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
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代号
削弱作用
成因或特性
a
反射作用
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的尘埃对④________的作用
b
散射作用
大气中的⑤__________或细小尘埃对可见光的作用
c
吸收作用
具有⑥______性:⑦______强烈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⑧________
2.影响: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两极⑨______。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地暖大气:上图中d为⑩__________,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______和二氧化碳吸收。所以,?______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2.大气暖大地:上图中e为?____________,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影响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2.各国交通部门都规定“红灯停,绿灯行”,其科学依据是()
a.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散射有关
b.与大气逆辐射有关
c.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有关
d.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有关
考查点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4.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地面辐射增强
方法技巧练
方法一 图示法理解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a、b两地海拔高度相同。读图完成1~2题。
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果差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方法技巧
方法二 图解法分析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下图为“昼夜太阳辐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是____________作用,d是__________辐射。
(2)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__________,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________(高或低)。
(3)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__________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的____________作用增强,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要________(高或低)。
(4)若北京5日一天24小时都多云,4日一天24小时晴朗,则全天温差小的是________日。
方法技巧
教材p32 探索
用白炽灯照射两个烧杯,水和沙的温度都在升高,但沙的温度升得快,温度高,水的温度升得慢,温度低。关掉白炽灯后,水和沙的温度都在降低,但沙的温度降得快,温度低,水的温度降得慢,温度高。上述现象说明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比沙变化慢,幅度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水的热容量比沙的大,因而水的温度变化慢,幅度小。
教材p34 阅读
火山喷出的颗粒物飘浮在大气中,增强了大气的反射、散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蓝色光线进一步减少,因而使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变得更红。
教材p35 思考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多云的夜晚,云能增强大气逆辐射,气温较高,故晴朗的早晨比阴天的早晨寒冷一些。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层 ③大气 ④可见光 ⑤空气分子 ⑥选择 ⑦臭氧 ⑧红外线 ⑨递减 ⑩地面辐射?水汽 ?地面 ?大气逆辐射 ?缩小 ?温度
基础达标练
1.b [a选项为大气的散射作用;c项为大气的反射作用;d选项为空气中的凝结核较多。]
2.a [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具有选择性的特点,空气中的尘埃等细小颗粒容易散射蓝光、紫光,红光不易被散射,所以醒目。]
3.c [与海洋比,陆地热容小,吸热和放热均快,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海洋上空有云时,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
4.c [晴朗的夜晚,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幅度大,易出现霜冻。]
方法技巧练
1.a 2.b [第1题,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对流层中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第2题,b处由于地势较高,大气较为稀薄,因此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保温效果差。]
3.(1)反射 大气逆 (2)反射 减弱 低 (3)吸收 逆辐射 高 (4)5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大气的受热示意图、热力环流模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热力环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二、重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大气”,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课题等值线专题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等值线,解决相应习题
重点、难点
等值线的判读
考点及考试要求
学会应用应用等值线解决有关习题
教学内容
专题一 气候的形成因素及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判断
1.知识联系法说明气候的形成因素
2.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地带性分布
13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带性规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①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
②三种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③亚洲和北美洲是拥有气候类型最多的大洲,各有11种。
④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是分布最广的两种气候(除南极洲以外六大洲都有)。
(2)地方性分布
①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
