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包粽子的教案

2024-06-02 包粽子教案

包粽子的教案合集。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教学中的教案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是88教案网为您准备的与您所需相关的资料“包粽子的教案”,欢迎您品尝这篇文章的美味!

包粽子的教案 篇1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包粽子则是这个节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通过包粽子的活动,可以让幼儿们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本篇教案将详细介绍在幼儿园中开展包粽子活动的步骤和技巧。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将充分参与其中,体验包粽子的乐趣,并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一、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并学习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通过操作糯米等食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糯米、绿豆、红枣等包粽子的食材。


2. 粽叶、细绳等包粽子所需的器具和材料。


3. 讲解包粽子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幼儿园老师准备的包粽子示范模型。


三、活动步骤:


1. 知识导入(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传统习俗,并引导幼儿们了解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包粽子。可以通过幻灯片或互动游戏等形式进行讲解。


2. 材料展示(5分钟):


老师展示所需食材和包粽子的器具,并向幼儿们解释每种食材的作用,比如糯米是粘合粽子的主要食材,绿豆和红枣是包粽子时可选的馅料。


3. 包粽子示范(10分钟):


老师向幼儿们展示如何包粽子,先用粽叶包好糯米,再用细绳系好,最后根据喜好选用馅料。在示范过程中,老师应该一边解说一边演示,细致讲解每个步骤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幼儿动手包粽子(30分钟):


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所需材料,然后自己动手包粽子。老师和助教应该在场指导幼儿,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5. 分享和品尝(10分钟):


包好的粽子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统一煮熟,然后与幼儿一起分享品尝。同时,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包粽子的心得体会。


6. 温故知新(5分钟):


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再次向幼儿们强调活动的意义,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并鼓励幼儿们在家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共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四、活动延伸:


1. 绘画活动:鼓励幼儿通过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包粽子的体验和感受,加深对这个传统习俗的理解和兴趣。


2. 故事讲述:为幼儿讲述和端午节和包粽子相关的有趣故事,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3. 家园共育:将活动的所需材料和步骤以通知或传单的形式发放给家长,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在家里进行包粽子的活动。


通过幼儿园包粽子的教案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加深他们对端午节的认识。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与家长的配合,活动还可以延伸到居家环境,让幼儿在家里继续感受包粽子的乐趣。这样的教案活动不仅让幼儿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也为他们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

包粽子的教案 篇2

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包粽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风俗和民谣;了解屈原的故事,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

2、通过包粽子的活动,体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带给我们的节日快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会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

3、学会包粽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包粽子

教学准备:粽叶、糯米、绳子、小脸盆、**及动画收集、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1、 新课介绍(端午节习俗之一)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先看一段**(**)

师:真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啊!请说一说这是什么活动?划龙舟是什么节日的习俗?

生:划龙舟活动。端午节。(师板书。)

二、端午节由来

1老师:同学们,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生讲述:答案一:屈原

答案二:伍子胥投钱塘江

答案三:曹娥救父

老师: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

师出示:一段文字,并配以**,师朗读,文章如下: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楚王身边的一个**,他想让他的国家富强起来。楚王却相信奸臣的话,将屈原遣散流放。

在流亡途中,屈原听说楚国首都被敌人占领,人民受苦受难。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汩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长叹一声:“永别了……祖国!

”一纵身跳入江中。楚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眼含热泪,划船打捞屈原,又把粽子扔到河里喂鱼,希望鱼不要伤到屈原的身体。

这就是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

老师:同学们,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屈原被称为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他创作的诗篇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因此,有人把端午节称为诗人节。

三、端午节习俗之二——吃粽子

师:那么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呢?刚才我们已经亲身经历了热闹的划龙舟比赛,划龙舟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而有一个风俗活动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和快乐。那就是……生:

师:(出示粽子)这是什么?生:粽子。

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是对已故诗人屈原的怀念,而且粽子还象征着幸福、团圆和平安,成为人们节日馈赠的佳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包粽子。

老师:在学习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粽子。粽子有哪些形状?

学生:三角形、四边形、枕形、宝塔形、圆棒形。

师:粽子的馅料有哪些?生:枣、咸肉、红豆、绿豆等。

老师:在山东,粽子的馅料通常是红枣或豆沙。今天,我们包的饺子是红枣做的。

老师:粽子外面是什么?生:粽叶。

让我们享受各种馅料的饺子。师幻灯出示。

老师:那么粽子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

出示包粽子的方法:粽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在包的时候,先把两张粽叶折起来,打出一个角;下一步,把米饭倒进去,放些馅儿;然后翻过来,压紧,包成一个角,最后用线扎起来,这样粽子就包好了。(补充:

糯米需要提前浸泡,是为了到时容易煮熟,同时也是为了在包的时候不粘手。粽叶需要先洗净,除去干叶上的灰尘,还要使其柔软易折。)

老师,这里有一个比较容易学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老师:等等。我们小组要举行粽子比赛。比赛前请听规则。

1)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会合作

2)每一位同学要爱惜粮食

3)时间5分钟

生合作包粽子,时间5分钟。老师参观了教室,并提醒学生要珍惜食物。

师生:整理桌面。生:成品上交。

老师:同学们,做粽子后有什么感觉?

