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观察动物的教案

观察动物的教案八篇。

这里有关于“观察动物的教案”的一些相关资讯您不容错过,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教案和课件的优化意味着教学品质的不断提升。

观察动物的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在之前的课上,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面的植物,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同时经过本节课的的学习,便于本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和爱心,但是部分同学依旧对蜗牛有抵触情绪。

学生在之前的一册科学书里面的教学已经掌握观察物体,但是对于特定动物的观察,还需要进行训练。学生对于蜗牛的还不能准确的观察,对于蜗牛触角的大小长短不能观察的仔细。

部分学生还对于其他生命没有太大的概念,对于小动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可爱、有趣毛茸茸的感官上,还不能尊重生命。

学生还不能分清楚写实科画和带有人物表情的漫画有什么区别。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器官。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蜗牛身上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

五教学准备

每两名学生一只观察的'蜗牛,放大镜。

教学反思

《观察一种动物》属于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课。在本节课授课之前,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物。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方便激发学生对于动物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口等器官。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到蜗牛的应急反应和运动方式。

我一开始进行备课的时候,准备采取故事绘本的形式进行授课,用一个故事将整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找朋友,认识新朋友,这样的学习方式认识蜗牛。同时,因为交朋友让学生了解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尊重朋友,和朋友友好相处的科学态度渗入到课程当中。

但是通过试教和教学研讨发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不易于也不利于放在同一节课内进行,如果将本节课内容在一节课当中进行会造成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不深,同时一节课的课堂容量太大很有可能造成本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涣散,达不到课程要求和效果。因此将本节课内容进行拆分:第一课先来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第二节课观察蜗牛的应急反应和运动方式。

因为本身为一节课的内容,现在分为两节课。因此,除了课堂上的内容外,还需要对课堂内容的深度进行拓宽。需要思考怎样将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宽,怎样把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反复强调,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得出教学重点当中对蜗牛外部形态特征观察中的教学难点即蜗牛的两对触角的形态和蜗牛眼睛位置,是否有嘴巴这几个难点进行反复琢磨,尝试针对此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

在形容蜗牛的触角的时候,因为有不同的形容词:两对、四条、四只,均可以较为精准的描述蜗牛的触角数量。但是因为在一节课上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会对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学生可能还没有建立起“一对”的概念,不能够理解两对的名称。因此课堂上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是超出学生的理解和知识范围。

对于绘本课程的故事构建要切合实际。开始针对于课堂内容设计的是:小蚂蚁丢了自己的好朋友“蜗牛”,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蚂蚁和蜗牛是天敌,蚂蚁会对蜗牛产生攻击性行为,因此在科学课当中需要对现实生活当中情境和实际相结合,这样对于除了对于情境构建之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生活当中的认知进行够潜移默化的影响。

针对课堂上学生第一次见到蜗牛会产生兴奋的情绪,出于天性会对盒子拍打等动作。这个应该在下达观察的时候先对学生提出任务和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同时要明确观察的注意事项,对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提前做出约束,这样以保证课堂有秩序的进行。

同时反思的时候,思考了一个问题,对于科学画来讲,是否采用绘本的形式会影响漫画和科学写实画的相互理解?是否需要对小蚂蚁的漫画形象进行更改,仍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观察动物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3、知道蜗牛运动缓慢,能利用腹足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并会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触角、腹足等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3、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学生:蜗牛、放大镜、棉签、菜叶、塑料片、棉线、竹筷、活动手册。

教师:课件、蛤蜊、河蚌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儿歌《蜗牛与黄鹂鸟》。提问:黄鹂鸟在笑什么?蜗牛为什么那么早就开始爬了?

蜗牛会爬行,但是运动比较缓慢。想不想来仔细观察下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这种动物。(板书课题)

二、观察蜗牛的'运动

1、观察要求提醒:我们要把小蜗牛请到课堂中来,同学们觉得观察小蜗牛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出示材料:菜叶、塑料片、竹筷、棉线。分别观察小蜗牛在这四样材料上是怎样爬行的。小组内先每人选择一样材料进行观察,然后组内相互交换观察。

3、领取材料,学生进行蜗牛爬行观察活动。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

(1)小蜗牛在这四样材料上都能爬行吗?

