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认识口教案

2024-07-08 认识教案

认识口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制定离不开深入了解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如果您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心88教案网编辑建议您阅读一下“认识口教案”,分享可以让我们对世界有更多的认识把这个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认识口教案【篇1】

(一)说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学习“时间的计算”以及“24时计时法”等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生能否牢固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非常关键。

(二)学生情况简析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会了认读整时和半时。同时在生活中,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生活体验和实际的认知经验。因此,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互教互助,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动”起来。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有观察发现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合作学习法等。

(四)教学整体的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内容多而零乱,我准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一方面让会认读钟表的学生保持极高的学习兴致,能把自己的经验具体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语言;另一方面也让还不会看钟面的学生能在愉快、和谐、自主的环境中主动接受知识。本节课的练习部分是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一原则而设计的。

认识口教案【篇2】

一、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1)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速度是每分钟四十八万六千米,最小速度是每分钟三十八万七千米。

(2) 截止5月,拉萨市私家车数量达到六万四千四百四十一辆,平均每4人便拥有一辆。

(3)《中国昆虫名录》这本书中收录了当时已知的.中国昆虫约二万零六十九种。

二、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三、按要求写出近似数。

四、在○里填上“>”“

八、54□000=54万,□里能填( )。如果是54□000≈54万,□里能填( )、( )、( )、( )。

九、想一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近似数是569万的数一定比近似数是568万的数大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用7、6、5、4、0、0、0、0这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认识口教案【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认识,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位置:“圆的认识”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

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圆的知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新课标: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以上理解,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知道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了解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及圆的特征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3、结合历史材料,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

三、说教学过程:

1、整体设计

(一)情景结合,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索: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四)知识小结,整理评价

2、环节设计

(一)情景结合,导入新课:

出示从古到今的各种车辆,让学生找找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会说都有圆形的轮子,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很自然的会问: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等,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索:

1.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寻找画圆的方法,体会画法的优缺点,从而找出正确的画圆方法,在老师示范的引领下,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画圆得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总结:画圆需要定长、定点、旋转。画圆方法:手握柄,中间扎的地方固定,两脚的距离不能变,轻轻的绕一圈。

2.圆的各部分名称:

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刚才我们画圆时的定点、定长叫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课本53页)。

交流: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课件展示;圆心、半径、直径定义理解什么是圆内,圆外,圆上?

3.合作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及特点

下面拿出你们的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要求)(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吧?课件展示

(通过对折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通过画一画,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通过测量,我们组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半径都相等。通过比较我们组得出直径长度于半径的两倍。我们组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课件出示我国古代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子的话“圆,一中同长也。”什么意思?(一个圆心,半径同样长)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2、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3、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但没有那么大的圆规,请你们想一想怎么画这个大圆

4、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的物体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通过感受圆的神秘,强烈地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认识圆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增强好奇心。

(四)知识小结,整理评价

同学们:其实数学不仅仅在课本上,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学习重要的是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以踏实认真为圆心,以勤奋细心为半径,用毅力恒心旋转,实现自己圆满的梦想。

四、说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径:用字母d表示无数条,都相等

半径:用字母r表示无数条,都相等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d=2r r=

画法: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力求简洁明了,体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过程,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肯定有很多不足,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三、说教学过程:

1、整体设计

(一)情景结合,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索: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四)知识小结,整理评价

2、环节设计

(一)情景结合,导入新课:

出示从古到今的各种车辆,让学生找找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会说都有圆形的轮子,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很自然的会问: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等,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索:

1.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寻找画圆的方法,体会画法的优缺点,从而找出正确的画圆方法,在老师示范的引领下,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画圆得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总结:画圆需要定长、定点、旋转。画圆方法:手握柄,中间扎的地方固定,两脚的距离不能变,轻轻的绕一圈。

2.圆的各部分名称:

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刚才我们画圆时的定点、定长叫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课本53页)。

交流: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课件展示;圆心、半径、直径定义理解什么是圆内,圆外,圆上?

