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模板十一篇。
"教案课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要符合教学步骤,又要符合教学的课程标准,所以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教案课件。正是因为教案的存在,才能有效地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效。今天88教案网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篇富有智慧的“鱼我所欲也教案”文章,相信它对您会有所启发!"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3、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学习重点:
1、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1. 字音: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 停顿示例: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听录音,注意节奏。
2、学生自由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
3、教师领读。
4、师生齐读。
学生自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
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①从全文看,《鱼,我所欲也》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2
: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上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
呼尔而与之, ;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3
《鱼我所欲也》是九年级下册继《孟子二章》后又一篇儒家经典文章。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宣传了“性善论”。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基础最实用最重要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习得语感,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培养能力。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
3、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近期专访了知名主持人倪萍,主持人让倪萍选取了她主持生涯的几个关键词,她选中了“选择”这个词。倪萍说,她喜欢选择,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东西都拥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吧。
(说明:这个导语的设计更加接近生活,符合学生信息接受需求大的特点,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
1、关于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补充资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千(出示漫画),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2、关于《孟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跟《论语》同是用语录体散文,但体式有所不同。它篇幅比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3、解题: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⑴读准字音:
宫室之美为(wéi)之苟得也为(wèi)不屑(xiè)苟(gǒu)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蹴(cù)尔不为(wéi)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⑶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却有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而不用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却有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而不采用的人。
1、请两三个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明确: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或: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2、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主旨?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媒体设计
可以设计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或者幻灯片,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投影重要的字词,将文中的重点词句投影出来并配上朗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说:重点解决“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义。)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解说: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尝试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把握整体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四、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内容
1.抽查朗读情况。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齐读全文。
三、课堂练习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解说:以上材料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四、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五、课后延伸
1.背诵课文。
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5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1.采用“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2.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3.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1.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2.默读课文,基本断句准确。
3.教师推荐网站,了解孟子。
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网站,或自行搜索,全面了解孟子,分组查找以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孟子简介、孟子人生、孟子思想、孟子学说、孟子故居、孟子故事、孟子名言、出自《孟子》的成语。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1.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
2.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
4.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三、整体感知
1.教师和学生一起以不同的方式默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节奏。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由是”“与”“蹴”“万钟”要特别关注。对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进行归纳整理。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对称句和排比句,感受文章语言特点。背诵也以这些句子为基础,先背诵对称句,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2.教师以若干问题带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①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②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6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
1.“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显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多媒体显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呼尔而与之, ;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的内涵,以及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
2、积累文言词语;欣赏《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3、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4、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强化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教学重点: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决不仅仅停留于“活着”。当面临生死抉择时,该怎样做出自己的决定?文中孟子关于“义”的论说,对今人仍不无启迪。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2、《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3、性善说: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学习生字: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蹴尔(cù) 乡为身死(xiàng wéi)
所恶(wù) 得我与(yú)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5、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贤者能勿丧耳”),由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自己的论点“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的进一步论证。先正面再反面分析阐发自己的观点。
第三层:(本段最后一句),作者得出结论:其实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持“本心”而已。
第二部分:(从“一箪食”至结尾),“舍生取义就是丧失“本心”,人应该保有本心。 ” 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第一层:(从“一箪食”至“乞人不屑也”),从正面举例论证不能见 利忘义。“一箪食”、“一豆羹”关系到人的生死,但若用无礼的方式施舍,就是路人、乞丐也不接受。这一事例充分证明,最普通的人也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而不失义。
第二层:(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至“是亦不可以已乎”),从反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首先指出一些显贵的人“不辨礼义”就接受优厚俸禄。紧接着以一个反问句,说明他们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为私利所蔽。然后用三个排比今昔对比,批判他们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一句反问,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
第三层:(最后一句),与第一部分结束相呼应,人应该保有本心。 “本心”就是人原来固有的“羞恶之心”,也就是“义”、“善”的本性。
