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数学环保教案

数学环保教案。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不错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数学环保教案,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数学环保教案 篇1

数学环保教案

一、引言

如今,全球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垃圾污染等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与环保问题相互结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本教案就是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以及通过数学的应用来解决环保问题。

二、环保问题导入

通过呈现一些真实的环境问题的数据,来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例如:

1. 呈现某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数据,让学生分析和讨论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2. 呈现某湖泊的水质监测数据,让学生分析和讨论该湖泊的水资源状况,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三、数学与环保问题的结合

1. 数据分析:通过对环保问题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方法,研究环保问题的发展趋势,以及环保措施的有效性。

2. 建模与预测:通过对环境问题进行建模,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数学方法来预测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为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来建立空气污染指数与时间的关系,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空气污染的发展情况。

3. 优化方案:通过数学方法,优化环保措施的实施方案,实现环保效果最大化。例如,设计一个数学模型,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工业排放等因素,来确定各地区的废水排放限额,以达到水资源保护的目标。

四、数学与环保项目结合的实践活动

1. 环保巡展:学生们设计和制作关于环保的数学模型或图表,并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家长。展示的内容可以包括环境污染预测模型、水资源管理方案等。

2. 数学实地调研:学生们组织小组前往某个具体的环保项目工地,通过实地观察和调研,了解环保项目的实施情况,并结合数学知识,对该项目进行评价和改进。

3. 数学应用竞赛:组织数学与环保问题的应用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环保问题,展示他们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五、评价与总结

通过对学生在数学环保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以及创新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并对本教案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以便于今后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六、延伸阅读

提供一些与数学和环保相关的同人书籍和资源的推荐,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扩展对数学和环保问题的兴趣和认识。

以上是一个关于数学与环保结合的教案,通过数学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环保问题,为构建和谐美丽的地球做出贡献。

数学环保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能利用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掌握乘法与加减法的简便方法在小数乘法中也同样适用。

教具图片

教学活动

活动一:激发

1、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收集到什么数学信息?

2、读了这个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3、说说你在网上所收集到的一些有关沙漠化的内容。

假如不治理的话,50年后,我国沙漠化的土地可能是多少万平方千米呢?

从图中所给的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各方面的环保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4、自己试着解决一下。

5、个别汇报。

对于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的同学,向学生提出有小数乘法和加法混合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6、我们学习哪些运算定律呢?

活动二:试一试

1、那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在小数乘法中呢?

2、试试看,请你试着完成P49,试一试。

(1)(8+0.8)*1.25

(2)2.8*3.6+2.8*1.4

(3)2.5*2.8*4

(先让学生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然后用简单的方法试一试,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3、说说你的理由或方法。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也仍然适用。

活动三练一练

1、P50,练一练第1题。

通过计算让学生体会到使用一次性筷子要浪费许多的木材,在练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P50,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能用简便方法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

回忆所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理解其意思,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矗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四研究应用

调查一下自己家节约用水的情况,算一算一个月自己家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吨?

活动四:体验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五:作业

P50,第3、4题

课后反思:

数学环保教案 篇3

数学环保教案

【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成为了全人类的重要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行动的能力,我们需要在教育中融入环保教育。而数学作为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科学学科,也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技能。因此,本文将结合数学和环保理念,编写一份数学环保教案。

【一、教案背景】

学校名称:XXX中学

教案名称:数学环保教案

教案编写人:XXX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了解数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 理解数学在环保中的应用;

4.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数学与环保的关系介绍(10分钟)

通过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数学与环保的关系,如数学在环境监测、清洁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2. 数学对环境问题的分析(20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环境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进行量化和分析,如计算污染物排放量、能源消耗等。

3. 数学解决环保问题的案例分享(15分钟)

分享一些数学在环保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如使用统计方法进行环境调查分析、用数学模型预测环境变化等。

4. 数学游戏活动(20分钟)

设计一些有关环保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如设计“环保算术挑战”、“环保奥数探险”等。

5. 环保行动计划制定(20分钟)

要求学生制定一个个人环保行动计划,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的环保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措施。

6. 教学总结和反思(10分钟)

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教学手段】

1. 演示仪器:投影仪、计算器等;