3.合作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及特点

下面拿出你们的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要求)(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吧?课件展示

(通过对折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通过画一画,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通过测量,我们组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半径都相等。通过比较我们组得出直径长度于半径的两倍。我们组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课件出示我国古代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子的话“圆,一中同长也。”什么意思?(一个圆心,半径同样长)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2、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3、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但没有那么大的圆规,请你们想一想怎么画这个大圆

4、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的物体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通过感受圆的神秘,强烈地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认识圆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增强好奇心。

(四)知识小结,整理评价

同学们:其实数学不仅仅在课本上,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学习重要的是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以踏实认真为圆心,以勤奋细心为半径,用毅力恒心旋转,实现自己圆满的梦想。

四、说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径:用字母d表示无数条,都相等

半径:用字母r表示无数条,都相等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d=2r r=

画法: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力求简洁明了,体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过程,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肯定有很多不足,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认识口教案【篇4】

1.复习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

(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习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例1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具体采用以下模式: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2×3=6

3+3+3+3=123×4=12

4+4+4+4+4=20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3×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知识扩展:

第一学期上册教学期末工作总结|年终总结第二学期下册教学期末工作总结|年终总结

认识口教案【篇5】

说课稿

题目: 《认识角》说课稿

学 校:张桥镇中心学校 姓 名: 宛青青 联系电话: ***

《认识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4至85页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4至85页的内容,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和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要求知道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第二部分是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能独立用直尺画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生活,对平面几何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课前通过回忆学习过的平面几何图形,来导入角的概念,并且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来加深记忆。

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等孩子的共性,课堂上充分利用和捕捉闪光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弥补他们的缺陷,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它的特点。(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3)能力目标: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

认识角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抽象概括,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得到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由于学生课堂容易分神,学生年龄小、好动等特点,为此我采用如下教 法:

直观演示法,谈话启发式,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2)说学法:

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在本节课当中,我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方法,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得到体现和实施。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和圆形,各自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图形。

让学生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感知是思维活动的窗户,使人们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学生动手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感知。(1)找角:

课件出示图片。询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并且鼓励同学回答,表扬发现角的孩子。[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2)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分组让学生把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的物体来引导学生正确指角。

然后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之后打开数学书84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师生共同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小组合作,折角

折角。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然后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让有不同折法的同学也过来贴上,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2)动手操作,做角

做角。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3)体会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时学生发现角变怎么样了?而当两条边收拢一些时这个角又变怎么样了,怎么又会变小的?

师生共同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4)比较角的大小。

利用观察法和重叠法引导学生比较角的大小。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

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件出示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5)画角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媒体出示角的画法)最后,我把角的特点和画角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的教学,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

(四)引导质疑,升华新知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1. 辨认角。

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2. 数角。

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拓展角的认识

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来说: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所感,教师从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本节课的得失。)

四、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直观展示出角的两条边和一个顶点,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认识口教案【篇6】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例1及P82做一做的第1题。2、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要认识的是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及1时与60分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掌握本课知识既为下一课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做好准备,又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自觉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理解时、分的进率。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教法、学法选择】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2、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鲜活的感性支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重组,达到认识、理解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目的。【教学程序设计】

认识口教案【篇7】

(1)认识导体的电阻,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关系、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经历科学探究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在经历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动中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培养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即如何采用变量控制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最终归纳得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将不同的导体联入电路,观察小灯泡的亮暗程度。

(3)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收音机、电视机电路板中的电阻元件。组织学生阅读P32“一些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并从中发现电阻的大小不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灯光的明亮变化使学生对电阻变化有比较形象和具体的感性认识,由此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导体的电阻是可变的,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先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电阻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并且说明你这样猜测的理由。

可能跟长度、材料、粗细和温度等有关;