四、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照应:指的是行文时说过的话,在后面适当的地方重提,予以强调,或补充发挥的手法。照应有下列几种:
1、扣题照应,即在文中对文章的题目作出交代。
2、首尾照应。即在篇末对其开头进行照应。
3、前后反复照应。即在几个相应的段落中前后各自照应。
4、与伏笔照应。前文留有伏笔,后文进行照应。
5、既与题目相照应,又与开头或前文相照应。
6、人物的照应。前文写某一情节、搁笔转写他事,后文进行照应。
7、情节照应,前文某一情节、搁笔转写他事,后文进行照应。
8、论点的照应。前文提出论点、层层论述,最后通过归纳对前面的论点进行照应。
二、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三、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
(3)、所谓识穷者得我与(“得”通“德”,即恩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2、古今异义:
(1)、一豆羮(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义:现常为豆类名称。)
(2)、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这。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一词多义:
(1)、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给。例句: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8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①从全文看,《鱼,我所欲也》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9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1.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2.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难点理解本文论证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教法诵读法、质疑法、鉴赏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
课时2课时
导入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这是董卿在《朗读者》第三期《选择》中的开场白。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吧。
1.解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2.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王纲解体,礼崩乐坏,辩士奔走,百家争鸣,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文化学术空前发达,于是产生了九流十家丰富多彩的散文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说,是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儒家大师。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言障碍。
2.点名朗读并点评。
要求:教师应注意朗读指导要循序渐进。
注意节奏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3.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4.串译课文,了解大意。
(1)字词注解补充。
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箪: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苟得:苟且偷生。
患:祸患,灾难。
已:停止、放弃。
非独:不仅仅。
辟:同“避”,躲避。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奉:侍奉。
穷乏:贫穷。
(2)通假字。
得:同“德”,感恩、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辟:同“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辩:同“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乡:同“向”,先前、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与:同“欤”,语气词。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一词多义。
①为:
今为(为了,介词)宫室之美为(接受)之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②得: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③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4)虚词(注意“之”“而”“于”的用法)。
①之:
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为宫室之美(助词“的”)
②而:
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③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5)翻译重点句子。
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1.请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启迪。
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或: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2.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主旨?
舍生而取义者也。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了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晰。
4.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首先运用了道理论证,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很多人都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
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然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了吗?
文章最后总结,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5.“故患有所不辟”的“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6.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1自然段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本心”指舍生取义。
7.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8.“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作出不同的选择?
“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而是比“万钟”还要贵重的,然而“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愿接受,它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万钟”都接受的人是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
上节课,我们通过集体努力,疏通了课文,了解了大意和作者的观点。作者怎样论证自己的论点?这样的主张在今天又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将在这节课一起来讨论。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指正义的事业。“所恶”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
3.孟子有一段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其中的哪一句?
“富贵不能淫”,即高官厚禄收买不了。
4.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5.孟子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于后世,特别是当今社会来说,“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
如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不少仁人志士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业,他们的壮举已彪炳史册;他们所坚持的“舍生取义”突破了孟子当时的规范,成为正义事业、正义行为的代称。现在,我们把“义”更赋予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舍生取义”就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6.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前后意思相反,第(2)句前后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7.小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
8.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
运用了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1)比喻论证: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2)正反对比论证:
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3)道理论证。第1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
(4)举例论证。第2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强调了要讲“义”,不能忍受羞辱,“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了;举“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9.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反问等手法。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
排比:多处运用。排比句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语势和论辩力量。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反问:一个反问句否定了三种不“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10.归纳《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
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11.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意义,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在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死”和“义”的关系,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一人都有的“本心”,那些不义之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1.逻辑严密,雄辩有力量。
不管是分别来看各部分,还是纵观全文,都会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例如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提出“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然后先从正面说明,因为有比生更可贵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东西,所以要舍生取义;接着用推理和事实证明,“义”比求生恶死更重要,所以应该舍生取义;最后归结到人本来都有“舍生取义”的美德,不应丧失。一层紧扣一层,紧密无间,两大部分之间也是如此,在第一部分推理的基础上,第二部分用事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死,“义”重于利;并批判了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最后着重指出这种行为就是失掉了原来固有的“羞恶之心”。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补充和深入,前后连贯,密切呼应。
