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8篇。

生命如歌,桃李芬芳,在教学任务开始前,老师都会备好一份教案。要求教师写教案的初衷,是把备课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防止上课时遗忘,今天88教案网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讲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的文章,请您继续往下阅读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1

13减几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二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12减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从学生所喜欢的事物入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是教学中学生本身存在差异,所以他们计算选择的方法就不太一致。

成功之处:

这堂课,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

本节课我采取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教学时预设通过学生通过观察羊村的羊的变化,引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表现学生的不同思维过程和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一节课下来这个目标达到了,可教学效果不显著。原以为学生有了12减几的学习基础,学习13减几应该很容易,可事实并非如此,我高估了学生。学生的逆向思维还不是很好,没有领会我的意图,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花费了有5分钟的时间,最后还是由我提出。所以在叙述题意时叙述不清,闹出了笑话。加强自身基本功,提高素质刻不容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2

回忆这节课的教学,使我颇感欣慰的是:孩子们的小身板坐直了,不再东倒西歪了;小手放好了,不再搞小动作了;小眼睛瞪得圆圆的,看着老师了,整整一节课孩子们的课堂纪律非常好,课堂既活跃而又有秩序。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从心里感到高兴。

但细细想来,还是有不尽完美之处:

1、课前教材钻研地不够充分。8、9的比较大小,课本上借助点子图作为一新授知识来处理,我处理的有点过于简单,可先出示7的点子图,再出示8的,7、8进行比较后再导入9的点子图,这样逻辑性会更强些。8、9的书写讲解不到位,“8、9应稍开一点口”我课前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导致失误。

2、讲解练习小动物们坐火车时真数字从8-1,倒着填,讲解可再到位些,告诉孩子是从大到小填的。

3、教师语言引导可再到位一些。如数松树时“有两排树,左边一排右边一排”可先用语言暗示一下孩子是有顺序的,数数时要注意顺序,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不漏?

4、课堂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注意抓住孩子的思维亮点,抓住课堂亮点。如主题图数花时“4+4= 8”应让孩子说一说。

5、教师应放手给学生,尽量让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可让孩子上台当当小老师点点电脑孩子积极性会很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非常感谢各位的指点,正是你们的直言不讳才使我有了进步的可能,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离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3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5、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一、十、百是计数单位。要写汉字)

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

7、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8、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

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注意题型:

个位上的数是7,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3,这个数是。(写完记得对照题意检查一遍)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

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2。在完成主题后,我们必须仔细总结并相互推论。这样,我们就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当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在未来。

3.一定要得到一个全面的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且不能有偏见。

4.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用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主动运用所学到的数学概念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5.我们应该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总结,慢慢培养合适的分析习惯。

6、要主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利用文本阅读进行分析和理解。

7.在学习中,要注意有意识地转移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为了贯穿我们所学到的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我们可以使用类比关系方法。

9.每一章的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章节之间的比较,以及前后的知识真正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和内容。

10.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对相似的概念或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从而加深它们的理解和记忆。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了解数学知识的衍生过程,使知识有序、系统化。

11。学习数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还要关注典型问题。

12。对于一些数学原理、定理公式,不仅记得其结论,了解这一结论。

13.学习数学,记住并正确描述概念和规律。

14.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解放思想,把抽象化为具体,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5。对概念进行恰当的分类可以简化学习内容,突出重点,明确上下文,便于分析、比较、综合和概念。

16.数学学习是最忌讳的知识歧义,知识点被混淆在一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应该学会写“知识结构摘要”。

17.学会对问题类型进行划分和组合,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和解决典型问题,并从中总结出基本问题类型和基本规律方法。

18.根据同一种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达到全局记忆的目的。

19.结合各种特殊培训的特点,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的智慧,节省时间,提高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反应能力。

20。学习数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只要我们打好基础,就可以逐步完善。

21。解决数学问题,关键是要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来看,使用数学法则来解决。

22.认真听课是奠定数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根本途径。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4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汤琴

“10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时,我先展示课本上的主题图供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以及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从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JAb88.CoM

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学习内容的展开,都力求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课始故事引入,巧妙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件中设计的猜一猜、说一说、玩一玩等活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走进数学王国。

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数学具里的图片;画计数器上的珠子;把数字宝宝请回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而且要指一个数一个,才不容易出错。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10和第10的区别,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这些环节:生活中的数、用10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等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教学中,通过数一数、做一做、拔一拔、分一分、涂一涂、排一排等活动,激活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整节课中,我始终与学生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学生的数学活动放手不够。在教后我感到自己在处理预设目标和达成目标的问题上还有待磨练和提高。如:当学生没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时,引导不够;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有些环节仓促而过,并且减少了学生的回答次数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5