2. 教授方法:讲授、讨论、分享、游戏等;

3.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设计、制定行动计划等。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价;

2. 学生的表现: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和行动计划的质量来评价。

【六、教学资源】

1. 数学教材和习题册;

2. 环保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3. 数学游戏资料和板书。

【七、教学延伸】

1. 学生的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跟踪;

2. 组织环保科普讲座和实践活动。

【八、教学反思】

通过数学环保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了解到数学与环保的紧密联系,培养出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提供了一个创新教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游戏和小组讨论来参与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行动和参与度的评价,以及进一步的延伸教学,使环保理念在学生的行动中得以贯彻。

数学环保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探索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中是否适用。

(8+0.8)1.252.83.6+2.81.42.52.84

1、分两组计算:要求一组用正常的顺序计算,另一组按整数中的运算律计算。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明确:乘法的分配律和交换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3、P50的第2题,能简算的用简算的方法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呈现环保类问题:

问题1、P49的插图信息。

1、师生一齐读题,了解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问题。

3、汇报交流。注意多余数据对解决问题的干扰。

问题2、P50的第1题。

1、生自由阅读题目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尝试列式解决问题。

2、汇报:你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

3、师生集休讨论如何列式,板书出算式。

4、学生独立计算上述的算式并解答。

问题3、第3题。师生一同读题,列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

问题4、第4题。明确: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可以不用计算器计算。

课后总结: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

教学反思:这节课重点是小数计算以及简算,但教材偏重于解决问题,因此,基本技能不够扎实。

对于P50的第3题,还有部分学生在理解上感到困难。

数学环保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探索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中是否适用。

(8+0.8)1.252.83.6+2.81.42.52.84

1、分两组计算:要求一组用正常的顺序计算,另一组按整数中的运算律计算。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明确:乘法的分配律和交换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3、P50的第2题,能简算的用简算的方法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呈现环保类问题:

问题1、P49的插图信息。

1、师生一齐读题,了解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问题。

3、汇报交流。注意多余数据对解决问题的干扰。

问题2、P50的第1题。

1、生自由阅读题目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尝试列式解决问题。

2、汇报:你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

3、师生集休讨论如何列式,板书出算式。

4、学生独立计算上述的算式并解答。

问题3、第3题。师生一同读题,列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

问题4、第4题。明确: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可以不用计算器计算。

课后总结: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

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沙漠化的知识,在全班说一说,用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学生算出得数后,教师进一步介绍39.4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云南省的面积,使学生体会到治理沙漠化的紧迫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这样学生感触很深,效果很好。

数学环保教案 篇6

标题:“数学与环保的结合——变废为宝”

导言: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与其他科学领域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借鉴。而在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社会重大问题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数学与环保进行融合,以期能够找到解决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垃圾分类与数据分析

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垃圾分类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而数学作为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从垃圾分类之后的数据中寻找规律,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不同分类的垃圾的处理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找出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通过数学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施垃圾分类,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二、能源使用与优化

能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础,但随着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我们也面临着能源资源的耗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数学在能源使用上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对能源的使用进行优化。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和能源配备上,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最佳的方案,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此外,数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能源的需求和供应,从而提前进行调控,避免能源危机的发生。

三、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数学在环境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模型可以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的变化和污染的情况。通过数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

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数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通过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找到资源回收的最佳方案和途径,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的最佳路径。例如,通过数学的优化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废弃物的最佳回收量和回收路径,从而降低资源的浪费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结语:

数学与环保的结合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解决环保问题,同时也能够为未来的环保工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方法。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数学在环保中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索数学与环保的深度结合,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数学环保教案 篇7

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态环保的教案3篇

每一个六年级数学老师都应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每个六年级数学老师都要知道如何写六年级数学教案,它能够让老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态环保的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态环保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 ),后退10m记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 ),下降50m记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记作( )。

要求: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负数 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 ) 。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 )分 二班( )分 三班( )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 ),-45m表示( )。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 ),-200元表示( )。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 ),+16°表示( )。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 )。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态环保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3~5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先后出示两个统计图。

先出示第一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点出相关部分。

教师: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再出示第二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又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教师: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请你们算一算。

将两幅图放在一块观察。

教师:看了这两幅扇形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看看谁的发现最多,最有价值。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自己的发现(“退耕还林”前与2006年底相比土地的变化情况)。

(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发现,现在哪位同学能代表你们小组进行发言?

