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数计算的教案

2024小数计算的教案范文10篇。

或许你需要"小数计算的教案"这样的内容。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 教案课件能够反映出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使学生受益。来这里一同欣赏这篇文章!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提高口算和笔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准备题

14.27+2.4930.3-0.138

(1)人人练习

(2)说说计算方法

(3)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二、新授

1、出示:小明去新华书店买学习用品,他买了一支铅笔盒18.6元,硬钞本一本4.45元和一钢笔9.57元。请你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

(1)学生自练,指名板演。

(2)说说计算方法。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2、试一试:

19.5+6.48+0.039

6.3-2.57-1.86

(1)人人练习

(2)重点讲第二题,连减。说说在做连减题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说说小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0.5+0.51-0.60.48+0.386.3+3.7

2-1.50.6-0.062.4-0.95+5.5

2、计算并且验算

21.6+5.42+3.28556.45-6.45-14.9

(1)人人练习

(2)说说验算方法。

四、总结。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例5,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221120xx964825050

37434192161252510505

2、计算:225018

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小数除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

2、列式。

7.984.2=()

3、讨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试做。

可以把除数变成整数来计算吗?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商怎么样?(不变)

怎样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把7.98和4.2都乘10,变成79.842。

4、你能把这道题做完吗?

答:买鸡蛋1.9千克。

5、总结: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注意做题之前审题: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有几位小数?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一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6.720.28=()28

0.120.03=()30.6720.28=()28

2、计算下面各题。

4.830.70.7561.80.1960.56

结合例5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做什么?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怎样计算?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十九的第4-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自学能力。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算盘,口算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87页,做口算练习(7)的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部分。

2.教师: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是什么?

3.教师:运用整数的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小数加减法计算简便?

二、口算练习

做练习十九的第4题。

让学生在4分左右完成,把得数直接填在书上。订正时,教师要了解有多少学生没有算完,算完了,但错误率在15%以上,都没有达到要求。教师在以后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笔算练习

做第5题,提醒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确定能否用简便算法后,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

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用了简便算法?都是怎样算的?尤其要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用简便方法算3699。

四、求未知数x

做第6题,做题之前,教师提问:我们以前学习求未知数工时,算式中都是什么数?都是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的使学生明确,以前都是在整数情况下求x的,是根据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求的,接着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小数情况下求未知数x与以前的方法一样。再让学生进行计算,可指定四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加、减、乘、除4道小题.教师巡视指导差生,检查学生计算时书写的格式。订正时,让板演的四名学生说一说都是怎样算的,分别根据什么进行计算的。

五、综合练习

1.做第7题,让学生把算盘拿出来,提示学生前三道题算完后要用珠算进行验算,再让学生做题,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用珠算进行验算的方法是否正确。最后集体订正。

2.做第8题,可让学生试做,指定一名学生板演,订正时提问:王老师买了几本书?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怎样算应找回的钱数?使学生明确,要先算出两本书花的钱数,再从王老师给售货员的10元里减去买两本书用去的钱,剩下的就是应找回的钱数。

3.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后面两道星号题。

第9题,可提示学生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第10题,教师可让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再计算。

这道题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四则计算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比较熟练计算小数四则计算和正确地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计算的方法、运算顺序;思考题的分析、推理。

主要教学方法

练习法、讨论法运算顺序

操作过程

板书过程:复习二

思考题:已经知道甲、乙、丙、丁四个数都不是0,又知道:

甲数乙数=0.5

丁数乙数=1.01

丙数0.4=乙数

甲数1.25=丙数

比较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大小,把它们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分析:

教师活动

预计时间分钟

学生活动

预计时间分钟

一、出示:复习二

二、复习

1、基本练习

1)口算。

1.2105.60.1

1.2106.33

6.50.56.80.5

8.38.30.520.26

2)比较练习(书18面9)

3)求未数(书19面10)

4)递等式计算(书19面11)

2、文字题

1)25.6除以16的商乘以22,积是多少?

2)0.279除以6.2与4.5的积,商是多少?

3、应用题(书19面13、14)

4、思考题

已经知道甲、乙、丙、丁四个数都不是0,又知道:

甲数乙数=0.5

丁数乙数=1.01

丙数0.4=乙数

甲数1.25=丙数

比较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大小,把它们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三、总结

1)指名口答,并说说口算方法.

2)竖式计算,并比较计算方法的异同.

3)全班齐练,反馈.

4)全班齐练,反馈.

