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信息技术课后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后教学反思3篇。

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更好地将科技运用到课堂中,应当如何写教案呢?88教案网的编辑用心设计的“信息技术课后教学反思”一定能够满足您的各种需求,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信息技术课后教学反思【篇1】

2.关于一棵一棵的争论。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当我问到为什么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有的孩子说他有耐心,我就追问了一句:同学们刚刚说他是急性子,这会儿他怎么又这么有耐心了?有的孩子说,他既性急,又有耐心。(显然没有理解)有的孩子理解就特别好:他想让禾苗快点长高,所以一棵一棵往上拔,觉得虽然累,但也值得!这样一辩,孩子对农夫急于求成的心理感受更深了。不过,觉得我少说了一句话,应该点一下,这里的耐心是反衬他的心急的。因为觉得学生有些纠缠不清,想急于往下进行,当时表述可能也不是十分清晰,估计有的学生还是会有些糊涂的,自己也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3.关于寓意的揭示。虽然孩子们没有总结的那么准确,但是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比如:庄稼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太心急;禾苗有它生长的方式,不能破坏它;提到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等。再如第二则寓言,我们谈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这样的交流碰撞中,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理解了,记忆也更深刻了。

《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对孩子很有教育意义,这是古人做的一件蠢事,对什么事情都存有侥幸心理,不会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夺。

在学习中,我借鉴第一节课的良好效果,让学生用真来总结,部分学生很有悟性,从种田真辛苦到捡到兔子真幸运再到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那该多好啊!真敢想到从此扔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真有耐心再到天里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真可悲,真愚蠢。我将课文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总结,很快,学生就在一节课中度过了,我们就在这简洁的寓言中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故事,相信这节课一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真是一节真愉快真和谐的课堂啊!

信息技术课后教学反思【篇2】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这个学期观看了黄能老师的.展示课《资源大管家》,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己去做,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后教学反思【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大多数教师都会尝试采用自制课件或网上下载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虽然我们在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到位,他们片面的认为,只要我用多媒体上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就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因此,在课堂中,堂堂都用多媒体,甚至都认为用了课件就是方便自己不到黑板上板书,其实不是这样的,再好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省掉板书。如:计算题的答案,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课本上很简单的练习都用课件操作,这样也不够好,这样直接减少学生思考的空间,抑制了他们的思考欲望。

2、由于我们处在农村小学,大部分的老师对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水平不高,导致经常请人代劳。因此,课堂上常出现中断问题,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反而干扰了我们正常的教学时间,影响了老师上课,学生学习的情绪。

如何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发好我们的数学资源,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迅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的应用。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延伸阅读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模板1000字精选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那写一篇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模板1000字精选,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模板(篇1)

20xx年8月,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教师的角色,从一个大学的校园跨入到一个中学的校园,从一个对教师职业崇拜到一个自己身为教师的处境,我开始了从事基础教育的里程。对于刚步入社会的人来说,一切都很陌生。对于许多为人处事的方式、许多人情世故我还不是很懂,没有很多的想法,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氛围中,我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从事了我的专业教育工作——信息技术科目的教学工作。

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学期,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有了一些感触。

一、问题设计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深刻意识到课堂提问设计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景,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计算机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习兴趣。还可以适当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因为有些同学对课本内容比较熟悉,很多同学小学,初中都学过,所以他们觉得上课太乏味,课堂上的内容都知道,除了课本知识外,可以适当的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习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到学生中间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多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四、让学生有成就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有时会选一些同学示范操作,或者演示自己的作品,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同学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课堂中我让每个同学都把作品上传到局域网中,这样,只要进入网上邻居的同学都能看到,当看到有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同学们在交流作品时,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启发和激励,取长补短,使自己的作品水平得到提高。利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知识就像语文、数学、外语一样,已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越来越重要,适合时代发展的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将逐步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总之,只要转变教育理念,不停地探索求新,不断反思出现的新问题,我相信是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得到高效能课堂教学效果的。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师的教育总是有限的,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成长的。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们的责任真的很重大!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获很多。我一定会好好珍惜机会,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在天心一中这片热土上实现我的人生梦想。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模板(篇2)

1、教师经过网络教室软件实现演示法,使教学更加直观、清晰,教师的操作经过网络直接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学生可清楚看清每一步操作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手边的鼠标、键盘模仿。

2、实现了分层次教学的思想,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教师系统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到达了本课基本要求。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我练习,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本事。

3、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异常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单纯师生交流之外十分重要而有益的补充。

4、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把教学资料经过文字、图表、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改善了传统教师枯燥的板书和讲解,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又合理保证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协调发展,到达较梦想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模板(篇3)

课文主要内容: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埃尼阿克”(ENIAC)与1946年在美国诞生。

2、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分组成。

3、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4、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5、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个发展阶段。

我就所讲授的这一课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1、我认为“导入和小结”是课堂的点晴之笔,即使准备的时间紧张,但在“导入”环节的设计,还是费了不少的时间。由“计算机能做什么”——一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回答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没有难度,感觉轻松。老师就着学生的回答,比如,有的同学说“用计算机听音乐”,与人类比,人是用嗓子唱歌,那计算机用什么部件就能发出声音呢?引出了本节的内容——计算机怎样计算的及工作原理。引入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自然的思维引出了本节的内容,让学生没有陌生感。

2、教学内容安排紧凑、有序。由学生看到的自己面前的计算机,说到外部设备;由神秘的主机箱说到主机的组成,又由设备说到设备是怎样工作的,这种“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的循序渐时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易于接受。

3、重、难点突破有“法”。计算机是怎样计算的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任务完成法让学生完成任务,讲解学生完成计算的过程,来完成计算机工作计算的过程。

4、注重细节设计,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5、有待改进的几个方面。完善每个硬件的讲述内容,规范语言;演示工作原理中的实例时,将程序编写过程加入进去效果会更好;现场拆机箱,发硬件,会让学生感觉更直观。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模板(篇4)

由于高一年级学疟的原有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课堂中采取分组教学,就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和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这样的意图就是让信息技术知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带动那些信息技术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节课的处理较好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