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而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专题训练
3.读“某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是气候分布区。
(2)影响C所在地形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多选)()
A.大气环流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洋流D.纬度位置
(3)图中D区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比较图中A阴影区域比B阴影区域范围大的原因。
(5)图中a、b、c、d、e、f、g、h、i都是所示区域的港口城市,其中与d城市降水大致同期的是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阴影区大致分布在中、低纬的大陆东岸可判定其表示季风气候区。第(2)题,C所在地形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主要受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季风的形成)和纬度位置(决定温度带为“热带”)的影响。第(3)题,D处于印度半岛
西部,其干旱气候的形成与当地的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第(4)题,可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四个方面分析其原因。第(5)题,北半球的季风气候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降水同期。
答案 (1)季风(2)ABD(3)热带沙漠 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4)①A所在的北美洲陆地面积比澳大利亚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②B所在区域有山地(大分水岭),阻挡了海洋气流的影响范围;③墨西哥湾暖流势力比东澳大利亚暖流规模大;④墨西哥湾深入北美洲南部。
(5)a、c、f、i
4.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图中箭头为
大气运动路线,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①是西南风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北风D.②是冷性气流
(2)受①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不可能形成的是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高山气候
解析 第(1)题,①②两股气流相遇后,①在锋面之上,说明①的气温较高,来自纬度较低地区,位于西风带,可能是北半球的西南风,也可能是南半球的西北风;②为来自高纬地区的极地东风,是冷性气流。第(2)题,①气流为盛行西风,在其终年影响下可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半年受其影响(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可形成地中海气候;一些高山如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等,虽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迎风坡),但由于海拔高形成高山气候。
答案 (1)D (2)B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图中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的原因是。P、Q两地7月的气候特征分别为:P ,Q。
(2)阿拉伯半岛和马达加斯加岛的纬度位置相当,但二者气候差异十分显著,试分析其原因。
(3)通过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同非洲各国可以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
解析 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年均温较高,西岸相反;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暖流的影响,再加上地形的作用,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阿拉伯半岛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形成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P、Q两地均为地中海气候,只不过分属南北半球,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两地气候特征截然不同;我国同非洲各国的合作主要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技术和人员交流等方面进行
答案 (1)洋流性质的差异(或①地附近有暖流经过,②地附近有寒流经过)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2)阿拉伯半岛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有暖流经过,加上地形作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非洲有丰富的铁、有色金属、石油等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非洲发展经济欠缺资金、技术等,我国有能力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密集型企业需要向外转移,非洲在经济发展的前期需要引进外来投资。
专题二 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及天气图的判读
1.等温线图的判读
(1)等温线弯曲方向判别
①口诀法口诀:“一陆南”,谐音记忆为“一路难”。即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此外,还有“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等口诀。此方法主要运用于海陆分布引起的等温线弯曲问题,由于便于记忆,运用方便,并且无需考虑南、北半球,故掌握此方法能迅速准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如图1是“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则A、B两地何处为陆地,何处为海洋?此类问题,无论如何变化,无非两种形式:一是给出时间条件求地点,二是给出地点条件求时间。这两种形式的问题都可以用“一陆南”等口诀解决。此题按常规方法解答比较麻烦,很容易出错。而利用口诀“一陆南”,能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显然A为陆地,B为海洋。如果已知A为陆地,B为海洋,仍然可用口诀“一陆南”,快速判断此时为1月份。
②辅助线法
此法适用范围很广,它不仅可以解决各种因素引起的等温线弯曲问题,还可以拓展到解决其他等值线
的弯曲问题。如图2为“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数值上甲乙丙,要求判断洋流L的
性质。判断步骤如下:
Ⅰ.设L与乙等温线相交于a点,则a点的温度为乙;
Ⅱ.过a点作乙等温线的切线与甲等温线相交于b、c两点,则b、c两点温度为甲;
Ⅲ.显然a点温度高于b、c两点(乙甲),即a点有暖流经过(增温)。此法看上去很复杂,实际运用起来却非常方便。同时,它还可以用来解决等高线、等压线、等盐度线和等地租线等的弯曲问题。如图3为“等高线分布图”,要求判断虚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可依据以上方法作辅助线与等高线相交于b、c点,如果a点海拔低于b、c点,说明此处低于两侧,故为山谷;如果a点海拔高于b、c点,则此处高于两侧,故为山脊。