请一两位同学相互补充,找到统计图中发生变化的项目。

小结:对比两幅扇形统计图,同学们强调最多的是有许多项目发生了变化。有没有没发生变化的量呢?(课件重点强调:土地总面积没发生改变)也就是两个圆所代表的都是靠山村的土地总面积。

教师引导:结合我们的发现思考:森林面积的增加与荒山面积的减少会给这个村庄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你是村委会的领导面对2006年底的统计图你又会作哪些思考?

(3)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师: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问题并进行解析。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的两个扇形统计图的圆都代表相同的含义——土地总面积,(课件点出“课堂活动”第2题——改变题目增加两个参数——美国、俄罗斯的面积和人口)现在呢?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教师引导:重点分析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

教师:面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局面,你会做哪些思考?

四、练习应用,促进发展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出示题中的两幅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

(1)从两幅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从1996年到2006年,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化用地分别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几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评议。

(3)议一议: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看法?

2.完成练习十五第4,5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态环保的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2、使学生正确掌握分解质因数和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求两个或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按照方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出两个数的公约数,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指名口算课本第64页第11题)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小数的意义,今天复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特性的认识,掌握好数的整除的意义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二、复习约数和倍数

1、提问:什么是整除(板书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当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时,还可以怎样说?板书:

约数

倍数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说明倍数和约数的依存关系。

3、学生练习

(1)从小到大写出9的五个倍数

复习约数倍数相关知识(略)

(2)写出18的所有约数

三、复习质数合数

1、提问按照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分类,除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分为几类:

板书:1

质数

合数

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质数和合数。

(2)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785123579190

3、提问:你能把90写成质数相科乘的形式吗(板书)这里的因数叫做90的什么数?(板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4、做“练一练”第3题

练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四、复习公约数和公倍数。

1、学生练习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约数,指出公约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五个公倍数,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什么叫做公约数和公约数?什么叫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板书——公约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练一练”第4题

集体练习,指名口答,说一说方法怎样归纳三种关系?

追问:用短除法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复习

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1、提问: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板书:——能被2、5、3整除的数)

2、“练一练”第5题

提问:这里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什么数?不能被整数的数都是什么数,

板书:偶数

奇数

想一想,自然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六、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说说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七、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和12题

2、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15、16题、17题中(3)(4)

八、课外作业:练习十一第18题。

数学环保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能利用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掌握乘法与加减法的简便方法在小数乘法中也同样适用。

教具图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激发

1、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收集到什么数学信息?

2、读了这个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3、说说你在网上所收集到的一些有关沙漠化的内容。

假如不治理的话,50年后,我国沙漠化的土地可能是多少万平方千米呢?

从图中所给的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各方面的环保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4、自己试着解决一下。

5、个别汇报。

对于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的同学,向学生提出有小数乘法和加法混合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6、我们学习哪些运算定律呢?

活动二:试一试

1、那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在小数乘法中呢?

2、试试看,请你试着完成P49,试一试。

(1)(8+0.8)*1.25

(2)2.8*3.6+2.8*1.4

(3)2.5*2.8*4

(先让学生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然后用简单的方法试一试,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3、说说你的理由或方法。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也仍然适用。

活动三练一练

1、P50,练一练第1题。

通过计算让学生体会到使用一次性筷子要浪费许多的木材,在练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P50,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能用简便方法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

回忆所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理解其意思,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矗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四研究应用

调查一下自己家节约用水的情况,算一算一个月自己家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吨?