这是一节没有计算机的信息技术课,通过实际的授课,效果还算不错。整个课堂氛围很好,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维非常活跃。我以讨论学校有哪些新的变化进行导入,一下字就吸引住了学生,也很快打消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在上课前,有部分学生知道不到电脑教室上课,有些情绪),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学生回答都非常踊跃,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现在回顾本节课,其中有很多是理论性的东西。作为学生来讲,他不适应,不喜欢,甚至不想学。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到计算机教室,就是要上网、玩游戏、聊天或者是下载一些资料等。针对这种现象,如何来完成信息技术的理论授课呢?我想最关键的就是在进行授课时,要尽可能通过精彩的事例来导入问题,说明问题。而事例选择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我认为,所选择的事例最好是学生觉得新奇感兴趣的为好。因为,只有这样的例子才能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更加吸引学生。如果是学生比较老套的内容,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能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信息技术理论课中事例的选择是非常非常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授课时要能适当进行知识的扩展、延伸,使学生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后,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链。在进行扩展的知识中最好是跟学生的需求有关联,要对他们有比较现实的意义。这样,他们学起来就很积极、很投入,也很快就会把它掌握好。对于信息技术课,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在进行备课时要进行通盘考虑,这样会更有利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为现在的教材是以模块为单位的,进行全面通盘的考虑,可以让老师对本章或是本模块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可以使教学任务,循序渐渐的来进行,有利于学生目标的完成。在进行小结时,最好是学生老师一起来。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纠正。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表达中得到启示,还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大家在一个比较活跃、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接受事物的能力会比较好。对教材内容要有目的的进行取舍,新课程教材所涉及面广,内容多,如果不进行取舍,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不知所云。因此,精心的备课,有目的的取舍。对老师而言,不会疲惫于没完没了的讲解,学生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最后一点感触,就是我觉得并不是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要到计算机教室上。尤其是新课程下的新教材,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如果每节都到计算机教室授课,很多内容就没有办法完成。因为一到电脑教室,学生就想上网、就想QQ、就想玩游戏等等,基于这些实际的情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有时不在计算机教室授课可能效果会好些。这就是我通过一星期的教学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模板(篇5)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都参差不齐。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也对计算机有不同的认识,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还有部分学生根本听不懂你在讲什么,老师很不好把握分寸。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反思: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15分钟老师教学,剩下时间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设计的围绕教学内容的课堂练习及任务,老师巡回指导并做点评。完成所有任务的同学可以获得自由上机的奖励。

二、采用“兵教兵”互助的形式

即基础好的同学如果能快速完成任务,那么他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当小老师教会一个不会的同学完成任务(老师监督,不准代劳)。完成所有任务后才可以获得自由上机的机会。

通过以上2个环节,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认真听课快速完成任务就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上机时间;另一方面协调好基础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基础好的可以从教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提升);再者认真听课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获得自由上机时间可以自学、自由发挥特长(杜绝玩游戏现象)。

三、优选教法,提高教学效率

1、精心设计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

2、操作示范,有效指导

老师示范后,可以找表现突出的同学到讲台操作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并找出问题,最后老师点评。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在查错纠错中掌握操作方法。

3、大量运用比喻,使知识形象化,简单化

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很难被学生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四、强调纪律,保证课堂秩序井然

由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性,狠抓课堂纪律是重中之重。我根据学生喜欢微机课的特点,制定了停课制度。每节课由班长负责记录表现差的同学,轻者停课一节,重者停课一个月(被停课学生报给班主任,微机课时必须在教室学习)。该制度实施两周以来,效果显著,课堂纪律明显好转。

总之,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件范本: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其三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位教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作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课件范本: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其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画图”程序中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

2. 熟悉配合使用shift键 的技巧;

能力目标:

1、学会用“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画规则的窗子。

2、能用“撤销”来更正错误。

3、学会将绘画的成果保存在默认文件夹。

情感目标:

1、激发并提高学生热爱自己学校的感情;

2、学会善于欣赏别人作品中的优点;

二、教学重点

“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保存绘画的成果。

三、教学难点

1、 保存绘画成果到默认的文件夹。

2、 配合使用shift键的技巧;

四、课前准备

附范例的演示文稿;关于房子的拼图学件一个;附奖品光盘若干;带网络广播系统的电脑房、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引 入

1、回忆上节课时所学工具,运用游戏引出新课;

2、展示精彩新颖的教学楼激发学生画图兴趣和创造欲望;

二、工具教学

(出示范图)。从拼图到欣赏的图片,到范图,综合分析这幅图画中都有哪些图形组成啊?

生:(线条、圆、长方形、圆角矩形)联系拼图;

范图中用到哪些工具呢?

生:(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

1、直线

什么地方要用到直线工具呢?对!画大楼的外形。我们一起来来试试好不好。(以范图中一小幅规则图形为例,讲解直线的粗细设置)让学生试一试,看谁画得最好。同时提示书本上有答案,如果有困难可在课本中找一找。然后通过教师或学生的演示将两小技巧:“按SHIFT键”、“选择线的粗细”。再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画一画楼房楼梯等规则图形。

文稿出示:(1)按住shift键,画线更笔直;

2、画窗子

画完了教学楼的外形后,我们来给她添上窗子吧,你们看用到哪些工具好呢?

学生探索,演示 “椭圆”、“矩形”、“圆角矩形”三个工具使用方法。

讲解分析注意点:边框的粗细,画的方法技巧。演示文稿出示:(2)方形和圆形边线的粗细,由直线工具决定。

在学生初步探索结束后,教师及时请画得好的学生演示。这时教师可将“撤销”这个小技巧教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来画出更美的画。

3、整齐的教学楼

在完成了探索和基本技能的准备后,大家可以创作自己学校或心目中的教学楼。(可适当选择几幅准备好的,带想象的教学楼)

三、欣赏、复习

欣赏交流,回忆复习

欣赏者:交流同学的作品的优点;设计者:回忆复习用法技巧;教师:点评,回顾。四、保存文件

保存自己的画

教师可用“同学们画得真美,这么美的画如果不能保存下来真可惜”等激发学生学习保存文件的热情。因为这是第一次保存,所以教师应当亲自演示,在演示时,不要将问题扩大化,以免基础差的学生不知所措。但对于输入文件名一定要采用打比方的方法强调。而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本上记下文件名。

五、练习

课本上还有两幅很有趣的画,大家可以选一幅来描画下来,对了,画之前要看仔细观察哦(有哪些形状,用哪些工具,技巧是什么? )。小朋友们可以在课后来进行绘画。

[教案必备]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范例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必备]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范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主题

信息素养与网络道德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所以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难点:信息素养的含义

重点:理解有关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的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素养内涵。

2.加深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识。

3.用实际行动来要求自己,争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七章7.4节

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

3、 “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关于信息素养的涵义,主要通过虚拟情景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第二部分“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涉及到学生的切实的网络问题,所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通过“布置任务——学生活动——交流谈论——教师引导”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搜索材料、总结材料并且对自己进行反省,来使学生的学习深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重点/难点/关键点

信息素养的涵义有那些?

