:老师最喜欢的这首歌是(齐读:《大海啊故乡》)师:作者为什么把大海叫做故乡?你能从歌词中找到答案吗?

(2)交流,歌曲的情绪如何?

2.第二遍欣赏轻声哼唱,试着划分歌曲的段落。

交流:可分两个乐段。

出示段落标记:AB

(二)分段学习。

1.A段学习

请你用l?轻声跟老师的琴声哼唱。

1)跟琴声用l?哼唱。

2)这段旋律中也多次出现了什么音符?——出示附点音符

3)再次哼唱旋律,唱足附点音符的时值。

4)请生朗读歌词。

5)演唱歌词,发现问题纠正。

6)再唱A段。

2.B段学习

1)跟琴声用l?哼唱,熟悉旋律。

交流,B段与A段相比音区的位置是高还是低?

3)齐读歌词。

4)交流:歌词表达的情感:依恋、热爱。

再读歌词。

带着这样的情感让我们唱一唱歌词。

5)唱歌词。

(三)跟琴完整演唱歌词,唱出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

五、歌曲处理,情感升华。

(一)力度处理。

1.大家在演唱时,有没有发现B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能不能去掉?这是为什么呢?——交流

2.这里是作者情感的升华,不一样的情感在力度上可以怎么表现呢?(依次出示mff)

第一次演唱时声音强一些,用mf来表现;第二次演唱时声音更强一些,用f来表现。

3、用不同的力度演唱B段歌词。

4、A段是叙述的语气,我们可以用什么力度来表现呢?出示mp

4.用不同的力度跟音乐演唱歌曲。

(二)乐句处理。

1、长音处理。

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第一句,对照歌谱,哪种唱法是正确的?(正确的先唱,老师强调长音的唱法)交流

2.换气处理。

(1)注意运用腰部力量有气息的演唱,同时还要统一好乐句的换气。两小节换一口气,唱时吸气要深一些。

(出示换气记号)

(2)师范唱第一句,加上手势。

(3)下面我们再把歌曲连起来唱一唱,注意长音、注意换气。

3.再唱歌词。

(三)巩固演唱。

师:刚才我们是一起唱这首歌的,这种演唱形式叫齐唱,除了齐唱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演唱?

故乡教案 篇7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把握闰土,杨二嫂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运用对比刻画人物,展示主题的写法。

3.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1.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主题的思想内涵、思考社会人生。

教学难点:对小说主题思想和篇末议论语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自学感悟

1自学提纲

①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②以小组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误读,错读的地方。

③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④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二.自学检测:出示自学检测题

①将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学汉字

阴晦脚踝()髀骨()潮汛()

・・・・

chī()笑sè()素wǎng()然zì()suī

②本文选自_作者_原名_,字_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家_家_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③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回答: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④作者千里迢迢回到阔别的故乡,体会到的不是激动、喜悦、而是深深的悲哀。究其原因是故乡景,故乡人的变化,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哪些又着墨较多?

三.合作交流

1.学生精读,把握人物形象:闰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者用前后对比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写他的变化,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对比的?通过对比突出了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后回答:①外貌对比②动作、对话对比③对“我”、对生活态度的前后对比。

2.学生速读课文,筛选信息,为文中的主要人物写一个小结。

(对交流过程中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见解要予以鼓励)

3.在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试勾画出“我”的心情,讨论并归纳

①回故乡--()

②见故乡--()

③忆故乡--()

④忆闰土--()

⑤见杨二嫂--()

⑥见闰土--()

⑦离故乡--()

四.质疑解难:学生自由提问,其他同学有能帮助解决了的应鼓励,如有困难老师进行点拨,讲解。

(要激励学生的思维,鼓励个性化的见解)

可能涉及的问题:

1.文中对《故乡》景物的描写有几处?它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吗?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这句话。

3.作者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这些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由老师提出,然后合作探究)

五.分层训练

(一).基础题

1.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其中,闰土.杨二嫂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请找出描写闰土、杨二嫂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性词语,分析闰土.杨二嫂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我”是小说中的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一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人物分析,合作研讨小说主题。

(二)链接题

“我”不愿宏儿和水生“如同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同别人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们有“新”生活,展开想象,说说“我”闰土,别人这三类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新”生活又是怎样的生活?联系实际给“新”赋予新的含义。

(三)思考题

1.“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么?

2.“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

3.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今后的做法。

六.拓展延伸

鲁迅笔下的“故乡”来日趋破产,贫困,你的故乡这些年来有变化吗?

请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然后写一篇题为《故乡》的文章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MSN(中国大学网)

以上就是《故乡教案范本》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故乡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773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