师确定比赛结果。

四、端午节其他习俗

老师:同学们,在端午节,除了划龙舟、吃粽子,你还知道什么习俗?

生:a:喝雄黄酒

b:挂香袋

c:挂艾叶

五、课堂总结

师:端午节有这么多的风俗活动,这些活动能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我们真得应该感谢我们的这一传统节日,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保留和发扬,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包粽子的教案 篇3

标题:包粽子幼儿园教案


导语:包粽子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既有意义深远又富有趣味性。为了让幼儿通过包粽子的体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本文针对包粽子的幼儿园教案进行详细规划。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学习粽叶的分辨和包粽子的技巧;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 体验包粽子的乐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1. 粽子制作所需的材料:糯米、红枣、核桃、糖、粽叶等;


2. 教师备课和教学讲解所需的PPT、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幼儿园大厨提前准备好粽子的主料和配料;


4. 各班级准备适量的粽叶和绳子;


5. 确保教学场地宽敞、明亮,具备搅拌、蒸煮和包粽子的条件。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播放介绍端午节的视频,教师简要介绍和解释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准备:教师向幼儿展示粽子的主料和配料,介绍粽子的制作步骤和包粽子的技巧。随后,展示粽叶并向幼儿解释如何正确使用粽叶。


3.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3-4人,然后教师向每个小组分发准备好的粽叶和糯米。提醒幼儿根据包粽子的步骤进行分工合作,每个小组由一名幼儿负责搅拌材料,一名负责洗净粽叶,其他的幼儿一起包粽子。


4. 包粽子实践:教师示范包粽子的步骤,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教师演示如何将粽叶折叠成合适的形状,并告诉幼儿如何放入适量的材料。然后,让幼儿自由发挥,包出自己心目中的粽子形状。


5. 煮粽子环节:教师收集每个小组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一起蒸煮。期间,教师可以介绍粽子蒸煮的特点和时间要求,解释煮熟后的粽子会变得更加美味。


6. 总结评价:蒸煮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和活动,让幼儿了解其它与粽子相关的传统,激发他们对节日文化的兴趣。然后,将煮好的粽子分发给每个小组,并给予他们评价和鼓励。


四、拓展活动:


1. 端午节艺术创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和画笔制作端午节相关的图画或手工艺品,展示他们对端午节的理解和想象。


2. 粽子故事分享:教师讲述关于粽子的传统故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粽子经历和感想,培养他们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 美食品尝体验:邀请家长或专业厨师来幼儿园,为幼儿展示不同类型的粽子制作工艺和口味,让幼儿尝试和品尝不同口味的粽子。


五、评估方式:


1. 观察幼儿在包粽子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收集幼儿对端午节和包粽子的理解和感想;


3. 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包括包粽子的技巧、设计的创意、味道的口感等。


六、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包粽子的教案活动,幼儿能够了解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包粽子,锻炼了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自信,体验到了包粽子的乐趣。通过拓展活动,幼儿还有机会进一步了解粽子的其他相关知识,并通过艺术创作和美食品尝体验,丰富了对粽子的认识和体验。


包粽子幼儿园教案是一个多维度的教学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环节和实践,帮助幼儿全面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文化内涵,锻炼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个教案不仅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设计,也考虑实践操作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让幼儿在参与中快乐学习,增长知识。

包粽子的教案 篇4

一、活动背景描述:

在传统的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决定组织一次大班社会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包粽子的乐趣,并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开展实际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通过这个过程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活动目标:

1.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4. 培养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如制作粽子。

三、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

① 粽叶、竹筒、黄豆、糯米、绿豆、红豆、红枣等;

② 切菜刀、绳子等。

2. 教具准备:

① PPT或图片资料,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② 章丘传统粽子制作视频。

四、活动步骤:

1. 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约10分钟):

通过PPT或图片资料,给孩子们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让他们了解端午节的背后的文化意义。

2. 观看章丘传统粽子制作视频(约15分钟):

播放章丘传统粽子制作视频,让孩子们观看专业粽子师傅的操作过程,让他们对粽子制作的整体流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分组制作粽子(约60分钟):

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2-3名孩子组成。给每个小组提供制作粽子所需要的材料和教具,并指导他们进行操作。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粽子的主要原料,让孩子们亲手包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粽子品尝和分享(约15分钟):

完成粽子制作后,让孩子们品尝自己制作的粽子,并与小组成员一起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感受。这样不仅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增强他们对自己所制作食物的自豪感。

五、活动评价和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彼此协作,相互帮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他们也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文关怀。

然而,在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包粽子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指导;其次,活动时间安排不能太紧凑,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和享受制作粽子的乐趣;最后,希望能增加一些与粽子相关的互动游戏,增强孩子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总之,通过这次大班社会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粽子的过程,还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生活,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教育资源。