(2)小蜗牛的爬行本领可真大!那小蜗牛是靠身体的哪部分来爬行的?(指认蜗牛的腹足)腹足是怎样在不同的物体上运动的?

(3)爬行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观察发现?

三、观察蜗牛的身体和应激反应

1、除了腹足能够帮助小蜗牛爬行以外,小蜗牛的身体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2、强调观察要求:安静、仔细观察,轻声交流;观察要有顺序,先用眼睛观察蜗牛的整体和比较明显的部分,再用放大镜观察局部细节。

3、小组进行观察活动,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认真仔细地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中,画得真实、完整,越像越好。

4、按照要求观察并画完蜗牛的小组,老师奖励一根棉签棒,可以用它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看看蜗牛有什么反应?

5、分发材料,学生观察。

6、观察结束,交流汇报。

(1)观察到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学生汇报,教师画图记录:壳、触角(两长两短)、眼睛、口、腹足等。谁愿意把你画的小蜗牛展示给同学们看?(投影出示)请学生评价。

(2)用棉签轻轻触碰小蜗牛,小蜗牛有什么反应?

(3)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

四、小结与延伸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2、小蜗牛和同学们相处得很愉快,还要介绍几位它的好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呢!看,这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蛞蝓、蛤、田螺、蛏。它们与蜗牛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期待你们有更多的发现。

观察动物的教案 篇3

(二)九月里,能寻访到哪些小动物

1、七星瓢虫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九月里,我们如果去寻访小动物朋友,估计你能找到哪几种小动物?

2、在校园中的那棵大树附近,老师去拜访了几位小动物朋友,猜猜老师找到了哪些小动物?

3、学生猜测,教师出示相应的卡片,猜到的挂在树的相应的位置上。

4、想一想,我们校园内还有哪些可以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

5、今天,我们要到校园去拜访小动物,每组选择一个地点,估计一下:

l 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l 我们全班同学能观察到多少小动物?

(三)寻访活动准备

1、寻访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碰到野蜂,这样的情况要求我们注意什么?

2、我们对自己的活动,还有哪些要求吗?

3、出示:寻访活动中注意安全

关心和爱护小动物

保护观察调查地的环境

4、提出活动要求,出示小动物观察记录表:

发现地点

观察到的动物

名称( )

观察到的小动物有( )种

三年级( )班( )小组

5、你曾经看到过的动物有哪些?想一想,观察、记录中可能还会碰到什么问题?

l 一些很难靠近的动物我们该怎样观察?

l 细小的动物观察时可以用放大镜?

l 不知道名称的动物该如何记录?

(四)活动――寻访校园内的小动物

分工合作,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寻访活动

(五)交流展示寻访活动的收获

1、寻访到了哪些小动物?

2、展示观察记录并作指导。

3、寻访活动中,我在哪个方面做的最好。

(六)作业

1、寻访家的附近有哪些小动物。

2、完成寻访的记录表1份。

观察动物的教案 篇4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二、分析这次习作的情况。

优点:

(1)全班同学都能够按要求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都能够开头结尾说完整;

(3)都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不足的:

(1)大部分同学还不能把动物的样子讲清楚,没有写清楚动物的生活习性。

(2)有部分同学句子不通顺,句子意思表达不清。

(3)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或不用。

(4)书面不够整洁。

三、学生习作展示。

让一等作文的小作者宣读自己的作品,大家欣赏。说说好在哪里,你有什么修改意见。 让问题作文的小作者读读自己的习作,学生评析,并投影出这些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要求:

1、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的刚才的收获,修改自己的作文。

2一等习作文和二等习作在原文该,三等以下习作另起草修改再誊抄。

偶然一次,妈妈答应我买一只小宠物的要求。我们来到花鸟市场,只见到处都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左望望,右瞅瞅,怎么也看不完。

突然我的目光投向了一只正蜷缩着身子的小仓鼠。它黄白相间,全身软绵绵的,团身是两只小爪子放在胸前,似乎受冻了一般。它那两只水汪汪的眼睛总是盯着我,我虽觉得它可爱,但它的眼神中流露出了强烈的渴望自由。它和它的同伴长期被关在这只养鱼的玻璃缸,我想,在它们的脑海中,世界就是这个透明的玻璃缸,生活就是吃饭睡觉。

被囚禁的不仅是这只小仓鼠,这只小仓鼠的命运只是世界上千千万万小动物们的缩影。它们虽然被囚禁在世界各地,但它们的内心在一起呼唤:还我们自由!