2.善用比喻和举例论证的手法,颇富说服力。
文章一开始便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这种以一般的生活经验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白,又十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文中还以行人不受“呼尔”之食和乞人不受“蹴尔”之食为例,更加深入地论述了“舍生取义”是人共有的本心,使文章的题旨不断深化。
3.正反论证,层次清晰。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在论述“生死”问题与“义”发生矛盾,应该舍生取义时,就先从正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又从反面论述了不义恶于死的道理,从而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又如,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以乞人不受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了舍生取义是人之共性;又以“万钟”虽好也不能接受为例,从反面论证了舍义取利是丧失本心。论证极为严密,说理极为深刻,层次十分分明。
4.语句流畅,气势充沛。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常使用排比句式。如第2自然段中连用三组排比句,对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加以批判,语言极为流畅,气势也很充沛。
本课的教学是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学生在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的对话中品味了孟子的“仁”“义”思想,感受了孟子雄辩的文风,体验了孟子侃侃而谈的大家风度。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用对话的方式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的互动。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用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起学生思考,教师的引领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让生生之间的对话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展开,学生合作探究也就自然呈现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后我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自然融入。
2.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
有人说:新课改就是让学生上课热热闹闹,就是只要过程不要结果。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课改后,学生能力的运用应更加全面。我在执教时,注意了基础知识的积累: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等,这些都是学生应掌握的。教学中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认真落实了,就会让学生学有所得。同时,我注意新的教学方式的引入,比如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之后分小组合作探究……其学习能力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10
教学设想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本文在文字理解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提倡进行互动探究性学习,允许他们提问,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其次,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从而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3.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基础最实用最重要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习得语感,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培养能力。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鉴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鱼我所欲也教案 篇11
一、复习所学内容
1、抽查背诵情况。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齐读全文。
三、课堂练习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解说:以上材料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四、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五、课后延伸
1、背诵课文。
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文章主题: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
将正义放在首位,
摒弃利己的私心。
以上就是《鱼我所欲也教案模板十一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鱼我所欲也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53210.html
更多猜你喜欢
更多-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1.积累文言词语 能力: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德育: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
-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 1.积累文言词语 能力: 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德育: 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等我也长了胡子教案 06-17
- 《鱼我所欲也》学案 《鱼我所欲也》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2.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一、预习导学 1、给加... 等我也长了胡子教案 06-10
- 鱼我所欲也教学全案 19鱼我所欲也教学全案 从容说课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 等我也长了胡子教学设计 06-16
最新更新
更多- 创文明校园活动总结9篇 在关键时刻,我们应该牢记范文对我们的帮助,它能够提供指导,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你是否养成了总结范文的好习惯呢?现在让我们一同来揭示创文明校园活动总结的神秘之处,你可以参考本文,但请务必进行深思熟虑!...
- 工厂年度工作总结十一篇 编写高质量的范文需要一些技巧和关注点。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主题,确保自己对要写的内容了如指掌。其次,要有一个具体的大纲或结构,以便整理思路和有效组织文章。还要注重语言表达,力求精准且有深度,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避免冗长和模糊。此外,引用一些可行的例子或实证研究来支持观点,可以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和信服力... 工厂年度工作总结 02-11
- 中班捉老鼠教案汇总 在接下来的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中班捉老鼠教案”,这将带给你更多启发和建议。在为学生上课之前,老师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编写每个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班捉老鼠教案 02-11
- 减肥后的正能量句子195句 “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兴趣,将它们融入健康的生活方式。”88教案网小编特意为你准备了一份必备的“破茧重生”阅读材料不容错过,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难免会遇到困惑和疑惑的时刻。这时,我们可以借用一些充满积极力量的文案和正能量句子,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体验。只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积极迎接... 减肥正能量句子 02-11
- 矫正心得 当我们头脑中产生新想法时,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心情将这些体悟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样的做法能够显著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你是否正为如何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而烦恼呢?... 矫正心得 02-11
- 《受戒》读后感模板十一篇 你是否受到了作品读后感范文的启发呢?读完作品后,我们会产生许多共鸣。现在是时候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感受了。以下是栏目小编为您推荐的关于“《受戒》读后感”主题的相关内容,请不要忘记收藏它,以便长期关注我的分享!... 《受戒》读后感 11-30
- 我想写诗诗歌一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相信大家都学习过诗词,通过阅读古诗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我想写诗诗歌一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春天,我想写诗,我想把嫩芽儿当笔尖,用滴滴雨露当墨汁,写出一首“生机盎然的歌谣... 关于春节除夕诗歌的句子 09-14
- 关于写我的作文锦集 写作是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和有效沟通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它是创造和探索世界的过程。背后一篇卓越的作文,必然经历了无数次推敲。你掌握了写好作文的技巧吗?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用,请将其保存下来。... 写国的作文 02-11
- 珍爱作文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思考“珍爱作文”,作文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作文也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探索、挖掘和发现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一篇出色的作文能够帮助你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你还不知道该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吗?... 珍爱作文 02-11
- 大学生实习总结 研究“大学生实习总结”以获取更多关于这一主题的信息。在企业中,每个人都需要编写许多文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范文的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性。多阅读范文可以使我们更自信地应对各种文书处理任务,使工作更轻松。关于范文的正确格式是什么?... 大学生实习总结 02-11
- 自我鉴定内容和格式推荐八篇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只有教案课件老师写越充分,课堂氛围当然也会更好。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自我鉴定内容和格式推荐八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时间过的非常快,转眼间xx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了,回... 自我鉴定内容 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