列举信息素养所涉及的问题

创设情景“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

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内容是什么?

了解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和内容

通过前面的举例大体概括出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内容

如今存在的关于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的问题有哪些?

通过查资料来具体实践信息素养的涵义,并且通过活生生的例子来加强教育

使用搜索引擎和关键字查找资料汇总

网络课程上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范?

学会合作,并且对自己的日常上网行为进行反省自查

分组讨论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新课导入:

通过对前面六章的知识的回忆,让同学们思考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什么(为学习、工作、生活服务),接着从社会最近发生的网络案件(网友见面、虚拟财产被窃等)引入网络安全,引入网络道德,引入“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

1、设问:什么是信息素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所涉及的方面。

2、设问:假如现在让你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你打算如何写?

学生活动:集体思考并且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的想法向信息素养概念靠拢。

3、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及内容的总结介绍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创设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来分析介绍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及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素养。

4、网络的积极影响及产生的问题。

教师活动:首先肯定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积极的、重要的影响。然后,引出课题:网络也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提供学生必要的搜索引擎及关键字,

学生活动:上网搜索最新的关于网络的负面影响的事件。然后举手给全班同学以新闻的形式做出报告。

5、设问:既然网络产生了各种负面的影响,团中央为此制定了一个《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大家知道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并且对自己的日常上网行为进行反省

(1)设问:去过网吧的同学有多少?一般去一次是多长时间?在网吧里一般都做什么?平均一周去几次?

活动:民意调查,从而阐明“拒绝泡网吧,珍惜生命”。

(2)设问:在网络上,聊过天吗?泡论坛吗?玩过最近流行的网络游戏吗?在这些方面上,你投资了多少,收获了多少?

活动:民意调查,从而阐明“擦亮慧眼,分清虚实世界”。

(3)利用搜索引擎及部分相关资料,举实例,如网页木马、恶意代码、网络虚拟财产案、重要机构机密资料被窃等。

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号召学生“刻苦钻研网络技术,维护网络安全”,争做网络小卫士。

(4)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注意保护个人的相关资料,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生日、亲属关系、银行账号等相关内容。

活动:假如泄露了个人相关资料,会引起什么样的恶性后果?(让学生自己自己总结)从而阐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守护个人资料”。

通过(1)至(4),从而对学生提出要求。

6、制定网络课程学习守则。

教师活动:在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下,信息课程日渐成为以后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倡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网络课程学习守则,并对学生制定的守则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根据《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从“课程学习”、“交流讨论”“联系反馈”等方面讨论总结出学生自己的学习守则,并且努力自觉的遵守守则。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努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四、作业

让学生课下思考“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中使用了那些信息技术?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抄写《青少年网络公约》及课上制定的网络课程守则,制定一个表,时时提醒自己,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信息素养与网络道德”学习任务单

一、假设让你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你会怎样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查找资料回答现今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网络问题。

四、《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是什么?

大家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风络文明公约》,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且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及个别事例。

拒绝泡网吧,珍惜生命健康。

擦亮慧眼,分清虚实世界。

刻苦钻研网络技术,维护网络安全。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守护个人资料。

五、分组讨论并且制定网络课程学习守则。

六、思考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网络道德,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模板5篇


教学模式要组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案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案的学习。教案的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案的格式规范是什么样的呢?也许"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模板"就是你要找的,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模板 篇1

翻开以往的计算机基础课本,无非是以计算机的发展史讲起,接着讲解数制与编码,再次讲述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再才进入到DOS与WINDOWS系统的使用,其枯燥的理论很容易打消孩子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一但孩子的计算机兴趣被扼杀,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机也就荡然无存。然而如今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设计合理,完全符合学以至用的目的,课本从信息技术基础讲起,接着介绍WINDOWS系统的操作,再介绍网上冲浪的过程与方法,这就让同学们形成搜集信息的习惯,但这些对于我们的学生,课本的价值量还是低了些,学生计算机水平普遍都比较高,如果再围绕书本讲解,学生不但会抵制,更耽误后续课程的进度,如何设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一、灵活运用五粮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五粮课的分组模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小组团队协作精神。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与其他小组的对比中可以轻松掌握相关知识。结合积分奖励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各小组长得培养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一改枯燥的课堂

新授课中,教师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论的讲解,学生在十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走神,所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师共同探讨新知识。如在讲解WORD软件中绘制表格的第一课,教师可以拿出象棋棋盘图片,让学生数出棋盘的行与列,再介绍如何将单元格调整为正方形以便放棋子,如何来画棋子,美化表格,接着就让学生完成棋盘表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画棋子很费时,这时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技巧,再来演示如何“投机取巧”,此时学生似乎一切恍然大悟,接下来的制作过程就方便高效的多了。

三、老师教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实要让学生真正上好信息技术课,老师就必须充当好一个导学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因为老师的导向而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来,让学生知识信息化时代的两面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至用。作为专业老师,更应该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具有高品质的人。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持并提高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总幻想有一天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制作出精美的动画、能设计出漂亮的游戏、能控制自己创建的游戏角色……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至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平又会上一个新台阶。七年级上学期开设的课程是信息技术基础与WORD软件,学生操作量大,高一每周仅有2次课,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45分钟尤为重要,课堂讲解时间不能太长,上机练习的时间可以放长些,每次授完新课后给每个学生下发一定的练习题,练习范围就是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针对性练习,教师再个别辅导,当然学生对于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老师可以安排每组的小组长担任辅导员,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练习,在作业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巩固并消化,从而弥补了总课时不够的难题。

反思人:XXX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模板 篇2

要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学生可以平等的 对话,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性格的差异,没有身份的差异,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他们是不是将成功的在终点冲刺!

