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比较活动,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难点: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剪拼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具准备:

多媒体、格子纸、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三角尺、平行四边形木框、粘板 教学设计:

一、旧知引入,引出猜想

师:同学们请看,(师指黑板)这是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看到它,你想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

生:对边平行且相等,有无数条高,每一组对边上都有和它对应的高

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在此过程中找个学生上来做一条高)

师:黑板上这个拉不动,老师做了一个和它一样的框架,仔细看,它被拉成了什么形状?(边拉边说)生:长方形

师:那你们觉得拉成的长方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生:我们一看就知道了,还是这四根木条的总长度啊 师:哦,周长没变,那面积呢? 生:变〃〃〃〃不变

师:有的同学认为变,有的同学认为不变,这只是我们的猜想,仅靠观察这个木框的推拉变化得出结论是有困难的,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5cm 9cm 去研究。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为方便大家研究,老师已经把这两个图形画在了方格纸中,(课件出示)这里的每一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那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谁能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生:数格子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并把你数出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开始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师巡视,然后询问)师:都数出来了吗?有什么困难吗? 生:不够一格的怎么办?

生:可以把每一行左右两个不够一格的凑到一起拼成一个整格。师:谁愿意把你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找一生上来实物投影展示数的过程)

生:先数长方形〃〃〃〃〃〃〃〃〃再数平行四边形,数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先数的是整格,不满一格的是〃〃〃〃〃〃〃〃

师:大家看清楚了吗?(课件演示学生数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看,清楚数格子的方法

师结:刚才这个同学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不一样的,大家觉得数格子的方法怎么样? 生:麻烦〃〃〃〃〃 师:受刚才数格子的启发,谁能想到更好的办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不一样的?(课件出示两个图形)生思考

找一生上来指屏幕说方法

师:(课件演示)刚才这个同学是把这一个三角形平移到左边拼成了一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小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是相等的,这样就很清楚的看出大长方形比小长方形多出这一行,所以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不一样的。(生看课件演示,对剪拼的过程有个初步认识)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个小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除了面积相等,还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根据这些重要的关系,你还会有什么重要的发现?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一下

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底乘高

师:我们通过这些关系得到了这个结论,现在用这个结论来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9乘4 等于36平方厘米〃〃〃〃〃 师:9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4呢? 师:这个结果和刚才数格子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那这个方法和数格子的方法比那个简便? 生:用底乘高简便〃〃〃〃〃

师:以上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知道了平行四边形推拉成长方形后面积变了,并从中初步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师指生齐读)

师: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呢?(生此时有疑惑)

三、动手操作,验证结论

师接着说:同学们还有疑惑,看来这个结论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验证,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结合刚才的方法来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同桌可以先互相讨论交流一下。

(师下去巡视,学生交流,操作活动)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

生:数格子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过程)〃〃〃〃〃〃〃〃〃〃〃〃

师:这位同学用数格子的方法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底乘高。

师: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实物投影展示过程)

老师,我是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我量出了它的长和宽

然后又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我发现长乘宽的积等于底乘高的积,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师:这个同学的方法好不好? 生:好

师:这位同学用这种方法也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底乘高〃〃〃〃

师: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实物投影展示)老师,我的方法和他差不多,我也是剪拼成了长方形,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大家同意吗?明白了吗? 生:同意〃〃〃〃明白了〃〃〃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为什么都沿着高剪呢?

生:因为这样可以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习过〃〃〃〃 师:哦,刚才不管是数格子还是剪拼的方法我们都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实际上这种思路就是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转变成我们原来学过的旧知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叫做转化

师:通过以上我们的共同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那就是(生齐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这个结论的字母表达式就是s=ah 看来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什么? 生:底和高〃〃〃〃

四、应用结论,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应用这个结论来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例1)找一生到黑板上列示计算

师:他做的怎么样?和他一样的请举手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那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你还会求它的面积吗? 师:谁来列示? 生:8乘5〃〃〃〃 生:10乘4〃〃〃〃

师:这里有两条底两条高,你为什么不用10乘5呢? 生: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互相对应的〃〃〃〃 师:总结并板书 对应

师:我们再来看黑板上这两个图形,我们都已知道平行四边形推拉成长方形后面积变大了?大了多少呢?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大了9平方厘米

生:9乘5减去9乘4〃〃〃〃〃〃〃

师结:看来用底乘邻边得不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得到的是拉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可你们知道吗?如果知道了底和邻边的夹角,再结合底与邻边的积也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要用到中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五、课堂回顾,反思提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3的倍数有哪些?