(2)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弯曲主要有向低纬凸出和向高纬凸出两种情况,但等温线弯曲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
来主要有:在暖流经过或地势低或夏季大陆或冬季海洋或暖锋经过区域,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而在寒
流经过或地势高或冬季大陆或夏季海洋或冷锋经过的区域,等温线则向低纬凸出。
2.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气压场的类型、风向和风力以及锋面气旋等是高考等压线图判读题最主要的考查内容。
(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如下图)
气压系统特征注意点
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
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2)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则说
明该地区气压差小,风力小。
(3)判断风向: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4)判断天气状况:
①低压中心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多阴雨天气。
②高压中心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多晴天。
③由低纬海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温暖湿润。
④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地区的风,寒冷干燥。
3.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
(1)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
大;反之则较小。
②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某一月份各等降水量线沿某方向的变化趋势,实质上反映了该地区降水量沿该方向的递变规律。
③判断海陆分布。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我国由东向西离海洋越远,到达的水汽越少,降水也相应递减。
(2)微观看特殊
①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
坡,反之为背风坡。
②闭合的等降水量线。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
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规律。
③城市降水量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故降水多(“雨岛效应”)。
4.天气系统图的判读与绘制
(1)天气系统图的判读
天气系统图主要包括气旋、反气旋图和锋面系统图;从不同角度看,天气系统图又有平面图、剖面图和立体图之分。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类型基本图形判读说明
平面
图气压系统图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低压还是高压,南、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
锋面系统图
线上面“黑三角”和“黑半圆”的凸向均指示锋面移动方向
剖
面
图气压系统图
低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容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锋面系统图
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的冷气团作后退移动,其箭头与锋面之上的暖气团移动方向大致相同,冷气团一侧常形成一个小环流;坡度较大的(如图1)为冷锋,较小的(如图2)为暖锋;雨区主要在锋后的(如图1)为冷锋,在锋前的(如图2)为暖锋
立体
图气压系统图
图中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比较的,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永远都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近地面是高压时,对应的高空是低压,反之亦然;高空由于受到的摩擦力小,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较小
锋面系统图
注意分析锋面覆盖区域的宽度、高度,以及雨区的宽度;锋面一般分布在低压槽附近
(2)天气系统图的绘制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绘制天气系统图的内容主要有等压线、锋面、风向、雨区等。由于天气系统图的综合性强,许多同学感到难于绘制,因此,我们以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图的绘制为例,分步讲解,帮助同学们由浅入深地掌握其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①绘制等压线:绘制的方法是极值法,即先找出最低气压值(如图1中996hPa)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将其连接起来,然后找出最高气压值(如图1中1004hPa)各点,也用平滑的曲线将其连接起来,最后绘制余下各点。绘好的等压线如图2所示
②绘制锋面:
在等压线分布图中,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低压槽中各等压线上弯曲最大的各点的连线叫做槽线。锋面多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如图3中的AB和CD处。这是因为在低压槽AB、CD附近风向发生突变,使得E处和F处、G处和H处风向不同,气流性质也不一样,不同性质的气流在低压槽AB、CD处相遇辐合上升,形成了锋面。锋面位置确定后,再根据锋面都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的特点,确定向偏南方向运动的AB为冷锋,向偏北方向移动的CD为暖锋,并绘制相应的符号,如图4。
③绘制风向:
根据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确定等压线图上各点的风向,如图5中,F处的风向为西风,G处的风向为东风,E、H两处的风向为西南风(判断风向时注意图中的指向标)。
④绘制降水区域:
由图5可知,冷锋和暖锋的降水区域略有不同。因冷气团密度大于暖气团,冷气团始终位于暖气团下方,锋面始终倒向冷气团一侧,降水区域总是位于锋面的冷气团一侧,图中在G处会形成宽阔的暖锋云系和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在F处会形成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另外,气旋(低气压)中心处,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强烈,也是重要的降水区域,如图6。
专题训练
6.2009年11月初,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影响,我国自北向南出现了明显降水过程;华北某些地区降雪量更达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值。下图为“我国及周边地区11月6日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后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甲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
(2)图中虚线M、N表示的两个锋面中,表示暖锋的是,表示冷锋的是。
(3)若图中锋面N快速移向乌鲁木齐,未来48小时乌鲁木齐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4)下表为该日武汉、太原、沈阳和海口四个城市的风的状况,根据图表中的信息把四个城市的名称填
入下表。