我已下定决心要买下这只小仓鼠,让它回归大自然。虽然我只让一只小动物回归大自然,但只要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都这样做,那么小动物们不就获得大解放了吗?

如果大家也想让小动物们获得自由,回到属于它们的家,那么也请你献出一份微力量,让世界上多一只拥有自由。

观察动物的教案 篇5

课堂设计:

这节课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题目是《我喜爱的小动物》,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而且喜欢的小动物,要写出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活动时的样子,并通过一件具体事例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整个教学程序是按照范文评说写文读文评文的顺序进行的。首先是教师读范文,然后让学生评范文,目的是得出自己的写作思路,明白自己的选材范围及写作要求。这样在说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迪,教师加以引导,这样一个完整的写作思路就形成了。接着,让学生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在纸上。然后进入评议阶段,让几名同学试读自己的习作,同学们相互评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点拨、小结。这样,学生的作文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升华,同学们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提高了修改文章的能力。

另外,这堂课从导语到结束语都提到我女儿及其习作,目的是激励同学们,使他们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课前准备

观察小动物:

1、要抓住小动物在外形上的特点。

2、要抓住小动物生活习性和活动时特点,如:小动物吃什么食物,怎样吃食或捕食?玩耍时是什么样子?睡眠时是什么形态?

二、课堂指导(共分4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上一节习作课,由王老师我担任你们的指导老师,其实我们见过两次面,我听过你们两节课。我知道你们的文章写的好,同学之间互评的很准确,说话流畅,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我在家常夸你们,就因为这事,我那10岁的女儿总吃你们的醋。这不,今天早上临上车时,特地叮嘱我:问问你们多大了?属什么的?而且还让我捎来一篇习作,请你们给评一评,指点指点。其实啊!我看明白了,她就是想跟你们比一比,比一比年龄大小,比一比谁的文章写得好。

2、选材

师:多大了?属什么的?

生:11岁,属狗的;12岁,属鸡的;13岁属猴的。

师:我女儿10岁,属猪的。

师:(把猪、狗、鸡、猴的图片挂上)多么招人喜欢的小动物啊!王老师今天还特地带来另外一些小动物呢,看!它们打扮的多漂亮,好像知道我们要写它们,(把其它十多幅图片挂上)。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话题:板书《我喜爱的小动物》

3、解题构思

(1)齐读课题,解题。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应该用第一人称写,只限制写小动物,并写出对小动物的喜爱。

(2)范文评说,得出写作思路及要求

师:我们别忘了刚才那茬儿,我得把我女儿的习作给大家读一读,请你们拿好纸、笔,准备评文。

a、师读:

b、生评:

得出写作思路及要求:同时板书

(简)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特征

(详)

一件事喜爱之情

4、起草修改

师:余下的时间请按照这个写作思路及要求写出你心中的小动物。

(1)动笔起草,快速成文。

(2)读文。

(3)评文。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们能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写出它们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很好!可见你们平时能够细心观察,眼里有生活,心里有真情。只有用真情去表现生活,那样的文章才感人。最后想送给大家八个字:

板书:真情实感合理想象。

这是习作的基本要求。

不过,我回家必须转告我女儿,你们对她的习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依我看,你们各有千秋。我会把你们的大白鹅、大公鸡继续介绍给她,希望你们互相借鉴。

观察动物的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在之前的课上,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面的植物,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同时经过本节课的的学习,便于本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和爱心,但是部分同学依旧对蜗牛有抵触情绪。