活动四:体验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五:作业

P50,第3、4题

课后反思:

数学环保教案 篇9

数学环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2.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环保的重要性和意义。

2.数学与环保的结合。

3.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环保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保的重要性和意义(活动1)

a.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些环境问题,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资源浪费等。

b.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数学与环保的结合(活动2)

a.提出问题:怎样运用数学来帮助解决环境问题?

b.引导学生讨论,帮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性,例如统计数据分析、碳排放计算等。

3.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环保问题(活动3)

a.给学生出示一组环境数据,例如城市人口数量、每年的垃圾产生量、能源消耗量等,并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b.分组讨论,并通过运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例如通过统计数据计算每人每天的平均垃圾产生量,通过运算得出城市每年需要多少能源等。

c.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环境保护机构,增加他们对环保工作的了解。

2.邀请环保专家或学者到校进行讲座,深入讨论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3.开展环保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活动,将环保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数学与环保的结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和环保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建设美丽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又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数学环保教案 篇10

标题:数学环保教案

一、引言

环保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为了提升学生对环保意识的认知和培养他们的环保行动能力,我们制定了一份以数学为基础的环保教案。通过这个教案,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促使他们形成环保意识并践行环保行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数学的学习将环保概念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教学内容

1. 数学与环保的关系介绍

通过引入数学与环保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数学在环保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数学与能源的关系

学生通过学习能源问题与数学的关系,了解到数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例如通过数学模型优化能源利用效率、计算环境污染等。

3. 数学与垃圾处理的关系

学生通过计算垃圾的产生量,分析垃圾分类的方法,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垃圾处理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数学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

学生通过数学分析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计算用水量,了解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并结合数学模型设计节水措施。

5. 数学与碳排放的关系

学生学习计算碳排放量、分析碳排放问题的相关数学模型,了解如何减少碳排放,并通过数学方法推动学生参与减碳行动。

四、教学步骤

1. 介绍数学与环保的关系,并让学生讨论数学在环保中的应用场景。

2. 分别介绍数学与能源、垃圾处理、水资源利用、碳排放等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和应用方法。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环保行动方案。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和环保行动方案。

五、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数学与环保关系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 评估学生提出的环保行动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综合评价教案的效果。

六、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环保意识。

七、结语

通过数学环保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理解环保问题,并通过数学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为建设美丽的地球贡献出一份力量。

数学环保教案 篇11

数学环保教案:如何算出垃圾分类的成效?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垃圾处理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如何衡量垃圾分类的成效呢?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垃圾分类的成效,以此为教材编写一份数学环保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和环保问题。

一、 垃圾分类的计算方法

垃圾分类的计算方法取决于分类的方式。在国内常见的垃圾分类方式中,根据“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别计算每一类垃圾的重量和体积占比。在实践中,有时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计算,比如计算垃圾分类的效益和支出比例等。

(一)计算垃圾分类的效益

垃圾分类的效益计算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指标: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地方政府垃圾处理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减少垃圾处理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减少量(ton)= 总量 (ton)- 可回收物 (ton)- 有害垃圾 (ton)- 厨余垃圾 (ton)。

(二)计算垃圾分类的支出比例

在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和收入,需要计算垃圾分类的支出比例,以及各部门的收支情况。垃圾分类支出比例的计算方法如下:

支出比例 =(可回收物费用 + 有害垃圾费用 + 厨余垃圾费用)/(城市垃圾处理费用 + 垃圾清理费用)。

二、 探究实践案例

以广州市的垃圾分类为例,该市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2021年7月,广州市垃圾分类累计减量24万吨,共减少7296个转运车次,节省政府垃圾处理成本1.13亿元。广州市已经探索了很多垃圾分类实践案例,比如在售楼处设置回收箱、健康社区志愿者进行宣传教育等措施,这些方法均在市民中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三、 数学环保教案编写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2、掌握垃圾分类的分类方法和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垃圾分类的成效;

4、加深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教学内容:

1、垃圾分类的概念和目的;

2、垃圾分类的分类方式和计算方法;

3、案例探究:以广州市垃圾分类为例;

4、练习:计算垃圾分类效益和支出比例。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

2、案例分析法;

3、计算演示法;

4、练习反馈法。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课题,讲解垃圾分类的背景和目的。

步骤二:介绍垃圾分类的分类方式和计算方法。

步骤三:探究广州市垃圾分类的实践案例。

步骤四: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垃圾分类的效益和支出比例。

步骤五:针对实际情况,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和提高应用能力。

步骤六:进行课堂小结,强化学习效果。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垃圾分类的成效,并编写了一份数学环保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和环保问题。垃圾分类是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进行垃圾分类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垃圾处理量和成本,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一项重要的环保行动。

以上就是《数学环保教案》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数学环保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5813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