值得讨论的是,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进行。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上的资源和平台就一定适合我们的教学么?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用的信息,反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多盲目性。另一个方面,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商业网络,所用的平台并非是为教育设计的.,各种交流平台更是不便于学生们的专题交流。同时所有网站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也是没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来构建学生作业的评估展示平台功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就目前网络建设和互联网现状,我认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网的高速宽带,建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授课平台,一方面由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引入互联网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引入资源中心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引入学校师生自己创建的信息资源。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己的网络上开辟各种专题的信息协作平台。

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也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变革,要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不要求各学科教师自己从头设计自己制作课件。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并不能要我们的学科教师都费力搞什么多媒体课件,我们只要学会拿来主义和再加工能力,如果有现成的电梯大家都不去使用,岂不是对资源的浪费?浪费了网络资源,还浪费了你自己的精力。 近来,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而网络和教育的结合更是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强大武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崭新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模板 篇3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在引入新课的时候也很重要,小学生学习是靠兴趣来完成的,一堂课如果导入的时候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通过总结学习决定采用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终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影响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

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模板 篇4

春天来了,似乎冬天的寒冷已经在悄然褪去。可课程改革的浪潮却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技术课尽管是大浪中的小小浪花,但它也是浪花飞舞,让人沉醉……

信息技术课在很多人的眼里也许很不起眼,是边缘学科,认为上起来很容易,不就是让学生自由玩嘛,不就是让学生上上网玩游戏,轻松轻松嘛。其实呢?只有我们做这门学科的老师知道这里面的酸甜苦辣,也有和其他学科老师一样的和学生间的真情互动。

上课时必须听从老师的指挥。尽管自己也有些老生常谈的感觉,但真的是必须的,学生中的大部分都能遵守各项规则。我经常跟他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当时自己认为这是在无形当中培养学生的自律行为,在无声当中培养学生关注他人的一种默默的情怀。所以,在实行中非常地严格,有些威严。可我总觉得似乎缺少了些什么,缺了些什么呢?当时很迷惑,不知道在哪里……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那时我缺少了什么?缺少的是平等,缺少的是师生间彼此的宽容和对待问题的人性化的处理。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和学生之间不在是单纯的师生关系,单纯的主动和被动的求学关系。在打破这种固有的模式中,我感觉学生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教会与否、学会与否的信息,而是我们在塑造学生人格和我们自己人格的相互碰撞中彼此的信任、彼此的承诺、彼此的给予。通过这个很普通的小事,我更体验到了人性的美丽。这么说也许有些不合适,可是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作为老师能从人性的一方面去考虑给与孩子心灵安慰和理解,能从深处体验学生的需求,严中有柔,把微笑带进我们的课堂。让他们在自信的目光中体验学习实际是件快乐的事情,是件苦中有乐的事情。那么,我想比我们用书本上的大道理告诉他该怎么做要实用得多。反过来对于学生在教学中,其实我还要感谢他们。有时他们的一句话会成为我教学上的灵感,有时一个观点恰恰是我遇到百思不得其解时的钥匙。因而作为老师只要我们舍得蹲下去和他们面对面地、心与心地沟通,用一种平和的教育智慧原谅学生目前的落后,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学生日后的优秀,我想无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一笑而过,因为我们的身后有着千万双纯洁的眼睛和稚嫩的双手在支撑着!尽管稚嫩但确是未来的永恒!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很简单的一句名言,背后再加上我们老师的爱心、耐心、信心和责任心,想想那会是什么样呢?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模板 篇5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一部分理解本事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理解本事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样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本事的培养。虽然学生一向在动手实践,可是他们只是照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

这个学期观看了黄能教师的展示课《资源大管家》,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发现,自我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我去做,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一、激趣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尽可能的采用精美活泼的界面,生动形象的资料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或让学生动手玩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上来,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次潮。

二、讲解

利用激趣中的高潮,紧之后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理解新知识。例如讲解在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当中能够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三、练习

巩固知识,掌握技能,构成本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练习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练习能够采用游戏练习、创新练习、自主练习等形式。例如在讲解键盘操作中的指法练习时,能够使用游戏练习法进行指法训练,不但能随时显示击键的正误和速度,还能指出哪些键成绩差,并把练习的成绩保存起来,这样学生能够随时了解自我的学习进展情景,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小学生就会象玩电子游戏机一样的着迷,学习兴趣极大,这样做就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本事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展示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它们学习某一知识,总期望看到自我的成绩,异常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或画图以后,让学生写作文或画画,然后选出范文或范画进行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仅使这些同学感到自我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使其他同学羡慕的不得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诸如:你画的好、你的指法练的真好、你的汉字输入的真快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兴致盎然。

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激趣、讲解、练习、展示这四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经过实践,发现这样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十分实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并且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精选


下面是88教案网小编为你推荐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做好课前工作是每个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敬请参阅本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篇1)

在教学《美化文章》一课,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老师变“小戏法”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文字跳动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们能学会吗?”

“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

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

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 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对于艺术字工具栏上各个图标的功能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我首先出示了一个“锦囊”的图标,吸引学生的注意了,学生个个想来亲自打开锦囊,探究里面的内容,当发现“艺术字工具栏”时,他们个个瞪大眼睛,小手不停地操作着,变化着艺术字的形状、颜色,领悟着计算机神奇的功能,做出了一件件成功的,具有创意性的作品。

这次教学,学生始终处于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中,不断探讨,不断创新,生动、形象的课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篇2)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很难有机会参加说课做课或学习评比活动。一个教学展示的平台,也是一个教学交流的平台,每位教师都想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和课堂调控能力,所以,教学中必须有学习,才能更好地做到教中学,学中教。非常感谢继续教育培训部的各级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的培训,我从中逐步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多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到进步不少。

在这个活动中,我锻炼了自己,展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课堂教学,学生为主 创建最佳境,激发学生的个体兴趣氛围。

我用以下手法:

1、展示文章,艺术字(图文色彩鲜艳,伴有音乐,名言警句)

2、指名学生朗读完后师及时表扬(激发个体兴趣)

3、继续展示(使全班学生整体的兴趣更高涨)

4、(展示有艺术字和没艺术字的表达句子)由学生对比,选择一个表现力更好的。

5、教师讲解:艺术字使标语更美观、更醒目、更生动活泼。教师再进一步追问生活中你们发现了哪些艺术字?