学生在之前的一册科学书里面的教学已经掌握观察物体,但是对于特定动物的观察,还需要进行训练。学生对于蜗牛的还不能准确的观察,对于蜗牛触角的大小长短不能观察的仔细。

部分学生还对于其他生命没有太大的概念,对于小动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可爱、有趣毛茸茸的感官上,还不能尊重生命。

学生还不能分清楚写实科画和带有人物表情的漫画有什么区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器官。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蜗牛身上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

教学准备

每两名学生一只观察的蜗牛,放大镜。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观察一种动物》属于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课。在本节课授课之前,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物。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方便激发学生对于动物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口等器官。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到蜗牛的应急反应和运动方式。

我一开始进行备课的时候,准备采取故事绘本的形式进行授课,用一个故事将整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找朋友,认识新朋友,这样的学习方式认识蜗牛。同时,因为交朋友让学生了解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尊重朋友,和朋友友好相处的科学态度渗入到课程当中。

但是通过试教和教学研讨发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不易于也不利于放在同一节课内进行,如果将本节课内容在一节课当中进行会造成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不深,同时一节课的课堂容量太大很有可能造成本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涣散,达不到课程要求和效果。因此将本节课内容进行拆分:第一课先来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第二节课观察蜗牛的应急反应和运动方式。

因为本身为一节课的内容,现在分为两节课。因此,除了课堂上的内容外,还需要对课堂内容的深度进行拓宽。需要思考怎样将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宽,怎样把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反复强调,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得出教学重点当中对蜗牛外部形态特征观察中的教学难点即蜗牛的两对触角的形态和蜗牛眼睛位置,是否有嘴巴这几个难点进行反复琢磨,尝试针对此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

在形容蜗牛的触角的时候,因为有不同的形容词:两对、四条、四只,均可以较为精准的描述蜗牛的触角数量。但是因为在一节课上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会对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学生可能还没有建立起“一对”的概念,不能够理解两对的名称。因此课堂上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是超出学生的理解和知识范围。

对于绘本课程的故事构建要切合实际。开始针对于课堂内容设计的是:小蚂蚁丢了自己的好朋友“蜗牛”,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蚂蚁和蜗牛是天敌,蚂蚁会对蜗牛产生攻击性行为,因此在科学课当中需要对现实生活当中情境和实际相结合,这样对于除了对于情境构建之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生活当中的认知进行够潜移默化的影响。

针对课堂上学生第一次见到蜗牛会产生兴奋的情绪,出于天性会对盒子拍打等动作。这个应该在下达观察的时候先对学生提出任务和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同时要明确观察的注意事项,对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提前做出约束,这样以保证课堂有秩序的进行。

同时反思的时候,思考了一个问题,对于科学画来讲,是否采用绘本的形式会影响漫画和科学写实画的相互理解?是否需要对小蚂蚁的漫画形象进行更改,仍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广州市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李思韵

一、教材分析

《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第3课,是在观察了校园里的动物后,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蜗牛)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本课也为下一课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观察蜗牛的身体,通过观察,学生知道蜗牛的身体结构;第二部分为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和运动,通过使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帮助学生知道蜗牛的应激反应、运动特点。

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是完成第一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活动二放下一个课时。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他们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故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放在观察蜗牛的身体。

二、学情分析1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一年级学生基本能运用多感官观察。但由于他们好奇心强,在观察中往往会先注意到蜗牛的运动。此外,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了较多的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蜗牛一类的动物并没有细致的观察。

虽然一年级学生已经历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他们仍在科学记录方面未能做到真实性,有部分学生会物体拟人化,未能做到如实记录。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说出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两对触角、眼睛、口等器官。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能用简单的图示,如实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蜗牛也是动物家族的一员,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说出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口、两对触角、眼睛等器官。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图示,如实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五、教学准备

