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圆柱教案

2024-06-25 圆柱教案

圆柱教案优选。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案资源提高教学水平,网上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案课件?88教案网的编辑精心为您选出一篇优秀的“圆柱教案”文章,想获取更多信息请持续浏览我们的官方网站!

圆柱教案(篇1)

教学内容:六年级第十二册

教学课时: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难点: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1、圆柱体教具一个

2、学生每人准备圆柱形模型两个;

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圆柱有哪些特征?它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2、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做的模型,指出哪一部分是侧面.

3、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4、学习推导方法。

(二)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思考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2)、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推导公式。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口答

把直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这个()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宽等于圆柱体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自学提示:(1)、思考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2)、讨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学生汇报交流。

3、推导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三)运用公式计算。

1、求下面各圆柱体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1)、底面周长1.6米,高是0.7米。(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5厘米。

2、求上面各圆柱体的表面积(分步口答)

3、出示例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注意,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

三、课堂小结

大家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屏南实验小学 韦 斌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认识,形成能力。

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探索,这便是给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人各有其个性,有的爱独立思考,有的爱互相讨论,有的爱听听别人怎么说。于是,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同桌讨论,有的由几个人组合,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油然而生,使每个学生达到了“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在主动探索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再互相交流启发,自然就获得了成功。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基本题以及多向思维的,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分析问题,使学生开阔思路,思维灵活,从而敏捷地解决问题。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对于未获得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教师应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给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即使彻底错了,教师也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给予机会让他争取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人的尊严,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因此而分享快乐。

总之,学生在以上学习过程中,探索意识和发现能力得以展示,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相辅相成,大大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4、学习推导方法。

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思考这个 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2、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 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把直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这个()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宽 等于圆柱体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 于(),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

自学提示:

1、思考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2、讨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 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求下面各圆柱体的表面积

求下面各圆柱体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5厘米。

目标检测: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 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 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拓展题:

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 25.12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圆柱体 的表面积。

给下面的物体分类。

圆柱教案(篇2)

很多自己单独带宝宝外出的父母会让宝宝坐在副驾驶座上,方便随时照顾宝宝。但据相关数据显示,发生事故时,副驾驶位出险的概率是较高的',又因为宝宝属于未成年人,所以不建议宝宝坐副驾驶的位置。而且,只有坐在这个位置,宝宝才有机会去按车里的各种按钮,更增加了危险性。

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可把宝宝独自留在车内。据报道,美国每年有30名以上的儿童因为被单独留在轿车里而死于中暑。一旦气温超过26℃,独自留在车内的宝宝就可能遭遇致命的车内热射病。当车停下而引擎又在转动时,容易造成致命的一氧化碳中毒。而且宝宝独自在车内,无论是出于好奇还是因为难受想打开车门,都有可能摆弄车内的设备,从而造成意外。

即使我们再多的提醒、警告,也难以保证宝宝会老老实实坐在车里一动不动,那么,必要的安全装置就派上用场了:

宝宝可能会玩车窗,这时问题就来了。防夹电动车窗在关闭时碰到障碍物,玻璃便不再往上升,这样既保护玻璃不破裂又能避免宝宝被夹伤。

不同年龄层的宝宝有身材大小的差异,需要使用可调节的安全带。可调高度的安全带可以通过调整位于座位旁边的处于最高位置的固定点,来适应不同身高的肩部高度,作用于有效位置,从而为不同身材的宝宝提供有效保护。

为了防止坐在后座的宝宝打开车门,现在大部分车型都在后门加装了特殊的锁止功能。

圆柱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出示各种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重点突出圆的面积求解方法,并引出圆周长的求解方法。

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S=πr2,C=2πr或C=πd。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手中先后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出示例题图例:观察下面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2.圆柱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后,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认识圆柱体的外部特征以及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

总结: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指出:(沿着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

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

(1)认识底面

教师拿出一个圆柱体: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柱是直圆柱的简称,即两个底面之间从上到下一样粗细,高垂直于底面。

(2)认识侧面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

由此指出: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3)认识圆柱的高

让学生看圆柱形物体,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明白: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他们都相等。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师:我们认识了圆柱体,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形的容器,你们想一下,这个容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指导学生分析自己手中的模型,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师出示罐头盒,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教师: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它的长宽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

=

圆柱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知道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能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推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道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时应结合具体情境。

4、培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圆柱形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

提问:(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六个面的面积之和)(2)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把六个面的面积加在一起)

多媒体出示: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单位:厘米)

教师: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也就是要计算什么?(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三个面的面积之和)

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把三个面的面积加在一起)

教师:圆柱的表面积就是它的三个面的面积之和,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只需

把三个面的面积加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由长方体的表面积导入圆柱的表面积,知识的迁移自然,学生容易理解圆柱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你能试着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吗?(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教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只计算了两个底面的面积,还有一个侧面的面积呢?(设置难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能不能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学生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吗?