成功之处:

今天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想了很多,反复理解教材设计意图,最后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充分交流活动,学生能较快的理解算理,掌握多种算法,从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掌握破十的计算原理,至少学会一种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熟悉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11减几的知识。

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富有童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通过动手操作与汇报交流来突破本课学习重、难点,通过对主体图中寻找数学信息,在培养学生主动提出一些简单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下,列出相应的算式后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全班汇报交流。这些过程我认为进行得很顺利,学生通过动手摆学具很快得出结论。

不足之处:

最后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那种算法进行计算,进行算法的优化过程时就不是很顺利,我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别人的算法,选择算得又对有快地方法进行快速的计算。可是学生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时有深有浅。总结不出来自己的算理,为了照顾到那些有困难的学生理解11减几的算理,我充分加入学生交流活动,通过你是怎样算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节课的内容很重要,是以后借位减法的基础,虽然学生的方法很多,但引导学生怎样破十是重点,我大概急于求成,引导学生说出这种方法,造成了有部分学生糊涂的感觉。

课后反思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应该让学生慢慢理解,先从简单的方法逐渐牵引,这样会更好些。希望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6

跳绳是发展跳跃能力的传统性运动项目。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难点。在课开始的时候,我带领孩子们一起用绳子做一些简单的徒手活动,这样既进行了热身,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安排学生站在原地做跳绳的动作(不拿绳)要求学生手脚协调,让他们进行复习,练习已经会做的动作。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学生集中起来和老师一起进行跳绳动作方法的总结和归纳,然后进行拿绳练习。在练习的时候教师进行自由结合与指导性分组,将水平接近的同学分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帮助练习。这样就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区别对待进行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发现较差的同学在同学的帮助下也有了一些进步,教师给予了及时的鼓励。让他们体验到了创新和成功的乐趣,在最后又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安排了不同的课外练习,让他们都能不断的提高。

通过一节课的练习,部分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跳绳的基本技能,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手脚不能协调配合,主要是手的摇绳动作跟不上跳的节奏,主要问题在于摇绳动作的不对。有些学生是整个手臂在摇绳,而不是手腕发力,教师应进行纠正和指导。其次就是学生在跳绳的时候身体不适直立,而是弯曲的,这样学生的重心就不稳,跳的时候身体重心往前倾,造成不能连续跳,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强调身体应该保持直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好跳绳的动作,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7

在我校举行的高效课堂教研活动中,我进行了《8加几》的授课,这节课是在学习了9加几、十几加几以及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们能够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并能够清楚的表达算理。

成功之处:

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圣诞联欢会的形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一开始设计了一个做题闯关的游戏,闯关成功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厚,学习的热情高涨,并得到每组圣诞树,根据每组的表现奖励小笑脸贴上去。这样的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通过情景让学生乐在其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接着我宣布联欢会正式开始,通过歌舞、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问题:8+4=怎样算。通过计算总结出凑十歌,并且全班一起加上节奏读了几遍,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将课后练习改成联欢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设计了一个口算接力的形式,学生的好胜心很强,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并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

不足之处:

1、8+4=()在用凑十法说算式的算理时,我让3名学生到讲台上说了说,又让同桌之间说了说,但是我没有做一个完整的示范,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说算理,作为教师要体现示范和教授的作用,要给学生在示范,先让总结一遍算理,再让学生说。

2、这节课虽然设计了一个圣诞联欢会的情景,但是其中有很明显的做题形式,还要设计的更加的合理、巧妙。练习的量有点多,要量小而精。

3、学生在摆花片时,不会合作,摆好了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8

本篇课文在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中。本单元训练要求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要求圈划词句。本篇课文是一篇老教材,描写的是作者看到的一个奇异景象:在野地里,一只弱小的野兔踢死了凶猛的老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老教材上出新意,同时又能让学生学得扎实?这是我在本课备课之初就想有所突破的问题。

弱小的野兔能战胜凶悍的老鹰,不可思议的故事本身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把重点放在第三、四小节的学习上,以读代讲、少讲多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语言材料。

1、以读代讲。本堂课,为了让每个学生有读课文的机会,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读,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同桌互助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课文的内容。反复的朗读,使学生基本达到了熟读成诵的要求。

2、少讲多练。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练习:的野兔用()战胜了()的老鹰。理解课文时,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找找句子:课文中哪些是描写老鹰向野兔进攻的句子?用“~~~~~”划下来,哪些是描写野兔对付老鹰的句子?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8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4139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nction mytext() { var text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text"); var art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fanww-art-b"); for (var i = 0; i < text.length; i++) { text[i].style.display = "none"; }; for (var i = 0; i < art.length; i++) { art[i].style.height = "aut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