6、生畅所欲言。

7、利用课件展示老师制作好的艺术字(幻灯片一)

8、利用课件揭示课题(幻灯片二)

(教师提问:艺术字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的效果?我们是否都想美化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具有艺术素质?日常生活中广告上的艺术字,产生了哪些价值?)[使学生维持对艺术字的兴趣,理解艺术字的个人实用性(任务价值),即意识到艺术字与个人生活有关。]

在教学设计上,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引导者的姿态进行,课堂的一切教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制作艺术字”,先提出自己想制作的模样,情境兴趣是活动或学习任务的特征对个体产生吸引力,进而激发个体产生一种即时性的、积极的心理状态。然后以学生的问题的对象进行课堂研究学习。在出示艺术字了解环节中,教师只提供一种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发现各类艺术字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

二、在授课过程

1、 学生打开一篇空白文档(给学生任务,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能力。)

2、 利用课件叙述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幻灯片三、四)并提出任务(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力。)

3、 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在学中发现问题,相互探讨问题,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4、 展示操作较好学生的作品。

5、 利用课件对学生进行鼓励(幻灯片五、六)

6、 学生继续熟练自己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7、 利用课件叙述对艺术字进行简单的调整(幻灯片七)并提出任务

8、 学生自己操作可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9、 展示学生作品并要求生再现操作过程

三、大展身手

1、 利用课件(幻灯片八)提出练习任务

我们己学会了插入艺术字,如果让你来做一名校园小设计者,你能让艺术字走进我们的校园吗?你要用艺术字为学校制作哪些宣传或修饰?(分组合作,鼓励大胆想象,发挥实践应用能力。比如学校里的厕所要哪些广告?水龙头处需要哪些广告?班级的门上、墙上、宿舍里等等……,提高学生的持续兴趣和实际价值感。)

2、 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

3、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明设计理念。

四、课堂小结,利用课件(幻灯片九)结束教学。

五、 教学反思

遵循新课标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用任务去驱动学生们主动地探索、发现、学习新知;用任务帮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任务来体现学生们的创意,展示他们的个性。采用分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讨论、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并培养合作精神。

成功之处:

① 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 教学任务的设计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任务”和“驱动”之间的统一性和任务的层次性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③ 任务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不足之处:

① 由于本校的学生起点低,操作时显得有些盲目,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可能无法跟上课堂节奏,教师应多一些关心和必要的引导,以减少操作的盲目性;

② 要对学生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制作出更加美丽并有意义的宣传画,在教室或校宿舍里美化环境,或激励自己。

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大胆地尝试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素材类问题教师抛出,策略性问题学生提出的教学方式。

④ 学生成果,效率不高

基于教师引导作用发挥不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从而导致了学生操作时间的缩短;学生研究问题的表面化和简单化也使教学对于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基础上的提高力度不多。因此以后在练习设计上还应根据层次性进行划分,从易到难进行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成果,感受学习的快乐。

⑤时间把握,能力不足

本节课超时了,问题出在自身的能力还不足,具体有两个方面,

1、教学设计方面要有一个可以调控的环节,不能一溜到底地进行设计,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2、教学调控引导适度,适度引导,在引导不成功的情况下,要主动抛出,缩短学生的期待时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活动在这个大平台的展示与交流中我收获了很多方法,积累了很多经验。我的教学以此重新开始……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篇3)

【摘要】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地球表层这一巨大系统上的,具有区域跨度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地理学科不仅包含了自然地理科学中天文、地貌、大气、水等富有探索性的理科类知识,也包含了人文地理中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布局、环境等较为抽象的理论化的文科类知识。如何突破这些重难点,是地理教师应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当今的信息技术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关键词】地理 运动 教学 中学

一、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 信息技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在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每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把学生很好地引导到新课题上,跟随老师进入教学的意境中。

2 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有关地理空间概念的知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语言描述和画

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但是语言的描述和平面图的绘制,都较难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空间的概念。而此时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利用电脑的三维立体动画,就可以方便地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三维立体的地理事物,从而更清晰地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篇4)

本学期信息技术的教学已经进入尾声,而这最后一个月也恰恰是最为关键的时刻。回顾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目前,很多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教材,不知如何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我认为,我们应该集众家之所长,对多本教材再加工,然后再“发展”教材,要根据本校学生基础和学生生活的实际,及时调整、增减和整合教材内容进行最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选修课程《多媒体技术应用》中以校园安全工作为主线,介绍多媒体技术相关内容,在《音频素材加工》一课,可将平淡的背景音乐编辑内容设计成:手机彩铃的制作,或者给视频软件配音等更符合高中生兴趣、更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学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探究能力,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实施。

总之,要立足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同时也不要矫枉过正,完全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是专家编写的,有一定的权威性,教材的整体框架是非常科学的,我们还要“顺应”教材。

二、学生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尤为如此。因此,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讲解《图片处理与加工》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以学生们平时参加活动时的电子照片为素材,提出了“将不在同一照片中的两个人合影”的教学任务,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非常积极地学习,课堂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在复习课中,我又以即将临近的圣诞节为主题,布置学生完成综合性练习,不仅很好的落实了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更能让学生理解多媒体在生活中学习中应用广泛,信息技术能为生活添色彩。在讲解《视频编辑》一课时,我更是以电影电视节目片段、学生喜欢的音乐以及学校各大活动视频为素材,学生感觉到是身边的信息,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同学们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视频编辑的基本知识,而且都能制作出美丽的视频文件,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显而易见,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在教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势与情感体验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要以强制的手段———训斥、向班主任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也容易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过去的观念是“强制学习”,现在的观念是“吸引学习”。“吸引”就是使学生们快乐自主地接受学习。

例如在学习“无所不在的信息”一课时,我采用了“世界各大洲灯光图片”展现信息的发展水平,从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之后的教学中又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示信息的各个特征,中间又应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整堂课学生都在快乐中接受学习,对比以前采用的强制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2)互动的师生关系

师生互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负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为教学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实施

1.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于新课程所提倡的主题式教学,很多教师同仁虽有所尝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目前采用的仍是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目前虽然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综合应用相关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过程不是老师或学生独自的舞台,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的舞台。

例如我在讲解《动画制作》一课时,我除了对动画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外,还采用了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将帮助信息呈现给学生,使其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还有巡视辅导,有总结分析和重难点再讲解,还有师生互动。课堂效果显示,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对比传统的讲练效果更优。

再如,我在讲解《无所不在的信息》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了信息及其特征等相关知识,期间利用野外生存训练来引出信息的重要性,然后展示了生活中的信息从而引出信息的概念,接着用“啤酒和尿布”等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信息的特征等,最后用互动练习让学生竞赛,整堂课虽然是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但是效果并不错。所以,我们既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也不要完全抛弃传统方法,应立足教学实际,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以“中观教学设计”理念来指导教学

从课程设计的范畴来看,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微观设计是指对单节课层面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宏观设计是指针对某一学科课程或整本教材进行的教学设计;中观设计,是指介于课程与课时之间所展开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对课程单元或主题模块的设计。