(一)圆柱的侧面展开

1、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2、汇报质疑:学生到讲台上汇报展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多媒体演示。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我竖直把圆柱的侧面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

②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我斜着把圆柱的侧面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因为我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了一个圆柱。

④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因为我把圆柱滚动一周发现圆柱侧面走过的是一个长方形。

(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方法多样,为推理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打下基础。)(二)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1、教师:同学们做的真是太好了,那你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观察、讨论一下。(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汇报质疑:学生到讲台上汇报展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演示。

①圆柱的底面周长

②圆柱的高

(三)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教师:你能根据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得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吗?请同学们再观察、讨论。(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汇报质疑:学生汇报展示,教师板书演示。

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圆柱的底面周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师:如果我们用S侧表示圆柱的侧面积,用C表示圆柱的底面周长,h表示圆柱的高,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S侧=Ch

汇报交流,质疑问难,计算表面积。

1、多媒体出示: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单位:厘米)

30

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这个圆柱的侧面积了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请学生板演)

S侧=Ch=2×3、14×10×30=1884(平方厘米)

2、教师:那么现在你能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汇报交流,总结算法,并请学生板演。侧面积:2×3.14×10×30=1884(平方厘米)底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表面积:1884+314×2=2512(平方厘米)3、教师:你能总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吗?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计算下列圆柱的表面积。

教师:你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计算下列圆柱的表面积吗?下面三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圆柱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3-3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同学们说的意见不一致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 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有了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2、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生2: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得很好,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生6: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如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小结:同学们会动手、动脑,巧妙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平面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论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乘高。

师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分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发展。)

3、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该怎样算呢? (1) 出示例2

分组讨论例2中给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它的表面积应包括几个面?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了圆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学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 教学例3

师: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例3,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 学生做完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5:我知道了,做这个无盖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生6: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因为用料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让学生看34页,看“注意”后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讨论,理解进一法,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3)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出示牛奶罐、无盖水桶、水管等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实物分别处理,要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综合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9分米,底面周长3.5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1米2分米,制这个油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先让学生讲讲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以及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全课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水管-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所以都要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圆柱教案(篇6)

2011人教版数学下册圆柱的容积问题

《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 魏 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7和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通过经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推理和变种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培养问题意识,体会转化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一瓶矿群水。

(一)激活学生经验,引出问题 1,出示空瓶子。

问:关于瓶子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各种问题。3,问:我们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

4,想知道这个瓶子的容积,你有办法解决吗? 5,引导学生有没有别的办法知道它的容积呢? 6,瓶子的容积可以直接计算出来吗?

7,把这瓶水装满,没有别的容器,你能想办法求出它的容积吗?

(二)利用转化方法,计算瓶子的容积 1,活动一:合作探究

(1)4人小组合作,先选一位同学喝掉一部分水。(2)把你们求瓶子容积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转化? 教师提供准备好的教具让学生在解释的时候同步演示。问:瓶子里水的体积在倒置前后有没有变?为什么要倒置?

2,我把大家的方法记录下来。

板书:水的体积+空气部分体积=瓶子的容积

小结:我们利用了体积不变的特性,把瓶子转化成了两个完整,规则的圆柱。

3,回顾。出示幻灯片,演示流程。4,活动二:合作解决

(1)4人小组合作,2人测量出计算所需要的数据.(2)另外2人计算出瓶子的容积。(3)小组汇报.在计算和圆有关的问题时,尤其是多步计算的问题,不必太早代入π值,这样可以减少繁琐的小数乘法,可以减少错误。

问:大家还有疑问吗?现在老师有个问题(出示幻灯片:方形饮料瓶。)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5,学生汇报。

6,刚刚解决的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我们解决问题时,需要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像这样的例子,我们小学阶段很多地方都利用过,想一想,举个例子。

8,老师也找出一些例子,请看:出示幻灯片。观察上面的例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三)实践应用 1,出示练习2,学生汇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结合矿泉水瓶,通过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利用这节课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把它用到生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

问题解决

水的体积+空气部分的体积=瓶子的容积

课后练习:

1.把一块长31.4cm,宽20cm,高4cm的长方体钢坯熔化后铸成底面半径是4cm的圆柱。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 2

圆柱教案(篇7)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包含圆柱的体积核算公式的推导,使用公式直接核算圆柱的体积,使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第十一册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材充沛使用学生学过的常识作衬托,选用搬迁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经过调查、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络,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核算公式。

教育目的:

1、运用搬迁规则,引导学生凭借因面积核算公式的推导办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核算公式,并了解这个进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核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处理一些简略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转化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法,培育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

4.凭借什物演示,培育学生笼统、概括的思维才能。

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育进程:

一、情形引进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教师在杯子里边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2)你能用曾经学过的办法核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评论后报告: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核算。

(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核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形。(课件显现)

假如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方才那样的办法吗?方才的办法不是一种遍及的办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分,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核算公式呢?

今日,咱们就来一同研讨圆柱体积的核算办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规划目的:问题是思维的动力。经过创设问题情形,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日子经验和旧知,活跃考虑,去探求和处理实践问题,并能制作认知抵触,构成"使命驱动"的探求气氛。)

二、新课教育:

设疑揭题:咱们能把一个圆选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办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核算公式,现在能否选用相似的办法将圆柱切开拼组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日咱们一同来评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求推导圆柱的体积核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进程,一同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红32份、64份……),让学生清晰:分红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挨近于长方体。

C、顺次处理上面三个问题。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便是圆柱的高。协作答复,演示课件,闪耀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评论并得出成果。你能根据这个试验得出圆柱的体积核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评论:圆柱体经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形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由于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核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明: 。

(板书:V=Sh)(规划目的:在新课教育中,先让学生经过温习旧常识,在调查中了解,在比较中概括,经过这些办法能够使学生实在阅历圆柱体积公式充沛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效果和学生的主体效果。这样的教育,不只有利于学生了解算理,把握算法,并且在公式的推导进程中,领会了学习办法,培育了学生的学习才能、笼统概括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

要用这个公式核算圆柱的体积有必要知道什么条件?

填表:请同学看屏幕答复下面问题,

底面积(㎡)高(m)圆柱体积(m3)

63

0.58

52

(规划目的:规划操练能使学生到达触类旁通的效果,然后操练学生的技术。这是第一层底子操练,经过这道题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本课要点,夯实根底知)

例: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内直径是6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容积约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存整立方分米)

解: d=6dm,h=7dm.r=3dm

S底 =πr2=3.14×32 =3.14×9 =28.26(dm2)

V =S底h =28.26×7 =197.82198dm3 答:油桶的容积约是198立方分

(规划目的:使学生留意解题格局,留意体积的单位为三次方)

三.稳固反应

1.求下面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作业本上做。板演的同学解说自己的解题办法题,教师概括学生所用的解题办法,着重在解题的进程中格局。(规划目的:这是第二层变式操练。是让学生在把握公式的根底上了解公式,学会灵敏运用公式的操练题。经过对公式的拓宽性了解,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了解和把握,一同也能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

操练:(回到想一想中)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体积是整个水杯体积的2/3核算水杯中水的体积?

(规划目的:这是第三层开展性操练,组织了密切联络日子实践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处理引进环节中的两个问题,实在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

四.拓宽操练

1.一个长方形的纸片长是6分米,宽4分米.用它别离围成两个圆柱体,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们的体积巨细相同吗?请你核算阐明理由.(成果保存π)

2.一个底面直径是20cm的圆柱描述体里,放进一个不规则的铸铁零件后,容体里的水面升高4cm,求这铸铁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规划目的:组织了密切联络日子实践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处理引进环节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关于了解周围世界和处理实践问题对错常有效果的;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况到达培育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创造性处理问题才能的目的。)

五.讲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成。

2.解题时需求留意那些方面。

(规划目的:收成包含常识、才能、办法、情感等全方位的领会,在这儿选用发问式小结,使学生畅谈收成、发现缺乏,既能操练学生的言语表达才能,又能培育学生的概括概括才能;一同经过对本节所学常识的总结与回忆,还能使学生学到的常识体系化、完好化。)

六.安置作业

1.A册习题2.7

2.拓宽操练2题

教育反思:

本节课的教育体现了:一、使用搬迁规则引进新课,为学生创设杰出的学习情境;二、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则,引导学生调查、考虑、说理,调集多种感观参加学习;三、正确处理"两主"联络,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效果,留意学生学习的参加进程及常识的获取进程,学日子跃性高,学习效果好。到达预期效果,缺乏处学生评论时刻操控太少,课后作业单个学生仍是对公式不会灵敏使用。

圆柱教案(篇8)

听了刘老师上的《圆柱的体积》一课,深有感触。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节课的一开始,刘老师复习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图形的计算公式,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bh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ah,统一成一个计算公式v=sh。并向学生提问:这个统一的计算公式是否也能用来求圆柱的体积?通过设疑揭题从而引入新课。教者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衔接自然。新课引入“引”出了学习新知识的思路, ,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新课教学,教者积极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教者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足够大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者让学生拿出课前布置的预习单作业,把自己预习的结果在四人小组讨论,同时,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学生学习小组活动中去,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新知过程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围绕预习单的问题去进行实践、探索、发现。学生四人小组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把圆柱体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学生在操作、比较中,紧紧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学生在逐题汇报预习单内容时,教师的“导”、“放”、“扶”层次分明,教师虽然没有讲太多东西,但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价与反思,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师与生、生与生间的交流评价,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合作交流是学生体验的有效途径。使学生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

(1)处理推导过程不够到位,只讲清了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高,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没有进一步弄清圆柱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如:圆柱的半径=长方体的宽,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长方体的长。

(2)本节课我觉得在练习上还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开放的习题。总之,本节课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得灵活,体现了重在思,贵在导,导思结合的原则,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的素质教育思想。

圆柱教案(篇9)

1、什么是车内空气污染?

1.车内空气污染指汽车内部由于不通风、车体装修等原因造成的空气质量差的情况。车内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车体本身、装饰用材等,其中甲醛、二甲苯、苯等有毒物质污染后果最为严重。

2.受雾霾天气及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造成车内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氮氧化物、颗粒物(PM2.5)、臭氧、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如车内塑料、皮套等。汽车的内饰构造主要由皮质、纤维和各种工程材料组成,而这些材料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质。

它们是造成二次污染的主要来源,如毛绒玩具、塑料地毯等。市面上售卖的车内装饰物品种和材质多种多样,良莠不齐。

车内空间狭小,如果司机或乘客吸烟,不仅会大大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一氧化碳和尘埃等物质的污染物浓度,散发出的有害气体也会停留在车厢内,影响人体健康。

若车用空调蒸发器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护理,就会在其内部附着大量污垢,所产生的`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弥漫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差甚至缺氧。

空气清新剂可起到暂时清新车内空气的作用,但治标不治本。而且空气清新剂多由乙醚、香精等成分组成,很多香水也是化学合成物,这些物质分解之后产生的气体中某些成分本身就是空气污染物,这样只会加重车内污染。

除了以上由于车内硬件设施产生的污染物外,还有氮氧化物、颗粒物(PM2.5)、臭氧、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影响着车内的空气质量。这些污染物都来自车外,在车内使用外循环或者汽车的密封性不够严密(交通堵塞时情况更严重),污染物会通过缝隙、管道进入车内,使车内空气质量变差。

3、车内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甲醛: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严重刺激呼吸道,出现眼刺痛、头痛以及支气管哮喘等症状。

苯:苯易挥发,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原料。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会引起急性中毒。所以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

甲苯: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甲苯,可能会出现眼部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恶心、步态蹒跚、意识模糊等现象。

二甲苯: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二甲苯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以及胶粘剂、防水材料等。

丙烯醛:丙烯醛是空气有机污染物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

细菌、霉菌、病菌等微生物:诸如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容易在车内潮湿阴暗环境中滋生、大量繁殖。长期接触金黄色葡萄球菌,人体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会影响呼吸系统,严重的会患上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3月1日出炉的国内汽车车内空气质量首个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中,规定了车内空气中有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八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这意味着八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伤害非同小可!

4、如何减轻车内空气污染?