二、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一)探索公倍数

1.观察刚才同学们说的2的倍数和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2.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公倍数的含义。

(二)探索最小公倍数,引出课题。

三、探索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一)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

1.列举法

2.分解质因数法

3.短除法

(二)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

1.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48和249和18

5和62和79和4

2.观察每横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3.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方法。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6的倍数有:6、12、18、24、30、

4和6公倍数有:12、24、

最小公倍数:1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7—88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体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及探究能力的形成。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剪高)2个、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把剪刀、三角尺,每小组一张操作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都有哪些?(课件展示几何图形)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幅街区的主题图,观察图中学校门口的两个花坛,说一说这两个花坛都是什么形状?

师: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他有什么特征?

师:你认为哪个花坛的占地面积会大一些?

师:要比较两个花坛哪个大也就是比较两个花坛的什么?可是现在我们只会计算哪个图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计算了,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跟长方形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师: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同桌合作完成。)

2、课件演示,汇报交流。

师: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生汇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师:他们的面积是不是真的相等呢?我们就来动手验证一下吧。3.操作验证,得出结论。(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汇报交流:请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3)演示操作过程。(课件演示)

师: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然后完成讨论题卡,汇报后,教师归纳。)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操作过程中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叫“转化法”,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转化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以后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4)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5)用字母表示: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成什么?字母中间乘号可以写成圆点,公式为:S=a·h,字母中间乘号还可以省略,写作:S=ah.三、深化理解:

1、师: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得出了它的面积公式,现在我们就来运用它。请看题(课件出示例1),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一人板演集体校对。)

提问:做这题时,要注意什么?(单位名称)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条件?(底是多少,高是多少。)

2、比一比谁最聪明: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如右图),求高。

5厘米 15平方厘米

3、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草地,想在草地的一边修一条小路通向另一边,下面的三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哪种设计方案的面积最小?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a×h 或 S= a·h S= a h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小黑板、剪刀、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86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图中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 让学生观察,回答提出的问题。(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老师接着提问:你们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去发现认识的图形,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可以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图形的世界。

课件出示:

学校大门前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问题: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学生进行猜测。师:要知道哪一个花坛大,需要知道它们的面积。师:你们会求它们的面积吗?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师: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设计思路:教师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感到亲切,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能激发求知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探究发现。

1、用数方格的方法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长形面积的时候,是怎么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数方格得到)小精灵告诉我们:教师点击出现它的话。下面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底、高。长方形的长、宽。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请同学们书快快数一数,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吧。

小组合作: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作业纸,并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教师填写表格。

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个花坛一样大......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那么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方便吗? 生:不方便。..师: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化成已学过图形进行计算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好,我们就按的猜想去验证吧。

(这里是我在上课前加上的,通过师生这两句对话,让学生由旧知自然过渡到新知,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2、面积公式的推导: 生:用剪和拼的方法。

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转化我们学过的图形吗?怎样转化呢?怎样剪呢?

师:第一步:画;第二步:剪;第三步:移。(板书:画、剪、移)那我们就动手来剪一剪吧!

(1)分组合作:利用各组的材料进行验证。教师巡视。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是怎么转化的?谁来拼好了摆在桌面给老师看看,请两个同学来前面展示他们的作品,(指名上黑板前)说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生:我先画条高,沿着高剪开,把这部分移过去,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怎样移过去呀?平着移到右边,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平移。师:还有不同的转化方法吗?

(生:我在中间剪的)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吗?平移过去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展示学生的成果)出示课件:进行小结。

师: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

⑴ 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 ⑵ 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⑶ 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长,宽=高)

师: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师:结合刚才一剪一拼的过程说说。生叙述方法(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出示课件,小结方法。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去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有效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板书:S=ah)。

师:现在我们可以确定平行四边形是怎么计算了吗?好,下面我们就用计算公式来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吧。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出猜想,再进行验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打下基础。在本环节中,学生体会到独立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在教学中给学生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例1

出示例1(同桌讨论,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教师板书:S=ah=6×4=24(平方米)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计算时,先写出面积公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体会字母表示的代数思想)

三、分层练习, 强化应用。

?

(设计思路:几道练习题从易到难有一定坡度,通过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教学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设计思路:通过“说一说”,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一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二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6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一、学习新知:

1、出示一张身份证,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5、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二、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人教版上册数学教学”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4006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