例如,我在讲解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声音素材的编辑与制作”一课时,考虑到整个单元的内容为“视听制作”,我将中观目标定为制作一个“天上的街市”配乐视频作品。本部分任务是让学生录制“天上的街市”配乐诗朗诵,通过和以后几部分任务合作,以达到中观目标。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中观教学设计的应用,能使整个学习内容很好地融合,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方便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探索,不断地反思、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才会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篇5)

信息技术领域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如今,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更广阔的空间。面对网络和计算机,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情况下提出问题,这种交互参与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大胆、自主、诚实、执著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教学:

1、鼓励求异出新

布置作业时不用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想象思维,强调一份好的作品创意必须要新,不怕学生异想天开,存异才会有创新,例如在布置学生进行贺年卡设计时,对轮廓、内容等格式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从整体构思、编排技巧等方面进行大胆的设计。不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而是看新不新,好不好。

2、通过联系实际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word单元综合训练时,选取制作电子小报进行演练。鼓励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或网络上寻找适当素材整合作品,内容不限,但主题要求积极、健康、具有创新意识,并能灵活应用所学技能技巧。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主题,从而能动地进行乐此不疲的素材搜集,整理、应用和整合,切实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感悟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篇6)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人才。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证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潜力。创新思维的发挥,决不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而取决于后天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主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电脑教学中,本人不断总结经验,收集教研,与师讨论,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中,我在电脑绘画上走出一条“激发兴趣——精讲多练——主动探索——发展个性”的电脑绘画教学方法,与广大从事电脑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共同探讨。

一、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我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个性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1、精心设计任务。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画图软件中图案的放大、翻转及拉伸的技术是比较晦涩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让学生画一幅“小小树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大小不一样的小树,并使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阴影。由于该任务的生动搞笑,可使学生在简单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2、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一行之有效的理论。一个人创造潜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期望和自信心,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转化,从而巩固兴趣。例如,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进行作品展示。当自我的作品出此刻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二、精讲多练

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资料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超多时光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透过自我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发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潜力。

比如,在教《画规则图形》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小房子图形,透过闪烁并配有声音以强调房子的组成部分,这样学生看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简单了解规则图形有哪些图形,透过向学生详细讲解矩形的绘画方法,让学生自我上机尝试,画出圆角矩形、圆等图形的绘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中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主动探索

时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在课后经过自我研究来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在我们各科教学中成了时尚。信息技术课同样也是如此,问题出得越多,我越高兴!只有这样你学到的知识才会越多,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导演主角就要扮演好,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画图”软件中的“橡皮”工具时,讲完橡皮如何使用之后,让学生自我去用,有的学生就会发现橡皮太小,擦得太慢,教师适时鼓励怎样办?引导学生使用“+”和“-”号,如何将其变大变小,让他们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在临近尾声时,再让学生欣赏你表演的红橡皮、绿橡皮的杂技,让他们带着问题到课后去寻找鼠标“右键”在画图选色中的应用,让教师也“偷偷懒”,不要像竹筒子倒豆一样,一下全出来。

四、发展个性

个性与创造性密切相关,要使小学生具有创新潜力,那就得从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入手,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技能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在绘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不一样思维,让他们在临摹的基础上,要求与绘画作品有不一样之处。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将自我想画的、想说的表达出来。如,在讲解画小房子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演示几幅由各种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然后依次提问:图中的小房子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帮忙学生整理表象材料)除了现实中的房子,你们还能够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将它画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构成雏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将具备图画的大致形象,再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各自的得意之作。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将不一样。

其次,要从学生的实践出发,要求学生学会观察,从生活中、自我的身边获得感性经验,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并引导学生用心参加各种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善于幻想的潜力,从而打开创新力的大门。

总之,在电脑绘画教学中,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篇7)

键盘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接口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按键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本课学生学习的是标准的104键键盘。学生已经学习了鼠标操作的能力,在第七课安排学生认识键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面的指法练习和画图等简单的学习。教材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了四个学习板块,分别是键盘分区,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其中主键盘区是本课重点,掌握使用方法,初步识记字母键位。每个键区上的键位的认识和使用,不能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掌握。

直观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地认识事物,因此,教学认识键盘四区时,我用比一比,说键盘上的字母,让学生来找,让学生熟知各区的名称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各区有哪些字母和数字。加深了学生对键盘分区的认知力。

对于基准键的学习,我采用了让学生试一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把手放到键盘上,怎样放才舒服,从而引导正确的方法。

打字的坐姿内容比较简单,教材上叙述的也较为清楚,我采用“尝试自学”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一边学一边调整自己的坐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键盘的认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篇8)

一、“学习者分析”,实行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个人理解所谓人性化教育就要一改以往以教师、教材和教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使个体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过程进行之前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学习者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的初始水平和想要或应该学习的内容,进而确定教学内容时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和学的过程更有目的性;使教和学的效果让教者和学者都能满意。

二、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信息技术课的教材都是由专家们编写的,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针对基础不同、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同的学习者个体,如果按教材安排的每一节课按部就班的话,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教材中教学生使用“画图”工具的过程是“打开画图工具——了解画图窗口组成——试画简单图画---关闭窗口——……——文件的打开和保存——……”,若按此教学,学生在画了一幅图后要关闭窗口,这时所画的图会丢失,想保存又不会,这该如何呢?我们就要把教材中顺序做一下小小的调整,把“保存文件”这部分内容提到前面去讲,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过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们要结合实践经验合理的、有效的利用教材,这样才能年书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发挥作用。

三、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传统讲解法:

传统讲解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它不用借助其它教学设备就能完成教学过程。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它同样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对学习主体——受教育者没有过多的要求,小学生、中学生、成人学生、专业学生、非专业学生同样可以适应。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信息技术常识和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如: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等,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防止照本宣科,教学语言要注意生动、形象,同时配合一些简单的图片和图表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2、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就是将传统的讲解法与实践练习结合起来,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首先是教师用传统的讲解法将知识要点,操作方法与步骤告诉学生,然后提出一些相关的题目由学生根据了解到的知识独自实践,这主要适用于一些有一定理论性,又要求很好的将理论融于实践的课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但是对于年龄较小、专业底子较差的学生来说,这各方法就不太容易接受了。