每人1只蜗牛、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开始的不成熟,经历3次试教和研讨课后,逐渐成为一节成形的课。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就一直很想让学生自己能够多说一些,不只是在分享猜测、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过程中进行分享,还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一些方法,更多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经过这次磨课,想在课堂上不留太多老师的痕迹又想让学生说出老师心中的方法,老师在课前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如了解学生对蜗牛身体结构的了解、巧妙设计每一句话去引导学生说出方法,从“那蜗牛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把认真、细致地观察蜗牛,然后修正画像”这种老师引导过多的语言,过渡到“真实的蜗牛是长这样的吗?看来大家头脑中的蜗牛都不同,那我们怎样才知道谁是对的呢?”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教学效果却相差甚远,后者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在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我就有将探究过程慢慢的渗透在整节课中,但有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了调整。由于一年级孩子对万物都充满好奇心,对于动物他们更是有许多许多的问题去探索,假若课堂上让孩子提出探究的问题,那么我就会很难把握教学重点。所以就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经历“猜想——说出实验方法——观察(实验)——分享交流——知道蜗牛身体特点(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但我经历了几次教学,仍然存在没有突破“蜗牛头部有两对触角”的教学难点,在授课后仍有约18位学生的图画中仅画了一对触角。学生探究了、观察了,理论上说应该是大部分同学都画对才是,但这个数据出乎我的意料。原因在于蜗牛在观察过程中,由于学生移动、蜗牛对外界刺激的灵敏反应等种种原因导致部分蜗牛只伸出一对触角或不伸出触角,此时学生就会有概念上的偏差,我在课堂上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面细想下来,不管有多少位学生没有观察到蜗牛的两对触角,我也应该采取除观察外的方法(如微课、图片、看书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蜗牛头部有两对触角”的概念,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方法。

一年级学生可以说是小学生中对科学学科兴趣最大、好奇心最强的孩子了,而且他们很喜欢听故事。如果老师可以把故事融入到教学中,用故事串起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本课就是以小蚂蚁给小蚯蚓介绍好朋友的故事串起的,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像讲故事一样给孩子们授课,而且很理性,这样趣味性大打折扣了。趣味性除了需要有趣、有料的故事外,也需要我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演绎,这方面确实是短板,还要从以后每节课做起,多使用些语气词、生动的形容词等,也要多听听别人是如何给孩子讲故事的或者和孩子一起听故事,多学习。

观察动物的教案 篇7

常州市翠竹中学 薛韬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钢笔工整书写)。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1课时

《伟人细胞》??????????????????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总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 作者回忆与文学的情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并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幼时记趣》 作者追忆了儿时观察动物,产生联想,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充满了情趣。

《十三岁的际遇》 作者神情地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对北大的热爱及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精神,充满了理想与希望。

《伟人细胞》??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过程,向学生阐明了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对于学生很有意义。

这一单元的教学,语言有的生动活泼,有的蓄满神情,有的趣味盎然,有的蕴涵哲理,因此,学习本单元需要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每篇文章的语言。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浏览本单元内容,制定单元学习的目标,商讨探究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大致介绍本单元每篇文章的内容。?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迅速浏览本单元四篇文章的内容。

2?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在浏览本单元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提示讨论自己对“金色年华”的理解

第二块:制定单元学习的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再次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内容(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思考:本单元你想学写什么?打算怎样来学?(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布置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提示:可以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这几个方面来确立自己的目标。

要求:目标要明确可行。?组织学习小组,讨论自己的目标。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讨论、交流

2?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

[4]

观察动物的教案 篇8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习作要求。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在作家笔下,一个个小动物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笔下的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属小学阶段中部,是连接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桥梁。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会有意识的、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观察周围的一切,并能运用学过的词语进行表达。

说一说自己最想说的动物。

抓住动物的特点。可以说一说它的外形、脾气,也可以讲讲它是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的。

能通过明贬实褒的手法,表达出对小动物的喜爱。

通过具体的描写,突出动物的特点。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老舍先生描写的《猫》和《母鸡》。你们还记得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吗?