包粽子的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二、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反思

在设计活动的的时候想到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由于自己本身也没有包过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难是易。

包粽子的教案 篇6

中班端午节包粽子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挂艾草、划龙舟等。

团圆的方法制作粽子。

活动准备:

信息粘贴在活动区、带一些相关物品如艾草、香包等。

各色卡纸、橡皮泥。

活动过程:

1、交流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风俗习惯。

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区里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资料,看看自己带来的艾草、香包,说说在家里是怎么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小结:端午节也是一家团聚的日子,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插艾草、缝香包、赛龙舟等。端午节与春节一样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2、出示实物粽子,让幼儿观察其特点。

说说你都吃过什么馅的粽子?粽子是怎么包成的?

3、幼儿包粽子。

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分别团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当作米、豆、枣馅,用各色卡纸剪成长条将“米、豆、枣馅”包裹起来。

中班端午节包粽子教案 篇二

一、说教材

教材来源: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挂艾叶菖蒲、塞龙舟、吃粽子等,其中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又一传统习俗。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泥表现不同形状的粽子。

2、体验中国民族节日的快乐。

重点:用彩泥表现不同形状的粽子。

难点:用彩带捆绑粽子。

三、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让师幼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摸一摸、闻一闻食物,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谈话法:提供充足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4、游戏法: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也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学法:

多渠道参与法:贯彻《纲要》精神,实施家园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并让家长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端午节的初步知识,家长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支持者。利用游戏组织幼儿玩塞龙舟的游戏,从而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1、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就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话题:

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你们吃过什么粽子?

粽子是哪里来的?”

2、幼儿学“包”粽子:

今天,我们用彩泥来做粽子好吗?怎么做呢?

●幼儿观察讨论做粽子的步骤。

●幼儿用彩泥自由的搓、捏、压、团,做出不同形状的粽子。

●尝试用彩带捆绑粽子。

“你们可以请老师帮忙。”

3、分享,欣赏作品

你做的粽子是什么馅?

什么味道的?

六、教学反思

活动在幼儿的谈话中拉开序幕,幼儿兴致勃勃地讨论自己见过的粽子,到请幼儿动手做粽子时,幼儿都欲欲而试,用彩泥做出自己喜欢的粽子(虽然有的宝宝做出的粽子不像什么粽子),活动室里洋溢着一片欢笑!幼儿不在乎最后的结果,而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这就是与成人评价标准的区别!

但是由于怎么做粽子的步骤没有讲清楚,以至于有的幼儿不会做粽子,还有就是给粽子绑彩带对幼儿来讲比较难。

中班端午节包粽子教案 篇三

目标:

1、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幼儿反映:

包粽子的活动提早已经通知孩子和家长了,孩子们可开心了,总是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活动那天,孩子们似乎来的很早,还一个劲地嘱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等一会不要迟到。活动之

前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急不可待了,看者调好料的糯米、粽子壳、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离园时还带一个回家让大人品尝,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包粽子的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食物——粽子;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培养幼儿学习做事情的耐心和细心;


4.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


1.粽叶、糯米、红豆、糖、糖果、红绳等材料;


2.包装食品的纸盒和包装纸;


3.故事书《屈原投江》;


4.教师准备的故事卡片、图片等。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引入 —— 了解端午节和粽子


1.教师打开《屈原投江》故事书,展示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的插图,向幼儿简单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教师询问幼儿是否知道端午节和粽子,并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由来。


活动2:讲解 —— 包粽子的步骤


1.教师向幼儿展示包粽子的材料,并讲解每种材料的作用。


2.教师详细讲解包粽子的步骤,并使用图片或卡片辅助说明。


3.教师示范包粽子的过程,并逐步解释每个步骤。


活动3:实践 —— 包粽子的实际操作


1.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好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教师提供包装食品的纸盒和包装纸,引导幼儿自由创作包装粽子的外观,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3.教师陪同幼儿进行包粽子的实际操作,指导幼儿按照之前学习的步骤进行操作。


4.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活动4:分享 —— 比赛和品尝


1.每个小组在包粽子完成后,展示自己包好的粽子,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由教师评选出最佳外观奖和最佳味道奖。


2.教师组织幼儿围成圈,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分享包粽子的经验和感受。


3.教师带领幼儿品尝自己包的粽子,并引导幼儿用五感去感受粽子的味道、香气、口感等。


四、教学总结:


1.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包粽子的整个过程,回顾每个步骤和操作要点。


2.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复习故事的内容和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教师鼓励幼儿将包粽子的经验和感受写成日记,或绘制成图画,展示给家长和其他幼儿。


五、注意事项:


1.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言和行动,并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帮助。


2.活动中涉及操作材料和工具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


3.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粽子供幼儿品尝,以满足幼儿对粽子的好奇和探索需求。

以上就是《包粽子的教案合集》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包粽子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319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