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模板。

千教万教教书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案,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书写的教学文书。教师撰写教案不仅仅是要体现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还要把重点放在学生上。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写好教案?88教案网的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1)

本课总体来说自我感觉并不是很好,因为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累,但由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整千数的经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积极投入的,从课堂作业看来也还可以。虽然在上完课后听课的同事们没有提出来,但自己知道还是有不少方面很欠缺,下面简短地说一说。

一、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学生没有现场见过体育馆,对摄氏度了解不够,我就根据我的经验给学生介绍一下。而学生每天都看到操场上所有的学生做操大约有一千人,那么十个中心小学的学生站在一个大操场上做操大约就是一万人。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来理解一万在生活中的含义。本来这是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我在课前没有能够预设好,现在反思下来,如果在学生会读会写,通过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初步认识了一万的含义之后再来通过这个例子来理解的话,学生一定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二、注重指导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来认识整千数。学生数感的发展都有赖于认识的过程,因此,参照教参的思想,在认识整千数时我注重让学生通过一千一千地数来加深印象,并对整千数的组成进行一定的练习。课后听徐金华老师介绍的海门东洲小学的刘耀老师在上同样内容的课时,先让学生从1数到9,再整十数,整百数地数,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了整千数。这是多么好的一种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啊!真不愧是我曾经的老师哦!本课中,我在学生认识数位顺序表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比照计数器等活动加深了对数位的认识。

三、让学生自主探索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方法。第四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已有的经验自己进行计算,但是在教学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功能,没有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想法,因此对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这部分知识可能掌握的比较薄弱。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就让他们自己给自己的同伴当老师,从而更好地通过合作学习来掌握知识,还提高学生们之间的交往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2)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计算两位数加减法的技巧和能力。在整理与复习部分,发现学生的估算意识不强,估算能力也很薄弱,所以本课对学生的进一步进行估算训练。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希望通过这些练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思考:

加和减要让孩子数量掌握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笔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在利用加减及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让孩子能画出简单的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同时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课后反思:

在第一轮复习时,我忽略了估算的复习,因此练习时学生的情况不是很好。所以在今天的复习中,我安排了9题估算,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估算能力,但是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弱,也有个别学生做到此类体型时干脆把精确答案计算出来,由此可见学生的估算意识还不是很强。看线段列竖式计算在平时的练习中错误率较高,因此今天又练习了4题,学生在思考与比较中,已经能够读懂线段图并列出正确的算式。加减法中的解决问题不是很难,学生掌握得还可以。

课后反思:

本课第二次重点复习加减法的内容,记得再第一次时发现学生在计算以及看图解题中出现的错误率是较高的,可以很明显的反映出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从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通过今天一堂课的再复习、在巩固发现学生已能掌握计算的方法和解决类似线段图形的方法,并能从图形中寻找条件及问题,发现其中的关系。可以说学生对于这一单元知识又更进一步了。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39页42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加和减。

2、通过对题组的口算,进行比较,发现、总结规律。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运用规律熟练地进行口算。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加、减口算,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把总结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软件出示)童童鞋53元帽子16元衣服38元师:如果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件东西,你会选哪两样?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提问,师分加、减两类板书。二、新授。

1、列式解答。师:请你列算式解答这几个问题。①童鞋和帽子一共多少元?③童鞋比帽子贵多少元?②童鞋和衣服一共多少元?④衣服比帽子贵多少元?53+16=69(元)53-16=37(元)53+38=91(元)38-16=22(元)

2、学生活动,说一说。师:现在,分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小结:我们在口算时,要从个位算起。加法注意进位加;减法注意退位减。

3、学生活动,比较。师:比较两组口算题,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小结:第一组的加法题,相同的是,有一个相同的加数;不同的是,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第二组的减法题,相同的是,减数都是16,不同的是退位减和不退位减。

4、口算练习。

①32+57②26+13③57-32④48-1538+5726+4357-3948-29

师:通过口算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加法题,你发现了什么?【m.zF133.Com 趣祝福】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跟着变大;另一个加数小了,和也就小了。

师:通过口算第三组和第四组减法题,你又有什么发现吗?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大的,差反而小。

师:你会学着题组自己写出类似的一组加法或减法题吗?生写题组。

5、估算,下面算式的得数是几十多。38+3245+1285-6251-3738+3849+1285-6851-13师:你们是怎么估算的?

6、解决问题。大同小学三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如下:三甲三乙三丙男生(人)363829女生(人)253226

师: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口头解答。三、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和减,你能把这些知识进行一次总结吗?

《加和减》教学反思

殷蓉

1、关于学生。《加和减》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本册教材中,我所领会的编者的意图是:在通过口算的过程中,找出规律。所以,这节课的重点转移到口算找规律。当学生说出规律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着写出类似的题组,这个层次的安排,对于学生来讲,既是巩固新知识,又是提高他们能力的练习,学生显得非常感兴趣。

2、关于教材。本册教材中安排的这个内容是非常合适的。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口算基础上,正好到了发现规律的程度,水到渠成。教材中可以在加和减的单元后,专门编排一课时找加、减规律的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

3、关于教学。在例题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着手,让学生选购童衣、童帽、童鞋。教师要求,只能选择两样东西,让学生自由搭配,提出问题。因此,只可能有加法和减法的问题,再列出两组共4个算式。从而,通过口算,引出算法,总结归纳,强调从个位算起。在练习时,也是用题组的形式出现,发现规律;再进行估算练习。学生对加、减法掌握得比较好,规律也发现得相当到位,运用恰当。知识口算的速度比较慢,有待提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从培养兴趣入手。

为了解决0乘任何数得0的问题,我充分运用了小猫钓鱼的情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样设计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0的乘法特点,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而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数学是有趣的,每个数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趣的故事。数学又是简单的,掌握了特点,就像拥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所有的锁。学生在说出0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还要适时地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模板》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三年级下册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349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