A.购买新车后,座椅、方向盘等处通常会有一层塑料包装,这些一定要尽快去除,不能长期保留。车主尽可能做到车内外空气交换,以便尽早让车内有害气体挥发释放干净。

B.不要随意对车内进行装饰,把劣质装饰物污染引进车内。即使要进行车内装饰,也应特别注意不要使用阻燃剂、粘合剂和防腐剂等。

C.进入汽车后,应打开车窗或开启外循环通风设施,让新鲜空气进入,不要在封闭车窗、车门状况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要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

D.在开启空调和暖风时,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车内自循环模式。

E.遇到严重堵车,或跟随尾气排放可能超标车辆行驶时,应关闭车窗,把空调开关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

圆柱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高的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评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评析】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评析】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1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评析】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3、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 ,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评析】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学生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形体,因此教学时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圆柱教案(篇11)

【学习方针】

1、探求并把握圆柱的体积核算公式。

2、能运用公式核算圆柱的体积,并处理实践问题。

【学习进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日咱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出示方针

本节课咱们的方针是:(出示)

1、探求并把握圆柱的体积核算公式。

2、能运用公式核算圆柱的体积,并处理实践问题。

了到达方针,下面请咱们仔细地看书。

三、出示自学辅导

仔细看讲义第19页到第20页的例5和例6的内容,要点看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进程和例6解题进程,想: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圆柱的体积核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明?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仔细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仔细,自学效果最好。下面自学比赛开端。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仔细看书,教师巡视,催促人人都在仔细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他生写在操练本上)

第20页“做一做”和第21页第5题。

要求:1、仔细调查,正确书写,每一步都要写出来。

2、写完的同学仔细查看。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咱们一同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

(二)评论

1、看第1题:以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2、看第2题:以为算式列对的举手?你是怎样考虑的?

3、看核算进程和成果,以为对的举手?

4、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今日你们体现实在是太好了,教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教师这儿有几道操练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

六、弥补操练:

1、一个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30立方厘米,高是60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形的体积持平,高也持平,那么它们的底面积()。

3、把一个圆柱的旁边面打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下面,咱们就来运用今日所学的常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讲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规矩。

七、当堂操练(讲义操练三,第21页)

作业:第3、4、7、8题写作业本上

操练:第1题写书上,第2、6、9、10题写操练本上

八、板书规划

课题三: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育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的《圆柱的体积》,我教此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育办法,而是选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己着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协作沟通,在实践中体会,然后取得常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常识。

学生经过实践、探求、发现,得到的常识是“活”的,这样的常识对学生本身智力和创造力开展会起到活跃的推进效果。一切的答案也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常识具有个人含义,了解更深入。

二、培育了学生的科学精力和办法。

新课程变革清晰提出要“着重让学生经过实践增强探求和立异认识,学习科学研讨的办法,培育科学态度和科学精力”。学生着手实践、调查得出结论的进程,便是科学研讨的进程。

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开展。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教给学生多少常识,把学生当成常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仅仅被动地承受、回忆、仿照,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底子得不到开展。而这儿创设了丰厚的教育情形,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阅历了自主探求、独立考虑、剖析收拾、协作沟通等进程,发现了教育问题的存在,阅历了常识发生的进程,了解和把握了数学底子常识,然后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开展。

本节课选用新的教育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缺乏之处是:由于学生自在评论、实践和考虑的时刻较多,操练的时刻较少。

圆柱教案(篇1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制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窗2《圆柱的表面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四制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历了多种简单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初步具备了用转化思想探究问题的能力。已经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主动地探索新知,促进知识的迁移。课前我让学生互考有关圆的计算问题,扫清了用公式解决问题时的障碍。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利用转化的思想探究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联系,灵活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本节课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综合运用实践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学法:注重学法指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亲身经历做、找、说等活动,做到让学生学会并会学。

六、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提出困惑

(二)亲身实践,解决困惑

(三)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四)引导总结,交流收获

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圆柱形纸筒的表面积。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做的圆柱体,结合学习经验说一说圆柱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并用手摸一摸。如果让你计算它的表面积,你想怎样做?你有哪些困惑?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的面积学生是很容易求的,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我设计下面的小组活动:

活动1:自制圆柱

(学具袋: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形若干。)

合作要求:四人合作,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圆柱。在制作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的?你有什么发现?

(柱体部分的接缝可用胶条粘好,上下两个底直接搭在柱体上下就可以,不用粘上。)

活动2:公式推导

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领思考。

问题1: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找一找它和圆柱的联系。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侧面的面积?

合作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总结。

基于经验,学优生会快速的得到结论,再通过小组互动学习,学困生也会豁然开朗,做到人人都有收获。我再借助课件展示动态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长方形的长就是底面圆的周长。小组汇报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通过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发现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及时肯定学生,汇报好的要加以鼓励和表扬。

总结公式

问题2:如果只给两个条件,可以是哪两个条件?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只要知道高和底面圆的任一条件,都能求出表面积。这个环节一定要舍得花时间,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以上就是《圆柱教案优选》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圆柱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609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