由于涉及到多个因素的探究,所以在探究前引导学生用变量控制法去研究。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活动①提供的器材进行设计实验。(同时向学生介绍线路板中材料、长度、粗细等具体情况)

设计方案1: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线路板。这种方案定性地进行探究,通过选择不同的电阻线或者不同的长度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来判断电阻大小的变化,从而探究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设计方案2: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线路板。这种方案也是定性的进行探究,通过选择不同的电阻线或者不同的长度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来判断电阻大小的变化,从而探究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设计方案3:电流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线路板。种方案综合了以上两种方案的特点进行探究,即可以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同时也可以观察小灯泡亮暗的变化。

后在探究电阻与温度关系时,采用集中的原则,进行演示实验:

把一日光灯的灯丝接到电路中,接通过电路后,观察用酒精灯对日光灯灯丝进行加热前与加热时,小电灯的亮暗的变化,并把现象记录下来,最后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自已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并把实验现象和结果设计在一张表格上记录下来,便于他们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老师与学生一同分析各组记录的数据,归纳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结论: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异体的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多数的金属,温度升高,电阻增大。(锰铜的电阻随温度变化很小,碳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认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不用铁而和铜和铝做导线的理由。

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段导休的电阻被均匀拉长,由于它的长度________,横截面积_________,则它的电阻_________。

② 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上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

认识口教案【篇8】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共分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来了一份礼物(电脑出示)你能根据算式猜想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知识呢?我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应用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1、让学生对着插图,进行观察和交流。

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有序地观察,借此培养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察到什么,我不去做过多限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宝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交流观察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知识中,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行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做到知识共享。

而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巧妙地引到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如说: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老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你想认识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免学生认为大括号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在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的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是非常有益的。

3、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应该说不难解决。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决不就此满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扎小辫的3人;低头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况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而定。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没必要过多讲解。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部分,根据减法的意义,应该列式为7-2=5。利用电脑的优势,我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这是两道容易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辨析。而当问号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这两道应用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同时辅以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至此为止,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4、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己进行辨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美丽的小湖》与前面的知识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小鸭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领》、《小金鱼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问题,并辅以可行的奖励机制,如评选故事大王、速算冠军以及优胜小组等,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当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情况放到第二节课或者课外进行,毕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四)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这样,就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四、说课综述

总之,我在教学中,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相信,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好,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认识口教案【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物体》。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领悟教材

本单元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始,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不对形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

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感性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集合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定格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物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建立空间观念。

四、教法与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观察比较,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羊村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羊羊们玩得正开心,突然,刷的一下灰太狼跑来把美羊羊抓走了。羊羊们还没反应过来,它扔下了一个箱子,还留下了一张纸条:要想救美羊羊,先解决我箱子里的问题。

打开箱子看一下,都是些什么啊?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认识物体”

(设计意图:利用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第二个环节: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这一环节我分四个层次组织教学

1、分一分,为学习各种几何形体做准备。

小朋友们,想救美羊羊,就必须为我做三件事情。第一件嘛,看看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很多的物体,请根据我的要求来分类。

(1)、先想想能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

(2)、音乐一响开始分类,音乐停止请坐好。

90秒后,音乐停止,抽同学将本组分类情况进行汇报。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大小,形状,以及是否能滚等不同标准来进行分类。只要分得有理,我都会给予表扬与肯定。

最后让每一组的小朋友都按形状不同分为四类,为后面学习各种几何形体做好准备。

2、认一认,揭示概念。

第一个要求完成得很好,现在请你们为我做第二件事。

我们来看一下,他要我们做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1)、音乐一响,请小朋友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物体。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音乐停止请坐好。

90秒后,音乐停止,班上汇报交流。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介绍几何体的特征可能会说: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有六个面,正方体方方正正的,也有六个面。圆柱上下两个面平平的,圆圆的,中间的面弯弯的。圆柱和球都会滚等。学生愿意介绍那一种就介绍那一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根据学生介绍的实物抽象出模型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最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抽同学把它们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并告诉他们这样的图形叫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认一认”这个活动是本课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使学生口、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