2、列式计算,并写出分析思路。

3、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4、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解答理由。

分析:

三、总结后做目标解测14

延伸练习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2页,完成练习十六第10~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0.70.71.1100.240.2

3.50.10.20.40.65

二、计算练习。

第10题: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4.90.015.81.23.151.4

4.915.813.151

4.90.995.80.83.150.6

第11题:先说出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

2.42.6=0.93.7=

1.050.97=1.365=

0.9826.4=70.030.21=

第12题:你能直接在○里填上<或>吗?

1.42.8○2.8

0.630.9○0.63

0.851.3○0.85

0.81.3○1.3

思考:积与划线的乘数比大小,有什么规律?

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第13题:思考:用的什么运算律?独立解答。

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8.542.413.02

1.288.6+0.728.612.50.960.8

三、实际应用。

1、一种铺铁路用的钢轨,每根长12.5米,每米重44千克。80根这样的钢轨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我们班种了

400课向日葵估计每棵大约可收葵花籽0.25千克

如果每千克葵花籽可以榨油0.18千克,他们收的葵花籽

大约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6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取积的近似值,熟练运用定律使一些小数乘法运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算。

4.3?0.2

0.008?1.25

0.13?0.4

1.5?0.4

0.25?400

1.6?0.5

0.25?68?40

16?0.5

2.计算46.15?0.23要求积分别保留整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125?13?8

3.4?99

32?2.5

0.42?72+38?0.42

2.5?0.8?4?1.25

4.改错题.

(1)1.074?5.8=0.62292

(2)0.7?0.9=0.6(保留一位小数)

(3)4.25

(4)

0.15

4.6

2.34

2550

60

1700

45

1.9950

30

0.00810

5.判断题.

(1)0.8?5与5?0.8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

(2)3.95保留一位小数是4。()

(3)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用于小数乘法。()

(4)4?3.5表示4个3.5是多少?()

(5)列竖式计算时,要把因数中小数点齐。()

二、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三第6题,第14题、16题。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

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题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并写下来。

(3)独立完成第3小题。

(4)指名汇报交流。余生帮助评价订正。

1、完成P97页第4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提出问题,师板书。

(3)生独立完成板书出来的问题。

(4)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P98页第5题。

(1)生读题后指名复述题意。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交流。

1、生独立完成P98页第6题。

(1)指名看条形统计图说数学信息。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反馈、汇报交流。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的例1、例2,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2.5=6.03+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接着讨论:

(3)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2.让学生做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学习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78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1.做第1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板书设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

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3.735+4.075=7.81(千克)

答:一共采集了7.81千克。

例2:少先队采集中草药,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多少千克?

7.81-3.735=4.075(千克)

答: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

课后附记: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P92-93“练习与实践”7-9题。

1、 用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2、 纳税、折扣等实际问题的逆运算如何用方程解。

在过去的教材里,分数乘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与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在循环中重复多、递升少,浪费了教学资源,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新教材把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安排在一起。六年级下册只编排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百分数乘法实际问题都在练习里带出,夯实了基础知识与基本的数学思想,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问题的现实性和挑战性。教学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利用题目中最基础、生活中最常见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托,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联系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法概念,把实际问题里的各个数量组织起来,构成数量关系式并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解题的方法。用线段图直观表现题目中的百分数的含义和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是得出数量关系式后的自然选择。游戏要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练习、探究。

教科书六下P8 例4; P11 例5、P12例6 ; P73例2。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1.一本书打八折后售价是30.4元。这本书原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2.修一段路,已经修了全长的80%,还剩下1.2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3.图书室的故事书的本书是科技书的75%,科技书和故事书共1400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各多少本?

4.王阿姨在商场买了2件上衣。一件上衣打七五折后卖120元。另一件上衣提价25%后卖120元。商场卖这2件上衣是赚了,还是亏本了?赚了,赚多少?亏了,亏多少?

5.按规定稿费收入扣除2000元后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收入所得税,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出版后缴纳个人所得税224元 。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共获得多少元稿费?

6.一次会议的出席率为95%,缺席人数比出席人数少36人。应出席多少人?

7.六(1)班有学生45人,男生是女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用方程和转化方法解)

8.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下层本数是上层本数的40%。如果把上层的书搬15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本放到下层,那么两层的本数同样多。原来上、下两层各有图书多少本?

9.下表的红框中的5个数的和是60。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处的5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1、 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按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 如果框出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

为什么?

以上就是《2024小数计算的教案范文10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小数计算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319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