3、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就是教师利用计算机及其辅助设施为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方法和步骤。这种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了解各种操作过程,这种方法既可以用在讲解新课中,也可以用在课程的导入阶段,新颖的导入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让学生同步进入教学过程。除了少数基础较差的初学者外,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大多数的学习者来说都是行之有效的。

4、同步教学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而又难于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此教学法有两种主要模式:模式一,教师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对于操作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针对某个具体的软件的某一项具体功能,操作步骤和过程比较多,界面变化频繁,教师难于讲解,采用这种方式,教师讲一步,做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清楚、明白。模式二,教师看着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同时进行同样的操作,一步一步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种模式下教师一定要控制好操作进度充分搞好组织教学,提倡互助互学,这样不但学习效果好,还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将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学习融于一体。同步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适合大众,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5、启发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又称启发探索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内容,教师先时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独自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此法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难度,而难度又不是特别大的教学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对有

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

6、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由学生在课堂上守成预定的任务。任务在含义上有以下几种:操作数量上的任务;操作速度上的任务;操作质量上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方式主要有:全体同学按同样的方式完成任务;根据学生能力完成难易程度不一样的任务,这也就将另一种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融入其中了。

以上列举了六种信息技术课中常见教学方法,还有许多不能一一枚举。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有机的将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紧密联系相关学科,注重教学实效。

每一学科都不是孤立的,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已成为对现代人的起码要求,所以信息技术学科的既是独立的,又是为其它学科服务的工具,我们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要牢记这一点,要教会不一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尽量为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能够更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教育理论也不断的发展,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作为新兴学科的教育者,我们不能固守着仅有的一些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提倡创新,要更新观念,要学会换位思考,用新颖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让他们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被动转为主动,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的学习。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式学习;小组协作式学习;使用帮助系统学习;阅读教材和记笔记的学习习惯;利用技术解决问题,扩展性学习。

六、及时总结和反思。

把每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分别归纳起来,认真的分析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自觉的实践各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并且不断的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只有真正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过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篇9)

两个概念

有两个概念是理解我们这一学科的基础,一个是“信息”,一个是“信息技术”。

人类主要是通过感觉器官(包括眼睛、鼻子、舌头、皮肤等)直接从周围环境中获取各种信息的。那么,信息究竟是什么呢?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奠基人之一——美国已故数学家维纳的定义是:“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理解何谓信息技术学科

在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如何理解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呢?从我们的教材的编排可以发现,内容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四大技术中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Internet),而又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传感技术、缩微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大部分,不是小学生足以掌握的内容。因此,计算机技术占据小学信息技术内容的主体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虽然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但学科的名称却是“信息技术”。这是否是挂羊头卖狗肉呢?当然不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去处理各种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而计算机学科的核心问题是计算机的原理。两者关注的方向不一样。信息技术学科面向的是生活,而计算机学科面向的是计算机本身。作一个类比:语文学科的主要处理工具是笔和纸,但我们不会把语文学科称之为写字学科。书写只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而语文学科关注的是更广阔的内容。同样,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计算机的使用也是为将计算机应用到生活中服务的。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任务

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我们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上面,而对于更广泛的应用着力不多。但我们要看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部,而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底层,也就是最基础的部分。很多现阶段实现不了的想法,将是初中、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任务。

在小学阶段我们希望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呢?信息技术学科的成绩很难量化,我先谈一谈可以量化的这一部分。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可以量化的也就是学生输入文字的速度。这又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英文输入速度,一个是中文输入速度。

键盘是计算机最重要的输入设备,熟练地掌握指法是学习信息技术所必备的能力。键盘不仅仅要会用,而且要快。而要快,掌握好指法是极其重要的。所谓英文输入就是一个训练指法的过程。根据几年来教学的实际,我发觉如果进行一个学期的指法训练,学生绝大部分可以达到每分钟输入20个字母以上的速度,大部分可以达到每分钟30个字母以上。国家计算机一级所要求的英文输入速度是达到每分钟60个字母以上,这是成人的标准。个人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标准作为我们的任务。即学生毕业时达到每分钟输入30个字母以上,正确率98%以上(输入过程中允许修改错误,计算最终的正确率),指法正确。

我一般是在第一个学期学习指法,而汉字的输入是放在第二个学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一般能达到每分钟5个汉字以上,也是国家计算机一级所要求的每分钟输入10个汉字的一半。以此为标准的话,学生毕业时应达到每分钟输入5个汉字以上,正确率98%以上,指法正确。

这两个标准并不是很高的要求,我心目中的理想要求是达到国家一级的输入标准。但考虑到目前计算机的普及率不算太高,学生家中计算机的拥有率太低。据我的统计,全校各班中,计算机拥有率最高的一个班有19人拥有计算机,占全班人数的41%,最低的一个班无一人拥有计算机,比率为0%。全校共156人拥有计算机,比率为16%。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完全*课堂40分钟来支持,自然不能要求过高。况且一周一节课,本身对于教学效果的巩固是极为不利的。

除文字输入之外的内容,都是无法进行量化的。只能针对具体的作品进行具体的评判。那么什么是我们应当达到的最低标准呢?我想,至少应当让学生掌握教材中范例的制作。范例之外,就是学生海阔天空的想象了。学生依自己的能力能够达到什么程序都可以。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首先要把握是一个最低的尺度,所有学生才能达到的标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感。

这是一个宽泛的标准,难以应用到具体的评价中去。所以我考虑是否能在教学中引入一点具体的标准,这样在评价教学和评价学生时也就有了具体的依托。

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两条标准:

1、掌握指法,英文输入达到每分钟30个字母以上,中文输入达到每分钟5个字母以上;

2、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教材中范例的制作。

一种教学原则,两种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教学原则就是任务驱动。将一堂课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由易到难,由教材到扩展,由模仿到创作。这样易于构建有序的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易于形成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前一个任务的执行情况来针对性地设置下一个任务,灵活度大,实践性强。

任务驱动可以通过两种教学方法来实现。一个是自主探究,一个是演示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对于信息技术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极快,不具备自学能力则难以跟上时代的节奏,不具备创造能力则无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生活中去。但其弊端则在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太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身就弱,个体差异又大。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会比较明显地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其中的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很快就超过了普通成年人的水准,所制作的作品经常令我叹赏。但同时,另一部分学生则什么也没学到,一堂课下来无所事事。这种差异不仅出现在同一个班的两类学生之间,同时也出现在不同班级的对比之中。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门课程可以培养的,如果学生本身没有养成自主探究的素养,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就很容易变成放任自流。这时,就需要利用演示法来进行纠正。