城市
风向西北风无风偏东偏北
风力1级0级2~3级转3~4级1级
解析 第(1)题,根据同一图上相邻等压线差值相等的规律,可确定甲地周边封闭等压线的气压值为
1025hPa或1030hPa,然后再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定甲地的气压值范围。第(2)题,根据锋面气旋气流运动特点可确定M、N表示的锋面类型。第(3)题,随着中亚地区锋面气旋的移动,冷锋N将使乌鲁木齐未来48小时天气发生变化。第(4)题,根据风力大小和风向判定城市。太原附近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强;海口北面气压值高于南面,为偏北风;沈阳为西北风;武汉可能处于两条1030
hPa的等压线之间,没有明显的风。
答案 (1)1030hPa~1035hPa;1020hPa~1025hPa(2)M N(3)天气转阴,出现大风、降雪天气,随后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4)从左到右依次为沈阳、武汉、太原、海口。
专题三 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和等潜水位线的判读
1.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河流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区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根据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即补给类型)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则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④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还可能是
水库的调节作用
(3)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方法
①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量,特别是对纵坐标应更加注意,要看清它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②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注意过程曲线弯曲变化的时段、峰值的流量,确定汛期、枯水期。
③统计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补给确定河流补给的形式。
(4)我国各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分析
①东部季风区(华北地区)
降水集中在7、8月,故汛期为7、8月或稍晚一些时间;由于冬、春降水少,枯水期出现在12、1、2月份。本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②东北地区
由于纬度较高,冬季严寒,积雪深厚,春季积雪消融,4、5月份出现第一次汛期(春汛);7、8
月份夏季风带来降雨,河流又出现第二次汛期(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小河流会断流。
③西北内陆地区
降水稀少,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冰川消融量随气温的增高而增加,故该地区河流7、8月水量最大;冬季,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河川断流;由于冰川融化量有限,加之蒸发强烈和下渗量大故该地区河流流量一般不超过250m3/s。
④南部沿海地区
每年5月因夏季风带来降雨,出现第一次汛期;该地区8、9月份多台风雨,故出现第二次汛期;本地区纬度低,又濒临海洋,是我国降水最丰富的地区,所以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水位差较小。多数河流是由多种形式补给的,如黄河夏秋时以雨水补给为主,冬季时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春季时又有融雪水补给,因此,要注意综合分析。
2.潜水及等潜水位线的判读
潜水等水位线就是潜水面的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①潜水的流向。潜水是沿着潜水面坡度最大的方向流动。因此,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②潜水面的坡度。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实际距离。③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之点,二者高程之差即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④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如甲图:a为潜水补给河流,b为河流补给潜水,c则为右岸潜水补给河流,左岸则河流补给潜水。⑤合理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如乙图:图中1、2、3是水井,4、5是排水沟。显然1、3布设水井是合理的,而2不合理,按5布设排水沟合理,而4不合理。
专题训练
7.下图中虚线表示等潜水位线,等潜水位距为8m;实线表示等高线,等高距为10m。
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a、b分别为()
A.20、28B.20、12C.40、28D.40、12
(2)图中A处潜水的埋藏深度是()
A.6mB.9mC.10mD.29m
(3)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分别是()
A.向东流 河水补给潜水
B.向东流 潜水补给河水
C.向西流 河水补给潜水
D.向西流 潜水补给河水
解析 第(1)题,根据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a为20m,b为12m。第(2)题,A处潜水的埋藏深度为当地海拔和潜水位的差值,即为10m。第(3)题,据等高线弯曲状况可以判断河流向东流,河流水位高于潜水位,所以河水补给潜水。
答案 (1)B (2)C (3)A
8.读“我国淮河年均气温、年降水量与年径流深度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径流与气温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
A.气温升高,径流减少B.气温降低,径流减少
C.气温升高,径流增加D.气温降低,径流增加
(2)在气温不变的情况下,径流与降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
A.降水增加,径流减少B.降水减少,径流增加
C.降水增加,径流增加D.降水减少,径流减少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面状图中右下角的端点对应的温度高,年径流深度的数值小;其左下角的端点对应的温度低,年径流深度的数值大。因此,可判断径流与气温呈负相关。第(2)题,本题判断方法与上题相同,可以选取面状图右上角和右下角的端点来进行比较,右上角的端点对应的降水多,年径流深度的数值大;右下角的端点对应的降水少,年径流深度的数值小。答案 (1)AD (2)CD
解题技能等值线型选择题
(1)等值线是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在等值线图上根据等值线数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疏密程度等判断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的特点。等值线图主要有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等。
(2)等值线图将大量的文字内容,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内在规律等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既科学严谨又简明扼要。