3、猜一猜,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点

灰太狼说,真不错。不过还有最后一个要求。我们来猜一猜,摸一摸。

猜猜我的'后面是什么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比较出长方体有的面大有的面小,而正方体四个面一样大

4、摸一摸,加深对物体的认识。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准备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形体的实物,老师说物体名称,叫学生把他摸出来。

最后剩一个圆台在袋子里,摸到后不能说出它是什么,而说出摸到这个东西的感觉,让大家来猜猜是什么。通过比较发现这个东西上面大一点,下面小一点。而圆柱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第三个环节: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数一数。

慢羊羊为了感谢小朋友,它发明了一样玩具让大家欣赏一下。

机器人说:我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数一数我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动脑筋,体会各种形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慢羊羊想把这个机器人送给美羊羊,可是他又不想美羊羊一看就知道是个机器人,该怎么办呢?

哦,装在长方体的箱子里,可是箱子推不动,怎么拿去送给美羊羊呢?小朋友,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3、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欣赏立体图形,并说出每一种物体属于什么立体图形?

(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习设计,运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心里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啊?认识了哪些物体呀?

2、今天晚上回去在家里找一找我们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然后跟爸爸妈妈说,好不好啊?

五、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是我和学生们合力完成的,将几种立体图形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看起来简洁,美观。通过共同参与起到了三个作用:一是开动了学生脑筋,训练了他们的思维;二是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加深了学生印象,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本课重点。

以上这些,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和认识,我尽力把新课标的理念体现在教学中,但还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够不吝赐教,提出您们宝贵的建议,使我以后的教学能够不断进步。

认识口教案【篇10】

【说教材】

《认识东、南、西、北》这节课是在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上一课时能结合具体情境,会辨认东、南、西、北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下面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和简单的路线图等做好铺垫。

教材是这么安排的:

首先出示例2,呈现了学生完成校园的示意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小组思考、讨论和班内展示、交流各种记录方位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教材注重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排列规律的内容,这方面内容有利于学生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三个方向。

接着出示例3,呈现了在某一街区“学生问路”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然后出示做一做,呈现了在某一街区的地图,帮助学生巩固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及行走路线的知识,同时体会东西北这四个方位概念的相对性。

教材注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加深理解和记忆。教材还注重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排列规律的内容,这方面内容有利于学生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三个方向,还为后面认识平面图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四个方向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让学生在绘图以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设想】

鉴于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红的妈妈想到学校里来看看。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1、回想上节课在操场上辨认方向的情境。

2、在纸上绘制简单的校园地图。

①集体交流绘制地图的想法,使学生明确要确定方向。

②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绘图,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③集体交流校园地图,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④学生再次画校园地图。规范画法。

新课程提出要重视体验学习。体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因此,我通过设计了这么几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在动手绘制校园图中来认识地图中的方向,进一步巩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知。同时让学生在感受东、南、西、北的规律排列中,渗透学生按照一定规律述说事物的意识。

(二)学看路线图。

创设情境,出示例3。

我把例3的教学分为这么几个层次:

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②教师扶着学生,与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去少年宫怎么走?

③小组内交流,讨论如果小朋友想要去别的地方该怎么走?

④师生交流反馈。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让学生模拟图中的人物进行多次的问路对话。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学习与他人交谈中提高,学会看懂简单的地图,并能用东、南、西、北来描述行走的路线。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巩固提升

创设情境,出示做一做。假如你是小红,你想去哪儿?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对话,进一步巩固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简洁数学语言描述自己想法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我本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同学们交流与对话中来进一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让学生在与人交流中体验,使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同时,采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的价值。

认识口教案【篇11】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1页例一及8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要认识的是要求学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

以上就是《认识口教案》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认识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772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