所谓演示法,其实质就是由教师提供一个操作的范本,而学生通过对教师操作的模仿来获取知识和能力。这种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言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其优势在于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将得到增长。

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用。也就是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决定是继续自主探究,还是由教师来做一个示范。以个人的意见,在课堂上多做些演示是有益的。因为计算机的普及问题及学生的年龄问题,学生的基础大多较弱。演示法有利扎实学生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控制课堂秩序。对于刚从事信息教学的教师或是学生基础薄弱的时候,追求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常常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这时候,由传统的教学方法入手会有益一些。

教材的取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将小学信息技术划分为6个模块。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模块二操作系统的简单介绍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

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其中前面四个模块是基本模块,后面两个是拓展模块。湖科版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这6个模块编排的,只是多出一个电子表格模块。

在对教材进行取舍时,可以采用“注重基础,发挥特长”的原则。

注重基础

注重基础是要重点保障基本模块的教学,课时安排多一些,内容深入一些。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弄清楚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才易于把握前后关系,理顺思维的逻辑关系。

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有两个,是在前期要着重解决的。一个是文字输入,一个是文件与文件夹。

英文输入安排在教材第一册的7到11课。如果按照教材去上,也就是到下半学期才开始指法的训练。个人认为可以把指法的训练进行一些处理。从第一堂开始,就每堂课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指法的训练。而到了下半学期,则每堂课安排25分钟左右的指法练习。这样,指法可以得到长期、持续的训练,而同时也无碍于其它内容的教学。指法训练初期可以使用“英打练习”进行。到了后期,为了防止学生对指法训练的厌倦,可以采取更换软件的方式来保持学生的耐心。也可以采用一些指法游戏软件,如“疯狂五指”一类。

汉字输入安排在教材第二册的第五课,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将练习时间分散到每堂课中。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入文字输入的练习,才能够为后面进行的“用计算机作文”模块打好基础。

文件与文件夹是教材第二册的第一单元。这一单元对于学生理解Windows操作系统很重要。同时,其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文件夹分类管理文件的习惯。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和衣冠整洁注重个人卫生相类似的习惯。这一单元涉及的概念很多,又很抽象,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大的难点。教学中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是类比,如用现实中文件和文件夹的关系来说明计算机中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一个是用举例。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件,给出实例来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另外,还可以在四册书全部学完以后,学生毕业之前,再一次回过头来把文件和文件夹作一个研究。这时,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多种类型的文件,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画图、Word、PowerPoint的操作中都有涉及到文件和文件夹的地方,可以随时加强学生对文件、文件夹、路径这些概念的理解。

发挥特长

注重基础的目的是扎实基础,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性、概念性的东西。发挥特长则着眼于让学生获得创造性。

特长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指学生的特长,另一个却是指教师的特长。顺应学生的特长去指引是教学中常用的,有效的方法。这需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细致的观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其水平。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比赛也是一种方法。

教师的特长也可以成为教材取舍的重要因素。小学信息技术的各个模块,实际上是横跨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很大的一个领域。很少有教师能够对于这些内容完全精通。这时候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一些模块来进行拓展。信息技术是要应用到学生生活中去的,在扎实基础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来进行有效的拓展。

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组成情况来看,有不少教师都同时兼有其它科目。如美术、语文、科学、体育。对于一个同时兼美术课的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在“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就很有拓展的潜力。把美术学科中的布局观念、绘画常识结合到画图工具中来,学生的作品必然会有飞跃。而语文学科对于“用计算机作文”有天然的指导作用。科学学科与网络学习有密切的关系。在多媒体作品中介绍体育运动、体育明星也大有可为。

教师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些自己擅长的模块进行拓展,多安排课时。而对于自己的弱项,则以使学生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为目标。此则为扬长避短。

根据学校条件取舍教材

这个主要是指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网络学习很热门,利用网络无疑是一项有益的能力。但要想同时承担几十台机器上网,对于网络带宽的要求是较高的。如果出现满教室的学生等待一个网页打开的情况,就要对教材有所取舍。

如果有条件建立网页服务器的学校,可以让学生通过访问学校网页服务器来学习浏览网页、BBS、E—mail等内容,这样可以解决外网速度太慢的问题。

至于有的学校,本身机房没有上网又没有网页服务器的,自然是不可能让学生亲手体验上网的感受。那么模块五也只能看些教学课件和安排学生回家自学了。

另外,湖科版的教材中,第三册第二单元是电子表格,这不是《纲要》中的模块。教师在处理时可以自由一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予以安排。本人一般是略讲或安排几个课时让学生自学的。这样一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模块四的教学。

推荐两种教材使用安排

湖科版的教材一套四册,而很多学校是从四年级课,一共是六个学期。这就要对教材的使用作一个安排。

第一套方案是陈凯斌老师是上个学期的教材分析中提到的:

四年一期:第一册

四年二期:第二册

五年一期:第三册第一单元

五年二期:第三册第二单元

六年一期:第四册第一单元

六年二期:第四册第二单元

但目前学校订教材一般是一期一册,同时很多教师希望能够跟学生讲一些教材以外的内容,所以我推荐一下我所使用的方案。

四年一期:第一册(重点解决指法训练)

四年二期:第二册(重点解决汉字输入)

五年一期:第三册(重点培养用计算机写作文的习惯,如指定题目,让学生象作文课一样在一堂课内完成一篇作文,当然字数要少一些)

五年二期:第四册(重点放在PowerPoint上,多让学生做诸如自我介绍、同学录等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幻灯片)

六年一期:教师自选内容(本期我选择的是Pascal,因为正好买到一本小学版的Pascal教材。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诸如PhotoShop、Flash、网页制作一类的内容,也可以讲解一些诸如Winrar等常用小软件的使用)

六年二期:教师自选内容

小小总结

总的来说,个人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2、发挥自己和学生的特长

3、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整教学方法,不为教学理念所束缚

4、只有透彻地理解了教材,才能作出有效的取舍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篇10)

副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

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四、结合信息技术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灵活,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学生则可以引导进行简易的电脑绘画、设计等,着重于认识、理解和参与,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如练习绘儿歌、童话、神话、日记等配画、插图。另外也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对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课外或校园的情报专栏等专题性的手抄报以及校内或户外的文娱、体育、少先队等项活动的设计制作、展示。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主动请教他人,并积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合作设计制作。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以上就是《信息技术课后教学反思3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信息技术课后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569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