(3)等值线判读图选择题充分利用图像考查主干知识,命题取材广泛,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而成为高考的重点。
解答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的前提是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找出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走向特点。如等温线图→读出气温约值→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等降水量线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等。总之,等值线的判断一般需掌握“五读”,即读延伸方向、密度、极值、弯曲及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
气温距平(单位:°C)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读“亚欧大陆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A、B分别在不同等距平线上,回答(1)~(3)题。
(1)若A地1月均温是5°C,则B地1月均温最有可能是()
A.-16°CB.-14°CC.-11°CD.-7°C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岸受暖流影响且地势很高,所以气温距平较小
B.东岸的太阳辐射较弱,所以气温距平较小
C.西岸受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所以气温距平较大
D.西岸终年多雨,大气的保温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气温距平较大
(3)下列四幅气候统计图与A地气候特点相符的是()
解析第(1)题,利用A地1月均温5°C,结合A地的气温距平为8°C,可算出50°N的月均温为-3°C,而B地的气温距平为-8°C,可算出B地1月均温为-11°C。第(2)题,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气温偏高,为正距平;东岸受强大的冬季风影响,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为负距平。第(3)题,图中A地处于50°N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四幅气候统计图中B图情况相符,因为B图中最冷月均温在0°C~10°C之间,最热月均温在15°C左右,年温差不大,降水较多且季节变化不大。
答案(1)C(2)C(3)B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地貌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1)~(2)题。
(1)P、Q、R等值线的数值分别为()
A.713、714、715B.711、712、713
C.715、713、714D.714、711、713
(2)图示地貌可能是()
A.风力侵蚀地貌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D.流水堆积地貌
解析第(1)题,图中虚线往往是由于存在上覆山体所致。图中等高线P、R皆为实线,其他等高线都存在部分虚线或全部为虚线,这说明P、R为上覆山体的等高线,海拔较高,存在虚线的部分山体海拔较低。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海拔较低山体中Q等高线海拔较高,为713米;上覆山体中,R等高线较低,为714米,P等高线为715米。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山腰部分周长较小,上覆山体较大,应为蘑菇形态地貌,这最有可能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风蚀蘑菇地貌。
答案(1)C(2)A
规范答题把握关键信息
图1为“欧洲西部地形和1月份0℃等温线分布图”,图2为“两种气候类型气温变化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是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大规模生产基地,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
(1)据0℃等温线走向可推知欧洲西部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为(西部高,东部低)。(2分)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C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原因。(2分)
(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发展乳畜业)
(3)材料中“时鲜业”生产基地的主要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能表示其气候特征的是图2中的(甲)
(甲、乙),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
(4)从气候方面比较A、B两地发展“时鲜业”的不同。
(A地比B地纬度低,热量好,产品质量好。)
(本题共10分)
(1)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由西向东递减或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本小题2分。答出变化趋势且正确者得2分;其他酌情扣分或不得分。)(2)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1分),适宜发展乳畜业。(本小题2分。按要点给分,缺失一要点扣1分。)
(3)地中海气候(1分)甲(1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1分)(本小题3分,按要点给分,缺失一要点扣1分。)(4)A地比B地纬度稍低(1分),热量较丰富(1分),产品上市比B地早(1分)。(本小题3分,按要点给分,缺失一要点扣1分。)
从阅卷过程可以看出,由于该生在答题时对问题的叙述不准确、不完整或不规范造成每小题均有失分,从而使本题得分不高。单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该生不能准确认识冬季欧洲西部气温的分布规律;不能认识优质牧草是西欧发展乳畜业的直接条件;对气候影响欧洲西部“时鲜业”的表现认识不足等。结合以上分析,建议在复习备考中加强基础性知识,例如气候的形成、特点、分布及影响的落实与巩固。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关系能否完整而准确解答试题的基础。在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时,首先必须认真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所有图文材料及设问要求,要注意把握题目提供的关键信息,不得放过任一文字甚至标点符号。例如本题题干中“欧洲西部”、“1月份”、“0°C等温线”及“气候类型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就提供了地区范围、时间及地理要素等信息;再如第(1)小题中的“欧洲西部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而且要求“依0°C等温线走向”回答,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回答出气温的“分布规律”,仅答出气温高点和低点不能得全分。总之,解读和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是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其他能力提高的前提,望复习时加以重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
深圳市石岩公学唐友能
第2-4课时
一、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二、课件:《大气运动》.ppt
三、学习活动过程:
接受老师的信息做一做,看会不会?请记录你的问题和创意!