生: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非常的高傲。走起路来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就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生:老舍先生描写的猫很是古怪,既老实又贪玩,既胆小又勇猛……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些大作家的笔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仿佛都活了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它写下来。

(设计理念: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的目的,让学生明白,写与小动物有关的文章要抓住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突出它的特点)

上周五,老师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用心观察家中的小动物。猫啊、狗啊、小金鱼啊,都可以。这节课就来说一说这些小动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然后让说同一种小动物的组成一个小组,相互交流这些动物的特点。老师深入到各个小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可以说外形、可以说脾气、也可以说它们是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的。

学生甲:“事达”(家狗)长得很高大,吃得很肥,身子圆滚滚的。全身的皮毛由黄黑混合而成,越往上越短,摸上去有些扎手……它的耳朵很特别,不高兴的时候总是耷拉着,高兴的时候吧,竖得直直的。

学生乙:“皮皮”刚生下来的时候是粉红色的,毛很稀。它的眼一天到晚紧闭着,就知道趴在狗妈妈肚皮上吃奶,吃饱后的皮皮,肚子圆鼓鼓的,就像只装满了水的大气球。弟弟把狗狗脸向外抱着,就把他的肚子勒成了上小下大的葫芦……

学生丙:我们家的“阿迪”(泰迪熊狗)跟我最要好。我刚进门,鞋还没换掉,“阿迪”就扑上来扒住我的膝盖,舔我的脸,我推都推不走它。吃饭的时候“阿迪”歪着头,一个劲的看我,看得我都不好意思吃,我一扬手它呼一下就跳起来,扒住饭桌,盯着我手里的骨头,我把手一伸,“阿迪”却装的很斯文的样子轻轻衔住骨头,慢慢走回它的小狗窝,用俩爪子一按,歪着头啃起来……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对动物特点的把握,还可以评价表达方式、用词等。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喜欢的动物,很逼真。同学们能说一说他们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的吗?

生:学生甲观察的得很仔细,说出了她家“事达”的颜色、外形特点、还有脾气。如“它的耳朵很特别,不高兴的时候总是耷拉着,高兴的时候吧,竖得直直的……”既生动又形象。

生:我认为学生乙观察的才用心呢。从“皮皮”刚生下来的颜色、吃奶的样子,还有吃饱后圆鼓鼓的小肚皮像一个装满了水的气球,被弟弟的手一勒成了两个不一样大的葫芦,我的眼前好像就有这只小狗耶。

师:前面几位小组代表说的都很好,你们几位评的的也有板有眼。老师记得这单元几篇文章都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你们听听看:鹅吃饭的时候,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有时他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鱼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

生:这些句子从字面上看好像作者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却表达了对它们深深的喜爱之情。就像我妈和别人讲到我的时候,常说“我们家那个淘气包……”

师:非常正确。这就是所说的明贬实褒。表面上是不喜欢,实际上却表达了他们对小动物深深的喜爱之情。回忆一下刚才几位小组代表的发言,有没有运用这种方法?

学生丙:“我把手一伸‘阿迪’装的很斯文的,轻轻衔住骨头,慢慢走回自己的小狗窝。”

通过以上同学的发言,我们知道要想写好这类与动物有关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描写。如:怎样休息、怎样进食、怎样嬉戏等,突出小动物的特点。

还要学着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观看孩子和小狗嬉戏的MTV,体会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情谊,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便下节课更好的写作文。

教后反思:

这一组课文所写的小动物,学生们都很熟悉,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原以为在写起作文来肯定得心应手,不想在口语交际时,就出现了故障。学生家里虽然也有猫啊、狗啊,但真让他们说的时候,却抓不住重点,所表达的意思也是支离破碎的,这是我没想到的。星期五放学后,我特地给他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用心观察家里的小动物,并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如:外形、脾气、休息等,抓住它们的特点。通过今天的发言,我发现只是学书上的知识,而不联系自己的实际,是写不好作文的。

总评:

这节课通过学生课前对动物的观察,抓住了动物的特点,如果没有养成有意识观察的好习惯,学生是不可能说的如此生动、形象,如此有画面感的。也就是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象“慢条斯理、耷拉”这些词语的运用又突出了学以致用的特点。对于难点的突破王玉芳老师巧妙的结合园地板块――《我的发现》,很自然的让学生明白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并很好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点很可贵。个人以为:写小动物不能孤立的进行片面描述,在写作过程中,还要多加入个人对动物的喜爱才好。

以上就是《观察动物的教案八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观察动物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144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