(第一课时)
大气运动的: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根本原因——受热不均;1、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请标出近地面的气温、气压差异和近地面风向;
2、请将下图中四点的气温和气压从高到低排序:气温:;
气压:;
3、在图中添加热力环流的箭头。1、教师巡视完成情况;
2、抽两份作业集体批改;
热力环流:
(观看动画)
大气的水平运动:
1、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
2、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
3、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处,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强;
4、图中三点风力最强的是:;
5、下列三图所示三地风力最强的是:;
4、风向形成:
(动画演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向的形成)
①空气只受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垂直于等压线流向低压区;
②高空风向:空气受气压梯度力流向低压的同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稳定时与等压线平行;
③近地面风向:空气受气压梯度力流向低压的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稳定时与等压斜交;
5、阶段总结: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
受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
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推动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
高空风向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向还受摩擦力作用,与等压线斜交。6、请按要求画出下列各图中各点的风向:
A:高空风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高空风向;CDE:标近地面风向;
7、请绘制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风向示意图(即绘制图中各点的近地面风向),并简短描述它们的水平气流特征。
大气环流:
(第二课时)
1、概念讲授: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高低纬度之间因热量差异而形成环流,若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则该环流就是一个简单的热力环流!
(动画演示)
3、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上述的热力环流不会那么简单,地转偏向力会对高低纬度间的气流发生影响,闭合的热力环流被改为三圈环流,我们一起绘制三圈环流的示意图:
(动画演示)8、请画出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的气压系统:
9、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在右边的空格里写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名称:
4、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
①季节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季节移动,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②成因:
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副热带高压是动力原因形成;
③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盛行上升气流的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降水较丰富,而盛行下沉气流的副热带和极地是少雨带;
④作用:通过三圈环流高低纬度之间发生水分和热量交换。10、(动画演示30--40大陆西岸的环流条件)
30--40大陆西岸地区冬季受影响,温和湿润;夏季受控制,炎热干燥,是气候。
11、填空:
赤道地区因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因
是热带沙漠,副热带大陆东岸因和作用降水丰富;中纬度地区因
降水丰富;两极地区因
降水稀少。1、邻近学生之间交换答案,检查;
2、教师抽查个别学生的答案;
海洋陆地
夏季凉高压热低压
冬季暖低压冷高压
5、季风环流:
(第三课时)
①三圈环流的气压带和风带所表现的全球大气环流仍然与实际情况有距离,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将改变气压带的分布,在北半球几乎是面目全非!
(动画演示海陆热力差异)
(看图:《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做右面的12题。)
再用动画演示解释其成因;
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请看动画《季风的形成和分布》回答右面的13题:
在完成了13①②题后,再仔细阅读教材45页的《亚洲季风图》整理该知识点;
③季风概念:
④季风成因总结:
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的原因。
⑤季风气候的种类与分布:亚洲是世界最大的季风区,共有三种季风气候分布,它们是
气候分布区
温带季风气候中国北方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北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南方地区、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列岛南部;
热带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
12、7月,气压带风带移,北半球的
被该季节形成于陆地上的
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和两个气压中心。
1月,气压带风带移,北半球的
被该季节形成于陆地上的
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和两个气压中心。
南半球因,海陆热力对比不强,气压带的改变不明显。
13、①冬季,东亚盛行来自高压前缘的风,天气特点是
;夏季,东亚盛行来自
的风,天气特点是
。
②南亚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冬季处于
高压的南侧,盛行风,暖热干燥;夏季,气压带风带移,南半球的风带越过赤道,受向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风,该风越过印度洋,给南亚和东南亚带来丰富的降水。
③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这样形成的季风在最典型;除此之外,也是季风的重要形成原因。
④亚洲共种季风气候,名称是:
、
、
。
⑤下图是一高压系统,图中各点的风向不同,请对应下列情形,说明高压系统的名称和风向:
东亚冬季风:是点,风向是,高压系统是高压;
南亚冬季风:是点,风向是,高压系统是高压;
东亚夏季风:是点,风向是,高压系统是高压;
6、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动画演示)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东岸的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14、简要回答下列气候的分布规律和大气环流方面的成因:
分布规律环流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课堂总结:
课外作业: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584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